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上传人:dja****22 文档编号:243303248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7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国培训师大联盟,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内容概述,一、资本管理,二、业务管理,三、风险管理,四、内部管理,2,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资本充足率的管理,资本管理,资本结构的管理 普通股,(增加资本途径的选择),优先股,资本债券,留存盈余,3,商业银行主要业务管理内容,负债业务管理 存款业务,非存款借入资金业务管理,业 资产业务管理 现金资产业务管理,务 信贷资产业务管理,管 证券投资业务管理,理 中间业务管理 结算 代理融通,信息咨询 信托 租赁,表外业务管理 担保 票据发行便利,互换 期货期权等,国际业务管理 国际借贷,外汇买卖,国际结算,4,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流动性风险管理,风险管理 利率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5,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内部管理 服务管理,效益管理,组织管理,人事管理,6,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中的地位(美国),存款机构 商业银行,金融媒介机构 储蓄贷款协会,金 互助储蓄银行,融 信用社,机 合同型储蓄机构 人寿保险公司,构 财产事故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投资媒介 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财务公司,共同基金,非金融媒介机构 证券公司、投资银行、,房地产开发银行等,7,所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戴国强主编,商业银行经营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宋逢明,现代商业银行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俞乔等,商业银行管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黄宪等主编,银行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8,教学内容,第一章、商业银行概述,第二章、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第三章、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管理,第四章、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管理,第五章、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管理,第六章、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第七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第八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9,第一章、商业银行概述,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二、金融创新下的商业银行发展趋势,三、商业银行的职能与作用,四、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五、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六、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10,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二)商业银行发展的两种模式,11,(一)商业银行的产生(,1,),商业银行定义,传统定义:商业银行是融通短期资金的金融机构。,创新中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手段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和一般企业的区别:商业银行处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分配环节,经营具有一般使用价值的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12,(一)商业银行的产生(,1,),1,货币的兑换、保管与汇兑业务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金属货币流通中货币汇兑、保管的必要性:,各国铸币单位不同;,同一体制的铸币成色、重量不同;,长途携带货币的风险。,货币的兑换、保管与汇兑业的发展,给钱币业主带来了大量的服务收入,为钱币业主从事贷款业务提供了资金来源。,13,(一)商业银行的产生(,2,),2,1580,年近代第一家以银行命名的金融机构,威尼斯银行的产生,特征:高利贷银行,主要贷款对象为政府,利率较高;,17,世纪,银行由意大利传到欧洲,荷兰、德国等相继出现了近代银行。,14,(一)商业银行的产生(,3,),3,现代商业银行建立的两条途径,(,1,)由高利贷性质的银行转变而来;,(,2,)按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要求以股份制形式组建的银行。