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病因病机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2678697 上传时间:2024-08-31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病因病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中医学病因病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中医学病因病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山大学肿瘤医院,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中山大学肿瘤医院,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病因病机,中医教研室,主讲教师:丁宏讲师,病因病机中医教研室,1.,掌握六淫的概念;掌握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掌握六淫各自性质及致病特点。,2.,熟悉七情的概念、七情内伤的含义和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熟悉瘀血致病的共同特点。,3.,了解正邪相争与虚实变化情况;了解痰饮、结石的基本概念和致病特点;了解气机失常主要有哪几类;了解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情况等。,内容要点,1.掌握六淫的概念;掌握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掌握六淫各自性质,2,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组织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始终保持着既对立又统一的相对动态平衡状态,从而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如果因某种原因使这种平衡状态遭到破坏,且又不能自行调节得以及时恢复,机体就会发生疾病。,疾病是怎么发生的?,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组织之间及其与,3,病因病机,主要探讨导致破坏这种平衡的原因,以及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病因 凡能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称为病因,即致病因素。又称 “病邪”、“病原”等。,病机 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病因病机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机,主要探讨导致破坏这种平衡的原因,以及疾病,4,痰饮、瘀血、结石,可致病的病理产物:,外伤、烧烫伤、冻伤、虫兽伤,其他致病因素:,七情、饮食、劳逸,内伤致病因素:,六淫、疠气,外感致病因素:,病,因,分,类,第一节 病因,痰饮、瘀血、结石可致病的病理产物:外伤、烧烫伤、冻伤、虫兽伤,5,一、外感致病因素,(一)六淫,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是指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六淫:,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或气候发生急剧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抗病能力下降,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这时六气才成为致病因素,导致疾病发生。此时的,“,六气,”,,便成为,“,六淫,”,。,一、外感致病因素(一)六淫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是指自,6,六,淫,六,气,六六,7,六淫致病共同点,1.,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2.,季节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3.,地域性,:,与生活地域及居住环境密切相关。,4.,相兼性,:,六淫邪气可单独致病,又可兼挟致病。,5.,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六淫致病共同点1.外感性: 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8,风,具有风之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1.,风为春季的主气,但四季皆有风。,2.,风邪是六淫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常为寒湿燥火(热)等邪的先导,故称,“,六淫之首,”,。,3.,风邪是外感发病中极为重要和广泛的致病因素。