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参考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1553055 上传时间:2024-07-0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4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尿参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遗尿参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遗尿参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遗尿小儿遗尿什么是小儿遗尿症?什么是小儿遗尿症?v国际儿童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hildrens Continence Society,ICCS)公布了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PNE)诊断标准:v睡眠状态把尿液排泄在床上,当事人不得而知或在梦中发生,通常不会因尿湿而醒来,有遗传倾向;v年龄 5 岁,每周2次;v儿童时期曾连续尿床6个月;v自出生后发生遗尿,没有连续6个月以上的不尿床期;v排除常见的、可能引起尿床的器质性疾病如尿路感染、泌尿道畸形、糖尿病、尿崩症和神经源性膀胱、大脑发育不全等。什么是小儿遗尿症?国际儿童尿控协会(Internationa遗尿症的发病率有多少?遗尿症的发病率有多少?v全世界范围内遗尿症的发病率均较高,国外特别是欧美等国均报道在510岁儿童中,发病率高达10,成人中也有1的发病率。在我国,5岁儿童中受到尿床影响的占19%,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年的下降率为1.5%,11岁时只占6%,但仍有0.5%1.0%的患儿症状持续至成年。遗尿症的发病率有多少?全世界范围内遗尿症的发病率均较高,国外治疗遗尿的必要性治疗遗尿的必要性v遗尿症的患儿具有胆小、被动、敏感的特点,不喜欢与其他儿童接触,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有羞怯、自卑、内向的性格表现。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缺乏信心,进而处事能力差、焦虑,对孩子一生将产生难以消除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对家长、家庭生活产生影响。儿童遗尿症对孩子的主要危害是心理上的。治疗遗尿的必要性遗尿症的患儿具有胆小、被动、敏感的特点,不喜遗尿的形成机制遗尿的形成机制 v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体,储尿、排尿功能在膀胱,产生尿液在肾脏,指挥在于神经系统。正常情况下,体液经肾脏反复过滤,经输尿管流到膀胱,膀胱满了后,有膀胱壁上的神经元收集信号,经脊柱内的尿感神经传给大脑,孩子找一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大脑发出指令给膀胱括约肌,肌肉收缩,尿液排出。若某个器官存在问题失常,都可以导致遗尿症的发生,甚至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尿的形成机制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体,储尿、排尿功能在膀胱,排尿控制的发育排尿控制的发育v出生6个月:由于反射作用,白天及夜晚膀胱排空频繁。v6-12个月:CNS抑制反射作用,排尿频率降低。v1-2岁:能感觉到膀胱胀满,并在行为或语言上表达。v3-4岁:膀胱控制意识增强,能延时排尿。v5岁:具有基本控尿、排尿能力。