《物质的变化》的八个课题:

上传人:xx****x 文档编号:243331849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变化》的八个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物质的变化》的八个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物质的变化》的八个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分析,1,物质的变化,的八个课题:,1.我们身边的物质,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铁生锈了,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8.物质变化和我们,2,本单元的编写思路:,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但更多的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学生时刻可以在感受到物质的变化。从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的标准去区分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物理变化指的是物质在形状、体积、状态等物理性质方面的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指的是物质在化学性质上的变化,即产生了新物质。,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3,第1课主要是呈现生活中物质的变化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态、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第2课通过两个观察实验,详细观察没有明显变化的混合和产生新物质的白糖加热,分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特征。,主要内容:,4,第3-6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新物质。,第7-8课通过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介绍化学变化在生活中应用,懂得化学变化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还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5,本单元的核心概,-,变化,物质是变化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化合,置换,复分解,分解,6,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形状、大小或位置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7,化学变化,是由于某种因素使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化学键发生了断裂和组合,生成了新的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单元是原子。,8,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即多变一。,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即一变多。,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置换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都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电子转移分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类型:,9,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生成新物质。,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10,本单元教学时的注意点,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化学变化生成了哪些新物质;,这个要求为时尚早,将在中学时继续学习;,期待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11,本单元的重点落在哪里?,不仅仅落在具体的事实上,而要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在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上有所发展;,在理解科学、培养科学的思想和科学价值观方面有所提高,这是本单元的教学所期望达到的目标。,12,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2.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3.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5.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6.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本单元的科学概念:,13,简单的说说每一课,14,1 ,我们身边的物质,本课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世界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在变化”、“让物质发生变化”。,本课具有前测性质和铺垫性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概念既是科学学科的概念,也是哲学的概念。因此,本单元的概念具有观念层面上的意义。,这些概念的形成,并不是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能够达成的,需要我们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渗透这些观念,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15,空气、火、电、声音是物质吗 ?,学生对感官容易观察到的、特别是可以触摸到的实在物体,很容易接受为物质,如空气和火。,对不能直接触摸到、观察到的东西确定为物质,接受起来有难度。,怎样解决声音、电、光也是物质?,(介绍),如果学生难以理解,教科书最后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世界是物质构成”的概念。,16,火、光(是一种电磁波)、磁场、电、声音、风、离子、电子、都是物质。物质就是指可以用人体的客观意识感知的,占有时间、空间和质量的东西。其他东西很容易理解,火和光也是物质则可以这样来理解。电磁波(光)占有时间、空间,具有运动质量(静止时无质量),也可以用客观意识感知其存在,所以是物质。至于火,是物质燃烧放热并向周围辐射能量,所以是物质;风、声音也是一种能量,某些物质的运动导致它们具有一定的能量,而让我们感知其存在。