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第03章-温度教材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526317 上传时间:2024-07-01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学-第03章-温度教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气象学-第03章-温度教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气象学-第03章-温度教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 热量交换方式热量交换方式热量交换方式热量交换方式 土壤温度土壤温度土壤温度土壤温度 空气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温度 农林业上常用的温度指标农林业上常用的温度指标农林业上常用的温度指标农林业上常用的温度指标第三章第三章 温温 度度 辐射辐射 任何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通过辐射的放射和任何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通过辐射的放射和吸收而进行的热量交吸收而进行的热量交换方式。换方式。分子传导分子传导 物质通过分子碰撞,所产生的表现为热量传导的动能物质通过分子碰撞,所产生的表现为热量传导的动能交换方式。交换方式。第一节 热量交换方式 对流对流 定义定义:流体在垂直方向上有流体在垂直方向上有规律的升降运动。规律的升降运动。分类分类热力对流热力对流动力对流动力对流 作用:作用:使上下层空气混合,产生热量交换。使上下层空气混合,产生热量交换。作用:对作用:对大规模的热量传递和缓和地区之间、纬度之间大规模的热量传递和缓和地区之间、纬度之间温度的差异起着很大作用。温度的差异起着很大作用。定义:定义:流体在各方向上的不规则运动。流体在各方向上的不规则运动。潜热交换潜热交换水在进行相态变化时所发生的热量交换水在进行相态变化时所发生的热量交换。乱流(湍流)乱流(湍流)平流平流 定义:定义:流体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流体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作用:作用:使空气在各个方向混合,热量也随之得到交换。使空气在各个方向混合,热量也随之得到交换。一、土壤表面的热量收支B BL LE EP PQsQsB BL LE EP PQsQs(白天)(白天)地表面地表面热量收支示意图热量收支示意图(夜间)(夜间)土壤表面昼夜热量收支平衡方程:土壤表面昼夜热量收支平衡方程:白天:白天:B B-P-P-QsQs-LE=0-LE=0夜间:夜间:-B B+P+P+QsQs+LE=0+LE=0第二节 土壤温度即 B-P-Qs-LE=0 土壤表层昼夜热量收支平衡方程:土壤表层昼夜热量收支平衡方程:QQB BL LE EP PQsL LE EB BP PQs(白天)(白天)(夜间)(夜间)地表层地表层热量收支示意图热量收支示意图白天:白天:B-P-Qs-LE=B-P-Qs-LE=Q (Qs+Qs+Q=Q Q s s)夜间:夜间:-B+P+Qs+LE=B+P+Qs+LE=-Q(Qs+Qs+Q=Q=Q s s)即 Q=B-P-Qs-LEQ 0 0,地面温度地面温度上升上升上升上升;Q 0 0,地面温度地面温度下降下降下降下降Q=0=0,地面温度地面温度最高最高最高最高或或最低最低最低最低二、土壤热特性 热容量热容量 定义:定义:土壤温度变化土壤温度变化(即升高或降低(即升高或降低)所需所需吸吸收或放出收或放出的热量。的热量。分类:分类:质量热容量(比热、比热容)质量热容量(比热、比热容)容积热容量容积热容量 质量热容量:质量热容量:定义:定义:单位质量单位质量的土壤,温度变化的土壤,温度变化所需吸收或所需吸收或 放出的热量。放出的热量。单位:单位:J/(kgJ/(kg)()(或或J/(gJ/(g)容积热容量:容积热容量:定义:定义:单位体积单位体积的土壤,温度变化的土壤,温度变化所需吸收或所需吸收或 放出的热量。放出的热量。单位:单位:J/(mJ/(m3 3)()(或或J/(cmJ/(cm3 3)热容量大的土壤得到或失去相同热量的条件下,温热容量大的土壤得到或失去相同热量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降低的程度都比热容量小的土壤变化缓慢度升高或降低的程度都比热容量小的土壤变化缓慢 土壤热容量分析:土壤热容量分析:土壤成分土壤成分土壤成分土壤成分容积热容量(容积热容量(容积热容量(容积热容量(J/J/(3 3 )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水水水水空气空气空气空气1.9251.9252.7082.7084.1864.1860.00130.0013 在土壤的组成物质中,在土壤的组成物质中,空气的热容量最小空气的热容量最小,水的热容水的热容量最大量最大,固体成分介于两者之间固体成分介于两者之间。土壤热容量影响因子:土壤热容量影响因子: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 含水量大,热容量大含水量大,热容量大 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度 孔隙度大,热容量小孔隙度大,热容量小 单位单位:J/J/(m m S S)(或或/(m m))土壤导热率的大小表明了土壤传递热量的快慢。土壤导热率的大小表明了土壤传递热量的快慢。