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全国卷高考历史真题和解析延伸资料1

上传人:kfc****89 文档编号:243310790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全国卷高考历史真题和解析延伸资料1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16全国卷高考历史真题和解析延伸资料1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16全国卷高考历史真题和解析延伸资料1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16全国卷高考历史真题和解析-延伸资料,2016全国卷高考历史真题和解析-延伸资料2016全国卷高考历史真题和解析-延伸资料,延伸:四书五经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和春秋这五部典籍。 其中,诗经讲诗歌,尚书礼记讲礼仪。春秋是鲁国史书,周易是孔子结合前人所作关于哲学的书籍。六经相当于儒学几门课程。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分别相当于文学课、古代史课、政治课及音乐课、哲学课和近代史课,其中乐失传,汉朝时只剩下五经,五经体现了早期儒家思想,因汉代奉儒学为正统,故将五部书做为经典,合称五经。四书,先秦时就存在,当时无四书之说,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种著作;其中论语孔子死后汇编的孔子言行录,孟子是记述孟轲政治思想的书,而大学与中庸本来是礼记里的两篇文章,讲作学问和修身之道,到南宋时,学者朱熹作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延伸:,四书五经,六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和,春秋,这五部典籍。 其中,诗经讲诗歌,尚书礼记讲礼仪。春秋是鲁国史书,周易是孔子结合前人所作关于哲学的书籍。六经相当于儒学几门课程。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分别相当于文学课、古代史课、政治课及音乐课、哲学课和近代史课,其中乐失传,汉朝时只剩下五经,五经体现了早期儒家思想,因汉代奉儒学为正统,故将五部书做为经典,合称五经。,四书,先秦时就存在,当时无四书之说,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种著作;其中论语孔子死后汇编的孔子言行录,孟子是记述孟轲政治思想的书,而大学与中庸本来是礼记里的两篇文章,讲作学问和修身之道,到南宋时,学者朱熹作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解析:图中属于集体劳作,分工进行,不是个体农户,故A错误;精耕细作体现在经营方式上,图中无法体现,故B错误;汉代时井田制已经瓦解,公有制是错误的,故C错误。,5、,评价,:,积极:生产力的进步 (比自耕农经济),消极:造成封建割据;威胁中央集权;封建剥削沉重,1、,含义,:以,大土地所有制,为基础以雇佣劳动或收取地租为剥削形态,以超经济的手段控制着,众多,依附人口有着严密的生产管理体系是能,够,自给自足,地进行生产、生活的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的经济实体。,延伸一:东汉庄园经济,2、,时间,:西汉初年出现,东汉已经成普遍现象。,3、,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东汉刘秀政权依靠豪强地主建立;大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盛行;土地兼并的发展;西汉末年的战乱,4、,特点,:,政治上:豪强地主;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强( “徒附”、“宾客” ),经济上:属于自然经济,但不同于小农经济(规模大);,有求必 给、闭门成市;全方位经营(农业、手工业、鱼牧业),军事上:既是经济单位,有事私人军事堡垒,拥有私人武装,(“部曲”、“家兵” ),延伸二: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原因,:,1、宋朝政权建立的历史背景:为补偿被削权的高官,2、两税制,按土地而非人口征税,3、商品经济发展,大地主占有土地的,途径,:,合法交易;诱骗;非法放贷和胁迫,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军费负担过重;,激化阶级社会矛盾,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解析】本试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排除B、D选项,都是过于绝对的词语,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材料。至于史官与君主的尖锐矛盾材料中也不能够得出,只是说明宋太祖的“闷闷不乐”,排除C项。,。,延伸一、史官,中国历代均设,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历朝历代都有史官,。历代帝王对于史官们载言记事,都字斟句酌,斤斤计较。对于功绩,要大书特书。没有功绩,也要虚构,或颠倒黑白,把坏说成好。史官们的态度却颇为认真,有“秉笔直书”的传统,。对帝王的言行,随时记录,那怕把屠刀架在脖子上,也要说真话。帝王和史官,一个要“自称我长”、“掩恶扬善”,一个要“直书其事,不掩其瑕”;一个要文过饰非,一个要“君举必书” 。形成两种力量的尖锐矛盾和较量。屠刀强过笔杆子。在封建君主专制下,史官屡遭厄难。,史官小故事:,宋代怕史官:宋太祖尝弹雀于后苑,有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认为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然自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悦,赐金帛慰劳之,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陈寿,三国志;,司马光,资治通鉴,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例题:中国在汉代就建立了封驳制度。所谓“封”,就是把皇帝的敕令退还回去拒不执行;所谓“驳”,就是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汉代的丞相,在制度上享有封驳权。例如汉哀帝时,丞相王嘉就退回了皇帝要加封董贤的诏书。可见,封驳制,A避免了君主决策失误 B保证了吏治清明,C易为当权者所利用 D对皇权有一定制约,延伸二、古代监督皇权的机制之,封驳,封驳,“封”,把皇帝的敕令退回去,拒不执行,; “驳”,,指出,皇帝敕令中存在的错讹,失误,。汉代丞相有封驳权。但丞相既要执行皇帝的诏旨,又享有封驳权,在职能上冲突。如皇帝不愿听从丞相,那么丞相就辞职。到了唐代,解决方法是部门分工。唐代实行三省制,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尚书管执行,门下省的职责包括封驳,需要修改者直接批注退回,谓之,涂归,。元朝,也有封驳制度。明朝,内阁依然可以封驳皇帝的诏旨,被皇帝下令廷杖的官员,已经根据旨意解衣待杖,也要等给事中签押的驾帖送到后方可行刑,这显然是封驳制度的遗留。,自周代,各朝皆有谏官。谏官一是,廷诤,(在朝廷上指出皇帝和别的官员的错误),二是,上封事,(古代臣下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漏) 。谏官制度是专职,监察皇帝,的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由帝王独断所可能造成的损害。同时也迫使统治者采取一些有利于人民的进步措施。但若谏官意见与皇帝旨意相违,多不能被采纳,谏官可以辞官或改任他职。