,如:,1694,年建立的英格兰银行,一开始就以低于利润率的利息率发放贷款。,15,(二)商业银行发展的两种模式 (,1,),1,英国模式:融通短期资金的模式,理论依据:传统的,“,商业放款论,”,。,特点:商业银行业务主要集中于自偿性贷款。,原因:,一是自偿性贷款偿还期限短,流动性强,可以保证银行资金的安全;,二是自偿性贷款是根据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需要发放的,不会造成货币和信用的膨胀。,16,(二)商业银行发展的两种模式(,2,),局限性:,一是银行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难以促进一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二是自偿性贷款是相对的,银行资金的安全与否,从根本上说不取决于贷款期限的长短,而在于运用出去的资金能否按时收回;,三是不利于银行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不利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容易加剧经济周期波动的幅度。,17,(二)商业银行发展的两种模式(,3,),2,德国模式:全能银行模式,特点:商业银行不仅提供短期的商业周转性贷款,也提供中长期固定资产贷款;并对新兴企业进行投资。,局限性:,一是银行业务范围过于广泛,在经营管理和资金流动性方面易于出问题,加大了银行风险;,二是银行对企业的直接投资,会导致银行势力的过份膨胀。,18,二、金融创新下的商业银行 发展趋势,(一)银行经营智能化,(二)经营方式网络化,(三)机构网点虚拟化,(四)业务综合化、全能化,(五)金融活动全球化,(六)组织体系集中化,19,(一)银行经营智能化(,1,),定义:,指商业银行的业务处理与经营管理日益广泛地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并完善银行业务处理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20,(一)银行经营智能化(,2,),1,、业务处理自动化,表现为计算机系统取代传统的手工操作,以电子化方式自动处理日常业务。,包括:电子计算机、数据库、网络通讯、电子自动化金融机具(,ATM,等)和商业结算机具(,POS,等)联网组成的电子银行业务处理系统。,优点:任何形式的系统终端,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记帐、转帐、核算、审核、储存等一系列复杂的业务处理过程。,21,(一)银行经营智能化(,3,),发展过程:,1960,年代初实行后台业务处理电子化;,1970,年代实行前台业务处理电子化;,1980,年代开始进行电子化系统网络建设,成立总行集中的业务电子化处理中心,使分行的业务系统与总行的业务处理中心联接;,1990,年代,一方面在后台进行系统整合集成,提高自动化层次;,另一方面在前台更新通讯技术和增加交易输入方式,如联名卡、自助银行、家庭银行、电视银行、电话银行中心等。,22,(一)银行经营智能化(,4,),2,、内部综合管理信息化,指运用信息技术的管理方法对银行全部信息进行处理、分析、预测、风险控制和管理决策的高度集成化,网络化的人机信息系统。,23,(一)银行经营智能化(,5,),三层含义:,一是各业务处理子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是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部分;,二是分析、预测、风险控制和管理决策系统程序的建立;,三是将业务子系统与管理子系统综合化、系统化和网络化,建立高效率的有机管理体系。,24,(一)银行经营智能化(,6,),3,、银行业务电子化的最新发展动向,电子化外包,商业银行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业务承包给外部信息技术服务商,把银行内部的信息技术人员转到外部服务机构去,倾向于使用外部开发的软件和产品。,25,(一)银行经营智能化(,7,),原因:适应科技和市场的迅速变化以及,“,银行再造,”,所提出的业务流程更新的需要。,意义:,有利于银行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以及经营观念上的改变;,银行竞争优势在于是否能快速地采用最新的技术。,26,(二)经营方式网络化趋势(,1,),1,、网络银行的快速发展,网络银行是指利用国际互联网,为客户提供开销帐户、查询、支付、转帐、索取对帐单、订购和止付支票、个人理财、信用卡等服务的银行。,特点:主要运用智能资本,依靠少量智力劳动者,为客户提供超越时空的,“,AAA,”,式服务。,即: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方(,Anywhere,)、,任何方式(,Anyhow,)。,27,(二)经营方式网络化趋势(,2,),世界第一家网络银行的产生:,1995,年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在,Internet,网上开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网络银行的成本十分低廉,只占收入的,15%-20%,。,电话服务和银行分支行的服务成本也是其数倍;,传统银行业务的成本占总收入的,60%,左右。,28,(二)经营方式网络化趋势(,3,),2,、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营销方式的改变,金融由具有地理概念的多中心走向无形化和无中心;,银行营销从以产品为导向转变为以客户为导向,从柜面间接被动推销走向直接主动促销;,电子货币将改变传统的货币流通形式,畅行于世界网络支付、结算、交易之中;开创全球金融一体化和世界货币一元化的新时代。