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思维教材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793512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8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与思维教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语言与思维教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语言与思维教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与思维OutlineI.BackgroundII.Linguistic relativityIII.NeoWholfianismIV.Hypotheses against linguistic relativityV.Language universalsVI.Recent studiesVII.ConclusionI.Background“我有一个想法:心灵在思想的时候,它无非是在内心里说话,在提出和回答问题我认为思想就是话语,判断就是说出来的陈述,只不过是在无声地对自己说,而不是大声地对别人说而已。”-Plato 按照Plato的看法,思维就是无声的语言,因此两者具有逻辑的和“内在的”不可分离的关系。“说话是心理经验的符号,而文字又是说话的符号。人类不会有相同的文字,也不会有相同的发音,但是这些文字和声音所代表的心理经验以及这些经验所反映的事物,对大家都是共通的。”-Aristotle 那就是说,语言只是思想的符号,思维不等于语言。在中世纪时期,Aristotle的说法略占优势。17世纪以后,唯理主义者Descartes赞成Plato的观点,而经验主义者Hobbes与Berkeley则赞成Aristotle的说法。洪堡特是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语言理论家,他强调语言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它的启发功能,即语言具有教导说话人并改变其认知过程的功能(Humboldt 1836)。对于语言、思维、认知方式与文化的关系,他认为,语言是连接了文化、思维、认知方式各种特征的网络系统,而不仅仅包含词语或某些语法特征。语言与思维是不可分的,语言不是思维的产品,而是一种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无形的思维杂团与同样无形的声音杂团才会结合,并变得有序化”,若没有语言,思维就不可能清晰或被完全表达;语言的内部结构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反映,且会影响人们的认知方式;他还认为每一文化都其特有的世界观,语言之间的差异并非声音与符号的差异,而是世界观多样化的差异。到了现代,这场争论则围绕Whorf(1956)所提出的假设而展开,因为它代表了一种极端的看法:语言支配思维,是“思想的塑造者”;因此说不同语言的人对宇宙有不同的看法,形成不同的世界观。Linguistic determinism:语言决定认识Linguistic relativity:因为决定论都与某一语言相关,所以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决定认识的方式II.Linguistic relativity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can be summarized in the following quotation by Whorf(1956):No individual is free to describe nature with absolute impartiality but is constrained to certain modes of interpretation even while he thinks himself most free.The person most nearly free in such respects would be a linguist familiar with very many widely different linguistic systems.As yet no linguist is in any such position.We are thus introduced to a new principle of relativity,which holds that all observers are not led by the same physical evidence to the same picture of the universe,unless their linguistic backgrounds are similar,or can in some way be calibrated.任何人在描述世界时都不可能绝对公正,而总是受到某种解释世界的方法的羁绊 世界的观察者对于同样的客观事实都不可能得出同样的画卷除非他们所操的语言是相似的,或者他们的语言之间是可以相互协调的。(Whorf)词汇依据词语区别性指各种语言的某一个领域(如颜色、鸟、水果等)内的词语数目是不同的。一个区别性很高的领域有更多的词语来作出更为细微的差别。这就是说,有的语言在某些领域有更多区别性的词语,而在另一些领域则不很多。这意味着,有更多的区别性词语和文化上有更细微的概念有关。Whorf注意到Hopi里,一切在天上飞的(除了鸟以外)都masaytaka,包括昆虫、飞机和飞行员。说Hopi语的人毫无困难地用同样的词来表示这些东西。而在英语里却要使用不同的词。相反地,在英语里只有snow(雪)一个词,而爱斯基摩人却有不同的词来称呼正在下着的雪、在地上的雪、像冰块的雪、半溶化的雪、风吹起来的雪等等。Whorf认为这些词汇区别性导致思维的差异。当我们在正常的情况下碰到一个词,这个词会影响我们的习惯性的思维形式。语法依据在语法结构方面,不同语言的差异就更大。根据Whorf的观察,Hopi语是一种不表示时间性的语言,因此Hopi语并不像英语那样区别出现在、过去和将来三种时间。一个Hopi人不会说:“I stayed five days”(我住了五天。),而是说“I left on the fifth day”(我在第五天离去)。这是因为Hopi语和英语的时间观念不一样,英语可以把主观意识到的时间客观化,把“五天”作为一个想象的单位;而Hopi语则不同,它不能把持续的时间客观化,像“天”这样的词是没有复数的,作为一个单位,它只能一个一个地计算。Wholf 语言与思维关系之基本观点(依据Lucy 1992)III.NeoWholfianismWhorl假设提出后遭到不少人的非议和批评,他的语言决定世界观的极端的主张最站不住脚;但是他提出了语言和思维、语言和行为、语言和文化等重要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争论中,有一些心理语言学家,如Brown,Carroll,Slobin等,认为可以放弃Whorf的极端的主张,而保留其某些合理的成分。