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君子之风,君子?小人?,儒家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型文化。,论语,把人细分成圣人、贤人、惠人、善人、君子、士人、众人、野人、小人,又归并为圣人、君子、众人、小人四大类。“圣人”难做到,“小人”遭唾弃,“众人”虽是主体,而最受推崇的是“君子”。,论语,中提到君子的地方有,107,次,提到小人的地方有,23,次,可以说,君子是,论语,一书的核心概念。,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政治地位高的人,品德高尚的人,“,君子,” 、“,小人,”,本来是就人的政治地位来说的。上层阶级的人称为,“,君子,”,;下层阶级的人称为,“,小人,”,。,在对人的反思中,孔丘认为,人的评价的标准,应该是,人的道德品质的高低,,并不是他的政治地位的贵贱。,第一章,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7.6),君子,坚守道义、讲求诚信,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1 .,礼、乐、射、御、书、数,六艺,2.,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书。,先立志,然后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7.6,)本章讲述孔子,教导学生进德修业的方法。,如果无高远,思想,就未免太俗气,太现实的人生只有令自己厌烦。没有相当的,行为,根据,人生是无根的,最后不能成熟。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就没得安顿的地方。没有“游于艺”,知识,学问,不渊博,人生就枯燥了。,第一、,立志,。志立在什么地方呢,?,必须立足在求,“,道,”,上,即,修已治人之道,。,第二、,修己,。他要求学生,“,据于德,依于仁,”,,,完善自我,。德是道德规范,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准则。而人的一切行为准则的德目中,仁又是主要的,它统摄各种道德所以必须依于仁,只有达到仁的境界,个人的修养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第三、,治人,。即游于六艺之中,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的本领,将来为治人作好充分准备。当然,修已与治人的修养应该是同步进行的,。所以这四者体现了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目的。,第二章,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15.18),君子,坚守道义、讲求诚信,(,15.18,)本章孔子论述君子完备周到的行为。,孔子说的君子必须具体做到哪一些?,义,本质意义上要有义,也就是探求义理,属于君子的内心修养。,礼,行动要求循礼而行。,逊,即是谦逊,出言吐语谦逊恭谨。,信,办事守信,取信于人。,第三章,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5.9),杀身成仁(成仁取义),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后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君子:杀身成仁,小人:贪生怕死,(,15.9,)教人具有求仁的牺牲精神。,“,杀身成仁,”,主要谈了孔子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成仁,”,与,“,害仁,”,合而观之,有五种状态。,第一,,杀身以成仁,,是天地境界,勇圣所为。,第二,,不杀身以成仁,,道德境界,是智圣所为。,第三,,杀身而不成仁,,强打硬斗,暴虎冯河,匹夫之勇所为。,第四,,既不杀身,也不成仁,,平庸混世,庸常之人所为。,第五,,求生而害仁,,临大节而夺其志者,怯懦之人所为。,孔子在五种,“,成仁,”“,害仁,”,的境界中,,通常不赞成杀身以成仁。,孔子在,“,求生以害仁,”,与,“,杀身以成仁,”,二者必选其一的时候,他才赞成,“,杀身以成仁,”,,,通常赞成的是,“,不杀身以成仁,”,,,如管仲,不死而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是成仁不必杀身。,讨论举例:中国历史上杀身成仁的君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儒家在生命和仁义不可兼得的情况要“舍生取义”,要“杀身成仁”,但现在主张“生命高于一切”,你觉得生命和仁义哪个比较重要,为什么?,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你认为,生命与仁义,哪个更重要?,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仁”。,当然我们也不能看轻生命,在两难的时候,要尽自己所能地想办法,既要能保全仁义,也要能保全生命。,儒家是热爱生命的,提倡心胸要开阔,意志要坚定,不能因一时遭受挫折就放弃生命。在生命与仁义不可兼得时,儒家提倡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也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不成熟的人为了伟大的事业而死去,,成熟的人为了伟大的事业而卑贱地活着,第四章,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君子:见利思义、重义轻利,小人:见利忘义、重利轻义,(,4.16,)本章论述君子与小人对义与利的不同态度。