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唐代文学简述,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势最为强盛的王朝。在此社会基础上,出现了空前繁荣昌盛的唐代文学。,唐诗进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唐代散文业绩昭著。,唐代小说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打破六朝志怪小说格局、独具特色,富于文采与意想的传奇作品。,唐五代词,亦从民间到文人,从萌芽到成熟,以崭新的诗歌形式,为后来宋词的发展准备了文学上的条件。,唐代民歌也十分发达,对当时文人的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1,唐诗兴盛的原因,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曾经编纂全唐诗,收录唐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诗人约二千二百多人,由此可见唐诗兴盛的情况。唐诗兴盛的原因,可以约略归纳为下列四种:,一、 帝王的提倡:唐代很多帝王极力提倡唐诗的写作,对诗人非常礼遇,使诗人的地位大大的提高,无形之中也鼓励了文人从事诗歌的创作,促进唐诗的兴盛。,二、 科举的影响:唐代以科举取士,诗是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使天下的读书人把写诗当作参加考试,求取功名的途径,诗人不断提升写诗的技巧,使唐代的诗歌的成就比前几代进步很多。,三、 诗的写作范围扩大:唐代以前的诗歌,大多数是描写贵族生活,作者大都是贵族,或是围绕在贵族身边的读书人,所以写作的范围比较狭窄,题材比较单调贫乏。但是到了唐代,写诗几乎是全民运动,作者来自各个不同的阶层,描写的内容丰富多变,使唐诗的作者由贵族普及到民间,唐诗的内容从描写少数的贵族生活,扩充到反映多数人的生活,唐诗与人民的距离更接近,更多人喜欢读诗、写诗。,2,唐诗兴盛的原因,四、 诗歌本身的发展:诗歌的发展,从五言古诗、七言古诗,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因为声律之说的兴起,在唐代有了平仄与押韵更严格的绝句、律诗,加上原来的古诗,形成唐诗三种主要的体裁。唐代的诗人大量写作这三种体裁的诗,使唐诗兴盛。“诗莫盛于唐”。 唐代 (618-907)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代表着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是我们宝贵的文学遗产。唐代诗歌创作盛况空前,诗人众多,大家辈出。在作者群体中不仅有帝王和高级官员,而且有大量中下级官员以及普通士人,甚至和尚、道士、妇孺等各种身份的人,也都热情地投身诗歌创作中。,3,唐诗兴盛的原因,据全唐诗记录,有诗人二千二百余人,留下作品近五万首。李白、杜甫、王勃、骆宾王、王维、孟浩然、王昌龄、高适、岑参、白居易、韩愈、孟郊、贾岛、柳宗元、刘禹锡、李贺、杜牧、李商隐等,一连串闪亮的名字,如天上的明星熠熠生辉。唐诗继承了前代诗歌的成就,总结了古典诗歌的音律美,发展了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风格流派众多,各体皆备,异彩纷呈,以气度恢弘、 声韵婉转、意味悠长为特色。唐代诗歌百花齐放姿态万千,就风格而言,古朴、典雅、雄浑、豪放、俊逸、清丽、秾艳、幽峭、瘦硬、沉郁、冲淡、高旷等等。就流派而言,较为著名的如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诗派等。至于被称为“诗仙”的李白,被称为“诗圣”的杜甫,被称为“苦吟诗人”的孟郊、贾岛以及“诗鬼”李贺等等,更是各领风骚,彪炳诗坛。风格、流派的多样而且成熟,正是唐诗昌盛的标志。根据唐诗的发展情况,可将唐诗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4,初唐( 618-712),从高祖武德元年至玄宗先天元年,约一百年时间;,初唐时期是唐诗繁荣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在继承前朝诗风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开始形成唐诗独特的风貌。初唐太宗、高宗、武后均喜好文辞,围绕在他们周围的宫廷诗人创作以应制咏物为主,继承南朝遗风,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讲究声律辞藻,风格华美典雅,对律诗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上官仪诗属对精工,体物细腻,写景清丽婉转,风格绮错婉媚,是其中的佼佼者,当时号为“上官体”。初唐时期南北诗风融合的工作则主要由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一般士人完成。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在文学创作上有一致的审美取向,提倡刚健、有骨气的作品,他们的诗歌题材较广,气势壮阔,初步体现了唐诗的面貌,被称为“初唐四杰”。这一时期对唐诗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诗人还有陈子昂,他在修竹篇序明确反对齐梁诗歌的“彩丽竞繁”,提倡汉魏风骨和风雅兴寄,标举“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美理想,并以创作实践自己的理论主张。