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服饰变迁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1625205 上传时间:2024-07-10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9.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服饰变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传统服饰变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传统服饰变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服饰变迁1中国服饰文化中国服饰文化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璀璨华美,丰富多彩。服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璀璨华美,丰富多彩。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披着兽皮与树叶,艰难地跨进了文相揖别以后,披着兽皮与树叶,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从而创造了最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从而创造了最早的服饰文化。早的服饰文化。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其作用不仅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同时也具有美化的功能。中国古代在遮身暖体,同时也具有美化的功能。中国古代的先民从服饰起源之始,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的先民从服饰起源之始,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日常生活的服饰穿戴之中,构筑成念,都积淀于日常生活的服饰穿戴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内涵,了服饰文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内涵,开创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先河。开创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先河。中国服饰文化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璀璨华美,丰富多彩。服2中国自古便有中国自古便有“衣冠王国衣冠王国”之称,可之称,可见服饰在中国被重视和发达的程度。见服饰在中国被重视和发达的程度。战国时期孔子所代表的礼教思想一统战国时期孔子所代表的礼教思想一统天下后,中国的服饰已不仅仅是裹体、天下后,中国的服饰已不仅仅是裹体、御寒的作用,它成了中国等级尊卑、御寒的作用,它成了中国等级尊卑、崇礼重教思想的一种物质载体。孔子崇礼重教思想的一种物质载体。孔子说说“君子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君子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传统服饰变迁课件3衣人相映衣人相映包蕴文化包蕴文化服饰的变化是传承发展的要与身份、地位、年龄相协调体现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衣人相映包蕴文化4历代服饰概览及其特点历代服饰概览及其特点历代服饰概览及其特点5夏商周服饰及其文化特点夏商周服饰及其文化特点夏夏商商周周时时期期的的服服饰饰,一一般般是是上上衣衣下下裳裳的的配配套套,或或襦襦裤裤深深衣衣下下裳裳配配套套;后后者者裳裳穿穿于于襦襦裤裤深深衣衣之之外外。裤裤为为不不加加连连裆裆的的套套裤裤,两两只只裤裤脚脚管管套套在在胫胫上上,也也称称胫胫衣衣,穿穿这这种种服服装装款款式式行行动动不不便便,尤尤其其不不能能适适应战争骑射。应战争骑射。其基本形制是上衣下裳。说文解字说:“上曰衣,下曰裳”。下身穿的裳实际上是裙,而不是裤。金文中常见有周天子赏赐给臣下“赤芾”的记录。“赤芾”是一块红色的布,系在腰间垂于腹前,是贵族的服饰和身份的标志,又叫韦,后世称为蔽膝。