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1754420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PTX 页数:65 大小:5.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第六章 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第六章 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1第一节第一节 植被的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植被的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一、全球分布规律一、全球分布规律n 从全球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和地理分布来看,植被型与气候密切从全球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和地理分布来看,植被型与气候密切相关。相关。n 植被分布与土壤密切相关,同时受气候控制。植被分布与土壤密切相关,同时受气候控制。n 气候变化下的植被响应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气候变化下的植被响应是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n 地球上的气候带、土壤带和植被带是相互平行、彼此对应的,形地球上的气候带、土壤带和植被带是相互平行、彼此对应的,形成水平地带性。成水平地带性。第一节 植被的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一、全球分布规律 从全2cT热带大陆气团mT热带海洋气团mE赤道海洋气团mP极地大陆气团mP极地海洋气团气团与气候气团与气候cT热带大陆气团mT热带海洋气团mE赤道海洋气团mP极地大陆3理想大陆与近海降水理想大陆与近海降水4世界气候世界气候5气候与植被气候与植被气候与植被6植被的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植被的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热量、水分差异热量、水分差异植被的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热量、水分差异7纬向地带性:由于纬向地带性:由于太阳能太阳能在地表的分布,使气候、植物、土壤、动物等在地表的分布,使气候、植物、土壤、动物等在地表的分布,均按一定严密的顺序,由南向北有规律排列,呈东西向在地表的分布,均按一定严密的顺序,由南向北有规律排列,呈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带,这些地带多多少少与纬线平行的现象。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带,这些地带多多少少与纬线平行的现象。温度温度是划分纬向气候带的主导因素。是划分纬向气候带的主导因素。1、纬向地带性、纬向地带性纬向地带性:由于太阳能在地表的分布,使气候、植物、土壤、动物8分布地区分布地区气候类型气候类型植被类型植被类型热带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最冷月最冷月T T1818热带雨林热带雨林热带稀树草原热带稀树草原热带季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荒漠热带荒漠 热带植物北界热带植物北界温带温带亚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 88个月个月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月均温月均温9.59.5月数月数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818热带雨林气候Af全年湿润,最少月雨量60mm热带季风气候Am有较短干季,最少月雨60mm热带草原气候Aw干季较长,最少月雨量60mm干燥气候B干草原气候BS有少量降水沙漠气候BW全年干旱温带气候CT最冷月介于-318温带夏干气候Cs冬季多雨为夏季最少月10倍温带冬干气候Cw夏季多雨为冬季最少月3倍温带湿润气候Cf全年湿润寒带气候DT最冷月10 寒带湿润气候Df各月有雨寒带冬干气候Dw冬季干旱极地气候ET最热月0全年少雨,蒸发弱冰原气候EF,T最热月22用于用于C、D两两类类bT最热月最热月10/y同上同上cT最冷月最冷月-38,1-4个月个月T10/y同上同上dT最冷月最冷月10/y用于用于Dw、Dfh炎热,年均气温炎热,年均气温18用于用于B类类k寒冷,年均气温寒冷,年均气温18同上同上i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5n多雾多雾n少雾,湿度高而少雨,最热月少雾,湿度高而少雨,最热月22,或或10/y用于用于C、D两两类类G海拔海拔500m用于用于C后后H海拔海拔2500m用于用于E后后柯本气候分类及气候附型主要特征柯本气候分类及气候附型主要特征符号气候附型特征说明aT最热月22用于C、D两类bT最热月34(二)谢良尼诺夫水热指数水热系数:指植物生长季日均温积温与降水量之比水热系数:指植物生长季日均温积温与降水量之比或HH湿润系数湿润系数t10t10积温积温RR同期降水量同期降水量II干燥指数干燥指数意义:表征地区干燥度与相应的植被带意义:表征地区干燥度与相应的植被带/自然带自然带(二)谢良尼诺夫水热指数水热系数:指植物生长季日均温积温与降35植被带植被带干燥度干燥度植被带植被带干燥度干燥度热带雨林、季雨林热带雨林、季雨林0.751.0温带草原温带草原1.52.0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0.51.0荒漠草原荒漠草原2.02.4暖温带落叶暖温带落叶/混交林混交林0.51.0温带荒漠温带荒漠8.016.0以上以上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1.0或稍高或稍高亚高山针叶林亚高山针叶林0.51.5凉温带针阔混交林凉温带针阔混交林0.71.0亚高山灌丛草甸亚高山灌丛草甸0.51.0寒温带针叶林寒温带针叶林1.0或更低或更低高寒草原高寒草原1.02.0森林草原森林草原1.01.5高寒荒漠高寒荒漠2.020.0中国各植被带的干燥指数中国各植被带的干燥指数植被带干燥度植被带干燥度热带雨林、季雨林0.751.0温带36(三)Kira指数(吉良)利用温暖指数和寒冷指数指示植被带的热量和干湿状况。