,风具有风之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9,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善动而不居,具有轻扬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阳邪。开泄,是指风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气液外泄,出现汗出、恶风等症。易袭阳位,是指风邪常易侵犯人体的上部(头面)、阳经和肌表、肺等阳位,常出现恶风寒、发热、头痛、鼻塞咽痒、身背项痛等症状。,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10,指风具有使物体摇动的特性,故其致病具有类似摇动的症状,如头目眩晕、动、抽搐等均与风邪有关。,风性主动。,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善动不居,行无定处 行痹(风痹),数变:发病急、传变快 荨麻疹,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指风具有使物体摇动的特性,故其致病具有类似摇动的症状,11,风为百病之长。,一是指风邪常夹带他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因风性开泄,而寒、暑、湿、燥、火诸邪多依附于风而侵及人体致病,如风寒、风热、风湿、风燥等。,二是指风邪致病极为广泛,风邪四季均有,风邪侵入无孔不入,其致病最多、变化最快,可导致多种病证。,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风为百病之长。 一是指风邪常夹带他邪合而伤人,为,12,寒,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1,、寒为冬季的主气,致病多见于冬季,但也可见于其它季节。,2,、伤寒,:,寒邪伤及肌表,郁遏卫阳,;,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寒 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13,外寒侵袭肌表,卫阳被遏 恶寒、发热、无汗,寒邪直中脾胃,脾阳受损 脘腹冷痛、呕吐腹泻,寒邪直中少阴,心肾阳虚 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寒邪阴盛可困遏阳气,体内阳气与之抗争,势必要损耗大量的阳气;阳气受损,失其正常的温煦气化作用,则表现出寒证。,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外寒侵袭肌表,卫阳被遏 恶寒、发热、无汗 寒邪阴盛,14,寒邪侵袭,人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出现清稀状。,风寒感冒初起 鼻流清涕,寒邪束肺 咯痰清稀,寒性清澈。,寒邪犯体,阴盛阳损,可使经脉失于温煦,气血凝滞不通,不通则痛,故见疼痛症状。故有,“,寒主疼痛,”,之说。 痛痹(寒痹),寒性凝滞。,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寒邪侵袭,人体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出现清稀状。寒性清澈。,15,肢体屈伸不利,经脉收缩拘挛,侵犯经络关节,头身疼痛、脉紧,血脉挛缩,气血凝滞,侵犯血脉,恶寒、发热、无汗,腠理闭塞,卫阳不宣,侵袭肌表,收引:收缩、牵引之意。寒邪袭体,使体内气机内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寒主收引。,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肢体屈伸不利经脉收缩拘挛侵犯经络关节头身疼痛、脉紧血脉挛缩侵,16,暑,暑是夏季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具有火热特性的外邪。,暑邪致病季节明显,暑病发生在夏至后、立秋前,暑邪只有外感而没有内生者。,暑 暑是夏季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具有火热特性的外,17,暑夏炎热、多雨、潮湿,暑邪多兼湿邪犯人,临证除有发热、烦渴等症,常兼见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湿阻症。,暑气挟湿。,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邪犯人可迅速出现壮热、面赤、目红、心烦、脉数等一派热势弛张上炎的症状。,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暑夏炎热、多雨、潮湿,暑邪多兼湿邪犯人,临证除有发热,18,暑性升散,耗气伤津。,侵犯机体可上扰心神及头目,出现心烦闷乱而不宁、头昏、目眩等症;多直入气分,使腠理开泄而为多汗,汗多则易耗伤津液,可见口渴喜饮、尿少短赤等;大量汗出则气随津泄而耗气,常见气短、乏力;严重者可致气随津脱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气津两伤或气脱症状。,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侵犯机体可上扰心神及头目,出现,19,湿,湿为长夏主气,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长夏,正值夏秋之交,为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故长夏多湿病。