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导论--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483743 上传时间:2024-06-29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配电网导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智能配电网导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智能配电网导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配电网导论1PPT课件第一章 概论v第一节 导言v第二节 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v第三节 智能配电网定义与特点v第四节 智能配电网的国内外发展情况 v第五节 智能配电网的建设意义2PPT课件 第一节 导言 电力系统是人类迄今为止制造的最复杂,最庞大的系统,是20世纪人类所取得的最辉煌的工程技术成就之一。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老化,线路扩容困难,系统运行效率降低,节能减排等环保压力增大,人们对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大容量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发电接入电力系统的要求日益增强,特别是大面积停电的灾变事故频发,使传统电力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在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3PPT课件 世界对电力的需求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未来的配电系统基础设施应当具备以下特点:v1)很大的灵活性。v2)多种功能性。v3)安全、可靠、有效地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能,以增强用户的满意度。v4)用户可以方便选择不同的供电商。v5)给经济和社会带来发展机会。4PPT课件 未来的配电系统必须能应对越来越大的挑战:1)由于更多的分布式能源(分布式发电、分布式储能、需求侧管理)渗透在配电系统基础设施中,要求未来的配电系统具有新的灵活的可重构的网络拓扑、新的保护方案、新的电压控制和新的仪表。2)为了提高电网的利用系数,需要电力公司与用户友好合作,达到双赢。因此,需要开发高级的配电市场,实现更具弹性的负荷需求特性。随着更高级的用户界面的应用,使用户可根据价格、可靠性等来进行实时交易这将需要高透明度的用户界面。3)由于技术与经济的发展对配电网各种约束的日益提高,即要求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电能质量和节能降损,配电网的运行人员需要有新的实时工具辅助他们决策,也需要有新的网络拓扑和智能电力电子装置。5PPT课件 与此同时,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成熟,为电网的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手段。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提出了“电网现代化”的号召,从而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研究“智能电网”的热潮。它被认为是改变未来电力系统面貌的电网发展模式。6PPT课件第二节 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 “智能电网”(Smart Grid),最早出自美国“未来能源联盟智能电网工作组”在2003年6月份发表的报告。报告将智能电网定义为“集成了传统的现代电力工程技术、高级传感和监视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输配电系统,具有更加完善的性能并且能够为用户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智能”二字,很容易使人认为智能电网是一个属于二次系统自动化范畴的概念。事实上,智能电网是未来先进电网的代名词,我们可以从技术和功能特征两方面来理解它的含义。7PPT课件v(1)从技术组成方面讲,智能电网是集计算机、通信、信号传感、自动控制、电力电子、超导材料等领域新技术在输配电系统中应用的总和。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是孤立的、单方面的,不是对传统的输配电系统进行简单地改进、提高,而是从提高电网整体性能、节省总体成本出发,将各种新技术与传统的输配电技术进行有机地融合,使电网的结构以及保护与运行控制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v(2)从功能特征上讲,智能电网在系统安全性、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运行效率、资产管理等方面较传统电网有着实质性的提高;支持各种分布式发电与储能设备的即插即用;支持与用户之间的互动。8PPT课件9PPT课件智能电网的系统图如图所示 10PPT课件第三节 智能配电网定义与特点 智能配电网(Smart Distribution Grid,SDG)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配电网高级自动化技术为基础,通过应用和融合先进的测量和传感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信息与通信等技术,利用智能化地开关设备、配电终端设备,在坚强电网架构和双向通信网络的物理支持以及各种集成高级应用功能的可视化软件支持下,允许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发电单元的大量接入和微网运行,鼓励各类不同电力用户积极参与电网互动,以实现配电网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完善的检测、保护、控制、优化和非正常运行状态下的自愈控制,最终为电力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经济、环保的电力供应和其他附加服务。11PPT课件 与传统的配电网相比,智能配电网SDG具有以下功能特征:(1)自愈能力。自愈是指SDG能够及时检测出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故障并进行相应的纠正性操作,使其不影响对用户的正常供电或将其影响降至最小。自愈主要是解决“供电不间断”的问题,是对供电可靠性概念的发展,其内涵要大于供电可靠性。例如目前的供电可靠性管理不计及一些持续时间较短的断电,但这些供电短时中断往往都会使一些敏感的高科技设备损坏或长时间停运。12PPT课件v(2)具有更高的安全性。