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外遗传医学宣教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457337 上传时间:2024-06-2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外遗传医学宣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核外遗传医学宣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核外遗传医学宣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一节第一节 母性影响母性影响一、短暂的母性影响一、短暂的母性影响 1.麦蛾肤色的遗传野生型A 产生犬尿素突变型a 不产生犬尿素 A-aa幼虫肤色 有色 无色成虫眼色 褐眼 红眼P AA aaF1 Aa幼虫肤色:有色成虫眼色:褐色F1 Aa aa Aaaa Aa aa Aa aa幼虫肤色:有色 无色 有色 有色成虫眼色:褐眼 红眼 褐眼 红眼第一节 母性影响一、短暂的母性影响 1.麦蛾肤色的遗传野1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2 2.结果的解释结果的解释1)母本核基因产物存在于卵的细胞质中;2)受精时,精卵细胞提供的细胞质的量是不一样的,受精卵的细胞质几乎全由母方提供;3)当细胞质中的犬尿素用完后,即表现自身基因型性状.二、持久的母性影响二、持久的母性影响1.椎实螺螺口方向遗传P DDdd P ddDD F1 Dd(右)F1 Dd(左)F2 DD Dd dd (右)F2 DD Dd dd(右)F3 右 右 左F3 右 右 左3 右:1左3右:1左D-:右旋dd:左旋2.结果的解释二、持久的母性影响1.椎实螺螺口方向遗传P 2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核外遗传医学宣教课件3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3 3)子代表现母亲基因型)子代表现母亲基因型(细胞核细胞核)的性状的性状 1 1 母性影响母性影响(maternal inheritance)(maternal inheritance)子代表型不受自身基因型的控制,而受母亲基因型的影响,子代表型不受自身基因型的控制,而受母亲基因型的影响,表现母亲基因型性状的一种遗传现象。表现母亲基因型性状的一种遗传现象。2 2 特点特点 1 1)正反交)正反交F1F1表型不一样;表型不一样;2 2)F3F3才表现才表现F2F2代核基因型的性状分离比(代核基因型的性状分离比(3 3:1 1属于孟德属于孟德尔核遗传尔核遗传););三、母性影响的概念和遗传的特点三、母性影响的概念和遗传的特点 3)子代表现母亲基因型(细胞核)的性状 4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3 母性影响的原因母性影响的原因 由于母本核基因的产物存在于卵的细胞质中,由于母本核基因的产物存在于卵的细胞质中,对子代表型产生的一种预定作用。(母本核对子代表型产生的一种预定作用。(母本核基因的前定作用)基因的前定作用)3 母性影响的原因5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二节第二节 核外遗传的性质与特点核外遗传的性质与特点一、细胞质遗传的概念一、细胞质遗传的概念 指位于细胞核或类核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所控制性状的遗传现象指位于细胞核或类核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所控制性状的遗传现象(extranuclear inheritance)二、细胞质遗传的实例二、细胞质遗传的实例 1 高等植物叶绿体的遗传高等植物叶绿体的遗传1)紫茉莉质体的遗传紫茉莉质体的遗传 紫茉莉枝条颜色遗传的杂交实验紫茉莉枝条颜色遗传的杂交实验 1909年年 Correns C.2)特点特点:正反交结果不表现经典的遗传学规律;:正反交结果不表现经典的遗传学规律;杂交子代的颜色子代表型与父本无关,而与母本表型杂交子代的颜色子代表型与父本无关,而与母本表型一样一样 3)解释解释: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胞质中,杂交后代的胞质几: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胞质中,杂交后代的胞质几乎全来自母本。乎全来自母本。第二节 核外遗传的性质与特点一、细胞质遗传的概念二、细胞质6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2 真菌异核体真菌异核体实验实验 2 真菌异核体实验7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三节第三节 细胞内敏感性物质的遗传细胞内敏感性物质的遗传一、草履虫放毒型的遗传1943 Sonnjeborn T.M.草履虫卡巴粒(Particle)的遗传 草履虫有一个大的营养核(2n)和两个小的生殖核(2n),其生殖方式:1)无性生殖:2)有性生殖:A.自体受精:同一个体,大核(2n)消失,两个小核(2n)各自减数分裂(4+4=8),后留下一个小核(8-7,n);小核有丝分裂一次后合并(nn+n2n),再分裂成大核(2n)和两个小核(2n)。