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导热率大导热率大的土壤,热流量大,的土壤,热流量大,传热速度快,热量容易传入深层或从深层得到热量,因传热速度快,热量容易传入深层或从深层得到热量,因而而表层土壤温度变化小表层土壤温度变化小。导热率小的土壤,则相反。导热率小的土壤,则相反。定义:定义:指当土壤的温度垂直梯度为指当土壤的温度垂直梯度为1/1/m m,单位时间通过单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水平截面积的热量。位水平截面积的热量。导热率(热导率)导热率(热导率)定义及单位:定义及单位:土壤成分土壤成分土壤成分土壤成分导热率(导热率(导热率(导热率(W/W/W/W/()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水水水水空气空气空气空气0.02930.02930.02930.02930.019970.019970.019970.019970.006280.006280.006280.006280.0002093 0.0002093 0.0002093 0.0002093 土壤中土壤中固体成分的导热率最大固体成分的导热率最大,水居中水居中,空气最小空气最小。土壤导热率分析:土壤导热率分析:土壤导热率影响因子:土壤导热率影响因子: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 含水量大,导热率大含水量大,导热率大 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度 孔隙度大,导热率小孔隙度大,导热率小 单位:单位:2 2/S(S(或或2 2/S)S):导温率,:导温率,:导热率,导热率,:容积热容量。:容积热容量。导温率是指在一定的热量得失情况下,土壤温度导温率是指在一定的热量得失情况下,土壤温度变化快慢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变化快慢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导温率(导温系数、导温率(导温系数、热扩热扩散率散率)土壤导温率对土壤温度分布的影响:土壤导温率对土壤温度分布的影响:直接决定着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及最高、最低温度直接决定着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及最高、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出现的时间。土壤导温率分析:土壤导温率分析:土壤湿度较小的情况下,导温率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大而增加;土壤湿度较小的情况下,导温率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大而增加;当土壤湿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土壤当土壤湿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土壤导导温率却呈现出减小温率却呈现出减小的趋势。的趋势。0.200.220.240.260.1812141618202224260.16土壤湿度 W 土壤导温率 K 10-6 m2/s粘粘土土的的导导热热率率随随土土壤壤湿湿度度的的变变化化较差(range):又叫振幅(amplitude)、变幅,即一个周期中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日较差(diurnal range):一天中温度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年较差(annual range):一年内最热月月平均温度与最冷月月平均温度之差。位相(phase):温度最高值与最低值(极值)出现的时间,也称相时。温度周期性变化的特征量:较差及位相三、土壤温度的时间变化 土壤温度日变化土壤温度日变化土壤表面的最高温度在土壤表面的最高温度在1313时左右时左右,最低温度在,最低温度在将近日出时将近日出时14710131619221152025303540455055时间温度 地面地面 5cm5cm10cm10cm15cm15cm20cm20cm地面温度和热量收支的关系地面温度和热量收支的关系地面温度变化与地面热量收支示意图地面温度变化与地面热量收支示意图1 1地面温度日变化曲线;地面温度日变化曲线;2 2地面热量支出日变化曲线;地面热量支出日变化曲线;3 3地面热量收入日变化曲线。地面热量收入日变化曲线。TmTm:地面最低温度;地面最低温度;TMTM:地面最高温度地面最高温度 一天中地面最高温度、地一天中地面最高温度、地 面最低温度出现在地面热面最低温度出现在地面热 量收支相抵(平衡)的时量收支相抵(平衡)的时 刻。刻。一年中地面最热月温度,一年中地面最热月温度,一般出现在月或月,一般出现在月或月,地面最冷月温度一般出现地面最冷月温度一般出现 在月或月。在月或月。影响土壤表面温度日较差的因子影响土壤表面温度日较差的因子 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 土壤热特性土壤热特性 土壤颜色土壤颜色 地形地形 天气天气 土壤温度日较差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温度日较差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一天中土壤温度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一天中土壤温度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土壤温度土壤温度日较差日较差,指的是一天中温度的变幅,也可称为日变幅。