SDG能够很好地抵御战争攻击、恐怖袭击与自然灾害的破坏,避免出现大面积停电;能够将外部破坏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保障重要用户的正常供电。v(3)提供更高的电能质量。SDG实时监测并控制电能质量,使电压有效值和波形符合用户的要求,即能够保证用户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且不影响其使用寿命。13PPT课件v(4)支持分布式电源DER(Distributed Electric Resource)的大量接入。这是SDG区别于传统配电网的重要特征。在SDG里,不再像传统电网那样,被动地硬性限制DER接入点与容量,而是从有利于可再生能源足额上网、节省整体投资出发,积极地接入DER并发挥其作用。通过保护控制的自适应以及系统接口的标准化,支持DER的“即插即用”。通过DER的优化调度,实现对各种能源的优化利用。14PPT课件v(5)支持与用户互动。与用户互动也是SDG区别于传统配电网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应用智能电表,实行分时电价、动态实时电价,让用户自行选择用电时段,在节省电费的同时,为降低电网高峰负荷做贡献;二是允许并积极创造条件让拥有DER(包括电动车)的用户在用电高峰时向电网送电。15PPT课件v(6)对配电网及其设备进行可视化管理。SDG全面采集配电网及其设备的实时运行数据以及电能质量扰动、故障停电等数据,为运行人员提供高级的图形界面,使其能够全面掌握电网及其设备的运行状态,克服目前配电网因“盲管”造成的反应速度慢、效率低下问题。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在线诊断与风险分析,为运行人员进行调度决策提供技术支持。16PPT课件v(7)更高的资产利用率。SDG实时监测电网设备温度、绝缘水平、安全裕度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增加传输功率,提高系统容量利用率;通过对潮流分布饿优化,减少线损,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在线监测并诊断设计的运行状态,实施状态检修,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v(8)配电管理与用电管理的信息化。SDG将配电网实时运行与离线管理数据高度融合、深度集成,实现设备管理、检修管理、停电管理以及用电管理的信息化。17PPT课件第四节 智能配电网的国内外发展情况 世界上不同国家针对本国的能源和电网现状制定了不同的智能电网发展目标,其重心大部分都在配电侧。18PPT课件1.美国:美国侧重于对已有落后的电网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建设现代化电力系统,并注重需求侧管理和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应用。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智能电网概念的国家,也是最先进行智能电网研究和建设的国家。美国电科院在2002年时就己经在能源和信息集成构建工程中提出了智能电网的概念;2003年2月,美国政府提出“电网2030规划”,指出要建设现代化电力系统,以确保经济安全,同时促进电力系统自身的安全运行。该规划的主要内容有:为所有用户提供高度安全、可靠、数字化的供电服务,在全国实现成本合理、生产过程无污染、低碳排放的供电,经济实用的储能设备,建成超导材料的骨干网架。19PPT课件 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2007 年12 月颁布“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2007”,确立了国家层面的电网现代化政策,设立新的专责联邦委员会,并界定其职责与作用,建立问责机制,同时建立激励机制,促进股东投资;2009年,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智能电网建设和实施计划,大力投资智能电网,加快电网智能化进程。同时,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 (APQC)与全球智能电网联盟(GIUNC)在IBM支持下,制定了智能电网成熟度模型 (SGMM),以评估和衡量智能电网的进展状况、指导智能电网的建设。美国总统奥巴马为振兴经济,从节能减排、降低污染角度提出绿色能源环境气候一体化振兴经济计划,智能电网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PPT课件 在实践方面,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从2003年开始,通过安装智能电能表和采用无线通信网络,来实现与用户之间的互动。2008年8月,科罗拉多州波尔得市己经完成其智能电网的第一期工程。这两个智能电网项目都把智能电能表作为家域网 (HomeAreaNetwork,HAN)的入口和电网智能化的窗口,从而实现对各种智能装置的控制和对用户的双向服务。21PPT课件2.欧洲及美洲 欧盟为应对气候变化、对能源进口依赖日益严重等挑战,向客户提供可靠便利的能源服务,正在着手制定一整套能源政策。这些政策将覆盖资源侧、输送侧以及需求侧等方面,从而推动整个产业领域深刻变革,为客户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形成低能耗的经济发展模式。欧洲智能电网技术研究主要包括网络资产、电网运行、需求侧和计量、发电和电能存储四个方面。22PPT课件 意大利在2005年就完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Telegestore智能电网工程,被世界上普遍认为实现智能电网最早的国家。目前,加拿大安大略也通过采用标准化的基础设施和智能表计,正在实施智能电网建设,预计到2010年,其智能电网系统能够为安大略的130万人口提供服务。23PPT课件3.日本 日本构建智能电网 以新能源为主 日本政府通过深入比较与美国电力工业特征的不同,结合自身国情,决定构建以对应新能源为主的智能电网。24PPT课件(1).日本政府关于智能电网的看法 根据 3 月17 日日本电气新闻报道,针对美国提出的智能电网,日本经济产业部副部长望月晴文指出,美国脆弱的电网系统与日本坚强的电网系统无法单纯地进行比较,日本将根据自身国情,主要围绕大规模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确保电网系统稳定,构建智能电网。日本政府计划在与电力公司协商后,于明年开始在孤岛进行大规模的构建智能电网试验,主要验证在大规模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情况下,如何统一控制剩余电力和频率波动,以及蓄电池等课题。日本政府期待智能电网试验获得成功并大规模实施,这样可以通过增加电力设备投资拉动内需,创造更多就业机会。25PPT课件(2).共同进行智能电网模式研究 为配合企业技术研究,东京工业大学于 3 月初成立“综合研究院”,其中,赤木泰文教授主持的关于可再生能源如何与电力系统相融合的“智能电网项目”备受瞩目。除东京电力公司外,东芝、日立等8 家电力相关企业也积极参与到该项目研究中。该项目计划用3 年时间开发出高可靠性系统技术,使可再生能源与现有电力系统有机融合的智能电网模式得以实现。