第三节 细胞内敏感性物质的遗传一、草履虫放毒型的遗传19438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核外遗传医学宣教课件9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B.接合生殖:两虫体结合,大核(2n)消失,两个小核(2n)减数分裂保留一个(8-7,n),有丝分裂(n+n)然后两个虫体彼此交换一个核.B.接合生殖:两虫体结合,大核(2n)消失,两个小核(2n10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短暂结接合:小核交换,胞质不交换,虫体分开,各形成一个2n核;较长时间接合:小核和胞质均交换,虫体分开,各形成一个2n核。*放毒型的遗传既取决于细胞质里的粒,又受核基因K的控制。粒粒:由双层膜包裹,含DNA,RNA和酶系的小颗粒,为共生的放毒型细菌。短暂结接合:小核交换,胞质不交换11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核外遗传医学宣教课件12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果蝇的感染性遗传二、果蝇的感染性遗传 1.CO2敏感遗传 果蝇:CO2抗性:CO2敏感 原因:胞质中的 颗粒,为感染性因子,可改变雌体对CO2的敏感性,并通过雌体遗传。2.性比失调:雄性比例极低,甚至缺失,由胞质中螺旋体所引起,只传给雌体而不传给雄体雄体早亡。二、果蝇的感染性遗传13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四节第四节 线粒体的遗传方式及其分子基础线粒体的遗传方式及其分子基础一、一、酵母的小菌落突变酵母的小菌落突变 在自发或者诱发条件下,可产生小菌落在自发或者诱发条件下,可产生小菌落缺少细缺少细胞色素氧化酶;胞色素氧化酶;小菌落(交配型小菌落(交配型A)与正常酵母(交配型)与正常酵母(交配型a)杂交,合子)杂交,合子(Aa)减数分裂产生的)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子囊孢子小菌落消失。个子囊孢子小菌落消失。解释解释:1.小菌落的形成是由于线粒体基因突变,不能表达小菌落的形成是由于线粒体基因突变,不能表达正常的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呼吸受阻,菌落生长缓正常的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呼吸受阻,菌落生长缓慢;慢;2.当小菌落与正常的酵母杂交时,胞质融合,线粒当小菌落与正常的酵母杂交时,胞质融合,线粒体均复制,并随机分配到子囊孢子中,每个子囊菌都体均复制,并随机分配到子囊孢子中,每个子囊菌都获得正常的线粒体,小菌落消失。获得正常的线粒体,小菌落消失。第四节 线粒体的遗传方式及其分子基础一、酵母的小菌落突变 14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线粒体基因组二、线粒体基因组1.1.线粒体基因组的一般性质线粒体基因组的一般性质 1)1)多为环状双链多为环状双链DNADNA,极少数为线状,极少数为线状DNA(eg.DNA(eg.四膜虫四膜虫););2)2)各物种线粒体各物种线粒体DNADNA的大小不一;植物的比动物的大的大小不一;植物的比动物的大 3)3)一个细胞内有多个线粒体,一个线粒体内有多个一个细胞内有多个线粒体,一个线粒体内有多个mtDNAmtDNA分子;分子;4)4)无重复的核苷酸序列,有短的多聚核苷酸序列;无重复的核苷酸序列,有短的多聚核苷酸序列;二、线粒体基因组1.线粒体基因组的一般性质15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5)动物的动物的mtDNAmtDNA分子热稳定性不均一;分子热稳定性不均一;6)mtDNA 6)mtDNA的复制有的复制有 型、型、D D环、环、等形式的半等形式的半保留复制形式;保留复制形式;7)mtDNA 7)mtDNA的复制与核的复制与核DNADNA的复制相对独立;的复制相对独立;8)mtDNA 8)mtDNA含编码与呼吸作用相关的酶和蛋白质含编码与呼吸作用相关的酶和蛋白质基因:基因:如如 Cytaa Cytaa3 3、Cytb-cCytb-c1 1、ATPaseATPase、内膜蛋白以、内膜蛋白以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等。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等。5)动物的mtDNA分子热稳定性不均一;16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2.线粒体的遗传表达和控制系统线粒体的遗传表达和控制系统 (1)线粒体具有半自主性:mtDNA含有能够编码一部分自身的蛋白质、rRNA、tRNA等的基因;线粒体的遗传装置能够单独完成DNA复制、基因转录、蛋白质合成和基因重组;参与mtDNA的复制、基因转录、蛋白质翻译及基因表达的很多蛋白质来自核基因编码,对核基因具有一定的依赖性。(2)线粒体活动受核和线粒体两套系统共同控制。2.线粒体的遗传表达和控制系统 17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核外遗传医学宣教课件18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核外遗传医学宣教课件19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核外遗传医学宣教课件20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酵母线粒体基因组的物理图谱及特点三、酵母线粒体基因组的物理图谱及特点 84Kb长26m的环状双链DNA;基因之间有大段非编码序列如.