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会计报表识别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43129003 上传时间:2024-09-16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3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虚假会计报表识别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虚假会计报表识别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虚假会计报表识别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虚假会计报表识别,黄大方,会计是艺术、魔术还是妖术,某上市公司苦心经营,但还是达不到预期的利润。于是,想起了会计手段。,首先,他们找到银行,与银行谈关于银行贷款到期的问题。由于公司欠银行,1.6,亿元的负债,而公司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因此,公司与银行商量,能否以帐面价值,0.3,亿元的大楼抵债。而且,希望余下的负债也能一笔勾销。银行体谅了公司的苦衷,同意签下以大楼抵债的协议。问题来了,原先公司欠银行是,1.6,亿元,帐面上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现在银行只要还,0.3,亿元,剩下不要还了,那么,这,1.3,亿元的差额如何算呢,?,按照常理,这等于公司发了一笔外快。于是,公司大笔一挥,以营业外收入的名义,进入会计报表。实际上,这等于增加了该公司,1.3,亿元的利润。,这笔业务银行好象吃亏了,?,不!过了没多久,也在当年,该上市公司又与银行发生业务关系,即公司向银行购回前一阶段抵债用的大楼。购回价是多少呢,?1.6,亿元。,奇迹就这样发生了,:,楼还是这个楼,银行的债还是,1.6,亿元,所不同的是,该公司在没有动用任何资金的情况下,仅凭一张抵债合同与一张购房合同,帐面上大楼的价值就由,0.3,亿元迅速地变为,1.6,亿元,而利润报表上也造出了,1.3,亿元的利润。这不是魔术是什么,?,魔术有时还要许多道具,而会计魔术甚至连这些东西都不要,只要几张帐纸就够了。,上市公司财务信用的缺失调查,国内上市公司做假账的触角不仅涉及到上市过程,而且涉及到上市公司之后的经营管理、资产配置、资金运用、利润分配、信息披露等诸多方面。,一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对于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会计信息,只有8.45的个人投资者认为可信,而所有的机构投资者都认为不可信或者不可全信。可见,上市公司财务信用的缺失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四、财务报告粉饰原理,(一)会计报表方程式,(二)财务报告粉饰的报表倾向,(三)基于报表倾向的企业分类,(四)粉饰会计报表的动机,(一)会计报表方程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负债表结构,利润表结构,税后净利润的计算,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成本,=,销售收入,-,-,销售税金,销售费用,-,现 金 流 量 表 结 构,各类现金流入和流出,(二)财务报告粉饰的报表倾向,高估(资产)收益,低估(资产)收益,高估股东权益,低估股东权益,低估负债,高估负债,(三)基于报表倾向的企业分类,两权分离程度较大的企业,经营者不承担决策的财富效应(如国企),或不承担全部决策财富效应,(如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这类企业一般倾向于高估收益,低估负债。,两权分离程度较小的企业,经营者承担大部分决策的财富效应,或承担全,部决策财富效应,(如私企、外商投资企业等),这类企业一般倾向于低估收益。,但为满足调节利润之需要,有时也会出现临时性的相反行为。,五、粉饰财务报告的手段归类,(一)合规性分类,(二)技术性分类,(一)规则性分类,合规,手段:利用财务与会计政策的选择性;,投机性手段:利用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选择性与变更性、权责发生制弹性、会计制度缝隙以及实质与形式界限的模糊性;,违反原则手段:混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不遵循一致性原则、不贯彻谨慎性原则;,非法手段:制造虚假交易,伪造原始凭证。,合规手段举例,财务政策的选择,问题:紫光公司销售打包厕所给武汉环保,可以预收货款100万元。(成本174万元,售价为320万元,如余款拒付,则不能确认为收入。另紫光每年需支付30万元维护费),目的:减少损失,可选择财务政策,1、退回预收款,收回已发出存货,但存货价值已经减损。,2、放弃所有权,确认74万元损失,不再支付30万元的年维护费。,3、与武汉环保共同“出资”组建新公司,租赁打包厕所,收取租金作为投资收益。对武汉环保的销售能够确认。武汉环保预付款100万元投资新公司(不再预收,让其作为投资款),紫光和通应收账款项220万元作价220万元投资。该项销售实现利润126万元,(二)技术性分类,技术职能,本质目的,粉饰手段,分类,确定经济业务的要素归属,混淆分类界限,计量,确定会计要素计量基础,计算损益,随意变更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确认,确定会计要素的入账时间,不,遵循确认标准,利用确认时间的弹性,披露,在报表附注中对报表项目进行详细的说明,对报表中没有的内容,但对投资者利益有影响的事件进行披露,披露不充分,该披露不披露,财务造假的基本手法,一般而言,财务造假是围绕一些财务指标展开的,如净资产收益率(国内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往往会要求净资产收益率达到某个标准)。在大部分的财务造假中,主要是围绕每股利润展开的。下面就针对“每股利润”这个指标,对一些常见的造假展开分析。 大家都知道,利润=收入-成本,如果要增加利润,就必须增加收入、减少成本。造假者也是围绕这个思路动脑子。,如何增加收入?,一家公司的收入主要包括营业内收入和非营业内收入。反映公司长久获利能力的是营业内收入。在短期内,增加营业内收入一般比较难,相对而言,增加营业外收入就要容易多了。 