26PPT课件4.中国 在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智能电网研究且初见成效后,我国也启动了智能电网项目研究。余贻鑫院士较早将智能电网概念引入中国,从配电网角度出发,分析实现智能化的关键技术问题。能源经济专家武建东教授在全面解读美国大力推进智能电网战略意图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应发展有别于欧美模式的智能电网,提出“互动电网”,“电网2.0”的概念27PPT课件 华东电网公司在2007 年启动了高级调度中心、统一信息平台等智能电网试点工程,目前,高级调度中心项目一期工作已通过验收。此外,华北电网公司也于2008 年启动了数字电表等用户侧的智能电网相关实践。2009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发布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研究报告。28PPT课件 国家电网公司立足于实际国情和特高压实践,提出中国应全面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将分成3 个阶段逐步推进,到2020 年可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29PPT课件 智能配电网是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电网的智能化是否能够顺利实现。目前,虽然我国在大力推进和实施配电自动化项目,但由于我国各配电地区设备水平、配电自动化水平参差不齐,造成配电网架相对薄弱,不能解决大量的可再生能源接入对电网影响的问题,还远未达到智能配电网所要求的鼓励用户参与电网互动、支持新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支持需求侧管理,还不能够做到配电网优化运行、自愈控制,配电网自愈控制关键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政策和市场运行问题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因此,加快配电网的智能化工作,建设坚强智能配电网,己经显得刻不容缓。30PPT课件第五节 智能配电网的建设意义 配电网直接面向用户,是保证供电质量、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创新用户服务的关键环节。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配电网投资相对不足,自动化程度比较低,在供电质量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电力用户遭受的停电时间,95%以上是由于配电系统原因造成的(扣除发电不足的原因);配电网是造成电能质量恶化的主要因素;电力系统的损耗有近一半产生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网的影响主要是对配电网的影响;与用户互动、进行需求侧管理的着眼点也在配电网。因此,建设智能电网,必须给予配电网足够的关注。结合我国配电网实际,积极研发应用SDG技术,对于推动我国配电网的技术革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1PPT课件 SDG将使配电网从传统的供方主导、单向供电、基本依赖人工管理的运营模式向用户参与、潮流双向流动、高度自动化的方向转变。随着我国SDG建设的进展,将产生越来越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主要以下3个方面。v (1)实现配电网的最优运行,达到经济高效。SDG应用先进的监控技术,对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优化管理,降低系统容载比并提高其负荷率,使系统容量能够获得充分利用,从而可以延缓或减少电网一次设备的投资,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2PPT课件v(2)提供优质可靠电能,保障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SDG在保证供电可靠性的同时,还能够为用户提供满足其特定需求的电能质量;不仅可以克服以往故障重合闸、倒闸操作引起的短暂供电中断,而且可以消除电压聚降、谐波、不平衡的影响,为各种高科技设备的正常运行、为现代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提供可靠优质的电力保障。v(3)推动新能源革命,促进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传统的配电网的规划设计、保护控制与运行管理方式基本上不考虑DER的接入,而且为不影响配电网的正常运行,现有的标准或运行导则对接入的分布式电源的容量及其并网点的选择都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制约了分布式发电的推广应用。33PPT课件 SDG具有很好地适应性,能够大量地接人分布式电源并减少并网成本,极大地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大大降低化石燃料使用和碳排放量,在促进环保的同时,实现电力生产方式与能源结构的转变。返回第一章目录34PPT课件第二章 智能配电网的主要技术内容v第一节 通信系统 v第二节 灵活的网络拓扑v第三节 智能配电网设备 35PPT课件第一节 通讯技术 建立高速、双向、集成的通信系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智能电网的数据的获取、保护和控制都需要这样的通信系统的支持。这是一个覆盖配电网中所有节点(控制中心、变电站、分段开关、用户端口等)的IP通信网,采用光纤、无线与载波等组网技术,支持各种配电终端与系统“上网”。36PPT课件37PPT课件38PPT课件 智能配电网通信系统须满足适应苛刻的运行条件、通信速率高、高覆盖、在线路出现故障是能保证正常通信、双向通信、经济、操作维护方便的要求。39PPT课件第二节 灵活的网络拓扑 灵活的可重构的配电网络拓扑,是未来智能配电网的基础。它需使得系统在经历故障时,把故障影响范围局限在最小范围,并可迅速通过其它连接恢复对其它部分的供电。中压配电网的发展趋势是:市区电网:向高负荷密度区域供电,是典型的地下系统,并且可能已形成网状的结构;40PPT课件 郊区电网:向中等负荷密度区域供电,是由地下电缆和架空线路组成的混合系统,并且逐渐电缆化。这种电网一般将联络馈线打开运行,构成辐射状网络;特殊电网:向优质电力区域、办公区域或其它的负荷供电。这些系统根据终端用户的需要应有一些特殊的设计(如微型电网)和技术(如用户定制的电力技术),且通常需要与相关用户签订专门合同。41PPT课件第三节 智能配电网设备 配电网要实现智能化,必须有智能设备的物理支持。智能配电网要广泛应用先进的设备技术,安装大量的智能装置和设备,以提高配电系统的性能。智能配电网采用的智能装置主要有智能传感器、智能表计、智能配电变压器、电子式互感器、智能熔断器、DFACTS装置、故障电流限制器等。