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心理过程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2673915 上传时间:2024-08-31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3.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心理过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第二章:心理过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第二章:心理过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心理过程,2024/8/31,1,心理过程2023/9/61,第二章 心理过程,第二章: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第二章 心理过程 第二章:心理过程:,第二章 心理过程,第一节:认知过程,一、感觉,(一)感觉的概念,1、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第二章 心理过程 第一节:认知过程,第二章 心理过程,(一)感觉的分类,按照刺激来源分,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一)感觉的分类,第二章 心理过程,(一)感觉的分类,按照刺激来源分,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觉又叫做内脏感觉,又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一)感觉的分类,第二章 心理过程,(一)感觉的分类,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一)感觉的分类,第二章 心理过程,感觉是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它为知觉和其他更复杂的认识过程提供最基本的原始材料。,感觉对人类的重要性反映在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中。,第二章 心理过程 感觉是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人类认识世,第二章 心理过程,感觉剥夺实验,装置,第二章 心理过程 感觉剥夺实验,第二章 心理过程,感觉剥夺实验,为了营造出极端的感觉剥夺状态,实验者将被测学生关在有隔音装置的小房间内,让他们带上透明的保护镜以尽量减少视觉刺激。接着,又让他们带上木棉手套,并在其袖口处套了一个长长的圆筒。为了限制各种触觉刺激,又在其头部垫了一个气泡胶胶枕,同时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嗡声,第二章 心理过程 感觉剥夺实验,第二章 心理过程,感觉剥夺实验,限制他们的听觉。除了进餐和排泄以外的其他时间,实验者都要求被测学生躺在床上。可以说,这就等于一个人的所有感觉都被剥离了的状态。,实验前,,大多数被试者以为能利用这个机会好好睡一觉,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但后来他们报告说,对于任何事都不能进行清晰的思考,那怕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思维活动似乎是“跳来跳去”的。感觉剥夺实验停止后,这种影像任在持续。,第二章 心理过程 感觉剥夺实验,第二章 心理过程,感觉剥夺实验,结果,,尽管报酬很高,却几乎没有人能在这项感觉剥夺实验中忍耐三天以上。最初的8小时好歹能撑住,之后,被测学生有的吹起了口哨,有的自言自语,显得有点烦躁不安。对于那些8小时后结束实验的被测学生,即使实验结束后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也会频繁出错,精神也集中不起来了。数日之后人会产生一些幻觉,双手发抖,不能笔直走路、应答缓慢以及对疼痛敏感等。3天后方可回复原来的状态。,第二章 心理过程 感觉剥夺实验,第二章 心理过程,感觉剥夺实验,结论,:人的身心要想保持在正常的状态下进行工作,就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新的刺激。丰富的、多变的环境刺激是有机体特别是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二章 心理过程 感觉剥夺实验,第二章 心理过程,对人有益的感觉剥夺,实验,,吸烟者在一个安静的黑屋子的床上躺24小时(可以起来喝水,上厕所),同时听着有关吸烟不利的话。在随后的一个星期里没有人再吸烟。一年后2/3的人任然不吸烟。,第二章 心理过程 对人有益的感觉剥夺,第二章 心理过程,感觉的基本特征,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对刺激的感受能力称为感受性,感受性反应了对刺激的敏感度。,感觉阈限,: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范围称为感觉阈限。,感受性与感受阈限在数值上是反比关系。,第二章 心理过程 感觉的基本特征,第二章 心理过程,感觉的基本特征,绝对感觉阈限,与,绝对感觉性,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感受器觉察这种最小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第二章 心理过程 感觉的基本特征,第二章 心理过程,感觉的基本特征,差别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性,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刺激差别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也叫最小可觉差;,感觉最小可觉差的能力称为,差别感受性,。,第二章 心理过程 感觉的基本特征,第二章 心理过程,感觉的基本特征,二、,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的适应,。,明适应,:从黑暗的光线到明亮,开始感觉到刺眼,过一会儿就适应了。,暗适应,:从明亮处到黑暗处,开始看不清事物,过一会儿就看到了。,触压觉,适应很明显,实验证明,只要经过3S左右,触压觉的感受性就下降到约为原始值的25,第二章 心理过程 感觉的基本特征,第二章 心理过程,感觉的基本特征,三、,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感觉对比,。,同时对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物同时作用于感受器官时发生的感受性变化称为同时对比。,先后对比,:也叫继时对比。指不同的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官时发生的对比现象。,第二章 心理过程 感觉的基本特征,第二章 心理过程,第二章 心理过程,第二章 心理过程,感觉的基本特征,四、,联觉,联觉现象,,即一种感觉可以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第二章 心理过程 感觉的基本特征,第二章 心理过程,感觉的基本特征,四、,感觉后像,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感觉并不立即小时的现象叫做,感觉后像,。,第二章 心理过程 感觉的基本特征,第二章 心理过程,各种感觉,一、,视觉,(一)视觉的适应刺激(380nm-780nm),(二)视觉器官:即椎体细胞和杆体细胞,椎体细胞主要集中在中央窝及其附近,呈圆锥状,在强光下起作用,叫明视觉器官。它能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第二章 心理过程 各种感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各种感觉,二、,听觉,(一)听觉的适应刺激(16-2000赫兹),(二)视觉器官: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和内耳,(三)听觉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第二章 心理过程 各种感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各种感觉,三、,痛觉,皮肤痛觉和内脏痛觉的区别:,痛觉感受器遍布全身的所有组织中。