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军医《正常人体结构》ppt课件-第十二章---人体胚胎学概要

上传人:494895****12427 文档编号:241476224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8.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军医《正常人体结构》ppt课件-第十二章---人体胚胎学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第二军医《正常人体结构》ppt课件-第十二章---人体胚胎学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第二军医《正常人体结构》ppt课件-第十二章---人体胚胎学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结构第一节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第二节卵裂与胚泡形成第三节植入与蜕膜第四节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化第五节胎膜与胎盘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人体胚胎学概要第六节双胎、多胎与联体双胎第一节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第二节卵裂与胚泡形成第三节植入与蜕 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人体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胚胎植入及蜕膜的形成;三胚层形成与分化;胎膜、胎盘的结构与功能;双胎、多胎与联胎;胎儿的血液循环。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人体胚胎学概要 学习任务 人体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胚胎植入及内容提要内容提要人体胚胎在母体子宫中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卵细胞受精开始到胎儿出生约需38周(266)天,如果从末次月经算起要经历约40周(280天)。通常将胚胎发育分为3个时期,即胚前期、胚期和胎期;胚前期即从受精卵形成至受精后第2周末,包括受精、卵裂、胚泡形成及二胚层胚盘的形成;胚期即从受精后第3周至第8周末,包括三胚层形成与分化,以及各主要器官原基的建立,胚胎外观初具人形;胎期即从受精后第9周至胎儿出生,此期内胎儿逐渐长大,外形和各器官进一步发育,某些功能也逐步建立,最终成熟而被娩出。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人体胚胎学概要内容提要人体胚胎在母体子宫中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卵细胞受人体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在出生前发生、生长及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内容包括从受精卵开始至发育为新个体的全过程及畸形发生的原因。可用以指导孕期保健。人体的生殖细胞包括精子和卵子,两者结合的过程称受精。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人体胚胎学概要人体胚胎学概要 人体胚胎学是研究人体在出生前发生、生长及发育过精子的生成 一、一、精子是在睾丸的精曲小管中生成的。在青春期,精原细胞不断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增殖,部分细胞吸收营养,体积增大,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一样,核型为46,XY。随后每个初级精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通过第一次分裂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比正常体细胞减少一半,即只有23条,其中性染色体只有一条,为X或Y。次级精母细胞经过一个简短的分裂间期,便完成第二次分裂。这样,初级精母细胞经过两次分裂就形成了4个精子细胞,其中两个精子细胞的核型分别为23,X,另两个为23,Y(见图12-1)。精子细胞经变形成为轻装而灵活的蝌蚪形的精子。第一节第一节 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精子的生成 一、精子是在睾丸的精曲小管中生成的。在青春期,精图图12-1 12-1 生殖细胞发生示意图生殖细胞发生示意图第一节第一节 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图12-1 生殖细胞发生示意图第一节 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卵细胞是由卵巢皮质的卵原细胞发育而来。