指的是一天中温度的变幅,也可称为日变幅。土壤日最高、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土壤日最高、最低温度出现的时间随深度的增加而滞后随深度的增加而滞后。(土壤深度每增加10厘米,位相落后2.5-3.5小时)土壤温度年变化土壤温度年变化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土壤表面月平均最高温度(最热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土壤表面月平均最高温度(最热月)出现在月)出现在7 7 8 8月,月平均最低温度(最冷月)出现在月,月平均最低温度(最冷月)出现在1 1 2 2月。月。影响影响土壤温度年较差的因子土壤温度年较差的因子纬度纬度 地表状况地表状况 天气天气等等 土壤土壤最热月和最冷月出现最热月和最冷月出现的时间,土层越深,越迟。(的时间,土层越深,越迟。(土壤深度每增加 1 米,位相落后2030天)土壤温度年较差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温度年较差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一年中,土壤最热月平均温度与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称一年中,土壤最热月平均温度与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称为土壤温度为土壤温度年较差年较差,即土壤温度的年变幅。,即土壤温度的年变幅。四、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 三种类型三种类型 日射型日射型(受热型)受热型):白天和夏季白天和夏季 辐射型辐射型(放热型)放热型):夜间和冬季夜间和冬季 过渡型:过渡型:早早 上(或春季)出现由辐射型向日射型过渡,上(或春季)出现由辐射型向日射型过渡,傍晚(或秋季)出现由日射型向辐射型过渡。傍晚(或秋季)出现由日射型向辐射型过渡。昼夜转换和季节交替时昼夜转换和季节交替时 土温的铅直分布土温的铅直分布(一天中,日温变化层)(一天中,日温变化层)温度深度温度深度温度深度温度深度日射型(昼型、受热型)辐射型(夜型、放热型)早上过渡型傍晚过渡型 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日变化 极值温度出现的时间极值温度出现的时间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子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子 纬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纬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季节:夏季冬季,一年中春季气温日较差最大。季节:夏季冬季,一年中春季气温日较差最大。季节季节季节季节最高气温最高气温最高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低气温最低气温最低气温夏季夏季夏季夏季1414141415151515h h h h日出前后日出前后日出前后日出前后冬季冬季冬季冬季1313131314141414h h h h日出前后日出前后日出前后日出前后一、空气温度随时间一、空气温度随时间的的变化变化第三节 空气温度 天气状况: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下垫面性质:陆地海洋陆地海洋裸地裸地覆盖地覆盖地沙土、深色土、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干松土粘土、浅色土、潮湿土粘土、浅色土、潮湿土晴天阴天晴天阴天 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变化 最冷、最热月出现的时间最冷、最热月出现的时间 最热月最热月最热月最热月最冷月最冷月最冷月最冷月内陆内陆内陆内陆7 7月月月月1 1月月月月海洋海洋海洋海洋8 8月月月月2 2月月月月 地形:凹地平地地形:凹地平地 凸地凸地 气温年较差的影响因子气温年较差的影响因子 纬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大。纬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大。距海远近:远海区近海区距海远近:远海区近海区 地形及天气状况:同日较差地形及天气状况:同日较差 气温的非周期变化气温的非周期变化主要原因:天气突变 大规模冷暖平流的活动 定义:定义: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程度。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程度。表达式:表达式:ZZ:两高度高度差,一般取两高度高度差,一般取100100m m,TT两高度相应的气温差,负号表示随高度增加气温下降。两高度相应的气温差,负号表示随高度增加气温下降。0 0,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0 0,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升高。