内脏痛:性质不清,定位不准,具有放射现象。皮肤痛性质清,定位准。,痛觉最难以适应,对机体有保护作用,具有生物学意义。,第二章 心理过程 各种感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第二节:知觉,一、,知觉概述,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性的反映。,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第二章 心理过程 第二节:知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知觉,一、,知觉概述,1.,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2.,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知觉,一、,知觉概述,1.,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知觉,一、,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知觉,一、,知觉的特性,1、整体性,2、选择性,3、理解性,4、恒常性,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知觉,一、,知觉的特性,1、整体性,当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不完备时,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仍能够将其知觉为完备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主观轮廓”视知觉现象中,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知觉,一、,知觉的,整体性,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知觉,一、,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知觉系统这种有选择地注意某些刺激或者属性,而忽略其它的刺激或属性现象,称为知觉的选择性。,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知觉,一、,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刺激物强度、大小、颜色、运动性质等;知觉主体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情绪、知识经验、当前的任务活动等。,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知觉,一、,知觉的,选择性,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知觉,一、,知觉的,选择性,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知觉,一、,知觉的,选择性,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知觉,一、,知觉的特性,3.理解性,人们对当前的知觉对象,总是以过去的经验加以命名、认同、解释,使其具有一定意义的特性。,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知觉,一、,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可以表现为利用记忆经验再认当前的知觉现象。,知觉的理解性还可以表现在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试图解释当前不熟悉的知觉对象。,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知觉,一、,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还可以表现为上下文提供了理解知觉对象的线索。,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第二章 心理过程,第二章 心理过程,第二章 心理过程,第二章 心理过程,第二章 心理过程,第二章 心理过程,知觉,一、,知觉的特性,4.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不变的现象,即知觉映象不随刺激的物理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现象。,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知觉,一、,知觉的特性,4.恒常性,常见的知觉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明度和颜色恒常性等。,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知觉,一、,知觉的恒常性,第二章 心理过程 知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错觉,一、,错觉的定义,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在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歪曲的知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 错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错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 错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错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 错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错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 错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错觉,两小儿辨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第二章 心理过程 错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错觉,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而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第二章 心理过程 错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错觉,二、,常见的错觉,1.图形错觉,2.大小错觉,3.形重错觉,4.方位、运动、时间、声音、触错觉等。,第二章 心理过程 错觉,第二章 心理过程,三、记忆,一、,记忆的概念,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一个对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记忆,第二章 心理过程,三、记忆,一、,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词语-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根据信息储存时间的长短,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记忆,第二章 心理过程,三、记忆,一、,记忆的分类,形象记忆:,指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词语-逻辑记忆:,指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等为内容的记忆。