卵原细胞可生长发育成为初级卵母细胞,胎儿出生时,卵巢内约含70万200万个初级卵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一样,核型为46,XX。青春期后,初级卵母细胞才能完成它的第一次减数分裂。初级卵母细胞细胞质的分裂是不均等的,分裂后其中之一几乎获得全部细胞质,体积大,称次级卵母细胞,另一个称第一极体。卵子的生成 二、二、第一节第一节 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卵细胞是由卵巢皮质的卵原细胞发育而来。卵子的生成 二、第一节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的染色体数减半。排卵时次级卵母细胞开始第二次减数分裂,并在输卵管中继续进行,但进行到细胞分裂的中期就停止。此时,次级卵母细胞若受精,则能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一个成熟的卵细胞;若不受精,则于排卵后1224小时内退化消失。次级卵母细胞经过二次减数分裂,也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细胞,细胞质多,体积大的称为卵细胞,即成熟的卵子,另一个细胞是第二极体。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是无功能细胞,不久就退化消失。因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1个成熟的卵细胞和3个第二极体,它们都是单倍体细胞,核型为23,X。女性性成熟后每个月一般只排1个卵子。第一节第一节 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的染色体数减半。排卵时次级卵母细胞开始受精是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见图12-2)。精子进入阴道后,精子沿女性生殖道向上移送到输卵管。卵子从卵巢排出后大约经810分钟就进入输卵管,经输卵管伞部到达输卵管壶腹部并停留在此,如遇到精子即在此受精。受精 三、三、第一节第一节 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受精是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见图12-2)。精子进图图11-2 11-2 受精图示受精图示第一节第一节 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图11-2 受精图示第一节 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1)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在睾丸内既无运动能力,也无受精能力,只有在附睾内逐步达到功能上的成熟。卵巢能够正常排卵,且卵细胞在排卵前必须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受精的条件受精的条件1.第一节第一节 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1)成熟的生殖细胞受精的条件1.第一节 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2)精子获能精子获能是指精子获得穿透卵子透明带能力的生理过程。当精子穿过宫颈时,其头部表面覆盖的一层糖蛋白被生殖道分泌物中的酶降解,从而获得受精的能力。第一节第一节 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2)精子获能第一节 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3)正常精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正常成年男子每次射精时排出的精液为26mL,每毫升精液中约含1亿个精子,当每毫升精液中的精子少于400万个时,常可导致不孕。当畸形的精子数超过精子总数的30%时,也可导致不孕。第一节第一节 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3)正常精子的数量和质量第一节 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4)精子和卵子在限定的时间内相遇精子的受精能力只能维持24小时,卵子在排出后也只能存活1224小时,受精一般都发生在排卵后的12小时内,如果精子和卵子不能在限定的时间相遇,就不能受精。第一节第一节 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4)精子和卵子在限定的时间内相遇第一节 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5)男女生殖管道必须保持通畅生殖管道无粘连发生、不被压迫等。