利用温暖指数和寒冷指数指示植被带的热量和干湿状况。温暖指数(温暖指数(WI):):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5的总和的总和(植物生长的热量条件植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寒冷指数(寒冷指数(CI):):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5的总和的总和干湿指数(干湿指数(K):沙漠):沙漠10(三)Kira指数(吉良)利用温暖指数和寒冷指数指示植被带的37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课件38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课件39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课件40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课件41(四)Penman公式及其改进计算(彭曼)植物与植被分布需要强调气候因子的综合影响。植物与植被分布需要强调气候因子的综合影响。以以“可能蒸散可能蒸散”作作为植被气候相关分析与分类的综合气候指标。对植被的地理地带为植被气候相关分析与分类的综合气候指标。对植被的地理地带划分与环境进行定量解释。划分与环境进行定量解释。A:干燥度干燥度Et:月或年得平均可能蒸散(:月或年得平均可能蒸散(PE)P:降水量降水量A=t/PA=t/P(四)Penman公式及其改进计算(彭曼)植物与植被分布需42n寒温带针叶林:寒温带针叶林:0.7-0.8n温带针阔混交林:温带针阔混交林:0.6-1.1n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1.0-1.8n东部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东部亚热带常绿针叶林:0.5-1.2,西部,西部0.7-1.5n热带雨林:热带雨林:0.3-0.9n草甸草原:草甸草原:1.3-1.6n典型草原:典型草原:1.6-2.2n荒漠草原:荒漠草原:2.2-3.8n草原与荒漠的界限:草原与荒漠的界限:3.8-4.0森林森林温带草原温带草原荒漠荒漠n 草原化荒漠:草原化荒漠:3.8-6.0n 典型荒漠:典型荒漠:6.0-18.0n 极端干旱荒漠:极端干旱荒漠:18.0寒温带针叶林:0.7-0.8草甸草原:1.3-1.6森林温43(五)Thornthwaite的方法与气候分类(桑斯威特)意义及用途:利用气温计算可能蒸散。意义及用途:利用气温计算可能蒸散。E0=16(10T/I)a E0:可能蒸散:可能蒸散 T:月均温:月均温 a=(0.675I3-77.1I2+17920 I+492390)10-6 a:因地而异的常数:因地而异的常数 I:12个月总和的热量指标个月总和的热量指标(五)Thornthwaite的方法与气候分类(桑斯威特)意44(六)Holdridge生命地带分类系统及指标被用来测试陆地生态系统复合体对模拟的气候变化的敏感程度。被用来测试陆地生态系统复合体对模拟的气候变化的敏感程度。Holdridge,1947热量增加热量增加水分增加水分增加湿度增加湿度增加(六)Holdridge生命地带分类系统及指标被用来测试陆地45Chang et al.19931.5361217241.5361217240Chang et al.19931.5361217241.46第二节第二节 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n随着海拔升高,依次出现不同的植被带,它们在结构、外貌上均出现随着海拔升高,依次出现不同的植被带,它们在结构、外貌上均出现差异并与整个环境条件的变化相关。差异并与整个环境条件的变化相关。n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风力增强,在高山上常因风的影响限制森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风力增强,在高山上常因风的影响限制森林向上分布。林向上分布。n在一定的高度内,海拔越高,降水量越充沛。在一定的高度内,海拔越高,降水量越充沛。n随海拔升高,气压降低、随海拔升高,气压降低、CO2含量减少以及日照强度的加强等,都是含量减少以及日照强度的加强等,都是影响植被垂直带的因素。影响植被垂直带的因素。第二节 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随着海拔升高,依次出现不47纬度与垂直地带性纬度与垂直地带性纬度与垂直地带性48坡向与垂直地带性坡向与垂直地带性坡向与垂直地带性49中国东部湿润区山地植被垂直分布谱中国东部湿润区山地植被垂直分布谱中国东部湿润区山地植被垂直分布谱50玉山植被垂直分布与北半球植被水平分布比较(牛文元,玉山植被垂直分布与北半球植被水平分布比较(牛文元,19921992)玉山植被垂直分布与北半球植被水平分布比较(牛文元,1992)51天山植被垂直地带性天山植被垂直地带性天山植被垂直地带性52珠峰植被垂直分布珠峰植被垂直分布珠峰植被垂直分布53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植被区划中国植被区划植被区划植被区划(division of vegetation),又称地植物学区(又称地植物学区(geobotanical division),它是在研究植被区系、植被与环境间生态关系、植被历史与),它是在研究植被区系、植被与环境间生态关系、植被历史与动态、植被分类的基础上,对植被空间结构和地理特征的提炼和概括。动态、植被分类的基础上,对植被空间结构和地理特征的提炼和概括。依据植被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特征划分出若干个彼此有区别、依据植被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特征划分出若干个彼此有区别、但内部又相对一致的植被地理区。