42PPT课件第三章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 v第一节 分布式电源 v第二节 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 v第三节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v第四节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的发展 43PPT课件第一节 分布式电源 分布式电源指小型(容量一般小于50 MW)、向当地负荷供电、可直接连到配电网上的电源装置。它包括分布式发电装置与分布式储能装置。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装置根据使用技术的不同,可分为热电冷联产发电、内燃机组发电、燃气轮机发电、小型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燃料电池等;根据所使用的能源类型,DG 可分为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发电与可再生能源(风力、太阳能、潮汐、生物质、小水电等)发电两种形式。44PPT课件 分布式储能(Distributed Energy Storage,DES)装置是指模块化、可快速组装、接在配电网上的能量存储与转换装置。根据储能形式的不同,DES 可分为电化学储能(如蓄电池储能装置)、电磁储能(如超导储能和超级电容器储能等)、机械储能装置(如飞轮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等),热能储能装置等。此外,近年来发展很快的电动汽车亦可在配电网需要时向其送电,因此也是一种DES。分布式发电已成为一股影响电力工业未来面貌的重要力量。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45PPT课件v1)应对全球能源危机的需要。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飙升,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们的目光转向了可再生能源,因此,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备受关注,快速发展并开始规模化商业应用,而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大都是小型的、星罗棋布的。v 2)保护环境的需要。CO2 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成为当今世界政治的核心议题之一。为保护环境,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纷纷立法,扶持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其他清洁发电技术(如热电联产微型燃气轮机),有利地推动了DG 的发展。46PPT课件v 3)天然气发电技术的发展。对于天然气发电来说,机组容量并不明显影响机组的效率,并且天然气输送成本远远低于电力的传输,因此比较适合采用有小容量特点的DG。v 4)避免投资风险。由于难以准确地预测远期的电力需求增长情况,为规避风险,电力公司往往不愿意投资大型的发电厂以及长距离超高压输电线路。此外,高压线路走廊的选择也比较困难。这都促使电力公司选择一些投资小、见效快的DG 项目来就地解决供电问题。47PPT课件 目前,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还远高于常规燃煤发电,只有国家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才能调动投资者发展DG 的积极性。其次,DG 并网技术也是制约DG 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智能电网的提出,从技术上为解决这一问题创造了条件。48PPT课件第二节 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一、分布式电源并网的作用 分布式发电装置并网后会给配电网带来一系列积极的影响。v 1)提高供电可靠性。分布式电源DER 可以弥补大电网在安全稳定性上的不足。含DER 的微电网可以在大电网停电时维持全部或部分重要用户的供电,避免大面积停电带来的严重后果。v 2)提高电网的防灾害水平。灾害期间,DER可维持部分重要负荷的供电,减少灾害损失。49PPT课件v3)DER 启停方便,调峰性能好,有利于平衡负荷。v4)DER 投资小、见效快。发展DG 可以减少、延缓对大型常规发电厂与输配电系统的投资,降低投资风险。v5)可以满足特殊场合的用电需求。如用于大电网不易达到的偏远地区的供电;在重要集会或庆典上,DER 处于热备用状态可作为移动应急发电。50PPT课件v6)减少传输损耗。DER 就近向用电设备供电,避免输电网长距离送电的电能传输损耗。分布式储能装置并网后,可在负荷低谷时从电网上获取电能,而在负荷高峰时向电网送电,起到对负荷削峰填谷的作用,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其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配合使用,可就地补偿可再生能源发电装置功率输出的间歇性。51PPT课件 二、分布式电源并网带来的技术问题 DER 的大量接入改变了传统配电网功率单向流动的状况,这给配电网带来一系列新的技术问题。v1)电压调整问题。配电线路中接入DER,将引起电压分布的变化。由于配电网调度人员难以掌握DER 的投入、退出时间以及发出的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的变化,使配电线路的电压调整控制十分困难。v2)继电保护问题。DER 的并网会改变配电网原来故障时短路电流水平并影响电压与短路电流的分布,对继电保护系统带来影响:52PPT课件 (1)引起保护拒动。如果一个DER 接在线路的M处,当线路末端k 处发生短路故障时,它向故障点送出短路电流并抬高M 处的电压,因此使母线处保护R 检测到的短路电流减少,从而降低保护动作的灵敏度,严重时会引起保护拒动。53PPT课件 (2)引起配电网保护误动。在相邻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DER 提供的反向短路电流可能使保护误动作。(3)影响重合闸的成功率。在线路发生故障时,如果在主系统侧断路器跳开时DER 继续给线路供电,会影响故障电弧的熄灭,造成重合闸不成功。如果在重合闸时,DER 仍然没有解列,则会造成非同期合闸,由此引起的冲击电流使重合闸失败,并给分布式发电设备带来危害。(4)影响备用电源自投。如果在主系统供电中断时,DER 继续给失去系统供电的母线供电,则由于母线电压继续存在,会影响备用电源自投装置的正确动作。54PPT课件v3)对短路电流水平的影响。直接并网的发电机都会增加配电网的短路电流水平,因此提高了对配电网断路器遮断容量的要求。v4)对配电网供电质量的影响。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输出的电能具有间歇性特点,会引起电压波动。通过逆变器并网的DER,不可避免地会向电网注入谐波电流,导致电压波形出现畸变。55PPT课件 三、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运行管理的影响v1)DER 的接入,会增加配电网调度与运行管理的复杂性。