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经济学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553103 上传时间:2024-07-03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26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经济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法经济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法经济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法经济学的概念和分析方法第二节财产法的经济分析基础第三节合同法的经济分析基础第四节侵权法的经济分析基础第五节刑法的经济分析基础第六节程序法的经济分析基础第1页/共49页本章的主要内容第一节 法经济学的概念和分析方法第1页/共41第一节法经济学的概念和分析方法一、什么是法经济学?法经济学是二十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门崭新的交叉学科。它是法学和经济学交叉结合的产物,特色是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与理解法律现象。法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检验法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演化和影响。广义的法经济学狭义的法经济学法经济学在中国第2页/共49页第一节 法经济学的概念和分析方法一、什么是法经济学?第2页2广义是指对社会中法律现象和经济现象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从微观、具体层次上讨论二者之间的关系,而且从宏观、抽象的层次上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马克思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的论述就属于此;狭义的是指60年代以后以芝加哥大学为主流形成的法经济学,主要是应用当代经济学的进展研究法律体系下行为人的反映及其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中国法经济学的研究水平不高。表现为:一是研究成果仍停留在西方法经济学的翻译或编译层面,还未提出一个符合中国实际的法经济学理论框架;二是研究成果至今依然停留在法经济学理论著述层面,还未提出一个中国法律实务界所接受的法经济学实践方案。第3页/共49页广义是指对社会中法律现象和经济现象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从微观3二、法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一)作为法经济学分析基础的理性选择理论1、理性选择理论2、法律的“市场”类比3、法律的经济目标:促进和实现合作(二)法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1、方法论上的个体主义2、最优化与激励分析3、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4、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第4页/共49页二、法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第4页/共49页41、理性选择理论经济学是关于如何在稀缺资源之间进行选择的学问。它提供了一个人们如何进行选择的一般性理论理性选择理论。法经济学的创建和发展实际上是一个对理性选择理论的应用、深化和反思的过程。认为决策者具有理性是主流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假设。理性选择理论表明,选择就是指决策者这一经济个体从自身的角度在进行成本收益的比较。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分析方法。然而,成本收益方法尽管简单,但是对待成本和收益的态度却存在很大差异。第5页/共49页1、理性选择理论第5页/共49页52、法律的“市场”类比“法律的市场类比”就是把法律类比成一种价格体系,认为法律给出了各种行为的“法律定价”。如,每一种侵权行为都对应着不同水平的侵权责任,不同水平的侵权责任就是侵权行为的“法律定价”。