排尿控制的发育出生6个月:由于反射作用,白天及夜晚膀胱排空遗尿症的分类遗尿症的分类v小儿遗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v原发性遗尿:指孩子神经系统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弱或脊髓及各神经传导通路障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膀胱功能发育延迟、尿道的关闭不全、遗传、睡眠觉醒功能障碍等原因导致的遗尿。v继发性遗尿:指曾经形成过控制排尿的能力,但后来由于精神创伤、行为问题、以及继发于膀胱或全身的疾病等出现了遗尿。遗尿症的分类小儿遗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小儿遗尿症的病因小儿遗尿症的病因 v1.遗尿与遗传:v遗尿症患者中约有30-40%有家族史,经研究认为是多基因遗传,发生的概率由于种族、地域不同有一定差异,双亲遗尿患者孩子发生率为77%,单亲遗尿患者孩子发生率为44%,双亲均无遗尿使者孩子发生率仅15%。小儿遗尿症的病因 1.遗尿与遗传:小儿遗尿症的病因小儿遗尿症的病因 v2.遗尿与神经调节系统:v即大脑皮层、脑干及脊髓初级排尿中枢与支配膀胱、尿道的阴神经、腹神经、盆神经、骶神经等。由于大脑、脑干的功能发育延迟,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弱或脊髓及各神经传导通路障碍等,致膀胱及尿道控制失约而遗尿。小儿遗尿症的病因 2.遗尿与神经调节系统:小儿遗尿症的病因小儿遗尿症的病因 v3.遗尿与膀胱:v因膀胱功能发育延迟,不能安全行使自主控制能力而出现储尿期的无抑制性收缩,使膀胱容量小、敏感性高、顺应性差;膀胱充盈期和收缩期感知能力不高,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低于睡眠觉醒阈值;膀胱压力感受器功能异常,不能提供预警信息等,使之未醒先尿。小儿遗尿症的病因 3.遗尿与膀胱:小儿遗尿症的病因小儿遗尿症的病因 v4.遗尿与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减少:v正常人ADH分泌白天比夜间少(1:2.5),尿量随ADH的分泌而发生相反的变化(白天和夜间尿量比约为3-4:1),部分遗尿的孩子因夜间ADH的分泌不足(1:1.4)致夜间尿量增多,产生稀释尿,加重膀胱的负担而遗尿。小儿遗尿症的病因 4.遗尿与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减少:小儿遗尿症的病因小儿遗尿症的病因 v5.遗尿与睡眠觉醒功能障碍:v睡眠觉醒功能发育迟缓、觉醒功能障碍是遗尿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功能障碍可因膀胱充盈及收缩的感知功能不全或过度疲劳使睡眠过深而引起,也可因发育迟缓而引起。小儿遗尿症的病因 5.遗尿与睡眠觉醒功能障碍:小儿遗尿症的病因小儿遗尿症的病因 v6.遗尿与精神、心理及行为异常:v突发精神刺激,如恐惧、惊吓、暴怒、悲伤、强大的心理压抑及行为异常,意识错乱等均可引起遗尿。这些因素又会成为孩子成长及成人持久的难治性遗尿的原因。小儿遗尿症的病因 6.遗尿与精神、心理及行为异常:小儿遗尿症的病因小儿遗尿症的病因 v7.遗尿与疾病:引起遗尿的疾病来自多个系统v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脑病、脑肿瘤、脑血管疾病、脊髓的炎症及肿瘤出血、脊膜膨出等。v泌尿系统疾病,如尿道狭窄、尿道下裂、膀胱颈梗阻、男性包皮、包茎,肾炎、膀胱炎、尿道炎、龟头炎,结石,肾功能损伤等。v隐性脊柱裂v其他疾病,如慢性腹泻、腹痛,久咳不愈的气管、肺部疾病;与代谢相关的垂体及肾性尿崩症、糖尿病等;与不良习惯有关的手淫、惰性等。小儿遗尿症的病因 7.遗尿与疾病:引起遗尿的疾病来自多个系统小儿遗尿症的病因小儿遗尿症的病因 v8.遗尿与排尿习惯训练不良:v在非膀胱充盈期的过度叫尿或把尿。v在膀胱充盈期不叫尿或把尿,如长期使用纸尿裤等尿垫。v尿床后训斥或惩罚。小儿遗尿症的病因 8.遗尿与排尿习惯训练不良:检查检查v1.所有遗尿的儿童均需进行尿常规检查以筛查尿路感染或尿糖增高的情况。v2.泌尿系彩超在遗尿症的评估中也非常重要,通常需要进行两次超声检查。v3.腰骶部X线片可用于排除隐性脊柱裂。v4.尿流动力学检查。v5.