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ppt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1458256 上传时间:2024-06-2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6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概述心力衰竭(heartfailure):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下降,以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生理过程。第十三章第十三章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两者在本质上完全相同,无严格区分的必要.心功能不全心泵功能完全代偿失代偿阶段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1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一、原因(一)原发性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心肌病变如心肌炎,心肌病;心肌缺血缺氧如冠心病(二)心脏负荷过重1、压力负荷又称后负荷过重:是指心脏收缩时承受阻抗负荷增加。左室压力负荷过重: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右室压力负荷过重: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2第二节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与分类一、原因慢性心2、容量负荷又称前负荷过重:是指心脏舒张时承受的容量负荷过大。左室容量负荷过重:主动脉瓣,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室容量负荷过重:肺动脉瓣,三尖瓣关闭不全双室容量负荷过度:高动力循环状态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32、容量负荷又称前负荷过重:是指心脏舒张时承受的容量负荷过(一)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是心力衰竭重要诱因。感染诱发心力衰竭的机制:(二)酸中毒及高钾血症1、酸中毒酸中毒诱发心力衰竭的机制:2、高钾血症(三)心律失常1、2(四)妊娠与分娩妊娠与分娩诱发心力衰竭的机制:1、2(五)其他因素二、诱因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4(一)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是心力衰竭重要诱因。感染诱三三分分 类类(一)根据心力衰竭的程度分类1、轻度心力衰竭:代偿完全,在休息或轻体力活动可不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体征,心功能一级或体力活动略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时可出现气急、心悸,心功能二级。2、中度心力衰竭:代偿不全,体力活动明显受限,轻体力活动即出现衰竭的症状、体征,休息后好转,心功能三级。3、重度心力衰竭:完全失代偿,安静情况下即可出现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完全丧失体力活动能力,病情危重,心功能四级。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5三分类(一)根据心力衰竭的程度(二)(二)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速度分类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速度分类1、急性心力衰竭:起病急,发展迅速,机体来不及代偿,心输出量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常见于心肌梗死,严重的心肌炎等。2、慢性心力衰竭:起病缓慢,机体能够进行代偿,在代偿阶段心衰症状不明显,在失代偿阶段,心衰症状逐渐显露。常见于高血压病,心瓣膜病和肺动脉高压等。(三)根据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分类1、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心衰时心输出量低于正常。常见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瓣膜病,心肌炎等引起的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6(二)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速度分类1、2、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心衰时心输出量较发生心力衰竭前有所降低,但其值仍属正常,甚至高于正常。造成这种心衰的主要原因是甲亢,严重贫血,妊娠,维生素B1缺乏,动-静脉瘘形成的高动力循环状态,由于血容量增加,心脏前负荷显著增加,心输出量增加,供氧相对不足,能量消耗过多,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心衰时心衰前正常水平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72、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心衰时心输出量(四)根据心力衰竭的发病部位分类(四)根据心力衰竭的发病部位分类1、左心衰竭:主要由于左室受损或负荷过重,导致左室泵血功能下降,可出现肺循环淤血,肺水肿。见于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病,二尖瓣关闭不全等。2、右心衰竭:主要由于右室受损或负荷过重,导致右室泵血功能下降,可出现体循环淤血,心性水肿。