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外业,调查中常见问题分析及注意事项,*,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最新成果:,1,、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现状),2,、森林面积净增,1223,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由,20.36 %,提高到,21.63 %,,上升了,1.27,个百分点。森林蓄积净增,14.16,亿立方米,年均净增,2.83,亿立方米,继续呈现长大于消的良好态势。,(动态),引言,*,第八次(,2010,年)我省森林资源清查最新成果:,1,、森林面积,282.4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8.03%,,森林蓄积,9739.12,万,立方米。,(现状),2,、森林面积净增,61.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4.12 %,提高到,18.03 %,,上升了,3.91,个百分点。森林蓄积净增,2095.45,万,立方米,年均净增,419.09,万,立方米,继续呈现长大于消的良好态势。,(动态),引言,*,一、样地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二、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三、样地外业调查应注意事项。,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样地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样地外业调查的二种情形:,1,、复位样地,2,、新设样地:包括改设、增设、临时样地,第一部分样地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第一部分样地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复位样地外业调查工作流程,1,、寻找固定样地,2,、确定样地定位角桩,3,、,周界复位测量,4,、,样地主要因子调查,(,包括地类、林种等,),5,、,样木复位及检尺调查,6,、确定优势树种(组)、计算并调查有关测树因子,7,、,生态状况因子调查,8,、植被调查样方的设置与相关因子调查,9,、检查与核对,(,回头看,),*,第一部分样地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新设样地外业调查工作流程,1,、选取并设置引点,2,、引线测量确定样地的定位点,3,、,测设固定样地标志,(,含周界测量,),4,、,样地主要因子调查,(,包括地类、林种等,),5,、,样木因子调查,(包括每木检尺及样木定位),6,、确定优势树种(组)、计算并调查相关因子,7,、,生态状况因子调查,8,、植被调查样方的设置与相关因子调查,9,、检查与核对,(,回头看,),*,围绕一个核心,连续可比,突出二个重点,样地复位、样木复位,抓实三项调查,样地因子、测树因子、生态因子,重视四项记载,寻找样地经过、主要因子变化情,况及其原因、样木位置图、有无特殊,对待及其说明,建好五种标志,角桩、定位物、周界挂号、样木,树牌及胸高位置、植被调查样方位置和,标志,第一部分样地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第一部分样地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连续可比,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一类清查,),是以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与动态为目的,以省为单位,,利用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复查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是全国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是反映全国和各省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监督检查各地森林资源消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依据。,围绕一个核心,-,连续可比,*,第一部分样地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寻找并确认固定样地标志:根据前期样地位置记录描述、地形图、采用,GPS,导航、引线定位和向导带路等多种方法找到固定样地的固定标志,主要包括西南角点标桩,西北、东北、东南角的角桩,西南角定位物(树),界外木刮皮,以及其它辅助识别标志。,固定标志的设置与复位:设置、修复和补设有关标志,应视情况采用明暗结合的方法。为了避免造成对样地的人为特殊对待,应努力,探索和引进暗标定位新技术,。