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归因理论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2594879 上传时间:2024-08-28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归因理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五章归因理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五章归因理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五章归因理论,第五章归因理论,1,第一节 归因理论概述,二、为何归因?,人需要对外部世界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原因解释,从而对事物有预见性以对环境有所控制,并使自己的行为有明确引导。人需要知道与自己相处的其他人对自己有利或有害,需要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奖励还是惩罚。故,归因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更是人们的基本需要!,第一节 归因理论概述二、为何归因?,2,第五章归因理论课件,3,第五章归因理论课件,4,(二)凯利的共变模式(covariation model),又被称为三维理论。在海德的基础上,哈罗德.凯利(Harold Kelley,1967)进一步研究指出,人们对行为的归因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1)客观刺激物;(2)行动者;(3)所处关系或情境;其中,行动者的因素是属于内部归因,客观刺激物和所处的关系或情境属于外部归因。人们最终作内部或外部归因,关键依赖于对三种信息变化的综合考虑:一致性信息;一贯性信息和独特(区别)性信息。,(二)凯利的共变模式(covariation model),5,A、一致性信息(consesus information): 行动者行为是否与这种情境下其他人的行为一致。,B、一贯性信息 (consistency information): 行动者的行为在其他时候、环境或条件下发生的频率。,C、独特(区别)性信息(distinctiveness information):行动者对其他对象是否也以同样方式做出反应。,A、一致性信息(consesus information):,6,人们在对三种信息的整合后的归因:,1、一致性、独特性低但一贯性高(两低一高)内部归因,2、三者都高(三高):外部归因,3、三低:特殊现象,人们在对三种信息的整合后的归因:,7,某学生为什么上英语课睡觉,与他人的一致性,特异性,一贯性,归因,1,高,好多人都睡,高,上其他课不睡,高,凡上,英语,课就睡,英语,课程,2,低,别人不睡,低,所有课都睡觉,高,上,英语,课总是睡,学生,自己,3,低,别人不睡,高(低),上其他课不睡,(所有课都睡觉),低,从前并不睡,偶然,特殊,现象,某学生为什么上英语课睡觉与他人的一致性特异性一贯性归因1高高,8,后来有其他研究者发现:,1、人们归因时更多依赖一贯性和独特性信息,相对不重视一致性信息。,2、生活中人们并不总是能拥有需要的三种信息。如第一次向朋友借钱没有一贯性信息。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依赖现有信息归因,有必要的话,对缺失信息推论或间接了解。,后来有其他研究者发现:,9,(三)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型,又叫做自我归因理论。维纳(B.Weiner,1979)等认为人们用于解释自身成败的原因可用下列三个维度加以分类与描述:,1、内外因 内因,个人内在原因:人格、品质、,动机、能力、努力等外因:个人之外,运气、任 务 、难度、帮忙等。,2、稳定不稳定 内外因中都有稳定与不稳定的,,如能力-努力;规则制度-运气,3、可控制性 一个原因是否在个人控制范围内,如,能力、运气不可控,努力、方法可控。,(三)维纳的成就归因模型,10,维纳归因理论归因模式表,稳定,不稳定,内在,外在,可控,不可控,能力,+,+,+,努力,+,+,+,任务,+,+,+,运气,+,+,+,身心,+,+,+,环境,+,+,+,维纳归因理论归因模式表稳定不稳定内在外在可控不可控能力+,11,(四)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行为和引起行为的意图总是与人的某种重要的稳定特点(倾向性)相对应,因此,对他人倾向性的归因,使我们能够理解和预测他人的行为。其影响因素是:,1.行为结果的严重性,2.社会赞许性,3.非共同性效应(独特性),4.选择自由性,(四)琼斯和戴维斯的相应推断理论,12,第二节 对他人和自我的归因,一、对他人归因,种类:,品质;态度,当他人行为受外界影响越小,其行为原因愈归于其内在品质;,当他人受环境条件控制越小,其外在行为与内在态度的一致性越高。,第二节 对他人和自我的归因一、对他人归因,13,第二节 对他人和自我的归因,二、对自我的归因,第二节 对他人和自我的归因二、对自我的归因,14,第三节 归因偏差,人们在归因时经常出现如下错误或偏差,1、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对应偏差),指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常常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影响,第三节 归因偏差,15,基本归因错误产生的原因,人们有一种信念,相信人们需要而且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多以内因解释行为,忽略外在影响。,情境中的行动者比情境中的其他因素往往更突出,所以人们更注意行动者,忽略背景因素、社会因素。,讨论:这可能是与文化紧密相连的独特的心理现象。在欧美文化中,自我是独立的、自主的,个体的行为是由他的内在特征所引导。而亚洲文化则强调人与人相互依赖,倾向于把情境、社会因素当做事件与行为发生的原因。,基本归因错误产生的原因,16,探照灯效应”(spotlight effect),高估自己行为或外表在他人眼中的显著程度的倾向。,这种效应其于人们对基本归因错误的直觉信念,即他人在对我们归因时,一定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而不是当时的情景上,所以我们坚信自己的行为和表现在很大程度上被他人关注并做出评估。,探照灯效应”(spotlight effect),17,2、行动者与观察者偏差,观察者倾向于做内部归因,强调行动者内在特征。而行动者对自己行为归因倾向于做情境归因,强调外部因素。,原因讨论,行动者较注意环境而不是自己,观察者更注意行动者。,观察者对行动者的过去了解少,只注意现时现地;行动者了解自己过去,知前因后果,来龙去脉。,2、行动者与观察者偏差,18,3、自我服务归因偏差,又叫自利归因,即成功归自己努力等内部原因,失败则归情景等外因。,原因:,a、多数人会尽可能维护自尊,即使必须改变想法或信念,甚至扭曲事实。,b、“找借口”,给自己留面子,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c、自我防卫需要。,3、自我服务归因偏差,19,补充:习得性无助理论(learned helplessness),亚伯拉姆森(L.Y.Abramson)等人提出了人们经常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且普遍因素(如能力有限),就会产生结果不可控的期望,从而出现动机水平下降、抑郁、无助情绪悲观式解释风格。,这种悲观的归因方式对个体的情绪、动机、身心健康有害。可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原有归因方式,朝乐观、健康方向转变。,补充:习得性无助理论(learned helplessne,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