增加营业外收入,可以有很多手段,如剥离坏帐,减免利息,国家税收的优惠或退税,一次性出让某个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某个项目、某个子公司、某个参股公司的股权等等。比较常见的做法是,上市公司把一个劣质资产高价卖给关联方,获得一笔意外之才,从而大大提升公司的利润。在后面将用案例来分析这样做的奥妙所在,如何增加收入?,增加营业内收入,主要是通过多计收入、提前计算收入、人为创造收入等方法来实现。 所谓多计收入,就是把公司生产的产品或服务,以明显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客户或关联方。在一些比较极端的情况下,公司产品根本就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完全是公司提高收入、“创造”利润的载体,来买这些产品的人或公司,其实也是同一个利益团体中的另一部分,整个过程纯粹就是自买自卖。 所谓提前计算收入,就是把还没有销售出去的产品也计算到当期的收入中,例如公司把本来是存货的产品、还在生产线上的产品、根本还没有的产品,提前一次性卖给某一家销售公司(往往也是关联公司),将未来的收入提前实现。 所谓人为创造收入,就是公司出钱贷款给客户来购买自己的产品,等等。现在深陷债务危机的美国朗讯公司、加拿大北电公司,就是因为当年过份借贷给客户来买自己公司的产品,而这些客户有很多是互联网公司,随着互联网泡沫而纷纷倒闭,很多贷出去的钱最终打了水漂。,在收入确认上做文章,收入确认在理论上是一个时点,实务上却是一个时期,这给企业管理当局操纵利润提供了极大的空间,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通过交易安排,可以人为创造销售收入;除此之外,现在许多收入是打包的,,“,包,”,里既有销售收入,又有劳务收入,可能还有使用权收入,这些收入确认的时点是不一样的,施乐主要舞弊手法就是操纵,“,捆绑,”,收入的分摊,它的,“,捆绑,”,收入中包括销售收入、融资收入和维护收入,施乐从,1995,年开始通过武断确定融资权益回报率人为压低融资收入、高估毛利率人为提高销售收入及利用租赁价格调增和展期等手法提前确认复印机销售收入。这种手法在我国的软件企业中应该是存在的,软件行业提供的系统集成等业务也是一种,“,捆绑,”,收入,至少有硬件销售和软件服务两块,由于销售收入一般是即期确认,而服务收入是递延确认,而一些软件公司可能即期将所有的收入都确认了,这就有可能导致提前确认收入。,还有两种手法,收入的伎俩除了提前和推迟确认之外,还有两种手法值得警惕:,一是三角交易;,一是填塞分销渠道。,三角交易:这种手法最简单就是互相交易,你买我的产品,(,劳务,),,我也买你的劳务,(,产品,),,彼此虚增资产和收益,这些伎俩最适用场所是一方是提供劳务,另外一方是提供商品,当然由于直接对敲容易引起审计师怀疑,最好是经过桥梁公司,,A,卖,B,,,B,卖给,C,,,C,再卖给,A,,,不且是商品或劳务可以通过三角交易完成虚增资产、虚增收入的目的,股权、除商品外其它资产也可以通过这种三角交易完成自我增值,如上市公司子公司,A,将旗下一子公司股权转让给,B,,,B,又将该公司股权转让给,C,,,而,C,又是上市公司另外一家子公司,通过这种交易,子公司,A,就可以确认巨额的投资收益,从而可以轻松绕过成本法不能象权益法一样根据被投资公司净资产变动确认投资收益的缺陷,,2002,年福日股份被迫调回投资收益,2821,万元,理由是其持有被投资公司,9.5%,股权不适用权益法,如果当时及早操作,有可能可以通过三角交易成功确认所需要的收益,当然股权转让也是有限制的,特别是国有企业及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受到一定限制,福日股份想通过股份迂回转让方式确认投资收益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被投资企业当年改组为股份公司,股东不能变更的情况下,利用此手法只有提前将所持中华映管的股权交由投资公司持有,再由投资公司出面完成股权迂回转让。正因为此,很多上市公司都成立了投资公司,投资公司的成立为三角交易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填塞分销渠道:这种手法也非常常用,大部分商品都要通过分销商才到最终用户头上,生产商或批发商为了增加销售收入,不管分销商的实际需要,提前数月发贷并确认收入,导致分销商手头存货严重积压,博士伦、阳光电器及百时美施贵宝都曾用过这样的伎俩,这种伎俩非常隐蔽,分销商之所以接受超过需要的存货主要是生商或批发商采取各种促销手法导致,如可以退货、回扣点增加、货款回笼延迟以及虚假提价等导致分销商囤货奇居,这种促销手法往往导致生产商或批发商销售额在月度之间大起大落,独立审计师应从销售额月度间波动发现此类舞弊,。,如何减少成本?,减少成本的方法很多,主要的思路和增加收入差不多,就是推后计算成本、非法地少算或不算成本、合法地少算或不算成本。 所谓推后计算成本,就是把本应该在当期计算的成本尽量后推,在当期只计算一部分成本。例如把一些当期费用给资本化,放到5年、10年的时间里来摊销,这些费用包括研发费用、巨额的广告投入、开办费等。 所谓非法地少算或不算成本,就是把本来应该算入的成本给偷工减料了。例如已被揭露的蓝田股份造假案,上市公司享受了大量广告投入的好处,但广告的费用却基本上由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来承担。 所谓合法地少算或不算成本,就是通过一些特殊的合法手段,如股票期权,在使公司员工得到很高的收入的同时,公司财务报表却体现很少的成本。例如,90%业务在中国、以生产小灵通设备为主的美国上市公司,UT,斯达康,其2002年的税后利润率超过10%,而和它竞争、不相伯仲的中国某上市公司2002年的税后利润率却只有5%,其中很大原因可能就在期权制度的不同上。关于期权,借此机会再多说一点。,国内庄家们最常使用的所谓“财技”,假设某国内上市公司,总股本1亿股,业绩较差,正常情况下可以取得每股利润0.1元,此时的每股股价5元,则市赢率50倍(5/0.1=50)。此时来了一个庄家,相中了这家上市公司,并经过一段时间购买了40%的股票,即4000万股,每股5元,庄家总共投入2亿元(4000万*5元)。 接着,上市公司把一笔分文不值的劣质资产高价卖掉,假设劣质资产多卖了1亿元。暂时充当冤大头的买家往往就是庄家自己,则这笔买卖让庄家损失了1亿元,但让上市公司增加了1亿元利润,即每股利润提升1元,使每股利润达到1.1元(0.1+11.1)。如果上市公司的市赢率还保持50倍不变,则股价为55元(50*1.155)。此时庄家持有的股票市值为22亿元(4000万*55元)。如果庄家能在这个价位卖掉股票,减去当初投入的2亿元和卖劣质资产损失的1亿元,庄家最终获利19亿元,投资汇报率850(19亿/2亿-1850)。 