,一、言者无罪 二、官卑秩微、任选青年三、谏言不露 四、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延伸二、古代监督皇权的机制之,谏官,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解析】地方行政制度的设置,最初本意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因此很容易排除A、C。由于地方分权,分别直属六部而导致地方权力过于,分散,,协调不当,巡抚的设置就是为了,集中,和,协调,。,延伸一、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先秦:周朝,分封制,。,秦朝:,郡县制,。行政区划制度正式确立。,(郡县),两汉:,郡国并行制,。,州,成为地方一级地方行政区域,,刺史,的权力加重。,(州郡县),北魏:,三长制,唐:全国分为十五,道,,边疆设,节度使,,,藩镇割据,。,(道州县),宋:分割地方分权,加强中央集权。,(路州县),元:,行省制,。行省成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宣政院,我国开始对,西藏、云南、台湾,等地实施行政管辖。(,行省路府州县),明:,废行省、设三司,(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挥使)、西南地区,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指将原少数民族的土司废除,改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承宣布政使司州县),清:行省制。在边疆地区设,理藩院,。,(省道府县),中国北魏后期的基层政权组织。,北魏孝文帝,元宏改革时建立三长制。 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三长制与均田制,相辅而行,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三长直属州郡,原荫附于豪强的荫户也将成为国家的编户,因而必将与豪强地主争夺户口和劳动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既可使征收租调有根据和准则,又可清查出大量的隐匿户口。实行后,国家直接控制的,自耕农民大量增加,国家赋税收入相应增加,农民赋税负担也有所减轻,。北魏后期社会经济明显的恢复和发展,当与此有密切关系。北魏的三长制后来成为北齐、隋、唐时期乡里组织的基础。,北魏三长制,延伸二、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区划演变规律,1、,每一套行政区划都有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如:郡县制起源于秦,发展于两汉、东汉被州所代替;州制到唐代被道路制所代替;道路制到元代被行省制度所代替。),2、,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行政区划设置,(经济、人口、文化,越发达地区,政区设置,越多越细,,相对面积越小,否则相反。如:唐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最发达,政区占3/4,每个政区面积较小,自宋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政区多于北方。),3、,非行政区划单位向行政区划单位的转变,:一级政区多由监察区或经济转运区演变而来(如: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设州刺史制度,负责监察,东汉时州就演化为郡以上的以及行政区划。),4、,高级行政区划单位变动频繁,基层行政区划单位较为稳定,。(如:县级单位是最稳定的),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解析】本试题考查的近现代的中日关系,尽管中日关系很是微妙,但是出题,者的出题角度设置非常好,难度也很适中。选项之中,A,、,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化,且不符合,历史事实。,洋务运动只是对海军进行一些改革,,而甲午战争时期西方国家大都是,“默许或纵,容”的态度。至于集权制度不仅仅是中国,也是这一时期其他国家的一般制度。,30,、,【答案,D,】,【解析】本试题考查的是国共关系,虽然和教科书的观点基本一致,但难,【解析】本试题考查的近现代的中日关系,尽管中日关系很是微妙,但是出题,者的出题角度设置非常好,难度也很适中。选项之中,A,、,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化,且不符合,历史事实。,洋务运动只是对海军进行一些改革,,而甲午战争时期西方国家大都是,“默许或纵,容”的态度。至于集权制度不仅仅是中国,也是这一时期其他国家的一般制度。,30,、,【答案,D,】,【解析】本试题考查的是国共关系,虽然和教科书的观点基本一致,但难,【解析】本试题考查的近现代的中日关系,尽管中日关系很是微妙,但是出题,者的出题角度设置非常好,难度也很适中。选项之中,A,、,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化,且不符合,历史事实。,洋务运动只是对海军进行一些改革,,而甲午战争时期西方国家大都是,“默许或纵,容”的态度。至于集权制度不仅仅是中国,也是这一时期其他国家的一般制度。,30,、,【答案,D,】,【解析】本试题考查的是国共关系,虽然和教科书的观点基本一致,但难,【解析】本试题考查的近现代的中日关系,尽管中日关系很是微妙,但是出题,者的出题角度设置非常好,难度也很适中。选项之中,A,、,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化,且不符合,历史事实。,洋务运动只是对海军进行一些改革,,而甲午战争时期西方国家大都是,“默许或纵,容”的态度。至于集权制度不仅仅是中国,也是这一时期其他国家的一般制度。,30,、,【答案,D,】,【解析】本试题考查的是国共关系,虽然和教科书的观点基本一致,但难,【解析】本试题考查的近现代的中日关系,尽管中日关系很是微妙,但是出题者的出题角度设置非常好,难度也很适中。选项之中A、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化,且不符合历史事实。洋务运动只是对海军进行一些改革。甲午战争时期西方国家大都是“默许或纵容”的态度。至于集权制度不仅仅是中国,也是这一时期其他国家的一般制度。,(1)思想:“中体西用”,动摇,了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是中国思想界的一大进步。,(2)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入侵,。,(3)政治:,促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和成长。,(4)教育:使中国教育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5)军事: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7)外交: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由“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体制,转变(总理衙门)。,延伸一、,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解析】材料说明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生活用品大都被外国市场占领,且“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说明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错误;,自然经济自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但到新中国成立时依然占据统治地位,,B与历史不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是南京条约,D选项材料体现不出。,延伸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思想:,提出“中体西用”的近代化思想,动摇,了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的一大进步。