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六章 城市的性质与规模,一、城市性质,(一)城市性质的含义及意义,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二)城市的功能,1、城市性质与功能的关系,2、城市功能的划分,一般功能具有普遍意义,特殊功能特有的,因城而异,基本功能对外,非基本功能对内,主要功能起决定作用性质,辅助功能必不可少,1,(三)确定城市性质的依据,国民经济职能方面,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两方面认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因素,历史发展,依据:,1、区域地理,2、资源 广义与狭义,3、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联系,4、区域内城镇的职能分工,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6、城市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四)确定城市性质的方法,1、考虑区域条件的影响,2、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3、应注意的问题,(1)共性与个性,(2)性质与功能的发展变化,(3)对现状城市功能的认识,2,(五)城市类型,按性质分: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中心城市,县城,特殊职能的城市,按规模分:特大城市 100万以上,大城市 50-100万,中等城市 20-50万,小城市 小于20万,三、城市人口规模,(一)城市人口的含义与组成,1、含义,与城市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常年居住生活在城市范围内 ,是发展建设的参与者,又是服务对象。,3,4,5,2、组成,常住人口、非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流动人口,人口普查资料 城市人口:居住三个月以上,6,(二)人口的调查分析,1、城市人口的构成,(1)年龄构成,按年龄分组、百岁图,(2)性别构成,(3)家庭构成,人口数量、性别、辈份的组合情况。,(4)劳动构成,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5)产业与职业构成,(6)文化构成,(三)城市流动人口,特征、调查方法:统计资料、普查资料、公安局、计生委等,(四)城市人口的变化,1、自然增长,2、机械增长,3、平均增长速度,7,(五)城市人口规模估算,1、基本原理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2、方法:,(1)劳动平衡法,(2)职工带眷系数法,(3)递推法(综合平衡法),(4)区域分配法(城市化法),(5)环境容量法,(6)线性回归法,(7)计算机模型,三、城市的用地规模,1、计算: 用地规模=预测城市人口规模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影响因素非常复杂,2、指标:国家规定 60.575M,2,/人 山地, 75.190 M,2,/人, 90.1105 M,2,/人, 105.1120 M,2,/人 北方、小城市,一般100 M,2,/人,8,第七章 城市总体布局,一、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一)概念,1、布局结构,指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各项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德内在关系。是城市功能活动与空间环境相互作用德高度概括。,2、布局形态,是城市功能与空间组织在地域上的投影。经济地理,是城市结构(要素的空间布局)、形状(外部空间轮廓)和相互关系(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组织)所决定的一个空间系统。,3、城市形态要素,物质: 街道、街坊、节点、标志点、天际线、伸展轴、用地形态等;,非物质:活动者及其社会结构、功能意义、空间品质、生活方式和行为心理、风俗民情等。,9,(二)城市形态类型,1、以用地形态分,集中团状、带状、星状放射、一市双城、分散布局,2、以道路形式分,格网式、环状放射状、星状、组团、带状、环状,(三)影响城市结构与形态的主要因素,1、 自然因素,2、经济因素,3、社会文化因素,4、区位与交通因素,5、性质、规模与行政区划,6、政策、规划控制,(四)城市布局结构与其它结构的关系,1、布局结构与功能结构,功能变化是结构变化的先导,结构的调整促使城市功能的转换,2、布局结构与经济结构,布局结构 城市性质 产业结构 经济结构,3、布局结构与社会结构,人口结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的单元结构,4、布局结构与生态结构,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二、城市总体布局的原则,1、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2、区域的观点,城乡融合、整体发展、时空有序,经济发展地区两个趋势:郊区化, 三集中现象,3、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三、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1、城市内外部结构协调发展,内部结构:用地和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外部结构:平面布局和空间结构的延伸和扩展,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外部因素条件。