以上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做庄过程。当初庄家吃的亏越多,为劣质资产付出的越多,就能为上市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从而庄家最终的收益就越大。实战中,过程会比较复杂,但本质上还是“空手套白狼”,也有人美其名曰为“资本运作”。但无一例外,庄家都是巧妙盗用了收入、利润、市盈率等概念和会计准则的灰色地带,将缺乏财务知识的投资者骗入局中,达到轻松获利的目的。,如何鉴别财务报告中的虚假利润,1,通过盈利结构的分析来鉴别,利润总额或净利润指标通常只能反映当期的盈利状况,要全面评价公司的盈利水平、盈利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必须关注利润表的盈利结构,即分析各盈利项目对利润总额形成的影响程度。公司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其他非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差额构成,其中主营业务是公司耗费大量资金和精力经营的主要业务,其经营的好坏关系到公司的生存与发展,而其他非主营业务虽然也是公司利润的源泉,但由于其波动性较大,难以为公司盈利发挥稳定持续的作用。因此,如果某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比重较大,即使非主营业务利润较少甚至出观点亏损,投资者也可对其未来的盈利能力充满信心;反之,如果某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比重较小甚至亏损,即使非主营业务利润很多,也不容乐观,因为这种利润是暂时的,这样的公司也往往潜伏着较大的危机。,2,通过不良资产及英会计政策变更的分析来鉴别,不良资产是指实际价值低于帐面价值的资产,如帐龄较长的应收帐款、积压的存货、无效的对外投资都属于可能产生潜亏的不良资产;而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失则可能成为不良资产的虚拟资产,利用不良资产调节利润是上市公司的惯用手法。投资者一方面应关注与不良资产相关的会计政策,分析递延资产的摊销期限是否合理,有无变更摊销期限调整摊销额的现象;分析坏帐准备的计提比例是否适当,有无变更计提比例操纵利润的现象等。如果公司的会计政策发生了变更,但未能在报表附注中合理地解释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则说明是出于调整利润的动机。另一方面,投资者还可将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与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进行对比分析,如果前者接近或超过后者,则说明公司当期利润可能有虚假成分。,3,通过关联交易的分析来鉴别,在不存在关联方关系时,各公司是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进行公平交易的。而关税方关系常常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影响着交易,由于不存在竞争性的市场条件,从而为关联方粉饰利润提供了机会。为此,投资者需关注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关联方交易信息。对于一次性交易,应了解其交易的性质和内容,并据以判断该交易的真实性。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利用一次性交易调节利润的可能性较大。对于持续性交易,应注意其资源和义务的转移价格,如公司正常业务交易中的转移价格略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则是正常的,一般不存在不良企图,对利润的影响也是合理的;若转移价格严重背离市场价格,则说明公司极可能是通过虚假交易来粉饰利润。投资者需判断上市公司在剔除关联交易后的真实盈利能力。,中国上市公司报表粉饰典型手段,报表粉饰的传统手段收入确认虚拟资产期间费用资本化股权投资存货及应收账款其他应收应付款报表粉饰的现代手段资产重组关联交易资产评估补贴收入八项准备会计调整,资产租赁,受行额度的限制,母公司只有部分而不是整体进入上市公司,许多经营性资产甚至经营性场所往往采用租赁的方式交由上市公司经营,而租赁数量、租赁方式、租赁价格就成了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随时可以调节的阀门。,上市公司还可以将母公司租赁来的资产转租给母公司的其他子公司,达到转移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利润。,关联购销,不少上市公司上市时是以母公司中的一块优质资产为主整合而成的,与母公司存在供、产、销及其他方面的密切联系尤其是大型原材料行业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向母公司低价买进材料再高价销售产品与关联企业。,转嫁费用,上市公司业绩不理想时,母公司或调低上市公司应交纳的费用标准,或承担上市公司的部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广告费用等,甚至将以前年度交纳的费用退回,从而达到降低当年费用的目的。,计受资金占用费,1、向母公司计受资金占用费,名目繁多,金额巨大,帐面反映一块营业外收入。,2、向投资公司计受资金占用费:,(1)虽拥有20%的股权但已由他人承包经营,失去控制权可以不进行权益法核算。,(2)占股权20%以下用成本法核算的企业。,资产置换,1、违背市场原则,不考虑资产的质量和获利能力,将公司的价值等同于按成本法评估的净资产。,2、购买公司优质资产的款项挂往来帐,不计利息或资金占用费。,3、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与等额的债务剥离与母公司或母公司控制的公司,以达到降低财务费用,避免不良资产经营亏损或损失的目的。,4、在被收购方利润何时计入收购方的投资收益或利润的会计处理上存在随意性。从而为收购方调节利润提供了手段。,委托投资,如果上市公司面临投资项目周期长,风险大等因素,将一部分资金转移给母公司,以母公司的名义进行投资,将投资风险全部转嫁到母公司的头上,而将投资收益的回报确定为上市公司的利润。,合作投资,一旦上市公司发现净资产收益率难以达到配股的要求,便倒推计算缺口,然后与母公司签定联合投资合同,投资回报按测算的口径确定,由母公司让出一块利润。