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输出的电能具有很大的随机性,而用户自备DER 一般是根据用户自身需要安排机组的投切;这一切给合理地安排配电网运行方式、确定最优网络运行结构带来困难。v2)DER 的接入,给配电网的施工与检修维护带来了影响。由于难以对众多的DER 进行控制,停电检修计划安排的难度增加,配电网施工安全风险加大。56PPT课件 四、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规划建设与经营的影响 DER 的大量应用,给配电网的规划建设与经营带来了新挑战。v1)对配电网规划设计、负荷预测的影响。由于大量的用户安装DER 为其提供电能,使得配电网规划人员难以准确地进行负荷预测,进而影响配电网规划的合理性。57PPT课件v2)分布式发电并网的经济问题。由于DER的接入,特别是对于自备DER 的用户,为保证其自备DER 停运时仍能正常用电,供电企业需要为其提供一定的备用容量,这就增加了供电企业的设备投资与运行成本,这些费用理应有一部分由DER 业主来分担。因此,需要完善电价政策,合理地调整供电企业与DER 业主的利益。58PPT课件第三节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 一、分布式电源并网基本技术要求 为确保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和供电质量,DER并网要满足以下基本要求。v1)保证配电网电压合格,所引起的电压偏移不超过允许的范围。v2)配电设备正常运行电流不超过额定值,动热稳定电流不超过允许值。v3)短路容量不超过开关、电缆等配电设备的允许值。v4)电能质量合格,所引起的电压骤升、骤降、闪变、谐波不超过规定值。59PPT课件 二、分布式电源接入方案的选择 DER 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与DER 的容量以及接入配电网的规模、电压等级有关。一般情况下,DER 容量在250 kVA 以内的接入380 V/400V 低压电网;DER 容量在1 8 MVA 的接入10 kV等级中压电网;DER 容量更大一些的则接入更高电压等级的配电网。具体接入方式一般是大容量的DER 通过联络线接到附近变电所的母线上。对于小型的DER,为减少并网投资,就近并在配电线路上.60PPT课件61PPT课件 在我国,热电联产发电与小水力发电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它们一般是并到配电变电所的母线上。这些DER(小电源)的并网以及保护控制技术已比较成熟,有大量的技术标准、规程可供参考。近年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等容量在数百千瓦及以下的小型分布式电源有了很大发展,为降低成本,它们一般是就近接到配电线路上,这些小型DER 的并网及其保护控制技术还需进一步探讨。62PPT课件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的第21 标准化工作组起草的DER 并网系列标准中,定义了以下两个参数来衡量DER 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v1)刚度系数,指配电网中DER 接入点的设计短路电流与DER 额定电流的比值。v2)短路电流贡献比,指配电网在DER 接入点发生短路时,来自DER 的短路电流与来自配电网的短路电流的比值。刚度系数越大,短路电流贡献比越小,则配电网运行电压与短路电流受DER 并网的影响越小。一般认为,如果刚度系数大于20,则DER 并网不会对配电网运行带来实质性影响。63PPT课件 三、分布式电源并网保护 分布式电源并网保护除分布式电源机组的保护外,主要是配备孤岛运行保护,简称孤岛保护。孤岛是指配电线路或部分配电网与主网的连接断开后,由分布式电源独立供电形成的配电网络。这种意外的孤岛运行状态是不允许的,因为其供电电压与频率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并且线路继续带电会影响故障电弧的熄灭、重合闸的动作,危害事故处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对于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的电网来说,一部分配电网与主网脱离后,可能会失去接地的中性点,成为非有效接地系统,这时孤岛运行就可能引起过电压,危害设备与人身安全。64PPT课件 在DER 与配电网的连接点上,需要配备自动解列装置,即孤岛保护。在检测出现孤岛运行状态后,迅速跳开DER 与配电网之间的联络开关。一般来说,在孤岛运行状态下,DER 发电量与所带的负荷相比,有明显的缺额或过剩,从而导致电压与频率的明显变化,据此可以构成孤岛运行保护。孤岛保护的工作原理主要有以下3 种。v1)反应电压下降或上升的欠压/过压保护。v2)反应频率下降或上升的频率变化率保护。v3)反应前后两个周波电压相量变化的相量偏移保护。65PPT课件 在线路故障切除后,重合闸时间需要与孤岛运行保护配合,其等待时间要确保DER 解列并留有足够的故障点熄弧时间。66PPT课件第四节 分布式电源并网技术的发展 以上介绍的DER 并网技术是有限接入即对于接入容量等做出严格限制。为了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必须实现DER 并网的宽限接入和大量接入,这也是智能电网概念提出的根本原因之一,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将使这问题能得到较好地解决。随着DER 的大量接入,配电网就由传统的无源网络将发展成为有源网络,当前,涉及这方面的技术研究主要有微电网技术与虚拟发电厂技术。67PPT课件 有源网络(Active Network)指的是分布式电源高度渗透、功率双向流动的配电网络。所谓 高度渗透是指接入的DER 对配电网的潮流、短路电流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使得传统配电网的规划设计、保护控制、运行管理方法不再有效。有源网络的概念是针对并网技术对DER 接入容量做出严格限制的配电网而提出的。有源网络不再单纯地为了不影响现有配电网而严格限制DER 的接入,而是让DER 尽可能地多发电(特别是对可再生能源)、充分地发挥其对配电网的积极作用以及节省电力系统的整体投资。DER 的容量客观上是可以替代一部分配电容量的,从而减少对发、输、配电系统的投资。因此,考虑DER 对配电容量的替代作用,也是有源网络的一个重要的特征。68PPT课件 有源网络给配电网的保护控制、运行管理提出了新挑战,它包括电压控制、继电保护、短路电流限制、故障定位与隔离、DER 调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69PPT课件一、微电网技术 微电网(Micro Grid)简称微网,是指由DG、DES 装置和监控、保护装置汇集而成的并为相应区域供电的小型发配电系统,能够不依赖大电网而正常运行,实现区域内部供需平衡。一般来说,微网是一个用户侧的电网,它通过一个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nnection,PCC)与大电网连接。