夏商周服饰及其文化特点夏商周时期的服饰,一般是上衣下裳的配套6周朝:始于商代的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上衣象征天,天未明时是玄(黑)色;下裳象征地,地是黄色。上玄下黄的服制就来源于对天地的崇拜。到了周代,中国的冠服制度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从此,衣冠等级在服饰中有了严格的区分。根据周礼等书的记载,夏商周时代把“礼”分为五大类,分为祭服、祭服、朝服、军服、婚丧之服朝服、军服、婚丧之服等。周朝:始于商代的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上衣7传统服饰变迁课件8传统服饰变迁课件9周代王后服饰周代王后服饰周代王后服饰10夏商周时期服饰的文化特点夏商周时期服饰的文化特点1.夏、商、西周时期的服饰,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相结合的鲜明特征。2.夏、商、西周时期的服饰具有明确的等级制特点。3.夏、商、西周时期形成的章服制度,明显地体现出当时统治阶级“礼”与“德”以及等级制的思想观念。夏商周时期服饰的文化特点1.夏、商、西周时期的11在奴隶社会各种服饰用品包括发饰、耳饰、冠饰等等有了尽一步发展,出现了骨、角、玉、蚌、金、铜等制品,而当中玉最为突出,考古人员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的玉器就有1200多件。在奴隶社会各种服饰用品包括发饰、耳饰、冠饰等等有了尽一步发展1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间不全遵周之制度。当时兴起的百家争鸣之风,在服饰上也各显风采。春申君的三千食客中的上客皆着珠履;平原君后宫百数,婢妾被绮觳;卫王宫的卫士穿黑色戎衣;儒者的孺服长裙褒袖、方履等等服装以及各种服用饰品更加丰富多彩。春秋战国之际,又出现一种服装,将上衣下裳合春秋战国之际,又出现一种服装,将上衣下裳合并为一体,连为一件,这种服装被称为并为一体,连为一件,这种服装被称为深衣深衣。深。深衣是一种上下连属的服装,制作时上下分裁,然衣是一种上下连属的服装,制作时上下分裁,然后在腰间缝合,衣式采用短领,衣长到跟,续衽后在腰间缝合,衣式采用短领,衣长到跟,续衽钩边。钩边。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间不全遵周之制度。当时兴起的百13服装款式:(1)袍,交领、右衽、直裾式,上衣与下裳连为一(2)禅衣,交领右衽、直裾,上衣与下裳相连,双袖呈胡状。(3)夹衣衣长及膝,交领、右衽、直裾,上衣与下裳相连。服装款式:14春秋战国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春秋战国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首先首先,服饰用料的种类趋于多样化。,服饰用料的种类趋于多样化。其次其次,服装的款式有了明显的变化,出现,服装的款式有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了“深衣深衣”。为汉服基本款式的形成奠定。为汉服基本款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了基础。第三第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服装色彩也有重大,春秋战国时期的服装色彩也有重大的变革。的变革。第四第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服饰哲学观。,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服饰哲学观。第五第五,在服饰中体现出明显的民族融合趋,在服饰中体现出明显的民族融合趋势。势。春秋战国时期服饰文化的特点:15春秋战国时期的素纱锦衣春秋战国时期的素纱锦衣16秦秦代服饰与代服饰与战国战国时无大差别,保中国服饰时无大差别,保中国服饰持深衣的基本形制。持深衣的基本形制。西汉西汉男女服装,仍沿男女服装,仍沿袭袭深衣深衣形式。形式。秦汉服装面料仍重锦绣。绣纹多有山云秦汉服装面料仍重锦绣。绣纹多有山云鸟兽或植物花样,织锦有各种复杂的几何鸟兽或植物花样,织锦有各种复杂的几何菱纹。秦汉时代,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菱纹。秦汉时代,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色思想中。色思想中。秦代服饰与战国时无大差别,保中国服饰持深衣的基本形制。西汉男17汉代皇帝冕服汉代皇帝冕服汉代皇帝冕服18汉代官吏袍服汉代官吏袍服汉代官服汉代官服汉代官吏袍服汉代官服19汉代男子的曲裾深衣汉代男子的曲裾深衣(根据陕西咸阳出陶俑(根据陕西咸阳出陶俑复原绘制)。