腰骶椎MRI:有无脊髓膜膨出。检查1.所有遗尿的儿童均需进行尿常规检查以筛查尿路感染或尿糖治疗治疗v遗尿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包括生活管理、行为治疗、中医治疗和药物治疗四个方面。治疗遗尿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包括生活管理、行为治疗、中医治疗生活管理 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教育,适当调整生活制度,严格清洗外阴/包皮,清除局部感染。白天不要限制其饮水量,有尿意时适当憋尿1020分钟。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不食凉性、利尿性、辛辣及巧克力、可乐等食物。晚餐后严格控水,忌用流质饮食。居住在安静、离厕所近的环境,照明好以免害怕。便秘会减少膀胱容量,鼓励患儿吃一些能够帮助软化大便的食物。鼓励患儿多运动,而不是经常坐在电脑或电视前。生活管理 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教育,适当调整生活制度,行为治疗v唤醒训练:闹钟叫醒,家长掌握规律,在排尿前20-30分钟唤醒患儿,待其清醒后再去排尿。v遗尿报警器:是作为遗尿症的一线治疗方法,在使用药物治疗前应先使用报警器治疗。要求患儿每天晚上都要使用报警器。持续治愈率50%-60%,复发机会少。v膀胱憋尿训练:根据泌尿系彩超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的结果进行膀胱功能训练。行为治疗唤醒训练:闹钟叫醒,家长掌握规律,在排尿前20-30药物治疗药物治疗v去氨加压素(弥凝)v作用机理:作用于集合管发挥抗利尿作用,下调尿 量,减少夜尿的产生。v使用方法:用于5岁的患儿,0.1-0.2,日一 次,口服,疗程3个月。v注意事项:服药前1小时至服药后8小时限制饮水;有高血压、肾脏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颅高压的患儿不适合服用,需要定期测血压;体液或电解质平衡紊乱者慎用。使去氨加压素时若不限制饮水可能会引起水储留、低钠血症及其并发症。药物治疗去氨加压素(弥凝)v奥昔布宁(尿多灵)v作用机理:抗痉挛作用,解除膀胱逼尿肌无 抑制收缩,减轻尿频尿急症状。v使用方法:用于5岁的患儿,2.5/次,日二次,口服。v注意事项:有抗胆碱样副反应,口干、便秘、恶心、面红等。奥昔布宁(尿多灵)v甲氯芬酯(氯酯醒、遗尿丁)v作用机理:作用于大脑皮质,能促进脑细胞的代谢,增加对糖类的利用,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v使用方法:用于5岁的患儿,0.1g/次,日一次,睡前口服,疗程3月。v注意事项:有兴奋、失眠、倦怠、血管痛、头痛、血压波动等不良反应。精神过度兴奋和锥体外系症状患儿禁用,高血压及有明显炎症者慎用。甲氯芬酯(氯酯醒、遗尿丁)v丙米嗪(米帕明)v作用机理:为三环类抗抑郁药,能干扰或阻止5-羟色胺、多肽的再摄取,从而改善或消除抑郁状态并具有镇静的作用。v使用方法:用于6岁患儿。6-12岁患儿,25,日一次,v 12岁以上,50,日一次,睡前口服。v 疗程不超过8周。v注意事项:具有抗胆碱样反应、抗组胺样反应及2肾上腺受体拮抗作用,导致出现各种副反应,眼痛、直立性低血压、口干、心动过速、出汗、头痛、视物模糊、眩晕、精神紊乱等。丙米嗪(米帕明)v缩泉胶囊v作用机理:减少尿排出量,对抗乙酰胆碱所致膀胱逼尿肌的收缩。补肾缩尿。v使用方法:5岁患儿,3粒次,日三次。5岁以下患儿酌减。缩泉胶囊中医治疗中医治疗 v1.耳穴掀针:通过刺激耳部末梢神经,反射性传导至脊髓和大脑,激活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方法及疗程:将掀针贴于耳穴,嘱患儿每日数次轻微刺激针刺部位,一周或十天后取下重新贴针,连续三四次即一月为一疗程。中医治疗 1.耳穴掀针:v2.脐疗:方法及疗程:每晚入睡后,取一个脐贴,贴于脐部(神阙穴),早起揭下。10天一疗程。2.脐疗:谢谢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