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医护理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1476357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中医护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二章--中医护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二章--中医护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第二章 病情观察病情观察中医护理中医护理第二章 病情观察中医护理第一节第一节 望诊望诊第二节第二节 闻诊闻诊 第三节第三节 问诊问诊 第四节第四节 切诊切诊第二章第二章 病情观察病情观察第一节 望诊第二节 闻诊 第三节 问诊 第四节 1.掌握正常舌象及病理舌象的特征和临床意义。2.掌握寒热、汗、疼痛的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3.熟悉全身望诊、问睡眠、问饮食口味、问二便的基本内容及临床意义。4熟悉正常脉象和常见病理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5了解局部望诊、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问耳目、问头身胸腹不适、问妇女、问小儿的基本内容及临床意义。6.了解闻诊、按诊的基本内容与临床意义。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正常舌象及病理舌象的特征和临床意义。2.掌握寒热李某,男,25岁。患者身体素盛。三天前因气温骤高,汗出当风,次日即见咳嗽,发热微恶风寒,今日上症加剧而来门诊。症见咳嗽,咯痰黄稠,发热微恶风寒,鼻塞流涕,咽喉红肿疼痛,口微渴,少汗,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思考:1上述临床表现分别是通过哪一诊法收集到的资料?答:咯痰黄稠、咽喉红肿疼痛、舌尖红、苔薄黄等通过望诊而收集;咳嗽通过闻诊而收集;微恶风寒、口微渴、鼻塞流涕等是通过问诊而收集;少汗、发热、脉浮数等通过切诊而收集。2请运用四诊及其它有关知识,分析患者的病因、病性、病位、邪正关系 答:该患者三天前因汗出当风、腠理开泄而外感风热之邪。风热犯肺,卫气奋起抗邪,肺卫失调,故见上述临床表现。其病因为风热外邪,病性为热,病位在肺卫,此时邪盛而正未衰,邪正斗争剧烈,故呈现有余亢盛之侯。预习案例预习案例李某,男,25岁。预习案例第一节第一节 望望 诊诊 全身望诊局部望诊望排出物望小儿指诊舌诊第一节 望 诊 全身局部望望小儿指诊舌诊第一节第一节 望望 诊诊 一、全身望诊一、全身望诊1.望神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乱2.望色常色、病色3.望形体形体强弱、形体胖瘦4.望姿态第一节 望 诊 一、全身望诊1.望神得神、少神、失神第一节第一节 望望 诊诊 得神少神 失神假神神乱望神望神常色健康人的面色 病色白、黄、赤、青、黑 望色望色第一节 望 诊 得神少神 失神假神神乱望神常色健康人第一节第一节 望望 诊诊 白色: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黄色:黄色:主脾虚、湿证 赤色:赤色:主热证、戴阳证 青色: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 黑色:黑色:主肾虚证、寒证、水饮证、瘀血证 病病 色色第一节 望 诊 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黄色:主脾虚第一节第一节 望望 诊诊 二、局部望诊二、局部望诊望头面望头面头部、头型、发、面肿、腮肿、口眼斜、特殊望五官望五官目、耳、鼻、口唇、齿龈、咽喉 望躯体望躯体颈项、胸胁、腹部、腰背望四肢望四肢形态、动态望二阴望二阴前阴、后阴望皮肤望皮肤形色变化、斑疹第一节 望 诊 二、局部望诊望头面头部、头型、发、第一节第一节 望望 诊诊 二、局部望诊二、局部望诊望痰涎望痰涎热痰、湿痰、燥痰、咯血、肺痈 望呕吐物望呕吐物寒呕、热呕、伤食、湿热、血瘀 望大便望大便清稀、黄褐、陶土、干结、便血 望小便望小便清长、短黄、带血、血淋、尿浊、石淋 第一节 望 诊 二、局部望诊望痰涎热痰、湿痰、燥痰、第一节第一节 望望 诊诊 四、舌诊四、舌诊脏腑分属望舌方法望舌意义 