,追求仁义是君子,追求财利即是小人。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这正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一样,把,“,义,”,与,利,”,作为一对对立的范畴并列起来,让你作二者不可得兼的选择。你选择,义,”,还是,“,利,”,呢?其实,你已没有选择,因为你只能做君子,不能做小人。,什么是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于丹,(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孔子,辩证的,全面的,实际的,能倡导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理想的价值观就是义利统一观。,对于义与利的关系,你是如何看待的?你觉得市场经济时代应树立怎样的义利观?,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主张见利思义,不反对正当的求利。,后来的儒家,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讳言利、排斥利的倾向,如董仲舒就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匡扶正义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韩非子,则认为君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一时可以达到富国强兵之效,但败坏了社会风气。,正确的价值观(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利统一,既“喻于义”、“又喻于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应该是所有经商言利者的原则。所以中国历来就有“儒商”,无论是“徽商”还是“晋商”都以,“诚信”,为本。到现代,,如日本,商人、企业家都奉,论语,中的道德为本,大力提倡言“利”而不忘“义”。至于,韩非子和董仲舒,之论,都走向了两个极端。,所以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今天,有不少商人、企业家昧着良心、不顾消费者生命健康赚钱。只要能赚大钱,什么都可以去做,而且做得理直气壮。于是,桶装水里装自来水,牛奶里加入三聚氰胺,杭州地铁发生坍塌事件,,7,人死亡,,14,人失踪,就统统都成了必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第五章,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4.9),君子:见利思义、安贫乐道,小人:贪图享受,孔子在此倡导一种什么样的品格?,安贫乐道,本章孔子勉励学生要,专心致志求道,,不为世俗所累。,孔子认为一个士人追求正道就一定是个君子吗?,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译文】孔子说:,“,读书人而留恋安逸,便不配做读书人了。,”,士是有志的读书人,如果只求个人生活安适,这就与他的志向相背,不会有所作为,所以不够资格为士。,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志于道,但贪图享受,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讨厌物质环境艰苦,怕自己穿不好吃不好,就没有什么可谈的了,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为他的心志已经被物质的欲望分占了。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意志若被物质环境支配的话,就无法和他谈学问、谈道,。,第六章,17.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17.15),小人:患得患失,患得患失:,形容一味担心得失,斤斤计较个人 的厉害。,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指凡能做的都做了(用于坏事)。,(17.15),孔子认为鄙夫患得患失,无所不至,表示极大蔑视,。,孔子在本章里,对那些一心想当官的人斥为鄙夫,,这种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一旦得到又怕失去。为此,他就会不择手段去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危害群体,危害他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孔子对之表示了极大的蔑视。当然,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的。,朱熹注释:小则吮痈舐痔,大则弑父与君,皆生于患失而已。胡氏曰:,“,许昌靳裁之有言曰:,士之品大概有三: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富贵而已者,则亦无所不至矣。,志于富贵,即孔子所谓鄙夫也。,”,吮痈舐痔(,shn,yng,sh,zh,),吮:聚拢嘴唇来吸;痈:毒疮;舐:舔。