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638254 上传时间:2024-07-1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第-7-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7-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7 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整体概述概述二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概述一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概述三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7.1 生态影响评价概述 J生态影响评价:通过定量提示和观测人类活动对生态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一、生态系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生态影响评价的目的是认识开发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系统特点与环境服务功能,明确开发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和生态系统对影响的敏感受程度,确定应采取的相应措施以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v二、生态影响评价中涉及的基本概念(一)生态学 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的有机和无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学科。(二)种群 某一地域中同种个体的集合体。(三)群落 生活在某一地域中的所有种群的集合体。(四)群落演替在一定地段上,群落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个类型的有顺序的演变过程。(五)生态系统v生物系统及其生存环境在特定空间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系统。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各环境因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综合系统。(六)生物多样性v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有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v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世界环境保护的核心问题。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能源Solar栖息地和生活条件:Air,water,soil etc.食物和原料肉食动物草食动物杂食动物腐食动物n生态保护的基本原理4保护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地域的连续性(Tibet railway)、物种多样性、生物组成的协调性(hare)、环境条件匹配性。4保护生态系统的再生产能力(timber,fishery)4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核心(Pulp wood)4关注特殊问题:珍稀濒危生物生境、水源地、热带雨林、原始森林、生态脆弱带4解决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维护生态安全:西部干旱地区沙漠化,华北缺水,广西、贵州的石漠化问题等7.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性工作v一、评价等级和范围4(一)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1.划分的原则和依据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1)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2)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v特殊生态敏感区v具有极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或已有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v重要生态敏感区v具有相对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或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如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原始天然林、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v一般区域v除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以外的其他区域。2.2.判定步骤(1 1)确定工程的占地情况包括涉及的陆域、水域、永久性占地、临时性占地等。(2 2)判断工程所在区域的生态敏感性(3 3)依据工程相关情况进行评价工作等级的调整124(二)评价范围的确定评价范围(1)划定评价范围的原则和依据是生态因子之间互相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2)评价范围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v二、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1.生态影响识别 包括识别作用主体(影响因素)、作用客体(影响对象)、影响的效应。v(1)影响因素识别:要点:内容全面;全过程识别;识别主要工程及其作用方式。v(2)影响对象识别:内容包括:生态系统及其主导因子;敏感受保护目标;主要自然资源;景观。v(3)影响效应识别:即影响后果与程度识别,主要内容:影响的性质;影响的程度;影响的可能性(直接/间接影响发生的可能性)。2.评价因子筛选 在影响识别的基础上进行,目的是建立可行的评价工作方案。应注意把握以下要点:(1)明确拟评价的主要生态因子。(2)判识可能的影响程度。(3)法规要求的评价因子必须包括在内。反映评价工作范围内的生态背景特征和现存的主要生态问题内容和指标不小于评价工作的范围范围7.3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01一级评价02二级评价03三级评价应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遥感等方法测定的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等数据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或实测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方予以验证可充分借鉴已有资料进行说明 生态背景调查主要生态问题调查(一)调查内容影响区域内涉及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过程相关的非生物因子特征(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等)1.1.生态背景调查重点: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建群种和特有种,天然的重要经济物种等。主要生态问题调查:调查影响区域内已经存在的制约本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盐渍化、污染危害等。指出其类型、成因、空间分布、发生特点等。34251专家和公众咨询法现场勘查法资料收集法生态监测法遥感调查法(二)调查方法(1)资料收集法 v收集现有的能反映生态现状或生态背景的资料。v使用资料收集法时,应保证资料的现时性,引用资料必须建立在现场校验的基础上。v表现形式:文字资料和图形资料v时间:历史资料和现状资料v收集行业类别:农、林、牧、渔和环境保护部门v资料性质:环境影响报告书、有关污染源调查、生态保护规划、规定、生态功能区划、生态敏感目标的基本情况以及其他生态调查材料等。(2)现场勘查法 v应遵循整体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在综合考虑主导生态因子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的同时,突出重点区域和关键时段的调查,并通过对影响区域的实际踏勘,核实收集资料的准确性,以获取实际资料和数据。(3)专家和公众咨询法v通过咨询有关专家,收集评价工作范围内的公众、社会团体和相关管理部门对项目影响的意见,发现现场踏勘中遗漏的生态问题。v应与资料收集和现场勘查同步开展。(4)生态监测法v生态监测应根据监测因子的生态学特点和干扰活动的特点确定监测位置和频次,有代表性地布点。v生态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生态监测规范和监测标准分析方法;对于生态系统生产力的调查,必要时需现场采样、实验室测定。(5)遥感调查法 v当涉及区域范围较大或主导生态因子的空间等级尺度较大,通过人力踏勘较为困难或难以完成评价时,可采用遥感调查法。v遥感调查过程中必须辅助必要的现场勘查工作。(1)分析影响区域内生态系统状况的主要原因,评价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状况、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和存在的问题、生态系统的总体变化趋势等。分析和评价受影响区域内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现状组成、分布(2)二、生态环境现状评价评价内容81234567图形叠置法类比分析法列表清单法指数法和综合指数法景观生态学法系统分析法生物多样性评价法生态机理分析法评价方法48+.多维欧氏空间距离法 用几项生态参数来描述生态质量状况,每一种状况是 n 维空间的一个点(X1,X2,Xn),每一个参数值是该点的一个坐标值。对每项参数设定一个理想值,其对应的点为(X10,X20,Xn0),将实际参数值与理想值进行比较,可将欧氏空间的实际参数值标准化为(X1 /X10,X2/X20,Xn /Xn0)。如各参数的权重值为:b1,b2,bn。则理想点坐标为(b1,b2,bn),生态质量状况在标准空间的坐标为(b1X1 /X10,b2X2/X20,bn Xn /Xn0)(m 1,m 2,m 3),两者之间的欧氏距离为 P W,N 值越小,生态质量越好。410+.生物多样性定量评价4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匀度优势度7.4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一、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的概念 生态影响:指生态系统受到外来作用时所发生的响应与变化。影响预测:科学地分析和预估这种响应和变化的趋势。影响评价:对影响预测结果进行显著性分析、人为地判别可否接受的过程。生态影响的特点:累积性、区域性或流域性、高度相关性和综合性。43010203评价工作范围内涉及的生态系统及其主要生态因子的影响评价。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预测评价项目对区域现存主要生态问题的影响趋势。二、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44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与补偿原则(1 1)应按照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应有利修复和增强区域生态功能。(2 2)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时,必须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3 3)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时,也应尽可能提出避让措施;否则,应制定恢复、修复和补偿措施。45替代方案(1 1)替代方案主要指项目中的选线、选址替代方案,项目的组成和内容替代方案,工艺和生产技术的替代方案,施工和运营方案的替代方案、生态保护措施的替代方案。(2 2)评价应对替代方案进行生态可行性论证,优先选择生态影响最小的替代方案,最终选定的方案至少应该是生态保护可行的方案。46Q&A人人思考,大声说出47结束语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也请写在上边48最后、感谢您的到来讲师:XXXX时间:202X.XX.XX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