常见于肺栓塞,肺动脉高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3、全心衰竭某些疾病如风湿性心肌炎,严重贫血可使左右心同时受累,发生全心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8(四)根据心力衰竭的发病部位分类1、左长期左心衰竭使右室后负荷过重而发生右心衰竭或者右心衰竭,经肺循环回流到左心的血量减少,使左心输出量下降,冠脉灌流减少而发生左心衰竭。(五)根据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分类1、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收缩性衰竭):因心肌收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心力衰竭。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2、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舒张性衰竭):因心肌舒张功能障碍引起的心力衰竭。见于二尖瓣或三尖瓣狭窄,缩窄性心包炎,肥大性心肌病等。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9长期左心衰竭使右室后负荷过重而发生右第三节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一、正常心肌舒缩的分子基础(略)心力衰竭发生的基本机制是心肌收缩、舒张功能障碍。二、心肌收缩性减弱心肌收缩性(myocardialcontractility):是指心肌在肌膜动作电位的触发下产生张力和缩短的能力。是心肌四大生理特性(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中决定心输出量的最关键因素,也是血液循环动力最基本的来源。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10第三节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一、正常心(一)收缩相关蛋白质的破坏一)收缩相关蛋白质的破坏当心肌细胞死亡后,与收缩相关的蛋白质即被分解破坏,心肌收缩力也随之下降。心肌细胞的死亡包括坏死与凋亡。1、心肌细胞的坏死2、心肌细胞凋亡细胞凋亡(apoptosis):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细胞死亡的过程。与细胞坏死完全不同,细胞凋亡期间不发生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是一种生理性,主动的细胞死亡方式,是机体维持细胞群体数量稳态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11(一)收缩相关蛋白质的破坏当心肌细胞死亡(1 1)心肌细胞凋亡诱导因素)心肌细胞凋亡诱导因素:氧化应激,压力、容量负荷过重,某些细胞因子如TNF,缺血缺氧及神经内分泌失调都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2)心力衰竭时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氧化应激:心力衰竭时由于氧自由基生成过多和(或)抗氧化功能减弱导致氧化应激发生,引起心肌细胞凋亡。氧自由基造成生物大分子损伤形成氧化应激。某些细胞因子产生增多:如TNFa,IL-1,IL-6,IFN等,其中TNF通过促进NO的释放不但对心肌收缩产生抑制作用,而且也通过促进神经酰胺的合成和增加氧自由基生成来诱导心肌细胞的凋亡。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12(1)心肌细胞凋亡诱导因素:氧化应激,压钙稳态失衡:心力衰竭时,由于能量代谢紊乱,造成ATP缺乏,或自由基生成过多损伤细胞膜,肌浆网膜或酸中毒等因素的作用均可引起细胞钙稳态失衡。线粒体功能异常:心力衰竭时,由于缺氧,能量代谢紊乱,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膜通透性增大,细胞凋亡启动因子,从线粒体内释放出来,引起细胞凋亡。心肌细胞凋亡在心力衰竭发病中的作用就是引起心肌细胞数量减少,收缩相关蛋白质的破坏,使心肌收缩性减弱。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13钙稳态失衡:心力衰竭时,由于能量代谢紊(二)心机能量代谢紊乱图13-1心机能量代谢过程示意图H+O2CO2乙酰辅酶A+草酰乙酸琥珀酸脂肪酸乳酸丙酮酸葡萄糖氨基酸能量生成能量储存能量利用H2OCPATPADP+Pi结合Ca游离Ca2+肌动球蛋白肌动蛋白肌球蛋白+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14(二)心机能量代谢紊乱图13-1心机能量代谢过程示意图H1 1、能量生成障碍、能量生成障碍最常见原因是心肌缺血,缺氧,如缺血性心脏病,严重贫血,过度心肌肥大等。此外,维生素B1缺乏。ATP缺乏影响心肌收缩性的机制:ATP缺乏,使肌球蛋白头部ATP酶水解ATP,将化学能转为机械能减少,心肌的收缩性减弱。ATP缺乏可引起肌浆网和胞膜Ca2+的转运和分布异常,从而导致Ca2+与肌钙蛋白的结合,解离发生异常。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151、能量生成障碍最常见原因是心肌缺血,缺Na+Ca2+Na+Na+Ca2+因ATP缺乏,细胞膜钠泵运转失灵,一方面大量Na+进入胞内并通过Na+Ca2+交换,转而使大量Ca2+进入胞内造成胞内钙超载,使心肌挛缩,断裂,收缩性减弱。另一方面,大量Na+携带水进入细胞,引起细胞肿胀并波及线粒体,导致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大量Ca2+进入线粒体,Ca2+与磷酸根形成不溶性钙盐沉积在线粒体基质中,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进一步受损,ATP生成更加减少。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16Na+Na+因ATP缺乏,细胞膜钠泵运转失收缩蛋白、调节蛋白等功能蛋白质的合成更新需要ATP,ATP不足这些蛋白质的含量会减少,直接影响心肌的收缩性。2、能量利用障碍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心脏负荷过重而引起的心肌过度肥大。过度肥大的心肌其肌球蛋白头部ATP酶的活性下降,即使心肌ATP含量是正常的也不能正常利用ATP。