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小学教育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446516 上传时间:2024-06-26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0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秋战国时期小学教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春秋战国时期小学教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春秋战国时期小学教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的小学教育n一、官学衰落n公元前770年始,教育史上进入了官学衰废、私学兴起的新时期。n官学形同虚设。n诸侯国为巩固政权,重视宫廷教育,力图把自己的子弟教育好。宫廷设专职师、保、傅负责子弟教育。n公族及卿的子弟则设“公堂”由公族大夫教育。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的小学教育一、官学衰落1n二、私学的兴起:n天子失官,学在四夷。n私学是融初等、高等、专门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学校。n孔子、墨子的私学规模最大、影响最广。二、私学的兴起:2n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儿童教育n从出土楚简中证实,存在有相当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校。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儿童教育3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学教育n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小学教育的奠基时期。n魏晋南北朝小学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色。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学教育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小学教4封建制文教政策的确定与小学教育封建制文教政策的确定与小学教育5崇法排儒的文教政策与秦代小学教育n 政策:焚书坑儒,以法为教、已吏为师,书同文字等,使学校教育受到较大挫折。n但秦对小学教育发展仍有贡献:n适合蒙学教材的知识的保留;n文字的统一;以小篆为字体的小学教材: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毋敬博学篇n秦律对学生及儿童的保护。崇法排儒的文教政策与秦代小学教育 政策:焚书坑儒,以法为教、6n秦代官学的小学教育组织机构:学室,规模较大。其余未考。n地方教学童者为三老,未证。n明禁私学,暗中儒学的私人讲授从未断过。秦代官学的小学教育组织机构:学室,规模较大。其余未考。7汉代“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与小学教育n汉初,并不尊儒。n汉武帝继位后,谋求大一统,最后肯定了董仲舒、公孙弘等儒生的建议,确认了儒家思想的正宗地位。汉代“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与小学教育汉初,并不尊儒。8n汉三大文教政策:n罢黜百家,独尊儒术;n兴太学以养士;n重视选举,任贤使能。n儒家诗书礼易春秋被尊为“经”,实行“尊孔读经”,成为学校教材。汉三大文教政策:9n文教政策对小学教育的影响:n1、提高了教育的地位,有助于小学教育的发展。n2、学术与教学内容的统一。n3、汉代学术不限于经学,为小学教育增添了可资参考的教学材料。文教政策对小学教育的影响:10魏晋南北朝的玄学清谈与小学教育n儒、佛、道、玄四学并存,互相吸收、相互论证,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影响了教学的方式方法:师生互相诘难、自由辩论。n由于分裂和长期战乱,官学总的趋势是衰弱,但也出现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如分科教授。魏晋南北朝的玄学清谈与小学教育儒、佛、道、玄四学并存,互相吸11小学教育体制的确立n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大致可分为两大系统:n一是官学:由各级政府主持、管理n二是私学:由私人或私人集团主持、管理。小学教育体制的确立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大致可分为两大系统:12官立小学教育n官学以高等教育或专门教育为主体,以初等教育为补充。官立小学教育官学以高等教育或专门教育为主体,以初等教育为补充13汉代中央与地方小学的设置n中央官学分:太学、鸿都门学、四姓小侯学、宫邸学。n其中后两学可认为是汉代中央的小学。n地方小学为庠、序。由“三老”掌管,成绩优异者可升入学和校。n依季节安排教学工作。n汉代官学昌盛。汉代中央与地方小学的设置中央官学分:太学、鸿都门学、四姓小侯1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立小学n官学教育主体为时兴时废。n官立小学比较零碎、不够系统,教育教学活动不够正规,但仍有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立小学官学教育主体为时兴时废。15私立小学教育n汉代的私立小学教育n私学基本类型:蒙学教育(书馆)、一般经书教育(乡塾)、经学教育(精舍、精庐)。n前两者可被认为是实施小学教育。n家学是更为普遍的一种小学教育形式。私立小学教育汉代的私立小学教育16n私立小学教育内容:论语孝经诗书礼易春秋、数学。私立小学教育内容:论语孝经诗书礼易17魏晋南北朝的私立小学教育n因官学废,故私学发展。n三国时期:小学教育内容多元,丰富多彩。n南朝:各学说都有一席之地。n北朝:以儒术为中心,较为广博,规模大,重师承,重游历,倾向于自由择师、自由讨论、独立思考。魏晋南北朝的私立小学教育因官学废,故私学发展。18n魏晋南北朝官学时兴时废,但私学较为稳定且得到发展,教学质量也较有保障。魏晋南北朝官学时兴时废,但私学较为稳定且得到发展,教学质量也19n原因:n1、官学多重高等教育,儿童则转而求私学。n2、官学入学有身份限制,私学则开放。n3、社会动荡,专家学者避居山野,授徒讲学,促私学发展。n4、实行汉化政策,儒家思想及礼仪应从儿童开始,官学有限,更依赖私学。原因:20小学教材n古代小学教育的内容广泛而丰富。n儒家经典、文学艺术、谚语格言、童谣民歌、歌谣口诀、科普读物。n其中最为典型、最为系统的,是蒙学课本,它是中国古代小学的通用教材。小学教材古代小学教育的内容广泛而丰富。21n小学教育注重识字与习字,教材是适应这一要求编辑而成。n史籀篇:西周晚期官学字书,贵族子弟的识字课本。n仓颉篇凡将篇训纂篇急就篇。n汉代小学教材有影响的还有:n通俗文女史篇杂字指飞龙篇。小学教育注重识字与习字,教材是适应这一要求编辑而成。22n魏晋南北朝的小学教材对于汉代有较大继承并有所创新。n三国尤重论语、孝经。n晋代主要是急就篇。此外,晋人编写的有王义小学篇;无名氏始学;杨方少学;束皙发蒙记;顾恺之启蒙记;郭璞三苍注。魏晋南北朝的小学教材对于汉代有较大继承并有所创新。23n南朝梁代周兴嗣千字文,在小学教材的发展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n北朝多用急就篇、孝经、论语等,也有一些私家学派的教材。南朝梁代周兴嗣千字文,在小学教材的发展中,起承前启后的作24n急就篇西汉史游编纂,是我国现存比较完整的最早的小学识字兼常识教材。“急就”:“速成”。n这部识字与常识教材成为汉魏及其以后儿童学习通用的教材,流传甚为久远。急就篇西汉史游编纂,是我国现存比较完整的最早的小学识字兼25n千字文梁武帝令周兴嗣撰作,历经1400年仍长盛不衰的千古绝唱。n全书千字,每句四字,成文押韵,共250句,基本上无重复字,且内容丰富,通畅可读,毫无牵强硬凑的痕迹。n千字都是古书上常用的,句子艰涩难懂的很少,引古书、用典故的不多且不艰深,非常适合作为小学教材。千字文梁武帝令周兴嗣撰作,历经1400年仍长盛不衰的千古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