此外,王绩的田园隐逸诗开启了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声,沈佺期、宋之问在前人的基础上,最终完成了律诗定型的工作,张若虚亦是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家。,5,盛唐(713-765),从玄宗开元元年至代宗永泰元年,约五十年时间;,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鼎盛期,涌现了大量杰出的作家,诗坛呈现出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壮观景象。这一时期的诗人胸襟开阔,视野广大,力求创新,具有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他们的作品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声律风骨兼备,境界雄阔、含蕴深厚、韵味无穷,洋溢着所谓“盛唐气象”。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是李白和杜甫。,李白天生才气,狂傲自负,其乐府诗歌表现强烈的主观色彩,激情澎湃,想象奇伟多姿,意象壮阔,气势豪放飘逸,绝句则自然天成,清新明丽,杜甫曾这样赞誉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被誉为“诗仙”。,6,“诗圣”杜甫奉行儒家思想,一颗忠君爱国的拳拳之心始终不变,他的诗歌能反映社会的重大变故和政治事件,是当时社会历史的一面镜子,被称为诗史。诗歌风格:沉郁顿挫。杜甫诗集前人之大成,各体皆工,律诗成就尤其突出,以浑融的艺术境界、出神入化的技巧、沉郁感人的思想情操和人格美著称于世。李白和杜甫在盛唐诗坛犹如两座高峰并峙,被誉为“双子星座”,成为后人无法企及而推崇备至、顶礼膜拜的对象。盛唐诗坛的其他诗人主要形成两大群体。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的传统,借描绘自然风光表现闲适隐逸的情趣。高适、岑参等人的边塞诗歌,描写边地奇异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物人情,表现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大气磅礴,慷慨豪迈,充满昂扬进取精神,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7,中唐(766-835),从代宗大历元年至文宗大和九年,约七十年时间;,中唐是唐诗的变化期。在盛唐的难以为继之后,诗人们纷纷另辟蹊径,自成一家,表现出或多或少的开拓精神。大历诗人经历了安史之乱带来的的社会巨大动荡,感受到唐王朝的由盛转衰,产生强烈的人生幻灭感,盛唐时期的昂扬奋发精神、乐观向上情绪不复存在。这一时期韦应物、刘长卿与大历十才子等人的诗歌清雅淡远,时带冷落萧瑟气象,体现了时运对文学创作的影响。韩愈、孟郊一派,主张“不平则鸣”,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艺术上注重锻炼,好为奇崛,追求险怪。白居易、元稹等人继承古乐府精神和杜甫写实传统,提倡新乐府运动,重视诗歌的政治功能,诗风通俗浅易。刘禹锡、柳宗元皆有长年贬谪穷乡僻壤的经历,刘诗善于从民歌中汲取营养,简捷明快,雄直劲健;柳诗抒写失意忧伤的心态,冷峭简淡。,8,晚唐(836-907),从文宗开成元年至哀帝天祐三年,约七十年时,间,晚唐是唐诗的衰微期。伴随唐帝国的逐渐倾颓,本期诗歌作品题材境界狭小,多咏史怀古之作,情调抑郁悲凉,整体创作水平不高,但仍有杜牧、李商隐等大家。杜牧为晚唐七绝圣手,笔力劲拔,俊爽峭健。李商隐重在表现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诗风凄艳浑融,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此外,贾岛、姚合以苦吟的创作态度精雕细琢,作品工整精警;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以社会现实为题材,反映晚唐的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可谓新乐府运动的余绪。,9,唐诗的特点,唐诗题材广泛,无所不包,从自然现象、社会风尚、国家大事、生活场景到个人情感遭遇,都可入诗,是唐代社会生活的全面反映和生动画卷。唐人生活中广泛使用诗歌,干谒、寄赠、唱和、交游,以诗歌代书简,真正是一个诗的时代,诗的国度。,唐诗形式多样,各体兼备,即继承发展了古体诗,又完善了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风,对音韵格律的要求较宽,句无定数,篇章可长可短,能自由换韵。近体诗对音韵格律要求严格,故又称格律诗。近体诗于偶句押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一般押平声韵, 中途不能换韵。每首诗的句数一定,绝句四句,律诗八句, 每两句配为一联。绝句只有两联,律诗有四联,分别称做首联、颔联、颈联(也称腹联)和尾联。每句中平声字和仄声字相间,同一联的上、下两句必须符合“对”的要求,即上、下两句同一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对立;而相邻的两联之间要符合“粘”的要求,即上联的下句与下联的上句在偶字处平仄相同。律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律诗句数可以延长至十句以上,多至百韵,称为排律,除首尾两联,中间各联皆须对仗。近体诗 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典诗歌找到了最典型的形式。,10,散文是唐代文苑的又以重大收获,全唐文收作者三千多人,作品(包括骈散两体)一万八千四百余篇,可以反映当时的创作盛况。六朝时期骈文的畸形繁荣,成为散文发展的严重障碍。