,托管经营,1、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委托与母公司经营,定额收取回报上市公司既回避了不良资产的亏损,又凭空获得一块利润。,2、母公司将稳定的高获利能力的资产以低收益的形式委托上市公司经营,在协议中将营业收入以较高的比例留在上市公司,直接增加上市公司的利润。,关注危险信号,未加解释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动,经营恶化时出现此类变动尤其应当注意,未加解释的旨在“提升”利润的异常交易,与销售有关的应收账款的非正常增长,与销售有关的存货的非正常增长,报告利润与经营性现金流量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报告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距扩大,关注危险信号,出人意料的大额资产冲销,过分热衷于融资机制,第四季度和第一季度的大额调整,被出具不干净意见的审计报告,或更换,CPA,的理由不充分,频繁的关联交易、资产重组和剥离、股权转让、资产评估,巨额的补贴收入,资产捐赠,关注持续经营的能力,经济不景气可能导致有些公司的经营业绩及资产流动性产生恶化。某些个别公司如果对经济情况的负面变化特别敏感,则可能迅速演变成财务危机而产生能否继续经营的疑虑。这些负面的趋势涉及到财务方面、经营方面以及其他方面。,分析人员必须充分关注在以上三方面存在的持续经营能力不再合理的迹象,发现虚构的销售或应收账款,A,审阅大额或非正常交易的会计记录,尤其是最近记录的交易;,B,识别关联方并确定是否与关联方有重大交易;,C,进行分析性复核以判定收入或毛利的变化,判断变化水平或交易活动是否有异常波动。,D,对于重大的合同,要注意公司是否有能力承担,适当的时候可调查签约方是否有能力承担如此大额的合同。,E,若企业的重大收入来自复杂的销售合同,要特别加以注意。,F,对于复杂的而且专业技术极强的合同,要考虑是否借用专家的工作。,G,对客户单位发询证函进行函证,以确认对方单位是否欠款。,H,检查企业的年度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对照企业的销售量看是否出现销售总量大于生产能力的异常情况;,I,抽查企业年末、季末的销售合同、出库凭证等原始资料,看其手续是否完整、是否有异常情况,关注存货的异常变动,A,对异常变动的存货,增加存货的盘点数量;,B,在监盘时,收集存货毁损、短缺的证据;,C,扩大购买和存货发出的截止程序;,D,对在存货清单上的存货扩大计价和数量测试;,E,对外地的重要存货运用亲临盘点而非函证程序,当然,现在有些上市公司利用对开发票虚增收入和利润,这样在税负上不会出现巨额欠税,但上市公司很少同时等额增加收入和成本(当然笔者现在也发现有些上市公司为了做规模,也有利用对开发票同时等额增加收入和成本),他必须虚增存货以消化一些购货发票,这样他的存货就出现异常增加。这些虚构收入的上市公司往往表现为应收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急剧增加(注意:不能仅仅看应收账款,实际上往来账要结合一起看,如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和其它应付款),应收账款周转率急剧下降;存货急剧增加,存货周转率急剧下降。此外,要注意的是,上市公司也担心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急剧下降会引起投资者和专业分析师的怀疑,他就把应收账款往其它应收款、预付账款转移,手法是上市公司先把资金打出去,再叫客户把资金打回来,打出去时挂在其它应收款或预付账款,打回来作货款,确认收入,所以要注意其它应收款、预付账款往往名不符实;为了提高存货周转率,上市公司故意推迟办理入库手续,存货挂在预付账款上,然后少结转成本,以使存货账实符,这样,上市公司虚增的一块利润挂在预付账款上。所以,对往来账款较大的上市公司,不管这往来账挂在那一个科目,都要小心可能上虚构或不良资产。一些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计提巨额的坏账准备,在账龄上作文章,有家上市公司收到一笔五年以上账龄的巨额应收款,据此调减巨额的减值准备,但笔者这笔钱根本是上市公司代替的,以此来操纵账龄,以粉饰业绩。,注意减值准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上市公司存货、固定资产等八项资产要计提减值准备,上市公司完全可以通过少计减值准备而增加收益或减少支出,从而制造利润。分析人员要注意不切实际的减值准备计提,应通过互联网查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对、实地查看、请教专家等方式,以证实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合理性。,例如,某企业有一台486电脑,账面价值是4000元,销售市价是1000元,假设你是该企业的会计师或审计师,这么电脑是否要提减值准备,要提多少的减值准备?这个答案好象不难,不能直接根据销售市价的多少决定计提多少减值准备,还要看这台电脑的使用价值是多少,可是谁知道这台电脑的使用价值是多少?如果你不知道这台电脑的使用价值,你是不是就不计提该电脑的减值准备或者计提了3000元的减值准备?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固定资产减值例子,但根据中国现行会计标准,它是没有答案的,除非企业管理当局准备近期出售该台电脑,可这种情况很少见。,依我见之,资产减值会计最大作用是挤泡,因此受到投资者欢迎,可是事物是两面的;既然它有挤泡功能,也就有吹泡功能。我原来有10亿元的固定资产,每年要计提1亿元折旧;现在趁减值东风,提了5亿元的减值损失,当然是追溯调整了,现在我每年只要提0.5亿元的减值准备;当然,如果我乐意,我随时可以转回5亿元的减值损失。会计准则制定者往往打着“保护投资者”旗号,实为企业管理当局操控利润服务。这样的准则,投资者欢迎吗?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制度安排,让投资者知道企业的不良资产到底有多少,我想,生产能力利用率等指标可能更有效。企业报告是会计信息与非会计信息的结合体,但会计信息无常正确反映交易和事项的本质时,就利用非会计信息补充或替代,当货币计量存在缺陷时,就用非货币计量的指标,比如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等充分揭示企业的风险、机会与不确定性。这是企业报告发展的一个趋势,不能一直在会计圈圈中寻找改良方案。,秘密准备金,从理论上讲,只要坚持历史成本原则,只要存在价值估计,就有可能存在秘密准备金。