汉代的男复原绘制)。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为曲裾、直裾曲裾、直裾两种。曲两种。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到但多见于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本图正是这种式礼服。本图正是这种曲裾服饰。曲裾服饰。汉代男子的曲裾深衣(根据陕西咸阳出陶俑复原绘制)。汉代的男20秦代妇女曲裾服饰秦代妇女曲裾服饰汉代妇女深衣汉代妇女深衣秦代妇女曲裾服饰汉代妇女深衣21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形象资料中有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形象资料中有很多反映。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很多反映。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行不露足。衣袖有宽。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三重衣”。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22汉代妇女曲裾深衣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另外,汉代宽袖紧身的绕襟深衣。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衣上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汉代妇女曲裾深衣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23汉代妇女还穿汉代妇女还穿襦裙襦裙。襦裙。襦裙一般是一般是上襦下裙上襦下裙的女服样的女服样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到了汉代,由于深衣现。到了汉代,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这种服式的普遍流行,穿这种服式的妇女的妇女逐渐减少逐渐减少。据此,。据此,有人认为汉代根本不存在有人认为汉代根本不存在这种服饰,只是到了魏晋这种服饰,只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才重新兴起。其南北朝时才重新兴起。其实,汉代妇女并没有摒弃实,汉代妇女并没有摒弃这种服饰,在汉乐府诗中这种服饰,在汉乐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长,下垂至地。汉代妇女还穿襦裙。襦裙一般是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早在战国时代24秦汉时期虽不是中国服饰演变史中最瑰丽秦汉时期虽不是中国服饰演变史中最瑰丽的一页,但绝对是最有力度的一页,它的的一页,但绝对是最有力度的一页,它的很多风格都给予后世以重要影响,而它本很多风格都给予后世以重要影响,而它本身又是吸收外来文化具有开拓精神的一代。身又是吸收外来文化具有开拓精神的一代。只有从汉代开始,中国的民族交流才开始只有从汉代开始,中国的民族交流才开始大规模发展。中国的服饰,包括服饰质料大规模发展。中国的服饰,包括服饰质料乃至图文,才更丰富更融入多民族的文化乃至图文,才更丰富更融入多民族的文化内蕴和艺术精神。内蕴和艺术精神。秦汉时期虽不是中国服饰演变史中最瑰丽的一页,但绝对是最有力度25秦汉服饰特点第一,服饰的种类和式样更加丰富。如头衣主要有冠、巾、冕、筓、帻、胜等;体衣则有衣、裳、裙、深衣、袍、褐、中衣、小衣、衫子、裘、皮衣等。胫衣有袴、裹衣、履等。此外,礼服、祭服和佩饰也日趋增加。第二,在服饰中体现出了较为严格的等级制度。主要体现在服饰的样式、色彩和佩饰的规定上。第三,确立较为完备的服饰制度。第四,纺织印染业进一步发展,开始出现制衣官吏褐组织机构。秦汉服饰特点第一,服饰的种类26魏晋:魏晋是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时期,士大夫阶层形成了消极的社会风气,追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享乐主义,沉沦于颓废的生活方式,以老庄、佛道思想为时尚,这种风气也直接反映在人们的衣冠服饰上。最有代表性的是当时的“竹林七贤”。宽衣博带是这时期的流行服饰。男子穿衣敞胸露臂,衣服披肩,追求轻松、自然、随意;女子服饰则长裙拖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优雅而飘逸。