批判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恢复先秦两汉散文的优秀传统,是时代和文学本身发展向作家提出的要求。初唐陈子昂、萧颖士,独孤及等人,较早出来提倡简古、实用的散文,但成就不大。到了中唐,韩愈,柳宗元以复古为理论支柱,以内容空虚的骈文作为斗争目标,致力恢复散文的主导地位,领导了一场其实质是文学革新的古文运动。在“文以明道”的创作思想指导下,他们要求文章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努力去反映一系列众人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这一时期的散文创作,或者声讨藩镇割据,或者抨击佛老猖獗,或者指斥宦官擅权,或者抒发不平之鸣,感情在真切,语言出新,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达到了更成熟、更完美的境地。,11,词是在唐代随燕乐而兴起的新诗体,它起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民间词。盛唐以后,文人才士倚声填词才渐成风气,相传唐诗人李白作菩萨蛮、忆秦娥,张志和、韦应物、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韦庄都是较早的曲子词作者。五代时,西蜀和南唐成为词的创作中心,中国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问世。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南唐后主李煜,早期作品多写宫廷享乐生活,国破被俘以后,以词抒写家国身世之恨,感慨遥深,形象真切,语言朴素自然又珠圆玉润,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均是小令中的精品。,12,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陈后主,(陈叔宝)所创。原词以佚。,隋炀帝,、,温庭筠,等都曾作有此曲。最为出名春江花月夜的是,初唐,、,盛唐,之交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以孤篇盖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历来为人们所传颂。这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但作者已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张若虚在诗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13,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同时根据琵琶行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14,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和“风回曲水”的意境。 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欸乃归舟”,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欸乃”,由远而近的意境。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15,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乐曲全曲分成十段,犹如十幅连续的画面:、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台,、水云深际,、渔歌唱晚,、回阑拍岸,、桡鸣远籁,、欸乃归舟,、尾声,此曲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出现在年北京奥运动会开幕式上。,16,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17,典故解释:,在中国古代,“鱼雁”和“书信”有着密切的渊源,古称信使为“鱼雁”,也叫“鸿鳞”。古诗文中留有许多记载,如“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等,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诗中也有“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的句子。因为传说古代剖鲤鱼时,看见鱼肚里有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人们便把书信叫做“鱼书”了。而鸿雁是候鸟,往返有期,故人们想象鸿雁能传递音讯,因而书信又被称作“飞鸿”、“鸿书”等。,汉书,苏武,传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说的是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囚胡地19年,矢志不变。他后来得以归汉,主要是因为匈奴单于相信汉使所说鸿雁传书,上林苑,,被,汉昭帝,射获,确知苏武在北海牧羊。,匈奴,单于无奈,只得放回苏武,“鸿雁传书”一时传为美谈。由于这种渊源,“鱼雁”成为了中国早期邮政的象征,如同欧洲一些国家早期邮政以牛号角、牛角头为标志一般。,本诗中这两句其实就是借取“鱼雁”这两个典故而化用到春天江滨景物中的。“鸿雁长飞光不度”,是说传递书信的鸿雁已经早就远远地飞走了,而月光又不能渡过,因而也就不能替我传递音信。