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776001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贵州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贵州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秋季新大纲年秋季新大纲中学教育学考试介绍考试介绍1、考试时间、考试时间 2012年年11月月17日日2、考试科目:、考试科目:上午上午9:0011:00 教育学教育学 下午下午2:304:30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3、考试题型、考试题型 单选单选 多选多选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辨析辨析 简答简答 论述论述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4、考试大纲变化与重点章节、考试大纲变化与重点章节绪论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涵义(名词解释、辨析)一、教育学的涵义(名词解释、辨析)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选择、简答)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选择、简答)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四个阶段四个阶段 1、萌芽阶段、萌芽阶段 中国:中国:论语论语、学记学记 西方:柏拉图西方:柏拉图理想国理想国、昆良体、昆良体雄辩术原理雄辩术原理 2、独立阶段、独立阶段 1632,捷克教育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大教学论,近代最早的一部论述教育的专著。,近代最早的一部论述教育的专著。德国,德国,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代表作。,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代表作。萌芽萌芽独立独立多样化多样化深化深化绪论 3 3、多样化阶段、多样化阶段 18611861,斯宾塞斯宾塞教育论教育论,主张运用实证主义研究教育。,主张运用实证主义研究教育。梅伊曼梅伊曼,首先提出,首先提出“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概念。概念。拉伊拉伊,出版,出版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对实验教育学进行系统的阐述。,对实验教育学进行系统的阐述。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杜威,在,在民主与教育民主与教育中主张中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提倡儿童中提倡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反对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反对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三中心:新(三中心:新/旧)旧)19391939,苏联教育家,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凯洛夫教育学教育学 4 4、深化阶段、深化阶段 布鲁纳,结构主义的教育理论布鲁纳,结构主义的教育理论 苏霍姆林斯,认为苏霍姆林斯,认为“全面全面”与与“和谐和谐”是儿童个性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是儿童个性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人本主义教育思潮人本主义教育思潮(2 2点)点)绪论第二节第二节 中学教育学概述中学教育学概述一、中学教育学的含义(名词解释、辨析)一、中学教育学的含义(名词解释、辨析)二、中学教育学的意义(选择、简答)二、中学教育学的意义(选择、简答)三、研究中学教育学的主要方法(简答、论述)三、研究中学教育学的主要方法(简答、论述)P11-13P11-13 观察调查实验行动研究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实况记录时间取样事件取样访谈文献问卷测验第一章 教育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的涵义(教育的涵义(3 3点)点)最一般理解为:最一般理解为:教育是传递经验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是传递经验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一、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活动一、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活动 动物中的模仿与训练与人类教育类似,但本质不同动物中的模仿与训练与人类教育类似,但本质不同(3 3点,从活动的点,从活动的本质本质、内容内容以及以及“教教育育”结果结果上看)。上看)。二、教育是人类传递经验的活动二、教育是人类传递经验的活动 也是使教育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进一步区别开来。也是使教育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进一步区别开来。三、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活动三、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活动P18P18:广义的教育、学校教育、中学教育:广义的教育、学校教育、中学教育第一章 教育概述20122012年真题:年真题:名词解释题:教育名词解释题:教育答: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传递经验、培养人的活动都可称之为教育,答: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传递经验、培养人的活动都可称之为教育,包括学校教育;而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即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包括学校教育;而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即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地传递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职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地传递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形成良好个性的教育活动。智力和体力,形成良好个性的教育活动。辨析题:教育者就是指教师。辨析题:教育者就是指教师。答:错误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狭义的学校教育中,教育者即指教师;而在广义的教育答:错误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狭义的学校教育中,教育者即指教师;而在广义的教育中教育者指的是凡是能传递经验,培养人的素养的人,所以不仅仅包括教师。中教育者指的是凡是能传递经验,培养人的素养的人,所以不仅仅包括教师。第一章 教育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的构成要素(名词解释)教育的构成要素(名词解释)三者关系:有机联系,构成教育的统一整体。三者关系:有机联系,构成教育的统一整体。教学方法物质条件教育受教育者教育措施广义狭义广义狭义内容方式教学方法物质条件第一章 教育概述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产生一、教育的产生(三种起源论:生物、心理、劳动)(三种起源论:生物、心理、劳动)教育产生于人类的生存需要。(单选)教育产生于人类的生存需要。(单选)1 1、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利托尔诺,利托尔诺,人类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人类各人种的教育演化 沛西沛西能,能,19231923年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年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人民的教育人民的教育 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2 2、心理起源说、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孟禄孟禄,认为教育,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公社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本能的中儿童对成人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无意识的模仿。