,突出二个重点,-,样地复位,*,第一部分样地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周界复位:要利用保存的标志对周界进行复位,在周界复位时,要,认真分析,前后期测量误差的影响,,仔细辨认,前期的固定标志,避免因周界复测产生位移而出现漏测木和多测木。,样地周界原则上必须与前期保持一致,调查人员不得随意改变。,突出二个重点,-,样地复位,*,第一部分样地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标志牌及样木编号,:,样地内所有样木都应作为固定样木,统一设置识别标志,如样木标牌。标牌位置一般应在树干基部不显眼的地方,以防止标志遭到破坏或引起特殊对待。,纵、横坐标,:,样木的定位我省是采用坐标方格法,以西南角为原点,测量记载样木位置的纵、横坐标。,样木位置图,:,对于样地内有标识作用的明显地物和地类分界线,也应标示在样木位置图上。,其它定位法,:,除了用坐标方格法、极坐标(方位角和水平距)定位以外,允许探索和采用其它样木定位方法,如芯片等。,突出二个重点,-,样木复位,*,第一部分样地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胸高位置,:,可通过划油漆线或其它方法予以固定。如:可以采用统一的标牌高度来固定胸径测量位置。,胸高位置不得用锯子锯口或打钉,以防胸高位置生长树瘤而影响胸径测定。,在人为活动较频繁的地区,原则上不要在胸高位置划明显的红油漆线,以尽量避免造成人为特殊对待。,突出二个重点,-,样木复位,*,第一部分样地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地类,:,按面积优势法确定样地所属地类。地类划分的最小面积为,0.0667hm2,(,1,亩)。,林种,权属,起源,抓实三项调查,-,样地因子,*,第一部分样地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优势树种,平均年龄,郁闭度,每木检尺(,样木的树种、,立木类型、检尺类型,平均直径(计算并选择平均木),树高调查,经济林产期,抓实三项调查,-,测树因子调查,*,第一部分样地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森林群落结构,自然度,树种结构,森林健康状况,植被调查,(,下木、灌木、草本,),抓实三项调查,-,生态因子调查,*,第一部分样地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用文字或简图详细记载寻找样地的过程,为下一次复位样地筑牢基础。,重视四项记载,-,寻找样地经过,*,第一部分样地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前后期样地因子的对照检查。若地类、林种、权属、起源、平均年龄、优势树种等发生变化,必须结合样木记录和样地特征记录进行分析说明。,重视四项记载,-,主要因子变化情况及其原因,*,第一部分样地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为了直观反映样木在样地中的位置,应该根据每株样木的方位角和水平距(或其它定位测量数据),现地,绘制样木位置图。对于样地内有标识作用的明显地物和地类分界线,也应标示在样木位置图上,方便下期样木复位。,重视四项记载,-,样木位置图,*,第一部分样地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在对样地进行各项调查之前,应对样地内和样地周围较大范围内的人为活动情况作对比分析。如果存在人为特殊对待现象,除在调查表中按规定记载外,还应逐级汇报。对于有特殊对待的样地,外业调查和内业统计时应单独研究处理方案。,重视四项记载,-,有无特殊对待及其说明,*,第一部分样地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建好五种标志,-,样地角桩,样地标志设置应视情况采用明暗结合的方法。为了避免造成对样地的人为特殊对待,应努力探索和引进暗标定位新技术。,25.82,米,*,第一部分样地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建好,五种标志,-,定位物(树),准确复位样地定位角桩的重要标志。,*,第一部分样地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建好,五种标志,-,周界挂号,界外木刮皮、标号,以及其它辅助识别标志(如识别坑和有关暗标等)。,*,第一部分样地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建好,五种标志,-,样木标牌及胸高位置,统一设置样木识别标志,如样木标牌。标牌位置一般应在树干基部不显眼的地方,以防止标志遭到破坏或引起特殊对待。胸高位置可通过划油漆线或其它方法予以固定(如:距样木标牌的固定距离)。,*,第一部分样地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建好,五种标志,-,植被调查样方位置和标志,在样地西南角向西,2,米处设置,44m,的样方开展植被调查。样方的四角应进行固定,样方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原则上应与样地一致。