“鱼龙潜跃水成文”,指传递书信的鱼龙(这里偏指鱼)也跃入到幽暗的水底藏了起来,看不见了,只剩下水面的波纹而已,意思还是指找不到传递音信的办法。,18,春江花月夜的 三个章节,第一小节:描写明月照耀下春江花林的美丽夜景。,第二小节;抒发面对明月江水的深沉感慨。,第三小节:细写在花月春光里游子、思妇的别离相思之情。,题目五个字,代表着五种事物,全诗紧扣着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春、江、花、夜都是围绕着月作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写反复抒写月下的思妇,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配合,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这首诗在文学上、美学上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凡读了此诗无不叫绝,连声叫美。美,是读者对这首诗的突出感受,也是这首诗迷人的根本所在。,19,孤篇盖全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谢榛四溟诗话中谈到,好诗应做到:“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要好。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琦,讲之,独茧抽丝。此诗家四关。”,一首好诗应意美、形美、音美。,20,一、意美:,美在诗人对乡土风物的热爱,美在诗中富有哲理的探索,美在诗人笔下的思妇的情怀,这是意美中最重要的,。,21,二、,形美:,1.选择的景物 具有一种天然美。作者选择了春江、春花、春月、春夜,与此相关的芳甸、花林、白云、青枫、扁舟子、明月楼、妆镜台、鸿雁、鱼龙、水纹、碣石山、潇湘水等等。这些景物本身就是自然界、人世间能够引起人们美感的景物。,选择的景物不是凌乱地堆砌,而是巧妙的把这些珠玑串联起来,成为一个美丽的项链,既有个体美,又有整体美。,春江连着海潮,海潮托出明月,明月映照芳甸,芳甸托出花林,全诗以月升开头,以月落作结。,22,2诗中的形象美是多种多样。开头四句,呈现出辽阔美、壮观美:江水海水一样平,千万里水波在月光下闪耀。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是秀雅美、幽静美;“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是朦胧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显示的是一种明净美。“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抒写了景物的人情美,把无情之景写成有情之人;“昨夜闲潭梦落花,”又蕴含着一种梦幻美。写思妇的环境:悠悠白云、葱葱青枫、融融月光是外景美;妆镜台、玉户帘、捣衣砧是近景美;在这样一个美丽而又令人忧伤的环境,再加上思妇的心情描写,展现了思妇的心灵美。进而使人联想到她的外貌美。读这首诗,感到美不胜收,犹如置身春夜里,沐浴在春夜的月光下,看得见春江海涛的壮观,闻得到花林芳甸的幽香,听得见游子、思妇的叹息。,23,三、音美,1.叠字、连珠的大量运用和有意的重复字词,六组叠字四处连珠。有意重复字词:春、江、花、月、人组成的词反复运用,反复出现,形成诗歌的往复回旋,一唱三叹的效果,富有诗歌的旋律美。,2.四句一换韵,平仄相间,造成音韵的抑扬顿挫,婉转动听。,3.对偶排比句较多,形成字句整齐,音节铿锵的效果,富有节奏上的音乐美。,24,山水田园诗派,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成为“王孟”。,25,王维山水田园诗人,王维(701761),字,摩诘,(ji),,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26,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27,王维山居秋暝,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这里“松”、“月”、“泉”、“石”、“竹”、“莲”、色彩相宜,“照”、“流”、“喧”、“归”、“动”、“下”音韵相合,十二个字有声、有光、有色,相得益彰,使色彩鲜而不艳,声光喧而不嚣。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28,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悲伤之意,此诗则属乐秋之佳作。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唐诗解:“雅兴淡中有致趣。”唐诗矩:“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诗合选详解王云翼云:“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29,王维山水诗 成就的原因,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30,边塞诗人高适,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系河北景县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31,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32,诗仙李白,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33,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是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中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独特风貌的。