,29,(三)银行营业网点虚拟化趋势(,1,),1,、银行设立营业网点的主要目的,一是满足银行员工与客户面对面服务的需要;,二是为了方便客户,在客户比较集中的地点设立网点,以便就近提供银行服务。,30,(三)银行营业网点虚拟化趋势(,2,),2,、银行营业网点虚拟化的特征,(,1,)无人化。即以人为主的银行网点被无人化的电子机器群甚至单机构成的网点所取代。,(,2,)无形化。即传统物理形式的网点将逐渐减少甚至不再有固定网点。,31,(三)银行营业网点虚拟化趋势(,3,),3,、与银行虚拟化发展相关的两个问题,(,1,)货币虚拟化是银行机构虚拟化的基本前提。,电子货币是信息技术孕育出的新型货币形式,它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作为货币流通系统,无实物形态,只需通过各种形式的电子网络终端,便可完成具有完全意义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货币职能。,电子货币逐步取代纸币并最终迫使纸币退出流通领域的过程,就是银行有形网点逐渐消亡并最终实现完全虚拟化的过程。,32,(三)银行营业网点虚拟化趋势(,4,),(,2,)银行员工数量及结构的变化,银行业务处理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导致机构虚拟化,银行逐渐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企业转变,对员工的需求量下降;,结构变化表现为:柜面人员、会计人员的比重将大大下降,产品设计人员、分析人员、客户经理、管理人员将成为银行员工结构的主体。,33,(四)银行业务种类综合化、 全能化趋势(,1,),1,、传统存、贷、汇业务的多样化经营,如:,新型的存款工具:,NOW,帐户、,S,NOW,帐户、货币市场存款、可转让定期存单等;,新型的贷款种类:中长期贷款、设备租赁、不动产抵押贷款、消费信贷、按揭贷款等。,34,(四)银行业务种类综合化、 全能化趋势(,2,),2,、传统的商业银行向综合性服务机构转变,业务范围扩展至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财务咨询、委托理财、外汇买卖、保管箱、信用卡、代理税务、代发工资、代收代付费用等;,通过电子网络,进一步提供诸如旅游、资讯、交通和娱乐等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并充当电子商务的媒介角色。,35,(四)银行业务种类综合化、 全能化趋势(,3,),3,、混业型金融集团的产生,商业银行逐渐发展成为集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等业务于一身的金融集团;,所从事的业务:银行业务、证券买卖、委托投资、代理保险、代理各种社会服务等。,36,(五)金融活动全球化趋势(,1,),金融全球化指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表现为金融机构的跨国经营,金融市场的全球联动,金融产品的全球运用和货币的全球一体化趋势 。,37,(五)金融活动全球化趋势(,2,),1997,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全球金融贸易服务协议,其中关于开放成员国金融市场的协议内容包括:,允许外国在国内建立金融服务公司并按竞争原则运行;,外国公司享受与国内公司同等的进入市场的权利;,取消跨边界服务限制;,允许外国资本在投资项目中的比例超过,50%,。,38,(五)金融活动全球化趋势(,3,),1,商业银行国际化,商业银行国际化是指商业银行业务呈现国际化的趋势。,具体表现为一些大银行纷纷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附属机构、或收购外国银行、或与外国银行合作成立财团银行。,39,(五)金融活动全球化趋势(,4,),原因:,一是生产和流通的国际化带来了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国际化,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的需要,必需向国外拓展分支机构;,二是商业银行要保证其市场地位和盈利的增长,需不断扩大银行规模,增加和分散业务范围,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三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国际间资金的流动和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办理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高效的途径。,40,(五)金融活动全球化趋势(,5,),银行业务的变化:,一是在经营对象上已不单纯是本国货币,也包括国际货币;,二是服务对象多为跨国公司、企业和外国政府;,三是国际存款数量较国内大。,这些变化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国际业务中的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国家风险的防范,成了未来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41,(五)金融活动全球化趋势(,6,),2,金融创新的多样化,金融创新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服务、融资技术以及支付制度等方面的创新。,1933,年,“,格拉斯,斯特尔法案,”,的内容:,一是为防止恶性竞争,禁止商业银行对支票存款支付利息;,二是严格限制经营范围,不允许发放长期贷款,禁止从事证券业务;,三是不准银行跨州经营。