70PPT课件71PPT课件 按照常规的做法,DER 必须配备孤岛保护,在大电网停电时自动与主网断开。而微网可以在与大电网脱离后独立运行,由DER 维持区域内所有或部分重要负荷的供电,能够发挥出DER 在提高供电可靠性方面的作用。微网仅在PCC 点与大电网连接,避免了多个DER 与大电网直接连接。通过合理地设计,可使微网中DER 主要用于区域内部负荷的供电,做到不向外输送或输送很小的功率,使得大电网可以不考虑其功率输出的影响,继续采用即接即忘的并网方法。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DER 大量接入与不改变配电网现有保护控制方式之间的矛盾。72PPT课件 智能微网信息交互关系如图:73PPT课件 就微网本身来说,它是一个有源网络,需要解决功率平衡、稳定控制、电压调整、继电保护等一系列问题。智能微网具备以下特点:(1)实现真正的自治;(2)提供高可靠性电能;(3)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4)更有效利用分布式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5)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6)实现环境效益最大化。微网技术还在研究发展之中,是智能配电网的重要研究内容。74PPT课件 二、虚拟发电厂技术 虚拟发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技术是将配电网中分散安装的DER 通过技术支撑平台实现统一调度并将其等效为一个发电区,实现分布式电源大量并网,达到DER 的优化利用、降低电网峰值负荷、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目的。VPP 的调度对象主要是可随时启动并且功率可调节的DER,如热电联产微型燃气轮机、应急供电柴油发电机组以及各种DES 等。对于风能、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来说,其输出具有不确定性,且一般需要在具备条件时让其足额发电,因此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地调度。实施VPP 要有配网自动化系统(DAS)作为技术支撑平台。75PPT课件 VPP 是DAS 的一个高级应用功能。DAS 需要采集、处理分布式电源的实时运行数据,并能够对其进行调节、控制。除技术问题外,实施VPP 还涉及电价、政策法规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处于研究探讨阶段,还缺少成熟的经验。返回第三章目录76PPT课件第四章 互动功能与高级量测体系v第一节智能配电网的互动功能 v第二节高级量测体系(AMI)77PPT课件 除支持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外,智能配电网SDG不同于传统配电网的另一个关键特征,是能够实现与用户的互动,使用户由被动的电力消费者变为电网运行管理的积极参与者,而高级量测体系(AMI)是支持SDG互动功能的关键技术。78PPT课件第一节 智能配电网的互动功能 一、用电信息的互动 用电信息的互动指的是采用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实现用电信息在供电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即时交换。用电信息主要包括:智能电表采集的负荷运行数据(电量,有功,无功,电压,电流,停电报警,电能质量监测数据);向用户侧发布的需求侧响应(实时电价,负荷通断,用户自备的DER调度控制命令);用户服务信息(电费,用电查询,停电投诉)。79PPT课件 用电信息的全面互动对供电企业和用户的好处有:(1)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缴费、停电投诉、用电查询等用户服务。(2)避免人工抄表引起的错抄、漏抄现象。(3)提高用电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成本。(4)支持需求侧响应,节省电费(5)用户停电警报的及时上传是供电企业能够及时检测出故障元件与停电范围,缩短故障处理时间。(6)使供电企业掌握完整的负荷信息,对电网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与线损进行准确的统计分析,提高供电质量与电网运行效率。80PPT课件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供电企业通过高级量测体系(AMI)、客户信息系统(CIS)、电话投诉管理系统(TCM)这三套自动化系统实现与用户之间用电信息的互动。AMI用于采集处理负荷运行数据并发布需求侧响应控制命令;CIS供用户在网上进行缴纳电费、用电查询、停电投诉等操作;TCM系统为用户提供电话呼叫服务。81PPT课件 二、需求侧响应 需求侧响应(DR)是指用户根据电价信号或奖励措施调整用电时间、用电量及用电方式,并应用自备DER发电的市场参与行为。DR使用的电价信号有分时电价、实时电价、尖峰电价等。奖励措施包括直接负荷控制、需求侧竞价、容量市场计划、辅助服务计划等。用户的DER可以在低电价时储能,在高电价时发电自用或向电网送电。82PPT课件 DR的主要作用是:v在电力系统因故障或负荷突增出现功率缺额时,减少用电,防止电网出现稳定破坏事故,提高供电可靠性。v平滑负荷曲线,提高电网负荷率。v优化电能利用,节省用户电费支出。v参与电网互动,优化电网运行。83PPT课件第二节 高级量测体系(AMI)高级量测体系是一个采集处理用户负荷运行数据并进行DR控制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智能电表、通信网络、量测数据管理主站。AMI主要有以下技术特点:v(1)AMI是一个面向所有类型用户的用电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v(2)功能更为丰富,完善。采集更多的负荷数据,使电网运行人员能够完整地掌握电网负荷运行状态与变化情况;支持实时电价的应用,为DR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84PPT课件v(3)能够与其它自动化系统无缝集成,共享负荷数据;向CIS提供用户电能记录,供计算电费、回答用户用电查询时使用;及时发送停电警报信号,供确定电网故障元件与停电范,提供负荷运行记录以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与线损进行统计分析。v(4)可提供读取自来水表、煤气表以及智能家电控制等增值服务。v(5)系统采用标准化设计,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能够实现智能电表、应用程序、智能用电设备的“即插即用”。85PPT课件 下图为AMI系统结构图:86PPT课件一、智能电表 传统的电能表只是简单地记录用户电能消费量,而智能电表是一个多功能用户侧终端装置。它主要具备以下功能:v双向电能计量功能。能够记录从电网上获取的电能和用户DER送到电网上的电能,能够根据电价的变化计算出累计电费。v用电数据采集功能。采集并根据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储存有功、无功、电压、电流等反映负荷运行情况的数据,在主站召唤时上传数据。