3 3、劳动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苏联教育家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点苏联教育家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点第一章 教育概述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发展(三个阶段:原始、古代、现代)二、教育的发展(三个阶段:原始、古代、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1 1、原始社会教育、原始社会教育原始群原始公社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的发展(三个阶段:原始、古代、现代)选择 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1、原始社会教育 2、古代社会教育 3、现代社会教育三、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选择、简答)原始群原始公社原始群原始公社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必然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必然制约教育,教育必然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必然制约教育,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必然促进社会的发展教育必然促进社会的发展 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名词解释、选择)(名词解释、选择)记忆:记忆:实现途径实现途径 社会发展内容社会发展内容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发展必然制约教育社会发展必然制约教育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培养人才传递、传播创新知识教育本身具有的内在价值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环境目的制度内容人员途径含义表现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教育必然促进个人的发展,个人的发展必然制约教育。教育必然促进个人的发展,个人的发展必然制约教育。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必然促进个人的发展教育必然促进个人的发展 1 1、个人发展的概念(牢记)、个人发展的概念(牢记)2 2、教育促进个人发展的方式、教育促进个人发展的方式传递经验传递经验。表现。表现第二节第二节 个人的发展必然制约教育个人的发展必然制约教育 1 1、个人发展的一般规律(重点记忆)、个人发展的一般规律(重点记忆)个人发展的概念个人发展的概念 使个人获得知识知识发展个人的智力智力增强个人的体力体力培养个人的道德道德完善个人的个性个性顺序性顺序性阶段性阶段性不均衡性不均衡性差异性差异性互补性互补性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1 1)顺序性)顺序性 决定了教育工作必然要适应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决定了教育工作必然要适应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 2)阶段性)阶段性 要求教育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学习任务,教师应有不要求教育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不同的学习任务,教师应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3 3)不均衡性)不均衡性 决定了教育者要善于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予合适的教育,以促其得到更决定了教育者要善于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予合适的教育,以促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好的发展。(4 4)差异性)差异性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有的放矢。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有的放矢。(5 5)互补性)互补性 扬长避短,努力发挥积极因素。扬长避短,努力发挥积极因素。同一方面不同方面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2 2、现阶段中学生发展的特点、现阶段中学生发展的特点 最大特点,身体和心理的迅速成长。最大特点,身体和心理的迅速成长。(1 1)生理特征(是心理发展的前提)生理特征(是心理发展的前提)(2 2)心理特征)心理特征 教育学基础教育学基础,中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中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生理成熟期提前;生理成熟期提前;思维活跃,学思维活跃,学习兴趣不高;习兴趣不高;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价值观念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增强,有一定社会交往能力;增强,有一定社会交往能力;心理问题增多。心理问题增多。生理心理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第三节第三节 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影响人发展因素的观点:影响人发展因素的观点:单因素决定论,双因素决定论、多因素多层次相互作用单因素决定论,双因素决定论、多因素多层次相互作用论。论。普遍地把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归结为:普遍地把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归结为:遗传素质(生物前提)、环境(现实制约)遗传素质(生物前提)、环境(现实制约)、教育(主导)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内部动力)、教育(主导)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内部动力)四个方面。四个方面。1 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生物前提(不起决定作用)(不起决定作用)(1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可能性)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可能性 (2 2)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3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对人的年龄特征有影响作用)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对人的年龄特征有影响作用 (4 4)正确认识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认识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3 3点)点)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2 2、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制约因素、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制约因素 (1 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 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影响最直接的是生态环境。