,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或居处潮湿等所致;,内湿由脾失健运,水湿停聚形成。,湿 湿为长夏主气,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20,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湿邪留滞脏腑经络,阻遏气机,可见胸闷脘痞;湿常困脾,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出现困倦乏力、头重如裹、腹泻、水肿等。,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性类水,水性润下,故湿邪有下趋之特性,其致病易伤机体下部,如带下、下肢水肿等病。,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21,湿性重浊。,重:重着沉重;指湿邪的临床表现具有沉重、重着的特点。,湿袭肌表 周身困重、四肢酸沉怠惰;,湿困于头 头重如裹、昏昏欲睡;,湿留关节 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沉重不举,故称,“,着痹,”,(湿痹)。,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湿性重浊。 重:重着沉重;指湿邪的临床表现具有沉重、,22,湿性重浊。,浊:秽浊不清。指湿邪致病其排泄物和分泌物具有秽浊不清的特点。,湿浊在上 面垢眵多、苔腻厚;,湿阻中焦 便溏不爽、下痢黏稠脓血、小便混浊;,湿浊下注 在妇人则见带下黄白黏稠有秽臭;,湿在皮肤 则湿疹破溃,流脓渗水等。,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湿性重浊。 浊:秽浊不清。指湿邪致病其排泄物和分泌,23,湿病症状的粘滞性,湿留大肠 大便黏腻不爽或里急后重;,湿阻膀胱 小便涩滞不畅或频急涩痛;,湿浊内盛 舌苔黏腻。,湿病病程的缠绵性,湿痹、湿疹、湿温等病,均有病程长、反复发作或时起时伏、缠绵难愈的特点。,湿性粘滞。,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湿病症状的粘滞性湿性粘滞。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24,燥,燥是秋季主气,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有温燥(初秋)与凉燥(深秋)之分。,温燥 初秋有夏热之余气,或久晴无雨,秋阳以曝,燥热相合,易发为温燥。,凉燥 深秋因有近冬之寒气,燥寒相合,易发为凉燥。,燥 燥是秋季主气,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25,温燥 燥而偏热 头痛身热、咽痛声嘶、痰中带血、舌红等。,凉燥 燥而偏寒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而干等。,表现为鼻燥咽干、口唇皱裂、舌上少津、干咳少痰、大便干结或皮肤干燥、毛发不荣等。,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温燥 燥而偏热 头痛身热、咽痛声嘶、痰中带血、舌红等,26,燥邪由肺影响到大肠,可见大便干燥不畅等症。,燥邪多从口鼻、皮毛而入,最易伤肺。见干咳或痰粘而难咯出,或痰中带血、咽干痛等症。,燥易伤肺。,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燥邪由肺影响到大肠,可见大便干燥不畅等症。 燥邪多从,27,火(热),热为夏季主气,具有火之炎热特性的外邪。,温、热、火三者属同一性质的病邪,均为阳盛所化,常混称温热或火热之邪,但三者之间却有程度之不同,一般认为热为温之渐,火为热之极。就致病邪气而论,热邪多指外邪,属,“,六淫,”,之一,如风热、湿热、燥热之类病邪;而火邪多由内生,如,“,内生五邪,”,的心火、肝火等。,火(热)热为夏季主气,具有火之炎热特性的外邪。,28,心在五行属火,火热之邪伤人必与心相应,心主神明,故火热之邪伤人易扰心神,则心神不宁、心烦躁动、心悸失眠,重者见神昏谵语、狂燥不安。,火(热)易扰心神。,火热之性燔灼、升腾上炎,火热之邪常侵犯人体上部,出现头痛、面赤、咽喉红肿热痛、牙龈口舌糜烂等;阳热之邪气伤人,多见高热、烦渴、大汗、脉洪数等症状。,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心在五行属火,火热之邪伤人必与心相应,心主神明,故火,29,火(热)易耗气伤津。,火属阳邪,阳胜则阴病,热迫津外泄而致大汗,使津液化汗耗伤;热邪消灼煎熬阴津,可出现口渴引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津伤液耗之症。,阳热亢盛,也损耗人体阳气,热迫津外泄的同时,气随津泄,导致津伤气耗,轻者见体倦乏力、少气懒言等气虚征象;重者出现气脱亡阴、阴损及阳,亦可见亡阳之危象。,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火(热)易耗气伤津。 火属阳邪,阳胜则阴病,热迫津外,30,火热入血分,壅聚居部,腐蚀血肉则发为痈肿疮疡,表现为红、肿、热、痛,溃破化脓等 。,火(热)易致肿疡。,热盛生风,又称,“,热极生风,”,,是由火热之邪燔灼肝经,劫灼阴液,使筋脉失其滋养濡润而致肝风内动,出现高热神昏、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等症。,热盛动血,是由热入营血,火热之邪可迫血妄行,甚则灼伤脉络,而致各种出血证。