检测并上传停电报警、电压越限信号以及其他电能质量扰动数据。87PPT课件v电表内置超级电容器的蓄电,以在停电时维持电表工作一段时间,上传停电检测信息。v负荷控制功能。根据来自主站的命令或按照用户基于电价变化设定的DR控制程序进行负荷的通断与用电水平控制。v具备防窃电功能。检测擅自改动电表或其他窃电行为。v显示当前电价与电费,供用户进行用电决策并及时了解用电情况。v能够进行远方配置参数并进行程序升级。v用作用户网络的网关,转发实时电价与DR控制命令。88PPT课件 二、通信网络 AMI通信网络由主干广域通信网与分支局域通信网两部分组成。用户智能电表接在分支网中,采用数据集中器或通信处理机向AMI主站转发智能电表的数据。89PPT课件90PPT课件 主干通信网连接数据集中器与AMI主站,可单独组网,亦可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共享通信网络。目前,AMR与负控系统一般采用单独组网的做法,通信方式有配电线载波、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无线电台、电话拨号、光纤等。随着建设SDG进城的推进,供电企业将逐步建立覆盖整个配电网的IP通信网,用以解决高级配电自动化与AMI的通信问题。这也是AMI主干通信网的发展方向。91PPT课件三、主站 AMI主站用于收集、处理、保存只能电表量测数据并向智能电表发送DR控制信息;通过人机界面与分析工具,对量测数据进行编辑、确认、纠错、补缺并实现数据查询、检索、浏览、统计分析、制表打印等功能;提供系统集成接口,对外共享负荷数据。返回第四章目录92PPT课件第五章 高级配电自动化技术 第一节 高级配电自动化第二节 高级配电自动化系统第三节 高级配电自动化主要功能与技术特征第四节 高级配电自动化关键技术 93PPT课件第一节 高级配电自动化 它的定义是:配电网革命性的管理与控制方法,它实现配电网的全面控制与自动化并对分布式电源进行集成,使系统的性能得到优化。ADA是对传统配电自动化(DA)的继承与发展,与传统DA相比,其主要特点如下。v支持分布式电源DER的大量接入并将其与配电网进行有机地集成。v实现柔性交流配电(DFACTS)设备的协调控制。v满足有源配电网的监控需要。v提供实时仿真分析与辅助决策,有效支持高级应用软件。v支持分布智能控制技术。v具有良好的开放性与可扩展性。v各种自动化系统之间无缝集成,信息高度共享,功能深度融合。94PPT课件 传统DA包含配电变电站、中低压配电网络、用户侧三个层次上的自动化内容,而在工程实践中,它一般指中低压配电网与用户侧的自动化。在SDG中,用户侧自动化支持与用户的互动等新型服务,其技术内容更为丰富。为使ADA的功能特点更有针对性,建议将ADA技术内容限定为中压配电网的自动化,而把用户自动化作为独立的技术领域对待。ADA包括高级配电运行自动化DOA和高级配电管理自动化DMA。前者完成配电网安全监控与数据采集、馈线自动化、电压无功控制、DER调度等实时应用功能。后者以地理图形为背景信息,实现配电设备空间与属性数据以及网络拓扑数据的录入、编辑、查询与统计管理。完成停电管理、检修管理、作业管理等离线或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应用功能。95PPT课件96PPT课件第二节 高级配电自动化系统1.高级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高级配电自动化系统包括高级DOA系统与高级DMA系统两个子系统。v(1)高级DOA系统完成高级DOA功能,其结构如图所示。与传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相比,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监控对象除传统的开关站、环网装置、柱上开关外还包括DER、DFACTS设备等。2.除主站、通信网络与各种现场监控终端外,增加了分布式智能控制器DIC。DIC安装在变电站、开关站或其他选定的站点内,其作用类似于传统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配电子站,收集并处理附近小区内相关站点终端的信息,完成一些实时性要求高的现场控制功能。97PPT课件98PPT课件2.高级配电自动化系统与其他自动化系统的集成 ADA的两个子系统以及与其他自动化系统之间,通过企业信息集成总线UIB,交换信息实现“无缝”集成。这些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如下。v(1)高级DOA系统从高级DMA系统中获取配电网设备属性与网络拓扑数据,以避免配电网数据的重复录入。高级DMA系统从高级DOA系统中获取包括故障信息在内的配电网实时运行数据,完成负荷统计、停电管理、检修管理等应用功能。v(2)高级DOA系统从调度自动化系统中获取变电站中压线路出线断路器运行信息,并向其传送开关操作控制命令。99PPT课件v(3)高级DMA系统从高级量测体系AMI中获取用户停电检测信息,结合来自DSCADA的故障检测数据,实现故障定位、停电范围监测通过向客户信息系统、用户电话投诉管理系统发布停电范围、原因、恢复供电时间等信息,供用户查询。100PPT课件第三节.高级配电自动化主要功能与技术特征 一.配电网监控 配电网监控,即DSCADA,这是ADA的一个基本功能,SDG对其有不同于传统DA的高要求。SDG应具有良好的可测性,能够实现配电网全局的“可视化”管理,这就要求DSCADA采集的数据更为全面、完整,除常规遥测、遥信与故障检测信息外,还包括设备运行状态等数据。DER与DFACTS设备的广泛应用,使SDG成为一个功率双向流动的复杂有源网络,必须使用快速仿真模拟等高级应用软件,以对其进行有效地控制与管理。为保证高级应用软件的运行效果,要求DSCADA能够实现高精度同步数据采集,并提供电压和电流的相量信息。101PPT课件二.馈线自动化FA SDG要求完成配电网故障自动定位、隔离与恢复供电功能。SDG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小故障引起的供电中断时间和影响范围。传统的FA依赖重合器顺序重合或主站遥控实现供电恢复,处理时间需要数分钟。ADA中的FA应用分布式智能控制技术,能够将时间减少至1s内;应用闭环运行相邻分段开关之间配备差动保护、动态电压恢复器、DER、微网等技术,实现馈线故障的“无缝”自愈,使用户免受故障影响。102PPT课件三.电压无功控制 在SDG中,一方面,DER的投人与退出及其输出功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使调度人员难以仅根据母线电压与负荷情况掌控配电线路电压的变化另一方面,部分DER设备如光伏发电逆变器可同时作为无功输出设备,参与电网电压无功调节。高级DOA系统应能根据线路上不同监测点功率潮流和电压实时数据,综合决策,实现电压无功补偿设备包括DER的优化调节与控制。传统DA系统的电压无功控制功能十分有限,一般仅提供关键节点电压的监测与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切控制为降低造价,有的系统甚至仅采集母线电压,使调度人员难以全面掌握线路电压变化情况。103PPT课件四.支持虚拟发电厂技术(见第三章第四节)五.分布式智能控制 SDG中快速故障自愈、电压无功控制、微网控制、广域保护包括DER孤岛保护等功能的完成需要两个以上监控站点的数据,称为广域控制功能。