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34,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刚健,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集诗人、神仙、道家、驴友、纵横家、游侠、剑客为一身的伟大天才。,杜甫赞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35,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第一、卓异不凡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1.夸张是最大胆的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想象是最奇特的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3.幻想是最自由的,4.比喻是最壮伟的,36,第二、高度个性化的意象群和抒情方式,1.李白诗歌独特的意象群中,最富有个性特点的当数奋翅高飞的大鹏。(,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此外,又常以凤凰、猛虎、苍鹰、骏马为描写对象。,2.在山水诗里,创造了一系列独特意象(黄河水、庐山瀑布、蜀道),3.仙与酒构成的意象也富有李白的特色,。(“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4.侠与剑,在李白的诗歌意象群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热情歌颂任侠精神,。(“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37,5.,明月,更是李白的诗歌意象群中高频率出现者,(“,少小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青天明月来几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常相随,”),明月正是李白高洁品格的象征,是诗人真挚感情、高尚情趣的艺术外化,是诗人的千古知己。,所有这些景象,大鹏、凤凰、猛虎、苍鹰、天马、黄河、长江、仙、酒、剑、侠、月构成了李白诗歌的独特的意象群从而共同界说了最富于创造力的浪漫气息的诗人本身。李白大部分诗歌专力塑造和突出的正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这是李白创作意绪的中心。他不像王维,对于怎样感知世界那样关注,留神;他也不像王昌龄,对怎样表达人的细腻心理情绪那么介怀。李白表达的乃是一个轩昂的“我”我如何,我怎么样,我说什么,我干什么。因此,他能从传统诗歌中一些最拘人情性的环节中解放出来,形成自己特殊的表达方式,直率明朗就是毫无掩饰,直抒胸臆;酣畅淋漓,就是汹涌而来,尽情宣泄。,38,第三、清新自然风格多样的诗歌语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两句是他诗歌语言最生动的形象和概括。李白的许多诗,特别是五言、七言绝句,写得非常朴素简洁、流畅自然。,第四、善用各种体裁,尤长古体、七绝。,李白是盛唐大家,于诗各体皆精。他尤善古体、五古的代表作有古风59首,长干行古朗月行月下独酌等,七古的代表作,以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等为杰作。,五言、七言绝句,是李白所喜爱并写得很好的。一般说来,李白不喜欢用律体,尤不善七律。或因其格律太严缚其自由情性。他的五律,虽不尽合律,却天资秀丽。,39,蜀道难,第一层:开路之难。,从历史的角度写开路之难。从远古写起,“不与秦塞通人烟”,蜀道的开拓由秦代的统一开通,用了神话传说和典故。,第二层:写行路之难。,1. 从鸟兽的感觉来写(黄鹤、猿猱),2.从行人的感觉来写蜀道的艰险(一写盘曲一写高峻),3.用悲凉气氛来烘托蜀道的艰险(悲鸟、子规啼叫),4.具体写行人眼中的蜀道(山、水、峰、枯松、瀑布、石、崖,有形、有声、有动有静。),第三层:蜀地之难。,环境险恶,不可久留。写守关之难,写自然、人世、社会的险恶。,40,为什么说李白的蜀道难是一首浪漫主义的诗篇,诗人充分继承并发展了楚辞、古乐府的特长,发挥了无比丰富的想象力,诗中奇特的夸张和神话传说的大量运用, 使用了异常丰富的语言,表现了蜀道的高险,歌颂了劳动人民开凿混沌,劈山架路的悲壮业绩;然后用羲和回车、鸟兽愁度、星宿可揽等神话想象,强调蜀道的高峻奇险。在渲染了愁鸟悲鸣、杜鹃哀啼、行者生畏、听者失色的气氛之后,再用“连峰去天不盈尺”的夸张和飞流瀑布的轰鸣,突出了巴山蜀水的雄奇险峻;诗人凭借纵横变幻的想象,在诗歌艺术的高峰上,开拓出一条峥嵘奇险的蜀道。,诗人还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反复)形式,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反复咏叹,内容逐次加深,使人产生“一叹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推陈出新形式、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让我们领略了“诗仙”李白的才情,蜀道难不愧为一篇“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浪漫主义杰作。