两个rDNA之间有25kb非编码区;某些基因具有内含子CO1、Cytb亚基基因;内含子具Ribozyme活性;内含子具有“随意性”品系之间存在差别三、酵母线粒体基因组的物理图谱及特点 8421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核外遗传医学宣教课件22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电镜下的mt DNA电镜下的mt DNA23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四、人类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及其特点四、人类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及其特点 A.结构:结构:16,569bp的的cccDNA,能够编码能够编码13个蛋白质、个蛋白质、2个个rRNA和和22个个tRNA:mRNA:cytb、CO(3个个)、ATPase(2个个)、NADH脱氢酶系(脱氢酶系(7)rRNA:16S和和12S tRNA:22个个tRNA,作为转录产物加工作为转录产物加工的的“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在在tRNA前后为加工酶前后为加工酶切位点切位点 四、人类线粒体基因组的结构及其特点24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核外遗传医学宣教课件25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B.特点:特点:基因组结构小、基因排列紧密,无内含子和基因组结构小、基因排列紧密,无内含子和极少调节序列;极少调节序列;22个个tRNA用于蛋白质的合成用于蛋白质的合成充分体现充分体现密码子的兼并性;密码子的兼并性;基因组中基因组中4个密码子不同于核基因组的密码子。个密码子不同于核基因组的密码子。对称转录对称转录每条每条DNA各一个启动子,完全各一个启动子,完全转录。转录。基因转录产物基因转录产物mRNA无无5-“帽帽”结构。结构。B.特点:26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五、高等植物的线粒体基因组五、高等植物的线粒体基因组 线状和环状线状和环状DNA的复杂集合体的复杂集合体 编码编码mRNA、rRNA(3个)和个)和tRNA eg.蛋白质:蛋白质:Cytaa3(3大亚基大亚基);ATPase(4亚基亚基);Rib(小亚基小亚基)等。等。DNA结构复杂结构复杂混杂混杂DNA(源于源于ctDNA 和核和核DNA,如源于如源于 Rubisco大亚基基大亚基基因因)基因多数独立转录,少数共转录。基因多数独立转录,少数共转录。五、高等植物的线粒体基因组27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五节第五节 叶绿体遗传及其分子基础叶绿体遗传及其分子基础一、衣藻的叶绿体遗传一、衣藻的叶绿体遗传 衣藻营养细胞衣藻营养细胞1个核、个核、1个叶绿体、个叶绿体、20多个线粒体,可进行多个线粒体,可进行无性繁殖和融合生殖(配子提供相等的内含物)。某些光合基因和无性繁殖和融合生殖(配子提供相等的内含物)。某些光合基因和抗性基因表现为母性遗传。抗性基因表现为母性遗传。交配型:交配型:mt+:mt-P mt+(smR)+mt (smS)mt+(smS)+mt-(smR)F1 smR(99%)smS 原因原因:mt+亲本的叶绿体保留;亲本的叶绿体保留;mt+亲本中的限制修饰亲本中的限制修饰酶系统使酶系统使mt 中的叶绿体中的叶绿体DNA降解。降解。第五节 叶绿体遗传及其分子基础一、衣藻的叶绿体遗传28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二、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1.叶绿体基因组叶绿体基因组 的特点的特点 120-217Kb的的cccDNA,一个叶绿体含一至,一个叶绿体含一至几十个几十个DNA分子分子;ctDNA无无5-甲基胞嘧啶;甲基胞嘧啶;有两个反向重复序列(有两个反向重复序列(rDNA区)区)变性变性出现发卡结构;出现发卡结构;具有相对独立的基因复制、表达和调节系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因复制、表达和调节系统。部分基因有内含子:例部分基因有内含子:例.Rubisco大亚基大亚基9个个内含子。内含子。二、叶绿体遗传的分子基础 1.叶绿体基因组 的特点29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2.叶绿体叶绿体DNA的物理图谱及基因定位的物理图谱及基因定位 (1)4.5S、5S、16S、23SrDNA(分布在反向重复分布在反向重复序列区序列区);(2)30多个多个tRNA编码序列编码序列4个在反向重复区,个在反向重复区,其中其中2个在个在16S和和23S rDNA之间、其余分散分布;之间、其余分散分布;(3)mRNA:核糖体蛋白(核糖体蛋白(1/3,20)、)、Rubisco大大亚基、亚基、PSI和和PSII(部分)、(部分)、ATPase、RNA多聚酶多聚酶(部分)、电子传递蛋白等。(部分)、电子传递蛋白等。2.叶绿体DNA的物理图谱及基因定位30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叶绿体遗传系统及其与核遗传系统的关系三、叶绿体遗传系统及其与核遗传系统的关系1.