如果不一致,则按西北角(向北,2,米)、东北角(向东,2,米)、东南角(向南,2,米)的顺序设置植被调查样方。,*,第一部分样地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建好,五种标志,-,植被调查样方位置和标志,20,20,公里,植被调查样地,细化树种,下木,灌木,草本,地被物,珍稀物种,、,价值物种,样方的四角应进行固定,样方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原则上应与样地一致。,*,第一部分样地调查的主要技术环节,建好,五种标志,-,植被调查样方位置和标志,20,20,公里,植被调查样地,乔木林地,耕地,植被调查样方仅对主地类为林地的样地设置,*,第二部分,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一、样地复位,-,复位标准,(第,3,页),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样地四个角桩(或坑槽)、四条边界和样地内样木及胸径检尺位置完全复位。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也视为样地复位:,l.,复位时能找到定位树或其它定位物,确认出样地的一个固定标桩,(,或坑槽,),和一条完整的边界,分辨出样地内样木的编号及胸径检尺位置,并通过每木检尺区别出保留木、进界木、采伐木和枯损木等。,2.,前期样地内的样木已被采伐且找不到固定标志,但能确认(如利用前期的,GPS,坐标)原样地落在采伐迹地内。,3.,对位于大面积无蓄积的无立木林地、未成林地、宜林地、灌木林地、苗圃地、非林地和经济林内的固定样地,复位时虽然找不到固定标志,但仍能确认其样地位置不变。,4.,对位于急坡和险坡,不能进行周界测设的固定样地,复查时能正确判定两期样点所落位置无误,且地类、林分类型的目测也确定无误。,*,一、样地复位,-,样地未复位的几种情况,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l,、无法找到原样地而改设,2,、找到样地大概位置无法复位角桩和周界,角桩、周界未见(样木有出入),原设样地周界明显错误(角度、边长),样地位移太大,(,一般为,30100,米,),*,一、样地复位,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一:定位物(树)选取不当或缺少,1,、选取不当(枯立木、伐桩,定位物处于同一方位),2,、无定位物或者数量不够(局限于树,与上期比较,只减不增),3,、定位不准确(盲目照抄上期,未复测方位距离),*,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一、样地复位,产生问题的原因二,:对样地情况叙述不明,样地位置图不详,1,、样地情况叙述不清(简单描述:在向导的带领下直接找到),2,、与调查因子矛盾(描述内容与调查因子矛盾),3,、照抄地形图上地物、不结合实地情况,产生问题的原因三:样地标志设置错误或未按要求设置固定标志,1,、未补设样地或修复样地标志,2,、样地周界测设出现明显错误,产生问题的原因四:技术人员业务不精、责任心不强,1,、不掌握样地设置要领,2,、在周界未复位情况下进行样地每木检尺,*,角桩被破坏引起样地复位困难,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解决办法:,1,、充分运用地形图、向导、,GPS,坐标(航迹)、,引线、角桩、 定位物(树)、检尺样木等,2,、详细描述样地情况及其周围特征,3,、每次复查应要求对样地标志做必要的修复和补,充,包括角桩、同界、土壤坑等,4,、深入理解定位物(树)的概念和含义,明确定位物优先“物”,其次才是“树”,最大的特点是“固定”,作用是确定样地的准确位置,5,、出现不能复位情况时应及时按规定程序上报,,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一、样地复位,*,二、样木复位,-,样木复位标准,(第,3,、,4,页),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凡固定样地内前期样木的编号及胸径检尺位置能正确确定,并经胸径复测,前期树种、胸径均无错测者为复位样木。考虑到特殊情况的存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也视为样木复位:,1.,能确认前期样木已被采伐或枯死者。,2.,样木编号能确认,但因采脂、虫害、火灾等因素,引起间隔期内胸径为“负生长”(即后期胸径小于前期胸径)的样木,以及前期树种判定和胸径测量有错的样木。,3.,样木编号已不能确认,但依据样木位置图(或方位角和水平距),按样木与其周围样木的相互关系及树种、胸径判断,能确定为前期对应样木者。