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影响最直接的是生态环境。(2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 包括宏观、微观环境,影响广泛:包括宏观、微观环境,影响广泛:宏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总的条件和背景,制约着人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宏观社会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总的条件和背景,制约着人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微观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微观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3 3)正确认识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认识社会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3 3、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的、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起的主导作用主导作用(原因)(原因)(1 1)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的特点: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专业性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专业性。(2 2)由)由受教育者的角色心理受教育者的角色心理所决定。所决定。(3 3)由)由时代发展时代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特点所决定。4 4、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部动力内部动力 环境和教育是外因,必须通过人自身的活动才能起作用。发展必然要以个体的活环境和教育是外因,必须通过人自身的活动才能起作用。发展必然要以个体的活动为中介。动为中介。5 5、影响人发展的诸多因素之现实意义(重点掌握,、影响人发展的诸多因素之现实意义(重点掌握,P37P37)关系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综合;作用不是单方、单向的,而是多向、互动的。关系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综合;作用不是单方、单向的,而是多向、互动的。都不能单独、简单地决定人的发展,各种因素的不同组合使得人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水都不能单独、简单地决定人的发展,各种因素的不同组合使得人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水平和特色。平和特色。第四章 教育目的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教育目的概述1 1、教育目的(定义)、教育目的(定义)2 2、制定教育目的的意义、制定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3 3、教育目的的确立(理论、实际、借鉴)、教育目的的确立(理论、实际、借鉴)(1 1)理论依据)理论依据 个人本位还是社会本位?个人本位还是社会本位?马克思,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6 6点,重点复习)点,重点复习)导向用作导向用作调控作用调控作用评价作用评价作用第四章 教育目的概述 (2 2)实际依据)实际依据 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立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教育目的的性质直接决定于社会的政治性质,阶级社会的教育目的总是带有很强教育目的的性质直接决定于社会的政治性质,阶级社会的教育目的总是带有很强的阶级性。的阶级性。受教育者的数量、质量以及发展规律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立受教育者的数量、质量以及发展规律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3 3)确立教育的目的还需要重视借鉴前人及国外的思想成果)确立教育的目的还需要重视借鉴前人及国外的思想成果 孔子,培养德才兼备的孔子,培养德才兼备的“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人”的君子。的君子。孟子,大丈夫,孟子,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具有,具有“浩然之气浩然之气”。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到和谐教育首次提到和谐教育。夸美纽斯,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的夸美纽斯,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的“泛智主义泛智主义”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卢梭、斯宾塞、杜威等。卢梭、斯宾塞、杜威等。第四章 教育目的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及现阶段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我国的教育目的及现阶段中学教育的培养目标1 1、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5 5个阶段)个阶段)原始社会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目的,新中国(成立后的教育目的,1212个)个)2 2、中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中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基础教育性质:基础教育 内容: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基本技能,基本行为规范,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习惯。内容: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基本技能,基本行为规范,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习惯。任务任务:P47 :P47 第四章 教育目的概述3 3、中学阶段的培养目标、中学阶段的培养目标 遵循国家教育目的对培养人的总要求,根据中学教育的性质及中学阶段学生的年遵循国家教育目的对培养人的总要求,根据中学教育的性质及中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而提出的有关中学阶段培养人的质量标准和要求。龄特征而提出的有关中学阶段培养人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初中(义务教育阶段),高中 (1 1)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2 2)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普通高中教育有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普通高中教育有5 5个特别强调的培养目标。个特别强调的培养目标。P80P80第三节第三节 现阶段国外中学培养目标现阶段国外中学培养目标(简单看一下,选择、简答)(简单看一下,选择、简答)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第一节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学校教育制度概述一、含义一、含义 定义: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定义: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二、意义二、意义 19861986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三、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三、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由学制的结构决定由学制的结构决定 学制类型学制类型 学制类型的产生,实质是国家教育权与公民教育权之间关系的不同反应。