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药学清热药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1352133 上传时间:2024-06-20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中药学清热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临床中药学清热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临床中药学清热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第九章 清热药清热药第九章 清热药1概述一、含义 凡以清泄里热清泄里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热证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二、功效主治1、共有功效主治 都具有清泄里热的功效,可主治各种里热证,症见身热、面红、口渴饮冷、尿赤、舌红、苔黄、脉数等。2、主要兼有功效主治。概述一、含义2概述三、性能特点1、药性:皆为寒凉,沉降寒凉,沉降入里,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使里热得以清解。即内经所谓“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所谓“疗热以寒药”的意思。2、药味3、归经概述三、性能特点3概述四、配伍应用1.使用清热药时,应辨明热证的虚实。实热证有气分热、营血分热及气血两燔之别,应分别予以清热泻火、清营凉血、气血两清;虚热证又有邪热伤阴、阴虚发热及肝肾阴虚、阴虚内热之异,则须清热养阴透热或滋阴凉血除蒸。2.若里热兼有表证,治宜先解表后清里,或配解表药用,以达到表里双解;3.若里热兼积滞,宜配通里泻下药用。概述四、配伍应用4概述五、使用注意1、因证选药2、证候禁忌 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3、中病即止 概述五、使用注意5概述分类:1.清热泻火药2.清热燥湿药3.清热凉血药4.清热解毒药5.清虚热药概述分类:6o含义:含义:凡以清泄脏腑气分热邪,常用以治疗温热病气分实热以及各种内科杂证脏腑实热的药物,称为清热泻火药。o适应证:适应证:本类药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主要适用于热病邪入气分出现的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至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洪实数。o此外,因各药归经不同,这些药还适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o配伍:若里热炽盛而正气虚者,可配伍补虚药,以扶正祛邪。第一节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药含义:凡以清泄脏腑气分热邪,常用以治疗温热病气分实热以及各种7石膏石膏 本经 来源来源 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石膏 本经来源8石膏【药性】苦、辛、甘,大寒。归肺、胃经。【功效】生用:清热泻火生用:清热泻火 (清气分实热、清肺胃实热)(清气分实热、清肺胃实热)煅后外用:收湿敛疮煅后外用:收湿敛疮石膏【药性】9石膏1温热病气分温热病气分2肺热喘咳证实热证肺热喘咳证实热证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石膏1温热病气分10石膏的应用1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辛甘大寒,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胃热,除烦渴,为治疗气分实热证的要药。气分实热证(四大症,白虎汤)+知母(相须)温病气血两燔证 +玄参等 暑伤气阴、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津两伤者。+麦冬 人参 石膏的应用1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辛甘大寒,辛寒解肌透热,甘寒11石膏的应用 2 肺热喘咳证肺热喘咳证 清胃经实热 配伍麻黄、杏仁 3 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4 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 煅石膏外用有敛疮生肌、收湿的作用。疮疡溃而不敛,可配伍升药如九一散(九一丹);湿疹配伍枯矾;水火烫伤,配伍青黛,如牡蛎散。石膏的应用 2 肺热喘咳证 清胃经实热 配伍麻黄、杏仁12石膏【用法用量】生石膏入煎剂,15-60g,先煎。内服宜生用;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使用注意】虚寒证忌用。