市场机制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将法律比喻成是一种隐性的价格体系,也就是将法律体系比喻为“隐性的市场机制”,认为法律具有与市场相同的功能,能够实现对人类行为的最佳控制。行为人在法律规则下的选择行为和市场价格下的选择行为是相似的。法律规则和市场价格都构成了行为人所不能左右的影响选择的约束条件,系统的法律规则体系构成了不同行为的隐性价格体系,因此可以确信法律规则约束下的行为选择和市场价格下的行为选择具有相同的机制。第6页/共49页2、法律的“市场”类比第6页/共49页63、法律的经济目标:促进和实现合作将法律类比为市场,市场制度的核心在于自愿交易形成的合作,进而实现资源的流动、配置和高效率利用。但是合作并不是都可以自动实现的,存在着众多的障碍阻碍着合作的实现。推动社会主体选择合作是法律的首要目标。规范的霍布斯定理指的是:立法以最大化地降低私人合作失败导致的损失。推动不合作转向合作是降低合作失败及其损失的最佳办法。规范的科斯定理指的是:立法以消除阻碍私人合作的障碍。也即法律要尽量消除阻碍人们之间进行合作的各种交易成本,尽量减少各种产生交易成本因素的作用。第7页/共49页3、法律的经济目标:促进和实现合作第7页/共49页71、方法论上的个体主义方法论上的个体主义是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从个体的角度出发理解个体存在其中的社会关系,认为是个体的选择决定了社会关系的内容和形式而不是相反,是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内在规定性。理性选择理论强调进行选择的是决策者个体,是决策者在进行成本-收益的比较。只有经济行为人之间的自我利益最大化选择都得到实现,才能实现均衡。建立在均衡之上的关系和制度才是效率最高的关系和制度。第8页/共49页1、方法论上的个体主义第8页/共49页82、最优化与激励分析理性决策是人类行为决策的基本假设,最优化分析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从个体角度看,个体决策有效实现了收益和成本之间的最大差距;二是从社会角度看,所有相关主体都实现了收益与成本之间的最大差距。后者体现的是帕累托效率标准要求的均衡,是更高的要求。所谓激励原则,基本要求是决策产生的收益大于成本,而要使收益大于成本有两种途径:一个途径是加大成本,刑法、侵权法的基本思路就是遵循这样的原则,对犯罪和侵权行为实施惩罚,也就是提高了这些行为的成本;另一个途径是提高收益,如发明人有了发明创造,就赋予其一定范围、时间内的垄断该发明创造的专利权,以便能让他据此获得收益。激励分析就是要找出一种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所有的参与者都基本上能够实现成本小于收益,只有这样相关主体才有动力追求和实现法律制度要求的均衡结果。这是法律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第9页/共49页2、最优化与激励分析 第9页/共49页93、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规范分析着重于为立法提供理论支持,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要得出法律政策建议。激励分析、最优化分析是规范分析使用的基本方法。如分析刑法中的经济犯罪,按照激励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是,惩罚经济犯罪不应该强调自由刑而要特别强调罚款,因为经济犯罪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收益,量刑时就应该加大罚款力度使其没有任何收益。实证分析着重于分析法律制度的实施效果,分析法律规则约束下法律要追求的目标有没有实现。也就是说不对既有法律规则进行规范判断,专注于分析在法律规则约束下,所有的相关主体付出的成本是什么、得到的收益是什么、成本和收益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是否都满足了激励约束原则、是否实现了帕累托效率要求的社会最优。这些结果和法律所预期的结果是否一致。第10页/共49页3、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第10页/共49页104、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法经济学的微观分析主要着重于分析法律规则所涉及的法律主体的成本、收益状况及主体之间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行为结果,重点在于理解各种法律规则背后的经济逻辑结构。研究的对象基本上是具体的法律规则。微观分析在实证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博弈论的应用,微观分析中愈来愈多地使用了博弈分析工具。