望舌质望舌苔 第一节 望 诊 四、舌诊脏腑分属望舌方法望舌意义 望舌质第一节第一节 望望 诊诊 四、舌诊四、舌诊舌 色舌 形 舌 态望望 舌舌 质质 第一节 望 诊 四、舌诊舌 色舌 形 舌 态望 舌 质 第一节第一节 望望 诊诊 四、舌诊四、舌诊(舌色舌色)淡白舌淡白舌(红色浅淡)主虚证、寒证 红舌红舌(鲜红色)主热证 绛舌绛舌(深红色)主里热深重 紫舌紫舌(青或紫色)主瘀血、寒证、热证第一节 望 诊 四、舌诊(舌色)淡白舌(红色浅淡)主第一节第一节 望望 诊诊 四、舌诊四、舌诊(舌舌 形形)老嫩胖瘦裂纹齿痕芒刺第一节 望 诊 四、舌诊(舌 形)老嫩胖瘦裂纹齿痕芒刺第一节第一节 望望 诊诊 四、舌诊四、舌诊(舌舌 态态)强硬强硬 舌体不柔软,活动不灵多见于外感热病 痿软痿软 舌体软弱,伸缩无力多为气血虚极 颤动颤动 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多为气血虚极 歪斜歪斜 舌伸出偏于一侧多因风邪中络 吐弄吐弄 舌伸出口外不时舔口唇属心脾有热 第一节 望 诊 四、舌诊(舌 态)强硬 舌体不柔软,活动第一节第一节 望望 诊诊 四、舌诊四、舌诊(望舌苔望舌苔)苔色苔色 白苔 黄苔 灰苔 黑苔苔质苔质 厚薄 润燥 腐腻 剥落 第一节 望 诊 四、舌诊(望舌苔)苔色 白苔 黄苔 灰第一节第一节 望望 诊诊 五、望小儿指纹五、望小儿指纹观察部位观察部位 风、气、命三关观察内容观察内容 浮沉、色泽、淡滞、部位第一节 望 诊 五、望小儿指纹观察部位 风、气、命三第二节第二节 闻闻 诊诊 听声音听声音 嗅气味嗅气味第二节 闻 诊 听声音 嗅气味第二节第二节 闻闻 诊诊 (一)发声(一)发声音哑与失音、鼻鼾、呻吟(二)语言(二)语言谵语、郑声、狂言、独语、错语、言謇(三)呼吸与咳嗽(三)呼吸与咳嗽喘、哮、短气、少气、气微、气粗、咳嗽(四)呕吐、嗳气与呃逆(四)呕吐、嗳气与呃逆听声音听声音第二节 闻 诊 (一)发声音哑与失音、鼻鼾、呻吟 第二节第二节 闻闻 诊诊 (一)病体气味(一)病体气味口气、汗气(二)排出物气味(二)排出物气味(三)病室气味(三)病室气味嗅气味嗅气味第二节 闻 诊 (一)病体气味口气、汗气(二)排出物第三节第三节 问问 诊诊 问诊内容:问诊内容:一般情况 主诉、现病史、既往史 个人生活史、家族史问现症状:问现症状:问寒热、问汗、问疼痛 问头身胸腹、问耳目、问睡眠 问饮食、问二便、问妇女、问小儿问诊问诊第三节 问 诊 问诊内容:一般情况问现症状:问寒热、问汗、第四节第四节 切切 诊诊 医生运用指端的触觉,对机体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切诊切诊按诊脉诊第四节 切 诊 医生运用指端的触觉,对机体的一定部第四节第四节 切切 诊诊 切诊(脉诊)切诊(脉诊)诊脉部位 诊脉方法 正常脉象病理脉象寸、关、尺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四五至),不大不小,和缓有力,节律均匀。浮脉 沉脉 迟脉数脉 虚脉 实脉 洪脉 细脉 滑脉 涩脉 弦脉 紧脉 濡脉 促脉 结脉代脉第四节 切 诊 切诊(脉诊)诊脉部位 诊脉方法 正常脉象病第四节第四节 切切 诊诊 切诊(按诊)切诊(按诊)按肌肤按手足按胸胁按脘腹 按腧穴第四节 切 诊 切诊(按诊)按肌肤按手足按胸胁按脘腹 按腧【案例2-3】李某,男,50岁,教师。2000年12月7日就诊。胃脘疼痛反复发作20年,加重1周。患者素体虚弱,胃脘疼痛时有发作,每因过劳或多食而发或症状加重。1周前复因饮食不慎而诱发胃脘疼痛,食后脘胀,嗳气则舒,神疲乏力,肢怠懒言,舌淡红体胖,边有齿印,苔白薄腻,脉细弱。问题评析久病必虚。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气血生化无源,则素体虚弱,神疲乏力,肢怠懒言。过食则更伤脾胃,故食后脘胀。嗳气后胃脘气滞得减,则脘胀减轻。脾虚湿停,则舌淡红体胖,边有齿印,苔白薄腻,脉细弱。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案例2-3】案例分析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1.神: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生理和病理外露的征象,亦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2.主诉:患者就诊时陈述其感觉最明显或最痛苦的主要症状及其持续的时间。3.谵语:指病人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多因邪热内扰心神。