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治疗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2593082 上传时间:2024-08-28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穴压豆治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耳穴压豆治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耳穴压豆治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耳穴压豆治疗工程培训,耳穴压豆治疗工程培训,1,耳,穴,压,豆,法,耳,2,历史渊源,?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中,就有关于和上肢、眼、咽喉相联系的“耳脉的记载。?灵枢口问篇?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清代汪宏氏著?望诊遵经?中,专有“望耳诊病法纲讨论耳廓望诊。,历史渊源,3,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耳与五脏六腑均有密切的联系,其中,与肾、心、胆、肝、脾等脏腑关系较为密切。,耳与经脉: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循行于耳的经脉有: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均从耳后入耳中,走耳前。足阳明胃经,循颊车上耳前。手太阳小肠经,由目锐眦入耳中。足太阳膀胱经,从巅至耳上角。耳通过经脉与脏腑和全身广泛地联系,因此有将耳壳分区分别隶属于人体各部,并以此作为耳穴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依据。,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耳与五脏六腑均有密切的联系,其中,4,现行耳穴的来源,我国历代医学文献,临床和动物实验,国外提出的耳穴反响点,现行耳穴的来源我国历代医学文献 临床和动物实验 国外提出的耳,5,神经体液学说,全息生物学说,耳,穴,治,病,的,机,理,经络学说,神经体液学说 全息生物学说 耳经络学说,6,耳穴压豆治疗课件,7,耳廓解剖,耳廓上3/4-4/5的根底是弹性软骨,下1/4-1/5部是含有脂肪与结缔组织的耳垂。,耳廓外被皮肤、皮下组织,内由弹性软骨作为支架,并附以韧带、脂肪、结缔组织及退化的肌肉等构成。其神经分布有迷走神经的耳支、三叉神经的耳颞神经与面神经的耳后神经、耳大神经、枕小神经及交感神经。,耳廓解剖,8,耳廓的构造,根据耳软骨的解剖学特点,即耳软骨感染坏死后不可生长,贴敷耳穴前一定要注意严格消毒。耳豆注意卫生,经常更换。,耳廓的构造 根据耳软骨的解剖学特,9,(一)耳轮耳郭外缘向前卷曲的局部。,耳廓各构造名称,(一)耳轮耳郭外缘向前卷曲的局部。耳廓各构造名称,10,(,二,),耳轮结节,耳轮外上方稍肥厚的结节状突起,又称达尔文结节。,(二)耳轮结节耳轮外上方稍肥厚的结节状突起,又称达尔文结,11,(,三,),耳轮尾,耳轮下缘与耳垂交界处。,(三)耳轮尾耳轮下缘与耳垂交界处。,12,(,四,),耳轮脚,耳轮深入到耳甲腔的横行突起。,(四)耳轮脚耳轮深入到耳甲腔的横行突起。,13,(,六,),对耳轮上脚,对耳轮向上的分支。,(六)对耳轮上脚对耳轮向上的分支。,14,(,七,),对耳轮下脚,对耳轮向下的分支。,(七)对耳轮下脚对耳轮向下的分支。,15,(,五,),对耳轮,与耳轮相对的隆起处。,(五)对耳轮与耳轮相对的隆起处。,16,(,八,),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凹窝。,(八)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凹窝。,17,(,九,),耳舟,对耳轮与耳轮之间的凹沟。,(九)耳舟对耳轮与耳轮之间的凹沟。,18,(,十,),耳屏,耳郭前面的瓣状突起,又称耳珠。,(十)耳屏耳郭前面的瓣状突起,又称耳珠。,19,(,十一,),对耳屏,耳垂上部与耳屏相对的隆起。,(十一)对耳屏耳垂上部与耳屏相对的隆起。,20,(,十三,),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十三)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21,(,十四,),轮屏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十四)轮屏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22,(,十二,),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十二)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23,(,十六,),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十六)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24,(,十五,),耳甲,是由对耳屏和弧形的对耳轮体部及对耳轮下脚下缘围成凹窝。