然而,长期以来,鉴于我国的国情,我国企业往往是“虚盈实亏”,而不是“秘密准备”,因此,秘密准备金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务界并没有引起足够得重视。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尤其是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我国企业也会变得越来越“谨慎”,越来越“稳健”,秘密准备金问题终将“浮出水面”。事实上,我国企业一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虚盈实亏”问题,而另一方面也同时存在秘密准备金。例如,帐面价值已经等于零的仍可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市价已经远高于帐面成本的股票投资、采用一次摊销法的各种低值易耗品等等。而且,“过分稳健”从而形成“不适当”秘密准备金的事件也已经出现,我国上市公司在1999年度计提“四项准备”时,已经有企业“顺便”“计提”了秘密准备金。,秘密准备的存在对保护债权人利益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它对股东权益却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实践中,秘密准备往往也成为管理当局修匀利润的手段,特别是在公司效益不好的年份,将秘密准备转回与不计折旧一起成为管理当局改善财务报表图像的主要途径,这很容易误导投资人。因此,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对秘密准备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这里所说的减值准备也就是反映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八项计提。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及其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年报除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个基本报表外,还必须附加有资产减值明细表,具体指明八项计提的数额。对此,资深业内人士指出,“这被看做是上市公司内部调账的最好手段。其中,坏账准备合计(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账款)又是最主要调节目标”。会计准则之所以一再修改,由四项计提扩展到八项计提,本意在于体现谨慎原则,纠正以往普遍存在或有损失计提不足导致利润水分过大的倾向性问题,这对于夯实上市公司业绩,显然是有很大好处的。但是,计提坏账等或有损失准备,客观上主要依据主观判断,这种主观判断不仅存在是否真实的问题,更存在是否公允的问题。,从2001年才开始计提八项准备,有关人员存在经验上的不足,可能主观因素多些,但调节利润的情况也存在。动辄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巨额计提,确实触目惊心,对于一些公司而言,公司的承受能力已经不是计提考虑的主要因素了。但实际上,计提只是会计估计中的一项,上市公司利用会计估计做文章弹性空间还要大得多。,2003年6月,就在财政部宣布对金融行业进行会计信息重点检查之时,台湾,KGI,集团中信证券研究员怀刑对4家上市银行2002年利润产生了怀疑。怀疑的焦点是上市银行的利润是降低了贷款损失比率以后才得来的,4家上市银行没有对贷款损失进行足额计提。贷款损失比例也是一种会计估计,不同的估计可能得出的利润差别很大,这就是估计的弹性空间。由于会计估计涉及面很广,凡是企业未来经营中的任何可能发生的风险,都可以通过会计估计来规避和减低,因此,做文章的空间也很大。比如产品的降价,原材料的涨价,未来可能支出的大笔费用,无形资产的受益,等等都可能成为转移或者调节利润的秘密通道。,四家上市银行年报计提有玄机,?,上市银行回应利润质疑,就在财政部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对金融等行业进行会计信息重点检查的消息之时,市场人士对深发展、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4家上市银行2002年报中的利润产生了怀疑。,台湾,KGI,集团中信证券研究员怀刑不久前在其报告中提出,如果按照2001年的贷款损失比率计算,4家上市银行2002年度的税前利润,除民生银行尚能维持3.18亿元的盈利记录外,其他3家均出现亏损,亏损额分别是:浦发银行7.68亿元,招商银行5.44亿元,深发展1.1亿元。几家银行2002年度之所以赢利,是由于降低了贷款损失比率。针对怀刑报告中的上述结点,4家上市银行和证券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阐述了见仁见智的看法。但有一点共识,4家银行不良资产比重降低得益于快速增加的新增贷款,如果不良资产比重在将来不出现大的反弹,上市银行现在公布的利润真实性才不会降低。,根据怀刑的测算,4家上市银行2002年度年报中公布的利润,是在大幅降低了贷款损失比率后得来的。其中,深发展由2001年的4.7377%下降到了2002年的3.8507%,浦发银行由2001年的4.3468%下降到了2002年的2.8358%,招商银行由2001年的4.8008%下降到了2002年的3.2958%,民生银行由2001年的2.5950%下降到了2002年的1.8933%。,众所周知,为了使不良资产的比率到,2006,年务必达到,5%,以下,监管部门强烈要求工农中建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通过逐步提高贷款损失比率的办法,来快速降低不良资产的比重。虽然监管部门没有对,4,家上市银行在这方面做出硬性规定,使得各银行可以按照自行确定的计提范围和计提比率处置贷款损失,但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之中,如果,4,家上市银行果真通过大幅降低贷款损失比率来增加当年的利润,就显得耐人寻味了。,在怀刑的测算中,民生银行的利润具有较高的真实性。不但如此,民生银行的贷款损失核算范围,是对各分类项下的贷款余额实行了全额计提,而其他,3,家则是在剔除了各分类项下的所谓足额担保贷款后,实行了差额计提。其中,招商银行对正常级、次级和可疑级贷款损失计提的比率分别为,1.5%,、,35%,和,65%,深发展分别是,1%,、,25%,和,50%,浦发银行分别是,1%,、,35%,和,70%,。