法经济学的宏观分析着重于分析法律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说明法律制度如何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水平。最为典型的研究是在法与金融领域关于投资者保护的法律制度与金融市场之间关系的研究。第11页/共49页4、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第11页/共49页11第二节财产法的经济分析基础一、财产法的经济目标:推进资源的最佳利用1、财产法的经济目标资源有效利用是一个社会发挥现有资源潜力和创造新资源的主要途径。资源有效利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资源与其最佳使用者之间的顺利结合。财产法的作用在于促进资源和其最佳使用者之间的结合,为这个结合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财产法,从积极地意义来说是构建一个有效促进财产最优利用的法律体系,从消极意义来说是最大化地减少财产最优利用的法律成本。构建最有利于资源最佳利用的财产法律制度、最大化地消除资源最佳利用中的可能阻碍是财产法的经济目的。第12页/共49页第二节 财产法的经济分析基础一、财产法的经济目标:推进资源122、资源最佳利用的财产法函数资源的最佳利用至少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是产权的具体形态,不同的产权形态对于资源利用有着不同的作用;二是产权的赋予规则,即在产权形态默认为私有产权的前提下,如何将产权分配给相关主体的规则,影响着资源的使用效率;三是当产权确定以后,产权的使用冲突。产权使用者之间的冲突(也即外部性问题)模糊了产权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了资源的使用;四是产权保护;五是资源利用的动态实现机制。由此,可以总结出一个资源最佳利用的函数。资源的利用水平f(产权形态规则、产权赋予规则、产权冲突规则、产权保护规则、自愿交易规则)第13页/共49页2、资源最佳利用的财产法函数第13页/共49页13二、产权形态与资源最佳利用1、无产权状态2、私人产权状态3、共有产权状态4、政府产权状态5、产权形态与资源利用第14页/共49页二、产权形态与资源最佳利用 第14页/共49页141、无产权状态在一个没有法律、没有产权的世界,资源处于开放进入状态,由此将导致一系列不利于财产最优利用的结果:一是财产的过度利用,每一个主体都将采取尽量掠夺未来价值何不进行长期投资的做法的方式来使用资源;二是财产价值的耗散。部分本来可以用来进行财富创造的投资转而用于进行和预防财富转移,并且部分已经投入的财富创造投资会财富转移而被破坏;三是技术上非最优利用。部分资源不仅将被非最优利用,而且还将因为不同用途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导致土地价值下降。第15页/共49页1、无产权状态第15页/共49页152、私人产权状态确认资源最佳使用者对投资及其收益拥有私人产权具有以下作用:一是消除预防偷盗的成本,消除了土地价值的耗散;二是消除了资源过度利用的内在基础;三是建立为未来投资的激励。但是,私人产权在两种情况下也会出现不利于资源最优利用的结果。(1)当所确定的产权主体并不是最佳的使用者时,资源的利用就出现非最优的结果。(2)当该资源被允许有足够多的主体利用时,可能与生产技术要求的规模经营相违背,资源的利用价值也将下降。3、共有产权状态共有产权是多个主体基于一定的关系建立起对某一财产,一起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产权。共有产权是处于私人产权的完全清晰和开放进入的完全模糊之间的一种产权状态。一方面,共有产权具有一定范围内的排他性,因为其主体数量基本上是确定的,这个范围之外的主体都有义务尊重和不干涉共有产权的行使;另一方面又存在一定程度的开放进入问题,因为共有产权主体之间不具有排他性。第16页/共49页2、私人产权状态第16页/共49页164、政府产权状态资源国有由政府代表国家行使产权主体职责,即构成了政府产权。政府是覆盖整个社会的具有暴力垄断优势的组织。借助于暴力优势,政府可以不必获得所有社会成员的同意而进行强制治理。这是政府产权治理的优势;但是政府产权需要借助于多重委托代理关系来进行治理。5、产权形态与资源利用综上,(1)不同的产权形态下,资源利用具有不同的效率水平;(2)私人产权、共有产权、政府产权都为社会所需要,因为它们分别与一定的技术、资本水平相匹配,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实现所指向财产的最优利用;(3)财产法,一是要分别确认这些产权形态及其基本制度安排;二是按照技术和资本的特征要求,设定相匹配的产权形态;三是建立动态的产权形态转换机制,以适应最佳利用因为主体、技术、资本、需求等众多因素不断变化的现实。