于是他们继承了沃尔夫的思想,在认知的高级层次、抽象层次做对比实验研究,以求进一步探索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1.Brown认为这可以称为Whorf假设的弱式(weakform)。2.Carroll(1977)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看语言关联性,提出语言关联性的发展性理论(developmental theory of linguistic relativity)。3.Slobin(1996)认为“思维”(thought)和“语言”(1anguage)都是抽象实体的名称,应该代之以表示过程的名称:思想(thinking)和“话”(speaking)。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在产生话语时的心理过程。他提出“为说话而思想”(thinking for speaking)的命题。4.Lucy(1996)认为语言关联性的概念应该延伸到包括语用在内的语篇关联性(discursive relevance)。1.Brown的弱式说Brown(1994)holds that even as few linguists admit the Sapir-Whorf hypothesis in its strong,radical,extreme,or deterministic form,many currently agree to a weak,further modest,or limited Whorfianism,namely that the ways in which one observes the world may be influenced by the kind of language she or he makes use of.Moderate Whorfianism differs from extreme Whorfianism in these ways:The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potential for thinking to be affected rather than inevitably determined by language.It is regarded as a two-way process:therefore,the kind of language one brings into play is also impinged upon by the way she or he observes the world.Any impact is attributed not to language as such or to one language in relation to another;rather,it is assigned to the use within a language of one variety rather than another,say,typically the sociolects or the language used primarily by members of a particular social group.The emphasis is given to the social context of language use more willingly than to purely linguistic accounts,such as the social pressure in specific situations to utilize language in one way rather than another.2.语言关联性的发展性理论他认为儿童在习得语言之前,就已通过和环境接触获得辨认物体的能力,开始有了概念。从心理学来说,这可以称为感知不变式感知不变式(perceptual invariant)。这些感知不变式所代表的经验划分有时符合自然法则,有时这些经验受制于环境,仅是表面的现象,未必符合科学。Carroll认为儿童学话过程也可部分地理解为感知不变式+标记的过程。在多数情况下,语言所提供的标记和儿童所获得的感知不变式是一致的。但是也有这样的情况:语言标记可以帮助儿童注意到一些新的概念;或是语言标记和儿童以前所获得的概念不符合,这时儿童就会慢慢学会运用语言经验来改变他对生活经验的划分:例如 儿童可能会产生一种按颜色来归类的感知不变式,把黑色的小狗和黑色的小猫归一类,但是儿童慢慢就懂得他的语言中并没有把各种黑色物体归为一个统称的词,也就是说他的语言并不是这样划分物体的。这样,儿童在学习语言时,有时也连带学会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经验。对物体给予语言标记对儿童的智力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如果儿童所学的语言只有比较贫乏的颜色词汇,他的区分颜色的能力就会略差于那些本族语中有比较丰富的颜色词汇的儿童。Carroll把他的语言关联性的发展性理论表述如下:“既然语言对客观经验的编码方式不同,语言的使用者也倾向于按他们语言所提供的不同范畴去区别和辨认经验。他们的这些认识也倾向于对行为发生某些影响。”因此,说某一种语言的人常常会忽略说另一种语言的人所经常注意的那些差异,这并不是说他们总是忽略这些差异,因为使用任何语言的人都可以辨认和谈论这些差异,而只是说这些差异在他们的经验里并不总是那么突出。例:He went to town他进城了。走路或使用其他自己推动的方式去的gehen;坐车去的fahren;骑马去的reiten.Carroll认为,不同语言对某些生活经验的编码方式肯定有所不同,那些具有更为复杂的指称体系的语言必然对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有所影响。但是不同语言的指称体系的区别并非系统的:可能在表达某一生活经验时,甲语言的指称体系比乙语言的更为复杂;但在表达另一生活经验时,又会恰恰相反,乙语言有更为复杂的指称体系。因此很难说这些语言的差异会构成世界观的区别。Carroll的语言关联性的发展性理论的一个出发点是:思维活动能够独立于语言之外而存在,因此会说两种语言的人在换说另一语言时只是在作某些语言的转换,而不是改变其思维方式。根据同样的道理,Carroll认为只要翻译者能够熟知两种语言的不同编码方式,准确的互译完全有可能做到。3.Slobin 为说话而思想In Slobins(1991)formulation,“the expression of experience in linguistic terms constitutes“thinking for speaking”a special form of thought that is mobilized for communication.”Slobin等对比了说10种不同语言的受试,发现他们在修辞风格、时间描述、空间描述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然后根据他们的观察提出一个新的语言关联性版本。从Whorl的角度看,语言和思维是两个静止的实体:语言是语言学家所描述的结构的整体;那么什么是思维或“世界观”呢?Whorf假设在企图决定感知、推理和习惯性行为的心理结构时,经常把它作为言语行为环境以外的东西来测量,因而陷入困境。