指为人舔吸疮痔上的脓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出处 庄子 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座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雄才大略的齐桓公身边有三个宠臣,易牙、竖刁、开方。易牙是当时最著名的烹饪大师,给齐桓公做了许多美味佳肴。一天,齐桓公对他说,寡人尝遍了山珍海味,但却没有尝过人肉的味道。那易牙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诚,回到家把自己的儿子杀死蒸了献给齐桓公。而那个竖刁为了能时刻在齐桓公的左右,竟然把自己阉割了,做起齐桓公的寺人。开方本是卫国人,他为了显示自己的忠心,父亲死了也不去奔丧。齐桓公认为这三个人爱他胜过爱自己的身体,胜过爱自己的儿子,胜过爱自己的父亲,因而就格外宠信他们。但管仲却不这样认为,他对齐桓公说,人性当中莫过于宠爱自己的儿子,莫过于爱惜自己的身体,莫过于孝敬自己的父母。如果他们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爱了,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了,连自己的父亲都不爱了,还能指望他们爱别人吗?齐桓公没有听进管仲的意见,依然信任他们三人。结果管仲去世仅一年,桓公病重,三人谋反作乱,囚禁桓公,桓公饥饿而死,死后无人掩埋,一直到尸体腐烂,“虫流于户”。堂堂霸主,死得如此悲惨。可见鄙夫奸臣之可恶,也可见桓公没有识察奸小的能力。称霸大多是管仲的功劳。从管仲说的话中,可以看出孔子称他为仁者,不无道理。同时期魏国的魏文侯就与齐桓公不同了。当时魏国与中山国交战,魏文侯命大将乐羊率兵攻打中山国。当时乐羊的儿子正住在中山国,他们便杀了他的儿子做成肉羹派人送给乐羊。乐羊为了显示自己对魏文侯的忠心,明知道是自己儿子的肉,也毫不犹豫地吃掉了。,这件事传到魏文侯那里,魏文侯很震惊,他认为假如一个人连自己儿子的肉都可以吃,说明这个人太残忍了,怎么指望他去仁慈宽厚地对待别人呢?魏文侯从此就不再重用乐羊了。,在春秋时期的中山国,国君孟孙有一个侍从叫秦西巴。一天,孟孙出外狩猎逮住了一只小鹿,就把它交给秦西巴带回去。秦西巴带着小鹿往回走的路上,一只母鹿一路哀鸣着跟着走。秦西巴被这只母鹿的母爱所感动,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放了小鹿。后来,孟孙知道了这件事,他不仅没有责怪秦西巴,反而认为他是一个仁慈博爱的人,任命他为太子太傅。,齐桓公的三个宠臣之所以能够卑躬屈膝地侍奉齐桓公,对齐桓公赤胆忠心,那是他们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所以当齐桓公一死,眼看自己的利益不保,马上就原形毕露了。这是这一类人的共性。为了向你显示自己的忠诚,他可以不惜一切。这种人十有八九是靠不住的,因为说到底他还是为了他自己。一旦他发现你不可能给他带来利益的时候,他对你也会痛下杀手。他对自己都可以不惜一切,对别人还有什么是可以怜悯的吗?,只有当一个人的心灵中充满了宽厚、仁孝、慈爱之心的时候,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一个可以让人信赖的朋友。不然,连起码的人性都没有,他又怎么可能有大节大义?,一个人,首先应是一个充满了人性光辉的人。,现实生活中患得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的是比较了得到之后的付出和收获,认为不合算而患得;还有的是对得到以后的责任有畏难情绪,害怕不能胜任而患得。,患得患失的孔子所最关注者唯一事:培育高于物欲需求的高贵人性。,假如你有两块面包,应该用一块面包去换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4,、孔子为什么称赞他有道德?,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追求正道,,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追求生活享受,只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颜渊档案,名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家语,记曰:,“,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二而死。,”,后儒曾评价说:,“,颜子没而圣学亡。,”,足见,颜渊,对儒学的重大影响。,“,好学,”,的精神,安贫乐道,“,不违仁,”,孔子语录,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则无。,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颜渊死,孔子曰,“,天丧余!,”,1,、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云烟”。,2,、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3,、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浮云”比喻的理解,:,【,原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719,),此章乃孔子之自述。孔子生平,惟自言好学,而其好学之笃有如此。学有未得,愤而忘食。学有所得,乐以忘忧。