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17收缩蛋白、调节蛋白等功能蛋白质的合成更新肌球蛋白ATP酶的活性与肌球蛋白ATP酶的种类及其数量有关。种类组成活性V1、肽链最高V2、肽链次之V3、肽链最低过度肥大心肌其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下降的原因是该酶的肽链结构发生变异,由原来高活性V1型ATP酶逐步转变为低活性的V3型ATP酶,使心肌ATP利用障碍。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18肌球蛋白ATP酶的活性与肌球蛋白ATP酶(三)心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心肌兴奋的电活动由Ca2+和收缩的机械活动耦联在一起。细胞外Ca2+与TnC肌动、肌球蛋Ca2+内流结合白形成横桥心肌除极化胞浆Ca2+心肌收缩(10-5moI/L)肌浆网Ca2+激活水解ATP释放Ca2+ATP酶释放能量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19(三)心肌兴奋收缩耦Ca2+移致细胞外心肌复极化胞浆Ca2+Ca2+与TnC横桥解除心肌舒张(10-7mol/L)分离肌浆网摄取Ca2+从心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可以看出,发动心肌收缩的物质是Ca2+,Ca2+和TnC的结合和分离是兴奋收缩耦联的中心环节。胞浆内Ca2+的浓度是兴奋收缩耦联的重要因素。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20Ca2+移调节胞浆Ca2+浓度的因素(1)心肌细胞钙泵,即Ca2+-Mg2+-ATP酶,其分布是:细胞膜钙泵肌浆网钙泵线粒体钙泵(2)心肌细胞膜Na+-Ca2+交换体,又称Na+-Ca2+交换蛋白心肌细胞膜-Na+-Ca2+交换体:Na+外流Na+内流Ca2+内流Ca2+外流(反向交换)(前向交换)除极化复极化细胞膜钙泵:细胞外Ca2+内流细胞内Ca2+外流肌浆网钙泵:释放Ca2+摄取Ca2+线粒体钙泵:释放Ca2+摄取Ca2+心肌细胞钙泵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21调节胞浆Ca2+浓度的因素心肌细胞膜心肌兴奋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的机制收缩耦联障碍的机制1、肌浆网Ca2+处理功能障碍(1)肌浆网(SR)摄取Ca2+能力减弱心肌缺血缺氧受磷蛋白磷酸化减弱受磷蛋白(phospholambanPLB):是一种由52个氨基酸组成的低分子量蛋白,存在于心肌,平滑肌和骨胳肌中。非磷酸化PLB对SRCa2+泵活性抑制作用磷酸化PLB抑制作用解除Ca2+泵活性增强心力衰竭时由于心肌内NE减少及受体下调导致PLB磷酸化减弱,Ca2+泵活性降低,使SR摄取Ca2+能力下降。受磷蛋白(PLB)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22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的机制1、肌浆网Ca2+处(2)肌浆网Ca2+储存量减少钙储存蛋白:集钙蛋白,钙网蛋白。(3)肌浆Ca释放量下降:Ry-受体2、胞外Ca2+流障碍钙通道分:“膜电压依赖性”Ca2+通道和“受体操纵性”Ca2+通道。“膜电压依赖性”Ca2+通道去极化膜内电位变正钙通道开放细胞外Ca2+流入细胞内复极化膜内电位变负钙通道关闭Ca2+内流停止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23(2)肌浆网Ca2+储存量减少去极化膜内电位钙通“受体操纵性”Ca2+通道NE膜受体ACATPcAMP+受体操纵性Ca2+通道开放Ca2+进入胞内胞外Ca2+内流障碍的机制:、。3、肌钙蛋白与Ca2+结合障碍:、。四、心肌肥大的不平衡生长过度肥大心肌不平衡生长而发生心力衰竭的机制:1、2、3、4、5、6。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24“受体操纵性”Ca2+通道NE膜受体ACATPcAMP+三、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三、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一)钙离子复位延缓:(1)、(2)(二)肌球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三)心室舒张势能减少(四)心室顺应性降低心室顺应性(ventricularcompliance,VC):是指心室在单位压力变化下所引起的容积改变(VC=dv/dp)。心室僵硬度(ventricularstiffness,VS):是指心室在单位容积变化下所引起的压力的改变(VS=dp/dv),即心室顺应性的倒数。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25三、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一)钙离子复位延缓:(1)、(2)慢性心室顺应性常以P-V曲线表示a心室顺应性降低,P-V曲线左移,心室不易扩张b心室顺应性正常。c心室顺应性升高,P-V曲线右移,心室容易扩张图13-2心室压力容积(P-V)曲线acb舒张末期压力舒张末期容积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26心室顺应性常以P-V曲线表示a心室顺应性降低,P-V曲线心室顺应性下降的常见原因:心肌肥大室壁增厚,心肌炎,水肿,纤维化及间质增生等。心室顺应性下降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1、由于心室顺应性下降,心室的扩张充盈受到限制,导致心输出量减少。2、由于P-V曲线左移,当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扩大时,左室舒张末期压力会进一步增大,肺静脉压随之上升,从而出现肺淤血,肺水肿等左心衰竭的表现。P-V曲线左移LVEDVLVEDPPVP肺淤血,水肿四、心脏各部舒缩活动的不协调性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27心室顺应性下降的常见原因:心肌肥大室壁第四节第四节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一、心脏代偿反应(一)心率加快心率加快是一种快速代偿反应,心率加快的机制:、。