,42,(五)金融活动全球化趋势(,7,),推动美国金融创新的直接原因是金融法律:,1970,年后逐步放松利率管制;,1980,年废除,Q,条例(,1935,年制定的利率管制条例);,199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立法完全取消了,“,格拉斯法案,”,,为新世纪的金融创新提供了法律依据。,43,(五)金融活动全球化趋势(,8,),3,国际融资证券化,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与证券发行相结合的趋势日益加强。,直接原因:,一是国际债务危机的爆发,银行越来越认识到以债券方式持有债权比以贷款方式持有债权的风险小,易于转让,二是债券是各国引进外资和进行资本输出的有效方式,发行和购买者踊跃,三是国际债券信誉较高,投资者乐于购买,44,(五)金融活动全球化趋势(,9,),主要表现:,一是国际银行贷款逐年下降,国际债券市场发展很快;,二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使大量期限长、流动性差的信贷资产转化为有盈利和可流通的债券。,美国商业银行住宅抵押贷款中的抵押资产证券化;,英国商业银行将出口信贷债权转化为证券债权。,45,(五)金融活动全球化趋势(,10,),4,、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跨国合并、兼并和分支机构的延伸,实现了金融机构的全球化经营。,46,(六)组织体系集中化趋势(,1,),全球银行业组织体系集中化的特点:,(,1,)集中的速度越来越快;,1980,年代美国的银行家数在,15 000,家左右,,90,年代则下降了,35%,,大约在,8 000,家左右。,(,2,)大银行之间的强强联合,并购的规模越来越大,国际银行业的市场份额迅速集中于少数国际大银行;,以美国为例,,1990,年代,前八大银行的资产份额由,22%,上升到近,40%,。,47,(六)组织体系集中化趋势(,2,),(,3,)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服务机构之间跨行业并购成为热点,合并的目的在于实现业务种类的优势互补,反映银行综合化、全能化趋势。,美国花旗银行与旅行社集团的合并;,瑞士信贷银行与瑞士联合银行的合并等。,48,(六)组织体系集中化趋势(,3,),(,4,)银行跨国界的并购活动不断增加。,如:,德意志银行收购美国信宇银行;,荷兰国际银行收购英国巴林银行;,荷兰商业银行与比利时布鲁塞尔银行合并等,49,三、商业银行的职能与作用,(一)信用中介,(二)支付中介,(三)金融服务,(四)信用创造,(五)调节经济,50,(一)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货币集中起来,通过资产业务把它们投向需要资金的各部门,充当资金闲置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的中介人,实现资金的融通。,信用中介的职能作用:,(,1,)使闲散货币转化为资本;,(,2,)使闲散资本得到充分利用;,(,3,)续短为长,满足社会对长期资本的需要。,51,(二)支付中介,支付中介指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帐户,为客户办理各种货币结算、货币收付、货币兑换和转移存款等业务活动。,银行的地位: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出纳中心和支付中心;成为整个社会信用链的枢纽。,支付中介职能的作用:,(,1,)使商业银行持续拥有廉价的资金来源;,(,2,)可节约社会流通费用,增加生产资本投入。,52,(三)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提供信用、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其他服务。,主要服务内容:财务咨询、代理融通、信托、租赁、计算机服务、现金管理等。,服务职能的作用:,一是扩大了社会联系面和市场份额,二是为银行获取收益,53,(四)信用创造(,1,),1,、 信用创造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可以吸收活期存款的有利条件,通过发放贷款,而衍生出更多的存款货币,从而扩大社会货币供给量的行为,存款货币,派生存款:一种帐面上的流通工具和支付手段;,银行存贷机制与派生存款的产生:,原始存款,贷款发放,银行存款(派生的),贷款发放,银行存款,-,54,(四)信用创造(,2,),2,、派生存款与原始存款的区别,派生存款不是社会再生产资金的真实转移,实际上属于虚拟存款,没有物质保证,它只是社会购买力的扩大;,原始存款是社会再生产资金的真实转移,原始存款增加,处于生产流通中的资金占用相应减少,社会购买力总量也相应减少。,55,(四)信用创造(,3,),3,、派生存款在信贷扩张中的双重作用,一是为社会再生产提供信用支付手段,节约现金,有利于社会总资金的周转;,二是无限循环地使用贷款,会导致信用膨胀,再生产过程中物质供求不平衡,存款过度增长最终诱发和加剧通货膨胀。,56,(四)信用创造(,4,),4,、派生存款的限度,一是转帐结算的总额。这是其最高限,贷款中用于现金支付的部分不会形成派生存款;,二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二者成反比。,57,(四)信用创造(,5,),5,、影响银行信用创造功能的主要因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市场利率预期等。,58,(五)调节经济,商业银行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下,通过信贷政策的实施,利率、信贷规模及资金投向的调节,实现调节经济结构、投资消费比、产业结构等目的。