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升高。=0=0,气温随高度气温随高度的增加不的增加不变;变;二、空气温度的垂直变化二、空气温度的垂直变化 气温直减率气温直减率温度高度温度高度温度高度温度高度日射型(昼型、受热型)辐射型(夜型、放热型)早上过渡型傍晚过渡型近地层气温的铅直分布(一天中)逆温逆温 在在对对流流层层中中,气气温温随随高高度度的的增增高高而而升升高高(即即 0 0)的现象称为的现象称为逆温逆温。出现逆温的气层叫。出现逆温的气层叫逆温层逆温层。当发生逆温时,冷而重的空气在下,暖而轻的当发生逆温时,冷而重的空气在下,暖而轻的空气在上,不易形成对流运动,使气层处于稳定状空气在上,不易形成对流运动,使气层处于稳定状态,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向上发展,因而又称态,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向上发展,因而又称阻塞阻塞层层。概念概念 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 辐辐射射逆逆温温、平平流流逆逆温温、湍湍流流(即即乱乱流流)逆逆温温、下下沉沉逆逆温、地形逆温、锋面逆温和融雪逆温等。温、地形逆温、锋面逆温和融雪逆温等。辐射逆温辐射逆温 定义定义 夜间由于下垫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夜间由于下垫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厚度厚度一般为一般为200200300300。高纬地区冬季有时可达高纬地区冬季有时可达2,0002,000左右。左右。出现时间出现时间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以冬季最强,夏季最弱。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以冬季最强,夏季最弱。逆温的分类(逆温的分类(按成因按成因)辐射逆温的形成,与辐射逆温的形成,与天气、地形、土壤天气、地形、土壤等条件有密切关等条件有密切关系:系:晴朗微风的夜晚,有利于辐射逆温的形成。晴朗微风的夜晚,有利于辐射逆温的形成。山谷或洼地,易产生山谷或洼地,易产生地形逆温地形逆温,使辐射逆温加强。,使辐射逆温加强。热容量小、导热性能差的土壤上易形成辐射逆温。热容量小、导热性能差的土壤上易形成辐射逆温。地形逆温地形逆温 在山区夜间,由于山上冷空气沿斜坡向下移动到低在山区夜间,由于山上冷空气沿斜坡向下移动到低洼地区并聚积于底部,使原来在洼地底部的较暖空气被洼地区并聚积于底部,使原来在洼地底部的较暖空气被迫抬升形成的逆温,称为迫抬升形成的逆温,称为地形逆温地形逆温。冷空气冷空气暖空气暖空气冷空气冷空气暖空气暖空气 平流逆温平流逆温 定义定义 暖暖空空气气平平流流到到冷冷的的地地面面或或冷冷的的水水面面上上,会会发发生生接接触触冷冷却却,愈愈近近地地表表面面的的空空气气降降温温愈愈多多,而而上上层层空空气气受受冷冷地地面面的的影影响响小小,降降温温较较少少,于于是是产产生生了了逆逆温温现象,这种逆温称为现象,这种逆温称为平流逆温平流逆温。日变化日变化夜间加强,白天减弱。夜间加强,白天减弱。冷的下垫面冷的下垫面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 逆温的实际应用逆温的实际应用 农林业上常利用逆温层防寒避冻;农林业上常利用逆温层防寒避冻;n霜冻发生时霜冻发生时 ,多有逆温层存在,采用熏烟的,多有逆温层存在,采用熏烟的方法,预防霜冻效果好。方法,预防霜冻效果好。n夏季清晨,多存在逆温,喷夏季清晨,多存在逆温,喷(喷雾喷雾)农药,防治农药,防治病虫害效果好。病虫害效果好。n秋冬季,将要晾晒的农副产品,置于离地面秋冬季,将要晾晒的农副产品,置于离地面2 2米以上,能避免地温过低受冻。米以上,能避免地温过低受冻。n在山区的山腰部位可种植反季节蔬菜。在山区的山腰部位可种植反季节蔬菜。n果树嫁接时,嫁接部位处于逆温层的中上部,果树嫁接时,嫁接部位处于逆温层的中上部,避开低温层,嫁接部位能够安全过冬。避开低温层,嫁接部位能够安全过冬。工业上避开逆温出现的时间来排放污染物质。工业上避开逆温出现的时间来排放污染物质。三、空气温度的绝热变化三、空气温度的绝热变化 在气象学上,任一空气团与外界之间无热量交换时在气象学上,任一空气团与外界之间无热量交换时的状态变化过程,叫的状态变化过程,叫绝热过程。绝热过程。在大气中作垂直运动的空气团,其状态变化通常接在大气中作垂直运动的空气团,其状态变化通常接近于绝热过程。近于绝热过程。绝热增温绝热增温 当当空气块空气块下降过程中,因外界气压增大,外界对下降过程中,因外界气压增大,外界对气块作功,在绝热的条件下,所作的功只能用于增加气块作功,在绝热的条件下,所作的功只能用于增加气块的内能,因而气块温度升高。这种因气块下沉而气块的内能,因而气块温度升高。这种因气块下沉而使温度上升的现象,称为使温度上升的现象,称为绝热增温绝热增温。所以,绝热下沉所以,绝热下沉过程又称绝热增温过程。过程又称绝热增温过程。当当空气块空气块上升过程中,因外界气压减小,气块体上升过程中,因外界气压减小,气块体积膨胀,对外作功,在绝热的条件下,作功所需的能积膨胀,对外作功,在绝热的条件下,作功所需的能量,只能由其本身内能来负担,因而气块温度下降。量,只能由其本身内能来负担,因而气块温度下降。这种因气块绝热上升而使温度下降的现象,称为这种因气块绝热上升而使温度下降的现象,称为绝热绝热冷却冷却。所以,。所以,绝热上升过程又称绝热冷却过程。绝热上升过程又称绝热冷却过程。