4.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称为潮热。一、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1.神: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生理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二、简答题二、简答题1 1简述神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简述神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1)有神 主要表现为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呼吸平稳,面色荣润,表情丰富自然,反应灵敏,动作灵活等。提示精充气足,脏腑功能正常,虽病亦较轻浅,正气未伤,预后良好。(2)少神 主要表现为精神倦怠,动作迟缓,少气懒言,反应迟钝,面色无华等,提示正气已伤,脏腑功能不足。(3)失神 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重病表现。(4)假神 危重病人暂时出现的精神突然好转的假象。提示精神衰竭已极,是阴阳即将离决的表现,为临终前的预兆。(5)神乱即神志失常或精神错乱,表现为烦躁不安、焦虑恐惧、淡漠痴呆或卒然昏倒等。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二、简答题1简述神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二、简答题二、简答题2 2简述五色主病。简述五色主病。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黄色:主虚证、湿证;赤色:主热证;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惊风;黑色:主肾虚证、水饮证、淤血证。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二、简答题2简述五色主病。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二、简答题二、简答题3 3试述舌色、舌形、苔色、苔质的改变及临床意义。试述舌色、舌形、苔色、苔质的改变及临床意义。(1)舌色 a.淡白舌:舌色较淡红色更浅淡。因气血亏虚或阳气衰弱,运血无力,血不上荣所致。b.红舌:舌色呈鲜红色。因血得热则行,热盛则血涌于舌体脉络,故舌呈红色。c.绛舌:舌色呈深红色。表示邪热已深入营血,多见热病极期。d.紫舌:舌色呈青或紫色,因气血不畅所致。(2)舌形a.老嫩:苍老舌属实证、热证;胖嫩舌纹理细腻,主湿证、寒证。b.胖瘦:舌体胖嫩色淡,多属脾肾阳虚、津液不化、痰湿水饮停滞所致;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为心脾热盛所致;c.裂纹:舌上有不同形状的裂纹,多因阴血亏虚,舌体失养所致。d.齿痕:舌体边缘见有牙齿痕迹,多因脾虚湿盛,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e.芒刺:舌面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触之棘手,多由邪热内盛入营,营热郁结。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二、简答题3试述舌色、舌形、苔色、苔质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3 3试述舌色、舌形、苔色、苔质的改变及临床意义。试述舌色、舌形、苔色、苔质的改变及临床意义。(3)苔色 a.白苔:一般主表证、寒证。b.黄苔:一般主里证、热证。c.灰苔:主里证。可见于里热证或寒湿证。d.黑苔:主里证。(4)苔质a.厚薄:薄苔本为胃气所生,属正常舌苔,厚苔为胃气挟湿浊邪气熏蒸所致,主邪盛入里,表明病情较重。b.润燥:苔面干燥,扪之无津者为燥苔,多见于热盛津伤或阴液亏耗;苔面水分过多,扪之湿而滑利为滑苔,多是阳虚痰饮或水湿内停之征。c.腐腻:舌苔颗粒粗大,疏松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揩之可去,称腐苔,多为实热蒸腾胃中食腐。舌苔颗粒细腻,多因湿浊内盛,阳气被遏所致。d.