,59,三、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一)商业银行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二)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对全社会的货币供给具有重要的影响,(三)商业银行已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四)商业银行已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五)商业银行成了社会资本运动的中心,60,四、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一)商业银行组织制度的几种形式,(二)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61,(一)商业银行组织制度的几种形式,1,单一银行制,定义:指银行业务由各自独立的商业银行来经营,不设立或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优点:,一是可以限制银行间的吞并和金融垄断,缓和竞争的激烈程度,减缓银行业务集中的进程;,二是有利于协调银行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使银行经营更适合本地区的发展需要;,三是银行的自主性较强,灵活性较大;,四是管理层次少,中央银行的调控传导快,有利于实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62,(一)商业银行组织制度的几种形式,缺点:,一是由于限制了竞争,不利于银行的发展和经营效率的提高;,二是单一银行制与经济的外向型发展相矛盾,人为地限制了资本的流动;,三是单一银行制的金融创新不如其他类型的银行。,63,(一)商业银行组织制度的几种形式,美国从,1927,年开始实施,MeFaden,法案,不允许银行跨州设立分支机构。,美国的单一银行制受冲击的方式:,一是通过银行间的兼并达到设分支的目的;,二是钻法律的空子,该法案规定如果一个州的法律明确规定其他州的银行可以在本州设立分行,那么该州的法律是有效的;,三是通过开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达到在其他州设立分支机构的目的。,64,(一)商业银行组织制度的几种形式,2,分支银行制,定义:法律允许商业银行在总行之下,可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并由总行统管。,按各层次职能的不同,具体分为:,总行制:总行除了管理各分行外,本身也对外营业。,总管理处制:总行只管理控制各分行,本身不对外营业。总管理处所在的地区另设立分行。,65,(一)商业银行组织制度的几种形式,优点:,一是经营规模大,有利于开展竞争,并取得规模效益;,二是分支行遍布各地,易于吸收存款,调剂转移和充分利用资金,同时有利于分散和降低风险;,三是分支银行制银行数目少,便于国家直接控制和管理。,66,(一)商业银行组织制度的几种形式,缺点:,一是如果总行没有完善的通信手段和成本控制方法,银行的经营效益会下降。,二是从银行人事管理与外部关系来看,分支机构人员的调动与轮换,会影响银行与客户的联系;而工作人员固守一地,又会形成本位主义,削弱总行对分支行的控制能力。,三是易形成垄断,不便于银行间的有效竞争。,67,(一)商业银行组织制度的几种形式,3,控股公司制(金融组织机构创新的产物),控股公司制是指通过控制和收购两家以上银行股票所组成的公司。,(,1,) 类型,非银行持股公司,即由某个大企业拥有某一银行的主要股份而形成的股权公司。,银行性持股公司,由一个大银行组织一个公司,其他中小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从属于这一大银行的组织形式。,68,(一)商业银行组织制度的几种形式,银行控股公司对银行的有效控制权为持有该银行,25%,以上的股票。,具体分为:,单一银行控股公司:指仅拥有或控制一家商业银行的控股公司。,多元银行控股公司:指拥有或控制两家以上银行的控股公司。,银行控股公司在美国拥有,66%,的银行和近,90%,的存款。,69,(一)商业银行组织制度的几种形式,(,2,)银行控股公司快速发展的原因,一是这一组织形式是金融创新的结果,可使银行有效地摆脱州政府关于设立分支机构和经营范围的各种法律限制;,二是可以扩大经营范围,实现地区分散化、业务多样化,有利于加强风险和收益的管理;,三是银行控股公司的股票更畅销,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四是银行控股公司服务设施集中,可以节约费用开支。,缺点:易于形成垄断,不利于竞争。,70,(二)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1,决策系统(股东大会和董事会),2,执行系统(行长、副行长及业务职能部门),3,监督系统,4,管理系统,71,五、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一)安全性目标,(二)流动性目标,(三)盈利性目标,(四),“,三性,”,间的对立统一关系,72,(一)安全性目标(,1,),安全性目标是要求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随时应付客户提款,使客户对银行保持坚定的信心。,73,(一)安全性目标(,2,),1,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及结构,注重资产质量,主要考核指标:,贷款与存款的比率,资本净值与资产的比率,有问题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率,现金资产比率,74,(一)安全性目标(,3,),2,提高自有资本在全部负债中的比重,商业银行主要是靠保持清偿力来抵御和防范行业的高风险。,自有资本在全部负债中比率的高低,既是人们判断银行实力的主要依据,也是银行信用及赢得客户信任的基础。,3,、必须遵纪守法,合法经营。,75,(二)流动性目标(,1,),1,、定义,流动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保持随时可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满足客户提现与合理的贷款要求,满足银行支付的需要。