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2599138 上传时间:2024-08-2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管理心理学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管理心理学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管理心理学,主讲:郑安云,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第一节 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一、管理的含义,狭义的管理主要指经济管理或企业管理;,广义的管理泛指一切单位或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管理。,就企业管理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A、,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B、,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方面。,C、,管理的目的:充分利用企业的一切资源 ,完成企业的各项任务,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D、,管理的依据:是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及,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就企业管理过程来看,管理包括两大系统:一是技术系统,二是社会心理系统。,现代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包括五大系统:目标价值系统、管理系统、组织结构系统、技术系统和社会心理系统。,二、管理心理学的对象,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理解:,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内部的社会心理系统;,3、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企业内的纯粹人的因素问题。,三、管理心理学的内容范围,1、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2、关于个体心理的研究。,3、关于团体心理的研究。,4、关于组织心理的研究。,5、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第二节 管理心理学的任务,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目的:,1、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2、对员工进行管理教育,挖掘员工潜能,提高员工素质,二、管理心理学的任务:,1、研究企业中的社会心理规律,为科学管理理论与方法,提供心理学的依据.为完成此任务,必须着重研究和解决以下问题:,(1)重视研究个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2)重视研究团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3)重视研究组织心理与管理的关系,(4)重视研究领导心理与管理的关系,2、管理心理学还承担着完善管理理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心理学体系,促进心理学理论发展的任务。,第三节 管理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一、管理心理学与工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是一门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来分析工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领域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它包括人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组织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二、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广义的理解,美国管理百科全书对行为科学的定义:行为科学是运用研究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的方法,研究在一定物质和社会环境中的人的行为和动物的行为的科学。,狭义的理解,行为科学是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一门科学。从这个意义理解行为科学即指管理心理学。,三、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包括个体和群体在社会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规律。,第四节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管理心理学主要采用现场实验法,即在自然条件下,严格控制影响心理活动的因素(即控制自变量),从而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影响因素(自变量)能激发工人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因变量)。,二、心理测量,心理测量是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即测验量表),施测被试者,然后对测验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从而对人的能力、个性、品德、态度等做出评价判断的方法。,三、宏观和微观环境条件结合分析法,四、经验总结法,五、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和先进管理技术、管理手,段的应用,第一章思考题:,概念:管理心理学 行为科学 管理,问题: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是什么?,2、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学之间的关系如何?,3、如何理解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一节 西方管理心理学的发展,一、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1、泰勒等人的“科学管理”理论,2、法约尔的管理理论,3、韦伯的组织理论,4、厄威克和古利克的管理原则,二、工业心理学的诞生,三、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四、现代“管理科学”学派,第二节 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三章 人性假设与管理,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第二节 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一、“经济人”假设,1、“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2、“经济人”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3、评价,二、“社会人”假设,1、“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观点,2、“社会人”假设的管理原则,3、评价,三、“自我实现人”假设,1、“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本观点,2,、,“自我实现人”假设的管理原则,3、评价,四、“复杂人”假设,1、“复杂人”假设的基本观点,2、“复杂人”假设的管理措施,3、评价,第三章复习题:,概念:1、人性假设 2、经济人假设 3、社会人假设,4、自我实现人假设 5、复杂人假设,问题:概述四种人性假设理论的主要思想,比较其不同点,并结合实际分析每种人性假设理论的意义,。