第一节第一节 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5)男女生殖管道必须保持通畅第一节 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受精时,大量已获能的精子接触卵细胞周围放射冠时,即开始释放顶体酶,溶解放射冠和透明带,打开进入卵细胞的通道,此过程称顶体反应。精子头部紧贴卵细胞表面,两者细胞膜融合,随即精子的细胞核和细胞质进入卵细胞内时,透明带、卵细胞膜发生一系列的结构变化,阻止其余精子的进入,这一过程称透明带反应。与此同时,精子激发卵子迅速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成熟的卵细胞,此时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称为雄性原核和雌性原核。雄性原核与雌性原核逐渐靠近,并互相融合,形成二倍体受精卵,此时受精过程完成。受精的过程受精的过程2.第一节第一节 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受精时,大量已获能的精子接触卵细胞周围放射冠时,即开始释放顶(1)受精是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和相互激活的过程,标志着一个新个体发育的开始。(2)受精过程是双亲的遗传基因随机组合的过程,因而使新个体具有双亲的遗传特征,又具有与亲代不完全相同的特异性状。(3)受精决定了新个体的遗传性别。如果带有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受精,受精卵的核型即为46,XY,由此新个体的性别就为男性;如果带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卵子受精,受精卵的核型即为46,XX,由此新个体的性别就为女性。受精的意义受精的意义3.第一节第一节 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受精(1)受精是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和相互激活的过程,标志着一个新个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称卵裂(见图12-3)。卵裂产生的细胞称卵裂球。受精后第3天,卵裂球可形成一个由1216个卵裂球组成的实心胚,称桑葚胚。桑葚胚借助于输卵管上皮纤毛的摆动、输卵管管壁平滑肌的收缩以及输卵管液的流动,逐渐移向子宫腔。卵裂 一、一、第二节第二节 卵裂与胚泡形成卵裂与胚泡形成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称卵裂(见图12-3)。卵裂产生图图12-3 12-3 卵裂与胚泡形成卵裂与胚泡形成第二节第二节 卵裂与胚泡形成卵裂与胚泡形成图12-3 卵裂与胚泡形成第二节 卵裂与胚泡形成受精后的第4天,桑葚胚进入子宫腔,桑葚胚的细胞继续分裂,细胞间逐渐出现小的腔隙,它们最后汇合成一个大腔,此时的胚转呈囊泡状,称胚泡或囊胚。胚泡外表为一层扁平细胞,称滋养层。胚泡中心的腔称胚泡腔,腔内一侧的一群细胞附着于滋养层内面,称内细胞群。内细胞群侧的滋养层称极端滋养层。早期胚泡外面还包有透明带,随着胚泡逐渐长大,透明带变薄而消失,胚泡得以与子宫内膜接触,植入开始。滋养层将发育形成胎盘及其他附属结构。内细胞群的细胞将发育成胚体。胚泡的形成 二、二、第二节第二节 卵裂与胚泡形成卵裂与胚泡形成受精后的第4天,桑葚胚进入子宫腔,桑葚胚的细胞继续分裂,细胞胚泡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植入,植入约于受精后第56天起始,于第1112天完成。植入时(见图12-4),极端滋养层先与子宫内膜接触,并分泌蛋白酶消化与其接触的内膜组织,胚泡则沿着被消化组织的缺口逐渐埋入内膜功能层。第三节第三节 植入与蜕膜植入与蜕膜植入一、一、植入过程植入过程1.胚泡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植入,植入约于受精后第56天起始,图图12-4 12-4 植入过程植入过程第三节第三节 植入与蜕膜植入与蜕膜图12-4 植入过程第三节 植入与蜕膜在植入过程中,与内膜接触的滋养层细胞迅速增殖,滋养层增厚,并分化为内、外两层。外层细胞间的细胞界线消失,称合体滋养层;内层由单层立方细胞组成,称细胞滋养层。后者的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并融入合体滋养层,使合体滋养层逐渐加厚。这时合体滋养层内出现腔隙,其内含有母体血液,称滋养层陷窝。胚泡全部植入子宫内膜后,缺口修复,植入完成。第三节第三节 植入与蜕膜植入与蜕膜在植入过程中,与内膜接触的滋养层细胞迅速增殖,滋养层增厚,并胚泡的植入部位通常在子宫前壁或后壁的中上部,以后壁居多。若植入位于近子宫颈处,则在此形成胎盘,称前置胎盘,分娩时胎盘可堵塞产道,导致胎儿娩出困难或出现胎盘早剥引起大出血。若植入在子宫以外部位,称异位妊娠,常发生在输卵管,偶见于子宫阔韧带、肠系膜及卵巢表面等处。