学制类型的产生,实质是国家教育权与公民教育权之间关系的不同反应。是平等性还是差异性。是平等性还是差异性。横向纵向双轨单轨分支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1 1、双轨制、双轨制 是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之一。实质是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规定了不同的受教育的是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之一。实质是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规定了不同的受教育的权力。权力。在在1818、1919世纪的英国、德国以及法国。世纪的英国、德国以及法国。2 2、单轨制、单轨制 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直线系统。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直线系统。特点: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及六三三、八四、四四四等。最早产生于美国,是特点: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及六三三、八四、四四四等。最早产生于美国,是在双轨制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在双轨制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优点:有利于教育普及,对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有更大的适应能力。因此优点:有利于教育普及,对现代生产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有更大的适应能力。因此为许多国家所采用。为许多国家所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1 1、双轨、双轨2 2、单轨、单轨3 3、分支、分支 在双轨制与多轨制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典型代表:苏联(帝俄时代是双轨制,在双轨制与多轨制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典型代表:苏联(帝俄时代是双轨制,十月革命之后确立分支)十月革命之后确立分支)分支:初中以前是单轨,初中以后是分支教育。分支:初中以前是单轨,初中以后是分支教育。优点:上通下达,左右畅通。优点:上通下达,左右畅通。三者实质上是由教育价值的基础三者实质上是由教育价值的基础平等与效率之间的矛盾构成的。单轨:平等,平等与效率之间的矛盾构成的。单轨:平等,效率不高。双轨: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受教育权利实现效率不高。双轨: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受教育权利实现“英才英才”教育,效率高,但平等教育,效率高,但平等欠佳。分制:意在缓和矛盾,但在阶段的衔接以及分支的程度上又不可避免地带来教欠佳。分制:意在缓和矛盾,但在阶段的衔接以及分支的程度上又不可避免地带来教育发展的育发展的盲目性盲目性与与复杂性复杂性。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四、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四、学校教育制度的确立 任何新学制的建立都不能脱离本国学制发展的历史沿革,又不能忽视吸取其他国任何新学制的建立都不能脱离本国学制发展的历史沿革,又不能忽视吸取其他国家改革学制的有益经验。在同一社会制度下,其学制亦有不同,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家改革学制的有益经验。在同一社会制度下,其学制亦有不同,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也常有相同的形式。我们只有全面辩证地认识和分析各国学制的特点和经验,并下,也常有相同的形式。我们只有全面辩证地认识和分析各国学制的特点和经验,并据此进行各方面的探索和试验,才有可能创建比较合理和完善的学校教育制度。据此进行各方面的探索和试验,才有可能创建比较合理和完善的学校教育制度。社会社会个人个人政治经济人口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第二节第二节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一、我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一、我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 庠,是古代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最初的学校教育。庠,是古代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最初的学校教育。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已经有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系统,官学分中央和地方两级,同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已经有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系统,官学分中央和地方两级,同时还有私学并存。官学入学条件有着严格等级限制,劳动人民则是通过劳动过程的师时还有私学并存。官学入学条件有着严格等级限制,劳动人民则是通过劳动过程的师徒传递来进行。徒传递来进行。二、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二、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1 1、壬寅、癸卯学制、壬寅、癸卯学制 1902 1902,张百熙,拟定,张百熙,拟定“钦定学堂章程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又称“壬寅学制壬寅学制”。是我们近代教育史。是我们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比较完整的学制体系。上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比较完整的学制体系。1904 1904 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人共同重拟,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人共同重拟,奏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史称,史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1 1、壬寅、癸卯学制、壬寅、癸卯学制 分三段七级。分三段七级。学制特点:年限长,保留封建残余,女子无教育地位。学制特点:年限长,保留封建残余,女子无教育地位。意义:是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被迫实行的最有影响的一项改革措施。其颁意义:是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被迫实行的最有影响的一项改革措施。其颁布与实施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灭亡与我国教育法制化的进程,对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布与实施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灭亡与我国教育法制化的进程,对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有里程碑的意义。2 2、壬子、癸丑学制、壬子、癸丑学制 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资产阶级的学制。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资产阶级的学制。19121912年年9 9月间公布,称为月间公布,称为“壬子学制壬子学制 ”。特点:年限较短,有四年义务教务,改学堂为学校,消除为贵族设立学校的特权。特点:年限较短,有四年义务教务,改学堂为学校,消除为贵族设立学校的特权。奖励私人办学,禁止读经、列唱歌为必修课,男女可同校(初等学校)。奖励私人办学,禁止读经、列唱歌为必修课,男女可同校(初等学校)。