,41,诗圣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谥号杜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祖籍湖北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生于中国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死于,耒阳,市。今耒阳有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杜甫墓,、杜工部祠、杜陵桥、杜陵书院等遗址,在杜甫遗址的基础上辟有杜甫公园。历代仅杜甫墓、杜公祠题咏多达六十余首,还有成都杜甫草堂。,42,杜甫一生坎坷,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应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后人尊称他为“诗圣”。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43,杜诗风格的“沉郁顿挫”,所谓“沉郁顿挫”是指杜诗中所包含的博大深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和运用苍老遒劲的笔触所描绘的广阔、真实的动荡时代生活画图,与洋溢在这画面上的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悲剧气氛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谨严的格律、铿锵的音韵。,沉郁:指诗歌的思想内容;,顿挫:指诗歌的艺术特点。,44,世上疮痍 诗中圣哲,民间疾苦 笔底波澜,_ 郭沫若,45,杜甫登高,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明代胡应麟说:“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移,沉深莫测,力量万钧,前无昔人,后无来者,此诗自当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又诗薮内编卷五评曰:“若风急天高则一篇这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骤读之,首尾未尝有对者,胸腹若无意于对;细绎之,则锱铢钧两,毫发不差,而建瓴走坂之势,如百川东注于尾闾之窟。”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46,李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敏于才思,斗酒百篇,援笔立成;杜甫深于学力,改罢长吟,一字不苟。李诗豪放飘逸,杜诗沉郁顿挫;李诗如海,杜诗如山,已是两人诗风不同的定评。李白诗歌多凭主观想象幻化而成,往往从大处落墨,作总体勾勒,犹如泼墨写意;杜甫诗歌的形象多来自生活,真实具体,且善作精雕细刻,颇多工笔彩绘。在意像组合上,李白常以一句一联表现一个形象,疏朗而飘逸空灵;杜甫常用一字一词呈现形象,紧密而沉着厚重。在抒情表达上,李白如江河直泻,火山喷发,势不可挡;杜甫则愁肠百结,十步九折,一唱三叹。在章法结构上,李诗疏宕,跳跃腾挪;杜诗严谨,针严线密。在体裁上,李白长于乐府歌行绝句,律体非其所好;杜甫的五七言律诗臻于极致,而歌行绝句稍弱。,47,元稹的创作,以诗作成就最大。在当时与白居易齐名,并称元白,同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他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本篇是一首悼念亡妻之作。元稹与他的妻子相敬如宾,感情甚笃(见元稹遣悲怀诗三首)。然而,他们夫妻仅仅在一起生活了七年,妻子便不幸离他而去。为了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元稹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篇,最著名的就是离思五首 ,本篇是其中的第四首。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亡妻深挚的怀念和至死不渝的感情,寄托了心中不尽的哀思。,48,离思(其四)唐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曾经有过游赏沧海经历的人,其它的江河之水就再也看不上眼了;只有巫山的云雾才是最美的,其它的云雾就逊色多了,不值得观看。信步漫游在花丛中却懒得观赏,这一半是因为出家人的修身养性心理,一半是因为思念你啊!,49,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指导思想。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50,白居易的诗歌创作,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大体上,前三类为古体,后一类为近体。前三类大致以内容区分,但有相交。四类诗中,白氏自己比较重视前两类,认为讽谕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示出“独善之义”;都是他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感伤诗和杂律诗则“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与元九书。 讽谕诗是白诗中的精华。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代表作有,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它们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这些诗措辞激烈,毫无顾忌,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讽谕诗在形式上多直赋其事。