异位妊娠(宫外孕)胚胎多早期死亡并被吸收,少数胚胎发育较大使植入组织破裂,引起大出血。植入部位植入部位2.第三节第三节 植入与蜕膜植入与蜕膜胚泡的植入部位通常在子宫前壁或后壁的中上部,以后壁居多。若植植入是胚泡与子宫内膜相互作用的过程。植入过程受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分泌调节,如果这种激素调节发生紊乱,植入就不能完成。胚泡与子宫内膜的同步发育、胚泡必须适时进入子宫腔、宫腔的正常内环境等都是植入所必需的条件。若母体内分泌紊乱或内分泌受药物干扰,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则与胚泡的发育不同步,子宫内膜有炎症或有避孕环等异物,均可阻碍胚泡的植入。植入条件植入条件3.第三节第三节 植入与蜕膜植入与蜕膜植入是胚泡与子宫内膜相互作用的过程。植入过程受雌激素与孕激素胚泡植入后的子宫内膜称为蜕膜。植入时子宫内膜处于分泌期,植入后子宫内膜血液供应更丰富,子宫腺分泌更加旺盛,结缔组织的基质细胞肥大,胞质充满糖原和脂滴,形成蜕膜细胞,子宫内膜的这些变化称蜕膜反应。根据蜕膜与胚泡的位置关系,可将蜕膜分为3部分:基蜕膜是胚泡植入处深面的蜕膜;包蜕膜是覆盖在胚泡宫腔面的蜕膜,位于基蜕膜的对侧;壁蜕膜是基蜕膜和包蜕膜以外的蜕膜。蜕膜二、二、第三节第三节 植入与蜕膜植入与蜕膜胚泡植入后的子宫内膜称为蜕膜。植入时子宫内膜处于分泌期,植入第四节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化化受精后第23周的主要变化是内细胞群分化出三胚层并形成胚盘,这是人胚各器官系统形成的原基。同时,形成胎膜和胎盘。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化受精后第23周的主要变化是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都是由内、中、外3个胚层分化来的。三胚层的形成是胚胎发育的关键。受精后第2周,在胚泡植入的过程中,内细胞群面向胚泡腔一侧的细胞分裂增殖,形成一层立方细胞,称内胚层。内胚层上方其余的内细胞群细胞形成一层柱状细胞,称外胚层。外胚层和内胚层的细胞紧密相贴形成一个椭圆形的盘状结构,为二胚层胚盘(见图12-5),是胚体的原基。三胚层的形成 一、一、第四节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化化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都是由内、中、外3个胚层分化来的。三胚层图图12-5 12-5 内、外胚层的形成内、外胚层的形成第四节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化化图12-5 内、外胚层的形成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外胚层形成后,其背侧的滋养层分裂增生,形成一层新的细胞,称羊膜上皮。羊膜上皮的周缘与外胚层其余部分的周缘相接,在羊膜上皮与外胚层之间形成一腔,称羊膜腔,内含液体称羊水。外胚层即为羊膜腔的底。内胚层周缘的细胞向下增生围成一个囊,称卵黄囊,其顶为内胚层。在上述变化的同时,细胞滋养层向内增殖形成一些星状细胞,填充于胚泡腔内,称胚外中胚层。胚泡腔因之消失。以后在胚外中胚层中逐渐出现一些小腔,小腔合并成大腔,称胚外体腔。由于胚外体腔的出现,胚外中胚层衬在滋养层内表面和羊膜腔外表面,称胚外中胚层的壁层。把衬在卵黄囊外表面的胚外中胚层,称胚外中胚层的脏层。胚盘尾端与滋养层之间的胚外中胚层,称体蒂,为构成脐带的主要成分。第四节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化化外胚层形成后,其背侧的滋养层分裂增生,形成一层新的细胞,称羊受精后第3周初,胚盘上胚层的细胞迅速增殖,并由胚盘的两侧向尾端中线转移,形成一条增厚的细胞索,称原条(见图12-6)。原条的出现决定了胚盘的头尾端和中轴,即原条出现侧为尾端,其前方为头端。原条头端的细胞增殖较快,形成结节状称原结,原结中央的深窝称原凹。第四节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化化受精后第3周初,胚盘上胚层的细胞迅速增殖,并由胚盘的两侧向尾图图12-6 12-6 三胚层及脊索的形成三胚层及脊索的形成第四节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化化图12-6 三胚层及脊索的形成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原条的细胞继续增生,两侧细胞隆起,中央凹陷称原沟,沟底的细胞在上、下胚层间向胚盘左右两侧及头、尾侧扩展,于是在上、下胚层间形成一层新细胞层,即为胚内中胚层,简称中胚层。中胚层的部分细胞进入下胚层并置换下胚层的全部细胞,形成一层新的细胞称内胚层。内胚层和中胚层出现后,上胚层改称外胚层。第四节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化化原条的细胞继续增生,两侧细胞隆起,中央凹陷称原沟,沟底的细胞受精后第3周末,三胚层胚盘形成。在胚盘头端和尾端各有一小区域没有中胚层,致使内、外胚层直接相贴,分别构成口咽膜和泄殖腔膜。