3 3、壬戌学制、壬戌学制 六三三学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六三三学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一、我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一、我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二、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二、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三、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三、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1 1、学前教育(托儿所、幼儿园)、学前教育(托儿所、幼儿园)2 2、初等教育、初等教育 3 3、中等教育、中等教育 4 4、高等教育、高等教育 5 5、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继续教育或终身教育 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形式上可分为在职平时学习和脱产集中学习。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形式上可分为在职平时学习和脱产集中学习。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第三节第三节 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现代学制的发展趋势一、从横向看,双轨学制向分支型和单轨制发展一、从横向看,双轨学制向分支型和单轨制发展 综合中学时双轨学制并轨的一种理想形式,综合中学化成为现代中等教育的一种综合中学时双轨学制并轨的一种理想形式,综合中学化成为现代中等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发展趋势。二、从纵向看,各阶段都在发生变化二、从纵向看,各阶段都在发生变化 1 1、学前教育阶段列入学制系统、学前教育阶段列入学制系统 2 2、小学从结业教育转变为普通文化科学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从结业教育转变为普通文化科学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 3 3、初中学制延长,成为普通教育的中间阶段,、初中学制延长,成为普通教育的中间阶段,第六章 中学教师和中学生 第一节第一节 中学教师中学教师一、含义一、含义 定义:熟记,名词解释。定义:熟记,名词解释。二、中学教师的意义二、中学教师的意义 1 1、是教育职责的承担者、是教育职责的承担者 2 2、是构成学校教育的要素之一、是构成学校教育的要素之一三、中学教师的基本素养(考点有变化)三、中学教师的基本素养(考点有变化)身体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道德身体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道德 第六章 中学教师和中学生 中学教师的基本素养:中学教师的基本素养:第六章 中学教师和中学生 四、中学教师的权力和义务四、中学教师的权力和义务(一)教师的权力(一)教师的权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权力(规定了教师的权力(6 6项)项)(二)教师的义务(二)教师的义务五、中学教师的任务五、中学教师的任务 基本任务:教好功课基本任务:教好功课 根本任务:把中学生教好根本任务:把中学生教好第六章 中学教师和中学生第二节第二节 中学生中学生一、含义一、含义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二、中学生的意义二、中学生的意义 同同“中学教师中学教师”一起记忆一起记忆三、中学生的权力和义务三、中学生的权力和义务 1 1、权力、权力 2 2、义务、义务 第六章 中学教师和中学生第三节第三节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一、本质一、本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特点二、特点 1 1、教育关系、教育关系 2 2、心理关系、心理关系 3 3、道德关系、道德关系三、作用三、作用 教育作用、激励作用、调控作用教育作用、激励作用、调控作用 第七章 中学课程第一节第一节 课程的含义课程的含义一、课程的基本意义一、课程的基本意义(一)课程含义的多样性(一)课程含义的多样性 1 1、课程作为学科:是最普遍的课程定义。我国古代的、课程作为学科:是最普遍的课程定义。我国古代的“六艺六艺”,欧洲中世纪的,欧洲中世纪的“七七艺艺”。(参见第一章)。(参见第一章)2 2、作为目标或计划、作为目标或计划 3 3、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美国,杜威,、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美国,杜威,“学生的学习经验学生的学习经验”。4 4、文化再生产、文化再生产 5 5、社会改造的过程、社会改造的过程 第七章 中学课程一、课程的基本意义一、课程的基本意义(一)课程含义的多样性(一)课程含义的多样性(二)课程含义的发展趋势(二)课程含义的发展趋势 1 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2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3 3、从强调单一因素(教材)到强调多因素的整合。、从强调单一因素(教材)到强调多因素的整合。4 4、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二、课程与教学二、课程与教学 1 1、两者虽然有关联,但是各不相同的两个研究领域。、两者虽然有关联,但是各不相同的两个研究领域。2 2、两者存在着相互依存的交叉关系,不只是平面、单向的。、两者存在着相互依存的交叉关系,不只是平面、单向的。3 3、两者不可能在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各自运作,而是整合一致地为实现教育目标服、两者不可能在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各自运作,而是整合一致地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对第一点的补充)务。(对第一点的补充)第七章 中学课程三、课程的确立三、课程的确立 参照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参照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P58P58 四、中学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选择题)四、中学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选择题)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1 1、课程计划、课程计划 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的主管部门制定的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的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有关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 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以纲要形式编写的各门课程的目的目标、教学内容范围、实施原则及方式、结果以纲要形式编写的各门课程的目的目标、教学内容范围、实施原则及方式、结果标准及结构的指导性文件。标准及结构的指导性文件。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第七章 中学课程四、中学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四、中学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 1 1、课程计划、课程计划 2 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3 3、教材(选择题)、教材(选择题)教科书、辅导教材、补充教材、课程资源包。教科书、辅导教材、补充教材、课程资源包。