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课件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241511437 上传时间:2024-06-30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1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学1第一章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儿科学基础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用中医治法与手段,研究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及各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的一门学科。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2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一、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时期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四、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一、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时期二3一、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南北朝)一、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南北朝)1.小儿疾病小儿疾病 五十二病方:“婴儿病痫”、“婴儿瘛”。内经:“乳子而病热”、“乳子中风热”、“胎病”。2.小儿医小儿医:扁鹊。“小儿医”是关于儿科分科的最早记载。3.儿科辨治体系儿科辨治体系黄帝内经:论述了小儿生长发育、体质特点、先天因素致病,泄泻、喘史等病证的诊断与预后。一、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南北朝)1.小儿疾病4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治外感病、以脏腑辨治杂病,对后世儿科学辨证体系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其中许多名方,如麻杏石甘汤、白虎汤、三承气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至今为儿科临床所常用。4.儿科医案儿科医案:西汉淳于意以“下气汤”治婴儿“气鬲病”。5.儿科著作儿科著作:王末钞小儿用药本草,徐叔响疗少小百病杂方。伤寒杂病论:以六经辨治外感病、以脏腑辨治杂病,对后世儿5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朝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朝宋代)宋代)(一)隋唐医学教育:政府设立太医署,内设少小科。儿科专业初步形成:1.1.隋代巢元方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介绍小儿疾病有6卷,为小儿病因证候学之首。疾病分类与辨证:外感病分为伤寒、时气两大类,内伤病以脏腑辨证为主。正确的养育观:提出“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 。2.唐代孙思邈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 首列“少小婴孺方”,是最早记载儿科理法方药的专篇。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朝宋代)(一)隋唐63.3.最早的儿科专著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颅囟经 首创“纯阳”理论;阐述小儿脉法、囟门诊察法;论述了惊、癎、疳、痢、火丹等的证治;内服药多采用丸、散剂,共载56方,外治方达28首。3.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7(二)宋代的儿科成就专业分科设小方脉专科著作1.1.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诊断:重视面部望诊,对“面上证”、“目内证”、痘疹类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记述详细而实用。辨证:首创五脏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各脏证有虚、实、寒、热之分。治疗:提出五脏虚实补泻法,并注意柔润清养、运补兼施、攻不伤正,尤其重视调理脾胃。创制异功散、七味白术散、泻白散等著名方剂。钱乙被称为“儿科之圣”。(二)宋代的儿科成就专业分科设小方脉82.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善用寒凉,是第一部有关痘疹的专著。3.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小儿病源方论 陈氏为痘疹用温补学派的创始人。4.刘昉等幼幼新书 整理、汇集了宋以前儿科学术成就。5.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认为脐风和成人破伤风为同一病原,提出了烧灼法断脐的预防方法。总之,我国儿科学的形成,始于晋唐而成于宋。2.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善用寒凉,是第一部有关痘疹的9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元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金元时代儿科成就(一)金元时代儿科成就 1.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2.曾世荣著活幼口议及活幼心书 详论初生诸疾,议证论候翔实。首倡急惊风之“四证八候”,并提出镇惊、截风、退热、化痰诸法,所立琥珀抱龙丸、镇惊丸等疗惊方,沿用至今。提出“惊风三发便成痫”以及“瘀血成痫”等创见性的观点。将小儿病因病机诊治等编成七言四句歌诀,并加以注解,便于理解记诵 和普及。三、中医儿科学的发展期(元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一)金10(二)明清时代儿科发展1.名医辈出,著书立说。薛铠、薛已父子保婴撮要 五脏证治为纲,温脾补肾求本,临床多用益黄散、干姜理中汤、补中益气汤、地黄丸等。外症兼辨经络,治以内外相合。其中采用火烧断脐法预防初生儿破伤风,开创小儿外科之先河小儿外科之先河。(二)明清时代儿科发展11万全育婴秘诀幼科发挥片玉心书。“育婴四法”:预养、胎养、蓐养、鞠养。(保健)“三有余四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足。(生理病理)“首重保护胃气”:五脏有病,或泄或补,慎勿犯胃气。创制牛黄清心丸、肥儿丸、养脾消积丸等名方。(治疗)万全育婴秘诀幼科发挥片玉心书。12王肯堂证治准绳王肯堂证治准绳 幼科幼科 集明代以前文献之长,并加以发挥。重视防治结合,各类疾病证治全面,至今仍有实用价值。张介宾景岳全书张介宾景岳全书:有“小儿则”等儿科8卷。重视母婴关系,“大抵保婴之法既病则审治婴儿,亦必兼治其母为善”。辨证重在表里寒热虚实,提出小儿“阳非有余”,“阴常不足”。治疗上认为“脏气清灵,随拨随应”,用药注重甘温扶阳。王肯堂证治准绳幼科13夏禹铸幼科铁镜夏禹铸幼科铁镜重视望诊,从望面色、审苗窍辨脏腑寒热虚实。运用“灯火十三燋”治疗脐风、惊风等证,并提出“疗惊必先豁痰,豁痰必先祛风,祛风必先解热,解热必先祛邪”之惊风治法,对后世影响较大。擅用推拿。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 是一部麻疹专书,详述了麻疹各期及合并症的辨证和治疗。首先提出“肺炎喘嗽”病名。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课件14陈飞霞幼幼集成陈飞霞幼幼集成 提出指纹诊法纲领:“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风轻、气重、命危”,至今为临床所采用。吴鞠通温病条辨吴鞠通温病条辨 解儿难解儿难提出了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生理特点;“易于感触,易于传变”的病理特点;“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的用药特点;六气为病、三焦分证、治病求本等观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 幼科要略幼科要略 沈金鳌幼科释迷沈金鳌幼科释迷2.免疫学的开端人痘接种法的发明和推广陈飞霞幼幼集成15四、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立后)w疾病防治w剂型改革w医学教育w学术交流四、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疾病防治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