魏晋:魏晋是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时期,士大夫阶层形成了消极的社会27南北朝: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中原出现了多民族杂居的生活状态。他们互相学习交流,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单一的文化和生活习俗;汉族穿著胡服(特点是紧身、圆领、开叉)成为时尚。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鲜卑族北魏迁都洛阳后推行华化政策,使秦汉以来冠服旧制得以赓续。南北朝: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中原出现了多民族杂居的生活状态。他28隋唐五代:隋唐时期,唐代纹样不仅继承了传统,而且吸收了西方艺术形式。加上对外开放、丝绸之路重开,中西结合,使唐朝服饰华丽清新。隋代女子穿窄合身的圆领或交领短衣,高腰拖地的长裙,腰上还系着两条飘带。隋唐五代:隋唐时期,唐代纹样不仅继承了传统,而且吸收了西方艺29唐朝服饰唐朝服饰唐高祖李渊于唐高祖李渊于621年正式颁布东舆衣服之令,年正式颁布东舆衣服之令,对皇帝、皇后、群臣百官、命妇、土庶等各级各对皇帝、皇后、群臣百官、命妇、土庶等各级各等人士的衣着、色彩、佩带诸方面都作了详细的等人士的衣着、色彩、佩带诸方面都作了详细的规定,唐朝的衣冠制度正式确立。例如唐朝对规定,唐朝的衣冠制度正式确立。例如唐朝对服服饰色彩饰色彩规定:黄色只有皇帝和皇室亲臣、贵臣才规定:黄色只有皇帝和皇室亲臣、贵臣才可穿用,他人穿用则为犯罪,因此可穿用,他人穿用则为犯罪,因此黄色为皇权黄色为皇权的的特殊象征。另外,还以服装的颜色区分官职品级:特殊象征。另外,还以服装的颜色区分官职品级:三品以上服三品以上服紫色紫色,五品以上服,五品以上服朱色朱色,六品为,六品为绿色绿色,七品为七品为青色青色。唐朝服饰唐高祖李渊于621年正式颁布东舆30唐文官常服唐文官常服唐代文官,主要服饰为唐代文官,主要服饰为幞头圆领窄袖袍衫,幞幞头圆领窄袖袍衫,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化,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来的软脚改变成左右各来的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一的硬脚。唐文官常服唐代文官,主要服饰为幞头圆领窄袖袍衫,幞头的两脚也31唐朝妇女服饰唐朝妇女服饰唐唐代代的的妇妇女女服服饰饰,是是历历代代中中的的佼佼佼佼者者。衣衣料料质质地地考考究究,造造型型雍雍容容华华贵贵,装装扮扮配配饰饰富富丽堂皇。丽堂皇。唐都长安不仅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唐都长安不仅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与朝鲜、日本、波斯等国贸易、文化心。与朝鲜、日本、波斯等国贸易、文化交流频繁。唐朝服饰形成了独特的开放浪交流频繁。唐朝服饰形成了独特的开放浪漫风格。袒胸、裸臂、披纱、大袖、长裙漫风格。袒胸、裸臂、披纱、大袖、长裙是唐代妇女最典型着装形象是唐代妇女最典型着装形象唐朝妇女服饰唐代的妇女服饰,是历代中的佼32唐朝年轻女子不受保守传唐朝年轻女子不受保守传统的约束,她们不仅可以统的约束,她们不仅可以穿穿袒露胸臂袒露胸臂的宽领服装,的宽领服装,甚至穿上胡服男装,在街甚至穿上胡服男装,在街上策马扬鞭,政府和社会上策马扬鞭,政府和社会还允许女性享有选择配偶还允许女性享有选择配偶和离婚的自由。和离婚的自由。唐代的女装主要是衫、唐代的女装主要是衫、裙、帔,还有短袖半臂衫裙、帔,还有短袖半臂衫(套穿在长衫外面套穿在长衫外面)。最时兴。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的女子衣着是襦裙襦裙,即短,即短上衣加长裙,上衣加长裙,裙腰以绸带裙腰以绸带高系高系,几乎及,几乎及腋下腋下。唐朝年轻女子不受保守传统的约束,她们不仅可以穿袒露胸臂的宽领33盛唐女服盛唐女服穿襦裙、披帛或袍衫穿襦裙、披帛或袍衫的贵妇及侍女(张萱虢国夫的贵妇及侍女(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人游春图局部)。另外女装男性化是唐代社会开放的表现之一,妇女穿着男装是当时一种时尚。虢国过夫人游春图所绘的是唐玄宗时代显赫一时的皇亲杨氏姊妹出形游春时的情景。其中四人穿襦裙、披帛包括女孩,另外五人都穿男式圆领袍衫。虢国夫人在画面中部的右侧。她身穿淡青色窄袖上襦,肩搭白色披帛,下着描有金花的红裙,裙下露出绣鞋上面的红色绚履。