第二节第二节 课程的类型与结构课程的类型与结构课程类型、结构(辨析)课程类型、结构(辨析)一、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一、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一)隐性课程(一)隐性课程 1 1、含义(理解)、含义(理解)无意的、隐含的、非预期的无意的、隐含的、非预期的第七章 中学课程一、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一、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一)隐性课程(一)隐性课程 1 1、含义(理解)、含义(理解)2 2、特点、特点 影响的弥漫性、普遍性、持久性;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影响的弥漫性、普遍性、持久性;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二二)显性课程显性课程 1 1、含义、含义 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在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2 2、特点、特点 结果上看,强调学术性知识结果上看,强调学术性知识 计划上看,有组织、有意识参与计划上看,有组织、有意识参与 学习环境方面,通过课程教学传递学习环境方面,通过课程教学传递第七章 中学课程 3 3、显性课程的类型、显性课程的类型 学科课程:以文化知识为基础学科课程:以文化知识为基础 特点:使学生能够在有限时间内系统地接受科学文化遗产,量大、科学性强,但特点:使学生能够在有限时间内系统地接受科学文化遗产,量大、科学性强,但轻视技能培养,容易使学生与实际脱节。不易调动学生积极性,各科之间条块分离。轻视技能培养,容易使学生与实际脱节。不易调动学生积极性,各科之间条块分离。活动课程:侧重于学生的直接经验活动课程:侧重于学生的直接经验 特点:实际性、开放性、创造性、自主性特点:实际性、开放性、创造性、自主性 综合课程:有机整合综合课程:有机整合 特点:协调发展、跨学科性、方式灵活多样特点:协调发展、跨学科性、方式灵活多样 核心课程:以重大社会和生活问题为中心的综合课程。核心课程:以重大社会和生活问题为中心的综合课程。学科学科课程活活动课程综合合课程核心核心课程关联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第七章 中学课程二、必修课和选修课二、必修课和选修课 1 1、含义、含义 2 2、设置选修课的主要依据、设置选修课的主要依据 三、设置课程必须遵循的原则三、设置课程必须遵循的原则 1 1、保持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平衡、保持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平衡 2 2、保持工具性必修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的平衡、保持工具性必修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的平衡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本校课程(了解)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本校课程(了解)社会需求地区差异个性差异第七章 中学课程第三节第三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世界课程改革趋势一、世界课程改革趋势 了解,把握趋势了解,把握趋势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 1、目标特征:、目标特征:5 5点点 P83P83 2 2、功能的改革(倡导全人教育)、功能的改革(倡导全人教育)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需要做好的工作(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需要做好的工作(3 3点,问答题,点,问答题,P83P83)转变途径: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学、课程评价转变途径: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学、课程评价 3 3、结构的改革、结构的改革 类型结构类型结构多样化,科目结构多样化,科目结构均衡,课程内容均衡,课程内容完善、优化完善、优化目标功能的改革结构的改革标准的改革实施与评价改革第七章 中学课程 4 4、课程标准的改革(、课程标准的改革(6 6点)点)5 5、课程实施与评价改革、课程实施与评价改革 改革中的课程实施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倡导构建师改革中的课程实施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倡导构建师生互动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全方位发展学生的能力。生互动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全方位发展学生的能力。改革的评价,强调发挥评价促进课程的实施与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革的评价,强调发挥评价促进课程的实施与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学生评价改革重点:学生评价改革重点:5 5点点 教师评价改革重点:教师评价改革重点:3 3点点第七章 中学课程第四节第四节 中学素质教育中学素质教育一、概述一、概述(一)素质教育的含义(一)素质教育的含义 1 1、素质的含义(广义、狭义)、素质的含义(广义、狭义)狭义:生理学和心理学上所使用的素质概念狭义:生理学和心理学上所使用的素质概念 广义:主要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发展的总水平。广义:主要指在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的发展的总水平。教育大辞典教育大辞典,“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广义的素质既指个体又指群体素质。广义的素质既指个体又指群体素质。2 2、素质教育的含义、素质教育的含义 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操作性定义:素质教育,操作性定义: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第七章 中学课程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握几点:把握几点:P85P85 3 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了解)、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了解)一、概述一、概述(一)素质教育的含义(一)素质教育的含义(二)中学素质教育的内容(二)中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包括包括6 6点:德(重点)、智、体、美、劳、心理健康。(论述、辨析)点:德(重点)、智、体、美、劳、心理健康。(论述、辨析)第七章 中学课程 1 1、德育、德育 定义定义 狭义:伦理学上的狭义:伦理学上的 广义:素质教育中的广义:素质教育中的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德育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德育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内容(选择)内容(选择)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熟记)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熟记)第七章 中学课程 中学德育遵循规律及要求中学德育遵循规律及要求 中学德育要遵循规律,使德育各要素协调统一,从四方面:中学德育要遵循规律,使德育各要素协调统一,从四方面:第一,应使知行的培养统一。第一,应使知行的培养统一。知行统一是衡量品德形成的标志。知、情、意、行是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知行统一是衡量品德形成的标志。知、情、意、行是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素。第二,德育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矛盾斗争转化的过程,应做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统第二,德育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矛盾斗争转化的过程,应做到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一。第三,德育是组织引导学生多方面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应使社会性和实践性统一。第三,德育是组织引导学生多方面活动和交往的过程,应使社会性和实践性统一。培养学生,还要注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教育网络。