值得注意的是,深发展次级和可疑级贷款比重,比另外,3,家银行来得高,但其相应的计提比率却是最低的。,有意思的是,4,家上市银行对记者就同一问题采访的态度,也基本与这种计提比率的高低形成了正比关系。在记者与,4,家上市银行的董秘进行联系后,3,家银行的有关人士很快给予回应,让专人与记者联系,解释相关问题。民生银行董秘高峰还主动给记者打来电话,回答记者的相关询问。但自记者发出采访邮件两个多星期并多次电话联系后,深发展始终没有对记者的相关询问作出任何解释。,3,家银行的人士都认为,怀刑报告中所用的贷款损失比率概念与监管部门规定的概念不一样,它们执行的是监管部门规定的,贷款损失计提比率,而贷款损失计提比率,是指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将贷款按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进行五级分类后,按不同的比例计提损失准备。,2003,年,7,月,26,日,证券市场周刊发表了会计魔方封面文章,文章称,在通过关联交易、债务重组等方式受限以后,一种更新的操纵利润手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合法地滥用。会计估计,会计链条上最具艺术的部分,正在变成上市公司手中的魔术,巨额计提,秘密准备,各种版本的故事层出不穷。当,T,族公司庆幸保住上市资格,当秘密准备出奇制胜,当会计估计变成上市公司手中的魔术棒,市场健康的肌体正在受到损害。怕的是,这一切都披着合法合规的外衣。是政策出了问题?是监管不到位,?,是上市公司诚信岌岌可危?还是投资者没有辨别能力?由艺术到魔术仅一步之遥,当上市公司运用会计估计越来越炉火纯青的时候,是非判断已经不那么简单了。,这是国内权威媒体对会计妖魔化现象第一次提出比较系统的指控,指控的核心是滥用会计估计,主要内容是八项减值准备,当前我国证券市场在实施资产减值会计时,主要问题是减值计提过度及不足现象,减值计提过度导致来年的回冲以及减值计提不足导致来年补提,这四种情况导致会计利润无法真实公允反映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上市公司滥用会计估计的手法不外乎以下几种:,巨额计提,休克疗法,其一是巨额计提,完全不顾公司的承受能力-所谓的,“,休克疗法,”,。事实上,利用会计政策的模糊性达到,“,一次亏个够,”,的现象在,2001,年年报中已经出现。巨额计提造成的巨亏虽然为公司甩掉了包袱,降低了重组的门槛,但是公司想借此脱离苦海却无异于饮鸩止渴。巨亏大幅降低公司的净资产,甚至有可能资不抵债,未来持续经营能力很值得怀疑,即便重组成功也可能只是苟延残喘。另外,巨亏不仅削减当期利润,更侵占了公司未分配利润。也就是说,即使公司重组成功,起死回生,投资者可能未来多年都不能分享公司的利润。更严重的是,这种巨额计提可能掩藏着一个巨大的寻租空间,全体股东为大股东的,“,孽债,”,埋单。原本应该收回的大股东和关联方欠款、担保、投资损失,通过计提,“,消化,”,,让损失成为现实。,ST,轻骑(,600698,),ST,轻骑(,600698,)抢得,2002,年沪深第一亏损大户,“,头彩,”,,其主要,“,功臣,”,就是对关联欠款进行了巨额计提。截至,2002,年底,公司应收控股股东及关联公司的欠款累计为,29.96,亿元,本年度计提了其中的,93%,。大股东欠,ST,轻骑欠款由来已久,,1997,年公司首次披露了大股东欠款,其中应收账款,7.5,亿元,其他应收款,3.3,亿元,两下合计达到了,10.7,亿元;,1998,年大股东和关联公司的各类欠款继续增长,达到,16.7,亿元;,1999,年在监管部门的压力下,大股东欠款还猛增了,6.8,亿元,增幅达,40%,。到,2000,年,上市公司经营现金几尽枯竭,大股东提款又生出新的花招,用上市公司资产作抵押担保,换取银行资金,当年就套出,2.7,亿元,就在,2002,年,退市的压力火烧眉毛,大股东提现的胃口依然无止境,又提了近,2,亿元的现金,最终给上市公司形成了高达数十亿元的烂账(见图,济南轻骑大股东历年累计欠款和担保图)。然而轻轻数笔计提就这样让大股东的孽债一笔勾销,而所有问题都得上市公司自己扛。截至,2002,年底,,ST,轻骑的净资产从上年的,18,个亿缩水为负的,16,个亿,总资产从,35,亿元下降到,9.5,亿元,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下降到负,37,亿,如果以公司最好年头实现的净利润,4.7,亿元计算,将需要约,8,年才能弥补完。,冲回各项准备,第二是对前期的各种估计进行更正,以在各期调节利润,其主要手法是。所谓冲回是对于以前计提的各种准备,公司认为已经没有风险(比如欠款已经归还),可以把前期提取的各项准备冲回,直接增加利润。,利用冲回的公司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是前期巨额计提的公司,冲回一部分减值准备以后扭亏为盈。科龙电器就是最好的例子,即便因为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意见而调减利润近,1,亿元以后,仍然有,4.06,亿元的冲回准备,而公司,2002,年净利润仅,1.01,亿元。第二种情况是公司经营情况很好,基于一些特殊原因,公司想隐瞒一些利润,然后在特定的时期释放,这就需要先提取再释放。,大额冲回,超速成长,从以往的财务报表来看,已经有相当部分上市公司采取往年多提,当年部分回冲的办法,以调控自身业绩。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科龙电器(,000921,)的年报风波就是“冲回”的冲突。,2003,年,4,月,1,日至,4,日,,ST,科龙在,3,天内发布了两份数额相差,1,亿多的公告。,4,月,1,日,,ST,科龙公布了公司,2002,年实现,2.03,亿元利润,一举实现扭亏的年报。但由于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报告中出具了保留意见,根据有关规定,公司需自年报刊登之日起,申请股票暂时停牌;,4,月,4,日,科龙又发布一个实现利润,1.01,亿元的更正性公告,股票恢复了交易。在科龙的更正年报中,公司净利润减去了不应计入利润的,7800,万元营业外收入和,2500,万元不应当期冲回的原材料拨备。然而,即便如此,,2002,年科龙电器仍有高达,4.06,亿元的巨额冲回,成了扭亏为盈的功臣。,2002,年科龙共减少存货跌价准备,2.2104,亿元,转回坏账准备,5500,万元,,冲回广告费,7900,万元,维修费拨备相对,2001,年度减少计提约,5000,万元。,6,月,26,日,科龙电器发布澄清公告,对冲回这些减值准备作出了解释。,像科龙电器这样利用冲回计提而使公司业绩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公司还不在少数。