,76,(二)流动性目标(,2,),2,、保持流动性的方法,(,1,)实行资产变现。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反映资产流动性的好坏。,衡量资产流动性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资产变现的成本。某项资产变现的成本越低,该项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强。,二是资产变现的速度。某项资产变现的速度越快,即越容易变现,则该项资产的流动性就越强。,77,(二)流动性目标(,3,),流动性最好的资产: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在其他银行的活期存款;,流动性次之的资产:短期贷款、国库券、其他短期债券;,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长期债券、抵押贷款、长期信用贷款等。,78,(二)流动性目标(,4,),(,2,)负债途径,向中央银行借款,包括向中央银行贷款和办理再贴现;,发行可转让存单;,向其他银行借款(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协议融资等。,79,(二)流动性目标(,5,),3,、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目标,(,1,)资产类流动性指标:现金资产比率;流动性资产比率;贷款与总资产比率等。,(,2,)负债类流动性指标:资本(股权)与总资产比率;存款与负债比率;核心存款与总存款的比率;预期存款变动率等。,(,3,)资产负债综合类流动性指标:贷款与存款比率;存款增长率与贷款增长率比率等。,80,(三)盈利性目标(,1,),1,、定义,盈利性目标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最终目标,它要求经营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盈利来源:银行业务收入与业务支出之间的差额。,业务收入: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入(股息、红利、债券及出卖有价证券的价格净差额);服务收入(各种手续费、佣金等)。,业务支出:存款利息、借入资金利息、贷款与投资损失、营运费用、税金等。,81,(三)盈利性目标(,2,),2,、实现盈利的主要途径,(,1,)尽量减少现金资产,扩大盈利资产比重;,(,2,)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取得更多的资金;,(,3,)通过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来吸引更多的廉价资金;,(,4,)减少贷款和投资损失;,(,5,)加强内部经济核算,提高劳动效率,节约管理费用开支;,(,6,)严格操作规程,完善监督机制,减少事故和差错。,82,(四),“,三性,”,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1,),1,、矛盾性的表现,(,1,)资金的盈利性要求尽量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而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则倾向于降低资金的利用率,(,2,)资本的流动性倾向于提高证券资产的比重,而资产的盈利性则倾向于提高信贷资产的比重,(,3,)在贷款与证券的期限组合上,从盈利性考虑应选择长期限的组合,但期限越长,流动性越差,信贷中的不确定因素越多,信用风险越大,证券所承担的利率风险也越大,83,(四),“,三性,”,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2,),(,3,)从银行存款结构上看,“,三性,”,间的差别,从资金盈利性考虑,活期存款作为低成本资金来源,应在存款总量中占较大的比重;,从资金的流动性考虑,活期存款提取的可能性大大高于定期存款,需要更多的准备金,活期存款的挤提易导致流动性风险,因此应提高定期存款的比重;,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也应提高定期存款的比重,但这与盈利性的目标相冲突。,84,(四),“,三性,”,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3,),2,、,“,三性,”,间的统一性,(,1,)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统一,一是盈利性要以流动性为基础;,二是盈利性的提高不一定降低流动性,因为存款不需要,100%,的准备,大部分资金可投放于盈利性资产上;,三是增加资金流动性措施不一定会减少资金的盈利性,一些盈利性措施也不一定会影响资金的流动性。,85,(四),“,三性,”,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4,),(,2,)资产盈利性与安全性的统一,一是资金盈利性必须以资金安全性为前提,如果资金过多地投向于信用不好,经营风险大的企业或项目,不安全的资金是不可能带来盈利的;,二是资金的安全要以资金的盈利为条件,因为盈利是弥补信贷资产风险损失的真正来源;,三是盈利资产并不一定都是高风险资产,只要加强对风险资金的管理,盈利资产可以是安全资产。,86,思考题:,1,、什么是商业银行?它的主要职能是什么?,2,、简述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业银行发展特点是什么?,4,、比较分析商业银行不同组织制度的利弊。,5,、如何认识商业银行经营目标间的关系?,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