,*,二、样木复位,-,样木未复位的几种情况,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1,、边界样木变化造成样木多测、漏测,2,、样木位置无法确定(样木号错、定位错或无法找到,等) 造成假复位,3,、原样木漏测、错测(树种、胸径)造成疑似复位,4,、样木未见而找不到伐根(桩)无法判断是否已采伐,5,、样木不能复位错定为漏测、多测、采伐木等,6,、样木胸高位置标志难辨,直径变化出现异常,*,解决办法:,1,、重新确定样地西南角点,在允许误差范围内,不造,成原样木漏测或多测的情况下,反复测定样地周界,2,、做好样地标志尤其是周界标志(挂号等),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二、,样地木复位,产生问题原因一:,周界未完全复位造成样木不能复位,1,、西南角定位错误;,2,、其它角桩位置不准确;,3,、对原周界判断错误出现漏测或者多测。,*,解决办法:,1,、反复核对,认真查找,2,、根据样木树种、胸径、方位距离等因子确定,3,、实在不能复位时按普通样木处理,即样木检尺,类型按新设样地样木对待,现地重新量测方位,距离绘制样木位置图。,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二、,样木复位,产生问题的原因二:原保留样木不能一一对应、无法准确,认定样木是否复位,1,、样木标志未做或者丢失,2,、方位、距离量测错误或样木位置图错误,3,、上期样木编号及检尺出现明显错误,*,样木标志,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二、样木复位,解决办法:,1,、认真寻找原胸高线油漆痕迹,严格按原胸高线检尺,2,、检尺与画漆同步进行,可采用检尺时划线人员用粉,笔、蜡笔标记胸高位置的办法,3,、对于节疤或者变形的胸高位置,应采取在上下等距,位置分别量测取平均值的方法,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三:胸高线未复位造成检尺误差和胸径错测,1,、未仔细辨认前期胸高线痕迹,2,、检尺、划线不在同一位置,3,、节疤、割漆、树皮脱落等原因引起,4,、特殊情况(滑坡、地表侵蚀)造成胸高位置变化,*,样木胸高位置测量中的几种特殊情况,山体滑坡,淤泥堆积,风沙区,地表被破坏,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样木胸高位置测量中的几种特殊情况,山体滑坡,巨石影响,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三、样地地类确定,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土地类型(以下简称地类)是根据土地的覆盖和利用状况综合划定的类型 。,按面积优势法确定样地所属地类。,*,三、样地地类确定,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问题:地类判定错误,原因:,1,、相关因子调查错误,如郁闭度、造林成活率、灌木,覆盖度等,2,、样地内出现两个以上的地类,优势地类法应用错误,3,、样地内优势地类的连续面积未达一亩以上,4,、确定地类的依据不足,解决办法:,1,、严格执行技术规定中地类确定的条件,2,、准确测量有关地类确定的因子,3,、地类变化时必须合理合法(非林地,-,林地),*,样地地类确定为:未成林造林地,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变化原因确定的几个原则:,1、非林地转变为林地要合理合法;,2、林地转变为非林地要依据充分。如:征占林地、毁林开荒等;,3、借助相关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如:同样是耕地上营造经济林,但其变化原因有可能不同;(退耕还林、种植结构调整),4、“其它”原因要说明具体内容。,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三、样地地类确定,问题:前后期地类发生变化时原因确定不准确,原因:,1,、地类概念不清,判断错误,2,、随意性较大,没有借助相关资料,不进行认真分析,*,跨角林确定的几个原则:,1,、有检尺的乔木林、疏林;,2,、跨角乔木林、疏林外延连续面积超过,1,亩,否则按散生木调查;,3,、仅调查跨角林的郁闭度,不能与主地类平均。,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三、样地地类确定,跨角林样地是指优势地类为非乔木林地和疏林地但跨有外延面积,0.0667hm2,以上有检尺样木的乔木林地或疏林地的样地。如果优势地类也是乔木林地或疏林地,但与跨角的乔木林地或疏林地分界线非常明显,且树种不同或龄组相差,2,个以上,不宜划为一个类型时,也应当跨角林样地对待。,问题:跨角林界定错误,原因:,1,、对跨角林的概念不清,2,、相关因子调查错误,*,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四、测树因子调查,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优势树种,:,应按该树种蓄积占样地总蓄积,65%,以上确定。当为无蓄积或蓄积很少的幼龄林和未成林地时,可按株数的组成比例确定;如树种很多分不清优势时,可将树种合并为树种组记载。,*,四、测树因子调查,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平均年龄,:,对于乔木林、疏林地、人工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应调查记载平均年龄,其中乔木林的平均年龄为主林层优势树种平均年龄。