,2、城市上下部结构的协调发展,下部结构: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3、局部与整体相结合,4、近远期结合,23,四、城市总体布局的方法,1、区域着手,点、线、面结合,城乡统一安排,2、功能明确、重点安排城市工业用地,3、兼顾新旧城区的发展,4、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5、留有余地,五、总体布局方案的综合比较,1、多角度方案,抓主要矛盾,用不同的立足点,2、比较内容,(1)地理位置及工程地质条件,(2)占地、动迁情况,(3)产业结构,(4)交通运输,(5)环境保护,(6)居住用地组织,(7)防灾,(8)市政公用设施,(9)布局结构,(10)造价,24,3、综合归纳,分项指标,加权评定,六、城市布局的艺术问题,1、总体布局艺术,指城市在总体布局上的艺术构思及其在城市总图骨架和空间布局上的体现。,物质功能:经济、社会、环境,城市,精神功能:文化、空间、艺术形象,城市总体布局艺术一般着眼于文化内涵,空间结构和形态轮廓,体量尺度,现代城市空间结构:原则 和谐多样 力求古典与现代审美的愉悦和完满。,变化与统一,2、城市空间景观的组织,城市文脉结构、整体的空间肌理和组织的协调的共生,3、城市轴线组织,主要建筑群、广场、干道,4、继承历史传统、突出地方特色,5、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工程设施,25,第八章 工程设施规划,一、,城市工程系统的构成与功能,1、供电,(1) 电源,电厂、区域变电站等,大于110kv,(2) 输配电网络,输送电网:城市变电所(站)和从电厂、区域变电站接入的输送电线路等设施;,配送电网: 高压配电网:110kv 直埋、管道电缆敷设,低压配电网:2201000v,2、燃气,(1)气源 煤气厂、天然气门站、石油液化气汽化站等,(2)储气 各种储气站,(3)输配气管网,3、供热系统,(1)热源 热电厂(站)、区域锅炉房等,(2)供热管网 热力泵站、调压站和管道,26,4、通信工程,(1)邮政,(2)电信,分有线、无线(微波、移动、寻呼)由电信局(所、站)和电信网组成,电信局(所、站)工程:长途话局、市话局(含各级交换中心、汇接局、端局)、微波站、移动基站、无线寻呼台以及无线电收发台等。,(3)广播系统 有线、无线,(4)电视系统 有线、无线,(5)计算机网络系统,5、给水系统,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6、排水工程,(1)雨水排放,雨水管渠、雨水收集口、雨水检查井、提升泵站、排放口、(闸、堤坝)等,(2)污水排放,污水处理厂(站)、管道、检查井、提升泵站、污水排放口等,7、城市防灾系统,(1)消防工程,消防站(队)、消防给水管网、消防栓等,(2)防洪(潮、汛)工程,防洪(潮、汛)堤、截洪沟、泄洪沟、分洪闸、防洪闸、排涝泵站等,(3)抗震,建筑物、疏散场地和道路等,27,(4)人防工程,指挥中心、专业防空设施、防空掩体工事、地下建筑、地下通道及地下仓库、水厂、变电站、医院等,(5)救灾生命线系统,城市急救中心、疏运通道和给水、供电、通讯等设施,8、环境卫生工程系统,垃圾处理厂(场)、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以及环境卫生管理设施。,二、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任务,1、供电,确定用电量、用电负荷及电源,确定输、配电设施的规模、容量和电压等级,布置变电设施和输配电网络,制定供电设施和线路的保护措施。,2、燃气,选择气源、确定用量、进行气源规划,确定设施规模、容量,布置气源(站)及输配气网络,制定相关保护措施。,3、供热,确定对象、标准、供热方式,确定供热量和负荷并进行热源规划,确定热电厂、热力站等设施的数量和容量,布置各种设施和供热管网,制定相关保护对策和措施。,28,4、通信,确定发展目标、预测需求,确定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各种设施和线路,相关对策与措施,5、给水,选择水源、进行水源规划和水资源平衡,确定水厂等给水设施规模、容量,布置各种设施和管网,制定水源和水资源保护措施。,6、排水工程,确定污水、雨水处理量、污水处理设施规模与容量,降水排放设施的规模与容量,布置污水处理与收集设施、排涝泵站和雨水排放设施以及各级污水管网,制定水环境保护、污水利用等对策和措施。,7、防灾工程,确定各项防灾标准、防灾设施的等级、规模,布局各项防灾 设施,考虑防灾设施与常用设施的有机结合,制定相关对策与措施。,8、环境卫生设施,确定环境卫生设施标准和垃圾集运、处理方式,确定主要环卫设施的数量、规模,布置垃圾处理场等各种环卫设施,制定环卫设施隔离与防护措施及相关对策与措施。,29,二、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1、任务,检验各专业工程管线的合理程度,提出对专业工程管线规划的修正建议,调整并确定各种工程管线在城市道路上水平排列位置和竖向标高,确认或调整城市道路横断面,提出各种工程管线基本埋深和覆土要求。