,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记忆,第二章 心理过程,三、记忆,一、,记忆的分类,情绪记忆:,指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运动记忆:,指以过去经历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的记忆。,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记忆,第二章 心理过程,三、记忆,一、,记忆的分类,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指刺激物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仍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特点:,保持时间短,保持量大,信息具有鲜明形象性,如果瞬时记忆的信息能被加以注意,就会加入短时记忆,否则就会消失。,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记忆,第二章 心理过程,三、记忆,一、,记忆的分类,短时记忆:,保持信息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的内容是被人们所充分意识到的。,特点:,容量有限,保持时间也较短,记忆内容经特别注意可转为长时记忆。,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记忆,第二章 心理过程,三、记忆,一、,记忆的分类,长时记忆:,指永久性的信息存贮。长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一般在一分钟以上,长的可以是几年或几十年甚至终身不忘。,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记忆,第二章 心理过程,三、记忆,一、,记忆基本过程,记忆是一种从“记”到“忆”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记忆,第二章 心理过程,三、记忆,一、,记忆基本过程,1.,识记,:,即把经历过的事物的印象记住。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从信息加工观点来看,是信息输入和编码的过程。,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记忆,第二章 心理过程,三、记忆,一、,记忆基本过程,1.,识记的种类,:,根据识记有无明确目的可以把识记分位,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根据识记时对材料是否理解可以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记忆,第二章 心理过程,三、记忆,一、,记忆基本过程,1.,识记的种类,:,根据识记有无明确目的可以把识记分位,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根据识记时对材料是否理解可以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记忆,第二章 心理过程,三、记忆,一、,记忆基本过程,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识记的目的和任务;,识记的方法;,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等。,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记忆,第二章 心理过程,三、记忆,一、,记忆基本过程,2.,保持和遗忘,:,保持,:对识记内容进行积累、加工和巩固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没有保持就无所谓记忆。,保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信息在量与质上都会发生变化。,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记忆,第二章 心理过程,三、记忆,一、,记忆基本过程,2.,保持和遗忘,:,遗忘:,对识记的材料不能或错误再现,与保持相反。,永久性遗忘或暂时性遗忘。,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记忆,第二章 心理过程,三、记忆,一、,记忆基本过程,3.,再现,:,再认:,过去经历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仍能辨认出来叫再认。,回忆,: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叫回忆。,无意回忆,;,有意回忆,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记忆,第二章 心理过程,三、记忆,一、,记忆力的培养,1.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对遗忘有较大的影响;,2.减少干扰和抑制。,3.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复习)。,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记忆,第二章 心理过程,想一想:,遗,忘只有消极作用么,第二章 心理过程 想一想:遗忘只有消极作用么,第二章 心理过程,三、记忆,一、,记忆力的培养,复习,1.及时复习; 2.分配复习;,3.反复阅读与浓度回忆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动员多种感官参与到复习。,第二章 心理过程 三、记忆,第二章 心理过程,四、注意,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集中性,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必备。,第二章 心理过程 四、注意,第二章 心理过程,四、注意,注意的分类,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第二章 心理过程 四、注意,第二章 心理过程,四、注意,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第二章 心理过程 四、注意,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是对信息的深入加工改造并使信息重新改组和构建的过程。,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思维的特性,概括性,指思维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将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属性联系抽取出来,并加以概括。,间接性,指思维不是直接地而是以其他事物媒介来反映客观事物。,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思维的特性,思维的间接性的两种意义:,1、由思维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任何思维活动都要借助于语言,文字等符号来进行。,2、思维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必须通过一定的工具或手段来进行。,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思维的特性,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使思维能够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来认识不可见的事物,认识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事物,并预见事物的发展规律。,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思维的分类,根据思维水平和凭借物的不同分类:,1、直观动作思维;,2、具体形象思维;,3、抽象逻辑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思维的分类,1、,直观动作思维,:,指思维过程中依赖实际动作为凭借物的一种思维方式。