心率加快的代偿意义及其代偿的局限性:、(二)心脏扩张1、紧张源性扩张:心脏扩张,容量增大并伴有收缩力增强的扩张。这是急性心力衰竭时一种重要的代偿方式。是一种起代偿作用的扩张,直至肌节长度达到最适长度为止。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28第四节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代偿反应一、心脏根据FrankStarling定律,心肌收缩力和心搏出量在一定范围内由心肌纤维的长度和粗细肌丝相互重叠的状况决定。图13-3长度张力曲线1.5482.0 2.22.4张力克/毫米2静止肌节长度2.42.22.01.5肌节长度(微米)最大肌张力(Lmax)静止张力活力张力去甲肾上腺素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29根据FrankStarling定律,心肌收缩力和心搏出量在2、肌源性扩张肌源性扩张:心肌拉长不伴有收缩力增强的心脏扩张。这是一种代偿失调后出现的扩张,已丧失代偿意义。(三)心肌肥大心肌肥大是心脏长期负荷过重时一种慢性代偿方式。心肌肥大(myocadialhypertrophy):是指心肌细胞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当心肌肥大达到一定程度(成人心脏重量超过500g或左室重量超过200g)心肌细胞还可有数量上的增多。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302、肌源性扩张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30心肌肥大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机制心肌肥大有两种表现形式:1、向心性肥大:如果长期压力负荷增大,心肌纤维呈并联性增生,肌纤维变粗,心室壁厚度增加,心腔无明显扩大,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的比值小于正常。如高血压病。2、离心性肥大:如果长期容量负荷增加,心肌纤维呈串联性增生,肌纤维长度增加,心腔明显扩大,空腔直径与室壁厚度的比值等于或大于正常。如主动脉瓣闭锁不全。心肌肥大的代偿作用:、心肌肥大的负面影响:心肌过度肥大,可使心脏由代偿转向代偿失调,进而发生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31心肌肥大的表现形式及其形成机制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3心肌重构心肌重构见P207(六)心肌重构(myocardialremodelling):心力衰竭时为适应心脏负荷的增加,心肌及心肌间质在细胞结构、功能、数量及遗传表型方面所出现的适应性,增生性的变化。1、心肌重构的表现:心肌重构为心肌代偿性增生,即包括心肌细胞的重构,如心肌细胞体积增大,其肌原纤维及线粒体数量的增多;又包括胶原间质的重构,间质成分和结构的异常,胶原在心肌间质沉积。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32心肌重构见P207(六)心肌重构体液因素如AT、醛固酮、TNF、ET-1等。氧化应激。机械应力如前、后负荷增大等。3、重构心肌舒缩功能减弱的机制:(1)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的表型发生异常心肌的肌球蛋白的重链(MHC)有两种异构体,-MHC和-MHC。-MHC有较高水解ATP的活性,因而有快速收缩的性能。-MHC的性能则与-MHC相反。正常心肌以表达-MHC为主,发生重构的心肌则转变为以表达-MHC为主。肌动蛋白也有类似的改变。这是重构的心肌收缩性减弱的分子基础。2、心力衰竭时引起心肌重构的常见因素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33体液因素如AT、醛固酮、TNF、ET-1等。(2)心肌间质重构RAAS是促进心肌间质重构的重要因素,AT和醛固酮可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大量合成胶原,与此同时,AT可抑制间质金属蛋白酶(MMP-),该酶是降解胶原的关键酶,此酶抑制可导致胶原沉积在心肌间质,使心肌僵硬度加大,顺应性下降,影响心肌的舒缩。心肌重构的结果是心肌肥厚,基质胶原蛋白沉着,纤维化,心脏扩大,最终发展成为不可逆性心功能损害。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34(2)心肌间质重构RAAS是促进心肌间质重构的重二、心外代偿反应二、心外代偿反应(一)血容量增加这是心力衰竭时一种主要的心外代偿反应,由于钠水潴留造成的。心力衰竭时导致钠水潴留的机制:1、肾小球滤过率降低:2、肾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加肾内血流重分布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醛固酮增多PGE2和ANP减少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35二、心外代偿反应(一)血容量增加这是心力衰竭时一种主要的(二)血流重分布(三)红细胞增多(四)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三、神经体液的代偿调节反应(略)第五节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肺循环充血,体循环淤血,心输出量不足是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一、肺循环充血当心力衰竭时,左室功能减弱,引起左室舒张末期压力上升,并带动左房压升高,肺静脉回流障碍,肺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造成肺循环充血,发生肺水肿。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36(二)血流重分布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36v肺循环充血的主要表现肺循环充血的主要表现:体力活动时,回心血量增多,肺淤血加重。肺顺应性降低,通气作功增大,病人感到呼吸困难。(一)呼吸困难1、劳力性呼吸困难:是指病人体力活动而发生的呼吸困难,休息后可减轻或消失。