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452949 上传时间:2024-06-27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30.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新教材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新教材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诗经关雎诗经蒹葭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1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诗经桃夭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2芣 苢诗经 周南芣 苢诗经 周南3解题壹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高2060厘米,全体光滑或稍有短毛。根茎短而肥厚,着生多数须根。荒地或路旁常见,分布几遍全国。嫩叶可食,有些地区用作饲料;全草与种子都可入药,能利尿、清热、止咳。解题壹芣苢,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4文学常识贰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共305篇。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无法考证。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为诗三百。西汉时期被尊为儒家经典,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文学常识贰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5文学常识贰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生活的一面镜子。诗经文学常识贰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6文学常识贰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六义(1)体例风:土风、民谣。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十五国风”。雅:宫廷乐歌。西周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的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小雅,“二雅”。颂:祭祀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三颂”。文学常识贰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7文学常识贰 (2)表现手法(根据朱熹诗集传)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叙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打比方。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起兴、发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六义文学常识贰 (2)表现手法(根据朱熹诗集传)诗8文学常识贰诗经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文学常识贰诗经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新教9文学常识贰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东汉以后,五言诗占领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能继承诗经遗风,称得上四言诗的只有曹操、嵇康、陶渊明、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少数诗作。四言诗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文学常识贰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盛行于西周。四言10诗歌朗诵叁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芣苢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诗歌朗诵叁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芣11诗歌释义肆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芣苢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诗歌释义肆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芣12诗歌释义肆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人们呼朋引伴,一起去采芣苢。前两句表现出发时兴致盎然的样子,后两句则流露出将要采到芣苢时的喜悦心情。“采”“有”,是对采集的一般性描述。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诗歌释义肆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人们呼朋引13诗歌释义肆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人具体描写用手摘取芣苢的动作。“掇”是用手指摘取嫩小芣苢,“捋”则是把长势茂盛的芣苢从茎上成把地取下。两个简单的字不仅写出了芣苢的不同长势,而且还使人想象出人们采摘时娴熟的技巧和忙碌的场景。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诗歌释义肆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人具体描写14诗歌释义肆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具体描写用裙襟兜取芣苢的动作。“袺”和“襭”两个字写出了人们采摘动作的敏捷灵巧。人们采摘芣苢越来越欢,越来越多,于是用裙襟来兜。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诗歌释义肆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具体描写用15人们出发去采摘出发去采摘芣苢采摘的场景过程采摘的场景过程越采越多劳动的热情和欢欣采之采之有之有之掇掇捋捋袺撷撷(采采(采采芣苢)诗歌释义肆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人们出发去采摘芣苢采摘的场景过程越采越多劳动的热情和欢欣采之16整体把握伍全诗只有“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其余文字均无改变,全诗重章复沓,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更好地表达了情绪与情感。芣苢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何特点?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整体把握伍全诗只有“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17整体把握伍妇女们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是在重章叠句的旋律里,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采”是总体描写,“采采”的反复叠唱,有着音乐美感,也体现着妇女们呼朋引伴,轻松欢乐的情调。“有”唱出了获取的愿望,也似乎传递着发现野菜的信息。接下来四个动词恰是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掇”,一片片、一棵棵地拾取、摘取;“捋”,由少而多,进而成把地握取;“袺”,把成把握取的野菜放到提起的衣襟里;“襭”,再把装满野菜的衣襟掖在腰带间。整个劳动过程描绘得自然流畅,完整有序。芣苢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整体把握伍妇女们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是在重章叠句的旋律里,通过18整体把握伍反复吟咏这首诗,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劳动景象:一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野菜,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她们的动作是如此熟练敏捷,她们的歌声那样悠扬欢快。她们就在唱着自己的劳动,有个唱,还有和声;她们的心里也在歌唱吧,歌唱劳动,歌唱自由。读芣苢这首诗,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整体把握伍反复吟咏这首诗,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劳动景象:一群妇女19整体把握伍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开始是泛言采摘,最后是满载而归,欢乐之情也从这一过程表现出来。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芣苢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整体把握伍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20研讨探究陆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动词的顺序能够更换吗?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研讨探究陆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21研讨探究陆 展现了特写式的劳动动作美。这六个动词,每一个都抓住了采摘过程中最精彩的环节,每一个动作就如同摄影里的特写,让人清晰难忘。劳动者从日常的劳动中发现美,并吟出了一首热情洋溢的诗歌,这说明在他们看来,劳动不是枯燥乏味的,也不是简单麻木的,而是充满乐趣的。这首诗的细节描写非常典型,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效果?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研讨探究陆 展现了特写式的劳动动作美。这首诗的细节描写非常22研讨探究陆 展现了内容丰富的劳动过程美。诗歌通过六个独立的动作合成一套完整的动作,看起来层层递进、有条不紊,非常流畅,如行云流水。当几个独立的动作聚在一起进行系统内部优化之后,采摘的过程就变成了一场用肢体表达艺术的活动,把日常的劳动升华成行为的艺术。先民对劳动的熟练程度,给人一种游刃有余的美。原本生长于郊野的车前草,经过劳动者的几道工序就成了盘中餐或者是药,是对先民改造力的生动体现。这首诗的细节描写非常典型,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效果?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新教材芣苢高一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精品课件研讨探究陆 展现了内容丰富的劳动过程美。这首诗的细节描写非23研讨探究陆 体现了先民快乐幸福的生活感情。芣苢既是有食用价值的野草,也是能治病的药材。因此,当人们看到既能填饱肚子又能治病的芣苢,心情是愉悦的、欣喜的。人们看到了生存下去的希望,于是哼着这首歌,将草丛中的芣苢采了又采。因为这样的劳动成果是属于自己的,所以人们唱的歌谣是让人感到快乐幸福的。这首诗的细节描写非常典型,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效果?研讨探究陆 体现了先民快乐幸福的生活感情。这首诗的细节描写24研讨探究陆(1)重章叠句。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吟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洁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六个动词的变化,又表现了越来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艺术特色研讨探究陆(1)重章叠句。艺术特色25研讨探究陆(1)重章叠句。周南芣苢重章叠句是绝无仅有的。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艺术特色研讨探究陆(1)重章叠句。艺术特色26研讨探究陆(2)赋的手法。本诗直接描写采摘芣苢的劳动,从劳动开始到结束,没有交代劳动者,起因、地点、环境、结果,没有刻意创作的意识,直接吟唱劳动的主题,就事唱事。艺术特色研讨探究陆(2)赋的手法。艺术特色27研讨探究陆(3)丰富的想象空间。这首诗只写了采芣苢的过程,没有交代采摘的背景、人物及行为动机等。主体的模糊性使这些空白留给读者更丰富的审美空间和解读空间。艺术特色研讨探究陆(3)丰富的想象空间。艺术特色28研讨探究陆(1)(1)请指出下列诗句分别运用了赋、比、兴的哪种手法。请指出下列诗句分别运用了赋、比、兴的哪种手法。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课堂练习兴兴比比赋赋比比兴兴研讨探究陆(1)请指出下列诗句分别运用了赋、比、兴的哪种手法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