但内部又相对一致的植被地理区。一、植被区划的概念一、植被区划的概念第三节 中国植被区划植被区划(division of v54(1)三向地带性原则:)三向地带性原则:纬度、经度以及垂直地带性的植被分纬度、经度以及垂直地带性的植被分布规律是植被区划的主要原则;布规律是植被区划的主要原则;(2)差异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同一植被带内部,由于地质构造、地貌、同一植被带内部,由于地质构造、地貌、地表组成、土壤、水文及养分、局部气候及其他生态因子的差异,地表组成、土壤、水文及养分、局部气候及其他生态因子的差异,对地带内植被区域内部结构的影响。对地带内植被区域内部结构的影响。植被区划的依据:植被区划的依据:植被类型、植物区系、生态因素。植被类型、植物区系、生态因素。二、植被区划的原则和依据二、植被区划的原则和依据(1)三向地带性原则:纬度、经度以及垂直地带性的植被分布规律55植被区划单位:通常采用四个主要单位,由高到低分别是:植被区划单位:通常采用四个主要单位,由高到低分别是:植被区域、植被地带、植被区、植被小区植被区域、植被地带、植被区、植被小区 各级还可以划分出亚级。各级还可以划分出亚级。三、植被区划单位三、植被区划单位植被区域(植被区域(region):具有一定水平地带性的、热量水分因素所决具有一定水平地带性的、热量水分因素所决定的一个或数个植被型占优势的区域。定的一个或数个植被型占优势的区域。植被地带(植被地带(zone):):在植被区域或亚区域内,因南北向水、热变化在植被区域或亚区域内,因南北向水、热变化或地势引起的热量分异而导致的或地势引起的热量分异而导致的“植被型植被型”差异。差异。植被区(植被区(province):):植被地带内,水热状况和地貌差异造成的若植被地带内,水热状况和地貌差异造成的若干个植被单元。干个植被单元。植被小区(植被小区(district):):植被区内,根据优势基本植被类型单位(群植被区内,根据优势基本植被类型单位(群丛组)而划分出的小区。丛组)而划分出的小区。植被区划单位:通常采用四个主要单位,由高到低分别是:三、植被56中国植被区划可分为中国植被区划可分为8个个“植被区域植被区域”,22个植被带。个植被带。8个植被区域为:个植被区域为:寒温带针叶林区域寒温带针叶林区域 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温带草原区域温带草原区域;温带荒漠区域;温带荒漠区域;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四、中国植被区划四、中国植被区划中国植被区划可分为8个“植被区域”,22个植被带。四、中国植57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课件58寒温带针寒温带针叶林区域叶林区域温带针阔叶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混交林区域暖温带落叶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阔叶林区域亚热带常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阔叶林区域热带季雨林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雨林区域温带草原区域温带草原区域温带荒漠区域温带荒漠区域青藏高原高寒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植被区域寒温带针叶林区域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亚热59n植被的指示作用:对土壤、气候、水文、地质矿产以及环境污染的植被的指示作用:对土壤、气候、水文、地质矿产以及环境污染的指示作用;指示作用;n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作用:受损和退化植被的修复,植被与生物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作用:受损和退化植被的修复,植被与生物多样性,植被与水土保持,植被与自然保护区建设,植被区划与景多样性,植被与水土保持,植被与自然保护区建设,植被区划与景观规划;观规划;n对农林牧副渔业生产的指导作用;对农林牧副渔业生产的指导作用;n结合现代技术,通过植被动态变化的监测,反演地球的发展过程,结合现代技术,通过植被动态变化的监测,反演地球的发展过程,预测预报植被及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监控植被资源的动态变化趋预测预报植被及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监控植被资源的动态变化趋势等。势等。植被区划的实践意义植被区划的实践意义植被的指示作用:对土壤、气候、水文、地质矿产以及环境污染的指60第四节第四节 人与植被人与植被一、人对自然植被的影响一、人对自然植被的影响1、对植物量的影响、对植物量的影响2、对植被类型的影响、对植被类型的影响3、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对植被分布的影响4、人工栽培的人工植被体系、人工栽培的人工植被体系二、人工植被及其分布二、人工植被及其分布1、人工植被分类、人工植被分类2、人工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人工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3、人工植被的利与弊、人工植被的利与弊第四节 人与植被一、人对自然植被的影响1、对植物量的影响61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课件62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课件63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课件64世界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课件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