Slobin提出“思想”和“说话”这两个动态的实体,认为有一种紧密和语言联系的思想,那就是在说话过程中所进行的在线的思想。Slobin(1991)holds that apart from the impacts grammar may or may not have outside of the act of speaking,the kind of the mental activity that continues at the same time as formulating utterances is neither trivial nor obvious and appears to be worth pondering on.For him,one comes across the contents of the mind in a special way once they are being accessed for deployment.That is to say,the activity of thinking engages a specific quality when it is exploited in the course of the activity of speaking.In the transitory time frame of making utterances in discourse one incorporates ones thoughts into the accessible linguistic frames.Thinking for speaking is concerned with selecting those characteristics of objects and events that(a)are commensurate with some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event,and(b)are readily encodable in the language.Putting it this way,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acquisition of a first or native language(L1),the child learns certain particular ways of thinking speaking.“每种语言都训练它的使用者在谈论事件和经历的时候关注不同的方面”。久而久之,人们在说话时就会习惯于采纳母语最常用语言编码视角去看待事件。因此,可以说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在描述相同运动事件时的思想体验是不同的。在说话时,不同语言的说话者要对物体和事件的特征进行选择,一方面要适合概念化,另一方面要易于被说话者所用语言编码。这一心理过程就是斯洛宾所谓的“为言而思”(thinking for speaking)。它是指“说话者在说话过程中调动起来的一种特别的即时(online)思维”。值得指出的是,斯洛宾把语言相对论所论述的语言(language)和 思 维(thought)的 关 系 转 变 为 说 话(speaking)与即时思维(thinking)的关系。换言之,斯洛宾认为操不同语言者对在现实世界中经历事物的大脑意象完全相同,但不同语言使说话者在把思维变成语言时从这些大脑意象中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包括选择哪些因素、这些被选择因素的组织形式等。即“为言而思假说”不认为语言会影响人的概念认知,而只是影响人在说话过程中的即时思维方式,即概念化,从而回避了语言影响“普遍认知”的笼统论述以及由此产生的质疑。从这个意义上说,“为言而思假说”把人们对于语言与思维的认识向前推进了一步。4.语篇关联性Lucy(1996)认为真正直接考察语言关联性的研究并不多,而且有许多概念上的混淆。目前研究一般的缺点是限于在一种语言内进行;在对比研究中对某一种语言或文化范畴给予优先考虑;拿一些数量不多的词项来讨论;而没有对认知方面的问题提出直接证据。真正的研究必须找出自然语言之所以产生差异的特性,并在文化生活中赋予中心地位;并用它来说明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指出差异会在什么地方发生作用。真正的研究还必须考察语言使用的文化形式在什么程度上使语言结构对思维发生影响。了解语言的文化使用至关重要,而目前的研究范围过于狭窄。人们在考察语言关联性时只限于语义关联性(semiotic relativity)和语言(或结构)关联性(linguistic or structural relativity)。实际上还有一种语篇(或功能)关联性(discursive or functional relativity)应该予以关注。语篇关联性考虑的是一种语言内的各种差异,这些差异可以和语言社区内的不同群体(如地区方言和社会方言),也可以和说话的不同的语境(如功能语用域(registers)有关。目前对语言使用或语篇研究大多数是一些个案研究,缺乏确切的概括力。就是谈到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时,基本上也是以语言为中心,缺乏对心理和社会的各种相关因素的观察。目前还没有一个对功能关联性的各种形式作出刻画并考察它们的影响的框架,但是Lucy认为可以提供一些例证来说明语言使用的差异对说话人的心理运作和更广义的文化交往有密切的关系。E.g.语言的指称功能(referential uses)和表情功能(expressiveuses)。Works Cited1.Slobin,D.Learning to think for speaking:Native language,cognition,and rhetorical style.Pragmatics,1991.2.Carroll,D.W.Psychology of language(2nd ed.).Pacific Grove,California: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1994.3.Steinberg,D.D.Sciarini,N.V.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inguistics.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4.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5.李锡江,刘永兵.语言类型学视野下语言、思维与文化关系新探.北师大学报(析学社会科学版),2014(4)6.卢植.认知与语言认知语言学导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7.伍铁平.语言与思维关系新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8.张会平,刘永兵.语言相对论之百年传承.外语研究,201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