学无止境,斯孔子之愤与乐亦无止境。如是,惟日不足,而不知年岁之已往,斯诚一片化境。,钱穆,论语新解,第十章,14.2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14.28,),君子:不忧不惑不惧,(,14.28,)本章孔子从仁、智、勇三者严格要求自己,以成仁道,。,孔了提出仁、知、勇三者作为衡量君子的道德标准,他自谦说尚未做到。其目的在于,勉励学生,从仁、知、勇三个方面去培养仁德,成为仁人。,君子的心灵世界是怎么样的?,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仁者,足以,爱人,,故,胸怀天下,,故不以一己私利而忧愁;,智者,足以,明礼,,故能,克己复礼,,故不为一己私利而迷惑;,勇者,出自,礼仁,,大义凛然,,杀生成仁,,故不因一己私利而畏惧。,于丹的解读是这样的:一个人有了仁义的大胸怀,他的内心无比,仁厚,、,宽和,,所以可以忽略很多细节不计较,可以不纠缠于小的得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内心,安静,、,坦然,。所以说:,仁者无敌,。,孔子强调的“君子道者”三方面他认为自己没能做到,而子贡却说“夫子自道”,到底是孔子谦虚还是子贡夸大事实?,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差距,差距可以激起人们的理想和追求。,子贡认为老师在仁、智、勇等方面的努力是卓有成效。没有夸大。,【,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623,),朱熹:“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对“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如何理解:,仁者和智者:孔子所说的“仁者”和“智者”不是一般的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 。,孔子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与“仁” ,只要具备了这些品质,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深刻。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迂;有智慧的人通晓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7,),宋朱熹说:“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仁者,人心之全德,而必欲身体而力行之,可谓重矣。一息尚存,此去不容少懈,可谓远矣。”,(论语集汀卷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弘,”,就是要有宽广的胸襟,宏大的气度,目光远大而包容一切。,一是要“,毅,”,就是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拔的毅力,果敢的决断,目光犀利而处事利索。,有了这两个条件再持之以恒,死而后已,或许就可以达到仁的境界而称为君子了。,(,8.7,)本章曾子论述士求仁的要求。,【,原文,】,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128,),这里是讲,表里一致,的问题。棘子成认为作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以了,不须外表的文采。但子贡反对这种说法。他的意思是,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12.8),第十四章,7.3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7.38,),君子:行为有礼,态度谦逊,(,7.38,)突出君子之风、君子之道。,这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赞扬。孔子认为人有各种欲与情,这是顺因自然的,但人所有的情感与欲求,都必须合乎,“中和”,的原则。“厉”、“猛”等都有些“过”,而“不及”同样是不可取的。孔子的这些情感与实际表现,,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庸原则的。,(,1,)君子具备的道德素养(风范):,思想内容,内外兼修,文质兼美。(,12,8,),“,文,”,,就是外在的行为表现;,“,质,”,,就是内在的道德修养。,(,2,)君子之质(内在修养)的具体要求:,一要坚守道义,讲求诚信;,(,7,6,、,15,18,),二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15,9,),三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4,16,、,4,9,、,17,15,、,6,11,、,7,16,、,7,19,),四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做到不忧、不惑、不惧;(,14,28,),五要动静适宜,心胸广大,意志坚毅。(,6,23,、,8,7,),(,3,)君子之文(外在表现)的具体要求:,要行为有礼,态度谦逊。(,7,38,),(,4,)与,“,君子,”,相对的是,“,小人,”,:,小人见利忘义,贪生怕死,贪图享受,又患得患失。