,电、声音、光等是物质吗?,17,关于“物质在变化”的观念,通过举例例证的方式编排的。,有些物质变化快,有些物质变化慢。,讨论岩石、房屋、马路的变化速度,理解一切物质都在变化的观念。,这个观念非常重要,它同时也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观点。,18,关于“让物质发生变化”的内容,具体补充说明:物质的变化更多的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这里可以重点对蜡烛燃烧的观察做点文章。,因为燃烧的内容,在五年级教材中删除了,只有在这个单元出现。,所以对燃烧是怎么回事,可以插入到这里进行教学,这也是对教材的补充。,关于水的三态变化也可以进行适当讨论。,19,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本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观察混合后的沙子和豆子的变化,二是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本课的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新物质是否产生。因此“加热白糖”的活动是重点,“混合沙和豆子”的活动是铺垫。,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时会发生物理变化,有时会发生化学变化,有时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有时变化很不明显。从这点意义上来看,观察到“没有变化”或“没有明显变化”与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20,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首先会发生物理变化,即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到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这时发生了化学变化。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现象:,21,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 - 白糖的熔化,随后发生了化学变化 - 白糖的炭化,在白糖炭化的过程中,物理变化是伴随着化学变化进行的。引导学生在加热的过程中,仔细观察、记录现象,从现象的变化中,分析、比较白糖发生的两种变化,体会两种变化的区别。,变化过程:,22,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在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气化后燃烧是化学变化。这个现象,也希望学生在加热的过程中能够观察到,这又与前一节课中的观察内容联系起来。,一个容易忽视的实验现象:,教科书最后总结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正式提出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名称,但这两个概念只是描述性的概念。,23,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本课有四部分组成,分别是“会变味的米饭,米饭、淀粉和碘酒,淀粉的踪迹,制作神秘的信件”。,淀粉与碘酒产生色合反应,这是有机化学反应的一种类型。,(资料),我们不要求学生去掌握色合反应的机理,而是观察米饭、淀粉与碘酒反应时出现的现象,利用这种变化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去鉴别含有淀粉的食物。,小学阶段,对物质化学反应的观察,一般都停留在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上,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机理。,24,淀粉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淀粉与碘酒反应的本质是生成了一种色合物(碘分子被包在了淀粉分子的螺旋结构中了),这种新的物质改变了吸收光的性能而变了色。淀粉跟碘生成的色合物的颜色跟直链淀粉的聚合度或支链淀粉直链部分的平均聚合度有关。直链淀粉的聚合度是200-980,此时色合物是蓝色的,支链较多的支链淀粉的直链部分的平均聚合度为20-28,此时形成的色合物呈紫色,糊精的聚合度较低,显棕红色或红色。,碘酒和淀粉的反应,25,本课的重点应该是什么?,会变味的米饭,当口腔中的米饭出现甜味的时候,它变成了什么物质?,米饭、淀粉和碘酒,蓝色物质是一种新物质,至于是什么新物质,教科书没有要求学生掌握。,26,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本课有三部分,分别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产生了什么气体”。,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可用字母表示:,AB,CD=AD,CB,。,强化两个观察活动的目的(首尾呼应):,(,1,)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有什么特点?,(,2,)观察玻璃杯里的液体,小苏打还在吗?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27,(首)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形态:,小苏打是白色的细小晶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在热空气中,它能缓慢分解,放出一部分二氧化碳;加热至270时全部分解放出二氧化碳。白醋是一种无色的液体,由于含有醋酸,闻上去有一股酸味。对两种物质的观察,了解它们的特点,是为接下来的活动作好准备。,28,(尾),“观察玻璃杯里的液体,小苏打还在吗?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这部分的内容,并不要求学生掌握,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留下的物质,对照实验前的小苏打和白醋,研究这些物质究竟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课外进行探究。,留下来的是一种叫醋酸钠的新物质。,29,产生了什么气体?,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教科书设计了,2个实验,来检验实验产生的气体的性质。,怎样理解“我们的实验证据还不足以判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和“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确定了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 这句话?,30,个人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空气成分的多样性;,二、实验的不确定性;,三、学生认识的有限性。,可以合理运用资料库,引导学生进一步寻找答案。,31,5 ,铁生锈了,本课有三部分,分别是“生活中的铁生锈现象,观察铁锈,探索铁生锈的秘密”。,重点在通过观察比较铁与铁锈的区别,寻找证据确定铁锈是不同于铁的新物质。