对于人工林,可直接在前期平均年龄基础上加上间隔期长度;对于天然林,不能简单加上间隔期长度,应综合考虑进界木、采伐木和枯死木情况及前后期平均胸径的变化,如果后期平均胸径还小于前期,则年龄也应小于前期。,起源,:,将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地分天然和人工两大类,复位样地的起源不能随意改变。,平均样木,:,主林层优势树种平均样木,3,5,株。,*,几个原则:,1,、乔木林,(,经济林除外,),、疏林优势树种要按树种组记载,相应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亦应按树种组调查;,2,、乔木经济林、灌木林地、未成林地等其它需要记载优势树种的地类按细化的树种名称记载;,3,、猕猴桃、葡萄、金银花等藤本植物为优势时不应将地类确定为灌木林地。(,国家林业局关于山西省退耕还林工程人工造林树种初植密度标准的复函,林造发,200464,号,),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四、测树因子调查,优势树种确定,问题:优势树种调查错误,原因:,1,、仅用株数多少确定优势树种,2,、优势树种没有按规定分类,*,五、生态状况因子调查植被盖度调查,原则:植被总覆盖度是乔木层盖度、灌木层盖度和草本层盖,度的综合反映。,1,、植被总覆盖度不大于,100%,;,2,、植被总覆盖度不大于乔木层盖度、灌木层盖度和草,本层盖度之和;,3,、植被总覆盖度大于或等于三项的单项最大盖度。,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问题:植被覆盖度调查错误,1,、灌木或草本覆盖度与实际出入较大,2,、植被总覆盖度与各分项出现矛盾,*,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五、生态状况因子调查,森林群落结构调查,森林群落结构,-,与林层相混淆,对植被层的划分及标准把握不准。,群落结构类型,划,分,标,准,完整,结构,具有乔木层、下木层(含灌木和层外幼树)、地被物层(含草本、苔藓、地衣),3,个层次的林分。下木层、地被物层覆盖度均,20,。,较完整结构,具有乔木层和其它,1,个植被层的林分。该层植物覆盖度,20,(下木层、地被物层覆盖度均,5,且总盖度,20,时,可视为一个完整层)。,简单,结构,只有乔木,1,个植被层的林分,*,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五、生态状况因子调查,自然度调查,自然度,-,一是由于标准本身难于把握,二是调查人员对概念不清,按照现实森林类型与地带性原始顶极森林类型的差异程度,或次生森林类型位于演替中的阶段确定。,自然度,划,分,标,准,I,原始或受人为影响很小而处于基本原始状态的森林类型。,II,有明显人为干扰的天然森林类型或处于演替后期的次生森林类型,以地带性顶极适应值较高的树种为主,顶极树种明显可见。,III,人为干扰很大的次生森林类型,处于次生演替的后期阶段,除先锋树种外,也可见顶极树种出现。,IV,人为干扰很大,演替逆行,处于极为残次的次生林阶段。,V,人为干扰强度极大且持续,地带性森林类型几乎破坏殆尽,处于难以恢复的逆行演替后期,,包括各种人工森林类型,。,*,1,、灌木林地(盖度、经营灌木或防护用途)与宜林地,2,、阔叶幼林与灌木林地或灌丛地(注意树种的区分),3,、未成林造林地,-,成林年限,(,注意不同营造林方式,),4,、四旁树株数(针叶,0.3m,,阔叶,0.5m,,一丛或一穴多株),5,、对于胸高处有变形(树瘤、节子)分别上下,10cm,处划线测量并计算平均值。,6,、立地因子的调查:,地貌、坡度、坡向、坡位、土壤、海拔等原则上可以转抄上期,注意海拔不能用,GPS,直接测量,判定依据只能是地形图。,第二部分 样地样木调查中的常见错误及分析,六、,其它常见错误,*,第三部分,样地外业调查应注意事项,*,第三部分样地外业调查中注意事项,1,、样地定位,要确保原固定样地复位,难以找到样地固定标志的,必须从引点重新引线测量进行复位;要保证新设样地的位置不受人为影响,采用,GPS,定位时,原则上必须在离样点理论位置大约,50,米左右范围内确定辅助引点,再用罗盘仪进行引线定位。,样地周界偏差的问题。原则上与上次清查样地周界要求保持一致,以确保样地调查的连续可比。,关于人为活动频繁地区样地定位物(树)测设。人为活动频繁、样地标志不易保存的地方,更要选择尽可能永久保存的固定标志物,并严格按照技术规定和操作细则的要求,精确测量记载方位角和水平距,并描述其特点。,*,第三部分样地外业调查中注意事项,2,、样木复位,要高度重视漏测木、错测木问题,样地周界必须按,技术规定,的要求复位,避免因周界产生位移而出现多测木和漏测木。出现多测木、漏测木和错测木的样地,要列为各级质量检查的重点对象。,*,第三部分样地外业调查中注意事项,3,、地类划分标准,乔木林地:,由,乔木,组成的片林或林带,郁闭度大于或等于,0.20,。其中,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4m,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在,10m,以上;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两平行林带的带距,8m,时按片林调查。