体力活动时,心率加快,舒张期缩短,一方面冠脉灌流不足,加剧心肌缺氧,另一方面左室充盈减少,加重肺淤血。“气急”症状。劳力性呼吸困难发生的机制:体力活动时机体需氧增加,但衰竭的左心不能提供相应的心输出量,机体缺氧加剧,CO2潴留,刺激呼吸中枢产生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37肺循环充血的主要表现:体力活动时,回心血量2、端坐呼吸:心衰病人平卧可加重呼吸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或半卧体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状态。端坐呼吸的发生机制:端坐时部分血液因重力关系转移到驱体下半部,使肺淤血减轻。端坐时膈肌位置下移,胸腔容积增大,肺活量增加。平卧时身体下半部的水肿液吸收入血增多,而端坐位可减少水肿液的吸收,肺淤血减轻。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382、端坐呼吸:心衰病人平卧可加重呼吸困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因突感气闷被惊醒,在端坐咳嗽后缓解。若发作时伴有哮鸣音,则称为心性哮喘。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病人平卧后,胸腔容积减少,不利于通气。身体下半部的水肿液吸收入血增多,肺淤血加重。入睡后,迷走神经相对兴奋,使支气管收缩,气道阻力增大。入睡后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反射的敏感性降低,只有当肺淤血使PaO2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才刺激呼吸中枢,使通气增强,病人也随之惊醒,并感到气促。端坐呼吸与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相同不同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39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因突(二)肺水肿正常肺循环压力很低,血浆胶体渗透压大于肺泡毛细血管压。表面活性物质降低了肺泡的表面张力,保持肺泡干燥。血浆胶体渗透压肺毛细血管压表面张力v肺水肿的发病机制:1、肺泡毛细血管压升高2、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紫绀、呼吸困难、两肺有水泡音、咯粉红色或白色泡沫痰。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40(二)肺水肿正常肺循环压力很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二、体循环淤血二、体循环淤血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可造成体循环淤血,主要表现为:(一)静脉淤血和静脉压升高(二)心性水肿(三)肝肿大压痛和肝功能异常三、心输出量不足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41二、体循环淤血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可造成体第十三章第十三章测试题测试题一、概念、名词解释1、心力衰竭2、心肌收缩性3、紧张源性扩张4、肌原性扩张5、心肌肥大6、心肌重构二、问答题1、为什么感染、妊娠与分娩可诱发心力衰竭?2、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凋亡的诱导因素及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是什么?心肌细胞凋亡在心力衰竭发病中起什么作用?3、心肌能量生成障碍最常见的原因及ATP缺乏影响心肌收缩性的机制是什么?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42第十三章测试题一、概念、名词解释慢性4、简述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的机制。5、心力衰竭时肌浆网Ca2+处理功能紊乱,导致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机制是什么?6、酸中毒使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机制是什么?7、心肌缺血、缺氧使心肌收缩性减弱的机制有哪些?8、过度肥大的心肌不平衡生长而发生心力衰竭的机制是什么?9、引起心室顺应性下降常见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心室顺应性降低可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434、简述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的机制。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410、心脏扩张分几种类型?在心脏代偿反应中各起什么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是什么?11、心肌肥大有几种表现形式?各自形成的机制是什么?有无代偿意义?12、心力衰竭时血容量增加的机制(心力衰竭时导致钠水潴留的机制)是什么?13、心力衰竭时引起心肌重构的常见因素及重构心肌舒缩功能减弱的机制是什么?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4410、心脏扩张分几种类型?在心脏代偿反应中各起什么作用14、心力衰竭时发生呼吸困难的原因及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是什么?15、比较端坐呼吸和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有何异同?16、急性左心衰竭时发生肺水肿机制是什么?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4514、心力衰竭时发生呼吸困难的原因及呼吸困难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慢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