,(2)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入侵;,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3)政治:使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促使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和成长。,(4)教育:使中国教育开始向近代化转变,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5)军事: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7)外交: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由“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体制,转变(总理衙门)。,(一),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近代企业:,“近代”主要从,生产力,的角度理解,指使用,机器,进行生产。近代企业是指1840年至1949年间在中国设立的使用机器和机械动力生产的制造工业,从性质上分,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强调“民族性”,主要是指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企业。它植根于中国社会,服务于中国利益,“实业救国”是其共同理想。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代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方向,是近代时期最先进的经济力量。民族资本主要企业属于近代企业,(二),近代企业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阻碍因素:,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其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三),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2),促进因素:,列强侵略,:,瓦解着中国封建经济,在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实业救国”:,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实业救国”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精神,:,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例1: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C.,解析,:,从“1852年”这一时间可知,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商品大量进入中国,但由于受到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外国商品尤其是棉纺织品很难在中国打开市场,从而造成滞销。题干材料说明,曼彻斯特棉布取代中国土布用作包装材料,但不是作为商品出售,故A、B两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C项与包装材料的变化无关,故排除。而由于滞销,曼彻斯特棉布变得“无用”,只能用于包装,故D项正确。,答案,:D,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解析:国民党此举抹杀了其他党派对抗战的贡献,而不是缓和矛盾,A错误。“亲日派”“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谬误名词可看出压制其他党派,并不能塑造政府形象,而是损害形象,B错误;题干时间为1943年8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根据题干信息 ,体现了国民党维护一党专政的用意,故选D。,延伸一:国民政府的抗战政策:,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攘外必先安内,抗战全面爆发(七七事变):被迫联共抗日,1939年五届五中全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中心议题:抗战和反共。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不久国民党顽固派就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八一三事变后:开始积极抗日,原因,:A.由人民与北洋军阀的主要矛盾决定。 B.中共经过二七惨案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国民党当时是革命的民主派,有一定威望又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其领导人孙中山欢迎同共产党合作。 D.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成果,:建立黄埔军校;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破裂标志,: “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根本原因,:,两党的阶级利益不同,延伸二:国共关系,(一),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运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41927年,),方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二)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表现,:,政权对峙: 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共产党江西瑞金政府,屠杀与反屠杀:,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围剿”与反“围剿”:1930年到1933年,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发动五次“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19341936),(三)国共第二次合作 (,19371946年,):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成果:,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在日本统治50年后回到祖国怀抱。,标志:,国民党和英美的在华利益受到威胁;,人民坚决要求抗日;,中共的不懈努力。,初步形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正式形成: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方式,:党外合作,(,国共两党保留各自党别身份,相互独立,,各自有自己的领导机关和组织机构,只是在抗日形式上采取合作,),(四)国共再对抗 (,19461949年,),原因:,结果:,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给中国人民带来灾难;,抗战胜利后,美蒋勾结发动内战,国民党残余逃往台湾,造成了海峡两岸的分离。