口咽膜头端的中胚层,称生心区,是心脏发生的部位。与此同时,原结的细胞增殖,经原窝向深部迁移,在内外胚层之间沿胚盘中线向头端迁移,形成一条细胞索,称脊索。原条和脊索构成了胎盘的中轴,并成为该发育阶段的支持组织。脊索生长快,向头端生长,而原条向尾侧逐渐退化消失。第四节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化化受精后第3周末,三胚层胚盘形成。在胚盘头端和尾端各有一小区域在受精后第4周初至第8周末的发育过程中,胚胎初具人形,且胚盘的三胚层逐渐分化(见图12-7),形成各器官系统的雏形。三胚层的早期分化二、二、第四节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化化在受精后第4周初至第8周末的发育过程中,胚胎初具人形,且胚盘图图12-7 12-7 胚盘横切(示中胚层的早期分化及神经管的形成)胚盘横切(示中胚层的早期分化及神经管的形成)第四节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化化图12-7 胚盘横切(示中胚层的早期分化及神经管的形成)第脊索形成后,诱导其背侧的外胚层细胞增厚呈板状,称神经板。它随脊索的生长而增长,头侧宽,尾部窄,形成倒置的梨形。神经板中央沿长轴下陷形成神经沟,沟两边隆起称神经褶。两侧神经褶在神经沟中段靠拢愈合,并向头尾两端延伸,使神经沟封闭成管状,称神经管。在神经管的头尾两端各留一个孔,分别称为前神经孔和后神经孔,第4周末,两个孔相继闭合。外胚层的分化外胚层的分化1.第四节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化化脊索形成后,诱导其背侧的外胚层细胞增厚呈板状,称神经板。它随若前神经孔未闭合则形成无脑儿,若后神经孔未闭合形成脊柱裂。完全封闭的神经管与背侧的外胚层脱离后埋入体内。神经管头端膨大成脑原基;尾端细长,为脊髓原基。在神经沟闭合形成神经管的过程中,神经褶边缘的一些细胞迁移到神经管的背侧形成两条纵行的细胞索,称神经嵴。以后神经嵴分节并向腹侧迁移,将分化为脑、脊神经节、交感神经节以及肾上腺髓质等。体表外胚层形成表皮及附属器、角膜上皮、内耳、腺垂体等。第四节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化化若前神经孔未闭合则形成无脑儿,若后神经孔未闭合形成脊柱裂。完中胚层在脊索两旁从内侧向外侧依次分化为轴旁中胚层、间介中胚层和侧中胚层。分散存在中胚层细胞,称间充质,将分化为身体各部的结缔组织、血管和肌组织等。1)轴旁中胚层脊索两侧的中胚层,细胞迅速增殖形成两排纵行的细胞索,称轴旁中胚层,然后断裂为块状细胞团,称体节。约从胚胎第3周末起从颈部向尾部依次形成,左、右成对,大约发生4244对。体节将分化为皮肤的真皮、中轴骨和骨骼肌。中胚层的分化中胚层的分化2.第四节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化化中胚层在脊索两旁从内侧向外侧依次分化为轴旁中胚层、间介中胚层2)间介中胚层间介中胚层位于轴旁中胚层和侧中胚层之间,分化为泌尿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第四节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化化2)间介中胚层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化3)侧中胚层侧中胚层是中胚层最外侧的部分,两侧的侧中胚层在口咽膜的头侧汇合为生心区,是心脏发生的原基。侧中胚层中央出现裂隙,形成胚内体腔。由于胚内体腔形成,侧中胚层分为两层,与外胚层相贴的一层,称体壁中胚层,将分化为体壁和肢体的骨骼、肌肉、血管和结缔组织等。与内胚层相贴的一层,称脏壁中胚层,覆盖于原始消化管的外面,将分化为消化、呼吸系统的肌组织、结缔组织和血管等。胚外体腔将分化为心包腔、胸膜腔和腹腔。第四节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化化3)侧中胚层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化在胚体形成圆柱体形时,内胚层被卷成管状并进入胚体内部形成原始消化管又称原肠。原始消化管将分化为消化管、消化腺、呼吸道、肺的上皮组织以及中耳鼓膜、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膀胱和阴道的上皮组织等。内胚层的分化内胚层的分化3.第四节第四节 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三胚层的形成与早期分化化在胚体形成圆柱体形时,内胚层被卷成管状并进入胚体内部形成原始第五节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胎膜与胎盘胎膜是受精卵分裂、分化所形成的胚体以外的附属结构(见图12-8),包括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和脐带。胎盘是胚体以外的绒毛膜和母体的蜕膜形成的圆盘形结构。它们对胚体起营养、保护、呼吸和排泄作用,胎儿娩出后,胎膜、胎盘和子宫内膜一起从子宫排出。