叙事完整,情节生动,人物情节细致传神。另一部分讽谕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寄托政治感慨。这两类作品都是概括深广,主题集中,形象鲜明,语言晓畅明白。部分新乐府还采用“三、三、七”言句式,有民间通俗文艺的痕迹。,51,白居易的诗歌创作,闲适诗多抒写对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不少诗也宣扬了知足保和、乐天安命的思想。但也有些诗从侧面表现对现实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解脱。感伤诗以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形象鲜明,情节连贯,语言优美,同样是脍炙人口的篇章。长恨歌歌咏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婚姻爱情故事,既有“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寄讽,更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伤和同情。琵琶行则有“天涯沦落人”的遭际之感,且语言成就突出。此二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善于铺排烘托,声韵流畅和谐,流传甚广。白氏还有不少赠酬亲朋篇章,情真意切,挚朴动人。但这类诗中较多叹老嗟病,伤往悼亡的伤感色彩及度脱尘嚣的佛家思想。杂律诗在白诗中最多,以一些耐人寻味的抒情山水小诗较著名,白描手法,寥寥几笔,生意盎然。另有一些铺陈故实、排比声律的长篇排律和杯光酒影、艳情风月的小诗,也颇为时人效仿。,52,韩愈柳宗元并峙的双峰,韩愈、柳宗元在众多散文作家中,犹如并峙的双峰,他们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不愧为继司马迁之后两位最优秀的散文家。韩愈十分重视散文创作的意识独创性,他的说理散文如原毁、师说、答李翔书等,议论透辟,气势纵横,有很强的逻辑力量;记叙散文如张中丞传后序,刻画人物仿效司马迁史记笔法,将饱满的爱憎感情倾注毫端,在善于取材和精于细节描写方面,显示出精湛的艺术造诣。柳宗元散文也有独特的风貌。他的作品同韩愈比较起来较少正统色彩,较多民主精神。他的记人叙事之作,多描写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如童区寄传、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诸篇,皆取材于现实生活,体现了作家进步的政治主张。柳宗元的另一重要贡献,是使山水游记和寓言这两个散文品种获得了独立的生命。柳宗元贬谪永州后写的山水游记,如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运用写景寓情手法,在表现山水之美中渗透了作者的人格之美,成为后世游记的典范之作。韩、柳之后直至晚唐,是古文运动的余波。韩门弟子李翱、皇莆缇、孙樵等继续提倡古文,但偏于师承韩愈散文奇险艰涩的一面,成就不高。晚唐散文应以罗隐、皮日休、陆龟蒙等所写的批判现实小品文为代表,鲁迅曾赞之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由于古文运动的直接影响,晚唐还产生了散文化的赋,如杜牧的阿房宫赋,无汉赋的堆叠板重而有文彩清新灵动,首开文赋风气。,53,韩愈进学解中的名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业的精专进取在于勤奋,学业的荒废在于嬉戏贪耍;操行的成就在于做事深思熟虑,操行的败坏在于随随便便,放任自流。,54,柳宗元的散文,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唐中叶,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此外,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优秀散文。韩柳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5,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已成为我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游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 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56,柳宗元与永州八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永州八记作于元和四年以后。那时,柳宗元因政治改革失败被贬永州,即今湖南永州。文章写的都是当时永州附近的一些山水风景,文章短小、轻灵,朴实、顺畅,为历代所传颂。其中以小石潭记最为著名,作者通过他的笔向人们描述出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文章引人入胜,隽咏无穷。开头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写法展示小石潭。以鱼写潭,则潭水之清澈可以想见;以鱼写人,则人羡鱼乐之情溢于言表。作者状形、传神、布影、设色,笔墨经济,手法高超。结尾以清寂幽邃之境写凄寒悄怆之感,情景交融。,5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