,(十五)耳甲是由对耳屏和弧形的对耳轮体部及对耳轮下脚下缘,25,(,十七,),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十七)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26,(,十八,),耳垂一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十八)耳垂一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27,小小的耳郭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耳穴点,乍看起来耳穴是杂乱无章的,很难学习和记忆,而实际上耳穴在耳郭上的分布是有其规律的,它在耳前外侧面的排列像一个在,子宫内倒置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及下肢朝上,,胸部及躯干在中间。,小小的耳郭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耳穴点,乍看起来耳穴是杂乱无章的,28,1,耳垂相当于头面部。,2,对耳屏相当于头和脑部。,3,轮屏切迹相当于脑干。,4,耳屏相当于咽喉、内鼻、肾上腺。,5,屏上切迹相当于外耳。,1耳垂相当于头面部。,29,6,对耳轮相当于躯干。,7,对耳轮下脚相当于臀部。,8,对耳轮上脚相当于下肢。,9,耳舟相当于上肢。,10,三角窝相当于盆腔、内生殖器。,耳穴压豆治疗课件,30,11,耳轮脚相当于膈肌。,12,耳轮脚周围相当于消化道。,13,耳甲艇相当于腹腔。,14,耳甲腔相当于胸腔。,15,屏间切迹相当于内分泌腺系统。,耳穴压豆治疗课件,31,1,、耳轮,2,、耳舟,3,、对耳轮上脚,4,、对耳轮下脚,5,、对耳轮,6,、三角窝,7,、耳屏,8,、对耳屏,9,、耳甲艇,10,、耳甲腔,11,、耳垂,1、耳轮2、耳舟3、对耳轮上脚4、对耳轮下脚5、对耳轮6、三,32,耳轮结节,屏上切迹,耳轮脚,屏间切迹,屏轮切迹,耳轮尾,耳轮结节屏上切迹耳轮脚屏间切迹屏轮切迹耳轮尾,33,耳穴压豆治疗课件,34,辩证原那么,经过耳穴压豆从而将产生的生物信息输入体内,通过耳与经络的感传联系,疏通气血,平衡阴阳,使脏腑及人体各部的功能保持相对的协调,提高人体组织相应的抗病能力,从而到达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之目的,辩证原那么,35,选穴法,直接观察法,压痛点探查法,选穴法直接观察法压痛点探查法,36,现代医学,生理、病理,知识选穴,藏象辩证,取穴,病变,的,相应部位,临床经历,选穴,取穴原那么,经络学说,选穴,现代医学藏象辩证病变取穴原那么,37,诊断明,穴位准,手法对,配方好,影,响,耳,穴,疗,法,因,素,诊断明穴位准手法对配方好影,38,耳穴的功能,止痛、止,晕,、止咳、止喘、止吐、止酸、止,带,镇静兴奋,、,降压升压,、止血活血、利尿止,遗,、通便止,泻,利咽、明目、鼻通、美容,抗,过,敏、抗感染、抗,风湿,耳穴的功能,39,耳穴治疗特点操作简单:不受地点限制。,掌握容易:比体针方便。,平安可靠:除有轻度痛感外。,疗效显著:消炎快、止痛快。,預防疾病:改善視力、防晕车晕船。,保健、美容、抗衰老。,耳穴治疗特点操作简单:不受地点限制。,40,常用耳穴治疗方法,压丸法、毫针法、埋针法、水针法、电针法等,常用耳穴治疗方法,41,耳穴压豆治疗的目的,通过耳与经络的感传联系,疏通气血,平衡阴阳,使脏腑及人体各部的功能保持相对的协调,提高人体组织相应的抗病能力,从而到达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之目的。,耳穴压豆治疗的目的,42,耳穴疗法的压豆材料,有生王不留行籽、白芥子、六神丸、磁珠等,其中以王不留行籽最为常见。用胶布制成平方厘米乘以平方厘米之大小方块。亦可用从药店购置的专用于耳穴压豆治疗的耳豆板。,耳穴疗法的压豆材料,43,禁忌症,皮肤感染,皮肤过敏、耳廓有炎症、溃疡或皮损者,不宜采用贴压法,禁忌症,44,耳穴压豆疗法操作方法,耳穴压豆疗法操作方法,45,一、告知,压豆局部有酸、麻、胀、痛感。,局部可能出现辅料过敏现象。,一、告知,46,二、治疗前准备,1.,物品准备 治疗盘、,75%,酒精、胶布、压豆材料生王不留行籽、高能磁珠等。,2.,病人准备,:,介绍压豆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得合作。,3.,环境准备,:,病室整洁,舒适。,二、治疗前准备,47,三、操作步骤,1.,按要求整齐着装,修剪指甲,洗手。,2.,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解释。,3.,安置合理体位。,三、操作步骤,48,4.,选准穴位后先以,75%,酒精棉球擦耳廓皮肤,再用干棉球擦净,用镊子夹起中间粘有压物的小方胶布,置于所选之穴区,并将其粘牢压紧。待各穴贴压完毕,即予以按压,直至耳廓发热潮红。按压时注意将拇、食二指分置耳廓内外侧,挟持压物,采用一压一放式按压法,,4. 选准穴位后先以75%酒精棉球擦耳廓皮肤,再用干棉,49,反复对压,每穴持续半分钟左右。按压的强度当根据患者自我感受而定,不可太过用力,慢性病及年老体弱者当轻刺激。每贴压耳豆一次,可在耳上放置3天5天,每天自行按压2次3次,帖压5次为一疗程,休息一周,再进展下一疗程。一般两耳轮换帖压。,反复对压,每穴持续半分钟左右。按压的强度当根,50,5.操作中观察患者反响,如有不适及时调整手法或停顿操作。,6.操作后协助着衣,安置舒适体位。,7.洗手,记录。,5.操作中观察患者反响,如有不适及时调整手法或停顿操作。,51,注意事項,1.,在,饥饿,、吃太,饱,、酒,后,、身,体,虛弱、太累之,后,精神,极紧张,、大出血、不,适合,貼耳穴點。,2.,有特定疾病如心,脏,病、,气喘,、肝功能,异常,,注意不可,强,刺激。,3.,当过度疼痛时,,,会影响,睡眠或,导致头痛,,,这时,便,应,取下王不留行子,。,注意事項,52,谢 谢!,耳穴压豆治疗课件,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