如吐血、衄血、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火(热)易生风动血。,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火热入血分,壅聚居部,腐蚀血肉则发为痈肿疮疡,表现,31,附,内生“五邪”,内生五邪是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因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异常,而产生的五,种内生邪气。由于它们的性质与致病特点,均,与风、火、湿、燥、寒外邪相类似,因而分别,成为,“,内风,”,、,“,内火,”,、,“,内湿,”,、,“,内燥,”,、,“,内,寒,”,等,统称为,“,内生五邪,”,。,附 内生“五邪”,32,(二)疠气,疠气,即疫疠之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又称疫疠、瘟疫、疫毒等。疫疠与六淫不同,,瘟疫论,指出,“,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二)疠气 疠气,即疫疠之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33,1.,疠气的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白喉、疫痢、霍乱、天花,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空气、饮食、接触传播,一气一病,症状相似:流行性出血热三痛症状,(,头痛,腰 痛,眼眶痛,),疠气,1. 疠气的致病特点:疠气,34,2.,疠气发生与流行因素:,气候因素:久旱、酷热、洪水,环境与饮食因素: 空气、水源、食物污染,预防因素:预防、隔离,社会因素:战乱、动荡、贫穷,疠气,2. 疠气发生与流行因素:疠气,35,七情,饮食失宜,劳逸失度,内伤致病,是指人的情志活动或生活起居有违常度,超过了人体自身调节范围,直接伤及脏腑气血阴阳而发病。,二、内伤致病因素,七情 内伤致病,是指人的情志活动或生活起居有违常度,超,36,内伤七情:,当受到突然、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并超过了自身调节与耐受能力,造成气机紊乱、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时,疾病遂生。因七情异常能直接影响内脏,病自内生,故称,“,内伤七情,”,。,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对外界事物和现象的七种不同情志反映(精神状态),一般情况下不会致病。,(喜、怒、忧、思、恐称为五志),(一)七情,内伤七情:当受到突然、强烈、持久的情志刺激,并超过了,37,过喜 心神不宁 心悸、失眠、健忘,甚则精神失常。,郁怒 肝气郁结 两胁胀痛、善太息或咽中似有异物梗阻。,思虑 脾失健运 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泻等症。,五脏与情志活动有相对应的密切关系,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相应的脏腑。,喜伤心、思伤脾、怒伤肝、悲忧伤肺、惊恐伤肾。,1.,直接伤及内脏,七情致病特点,过喜 心神不宁 心悸、失眠、健忘,甚则精神失常。,38,2.,影响脏腑气机,气机是指气的运动。,升、降、出、入为气的四种基本运动形式。,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不仅推动和激发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而且只有在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中,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肺的呼吸功能:呼气是出,吸气为入;,宣发是升,肃降是降。,脾胃主消化:脾主升清,以升为健,,胃主降浊,以降为和 。,七情致病特点,2.影响脏腑气机气机是指气的运动。 气的升降出入,39,注意力不集中,失神狂乱,心神涣散,神不守舍,喜乐过度,(,2,)喜则气缓,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猝倒,肝气上逆,大怒,(,1,)怒则气上,影响脏腑气机,注意力不集中,失神狂乱心神涣散喜乐过度(2)喜则气缓头目胀痛,40,面色苍白、头昏;,二便失禁、遗精、流产,肾气不固,气泄于下,恐惧过度,(,4,)恐则气下,气短声低、怠倦发力、,精神萎靡,耗伤肺气,悲忧过度,(,3,)悲(忧)则气消,影响脏腑气机,面色苍白、头昏;肾气不固恐惧过度(4)恐则气下气短声低、怠倦,41,惊吓过度,心气紊乱,心神不定,心悸、惊慌失措,(,6,)思则气结,思虑过度,脾气郁结,运化失职,不思饮食、腹胀纳呆、,便秘或便溏,(,5,)惊则气乱,影响脏腑气机,惊吓过度心气紊乱心悸、惊慌失措(6)思则气结思虑过度脾气郁结,42,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悲,则气消,忧,则气郁,怒,则气上,喜,则气缓,影响脏腑气机,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怒则气上喜则气缓影响脏腑气机,43,3.,影响病情转归,在疾病演变过程中,若七情受刺激,情绪波动,往往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甚至加速死亡。