深市业绩增长第二的华一投资(,000667,)在其应收款项目下冲回计提的坏账准备,1239,万元,收回短期股票投资,冲回短期投资跌价准备,1601,万元,两项合计占当年利润的,40.45,。,ST,吉发(,600893,),2002,年将历年计提的坏账准备,4840,万元冲回,当然,根据现行会计制度,准备冲回增加利润,至少必须满足两个,“,硬,”,条件。首先,债权的收回是在会计年度期间发生的,其次,排除债务重组因素。这种操作最大的危害是,使法定披露的财务报告失去可比性、可读性和可信性。比如,长安汽车虽然有各种合理的理由,但其,40,以上的利润来自四季度的销售补偿费,投资者从前三季度的报告无从知晓,客观上造成了财务报告的不可比性。第三种是该提未提或计提不足。估计原本是遵循谨慎的会计原则,然而一些公司对于未来的经营风险估计不足,有的甚至在主观上故意估计不足。一旦发生风险,后果就会很严重。比如对于上市银行计提玄机的质疑。另外,近期在上市公司滥用会计估计的魔术中,一些新的动向值得注意。操纵的空间越来越大,八项计提以外的会计估计操纵越来越多,;,另外,一些公司的操纵不是在不同的会计年度中进行,而是在同一会计年度的不同时期进行。由于季报、半年报内容较少,也不需要审计,因此,更加隐蔽,投资者更加不易觉察。估计原本是降低财务指标的大幅波动,是规避风险的,但是滥用会计估计的操作,却反而放大了波动和风险。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滥用会计估计或许不会付出违规的代价,但却会因此失去更多投资人的信任。,该提未提,埋下隐患,自,1999,年大庆联谊被查出上市造假后,先后有,500,多名中小投资者联名控告公司,今年,1,月哈尔滨中院已正式受理该案,公司败诉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公司仍然按,6%,计提坏账准备似乎显得不够稳健。公司,2002,年才实现了,492,万元的净利润,如果按照注册会计师的保留意见重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仅对于,2.5,亿元的关联方欠款,所提的坏账准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将增加,250,万元的管理费用,当对关联方欠款的计提比例提高到,8%,时,所提的坏账准备就会将全年实现的利润全部冲没,若再要对齐齐哈尔联谊油田资产计提全额资产减值准备,就又会增加至少,8296,万元的管理费用,将以两连亏戴上,ST,帽子。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扭亏与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大幅下降紧密相连,公司本期转回坏账准备,345,万元,冲回存货跌价准备,1355,万元,一共减少准备和费用,1672,万元。,而大庆联谊并不是沪深两市惟一的一例,有不少上市公司就对资产减值准备漠不关心,像东方集团(,600864,)、岁宝热电(,600864,)、东北高速(,600003,)等就因为没有对某些具有高风险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而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保留意见,少计提减值准备已然成为上市公司粉饰年报业绩的又一手段。,秘密准备,秘密武器,长安汽车(,000625,)是汽车股的龙头,“枪打出头鸟”,长安汽车的会计估计掀起了轩然大波。长安汽车在,2002,年第四季度冲回计提的销售补偿费,40872,万元,占当年利润的,36,。与其他公司不一样,长安汽车四季度冲回的计提只有,1,亿元是上一年度的,其他大部分是当年前三个季度计提的销售补偿款。也就是说,长安汽车很大程度是在重新分配当年的利润。当然,对于汽车行业来说,计提销售补偿费是惯例,长安汽车对于计提和冲回也有各种合理的解释。虽然会计处理方法之间很难判断孰优孰劣,但不同方法之间的选择却客观上产生了利润调节的作用,因此,把长安汽车的销售补偿计提称为秘密准备似乎也不为过。,其实,长安汽车的秘密准备绝不是仅此一家。,2001,年,哈药集团(,600604,)也同样计提巨额的秘密准备。哈药集团在应付工资科目上,从,1997,年以来一直有巨款趴着,到,2001,年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7.03,亿元,以致引起媒体的普遍质疑。哈药集团这里的应付工资其实是预提工资。对于预提大笔秘密准备,哈药集团至今没有使用。其实说白了,秘密武器一旦大白于天下,也就不成为秘密武器了。但是,在会计估计的弹性空间中,相信还会有更多的秘密武器祭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2001)第十一条十二款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明确规定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哈药集团应付工资,哈药集团(股票代码:600664)1997年年报首次出现了,“,应付工资,”,栏目,金额为1.12亿元,1998年年报增加到1.25亿元,1999年中报增加到了1.58亿元,1999年年报增加到3.3亿元,2000年中报为5.41亿元,2000年年报为5.49亿元,2001年中报为7.03亿元,2001年年报为7.59亿元,2002年中报为7.83亿元,2002年年报数据为6.57亿元,加上执行职工住房补贴政策从,“,应付工资,”,项目中扣除的1.98亿元,应为8.55亿元,比2001年年报数7.59亿元仍计提了0.96亿元,。同期哈药集团公司实际工资水平为:1998年公司全年支付给员工的薪金是2.05亿元,1999年是2.77亿元,2000年是4.29亿元,2001年年报为4.14亿元,2002年为5.79亿元。,“,应付工资,”,属于应该给职工的,但目前还没有给,本质上已经属于职工,属于公司实际已经发生的费用,但在哈药集团报表中,所谓,“,应付工资,”,,是指将来可能会付给职工但现在还没有付给的,是公司,“,即将发生的费用,”,。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准备、或有负债与或有资产,”,,简称,IAS37),指出,,“,财务报表反映企业报告期末的财务状况,而不反映企业未来可能的财务状况。因此,对未来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不应确认准备。只有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的负债才能在企业资产负债表内予以确认。