绝热冷却绝热冷却辐合上升气流地形抬升气流气块 P气块 PPPAPBPBPAP=PBP=PA膨胀绝热上升运动绝热上升运动辐散下沉气流地形下沉气流气块 P气块 PPPDPCPDPCP=PCP=PD压缩绝热下沉运动绝热下沉运动 对于作垂直运动的空气团,其温度变化程度取决于对于作垂直运动的空气团,其温度变化程度取决于空气团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所以绝热变化又可分为:空气团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所以绝热变化又可分为:干绝热变化干绝热变化 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团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团在绝热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在绝热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称的温度变化称干绝热变化干绝热变化。其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称其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称干绝热直减率干绝热直减率(d d ),),其值其值约为约为1/1001/100mm。饱和湿空气团饱和湿空气团在绝热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在绝热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称称湿绝热变化湿绝热变化。其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称其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称湿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m m )mm d d m m不是常数,它是气压和温度的函数,随着气不是常数,它是气压和温度的函数,随着气压的减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压的减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湿绝热变化湿绝热变化常取平均值常取平均值m m=0.5/100m0.5/100m 大气中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称为大气中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称为大气中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称为大气中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称为大气层结大气层结大气层结大气层结 mm 、d d 和和 在物理意义上完全不同。在物理意义上完全不同。m m 、d d 是指某气是指某气团升降过程中,气团本身的温度变化率,团升降过程中,气团本身的温度变化率,则表示周围大气则表示周围大气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层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四、四、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 大气稳定度的概念大气稳定度的概念 稳定稳定 假如有一块空气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垂直运假如有一块空气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垂直运动,但外力除去后动,但外力除去后,可出现三种情况:可出现三种情况:若气块逐渐减速,趋于回到原位,这时气若气块逐渐减速,趋于回到原位,这时气块所处的块所处的气层气层,对于该气块而言是,对于该气块而言是稳定稳定的。的。不稳定不稳定 若气块按原方向加速运动,这时气块所处若气块按原方向加速运动,这时气块所处的的气层气层,对于该气块而言是,对于该气块而言是不稳定不稳定的。的。中性中性 若气块既无回到原位,又无继续加速向前若气块既无回到原位,又无继续加速向前的趋势,即被推到哪里就停在哪里,这时气块的趋势,即被推到哪里就停在哪里,这时气块所处的所处的气层气层,对于该气块而言是,对于该气块而言是中性中性的。的。定义定义 当气块开始垂直方向运动后,大气层结使它具有当气块开始垂直方向运动后,大气层结使它具有返回返回或或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远离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称之为,称之为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是表示大气层结稳定程度的物理量。大气稳定度是表示大气层结稳定程度的物理量。大气稳定度的判断大气稳定度的判断 判断标准判断标准 通通常常用用气气温温直直减减率率()与与上上升升气气块块的的干干绝绝热热直直减率(减率(d d)或湿绝热直减率(或湿绝热直减率(m m)的对比来判断。的对比来判断。判断方法判断方法扰动方向扰动方向高度高度(mm)100100200200300300131312121111131312121111131312121111=0.8=0.8=1.0=1.0=1.2=1.211.211.212.012.012.812.811.011.012.012.013.013.010.810.812.012.013.213.2GFGFGFGFGFGFGFA:d d 不稳定不稳定合力方向合力方向d1/hm 对于未饱和空气对于未饱和空气d d 不稳定;不稳定;=d d 中性;中性;m m 不稳定;不稳定;=m m 中性;中性;d d 时,必然是时,必然是 m m,气层为绝对不稳定;,气层为绝对不稳定;m m 时时 ,必然是必然是 d d,气层为绝对稳定;气层为绝对稳定;m md d时,气层为条件性不稳定。