,平素肝阳上亢 恼怒 肝阳暴涨,亢极化风 眩晕欲仆,甚则昏厥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等病情加重的症状。,胸痹患者 暴喜暴怒 怔忡、心痛欲绝、大汗淋漓、面色青紫、四肢厥冷等心阳暴脱之危重证候。,七情致病特点,3.影响病情转归 在疾病演变过程中,若七情受刺激,情绪,44,(二)饮食失宜,饮食是人体赖以生存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良好的饮食习惯,要求定时、定量、有规律、有节制,讲究饮食卫生和合理的食谱。,饮食失宜,是指饮食失节、饥饱失常、饮食不洁、饮食偏嗜,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使其升降失常,导致聚湿、生痰、化热或变生他变。,(二)饮食失宜 饮食是人体赖以生存和维持生命活动的,45,脘腹胀满、厌食、呕吐、腹泻,饮食停积,损伤脾胃,过量进食,过饱,面色不华、气短心悸、神疲乏力,消瘦,气血生化乏源,摄食不足,过饥,1.,饮食不节,食无定时,时饥时饱,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胃脘痛、,嗳气反酸,饮食失宜,脘腹胀满、厌食、呕吐、腹泻饮食停积过量进食过饱面色不华、气短,46,指因食用了不清洁、不卫生,或陈腐变质有毒,或被污染的食物,引发疾病如痢疾、霍乱等,出现腹痛、吐泻等症;亦可引起各种肠道寄生虫病,表现为时有腹痛、嗜食异物、面黄肌瘦、甚至蛔虫等;若误服腐败变质、有毒食物,可引起食物中毒,出现剧烈腹痛、吐泻,重者可致昏迷或死亡。,2.,饮食不洁,饮食失宜,指因食用了不清洁、不卫生,或陈腐变质有毒,或被污染的,47,口渴、口臭腹满胀痛、便秘或痔疮,胃肠炽热,偏热,脘腹冷痛、泄泻,损伤脾胃阳气,寒湿内生,偏寒,(,1,)寒热偏嗜,3.,饮食偏嗜,饮食失宜,口渴、口臭腹满胀痛、便秘或痔疮胃肠炽热偏热脘腹冷痛、泄泻损伤,48,脘腹胀满口苦口腻,损伤脾胃,生湿酿热,饮酒,肥甘厚味,(,3,)种类偏嗜,胸闷气短面色无华血脉瘀滞,肾盛乘心,心阳不振,咸,五味:,即酸、苦、甘、辛、咸五种食味。,(,2,)五味偏嗜,饮食偏嗜,脘腹胀满口苦口腻损伤脾胃饮酒(3)种类偏嗜 胸闷气短面色无华,49,房劳过度 耗伤肾精,劳神过度 伤心脾,劳力过度 伤气,过度劳累,积劳成疾。,1.,过劳,心神失养 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脾不健运 纳呆、腹胀、便溏等。,四肢困倦、少气懒言、精神疲惫。,腰膝酸软、眩晕耳鸣、性功能减退等。,(三)劳逸失度,房劳过度 耗伤肾精劳神过度 伤心脾 劳力过度 伤气过,50,精神委靡、健忘、反应迟钝等。,脏腑组织功能减退,阳气不振,正气虚弱,食少、胸闷、腹胀、肢困、肌肉软弱或发胖臃肿等,脏腑的功能活动呆滞不振,安逸少动,气机不畅,指过度安逸,长期不劳动、不运动、不用脑。,2.,过逸,劳逸失度,精神委靡、健忘、反应迟钝等。 脏腑组织功能减退阳气不振,正气,51,三、可致病的病理产物,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也能成为致病因素,包括痰饮、瘀血、结石。,1.,痰饮:,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有形痰饮、无形痰饮。,2.,瘀血:,体内血液停滞所形成的病理变化及其病理性产物。症状以疼痛、肿块、出血为主。,3.,结石:,体内湿热浊邪、久经煎熬形成的沙石样病理产物。易发胃、胆、肾等。,三、可致病的病理产物 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也能成,52,痰饮是肺、脾、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利,导致津液代谢障碍,水液停聚而成。较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并称痰饮。,1.,痰饮的形成,广义之痰饮,指由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及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由机体功能失调,津液停蓄蕴结而成。,狭义之痰饮,指咳吐之痰涎。,(一)痰饮,痰饮是肺、脾、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利,导致津,53,有形之痰:,是指有实体存在的痰浊和水饮等病理性产物。如咳嗽吐痰、喉中痰鸣等。,(可看见可触及),无形之痰:,是指表现有痰饮的特殊症状和体征但又看不到排出实质性痰浊或饮液一类病证。如眩晕、癫狂等。,(多以临床证候来确定),痰饮的形成,有形之痰:是指有实体存在的痰浊和水饮等病理性产物。如,54,肺、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常,影响津液代谢。,(,2,)影响津液代谢。,肺失宣降 胸闷、咳嗽、喘促,胃失和降恶心、呕吐,滞于脏腑,脏腑气机升降失常,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则半身不遂。,流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1,)阻滞气血运行。,2.,痰饮的致病特点,痰饮,肺、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常,影响津液代谢。 (2)影响津液代,55,(,3,)易扰乱神明。,痰迷心窍 神昏、痴呆;,痰火扰心 癫狂;,痰蒙清窍 头昏头重、精神不振。