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章 沉积岩层产状与地层接触关系,1 面状、线状构造产状要素,2 水平岩层,3 倾斜岩层与“V”字形法则,4 岩层接触关系,5 不整合接触的类型、识别标志及 其构造意义,1,1 产状与产状要素,表示面状和线状构造在空间中的产出状态的参数,1.1 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1.2 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倾伏向、倾伏角,或者,侧伏向、侧伏角,2,1.1 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3,走向(strike):,倾斜面状构造与水平面之间的交线叫做,走向线,走向线两端在空间所指的方向即为该倾斜面的走向。,在地理方位中有两个参数(相差180)可以用来表示同一个面状构造的走向.,4,倾向,(dip),在倾斜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线叫做该倾斜面的,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沿平面向下倾斜的方位即为该倾斜平面的,倾向,。,5,倾角,(angle of dip),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6,面状产状的图面表示方法及其含义,7,面状构造产状要素的特征,走向,同一倾斜平面上,任意海拔标高相同的两个点的连线就是该平面的一条走向线,走向线是直线,一个倾斜平面上有无数条相互平行的走向线,倾向,垂直于走向线由高指向低的方向,倾向线是一条射线,只有一个延伸方向,8,产状的表示方法体系,方位角表示方法,以北为0,并作为唯一参照点坐标,顺时针一周为360,,东为90,南为180,西为270 ,北为360. 用1-360数据直接表示走向、倾向、倾伏向等,9,象限角表示方法,分别以北(N)南(S)为参照点0,,向东向西分别控制90,范围;将圆周分为4个象限,,第一象限为 N1E-N89 E,,第二象限为 S1E-S89 E,,第三象限为 S1W-S89W,第四象限为 N1W-N89W,在中国目前主要采用方位角的表示方法,10,真倾角,:,真倾斜线(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垂直的那 一条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之间的夹角,11,视倾角,:,视倾斜线(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斜交的任何一条线)与其在水平面上投影之间的夹角,12,真倾角与视倾角的关系,同一倾斜平面的视倾角小于其真倾角,13,产状的表示与空间关系,14,1.2 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倾伏向,倾伏角,(plunge),或者,侧伏向,侧伏角,(,rake ,pitch,),15,倾伏角,(plunge);,侧伏角,(rake, pitch),16,侧伏向,:,与倾斜线夹角为锐角的倾斜平面走向线所指的方向,17,倾伏向、倾伏角;侧伏向、侧伏角的差异总是让人感到困惑!,18,2 水平岩层,horizontal strata,19,Grand Canyon of Arizona,20,Grand Canyon of Arizona,21,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老地层在低洼处,新地层在高处,地层厚度等于顶底面标高之差,出露宽度与地层厚度和地面坡度有关,水平岩层特征,22,水平岩层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关系,23,3 倾斜岩层,24,3.1 倾斜岩层地质界线的弯曲规律 “V”字型法则,地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地层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时,1 地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2 地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25,岩层弯曲的趋势与地形等高线相同,但是地质界线更加开阔宽缓(曲率小),地面坡向与地层倾向相反时,26,地面坡向与地层倾向相同,(1/2),地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时,:,地质界线的弯曲趋势与地,形等高线相反,27,地面坡向与地层倾向相同时,(2/2),地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时,:,地质界线的弯曲趋势与地,形等高线相同,地质界线更,加紧闭(曲率大),28,地面坡向与地层倾向相同,而且地层倾角与地面坡角相同,29,地层直立时其界线的展布形式,30,跨越沟谷时,地层弯曲趋势的总体规律,31,3.2,倾斜岩层出露宽度的影响因素,1 地面坡度以及坡向与,倾向之间的关系,倾向与坡向相同,倾向与坡向相反,32,倾斜岩层出露宽度的影响因素,2 地层倾角,3 地层厚度,33,“V”字形法则与地层出露宽度小结,34,4 地层接触关系,整合接触,(conformity),不整合接触,(unconformity ),平行不整合,(parallel,unconformity,),角度不整合,(angular,unconformity,),35,36,4.1 平行不整合,上下地层之间存在沉积间断(即地层记录缺失),上、下地层产状一致,经常可见古风化壳、古土壤等,37,38,Lower Paleozoic: Early Cambrian,Neoproterozoic Qn, Qingbaikou Sequence,周口店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景儿峪组与寒武系之间的平 行 不 整 合,39,Jxt,Qnx,周口店中、上元古界之间的平 行 不 整 合,Jxt,Qnx,40,M,M,M,M,M,M,M,P,P,P,P,P,P,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41,4.2 角度不整合,42,角度不整合的平面和立体图解,上覆最老的岩层,覆盖在,下伏不同时代的地层之上,43,SE Scotland,(James Hutton,1788),44,Middle Australia,Proterozoic,Cambrian,45,J2t,J3b,Middle Yanshan Belt, K/J,K,1z,(张家口组,135Ma),J,3t,(土城子组),46,Ar,Chc,天津蓟县中元古界与太古界之间的角度不整合,Chc,MiddleProterozoic,Ar,Archaean,47,角度不整合形成过程示意图解,48,4.3 角度不整合的识别与研究,接触关系与地层产状,地层、岩性、生物等记录的连续性,古风化壳(古土壤、褐铁矿、铝土矿等),其它地质作用记录(岩浆、变质、变形期次等),49,变形、变质作用、岩浆侵入与火山活动的特征和活动期次等,均存在显著差异,50,不整合的类型及其形成过程,不整合的地质意义,51,沉积岩层产状(,小结,),1 面状、线状构造产状要素,2 水平岩层,3 倾斜岩层与“V”字形法则,4 岩层接触关系,5 不整合接触的类型、识别标志及 其构造意义,5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