第17页/共49页4、政府产权状态第17页/共49页17三、产权赋予规则与资源最佳利用财产法确立了四个产权赋予的基本规则一是先占规则,即第一个占有产权客体的主体拥有所有权。如无主土地的第一个占有者拥有无主土地的所有权;二是附属规则,即产权主体对于附属于其产权客体的财产拥有所有权,如房子的所有者拥有房子钥匙的所有权;三是创造规则,即产权客体的创造者拥有所有权,如专利的发明者拥有专利权;四是公平规则,即基于公平的考虑对弱势群体给予特别的保护,赋予其特定的产权。第18页/共49页三、产权赋予规则与资源最佳利用 第18页/共49页18四、产权冲突与资源最佳利用1、外部性:同一资源效率使用行为之间的冲突2、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各种法律制度安排(1)自愿谈判。是指外部性当事人之间就外部性带来的损失或收益进行谈判、交易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安排。(2)矫正税。是对产生负外部性的行为进行征税,政府按照负外部性造成的预期损害向行为人征收税收,促使行为人在决策时将税收因素考虑在内,从而实现外部性内部化。(3)行为管制。行为管制是政府直接限制造成外部性的行为或者规定行为人必须完成有效预防要求的行为规范。(4)市场交易。是政府(或者其他组织)建立一个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买卖造成外部性的权利。第19页/共49页四、产权冲突与资源最佳利用第19页/共49页19五、产权保护与资源最佳利用产权规则是在禁令的支持下权利人拒绝任何对其权利的侵犯。禁令的强制力是通过刑罚、侵权制裁等来体现的。责任规则没有赋予权利人以否定侵害的权利,而是赋予其在权利受到侵害后要求赔偿的权利。不可让与规则是不仅拒绝任何侵害而且也不允许权利人放弃和让度权利,任何放弃和让度自己不可让与权利的主体都要受到刑罚的惩罚。第20页/共49页五、产权保护与资源最佳利用第20页/共49页20六、自愿交易与资源最佳利用财产的最优利用者是动态变化的,财产使用技术和其最佳利用者之间的组合是不断变化的。面对最优使用者的动态变化,财产法难以直接实现产权的赋予与最佳利用者的匹配。那么如何促进财产的最优利用的呢?自愿交易具有发现最优使用者的功能,财产法通过促进自愿交易来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自愿交易的市场机制是发现资源最佳利用者的自我实施机制,以资源最佳利用为目标的财产法确定的产权形态、建立的赋予规则、构筑的冲突解决和保护制度安排,实际上都是为产权指向的资源顺利通过自愿交易、实现与最佳使用者的结合构建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第21页/共49页六、自愿交易与资源最佳利用第21页/共49页21第三节合同法的经济分析基础一、合同法的经济目标:最大化交换效率1、交换效率最大化的前提条件合同是指双方在自愿一致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同意思表示。如一方想出卖房产,另一方想买房居住,双方就价格和数量达成一致意见,并形成一个书面文件。这个书面文件就是合同。当然,合同并不要求都具有书面形式,口头和默契也可以形成合同,关键是双方是否意思达成了一致。合同法是规范合同关系的法律规则体系,包括合同如何成立、合同如何履行、合同如何解释和调整、合同如何救济等方面的内容。自愿交易是一个能够自动发现资源最佳使用者的机制。财产法要维护和促进这个机制的顺利实施,但财产法的促进作用是间接的、基础性的。合同法是直接构建和实施自愿交易机制的法律制度。第22页/共49页第三节 合同法的经济分析基础一、合同法的经济目标:最大化交22实现效率交换的第一个前提条件是存在合作剩余合作剩余的效率分配是效率交换的第二个条件。效率交换的实现还需要第三个条件:交易成本不足以阻碍合作的实现第23页/共49页实现效率交换的第一个前提条件是存在合作剩余 第23页/共49232、合同法的经济目的合同法的作用就在于构建一种机制,实现(1)交易成本的最小化、(2)合作剩余的效率分配。合作剩余的效率分配是合同法的第二位目标,降低交易成本是第一位的目标。第24页/共49页2、合同法的经济目的第24页/共49页24二、合同的履行、救济与交换效率最大化(一)效率违约与最优信任1、效率违约。指当履行合同的社会成本超过履行合同产生的社会收益时当事人的违约选择。2、预期违约赔偿与效率违约。3、最优信任投资约束下的预期违约赔偿第25页/共49页二、合同的履行、救济与交换效率最大化 第25页/共49页25第26页/共49页第26页/共49页26第27页/共49页第27页/共49页27(二)特定履约特定履约是要求违约方按照合同规定的义务,完成其履约行为。第28页/共49页(二)特定履约第28页/共49页28(三)违约金违约救济方式可以分为法院使用的救济方式和当事人自愿使用的救济方式两类,前者主要包括违约赔偿、特定履约、退还等方式,后者主要是违约金。