,(,4,)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痰饮随气血运行无处不到,可侵犯人体各部引起各种各样的奇难杂症,如眩晕、喘咳、痴呆、癫痫、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阴疽流注、瘰疬、瘿瘤、痰核、梅核气、水肿等。,痰饮的致病特点,(3)易扰乱神明。 痰迷心窍 神昏、痴呆;(4)致病广,56,根据,“,痰,”,停留的部位不同,可有不同见证,痰饮阻肺咳喘、痰多;,痰凝咽喉咽中有异物梗塞(梅核气);,痰阻心脉心悸、胸闷疼痛、神昏癫狂;,痰停于胃恶心呕吐、胃脘痞闷。,痰饮的致病特点,根据“痰”停留的部位不同,可有不同见证痰饮阻肺咳喘、痰多;,57,痰饮(狭义):饮在肠胃,肠鸣有声。,悬饮:饮在胸胁,胸胁胀满,咳嗽引痛。,溢饮:饮泛肌肤,肌肤水肿、无汗。,支饮:饮在胸膈,咳喘气逆,不能平卧。,根据,“,饮,”,停留的部位不同,可有不同见证,痰饮的致病特点,痰饮(狭义):饮在肠胃,肠鸣有声。根据“饮”停留的部位不同,,58,咳痰量多,喉头痰鸣;,胀满水肿,肠鸣食减;,胸闷,呕恶,眩晕,心悸;,苔厚腻脉弦滑。,临床上具备第一项或其它任何两项指标,一般即可诊断为痰饮。,3.,痰饮诊断要点,痰饮,咳痰量多,喉头痰鸣;3.痰饮诊断要点痰饮,59,形成原因:,血寒、气滞、气虚等,使血液运行不畅而凝滞;内外伤、气虚失摄或邪热迫血妄行,造成血离经脉,积存体内而形成瘀血。,瘀血,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1.,瘀血的形成,(二)瘀血,形成原因:血寒、气滞、气虚等,使血液运行不畅而凝滞;,60,2.,瘀血的致病特点,(,1,)病位不一,病证各异。,瘀阻部位不同所致病症各异,瘀阻于心 心悸、胸闷心痛、口唇指甲青紫;,瘀阻于肺 胸痛、咯血;,瘀阻于肝 胁痛痞块;,瘀阻胃肠 呕血、便血;,瘀阻胞宫 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或崩漏;,瘀阻肢体肌肤局部 局部肿痛、青紫。,瘀血,2.瘀血的致病特点(1)病位不一,病证各异。瘀阻部位不同所致,61,(,2,)病证虽多,特点共同。,瘀血所致病证的共同特点,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肿块,外伤局部可见青紫肿胀,积于体内,久聚不散, 可成癥积 ,按之痞硬,固定不移;,出血,血色紫暗或伴有血块;,望诊,久瘀见面色黎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脉络曲张;,脉象,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瘀血的致病特点,(2)病证虽多,特点共同。瘀血所致病证的共同特点疼痛,多为,62,望诊,:,舌有瘀斑,望诊:舌有瘀斑,63,(三)结石,1.,结石的形成,1,饮食不节:嗜食肥甘、脾胃失运、湿热蕴结。,2,情志内伤:肝胆气郁、胆汁郁积。,3,用药不当:用药过量、影响脏腑气化功能。,4,外感六淫:寒湿凝聚、阳气受损、气化不行。,5,体质差异:,(三)结石1.结石的形成1饮食不节:嗜食肥甘、脾胃失运、湿热,64,(,3,)病程较长,时起时伏。,胆石 肝胆湿热 胁痛、恶心、呕吐,(,2,)易致疼痛,易惹湿热。,结石阻于胆腑 胁痛、黄疸,阻于肾与膀胱 腰痛、尿血,(,1,)病位不同,病证不一。,2.,结石的致病特点,结石,(3)病程较长,时起时伏。胆石 肝胆湿热 胁痛、恶心、呕,65,病机:,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亦即病因作用于人体,致使机体某一部位或层次的生理状态遭到破坏,产生形态、功能、或代谢等方面的某种失调、障碍或损害,且自身又不能一时自行康复的病理变化。,病机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并揭示其规律的中医基础理论分支学科。(包括疾病发生的机理、病变机理及传变的机理),病机与病机学概念,第二节 病机,病机: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亦即病因作用于人体,致使,66,疾病传变,外感热病病机、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病机,系统病机,正邪相争、阴阳失调、气机失常,基本病机,中,医,病,机,学,中医病机学说的结构与内容,六经病机、卫气营血病机和三焦病机,病证病机,感冒的病机、哮喘病病机,症状机理,疼痛病机、发热病机、眩晕病机,疾病传变外感热病病机、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病机系统病机正邪相,67,邪气:,指能破坏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发疾病的致病因素。,正气:,指人体内部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包括人体禀赋充盛,体质健壮,脏腑组织器官、经络及气、血、津液、精等功能活动的健全,是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总称。,疾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但概括起来又不外乎正气与邪气之争,即机体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的相互斗争。所以说,各种疾病的发展过程,也是邪正斗争及其盛衰变化的过程。,一、正邪相争,邪气:指能破坏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发疾病的致病因素。