,第四章 认知的个别差异与管理,第一节 一般知觉过程,一、知觉概述,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对象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二、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选择性:即优先把被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2、知觉的整体性:即客观事物的个别部分或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根据知觉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3、知觉的恒常性:即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对该对象的知觉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4、知觉的组织性:即人的知觉有凭借经验对感觉材料进,行组织加工的特性。,知觉的组织原则有:接近原则、相似原则、封闭原则、连续原则。,三、影响知觉的因素,1、影响知觉的客观因素: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刺激物的活动性、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重复。,2、错觉现象对知觉的影响:光渗错觉、高估错觉、对比,错觉、线条干扰错觉、整体影响部分的错觉。,3、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过去学习的经验、定势效应、,暗示、从众心理、动机与需要、情绪、注意、思维品,质等。,第二节 社会知觉,一、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是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团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二、社会知觉的种类,1、对他人的知觉,2、人际知觉,3、角色知觉,第三节 自我知觉,一、关于自我和自我知觉,自我:是在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每个人的活动、心理、意识及其机体自身的的统一体。,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思想、感情、需要、欲望、动机、个性等的认识。,二、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三、自我知觉的形成,1、以人为镜,即通过别人对自己的反应获得对自我的认,识,2、扮演角色,以促进自我知觉的发展,3、通过社会比较来认识并评价自己,4、通过内省来实现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第四节 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一、首因效应(第一印象),1、概念:指第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以后交,往关系的影响。,2、在管理中的意义,二、月晕效应(印象扩散效应),1、概念:对某个人的整体印象影响到对此人的具体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2、在管理中的意义,三、定势现象,概念:指在社会知觉中,人们常受以前经验模式的影,响,产生一种不自觉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并在头脑中形成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形象。这种对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的固定的刻板印象是社会知觉的定势现象,也称社会刻板印象。,2、在管理中的意义,四、制约现象,1、概念:指个体根据某个人的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去推,论与之相接近的其他人也存在这种品质或个性特征。,2、管理中的意义,五、其他影响因素,第四章复习题:,概念:1、知觉 2、社会知觉 3、自我知觉 4、首因效应 5、月晕效应 6、定势现象 7、制约现象,问题:,1、社会知觉的特征有哪些?,2、社会知觉的种类有哪些?,3、如何做到正确的自我知觉?,4、社会知觉效应有哪些(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有哪些?),第五章 个性差异与管理,第一节 能力差异与管理,一、能力概述,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的种类:,1、按能力倾向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按创造性程度划分为再造能力和创造性能力。,3、从测验的观点来看分为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4、桑代克把能力划分为“社会智慧”、“具体智慧”和“抽象,智慧”。,二、能力差异分析,1、智力的个别差异: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的智力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的测量呈常态曲线分布;此外,,人的智力差异还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方面的差异。,2、特殊能力的个别差异:,3、能力表现的年龄差异:有的人在儿童时期就显露出非,凡的智力和特殊能力;而有的人却是“大器晚成”;一般,来说,2540岁是成才的最佳年龄。,4、能力的性别差异:就性别整体来讲,智力上没有差异;,但在特殊能力和职业选择上有明显差异。,四、能力的差异与管理,1、掌握好招聘职工的能力标准,合理招牌人才。,2、根据人的能力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教育和能力,培训。,3、根据人的能力差异合理分工,做到人尽其才、量才录,用。,第二节 气质的差异与管理,一、气质概述,气质:是指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在行为活动中的表现。它体现人的行为活动进行的速度、强度、内外倾向及灵活性等动力方面的个性特征。,二、关于气质生理机制的几种学说,1、体质、体形说,2、体液说,3、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三、气质类型的差异,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四、气质差异与管理,1、扬长避短,发挥特长,2、合理组合,协调人际关系,3、气质类型与健康,4、气质类型与思想教育工作,第三节 性格差异与管理,一、性格概述,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二、性格特性的分析,1、性格的态度特征:表现在对人、对事、对物、对自己,的态度。,2、性格的情绪特征、意志特征、理智特征,三、性格的类型,1、机能类型:,A.,培因(英)、,T.,李波(法)的分类,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2、内外倾向型:荣格(瑞士)的分类,内向型和外向型。,3、优越型与自卑型:,A.,阿德勒(奥地利)的分类。,4、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魏特金(美)的分类。,5、社会文化类型:,E.,斯普兰格分为: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宗教型、权力型和社会型。,五、性格的差异与管理,1、性格与人际关系,2、性格与创造力、竞争力,3、性格与效率,4、性格与领导类型,思考题:,名词:能力 气质 性格 个性,问题:,1、能力的类型有哪些?