又叫实践思维。,动作思维在幼童中较多,成人中也有。但儿童的动作思维和成人的动作思维和成人的动作思维在质上是不同的,成人的动作思维是以丰富的知识经验为中介,并且在整个动作思维的过程中进行调节和控制。,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思维的分类,1、,具体形象思维,:,指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记忆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随着年纪的增长,个体的形象思维也在不断发展。成人的一些创造活动,如绘画、文学创作、作曲等中有较多的形象思维成分。,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一、,思维的分类,1、,抽象逻辑思维,:,指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是借助于词语、符号来进行的,所以又叫词语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是在个体身上出现的最晚,但又是最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思维的分类,根据探索答案的不同方向分类:,1、聚合式思维;,2、发散式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思维的分类,1、,聚合式思维,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一处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也叫求同思维。,只有问题存在着一个正确的或最好的答案的时候,才会有聚合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思维的分类,1、,发散式思维,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途径进行思考,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也叫求异思维。,发散式思维没有一定的方向和范围,不墨守成规,不拘于传统方法。发散式思维与思维的创造性有关。,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思维的分类,1、,发散式思维的特点,流畅性。即思维迅速、畅通无阻的特征。在固定时间内能够得出的问题答案越多,说明流畅性越高。,变通性。指思维活动的灵活性,不受束缚,能从不同侧面寻求问题的答案。,独创性。指问题解答的创新性,独特性等。,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思维的分类,根据思维的独创性所作的分类:,常规性思维,:指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用的、固定的模式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一、,思维的分类,根据思维的独创性所作的分类:,常规性思维,:指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用的、固定的模式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1、,发现和提出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依赖于以下条件:,人的活动积极性;,个体的知识经验水平;,个体的求知欲。,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2、,分析问题,。,这个过程的思维主要是把问题分解为局部的、具体的问题;进一步分析这些分解出来的问题,根据它们的性质和要求加以分类,找出主要和关键的问题。,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明确问题的作用:,两个火车站相距50公里,现有两列火车各从一个车站朝向另一个车站同时出发。就在火车启动时,有一只小鸟由第一列火车头飞向第二列火车。当它遇到第二列火车头时,它又飞向第一列火车,它持续的这样来回飞直到两列火车相遇为止。,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明确问题的作用:,问:如果两列火车的速度是25km/s,而小鸟每小时可以飞100km,假定小鸟和火车都做匀速运动,那么在两车相遇时,小鸟飞行了多少公里?,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明确问题的作用:,如果把问题改为:,1、两车相遇用了多少时间?,2、两列火车相遇时,小鸟飞了多少公里?,是不是更好做了?,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明确问题的作用:,如果把问题改为:,1、两车相遇用了多少时间?,2、两列火车相遇时,小鸟飞了多少公里?,是不是更好做了?,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3、,提出假设,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确定解决问题的原则、方法和途径的过程。是解决问题中最有创造性的一个阶段。,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3、,检验假设,检验假设的正确性要经过科学实验或社会实践来证明。如果在实验或实践中成功,就证明了假设是正确的。,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3、,检验假设,对假设的检验有两种:把解决问题的方案付诸实施,并把实施的结果与问题的要求相对照。,或者在头脑中通过逻辑思维进行的检验。这种检验方式不是最可靠的,但有时又是必不可少的。,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思维定势,定势是由于先前的活动而造成的对当前活动的一种心理活动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如:一笔四条线画过9个点;用六根火柴拼出一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2、,功能固着,一半情况下,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习惯于按照常规的功能来表征物体,而不能创见性表征其新颖的、非常规的功能。,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3、,迁移,个体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会对学习新知识、新内容和解决新问题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叫迁移。,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3、,迁移,如:某病人患有不能手术的胃肿瘤,但可以用X射线治疗。不幸的是,能够摧毁肿瘤的射线,其强度同样可以伤害周围的健康组织。,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3、,迁移,再看这个故事,:,某将军想要攻取一座城堡。有很多路可以进入堡垒中,但这些路上都布满地雷,只有小队的士兵能够通过雷区而不会引爆地雷。将军知道要攻击堡垒需要大量士兵,所以他让士兵分成许多小队通过各个小路,然后在相同的时间内抵达堡垒。,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4、,策略,解决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问题是影响问题解效率的重要心理因素。,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第二章 心理过程,五、思维,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5、,个性因素,实验证明:一个善于解决问题的人具有自信心、灵活性、创造性等心理特性;勤奋、乐观、自信、坚定、有献身精神、勇于探索的人。,第二章 心理过程 五、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