违约金是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违约方需要支付给对方的赔偿金,是双方意思一致的体现之一,也是确定当事人主观价值的一种方式。合同法第114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第29页/共49页(三)违约金第29页/共49页29第四节侵权法的经济分析基础一、侵权法的经济目标(一)侵权的经济本质:高昂交易成本下的强制“交易”侵权是权利的非自愿流转,是当事人(受害人)被迫就权利的“使用”与他人(侵害人)进行“交易”,侵害的事实导致了受害人的权利被他人强制使用。(二)侵权法的经济目标:侵权成本最小化侵权法是当一个人的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按照什么样的规则来认定侵害成立和按照什么样的标准使侵害人对受害人进行补偿的法律制度体系,是权利保护的核心制度安排。侵权法的保护是通过补偿和威慑来实现的。侵权成本最小化是侵权法的经济目标。侵权的社会成本包含:一是因为侵害从而导致的实际损失;二是为了预防事故的产生而付出的预防成本;三是管理成本。侵权法的目标就是要使这三个成本的和最小化,由此选择那些能够有效实现事故总成本最小化的归责原则。第30页/共49页第四节 侵权法的经济分析基础一、侵权法的经济目标第30页/30二、预防行为与预防函数(一)预防行为预防是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进行准备以降低风险发生概率的行为。预防行为的构成要素:(1)针对未来的风险,提前准备;(2)预防是有成本的,需要进行相应的投资;(3)预防的收益主要体现为风险未来发生概率的降低;(4)预防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由此可能导致预防不足或者过度预防。预防不足即预防水平低于有效预防要求的水平。所谓有效预防即是成功实现降低预期风险发生概率要求的预防水平。过度预防则是超过了有效预防水平,采取了过多的预防措施和投资。预防不足和过度预防都不是最优预防。第31页/共49页二、预防行为与预防函数第31页/共49页31按照主体来划分,预防可以分为单边预防、双边预防和多边预防。单边预防是指只要一方主体进行预防就能够实现有效预防。如医生和病人之间对医疗事故的预防就是单边预防,只要医生足够谨慎就能够避免事故,病人的预防不起主导作用。进一步地细分,固定单边预防是指只有固定一方的预防才能够实现有效预防的目的,另一方的预防行为不起主导作用。如医生患者之间医生是固定的单边预防者。互补单边预防则是双方中任何一方的预防都可以起到有效预防的作用,但从社会角度看不需要双方都进行预防投入,只要其中一方就足够了。预防成本最低一方的预防是社会欲求的最有效率的预防;双边预防则是要求风险涉及的两方主体都进行预防才能够实现有效预防。如预防传染病;多边预防则是需要多方共同进行预防投入才能实现有效预防。如火灾的预防。第32页/共49页按照主体来划分,预防可以分为单边预防、双边预防和多边预防。第32(二)预防函数:基本模型1、函数目标预防的收益实际上就是损害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下降水平,而损害造成的损失也是事故的一种成本,所以可以从成本的角度来理解预防的收益。因此,预防的目标可以从实现收益和成本之间差额的最大化转变为最小化事故成本。2、基本假设(1)只有侵害人和受害人两个主体,并且他们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风险中性的并且具备完全信息的当事人;(2)固定单边预防,侵害人对预防效果有决定性影响,他负责决定预防投入及其水平,受害人被动接受。并且损害只给受害人造成了损失,侵害人没有损失;(3)无管理成本;(4)没有保险;(5)社会中没有其他处理侵权的安排,只有侵权法。第33页/共49页(二)预防函数:基本模型第33页/共49页33第34页/共49页第34页/共49页34(三)预防函数:影响预防投入的因素1、责任分配2、风险3、预算水平4、信息5、管理成本和偏差6、促进预防的其他制度第35页/共49页(三)预防函数:影响预防投入的因素第35页/共49页35三、侵权归责原则与最优预防(一)严格责任原则1、固定单边预防。(1)假设侵害人是最佳的事故预防者,受害人的行为无法影响事故发生概率。此时侵害人既是预防行为成本的承担者也是收益的享有者,他会如模型中显示的那样,采取x*水平的最优预防水平,实现社会最优;(2)假设受害人是最佳的事故预防者,侵害人的预防行为对事故概率没有影响。2、互补单边预防。(1)假设侵害人是成本最低的预防者,结果和固定单边预防中假设侵害人是最佳预防者的情形一致;(2)假设受害人是成本最低的预防者,同样由于其损失将由侵害人承担,受害人将不预防。3、双边预防。双边预防需要双方共同预防才能有效降低事故概率,但是严格责任要求侵害人全部承担受害人的损失,那么受害人就没有激励进行预防,导致侵害人的预防投入也成为无效投入,无法实现最优预防。