盛唐女服穿襦裙、披帛或袍衫的贵妇及侍女(张萱虢国夫人游34传统服饰变迁课件35宋朝服饰宋朝服饰宋朝统治者注重文治,竭力宋朝统治者注重文治,竭力推崇推崇程朱理学程朱理学,把朱熹,把朱熹“存存天理,灭人欲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作的思想,作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根据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根据加以倡导,其目的在于去掉加以倡导,其目的在于去掉人们的任何反抗意识。这种人们的任何反抗意识。这种理学观点影响到人们的着装,理学观点影响到人们的着装,使宋朝的服装使宋朝的服装一改一改唐朝服饰唐朝服饰旷达华贵,恢弘大气的特点,旷达华贵,恢弘大气的特点,服装服装造型封闭造型封闭,颜色严肃淡颜色严肃淡雅雅,色调色调趋于趋于单一单一。宋朝服饰宋朝统治者注重文治,竭力推崇程朱理学,把朱熹“存天理36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宋出现了缠足陋习,称“裹小脚”。宋代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37元朝服饰元朝服饰元朝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所以元朝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所以元朝的服饰也比较特别。蒙古人多把元朝的服饰也比较特别。蒙古人多把额额前前的头发弄成一小撮,像个的头发弄成一小撮,像个桃子桃子,其他的就,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上戴后面,头上戴笠子帽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是质孙服质孙服,是一种较短的长袍,比较窄、,是一种较短的长袍,比较窄、比较紧,在腰部有很多衣褶,这样很方便比较紧,在腰部有很多衣褶,这样很方便骑射。元朝的服饰既推行其本族制度又承骑射。元朝的服饰既推行其本族制度又承袭汉制,如皇帝和高官的服饰多仿制先秦袭汉制,如皇帝和高官的服饰多仿制先秦时代的古制而成。时代的古制而成。元朝服饰元朝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所以元朝的服饰38传统服饰变迁课件39元代的贵族妇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看起来很奇怪的帽子。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非常不方便,长长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忙拉住袍角。平民妇女多穿黑色袍子。元代的贵族妇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看起来很奇怪的帽子。40传统服饰变迁课件41明朝服饰明朝服饰朱元璋称帝后,为了恢复汉族的礼仪,便制定了以周汉、唐宋为准则的新服饰制度。以衫袍为主要服饰,而官员则以补服为常服,头戴乌纱帽,身穿圆领衫。所谓补服,就是在袍衫前有一块方形刺绣图案官服,文官为飞禽,武馆为猛兽。用袍衫图案和颜色来区分官阶品位。平常穿的圆领袍衫则凭借衣服长短和袖子大小来分,长大者为尊。明朝服饰朱元璋称帝后,为了恢复汉族的礼仪,便制定了以周汉、唐42明朝皇帝皇后常服明朝皇帝皇后常服43明代男服和裙裾明代男服和裙裾44明代官服中最有特色的就是乌纱帽,乌纱帽因戴着身份和官职不同而各异。其形制前高后低,两旁各插一翅,通体皆圆,帽内另用网巾以束发。明代官服中最有特色的就是乌纱帽,乌纱帽因戴着身份和官职不同而45明代贵妇多穿红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妇女只能穿一些浅淡的颜色。万历以后禁令松弛,艳衣丽服才遍及到民间。朝廷命妇的礼服为凤冠、霞帔和大袖衫,常服为袄衫和裙,很少穿裤。明代贵妇多穿红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妇女只能穿一些浅淡的颜色。万46万历首辅张居正万历首辅张居正万历首辅张居正47清朝服饰公元1644年,满族入关建立清朝,开始了长达两百多年的统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建立的大一统政权。清王朝时,以暴力手段推行剃发易服,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顺治九年(1652),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浓厚汉民族色彩的冠冕衣裳。