,”,从本质上说,哈药集团的,“,应付工资,”,属于,“,预提工资,”,,不是,“,应付工资,”,,应是公司的,“,资产,”,而不是,“,负债,”,。哈药集团仅通过,“,应付工资,”,项目,1997年至今已计提秘密准备近7亿元。以2002年为例,公司,“,应付工资,”,调整后的实际计提数8.55亿元比实际发放数5.79亿元多2.76亿元。,(二)长安汽车预提费用,长安汽车(股票代码:000625)2000年年报,“,预提费用,”,总额为1.42亿元(其中销售补偿费为0.68亿元,占48%),2001年年报,“,预提费用,”,总额为4.28亿元,(其中销售补偿费为3.33亿元,占78%),2002年长安汽车前3季度累计计提3.06亿元的销售补偿费,第4季度冲回前期预提销售补偿费4.09亿元,即长安汽车2002年第4季度未提任何销售补偿费,冲回的4.09亿元中还包括2001年度确认的销售补偿费准备1.03亿元。这也引发了2003年6月,以,“,漫天飞雪,”,和,“,和讯飞草,”,等网民的质疑,致使长安汽车2003年6月4日,、,6月10日股票交易的两次停牌。,根据,长安汽车董事会,2002,年年报及相关澄清公告,所谓销售补偿费主要包括产品降价补偿和销售回款奖励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提销售补偿费的目的是适应销售环节降价损失对企业业绩波动影响。当足够证据证明,原准备数额明显超出可能支出时,将部分准备转回本无可厚非。从会计核算角度看,当长安汽车将巨额准备冲回以增加,2002,年年报利润总额,达到了中国证监会,2002,年,7,月,14,日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有关条件的通知规定的增发条件时,引发系列争论当属正常现象。,IAS37,规定,只有当以下条件均满足时,才应对准备予以确认:,企业因过去事项而承担了现时义务或推定义务;,履行该义务很可能要求含有经济利益的资源流出企业;,该义务的金额可以可靠地估计。如果这些条件没有满足,不应确认准备。长安汽车冲回巨额销售补偿费在,2002,年年报中未详细说明冲回依据,两份澄清公告也语焉不详,其季报会计估计与年报实际相去甚远,未履行重要会计信息及时披露国际惯例。长安汽车利用会计估计,通过巨额计提“预提费用”中的“销售补偿费”形成秘密准备,为达到修订后的新配股条件又巨额冲回秘密准备与哈药集团通过计提“应付工资”等形成的秘密准备的事实证明,我国资本市场上计提秘密准备的现象存在。企业会计制度(,2001,)关于企业不得计提秘密准备的政策规定,因缺乏相应的判断标准和处罚措施配套,计提秘密准备以调控企业利润的案例还会发生,这降低了此项政策的权威性,也给监管部门提出了“如何判断和处罚通过秘密准备操纵企业利润的新问题。”,从理论上看,秘密准备分为,“,资产性准备、负债性准备和资本性准备,”,三大类。我国目前计提的八项准备与国际会计准则定义的准备完全不同,前者指资产性准备,后者指负债性准备。我国通过建立八项准备制度将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水分挤出,其目的是防止虚增利润,兵法谓之,“,无中生有,”,;负债性准备的目的是以丰补欠,兵法谓之,“,有中生无,”,。不计提资产性准备,短期内企业报表,“,殷实富足,”,,但危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损害股东长期利益,为世界各国政府禁止。通过负债性准备形成秘密准备有助于化解企业未来经营风险,符合股东长期利益。欧洲国家允许公司计提秘密准备,因为欧洲公司计提秘密准备很少是出于欺诈目的,计提秘密准备的理论基础是公司从长期战略和可持续发展观点出发,认为长期经营业绩比短期(年度)经营成果更重要,一旦发生经营业绩下滑,公司将秘密准备冲转,平衡公司收益,实现公司长期稳健,有利于树立公司良好业绩形象。我国目前会计政策禁止计提秘密准备,但缺乏相应的判断标准和处罚措施,使该项政策实质上缺乏权威,徒有其表。因此,我们建议会计规范制定机构应加强该项会计政策的理论研究,密切关注该项会计政策的实际经济后果,不宜照抄照搬美国做法,可以借鉴欧洲国家的做法。,第一种手法及第四种手法都是过度计提,只是两种适用情形不一样,第一种手法俗称,“,大洗澡,”,,第四种手法俗称,“,甜饼罐,”,,第一种手法针对亏损公司,第四种手法针对盈余公司,两种手法共同特点是过度计提留下秘密准备,只是前者通过过度亏损达到目标,后者是通过隐瞒利润达到目标。,我们也很关注这一行为,但是由于计提减值准备其实属于会计估计范畴,如何判断公司在利用会计计提操纵利润,实在不好说,应唯总结说,在过去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也存在估计不准这一情况,此外,就会计估计这一特性而言,操纵利润的情况是难以遏制的。应唯还透露说,如果利用会计准备操纵利润的情况比较严重,他们可能会制定相应会计准则指南,但这类指南仅具有参考意义,不具有强制性。应唯呼吁有关部门应该就会计法等相关法律中的上市、退市规则等有关条文进行修改,如对,“,三年盈利,”,的判定不应该只以利润一个指标为标准,利润指标只是反映经营成果的一个指标,该指标在会计分区的划分上可能存在估计上的不准确,不如采取国际惯例,以,“,综合收益表,”,来替代。,怀疑子公司的经营业绩,我国现在的上市公司大多都有不少子公司,对整个集团公司的子公司,不太可能由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而且,有可能因为母、子公司的经营行业的不同,会计期间、损益确认等等都存在很大差异。这样,在合并子公司的经营业绩时,有时较难发现子公司的舞弊,使审计失败的风险倍增。,怀疑子公司的经营业绩,另外,若是会计师事务所只作为子公司的客户,集团公司经营者可能有意在集团内部安排资产或负债的转移,注册会计师因为只担任一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只能看到整个交易的一部分,而很难看透或评估关系企业交易的影响及揭露事项是否充分,审计人员应设法了解被查企业的经营全貌,公司集团内不同签字注册会计师之间,如有必要,应彼此交换信息以利于编制审计计划及执行。切忌让集团公司经营者刻意安排审计工作,以致于不同的签字注册会计师被各个击破,而难窥重要真相。,1、税项分析法,笔者指控两家上市公司虚构收入数亿元,突破口是其欠税十分异常,一家小型上市公司,竟然欠税几千万元,这欠税很可能是虚构的,税即然是虚构的,收入和利润自然也是虚的,其造假手法就是虚开发票。此外笔者根据应交税金期末余额=应交税金期初余额+本期计提税额-本期缴纳税额去计算某上市公司期末应交所得税余额,发现其与实际余额相差甚远,笔者由此怀疑该公司在造假;还有最近笔者在分析一家新股时,也发现其实际税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