第36页/共49页三、侵权归责原则与最优预防 第36页/共49页36(二)严重过错抗辩的严格责任原则1、固定单边预防。严重过错抗辩的严格责任在这种情形下是无效率的。2、互补单边预防。严重过错抗辩的严格责任此时是无效率的。3、双边预防。严重过错抗辩的严格责任在这种情形下就是有效率的,侵害人和受害人都实现了社会最优的预防水平。第37页/共49页(二)严重过错抗辩的严格责任原则 第37页/共49页37(三)比较过错原则比较过错是侵害人、受害人按照过错比例承担责任。(四)共同过错原则共同过错原则是侵害人有过错、受害人无过错的时候,侵害人承担全部责任。(五)简单过错原则简单过错原则下过错是承担责任的前提,没有过错就不承担责任。(六)无责任原则无责任原则是严格责任原则的对立面,侵害人不承担任何责任,责任全部由受害人承担。第38页/共49页(三)比较过错原则第38页/共49页38第五节刑法的经济分析基础一、刑法的经济目标:最优威慑(一)为什么需要刑法?威慑的理论基础(二)最优威慑:威慑函数1、“理性”罪犯贝克尔(1968)给出了一个简明的犯罪决策模型。犯罪的收益和成本各包括哪些内容?犯罪收益(Y)是指罪犯从犯罪中获得的物质性(例如从盗窃、抢劫、欺诈、贪污、贿赂中获得的金钱性收益)和精神性(例如冒险的刺激、复仇的兴奋、犯罪完成的成就感)的满足。第39页/共49页第五节 刑法的经济分析基础一、刑法的经济目标:最优威慑第339犯罪的成本包括:(1)犯罪的物质性成本,即实施犯罪需要付出的一定数量的物质和金钱成本;(2)犯罪的精神性成本,即从事犯罪及以后产生的恐惧感、负罪感、焦虑感甚至厌恶感等精神压力;(3)犯罪的机会成本,是将用于犯罪的资源从事合法职业所获得的净收益;(4)预期惩罚成本,包括所有正式和非正式惩罚给罪犯造成的损失。正式惩罚包括罚金、监禁以及权利、资格或职务的剥夺等等;非正式惩罚包括任何私人在罪犯被侦察、抓获、起诉和定罪过程中给其施加的各种不利影响。预期惩罚成本还包括惩罚的附加值,例如,罪犯参与诉讼的成本,惩罚的耻辱效应,以及雇主、朋友、家庭对罪犯的否定态度等等。第40页/共49页犯罪的成本包括:(1)犯罪的物质性成本,即实施犯罪需要付出的402、威慑函数:影响威慑的各种因素刑法的经济目标是最小化犯罪的社会成本,那么对犯罪的最优威慑就应当在犯罪的社会净损失和预防犯罪的成本之间寻求均衡。第41页/共49页2、威慑函数:影响威慑的各种因素 第41页/共49页41二、刑罚水平与威慑(一)判罚概率与严厉程度的权衡1、等威慑水平曲线第42页/共49页二、刑罚水平与威慑 第42页/共49页422、预算约束下的最优威慑水平第43页/共49页2、预算约束下的最优威慑水平 第43页/共49页43(二)罚金与徒刑的权衡1、罚金的威慑效应2、监禁的威慑效应3、罚金和监禁刑的组合(三)其他因素的影响1、犯罪的机会成本与威慑2、犯罪预期成本和收益的认知与威慑第44页/共49页(二)罚金与徒刑的权衡 第44页/共49页44第六节程序法的经济分析基础一、程序法的经济目的:纠纷解决成本最小化狭义的程序法,是指审判制度,是使有关的实体权利义务内容通过审判获得具体实现所需的制度和技术上的程序规定。广义程序法则将更为广泛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也包括在内,指社会的纠纷解决系统。不仅包括仲裁、行政争议解决机制(如劳动争议仲裁)、公证、调解等成型的纠纷解决机制,也包括民间的非正式的纠纷解决方式,如私力救济。从纠纷解决的流程来看,一个完整的纠纷解决程序包括四个环节的内容:纠纷解决的提出、对纠纷内容的审理、纠纷裁断结果的形成、纠纷裁断结果的执行。第45页/共49页第六节 程序法的经济分析基础一、程序法的经济目的:纠纷解决45二、和解与判决的选择决策1、模型一:乐观模型2、模型二:信息不对称模型3、模型三:行为经济学模型第46页/共49页二、和解与判决的选择决策 第46页/共49页46思考题1、为什么说理性选择理论是法经济学的分析基础?2、简单阐述法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3、财产法的基本目标是什么?有哪些因素影响着资源的最佳利用?4、论述产权形态与资源最佳利用的关系。5、论述克服外部性各种安排是否实现了社会最优结果?6、解释:产权规则、责任规则和不可让与规则、单边预防和双边预防、汉德公式7、阐述自愿谈判模型和实现自愿谈判的前提条件。第47页/共49页思考题1、为什么说理性选择理论是法经济学的分析基础?第47页478、以效率违约理论为基础,说明预期违约赔偿、信任赔偿、特定履约、违约金等救济安排实现效率违约的条件。9、侵权法的经济目标是什么?10、预防函数及其影响因素是什么?11、论述各种侵权归责规则是否实现了社会最优?12、阐述犯罪决策模型。13、论述影响威慑效果的各种因素。14、阐述刑罚水平如何影响着威慑效果。15、程序法的经济目标是什么?16、论述说明判决和和解选择决策的三个模型。第48页/共49页8、以效率违约理论为基础,说明预期违约赔偿、信任赔偿、特定履48谢谢您的观看!第49页/共49页谢谢您的观看!第49页/共49页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