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清朝服饰公元1644年,满族入关建立清朝,开始了长达两百多年48传统服饰变迁课件4950清朝男子服饰清代男子多穿长袍马褂,而其衣袍有几大特点:箭袖、右襟、四开衩、束腰。箭袖,是窄袖口,上加一块半圆形袖头,形似马蹄,又称“马蹄袖”,马蹄袖平日挽起,出猎作战时放下,覆盖手背,冬季可御寒,敬礼时也放下其中有一种行褂,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马褂”的形制为对襟、大襟和缺襟(琵琶襟)之别。对襟马褂多当礼服。大襟马褂多当作常服,一般穿袍服外面。缺襟(琵琶襟)马褂多作为行装。马褂多为短袖,袖子宽大平直。颜色除黄色外,一般多一天青色或元青色作为礼服。其它深红、浅绿、酱紫、深蓝、深灰等都可作常服。本土为戴暖帽、穿马褂、行袍的男子清朝男子服饰清代男子多穿长袍马褂,而其衣袍有几大特点:箭袖、51马褂马褂马褂52袍、衫:清初款式尚长,顺治末减短至膝,不久又加长至脚踝.袍衫在清中后期流行宽松式,有袖大尺余的.说:新式衣裳夸有跟,极长极窄太难论,洋人着服图灵便,几见缠躬不可蹲.反映了清末服装款式变化的趋向.这时袍衫面料的使用也打破常规,出现逆反现象.谚语有有理者无里,无里者有里之说,正反映当时服装变异之风尚,已经突破常规,预示着中华服饰文化,即将进入一个变迁的新阶段.袍、衫:清初款式尚长,顺治末减短至膝,不久又加长至脚踝.袍衫53长袍长袍长袍54清代女子服饰清初改服易冠规定“男从女不从”,所以妇女的服饰有满汉两式。汉族妇女的头饰有簪、钗、冠子、勒子等等,满族妇女则以高如牌楼的“大拉翅”最具特色。满族妇女的服装和男子相似,也是穿袍衫马褂,但一般比较紧窄,不像汉族女装那么宽大。汉族妇女在清初仍然穿明装,以裙衫为主。以后满汉服饰慢慢合流,衣衫渐趋短小,外面罩一件齐膝的背心。女装特别讲究用花边来装饰衣缘,于是花边越滚越多,形成宽宽的衣缘。晚清流行穿裤子,穿裙子的渐渐少见了。清代女子服饰清初改服易冠规定“男从女不从”,所以妇女的服饰55清代汉族女子服饰清代汉族女子服饰56清代满族女子服饰清代满族女子服饰57妇女冬季则流行披斗篷,还有采自西式的大衣,也妇女冬季则流行披斗篷,还有采自西式的大衣,也有沿用明代云肩的。有沿用明代云肩的。妇女冬季则流行披斗篷,还有采自西式的大衣,也有沿用明代云肩的58传统服饰变迁课件59清代满族女子多梳旗头,满族已婚妇女的发式多是绾髻。满族妇女不仅很讲究发式,也很注意头饰。在众多头饰中,大扁方头饰最为普遍。清代满族女子多梳旗头,满族已婚妇女的发式多是绾髻。满族妇女不60女子缠足早在北宋就开始了,到了清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女子缠足早在北宋就开始了,到了清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61民国服饰民国时期是中国服装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民国时期服饰变革主要指清末的宫廷服饰制度被淘汰,出现了民国新的服饰文化的变化过程。这一时期服饰大变革与中国历史上其他几次大的服饰变革不同,是在封建帝制被推翻、“西风东渐”的背景下进行的,出现了中西合璧的特殊现象。民国服饰民国时期是中国服装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民国时期服饰变62说起民国女子服饰就不得不提旗袍。旗袍起源于满族女子的服装,在民国20年代由当时的女性改造并流行。民国时期的旗袍民国时期的旗袍说起民国女子服饰就不得不提旗袍。旗袍起源于满族女子的服装,在63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的旗袍逐渐由原来的长袖发展为短袖或者无袖,由原来的不开叉而发展为高开叉。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的旗袍逐渐由原来的长袖发展为短袖或者无袖64男子在民国时期剪去辫子,褪去长衫。民国初年,不少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喜欢穿“学生装”,这种服装的样式是方形立领。穿着这种服装,能给人一种精神、庄重之感。孙中山先生当时就非常喜欢,所以有“中山装”之称。男子在民国时期剪去辫子,褪去长衫。民国初年,不少知识分子及青65传统服饰变迁课件66中国服饰文化历史悠久,一直演变缓慢。一直到1918年辛亥革命至今,服饰的变化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大胆变革。总体来说是从单一走向多元,从色彩单调变得色彩斑斓。是朝着个性解放和展示自我的方向发展而去。中国服饰文化历史悠久,一直演变缓慢。一直到1918年辛亥革命67谢谢观赏!谢谢观赏!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