,对铁生锈原因的探索,是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自己观察记录进行的。,这个实验还可以与铁生锈的快慢实验结合起来,一次性完成。,32,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感官上观察:,从颜色比较,铁片是灰白色的,铁锈是红褐色的;从空隙比较,铁片没有空隙,铁锈上有小孔;,从光泽比较,铁片具有金属光泽,铁锈没有光泽;从手感比较,铁片比较光滑,铁锈比较粗糙。,实验所得:,从敲击上比较,铁片有韧性,铁锈比较脆;,从导电性上比较,铁片能导电,铁锈不能导电;,从被磁铁吸引上比较,铁片能被磁铁吸引,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33,关于“铁锈能否被磁铁吸引”,理论上铁片能被磁铁吸引,纯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纯铁锈比较难找,大部分生锈的铁片中铁的含量还是很多的,如果用磁铁吸引生锈的铁片,照样能够吸住。怎么办?,建议做演示实验。用与铁锈相似的材料(硫化铁)代替铁锈做实验,也是可以的。,34,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本课有两部分组成,一是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二是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一种置换反应。因为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跃,所以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后,会把单质铜置换出来,附着在铁钉上,同时一部分铁质溶解到溶液中,生成硫酸亚铁。,其反应的现象是: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这就是从硫酸铜溶液中被置换出来的单质铜,浅蓝色的溶液颜色逐渐变为绿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红褐色。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 。,35,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实验室配制硫酸铜溶液的方法:将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或者五水硫酸铜(又叫胆矾,蓝色晶体)溶解于水中,即可得到硫酸铜溶液。,25,时水中,硫酸铜的溶解度为,23.05,克,水溶液呈蓝色。,操作时要强调安全事项(操作的时候,用镊子夹住铁钉的一端,把铁钉的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发生的现象。不要直接用手接触硫酸铜溶液,这是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帮助学生把现象转化为证据。,36,比较溶液的颜色变化,说明了什么?说明溶液不是硫酸铜溶液,或者说硫酸铜的含量已经减少,有另外的物质形成了,这是一个证据。,铁钉上的红色物质是怎么来的?没有浸人溶液的铁钉没有附着红色物质,说明红色物质是溶液中析出来的,它是铁吗?我们平常看到的铁是灰白色的,铜是红色的,那么铁钉上的红色物质可能就是铜了,这是另一个证据。,根据这两个证据,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产生了新物质,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哪两个证据证明生产了新的物质?,37,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伴随的主要现象,本质特征,蜡烛燃烧,发光发热,产生新物质,淀粉和碘酒,颜色变化,铁生锈,颜色变化,小苏打和白醋,产生气体,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产生沉淀、颜色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38,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本课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科学讨论会,研究铁生锈的快慢,怎样防止、减缓铁生锈”。,本课承接学生第,5课课外实验的结果,在课堂上分析、讨论铁生锈的真正原因,进一步探索铁生锈的速度,从而控制铁生锈的速度,理解人们在生活中防锈的措施。,39,讨论影响铁生锈的因素,为了便于讨论,教科书提供了一位学生的实验记录单,这是给学生提供样本的,也是预防学生在课外没有开展实验的补充手段。,怎样让学生明白铁钉生锈需要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 ?,教科书,43页资料库中的资料,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个问题。,40,怎样看待又一个实验设计?,(一)、科学实验的设计、实验、记录、分析,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重复不断地进行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这种习惯,才能培养科学的实证思想;,(二)、研究影响铁生锈的速度原因,对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科学与生活有机结合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41,8 ,物质变化和我们,本课课题完整的表述应该为“物质变化和我们的生活” 。,本课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整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制作饮料”。,本课在学生学习前面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和总结,对物质变化的形式、物质变化的区别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变化、物质变化的概念。同时希望学生了解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关系,促进理解科学与生活的关系。,42,物质的物理变化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木材加工、热胀冷缩现象都是物质的物理变化;物质的溶解有些是物理变化,也有一些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情况。实际上,生活中许多物质的变化,都夹杂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种形式。,人类在利用物质的变化的过程中,也产生了污染环境的问题,这应当引起严重关注。,关注几个小的方面:,43,做一个小结吧!,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有的变化快,有的变化慢。,物质之间的变化是常见的,物质变化后产生了新的物质,它不会消失,物质是不灭的,只不过转变成了其他物质。,44,对教材分析的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适合学生的教学,就是最理想的教学。,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