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胎膜是受精卵分裂、分化所形成的胚体以外的图图12-8 12-8 胎膜的形成胎膜的形成第五节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胎膜与胎盘图12-8 胎膜的形成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绒毛膜由细胞滋养层、合体滋养层和胚外中胚层的壁层共同构成。植入完成后,滋养层已分化为合体滋养层和细胞滋养层两层,继之细胞滋养层的细胞局部增殖,形成许多伸入合体滋养层内的隆起。这时,表面有许多突起的滋养层和内面的胚外中胚层合称为绒毛膜。绒毛膜包在胚胎及其他附属结构的最外面,直接与子宫内膜接触,膜的外表有大量绒毛。绒毛的发育使绒毛膜与子宫蜕膜接触面增大,有利于胚胎与母体间的物质交换。胎膜一、一、绒毛膜绒毛膜1.第五节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胎膜与胎盘绒毛膜由细胞滋养层、合体滋养层和胚外中胚层的壁层共同构成。植受精后第2周末的绒毛仅由外表的合体滋养层和内部的细胞滋养层构成,称初级绒毛干。第3周时,胚外中胚层逐渐伸入绒毛干内,改称次级绒毛干。此后,绒毛干内的间充质分化为结缔组织和血管,改称三级绒毛干。绒毛干进而发出分支,形成许多细小的绒毛。同时,绒毛干末端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增殖,穿出合体滋养层。伸抵蜕膜组织,将绒毛干固着于蜕膜上。第五节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胎膜与胎盘受精后第2周末的绒毛仅由外表的合体滋养层和内部的细胞滋养层构这些穿出的细胞滋养层细胞还沿蜕膜扩展,彼此连接,形成一层细胞滋养层壳,使绒毛膜与子宫蜕膜牢固连接。绒毛干之间的间隙,称绒毛间隙。绒毛间隙内充以从子宫螺旋动脉来的母体血。胚胎借绒毛汲取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产物。第五节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胎膜与胎盘这些穿出的细胞滋养层细胞还沿蜕膜扩展,彼此连接,形成一层细胞胚胎早期,整个绒毛膜表面的绒毛均匀分布。第8周以后,由于包蜕膜侧的血供匮乏,绒毛逐渐退化、消失,形成表面无绒毛的平滑绒毛膜。基蜕膜侧的绒毛因血液供应充足、营养丰富、生长茂密、反复分支形成丛密绒毛膜,与基蜕膜组成胎盘。丛密绒毛膜内的血管通过脐带与胚体内的血管连通。此后,随着胚胎的发育增长及羊膜腔的不断扩大,羊膜、平滑绒毛膜和包蜕膜进一步凸向子宫腔,最终与壁蜕膜愈合,子宫腔逐渐消失。胎儿被包在一个大囊内发育。第五节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胎膜与胎盘胚胎早期,整个绒毛膜表面的绒毛均匀分布。第8周以后,由于包蜕在绒毛的发育过程中,如果绒毛表面的滋养层细胞过度生长,内部的结缔组织变性水肿,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水泡样结构,形似葡萄,称葡萄胎,其中的胚胎因营养缺乏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如果滋养层细胞发生恶变,则导致绒毛膜上皮癌。第五节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胎膜与胎盘在绒毛的发育过程中,如果绒毛表面的滋养层细胞过度生长,内部的羊膜为半透明薄膜,由羊膜上皮和覆盖其外的胚外中胚层组成。它们围成的腔称羊膜腔,羊膜腔内充满羊水,羊膜包绕羊膜腔称羊膜囊。大部分羊膜上皮与绒毛膜相贴,仅小部分包在脐带表面。胚体变为圆柱体后凸入羊膜腔,胚胎在羊水中生长发育。羊膜腔的扩大逐渐使羊膜与绒毛膜相贴,胚外体腔消失。羊水呈弱碱性,含有脱落的上皮细胞和一些胎儿的代谢产物。羊水主要由羊膜不断分泌产生,又不断地被羊膜吸收和被胎儿吞饮,故羊水是不断更新的。羊膜羊膜2.第五节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胎膜与胎盘羊膜为半透明薄膜,由羊膜上皮和覆盖其外的胚外中胚层组成。它们羊水的作用如下:(1)在胎儿发育中起重要的保护作用,使胎儿免受外力的压迫与震荡。(2)可使胎儿在羊水中自由活动.(3)临产时,具有扩张宫颈,冲洗和润滑产道的作用,有利于胎儿的娩出.第五节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胎膜与胎盘羊水的作用如下: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4)防止胎儿与羊膜粘连,随着胚胎的长大;羊水也相应增多,分娩时约有10001500mL。羊水过少(500mL以下),易发生羊膜与胎儿粘连。影响正常发育,羊水过多(2000mL以上),也可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羊水过多或过少还与某些先天性畸形有关,如胎儿无肾或尿道闭锁可致羊水过少,胎儿消化道闭锁或神经管封闭不全可致羊水过多。穿刺抽取羊水,进行细胞染色体检查或测定羊水中某些物质的含量,可以早期诊断某些先天性异常。