时,气层为条件性不稳定。第四节第四节 农林业上常用的温度指标农林业上常用的温度指标(一)平均温度、极端温度和较差(一)平均温度、极端温度和较差 平均温度表示一个地区平均温度表示一个地区热量的平均状况热量的平均状况 极端温度和较差表示极端温度和较差表示温度变化范围温度变化范围 (二)生物学温度(二)生物学温度 生物的生命活动都与温度有关,对于生物生长发育生物的生命活动都与温度有关,对于生物生长发育的各种生理活动起作用的温度。的各种生理活动起作用的温度。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有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有三基点温度三基点温度:生物学最低温度生物学最低温度、生生物学最适温度物学最适温度和和生物学最高温度生物学最高温度生物学最低(下限)温度生物学最低(下限)温度:是生物生长发育等生理活动起:是生物生长发育等生理活动起始的下限温度,又称始的下限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生物学零度,用,用B B表示。(当日平均表示。(当日平均气温高于气温高于B B时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效;等于或低于下限温时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有效;等于或低于下限温度时则无效,即对生物生长发育来说是零度。)度时则无效,即对生物生长发育来说是零度。)生物学最适温度生物学最适温度:生物学最高(上限)温度生物学最高(上限)温度:界限温度是标志着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开始、转折或终止的日平均温度。而所谓界限,完全是根据农林业生产和气象条件的关系来划定的。农林业气象学常用的界限温度 0;5;10;15;20(三)界限温度(三)界限温度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指示和临界意义的温度。(四)积温(四)积温 完成某一个生长发育期或完成整个生育期所需的累完成某一个生长发育期或完成整个生育期所需的累积温度的总和。积温度的总和。在植物其他因子基本满足的条件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和植物的生长发育正相关,而且只有当温度累计到一定总量(或总和)时,植物的发育才能完成。积温单位:积温单位:或或.d d(日度)(日度)常用的表示方法:常用的表示方法:活动积温活动积温 有效积温有效积温生育期内,把等于或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B)的日平均气温(ti)称为活动温度。生物在某一生长发育期或整个生长发育期内全部活动温度的总和称为活动积温(Y),用下式表示:(1)活动积温 (tiB;当tiB时,ti=0)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ti B)称为有效温度。生物在某一生长发育期或整个生长发育期内全部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温(X),用下式表示:(2)有效积温 (tiB;当tiB时,ti-B=0)(3 3)积温在农林业生产的应用积温在农林业生产的应用可作为生物与品种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种子鉴定证书上标明生物与品种从播种到开花、成熟所需的积温。为为引种与品种推广引种与品种推广提供重要的科学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避免引种与推广的盲目性依据,避免引种与推广的盲目性。估算地区的热量资源,进行农林业估算地区的热量资源,进行农林业气候分析和区气候分析和区划划(常用年活动积温);生物生物物候期预报物候期预报、收获期预报及病虫害发生发展收获期预报及病虫害发生发展时期预报时期预报 通过积温分析可为各地通过积温分析可为各地确定种植制度确定种植制度提供依据。提供依据。作业:作业:1.1.名词解释:名词解释: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 气温直减率气温直减率 逆逆温温 绝热冷却绝热冷却 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 活动积温 有效积温2.2.离地面离地面200200米高处的气温为米高处的气温为20,20,此高度以上气层此高度以上气层的气温垂直递减率平均为的气温垂直递减率平均为0.65/1000.65/100米,试求离地米,试求离地面面12001200米高处的气温。若米高处的气温。若12001200米处空气是未饱和状米处空气是未饱和状态,当气块从此高度下沉至地面,其温度为若干?态,当气块从此高度下沉至地面,其温度为若干?3.3.已知已知500m500m、1000m1000m和和2000m2000m高处的气温分别为高处的气温分别为12.012.0,8.08.0和和2.02.0,试判断,试判断500m500m1000m1000m和和1000m1000m2000m2000m这两层空气的稳定度。这两层空气的稳定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