包括郁闭度达不到,0.20,,但已达到成林年限且生长稳定,保存率达到,80%,。,*,第三部分样地外业调查中注意事项,3,、地类划分标准,乔木林地,大苗造林的标准,(第,7,页),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能按大苗造林已经成林对待:,苗龄必须达到普通造林的,成林年限以上,造林后,必须,满一年,郁闭度达到,0.20,以上,或者保存率,80%,以上,不满足大苗成林条件的,不满一年的大苗,不检尺,*,第三部分样地外业调查中注意事项,3,、地类划分标准,灌木林地:,附着有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或因,人工栽培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cm,的小杂竹丛,以经营灌木林为主要目的或专为防护用途,覆盖度在,30%,以上的林地。其中,灌木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2m,;当灌木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灌木林带;两平行灌木林带的带距,4m,时按片状灌木林调查。,*,第三部分样地外业调查中注意事项,3,、地类划分标准,特殊灌木林地:,指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按照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特殊灌木林地细分为年均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地区灌木林地(,1311,)、乔木分布线以上灌木林地(,1312,)、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灌木林地(,1313,)、干热(干旱)河谷地区灌木林地(,1314,),及,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灌木经济林(,1315,),。,因人工栽培矮化的乔木经济树种形成的灌木经济林。,*,第三部分样地外业调查中注意事项,3,、地类划分标准,未成林造林地:,人工造林(包括直播、植苗)和飞播造林后不到成林年限或者达到成林年限后,造林成效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苗木分布均匀,尚未郁闭但有成林希望的林地,包括乔木未成林造林地和灌木未成林造林地。,(1),人工造林后不到成林年限,成活率,85%,以上;,(2),人工造林后不到成林年限,成活率,41,85%,(含,41%,)待补植的人工造林地。,(3),飞播造林后不到成林年限,成苗调查苗木,3000,株,/hm2,以上或飞播治沙成苗,2500,株,/hm2,以上,且分布均匀。,(4),造林更新达到成林年限后,未达到乔木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标准,保存率,41,80%,待补植的造林地。,*,第三部分样地外业调查中注意事项,3,、地类划分标准,迹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它迹地,其它迹地,:,灌木林经采伐、平茬、割灌等经营活动或者火灾发生后,覆盖度达不到,30%,的林地。,*,第三部分样地外业调查中注意事项,3,、地类划分标准,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用于发展林业的土地。包括规划造林地、造林失败地和其它宜林地,。,造林失败地,:人工造林后不到成林所限,成活率低于,41%,需重新造林的林地;造林更新达到成林年限后,未达到乔木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标准,保存率低于,41%,。需重新造林的林地。,*,第三部分样地外业调查中注意事项,4,、其他标准,土地权属:,分国有和集体。,林木权属:,分国有、集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和个体(农户自营、农户联营、合资、合作、合股等)。,项目,土地权属,林木权属,权属,国有,集体,国有,集体,个体,代码,1,2,1,2,3,*,5,、周界测量,*,5,、周界测量,*,5,、周界测量,*,第三部分样地外业调查中注意事项,6,、地类变化原因,对地类发生变化的样地,要注重开展地类变化原因调查与分析,尤其是要加强对由非林地转为宜林地和灌木林地的调查确认工作。要从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角度,对地类和林地变化进行详细调查、核实,准确记载林地变化原因,及时收集有关依据和证明材料。,*,第三部分样地外业调查中注意事项,6,、地类变化原因,采用收集有关依据资料和样地现地复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需核实的样地,要详细落实样地所在地的林地规划、林权证等情况,并进行现地复核,准确掌握地类变化的理由和依据。