(,4,16,、,4,9,、,17,15,),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必须具备的品质,包括,1,),“,道,”,、,“,德,”,、,“,仁,”,、,“,义,”,、,“,礼,”,、,“,信,”,等为核心的政治、道德素质;,2,)掌握,“,六艺,”,的知识技能素质;,3,)具体能正确处理,“,利,”,与,“,义,”,的关系;,4,)以生命捍卫仁义,不以个人利益为重;,5,)不以非正当手段去追求富贵名利;,6,)重视个人修养,追求内涵与外表的统一;,孔子眼中的“君子”,小结,成 语,15.9,杀身成仁:,为正义或崇高的理想而牺牲生命。,17.15,患得患失,:指对于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指凡能做的都做了(用于坏事)。,6.11,箪食瓢饮(箪瓢陋巷),:安贫守俭。,7.19,发愤忘食:,为了努力学习和工作,忘了吃饭。形容勤奋。,8.7,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很长,比喻责任重大。,死而后已,:到死后方才停息。谓尽献一切力量。,基础知识归纳整理通 假 字,15.18,孙,通,“,逊,”,,谦逊。,7.19,女,通,“,汝,”,,你。,尔:通,“,耳,”,,罢了。,14.286.23,知,通,“,智,”,,智慧。,词类活用,15.18,孙,谦逊的态度,形容词作名词,4.9,耻,以,为耻,意动用法。,衣,穿,名词作动词。,7.16,饭,吃,名词作动词;,枕,以肱为枕,意动用法;,曲:使弯曲,使动用法。,义,守道义,名词作动词。,句 式,宾语前置,15.18,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8.7,仁,以为己任。,14.28,夫子,自,道也,主谓倒装,.,贤哉,回也!,12.8,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杨伯峻认为此句为倒装,意为:先生这样谈论君子,可惜说错了),固定句式,何(以),为:,由副词,“,何,”,和助词,“,为,”,组成。加强反诘语气。可译为,“,为什么,呢,”,、,“,什么呢,”,。,回顾,一、解释下列红体字词,1,、,游,于艺,2,、,孙,以,出,之,3,、君子,喻,于义,4,、,鄙,夫,5,、,女奚,不曰,6,、,知,者,乐,水,7,、,文,犹,质,也,广泛涉猎,通“逊”;,说出,谈论,懂得,庸俗浅薄,通“汝”;,为什么,通“智”;,喜好,修饰,本质,二、指出下列红体字的活用特点,1,、,耻,恶衣恶食者,2,、,饭,疏食,3,、,曲,肱而枕之,回顾,意动,以,为耻,名作动,吃饭,使动,使,弯曲,三、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1,、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2,、仁以为己任,论语,选读背诵章节,为政以德:,2.1 2.3 13.6 16.1,克己复礼:,12.1 3.1 16.2 13.3,知其不可而为之:,18.5 18.7,章中的“子路曰”到该章结束部分,仁者爱人:,1.6 5.26,君子之风:,15.9 4.16 6.11 7.16 7.19 6.23 8.7,周而不比:,2.14 16.4 15.23 12.24,诲人不倦:,7.8 11.22,高山仰止:,17.4 9.11,沂水春风:“点,尔何如?”,“,吾与点也!”,中庸之道:,11.16 13.23 13.24 17.13,说说孔子对于“义”“利”的认识对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问题探究,水污染黑砖窑食品安全问题,这可以溯源到这,30,年来,“,义,”,和,“,利,”,的剧烈碰撞。,30,前的中国,,讲求的是,“,无私奉献,”,,要求人们以道德和理想来约束自己。是为,“,义,”,。,30,年后的中国,,争取的是,“,利润最大化,”,,经济利益是人们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为,“,利,”,。,中国今天身处的时代,是,“,义,”,与,“,利,”,相撞最为惨烈的时代,当道德、理想、亲情碰上了金钱,立刻败得溃不成军。当,“,义,”,遇到,“,利,”,,前者不但向后者缴械投降,甚至有时还鸣锣开道。,一方面,人们对,“,义,”,已经一无敬畏,遂以,“,利,”,来量度一切事物:,只要能赚大钱,什么都可以去做,而且做得理直气壮。于是,黑砖窑里奴役孩子、把工厂废水大量倾倒到湖里河里、桶装水里装自来水、用废纸充作包子馅儿,就统统都成了必然。,另一方面,社会的约束机制显露出它的先天缺陷,尤其对政府官员而言。,教育与惩罚,同时置身于一个大体制架构之下。更有甚者,当教育公众和惩罚犯罪的部门也同时被牵涉入不法勾当之时,上面提到的种种恶行,遂又成了社会上的自然现象了。,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应该是所有经商言利者的原则。,所以中国历来就有,“,儒商,”,,无论是,“,徽商,”,还是,“,晋商,”,都以,“,诚信,”,为本。到现代,如日的本商人、企业家都奉,论语,中的道德为本,大力提倡言,“,利,”,而不忘,“,义,”,,这对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发展应该是要十分重视的。至于韩非子和董仲舒之论,走向两个极端,,“,极左,”,和,“,极右,”,,但今天仍有市场,尤其是韩非子之论,在今天不少商人、企业家中还很,“,吃香,”,,有的人昧着良心、不顾手段、甚至不顾消费者生命健康赚钱,我们今天市场经济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无不与此理论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