培养学生,还要注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教育网络。第四,德育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的规律。第四,德育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的规律。螺旋反复、逐步上升。螺旋反复、逐步上升。德育应注意两方面问题:循序渐渐,抓反复、反复抓。德育应注意两方面问题:循序渐渐,抓反复、反复抓。第七章 中学课程 2 2、智育、智育 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技能,发展学生之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活动。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活动。内容内容 要求(要求(4 4点)点)3 3、体育、体育 4 4、美育、美育 5 5、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 6 6、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二、素质教育对课程的基本要求(二、素质教育对课程的基本要求(4 4点)点)第七章 中学课程第五节第五节 中学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中学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构一、理念(一、理念(9 9点)点)二、依据和原则二、依据和原则 1 1、依据(、依据(3 3点)点)2 2、原则(、原则(4 4点)点)学生的发展水平素质教育的目标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整体性兼顾灵活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突出基础与反映时代先进水平相结合增强实用性强调实践性第八章 中学教学第一章第一章 教学的概述(理解)教学的概述(理解)一、教学的含义一、教学的含义 理解需要明确:理解需要明确:1 1、教学时学校最主要、最基本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时学校最主要、最基本的一种教育活动 2 2、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以传授知识为基础,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以传授知识为基础,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的。二、教学的价值(理解)二、教学的价值(理解)教学价值最集中体现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发展两方面。教学价值最集中体现在促进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发展两方面。1 1、对社会发展的价值:担负着传递社会文化、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职能。、对社会发展的价值:担负着传递社会文化、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职能。2 2、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价值:直接、间接地表现在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上。、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价值:直接、间接地表现在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上。第八章 中学教学三、中学教学的任务(理解,简答)三、中学教学的任务(理解,简答)1 1、使学生掌握知识:首要任务,也是实现其他教学任务的基础。、使学生掌握知识:首要任务,也是实现其他教学任务的基础。2 2、发展学生的能力:重要任务,也是教学的目的之一。、发展学生的能力:重要任务,也是教学的目的之一。3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重要任务,目的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重要任务,目的之一。4 4、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重要任务,目的之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重要任务,目的之一。第八章 中学教学第二节第二节 中学教学规律(运用)中学教学规律(运用)一、教学过程的本质一、教学过程的本质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三要素说:教师、学生、内容。三要素说:教师、学生、内容。四要素说:教师、学生、课程和教学物质条件四要素说:教师、学生、课程和教学物质条件 五要素说:教师、学生、课程、方法和媒体五要素说:教师、学生、课程、方法和媒体 六要素说:教师、学生、课程、方法、媒体和目的六要素说:教师、学生、课程、方法、媒体和目的 七要素说:李秉德提出,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反馈和教师七要素说:李秉德提出,学生、目的、课程、方法、环境、反馈和教师三、中学教学规律三、中学教学规律 教学规律(定义)教学规律(定义)我国对教学规律的研究,有我国对教学规律的研究,有4 4个角度:个角度:从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关系提出教学规律从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关系提出教学规律 从教学过程的内外部关系概括出教学规律从教学过程的内外部关系概括出教学规律 从教学过程不同层次探讨教学规律从教学过程不同层次探讨教学规律 从教学过程诸因素的关系解释教学规律(从教学过程诸因素的关系解释教学规律(4 4大规律,考点有变动)大规律,考点有变动)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 掌握知识与发展品德掌握知识与发展品德 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第八章 中学教学辩证统一一规律律第八章 中学教学三、中学教学规律三、中学教学规律1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辩证统一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辩证统一规律 什么是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什么是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教学过程以间接经验为主,但教师必然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以间接经验为主,但教师必然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对教师实际教学的指导作用:对教师实际教学的指导作用:首先,教师要注重间接知识点教学;首先,教师要注重间接知识点教学;其次,在教学经验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其次,在教学经验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最后,吧间接经验教学与直接经验的提供结合起来。最后,吧间接经验教学与直接经验的提供结合起来。第八章 中学教学2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辩证统一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辩证统一规律 从教育目的来看,使学生掌握知识是教育的手段,发展学生的能力是教学的目的。从教育目的来看,使学生掌握知识是教育的手段,发展学生的能力是教学的目的。从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看,掌握知识是基础,后者对前者有促进作用。从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看,掌握知识是基础,后者对前者有促进作用。指导作用:指导作用:首先,是学生掌握好知识首先,是学生掌握好知识 其次,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其次,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最后,把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最后,把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第八章 中学教学3 3、掌握知识与发展品德辩证统一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品德辩证统一规律 参照参照2 2进行记忆进行记忆4 4、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规律、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互为条件:没有教,学不可能高速高效;没有学,教失去目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互为条件:没有教,学不可能高速高效;没有学,教失去目的。