正气:指,68,(一)正邪相争与发病,1.,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邪气侵袭是发病的重要条件,但有时起主导作用;,2.,正能胜邪则不发病:正气旺盛,脏腑功能正常,气血充盈,卫外固密即便邪气已入侵,正气亦能驱邪外出或扑灭于内;,3.,邪气胜,正气不足则邪气乘虚侵入而发病。,正邪相争,(一)正邪相争与发病1.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邪气侵袭是,69,1.,表邪入里:,是指外邪侵入机体,停留于肌肤卫表而引发表证,而后内传入里,转为里证的病理传变过程。多由机体正气受损,抗病能力减弱,正不胜邪,使疾病向纵深发展。,疾病发生后,正、邪两种力量不断发生消长盛衰的变化,导致疾病发展趋势上表现为,表邪入里(病情加重),,或,里邪出表(病情减轻),的病理变化过程。,(二)正邪相争与病邪出入,正邪相争,1.表邪入里:是指外邪侵入机体,停留于肌肤卫表而引发表证,而,70,2.,里邪出表:,是指病邪由里透达于表的传变过程。是正气渐复,邪气日衰,正气驱邪外出所致,预示病势好转和向愈。,表证:,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咽喉肿痛、脉浮数,里证:,发热不恶寒、口渴汗出、咳嗽胸痛、咯痰黄稠、脉滑数,正邪相争与病邪出入,2.里邪出表:是指病邪由里透达于表的传变过程。是正气渐复,邪,71,素问,“,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正邪相争的运动变化,贯穿于疾病过程的始终。而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的盛衰,又决定着患病机体虚与实两种不同的病理状态。,(三)正邪相争与虚实变化,正邪相争,素问“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正邪相争的运动变,72,邪气过盛,脏腑功能活动亢盛活障碍,或气血雍滞而郁结不通等所表现的症候。,(,1,)实证,正邪相争与虚实变化,邪气过盛,脏腑功能活动亢盛活障碍,或气血雍滞而郁结不,73,正气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致气血生化不足或气化无力,以及气机升降不及等症候。,(,2,)虚证,正邪相争与虚实变化,正气不足,脏腑功能低下致气血生化不足或气化无力,以及,74,病程,面色,体质,形态,疼,痛,二便,舌象,脉象,虚证,久病,苍白,虚弱,精神萎靡,身倦乏力,气弱懒言,隐痛喜按,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嫩少苔,细弱,实证,新病,潮红,壮实,精神兴奋,声高气粗,疼痛拒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苔,厚,腻,实而有力,虚证与实证症状特点,正邪相争与虚实变化,病程面色体质 形态疼 二便舌象脉象虚证久病苍白虚弱精神萎靡,75,肝盛乘脾,湿邪困脾,肝胆湿热,黄疸、胁痛、脘闷,脾气虚证,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纳少腹胀,由实转虚 实邪伤正,在疾病过程中,由于实邪久留而损伤正气,或正气不足而致实邪积聚等所导致的虚实病理转化过程。,(,3,)虚实转化,正邪相争与虚实变化,肝盛乘脾肝胆湿热 由实转虚 实邪伤正 在疾病,76,因虚致实 病理产物,气虚证,面白神疲、少气乏力、舌淡、脉虚无力,血瘀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脘腹有痞块,推动无力,瘀血蓄积,虚实转化,因虚致实 病理产物 气虚证 推动无力虚实转化,77,(,4,)虚实真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些特别的情况下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时候,可出现与疾病的不相符的假象。,所以在临床上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假象所迷惑,才能真正把握住疾病的虚实所在。,正邪相争与虚实变化,(4)虚实真假 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些特别的情况,78,真虚假实,虚实真假,真虚假实虚实真假,79,真实假虚,虚实真假,真实假虚虚实真假,80,(四)、正邪相争与疾病转归,正邪相争与虚实变化,(四)、正邪相争与疾病转归正邪相争与虚实变化,81,二、阴阳失调,阴阳失调,即阴阳之间失去平衡协调之简称。,(一)阴阳失调与发病,当机体在某致病因素作用下,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发生异常改变,破坏了整体或局部的阴阳动态平衡,发生疾病。因此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依据。,二、阴阳失调阴阳失调,即阴阳之间失去平衡协调之简称。(一)阴,82,(二)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标志之一,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疾病过程中,寒热证候的形成,主要是阴阳消长盛衰的结果;寒热属性随病体阴阳消长盛衰的变化而变化。,阴阳失调,(二)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标志之一,83,阴阳偏胜:,阴或阳单方面的量绝对超过正常限度(胜出),从而引起寒热壅盛反映的一种病理概括。