,比较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点,相同点,: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都由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都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都由,中共,倡导。,不同点,:背景不同:前者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后,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方式不同:党内合作、党外合作,斗争对象不同:前是,北洋军阀,,后是日,帝国主义,作用和结果不同。前者国民党右派叛变,大革命,失败,;后者成为抗战,胜利,的保证。,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此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解析:1958年开始中苏关系恶化,所以中国加大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故选B。60年代中美没有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也就谈不上与西方国家外交关系正常化和打破欧美对华经济制裁。A、D错误;全方位外交政策出现于改革开放后,C错误;,延伸一、中苏关系,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并与中国,建交,;,1949-1957,密切友好,1958-1979,恶化破裂,1980-1989,逐渐缓和,1989年 戈尔巴乔夫访华,恢复正常化,(一)变迁,(二)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1、苏联的,大国主义和大党主义,的作风,2、,意识形态分歧,: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1956年2月),3、,国家利益冲突,:响尾蛇导弹事件、长波电台(1958年7月,苏向中提出在中国东部建立无线电台的要求,损害中国主权,遭到中方拒绝),(三)中苏关系破裂的表现,1、1960年7月16日 苏,撕毁,的协议,撤回所有在华专家,停止供应中国急需的设备,大量减少给向中国的借贷。,2、1960年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赫鲁晓夫搞突然对中共进行,围攻,。,3、1966年,中共拒绝参加苏共二十三大。中苏两党,断绝,往来。,4、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几次对珍宝岛实施,武装入侵,,并向中国岸上炮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故选A。B说法错误;罗马法对于后世的影响在于法律制度,而不是民主制度,压古希腊雅典才是民主制,C错误;D夸大其词。,请在此键入您自己的内容,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延误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A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成,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破坏,解析:光荣革命后英颁布权利法案,王权受限,故A错。内阁制确立于1732年,故C与题干时间不符;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依然拥有最高行政权 ,该行为并未破坏权利法案,只是说明国王还没有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尚未发展完善。故选B。,延伸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历程,19世纪,议会改革,,选举权不断扩大,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随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两党制,,英君主立宪制日趋,完善,。,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约束国王的权力,,标志着英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701年,王位继承法,,限制了国王继承权和任命法官权。确立了,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成立时间,名称,1955,国际,茶叶,委员会,1960,石油,输出国组织,1962,可可,生产者联盟,1970,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B. 新兴独立国家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D. 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解析】时间为,战后,,内容为,区域性经济组织,,“茶叶”、“石油”、“可可”、“天然橡胶”等都是,资源和原材料,,其出口国都属于,新兴发展中国家,,所以这些是新兴国家通过建立国际组织,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的行为。故选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不利局面,资源紧缺不是主要因素,A错误;经济全球化一开始就出现在生产领域,而不是二战后,C错误;表格中国际组织还没形成区域集团化(20世纪80年代),D错误。,石油输出国组织,( OPEC欧佩克),成立于1960年。其宗旨是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石油政策,维护各自和共同的利益。成员国(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国际茶叶委员会,,1955年成立。(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孟加拉、马拉维、肯尼亚、莫桑比克)。,可可生产者联盟,成立于1962年(加纳、尼日利亚、象牙海岸、喀麦隆、巴西),因苏联等主要可可消费国,长期控制可可国际市场价格,强迫生产国提高出口额,造成国际市场上可可过剩,从而压低价格从中渔利,使可可生产国蒙受巨大损失。故成立联盟以维护可可生产国自身利益。,天然橡胶,生产国主要是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延伸一、国际经济秩序,国际经济秩序,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国际经济关系以及各种国际经济体系与制度的总和,是使世界经济作为有内在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整体进行有规律地发展与变化的,运行机制,。,国际经济格局,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和世界经济的,权力配置,情况。,国际经济秩序,国际经济旧秩序:布雷顿斯林体系(1944-1973),国际经济新秩序(未形成,在构建),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督促欧洲国家方面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洲政策,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洲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解析:“联合性质的计划”,可见有利于欧洲一体化,促进煤钢联营,A正确;马歇尔计划是由美国主导,目的是扶持和控制西欧,没有体现欧美平等,B错误;柏林危机导致德国分裂,其根源在于美苏对抗,与马歇尔计划无关,D错误,谢谢大家!,结 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