关于关于玉米的埃型条斑玉米的埃型条斑遗传遗传 2.埃型条斑(埃型条斑(striped iojap):基因):基因(ij)位于核内,控制叶位于核内,控制叶绿体的性状,(绿体的性状,(ij/ji)为白化(死亡)或绿白条斑,()为白化(死亡)或绿白条斑,(+/+)植株)植株正常。正常。3.埃型条斑形成后,可以通过母本(埃型条斑形成后,可以通过母本(ij/ji)可以传递给下一代,)可以传递给下一代,与子代与子代ij基因无关,说明:叶绿体遗传的自主性。基因无关,说明:叶绿体遗传的自主性。三、叶绿体遗传系统及其与核遗传系统的关系关于玉米的埃型条斑遗31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叶绿体的半自主性叶绿体的半自主性 叶绿体中的蛋白质分三类叶绿体中的蛋白质分三类由由ctDNA编码的蛋白:编码的蛋白:eg.PS中中的的P700 Chla蛋白;蛋白;由核基因编码的蛋白:由核基因编码的蛋白:eg.PS中中的的Chla/b蛋白;蛋白;由核和线粒体基因共同编码的的蛋白:由核和线粒体基因共同编码的的蛋白:eg.Rubisco的大亚基由的大亚基由ctDNA编码;而小亚基编码;而小亚基由核基因编码,在胞质中被翻译后,经导肽由核基因编码,在胞质中被翻译后,经导肽运送至叶绿体。运送至叶绿体。叶绿体的增殖、发育和代谢等需要由叶绿体叶绿体的增殖、发育和代谢等需要由叶绿体和核基因共同控制和核基因共同控制核外遗传医学宣教课件32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六节第六节 核外遗传与植物雄性不育性核外遗传与植物雄性不育性一、植物的雄性不育性一、植物的雄性不育性 雄性不育雄性不育(male sterility):由于花粉不能正常发育,不:由于花粉不能正常发育,不能与卵细胞受精形成合子,产生子代个体的遗传学现象。能与卵细胞受精形成合子,产生子代个体的遗传学现象。1)核不育性)核不育性由核基因引起雄性不育。多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不由核基因引起雄性不育。多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不能形成正常花粉,为隐性基因(能形成正常花粉,为隐性基因(ms)控制,)控制,(ms/sm)表现表现不育,不育基因依靠杂合体保持,杂合体后代呈简单的不育,不育基因依靠杂合体保持,杂合体后代呈简单的Mendel分离比,不能使后代全部不育,使其应用受到限分离比,不能使后代全部不育,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制。第六节 核外遗传与植物雄性不育性一、植物的雄性不育性332)质质-核不育性核不育性由细胞质和核共同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多发生在由细胞质和核共同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多发生在减数分裂后小孢子形成期,由不育的细胞质基因(减数分裂后小孢子形成期,由不育的细胞质基因(S)和对应的核基因(纯合和对应的核基因(纯合 rf/rf)决定。)决定。S,rf/rf雄性不育;雄性不育;S,Rf/Rf可育;可育;N,rf/rf可育可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系:由于花粉败育,自交不能产生后代的品:由于花粉败育,自交不能产生后代的品系(系(S,rf/rf)。)。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保持系:与雄性不育系(与雄性不育系()杂交,产生雄)杂交,产生雄性不育的后代,但自交可育,并且自交后代能够维持原性不育的后代,但自交可育,并且自交后代能够维持原有性状的品系(有性状的品系(N,rf/rf)。)。雄性不育恢复系雄性不育恢复系:自交正常,并且与雄性不育系(自交正常,并且与雄性不育系()杂交,产生能够正常开花结实的后代,使之育性得以)杂交,产生能够正常开花结实的后代,使之育性得以恢复的品系(恢复的品系(N,Rf/Rf;S,Rf/Rf)。)。2)质-核不育性34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系杂交关系图保持系()雄性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 雄性不育系 ()杂交种 恢复系三系杂交关系图保持系()雄性不育系(35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BACK母本株条的类型 父本枝条的类型子代的类型白绿绿白斑白白绿绿、白或绿白斑白绿绿白斑绿白绿绿、白或绿白斑白绿绿白斑绿白斑白绿绿、白或绿白斑BACK母本株条的类型父本枝条的类型子代的类型白白白白绿白白36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BACKBACK37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BACKBACK38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BACKBACK39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BACKBACK40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BackBack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