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591863 上传时间:2024-07-0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得道多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失道寡助孟子三章cs作作者者简简介介孟子学学法法指指导导文言五味读书法一读,读出韵味;二读,读出情味;三读,读出意味;四读,读出品味;五读,读出余味。听读课文,要求:1、听准字音;2、分清句读。读出韵味读出韵味下列加线字的读音你能读准吗?1、七里之郭 2、米粟非不多也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亲戚畔之gusypn你能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吗?1、环 而 攻 之 而 不 胜。2、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3、城 非 不 高 也。4、故 君 子 有 不 战,战 必 胜 矣。/读出韵味读读,想想,议议文中有哪些字词不理解的(或需要注意的)?读出韵味一、你能说出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吗?一、你能说出下列加线词语的意思吗?1 1、天时天时不如不如地利地利,地利不如,地利不如人和人和。2 2、夫、夫环环而攻之。而攻之。3 3、池池非不深也。非不深也。4 4、委委而去之。而去之。5 5、威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天下不以兵革之利。6 6、寡助、寡助之至之至。7 7、以以天下之所顺天下之所顺 8 8、故故君子有不战。君子有不战。1 1、兵革非不坚利也。、兵革非不坚利也。2 2、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3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4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5 5、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二、下列句子的意思你能理解吗?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乃至政治形势等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人心归向、内部团结。(比方有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它的外城方圆仅七里,用兵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来攻打一座城,一定是占得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这样却未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读出韵味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不是不充足呀,(可是敌人一来)就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归向、内部团结呀。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处去,不能只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仅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光靠武器装备的精良。读出韵味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 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 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父母 妻子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 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 顺他。凭着天下的人都归顺他这样的 条件,去攻打那连兄弟骨肉都背叛 他的君主,所以,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读出韵味读出情味1、小声跟读,读出语气;2、大声朗读,读出意蕴。朗读训练自由朗读课文,讨论1 1、你认为文中首句、你认为文中首句“天时不如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全文中起什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么作用?2 2、你能理解文中、你能理解文中2 2、3 3两节又分别两节又分别围绕什么来写的吗?围绕什么来写的吗?3 3、读完全文之后想一想:作者认、读完全文之后想一想: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取得为怎样才能取得“人和人和”?读出意味1 1、第二节中讲的、第二节中讲的“城城”大吗?攻守大吗?攻守双方的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双方的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3 3、由上面两节可看出作者意在、由上面两节可看出作者意在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什么问题?2 2、第三节中讲的、第三节中讲的“城中城中”状况如状况如何?攻守双方的结果又如何?又说何?攻守双方的结果又如何?又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了什么问题?自由探讨:读出意味1 1、文题为什么用、文题为什么用“得道多助得道多助 失道失道寡助寡助”?2 2、你认为本文中作者谈的仅仅是、你认为本文中作者谈的仅仅是关于战争方面的问题吗?关于战争方面的问题吗?合作探究读出品味 你能从生活中找出实例来证明”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吗?并用这个成语造个句子。拓展延伸读出余味1、给下列加横线的词语注音:七里之郭 米粟非不多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亲戚畔之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环而攻之 委而去之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 多助之至 以天下之所顺3、翻译下列句子:A、环而攻之而不胜。B、兵革非不坚利也。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D、多助之至,天下顺之。E、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巩固练习4、填空:A、天时不如地利,。B、,失道者寡助。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5、本文中设举围攻一座小城却不能取胜的事例是为了证明 的观点。接着又设举了虽有高城深池、精良的武器装备等优越条件,而在敌人来攻时却弃城而逃的事例,是为了证明 的观点。在此基础上作者推出 的结论。巩固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