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如何?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气质分为哪些类型?气质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如何?,3、性格的类型有哪些?如何培养和塑造一个人良好的性格品质?,4、如何理解个性特征在管理活动中的意义。,第六章 个体行为动机与激励,第一节 行为与动机,一、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广义的行为:客观刺激引起的内外反应。,*狭义的行为: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人类行为的基本模式:,*人类行为的共同特征:自觉性与主动性、因果性、持久,性与连续性、稳定性与可塑性。,二、动机与目的,1、动机的概述:,动机:心理学中,把激发人的行动,并引起行动满足某种需要的欲望、愿望、理想、信念等主观心理因素叫动机。,动机的产生条件:一是内在条件,即个体缺乏某种东西而引起的需要(欲望);二是外在条件,即个体身外的刺激或诱因。,2、活动的目的目标,活动的目的即指行为所要达到的目标和预期的结果。,3、动机与目的之间的关系:,A,、,动机与目的的一致性。,B、,动机与目的的区别。,C、“,代替目标”与“中间目标”。,三、动机的分类、性质与力量,四、影响动机模式的因素,1、兴趣与爱好,2、价值观,3、理想与信念,4、抱负水平,第二节 需要与激励,一、需要的实质,1、什么是需要:需要是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的必要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通常以缺乏感和丰富感被人体,验。它具有对象性、个体性、共同性和历史制约性的,特点。,2、需要的产生:需要的产生有赖于个体当时的生理状态、,认知水平、社会情景等因素。,3、需要的种类:,二、激励过程,1、什么是激励:,*广义而言,激励就是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心理和行为过程来看,激励主要指由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以股内在的动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和行为过程。,*人类行为的激励模式:,2、需要、激励与管理,第三节 几种主要的激励理论,一、内容型激励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需要的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2)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A、,需要各层次呈逐级上升的趋势;,B、,在不同情况下,总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C、,社会经济状况和教育程度影响人们需要的满足程度;,D、,不同层次的需要可以并存;,E、,需要层次的例外情况。,(3)自我实现的途径,(4)评价: 优点:,A、,需要层次理论有利于我们对人类行为的动机结构进行,科学研究;,B、,需要的排列次序基本符合人类需要的规律;,C、,指出了本能论“和”行为主义理论的不足,强调了动机与需要在人类行为中的动力作用;,D、,提出了自我实现的观点和途径。,不足:,A、,认为自我实现是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否认了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体现了他人本主义思想的局限性;,B、,他认为的需要层次上升的固定程序,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2、阿尔得夫的,ERG,理论,(1)需要的层次: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成长发展,需要。,(2)主义观点:,A、,满足越少的需要,需求越强烈;,B、,低层次越满足,越渴望追求高层次;,C、,挫折倒退趋势。,(3)评价:不仅提出了满足 上升趋势,还提出了挫,折倒退现象,修正了马斯洛理论的不足。,3、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1)需要层次:权利需要、友谊的需要、成就需要。,(2)主义观点:,A、,成就需要人的特点;,B、,成就需要人,的测试与培训,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这是赫茨伯格和他的同事针对美国工程师和会计师的调查报告中提出的理论。,基本思想:,他发现造成职工满意和不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令职工非常不满意的因素主要有:公司的政策与管理、监督、,人际关系、工资、工作环境及安全感、地位等;使职工感到非常满意的因素主要有: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的认可、工作富有挑战性、职务上的责任感及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等。并且他将前者归为“保健因素”,即这些因素不具备时,常会引起职工的不满意情绪;但即使具备这些条件,只会使职工没有不满意,而不会更满意。他把后者称为“保健因素”,即这些因素改善了,能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处理不好,也能引起不满,但影响不大。,所以,双因素理论特别强调激励因素的激励作用和保健因素基础作用。,应用价值:,1、注意利用保健因素,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2、采用“工作丰富化”的管理措施,有效激励员工,发挥,潜能;,3、打破“大锅饭”现象,使工资和奖金转化成激励因素。,二、过程型激励理论,1、期望理论,这是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的激励模式。,(1)基本公式:,M=f(EV),(2)激励形式:,E,高,V,高=,M,高,E,中,V,中=,M,中,E,低,V,低=,M,低,E,高,V,低=,M,低,E,低,V,高=,M,低,(3)有关关联性的解释,(4)应用:根据期望理论,为激励职工的动机,应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A、,个人努力与工作成绩的关系;,B、,工作成绩与奖励的关系;,C、,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2、豪斯的综合激励模式:,(1),M,代表某项工作任务的激励水平;,Vit,代表对该活动本身所提供的内酬效价;,Eia,代表主观上对完成任务可能,性的估计;,Via,代表完成任务的效价;,Eej,代表完成任务能否导致获得某项外酬的期望值;,Vej,代表某项外酬的效价;,i,表示内在的;,e,表示外在的;,t,表示任务本身;,a,代表完成。,(2)应用:,A、,提高外在激励水平,包括提高完成任务的期望值、增,强完成任务后获得奖酬的可靠性、提高外在奖酬的效价。,B、,提高内在激励水平,内在激励因素包括任务本身的效,价、完成工作任务的效价和完成任务的期望值。,C、,将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紧密联系起来。,3、,波特尔和劳勒的激励过程模式,4、,公平理论,三、,行为改造型激励论,1、,条件反射理论,*强化的概念:指某种刺激与有机体某种反应之间联系的,增强作用。,*强化的种类:正强化、负强化、惩罚、不予理睬,*强化遵循的原则:目标强化原则、小步子强化原则、及,时反馈原则、奖惩结合以奖为主原则、精神与物质相结,合原则、因人而异原则、定与不定原则。,2、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是说明和推论人的活动的因果关系的理论。,*维纳的归因模型: 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四种因素:努力的程度、能力的大小、机遇的好坏任务的难易程度。,*凯利的归因理论:人的行为的原因需要了解三方面的线,索:区别性资料、一致性资料和一贯性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职业技能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