同时,要全面收集并掌握本省林业发展目标、林业建设和保护发展规划、林权发证等相关情况,为客观评价全省林地变化提供依据。,地类发生变化的样地,省上要全面检查,我们要重点检查。,为进一步加强质量监控,资源司将指定部分样地进行检查。,*,第三部分样地外业调查中注意事项,6,、地类变化原因,标准变化,由于技术标准改变使地类发生的变化,。,如前期为林业辅助生产用地、本期为其它宜林地,;,前期为未成林封育地、本期为规划造林地,;,前期为,无立木林地,、本期为造林,失败地等。,*,第三部分样地外业调查中注意事项,7,、样地的特殊对待,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林业“双增”目标考核评价工作的实施,各地对生态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状况越来越重视,森林资源清查成果作为国家宏观森林资源信息的唯一来源,必将受到各地的高度关注。长期采用全固定的样地复查方法,样地发生“特殊对待”的风险增大,固定样地对总体的代表性下降,将直接影响清查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我们在检查过程中将对涉嫌特殊对待的样地重点关注,*,第三部分样地外业调查中注意事项,8,、,每木检尺对象,(,1,)一般,乔木,树种,包括栓皮栎、漆树、白蜡等兼用树种以及大苗移栽造成的新增样木。,(,2,)经济,乔木,树种中,有明显主干且分枝点在,1.3,米以上枣树、核桃、柿树、山杏为检尺对象。,(,3,),乔木,型灌,木树种中,有明显主干且分枝点在,1.3,米以上丁香、沙棘、山桃。上期已检尺的,本次继续检尺。,乔木林地中的乔木树种必须检尺,*,第三部分样地外业调查中注意事项,9,、藤本植物,树种名称,树种代码,乔灌属性,葡萄,8190,3,金银花,8060,3,独立的藤本植物不能划为灌木林地。,*,第三部分样地外业调查中注意事项,10,、其他应注意事项,33,、森林类别,:对于确定为林地的样地,根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确定的森林类别,按表,33,10,4,代码(林种分类代码的前,2,位)记载。,森林类别,林 种,亚林种,代码,生态公益林,防护林,水源涵养林,111,水土保持林,112,防风固沙林,113,农田牧场防护林,114,护岸林,115,护路林,116,其它防护林,117,特种用途林,国防林,121,实验林,122,母树林,123,环境保护林,124,风景林,125,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126,自然保护林,127,项目,森林(林地)类别,公益林(地),商品林(地),重点公益林(地),一般公益林(地),重点商品林(地),一般商品林(地),代码,11,12,21,22,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森林(林地)类别代码表,*,第三部分样地外业调查中注意事项,10,、其他应注意事项,植被类型,与地类、起源的协调一致,植被类型必须与主地类一致,栽培植被的样地必须是人工起源,自然植被的样地必须是天然起源,植被类型与树种结构的一致,针叶林不能填写阔叶植被类型,阔叶林不能填写针叶植被类型,*,第三部分样地外业调查中注意事项,10,、其他应注意事项,灌木覆盖度,调查,(,30%,左右时实测),郁闭度调查,(,0.10,或,0.20,左右时实测),乔木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第三部分样地外业调查中注意事项,10,、其他应注意事项,如果地类未发生变化,林种、公益林等因子原则上应与上期保持一致,如果地类、林种、公益林确有变动,必须有明确的、法定依据,必须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为依据进行调整确定。,*,第三部分样地外业调查中注意事项,10,、其他应注意事项,天然更新情况调查,对于疏林地、灌木林地(特殊灌木林地除外)、迹地和宜林地,应调查天然更新等级,。,调查记录填入,表十,,根据细则中天然更新等级评定标准确定更新等级,填入,表二“样地因子调查表”中,“,天然更新等级,”栏。,*,第三部分样地外业调查中注意事项,10,、其他应注意事项,树种错测木,本期树种代码和上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重新编码),注意在调查中不能仅仅因为代码不一致就盲目判定为树种错测木。,如果树种的针阔属性确定错误或者树种变动引起了材积式的变化,才可确定为树种错测木。,*,第三部分样地外业调查中注意事项,10,、其他应注意事项,样木位置图的修正,样木位置图是样木复位的核心依据,本次采用,数据采集仪,后,有的调查队员对原样木位置图只做转抄工作,(,转抄误差、纵横坐标测量误差等都会造成样木位置图与现地不一致,),,没有现地核对相对位置,造成样木相对位置错误,。,样木位置图必须现地核实,相对位置错误的,必须现地修正,*,第三部分样地外业调查中注意事项,10,、其他应注意事项,所有样地均需使用采集仪现场拍摄,3-5,张清晰照片,其中必须包含西南角人景结合照,1,张,西南角与至少一个定位物(树)合照,1,张,,能够反映样地地类全貌,的照片,1,张,。,*,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