剥落:剥落苔,多由正气亏虚,阴液耗损所致。剥落不全,为胃之气阴两伤;若舌苔骤然全部退去,是胃阴枯竭,胃气大伤征象。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3试述舌色、舌形、苔色、苔质的改变及临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二、简答题二、简答题3 3简述寒热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简述寒热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1)恶寒发热 是指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见于外感表证。(2)但寒不热 病人只有寒冷的感觉而无发热者,即为但寒不热,多见于里寒证。(3)但热不寒 患者但觉发热而无怕冷的感觉者,称为但热不寒,多见于里热证。(4)寒热往来 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其寒时自觉寒而不热,其热时自觉热而不寒。界线分明,可见于少阳病及疟疾。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二、简答题3简述寒热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三、选择题三、选择题1 1望神最主要是可以判断望神最主要是可以判断A气血的盛衰 B津液的盈亏 C病性的寒热 D精气的盛衰 E邪正的强弱2 2鉴别假神哪项最有意义鉴别假神哪项最有意义A本已失神,忽然神识转清 B两目晦暗,忽然目光转亮 C本不能进食,忽然欲进饮食 D久不能言,忽然言语不休 E局部症状好转与整体病情恶化不符合3 3小儿惊风的典型面色是小儿惊风的典型面色是A面色淡青或青黑 B面色与口唇青紫 C眉间、鼻柱、唇周发青 D面色青黄 E两颧发红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三、选择题1望神最主要是可以判断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三、选择题三、选择题4 4舌色淡白可见于舌色淡白可见于A湿热蕴结证 B外感表寒证 C阴虚火旺证 D气血亏虚证 E外感表热证5 5苔黄厚而腻,多为苔黄厚而腻,多为A风寒表证 B脾胃虚弱 C湿热食滞 D瘀血 E津液亏虚6 6小儿指纹纹色鲜红,多属小儿指纹纹色鲜红,多属A外感表证 B里热实证 C痛证惊风 D血络闭郁 E脾虚7痰少而黏,难于咯出者,多属痰少而黏,难于咯出者,多属A寒痰 B湿痰 C热痰 D燥痰 E肺热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三、选择题4舌色淡白可见于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三、选择题三、选择题8 8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为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为A郑声 B谵语 C独语 D狂言 E语言謇涩9 9王某,女,王某,女,4545岁。自述近岁。自述近1 1个月以来,午后或入夜即低热,伴五心烦热,盗汗,颧红。可考虑为个月以来,午后或入夜即低热,伴五心烦热,盗汗,颧红。可考虑为A气虚发热 B日晡潮热 C湿温潮热 D余热未尽 E阴虚潮热1010田某,男,田某,男,4040岁。胃痛半年余,胃脘灼痛,吞酸,嘈杂,消谷善饥,口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岁。胃痛半年余,胃脘灼痛,吞酸,嘈杂,消谷善饥,口苦,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证属脉弦。证属A食滞胃脘 B肝气犯胃 C胃火炽盛 D胃阴不足 E以上均不是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三、选择题8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三、选择题三、选择题1 1B 2B 2A 3A 3C 4C 4D 5D 5C 6C 6A 7A 7E E 8 8B B 9 9E 10E 10C C 思考与训练思考与训练参考答案第二章-中医护理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