第五节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胎膜与胎盘(4)防止胎儿与羊膜粘连,随着胚胎的长大;羊水也相应增多,分卵黄囊位于原始消化管腹侧。人胚胎的卵黄囊不发达,它的出现是种系发生和进化的反映。在人胚胎的发育过程中,卵黄囊顶部的内胚层被卷入胚体内,形成原肠,其余部分形成卵黄蒂,与原肠相连。卵黄蒂于第6周闭锁,卵黄囊也逐渐退化。第3周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出现血岛,是人胚胎最早的发生血管和造血干细胞的部位。卵黄囊卵黄囊3.第五节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胎膜与胎盘卵黄囊位于原始消化管腹侧。人胚胎的卵黄囊不发达,它的出现是种尿囊发生于胚胎第3周,是从卵黄囊尾侧向体蒂内伸出的一个内胚层盲囊。人胚尿囊很不发达,仅存数周即退化。但随着尿囊的发生,其壁上的胚外中胚层出现了两对血管,即一对尿囊动脉和一对尿囊静脉,逐渐演化成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唯一通道,即脐动脉和脐静脉。尿囊尿囊4.第五节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胎膜与胎盘尿囊发生于胚胎第3周,是从卵黄囊尾侧向体蒂内伸出的一个内胚层脐带是连于胚胎脐部与胎盘间的条索状结构。脐带外被羊膜,内含体蒂分化的黏液性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内除有闭锁的卵黄蒂和尿囊外,还有脐动脉和脐静脉。脐血管的一端与胚胎血管相连。另一端与胎盘绒毛血管续连。脐动脉有两条,将胚胎血液运送至胎盘绒毛内,在此,绒毛毛细血管内的胚胎血与绒毛间隙内的母血进行物质交换。脐静脉仅有一条,将胎盘绒毛汇集的血液送回胚胎。胎儿出生时,脐带长4060cm,直径1.52cm,透过脐带表面的羊膜,可见内部盘曲缠绕的脐血管。胎儿娩出时,脐带过短(35cm以下)易引起胎盘过早剥离,可引起产妇出血过多;脐带过长则易缠绕胎儿肢体或颈部,可致局部发育不良,甚至导致胎儿窒息死亡。脐带脐带5.第五节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胎膜与胎盘脐带是连于胚胎脐部与胎盘间的条索状结构。脐带外被羊膜,内含体胎盘是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膜与母体的基蜕膜共同组成的圆盘形结构(见图12-9)。丛密绒毛膜为胎盘的子体部,基蜕膜为胎盘的母体部。足月胎儿的胎盘直径为1520cm,中央厚周边薄,重约500g。胎盘的胎儿面光滑,表面覆盖着羊膜,脐带一般附于近中央处,透过羊膜可见脐血管呈放射状分布在绒毛膜上。胎盘的母体面粗糙,有不规则的浅沟将其分为1530个微凸的小区,称胎盘小叶。胎盘二、二、胎盘的结构胎盘的结构1.第五节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胎膜与胎盘胎盘是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膜与母体的基蜕膜共同组成的圆盘形结构(图图12-9 12-9 胎盘的结构与血液循环模式图胎盘的结构与血液循环模式图第五节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胎膜与胎盘图12-9 胎盘的结构与血液循环模式图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在胎盘垂直切面上,可见羊膜下方为绒毛膜的结缔组织,脐血管的分支行于其中。绒毛膜发出约4060根绒毛干。绒毛干又发出许多细小绒毛,干的末端以细胞滋养层壳固着于基蜕膜上。脐血管的分支沿绒毛干进入绒毛内,形成毛细血管。绒毛干之间为绒毛间隙,由基蜕膜构成的短隔伸入间隙内,称胎盘隔。胎盘隔将绒毛干分隔到胎盘小叶内,每个小叶含14根绒毛干。子宫螺旋动脉与子宫静脉开口于绒毛间隙,故绒毛间隙内充以母体血液,绒毛浸在母血中。第五节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胎膜与胎盘在胎盘垂直切面上,可见羊膜下方为绒毛膜的结缔组织,脐血管的分胎盘内有母体和胎儿两套血液循环通路,两者的血液在各自的封闭管道内循环,互不相混,但可进行物质交换。母体动脉血从子宫螺旋动脉流入绒毛间隙,在此与绒毛内毛细血管的胎儿血进行物质交换后,由子宫静脉回流入母体。胎儿的静脉血经脐动脉及其分支流入绒毛毛细血管,与绒毛间隙内的母体血进行物质交换后,成为动脉血,经脐静脉回流到胎儿体内。胎盘的血液循环胎盘的血液循环2.第五节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胎膜与胎盘胎盘内有母体和胎儿两套血液循环通路,两者的血液在各自的封闭管1)进行物质交换进行物质交换是胎盘的主要功能,胎儿通过胎盘从母血中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则透过胎盘排入母体。因此,胎盘既是胎儿的吸收营养器官,又是呼吸和排泄的器官。胎盘的功能胎盘的功能3.