,2、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原则(自学),3、成果要求(自学),30,第九章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一、发展历程,1、国外,文物保护立法 19世纪末;现代意义的历史保护 20世纪初。,雅典宪章(1933)、 威尼斯宪章 (1964)、马丘比丘宪章(1977) 古迹、建筑群和遗址,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1972内罗毕建议)、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1987,华盛顿宪章) 城市历史环境的保护,2、我国,(1)保护文物古迹的单一体系,1961 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 1982/11/19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增加历史文化名城后的双层保护体系,1982 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4座,1986 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8座,1994 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7座,2001 第四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座(分两次公布:山海关、湖南的凤凰),31,(3)转向城乡历史环境保护的多层保护体系,3、共同趋势,保护对象:个别特殊 一般意义,保护范围:单个 包括周边环境,保护深度:物质实体 自然环境、历史环境、人文环境综合性,保护方法与手段:单纯修复 多学科共同参与,各种手段的运用;专家 公共参与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本内容,1、概念,“保护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分类,(1)古都型 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安阳等,(2)传统风貌型 平遥、韩城、镇远、榆林,(3)风景名胜型 桂林、承德、镇江、肇庆、苏州、绍兴,(4)地方及民族特色型 拉萨、喀什、丽江、大理,(5)近现代史迹型 上海、天津、重庆、遵义、延安,(6)特殊职能型 自贡(盐)、景德镇(瓷)、亳州(药),(7)一般史迹型 长沙、济南、正定、吉林、襄樊,32,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作用(任务),(1)分析总结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发展和现状特点,确定合理的城市社会经济战略,并通过规划在空间上予以落实。,(2)确定合理的城市布局、用地发展方向和道路系统,力图保护古城格局和历史环境,突出名城特色。,(3)把展示名城历史文化的各类标志物在空间上组织起来,形成网络体系,使人们便于感知和理解名城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4)通过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处理好新古建筑的关系,(5)规划保护范围,制定有关要求、规定和指标,制止建设性破坏。,4、规划编制,三、历史街区的确定和保护规划,1、概念,指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建筑物、构筑物且传统风貌完整的生活地域。,2、基本特征,(1)具有一定规模,并具有较完整的或可整治的景观风貌,没有严重的视觉环境干扰,能反映某历史时期某一民族及某个地方的鲜明特色,在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2)有一定比例的真实历史遗存,携带真实的历史信息。,(3)应在城镇生活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33,3、历史街区划定原则,(1)符合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性、风貌完整性,(2)规模适中,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3)可操作性:保护层次的设定不宜过多。,4、保护区的划分,(1)环境因素分析,视线分析:视距50100米,视角60度,清晰观察最大距离300米。50米,100米,300 米三个等级范围。,环境噪声分析、文物保护的安全要求、高耸建筑物观赏要求分析等,(2)文物古迹保护区的划分:绝对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5、建筑高度控制的原则和方法,(1)依据,根据保护规划总体要求及现状的具体情况和大范围内空间轮廓的要求,提出若干层次的高度控制:通视线分析。,(2)绝对保护的历史建筑群周围的高度控制,一级保护:建筑檐口高度低于3米;,二级保护:建筑檐口高度低于6米;,三级保护:建筑檐口高度低于9米。,(3)古塔等高耸建筑周围的高度控制,一级高度低于3米;,二级高度低于6米;,三级高度低于9米。,34,(4)大型古建周围的高度控制,用地三级保护,高度控制分别威3,6,9米,同时按视线要求作出平面视点至景物的视角圆锥面。,(5)特色街巷、河道两侧的高度控制,建筑高度(h)与街道宽度(D)的关系:D/h=1感觉适中; D/h1有紧迫感; D/h1有空旷感。,35,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