,阳胜则热(实热证)、阴胜则寒(实寒证),阴阳偏衰:,阴或阳单方面的量绝对低于正常水平,所引起寒热虚损反映的一种病理概括。,阴虚则热(虚热证)、阳虚则寒(虚寒证),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阴阳偏胜:阴或阳单方面的量绝对超过正常限度(胜出),从而引起,84,面色,四肢,寒热,口渴,大便,小便,舌象,脉象,寒证,苍白,清凉,怕冷,不渴或热饮不多,稀溏,清长,舌淡,苔白润,迟,热证,红赤,燥热,发热,口渴喜冷饮,秘结,短赤,舌红,苔黄干,数,寒证、热证鉴别表,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面色四肢寒热口渴大便小便舌象脉象寒证苍白清凉怕冷不渴或热饮不,85,阴阳失调恢复平衡,疾病则好转和痊愈。,出现亡阴、亡阳,疾病恶化,甚至死亡。,阴阳消长盛衰变化是疾病好转、痊愈或恶化、死亡的根本机制。,(三)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阴阳失调,阴阳失调恢复平衡,疾病则好转和痊愈。 阴阳消长,86,特点,阳的功能全部衰竭,而以温煦、推动、兴奋、卫外功能衰竭尤为突出。,表现,大汗淋漓,心悸气喘,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畏寒蜷卧,精神萎靡,脉微欲绝。,大汗淋漓、肌肤手足逆冷、倦卧、神疲、脉微欲绝。,邪盛正虚,素体阳虚,疲劳过度,汗吐下太过,1.,亡阳:,是机体阳气发生突然性脱失,导致全身属于阳的功能突然严重衰竭而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特点阳的功能全部衰竭,而以温煦、推动、兴奋、卫外功能衰竭,87,特点,属阴的功能全部衰竭,而以宁静、滋润与内守功能衰竭最为明显。,表现,足虽温而大汗不止,烦躁不安,心悸气喘,体倦无力,脉数疾躁动等危重之象。,喘渴烦躁,手足虽温而汗多欲脱。,热邪炽盛,邪热久留,煎熬阴液,其它因素,2.,亡阴:,机体阴气发生突然性的大量损耗或丢失,导致全身属于阴的功能出现严重衰竭而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特点属阴的功能全部衰竭,而以宁静、滋润与内守功能衰竭最为,88,三、气机失常,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气机运行不畅或升降出入功能失去平衡协调的病理变化 。,气机失常是人体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出现紊乱的概括,也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与转归的内在根据。,三、气机失常 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影,89,临床共同病理表现:闷、胀、痛,脏腑功能失调,痰、湿、食积、,瘀血等有形之邪,情志抑郁不畅,气滞:,是指气机郁滞而流通不畅的病理状态。,气机失常,临床共同病理表现:闷、胀、痛脏腑功能失调痰、湿、食积、 情志,90,肺失肃降,肺气上逆。 咳嗽、喘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恶心、呕吐、呃逆,肝失疏泄,肝气上逆。 头晕、目眩,气逆:,是指气机升降失常,上升过度,或下降不及,脏腑之气逆上的病理状态。,气机失常,肺失肃降,肺气上逆。 咳嗽、喘促 气逆:是指气机,91,中气下陷:胃、肾、子宫、肛门位置相对下移;少腹坠胀、便意频频。,上气不足:头晕、眼花、耳鸣等。,气陷的病理表现,气陷:,是指在气虚的情况下,以气的上升不及和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气陷多发生在脾脏,故又称,“,中气下陷,”,。,气机失常,中气下陷:胃、肾、子宫、肛门位置相对下移;少腹坠胀、便意频频,92,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甚或四肢拘挛;呼吸困难,气急鼻煽或面青唇紫。,情志抑郁或巨大,的精神创伤、,或外邪、痰浊,之气阻闭气机,气闭:,是指气之出入障碍,气不能外达,闭郁结聚于内,而出现的突然闭厥的病理状态。,气机失常,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甚或四肢拘挛;呼吸困难,气急鼻煽,93,气脱:,是指气不内守,大量向外逸脱,从而导致全身性严重气虚不足,出现功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正不敌邪,正气骤伤、,慢性长期消耗、,汗吐下太过、大出血,面色苍白、汗出不止、目闭;口开、全身瘫软、手撒、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气机失常,气脱:是指气不内守,大量向外逸脱,从而导致全身性严重,94,复习思考题,1.,何谓六淫?,2.,简述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3.,试述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简述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5.,简述瘀血致病的共同特点。,复习思考题1.何谓六淫?,95,谢谢大家!,谢谢大家!,中医学病因病机课件,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