的。四、中学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四、中学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6 6个,考点变动)个,考点变动)导入、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评价导入、感知、理解、巩固、运用、评价 注意:注意:1 1、不要割裂每一阶段的内在联系、不要割裂每一阶段的内在联系 2 2、注意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注意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第八章 中学教学第三节第三节 中学教学原则(运用)中学教学原则(运用)一、概述一、概述(一)含义(一)含义(二)原则确立的依据(二)原则确立的依据 1 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2 2、中学教学规律、中学教学规律 3 3、中学教学的成功经验。(实践的依据)、中学教学的成功经验。(实践的依据)二、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二、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主体性发展性创造性地学以致用因材施教第八章 中学教学二、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二、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一)主体性原则(一)主体性原则 必须把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必须把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1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2 2、让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立。、让学习者参与目标或子目标的提出或确立。3 3、让学习者在、让学习者在“做做”中学习。中学习。(二)发展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 师生双方身心各方面都必须得到健康发展。几个方面入手:师生双方身心各方面都必须得到健康发展。几个方面入手:1 1、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2 2、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 3、重视师生的反思活动、重视师生的反思活动第八章 中学教学(一)主体性原则(一)主体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创造性地学以致用原则(三)创造性地学以致用原则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创造性地用于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而发展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创造性地用于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几个方面入手: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几个方面入手:4 4点。点。(四)因材施教原则(四)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必须按照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施以不同的教学,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必须按照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施以不同的教学,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1 1、小班或分组教学、小班或分组教学 2 2、深入研究和了解学生、深入研究和了解学生 3 3、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解决教师在时间和人员上的不足。、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解决教师在时间和人员上的不足。第八章 中学教学第四节第四节 中学教学设计(运用)中学教学设计(运用)一、概述一、概述(一)含义(一)含义(二)依据(二)依据 1 1、理论:、理论: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现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 2 2、实际:、实际:教学实际需要教学实际需要 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学生的需要和特点 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特点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特点(三)原则:系统性和程序性,可行性,创造性(三)原则:系统性和程序性,可行性,创造性第八章 中学教学(四)中学教学设计的程序(四)中学教学设计的程序 1 1、目标分析、目标分析 注意:注意:中学教学目标的内涵中学教学目标的内涵 学习目标的编写应尽可能明确、具体学习目标的编写应尽可能明确、具体 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 2 2、内容研究、内容研究 是课堂教学设计中基础的基础。是课堂教学设计中基础的基础。3 3、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 分类:分类:以语言传递为主以语言传递为主 以直观演示为主以直观演示为主 以实际训练为主以实际训练为主 依据:依据:4 4个个 P101P101第八章 中学教学二、中学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二、中学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 依据一节课要完成的任务数来进行划分:单一课、综合课。依据一节课要完成的任务数来进行划分:单一课、综合课。(一)新授课(一)新授课 邱学华,六段式教学(邱学华,六段式教学(4040分钟)。分钟)。(二)讨论课(二)讨论课(4(4段段)(三)复习课(三)复习课(6 6段)段)(四)综合课(四)综合课(5 5段)段)第八章 中学教学第五节第五节 中学教学模式(运用)中学教学模式(运用)一、概述一、概述(一)定义(一)定义(二)构成(二)构成 思想、目的、程序、作用方式、策略、环境思想、目的、程序、作用方式、策略、环境(三)功能(三)功能(四)教学模式选择、运用及研究(四)教学模式选择、运用及研究 1 1、教学模式选择要从实际出发,考虑诸多因素。、教学模式选择要从实际出发,考虑诸多因素。2 2、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学模式的运用 3 3、教学模式要创新、教学模式要创新指导预见系统化改进实践理论:2点第八章 中学教学三、技术分类三、技术分类 1 1、导入技术、导入技术 2 2、语言技术、语言技术 3 3、板书技术、板书技术 4 4、教态变化技术、教态变化技术 5 5、演示技术、演示技术 6 6、讲解技术、讲解技术 7 7、提问技术、提问技术 8 8、强化技术、强化技术 9 9、结束技术、结束技术 10 10、教学组织技术、教学组织技术第八章 中学教学二、国外主要教学模式(多选题)二、国外主要教学模式(多选题)杜威:反省思维问题模式(五步教学法)杜威:反省思维问题模式(五步教学法)布鲁纳:发现学习布鲁纳:发现学习第六节第六节 教学技术的概述(运用)教学技术的概述(运用)一、含义一、含义二、功能二、功能 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三、技术分类三、技术分类 分类标准:课型、教师行为分类标准:课型、教师行为 侧重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以交流的意图、方法作为分类的依据,把交流过程侧重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以交流的意图、方法作为分类的依据,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