第五节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胎膜与胎盘1)进行物质交换胎盘的功能3.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2)防御屏障作用胎儿血与母体血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称胎盘膜或胎盘屏障。早期胎盘膜由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和基膜、薄层绒毛结缔组织及毛细血管内皮组成。胎儿发育后期,由于细胞滋养层在许多部位消失以及合体滋养层在一些部位仅为一薄层胞质,故胎盘膜变薄,胎血与母血间仅隔以绒毛毛细血管内皮和薄层合体滋养层及两者的基膜,更有利于胎血与母血间的物质交换。胎盘屏障在正常情况下,能阻挡母血内大分子物质进入胎体,对胎儿具有保护作用。某些病毒,如风疹、麻疹和HIV病毒等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体使胎儿感染,甚至引起先天畸形。另外,大部分药物和激素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影响胎儿发育,故孕妇用药应慎重。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对初生婴儿的抗感染起重要作用。第五节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胎膜与胎盘2)防御屏障作用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3)内分泌功能胎盘的合体滋养层能合成和分泌多种激素,对维持妊娠起着重要的作用。胎盘分泌的激素主要为: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其作用与黄体生成素类似,能促进母体黄体的生长发育,以维持妊娠,HCG在妊娠第2周开始分泌,第811周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绒毛膜促乳腺生长激素(HCS),又称人胚胎催乳素,能促使母体乳腺生长发育,HCS于妊娠初期开始分泌,妊娠末期达高峰,直到分娩;孕激素和雌激素,胎盘于妊娠第16周开始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以后逐渐增多。母体的黄体退化后,胎盘的这两种激素起着继续维持妊娠的作用。第五节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胎膜与胎盘3)内分泌功能第五节 胎膜与胎盘单卵孪生由一个受精卵发育为两个胚胎,可有以下几种可能的情况(见图12-10):一个胚泡内出现两个内细胞群,各发育为一个胚胎,这类孪生儿有各自的羊膜,但共有一个绒毛膜与胎盘;胚盘上出现两个原条与脊索,诱导形成两个神经管,发育为两个胚胎,这类孪生儿同位于一个羊膜腔内,也共有一个绒毛膜与胎盘;卵裂球分离为两团,它们各自发育为一个完整的胚胎,各具有独立的胎膜和胎盘。双胎一、一、单卵双胎单卵双胎1.第六节第六节 双胎、多胎与联体双胎双胎、多胎与联体双胎单卵孪生由一个受精卵发育为两个胚胎,可有以下几种可能的情况(图图12-10 12-10 单卵双胎的形成示意图单卵双胎的形成示意图第六节第六节 双胎、多胎与联体双胎双胎、多胎与联体双胎图12-10 单卵双胎的形成示意图第六节 双胎、多胎与联单卵孪生的两个个体的遗传基因完全一样,性别相同,面貌酷似,血型及组织相容性抗原相同,故互相做组织或器官移植时无免疫排斥反应。第六节第六节 双胎、多胎与联体双胎双胎、多胎与联体双胎单卵孪生的两个个体的遗传基因完全一样,性别相同,面貌酷似,血母体一次排出两个卵子并分别受精后发育为两个胎儿,称双卵孪生。双卵双胎占双胎的大多数。双卵孪生的两个胎儿有各自的胎膜和胎盘,性别相同或不同,相貌和生理特性的差异如同一般兄弟姐妹。双卵双胎双卵双胎2.第六节第六节 双胎、多胎与联体双胎双胎、多胎与联体双胎母体一次排出两个卵子并分别受精后发育为两个胎儿,称双卵孪生。一次娩出产生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新生儿称多胎。多胎的原因可以是单卵性、多卵性或混合性,混合性多胎较多见。多胎发生率低,三胎约万分之一,四胎约百万分之一,五胎以上更为罕见,多不易存活。服用促排卵药物及试管婴儿常可发生多胎。多胎二、二、第六节第六节 双胎、多胎与联体双胎双胎、多胎与联体双胎一次娩出产生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新生儿称多胎。多胎的原因可以是单在单卵孪生的形成过程中,如果两个胎儿分离不全,互相联在一起而成联体双胎。如果头联在一起,称头联胎;如果臀部联在一起,称臀联胎;如果胸部或腹部联在一起,称胸联或腹联胎。联体双胎有对称型和不对称型两类,对称型指两个胚胎大小一致,否则,称不对称型。在不对称型联体双胎中,如果一个胎儿很小且发育不全,常称寄生胎;如果小而发育不全的胚胎被包裹在大胎体内则称胎内胎。联体双胎三、三、第六节第六节 双胎、多胎与联体双胎双胎、多胎与联体双胎在单卵孪生的形成过程中,如果两个胎儿分离不全,互相联在一起而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