依赖控制中心的高级DOA主站系统可完成广域控制功能,但处理速度难以满足实时性要求而采用分布式智能控制技术,就地采集处理数据,输出控制调节命令,则可以显著地提高广域控制功能的响应速度。104PPT课件第四节.高级配电自动化关键技术 一.IP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对整个ADA系统的性能与可靠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高级DOA系统根据其实现的功能与技术要求应采用IP通信技术。目前,多数供电企业已经建立了覆盖控制中心、变电站、配电站等中心节点的光纤数据网,可作为DOA系统的骨干IP传输网。配电网中的环网设备、DER设备、配电站、变电站等站点的通信,宜采用光纤技术,构成局域通信网,再通过网络交换设备接人骨干网。对于个别光纤难以到达的站点可采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无线如ZIGBEE技术、电力载波等技术接入。105PPT课件 IP通信方式不同于传统DA采用点对点或点对多点通信方式,解决了终端只能与主站或配电子站通信而存在的问题终端之间不能交换数据,无法实现基于终端的分布式智能控制采用配电子站转发终端数据,终端与主站之间不是透明传输,配置与管理维护工作量大通信带宽窄,难以上传故障录波、电能质量扰动等数据量比较大的事件记录。106PPT课件二.配电网测控体系 根据DOA系统完成的功能,从逻辑上可把下图所示的高级DOA系统分成配电网广域测控体系和ADA应用软件(包括终端、DIC的应用软件)两个层次上的内容。配电网广域测控体系DMACI,包括IP通信网络与主站、现场终端中的数据采集、数据管理、通信等技术内容,可为主站、DIC与终端中的ADA应用软件提供配电网运行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与管理服务。它具有以下特点:107PPT课件v(1)支持分布式智能广域控制,包括支持DIC的应用、终端间对等实时数据交换、事件信息与控制命令的快速传输等。v(2)支持同步相量测量。同步相量测量用于完成环网合环电流计算、广域保护、故障定位、电压控制等功能。v(3)支持配电设备在线监测,能够记录、传输故障与电能质量扰动数据。v(4)具有良好的开放性,支持络端设备与应用软件的“即插即用”。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通信协议的标准化。v(5)具有网络与系统管理功能,能够收集网络管理信息,向网络管理工作站报告网络与终端设备的错误信息。v(6)能够提供安全访问控制,使系统免受非法访问与恶意攻击的损害。108PPT课件三.新型传感与测量技术 传感和测量技术对ADA技术的发展也至关重要。研发应用新型的传感与测量器件,如小型电压与电流传感器(小信号输出)、电子式互感器、光学互感器等。此外,需要开发新型气体、温度、局部放电等传感器件,满足配电设备在线监测的应用。现有DA系统一般采用电磁式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测量电压、电流信号,成本高,安装不方便一些站点(主要是环网柜)往往因为没有合适的空间安装互感器,而不得不放弃对其进行监控。109PPT课件四.故障定位技术 配电网接入大量的DER、DFACTS设备,使故障电流不再是由系统侧单向流人故障点,其分布规律与传统配电网有很大的不同,需要研究新的故障检测和定位方法。其中二个解决方案是比较故障电流的方向来检测故障区段(故障区段馈线电流同方向),故障电流方向通过比较电压和电流相位检测另一个方案是比较故障电流的相位故障区段馈线电流同相位判断故障区段。相位法不需要测量电压,但需解决采样时间的同步问题。此外,DFACTS设备的大量应用也会影响故障电流波形、频率及其分布,需要加以解决。110PPT课件 对于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目前的故障定位方法有利用故障暂态信号的方法(暂态法)、中性点投人电阻法与注入信号寻迹法。对于电阻法与信号注入法,在SDG中也会遇到与上述短路故障检测类似的问题而对于暂态法来说,可通过比较故障点两侧暂态零序电流波形的极性或相似性实现定位。111PPT课件五.快速仿真与模拟技术 配电网快速仿真与模拟D-FSM技术提供实时计算工具,分析预测配电网运行状态变化趋势,可对配电网操作进行仿真并进行风险评估,并向运行人员推荐调度决策方案。D-FSM是保证SDG安全可靠、高效优化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配电网节点众多、网络复杂,三相负荷不平衡现象严重、数据不健全,使得对其进行的计算分析不同于输电网,考虑DER、DFACTS设备的大量应用,更使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大为增加,因此还有大量的研究工作要做。返回第五章目录112PPT课件第六章 柔性配电与故障电流限制技术 第一节 柔性配电技术 第二节 柔性配电技术主要设备第三节 故障电流限制技术 113PPT课件 由变压器、机械开关、导线组成的传统配电系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如短路引起的过电流与电压骤降危害、重合闸或倒闸操作引起的供电短时中断、电压与功率不能连续调节等,而柔性配电技术、故障电流限制技术的发展则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技术手段,将使配电系统的构成与运行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两项技术对提高供电质量与配电网运行效率至关重要,也是智能配电网的重要技术内容。114PPT课件第一节 柔性配电技术 柔性配电技术是柔性交流输电(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FACTS)技术在配电网的延伸,简称为DFACTS(Distribution FACTS)。FACTS 是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对交流输电系统的阻抗、电压、相位等基本参数进行灵活快速地调节,进而对系统的有功和无功潮流进行灵活地控制,以提高输电系统的输送能力与稳定水平。作为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水平与运行效率的重要技术手段,FACTS技术已在电力系统中获得广泛应用。115PPT课件 智能配电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很高的电能质量,能够为用户提供定制电力(Custom Power)技术或定质电力。所谓 定制,是指用户根据其负荷运行需要向供电企业提出的对供电质量的特殊要求,如要求供电一刻都不能中断,没有电压骤降、谐波、电压波动的影响等。而依赖传统的供电技术难以满足用户的这些特殊要求,这就需要应用DFACT S 技术对各种电能质量问题进行有效地控制。电能质量控制是DFACT S 技术的一种主要的应用领域,鉴于此,有人将其称为定制电力技术。116PPT课件 DFACTS 技术在智能配电网中的另一个应用领域是解决分布式电源(DER)并网问题。一是提供动态无功补偿,克服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功率输出间歇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