石膏【用法用量】13知母知母 苦甘寒 肺胃肾 根茎知母 苦甘寒 肺胃肾 根茎14知母【药性】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功效】清热泻火 (清气分实热,清肺胃实热)滋阴润燥知母【药性】15知母的应用1 温病气分证温病气分证 +石膏(相须)2 肺热咳嗽,阴虚燥咳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既清肺热,又润肺燥,清润兼备,配伍川贝桑白皮等,治疗肺热咳嗽;配伍贝母、麦冬等,治疗阴虚燥咳。知母的应用1 温病气分证 +石膏(相须)16知母的应用3 胃热口渴,消渴证胃热口渴,消渴证 清胃火以存津液,滋胃阴以生津止渴。故对津伤口渴之证,尤为常用。4 4 肾阴不足肾阴不足 ,虚火亢旺,虚火亢旺 滋肾阴,又退虚热,泻相(肾)火,治疗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心烦,配伍黄柏、生地黄等。知母的应用3 胃热口渴,消渴证 清胃火以存津液,滋胃阴以17知母的应用【用法用量】入煎剂,5-15g。【使用注意】虚寒证不宜;因其性寒滋润,脾虚便溏者尤应忌用。知母的应用【用法用量】18石膏 甘辛大寒知母 苦甘寒1.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白虎汤 气血两燔,神昏谵语,发斑 化斑汤 肺热喘咳 麻杏石甘汤 热病燥咳 二母散2.敛疮生肌 溃疡不敛3.收湿 湿疹瘙痒.水火烫伤4.止血 外伤出血1560g先煎煅石膏外用脾胃虚寒、阴虚内热者忌用生津润燥:骨蒸潮热内热消渴 肠燥便秘生知母 清热泻火盐知母 滋阴降火石膏 甘辛大寒知母 苦甘寒1.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温热病气分19 芦根芦根 甘寒 肺胃 地下茎 芦根 甘寒 肺胃 地下茎20芦根 甘寒 肺胃 地下茎【功效】清热生津,清热生津,清胃止呕,清胃止呕,清肺祛痰,清肺祛痰,排脓,排脓,利尿。利尿。芦根 甘寒 肺胃 地下茎21芦根芦根的应用的应用 1温热病气分热证,表热证烦渴。温热病气分热证,表热证烦渴。2胃热口渴,呕逆。胃热口渴,呕逆。3肺热咳嗽痰多,肺痈咳吐脓痰。肺热咳嗽痰多,肺痈咳吐脓痰。4湿热淋证,湿热水肿。湿热淋证,湿热水肿。芦根的应用 1温热病气分热证,表热证烦渴。22芦根芦根【用法用量】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使用注意】虚寒证忌用。【鉴别用药】芦根为芦苇的根茎,苇茎为芦苇的嫩茎。二者出自同一种植物,功效相近。但芦根长于生津止渴,苇茎长于清肺排脓,略有侧重。芦根【用法用量】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23天花粉 甘微苦微寒 肺胃 根天花粉 甘微苦微寒 肺胃 根24天花粉【药性】甘、微苦,微寒。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归肺、胃经。【功效】清热泻火,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生津止渴,润燥化痰润燥化痰。天花粉【药性】甘、微苦,微寒。25天花粉1温热气分热证,表热证烦渴。温热气分热证,表热证烦渴。2胃热口渴,消渴。胃热口渴,消渴。3肺热燥咳。肺热燥咳。4疮疡肿毒。疮疡肿毒。天花粉1温热气分热证,表热证烦渴。26天花粉【用法用量】煎服,10-15g。【使用注意】虚寒证忌用,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天花粉【用法用量】27淡竹叶淡竹叶 苦甘淡寒 心小肠肺胃 茎叶淡竹叶 苦甘淡寒 心小肠肺胃 茎叶28淡竹叶淡竹叶 【药性】苦、甘、淡,寒。归心、小肠、肺、胃经。【功效】清热除烦,清热除烦,利尿。利尿。淡竹叶 【药性】29淡竹叶淡竹叶 1温病气分热证,表热证烦渴。温病气分热证,表热证烦渴。2心火亢盛证,心热下移小肠之热淋。心火亢盛证,心热下移小肠之热淋。【用法用量】【用法用量】煎服,515g。淡竹叶 1温病气分热证,表热证烦渴。30栀子栀子 苦寒 心肝胃肺 成熟果实栀子 苦寒 心肝胃肺 成熟果实31栀子 【药性】苦,寒。归心、肝、胃、肺。【功效】泻火除烦泻火除烦 凉血止血凉血止血 清热解毒清热解毒 清利湿热清利湿热栀子 【药性】苦,寒。32栀子 【应用】1温热病气分热盛烦躁不安温热病气分热盛烦躁不安 2心、肝、胃等脏腑实热证心、肝、胃等脏腑实热证 3血热出血证血热出血证 4热毒证热毒证 5湿热黄疸,湿热淋证湿热黄疸,湿热淋证栀子 【应用】33栀子的应用 1.1.温热病气分热盛烦躁不安温热病气分热盛烦躁不安 本品苦寒清降之性较强,能清泻气分实热,可用于温热病气分热盛,高热不退。因其尤长于清解心经之热毒而除烦,故对邪入心胸,心烦郁闷,燥扰不宁者,尤为多用。2.2.心、肝、胃等脏腑实热证心、肝、胃等脏腑实热证 本品虽能通泻三焦之火,但尤以清泻心、肝、胃经热邪见长,故常用于心热、肝热、胃热诸证。栀子的应用 1.温热病气分热盛烦躁不安 本品苦寒清34栀子的应用 3.3.血热出血证血热出血证 既能清解血分之热,又有制止出血之功,可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多种出血证。4.4.热毒证热毒证 本品长于清热解毒,可用于多种热毒病证。除用治温热病及热毒所致的咽喉肿痛外,还可主治热毒疮痈,症见红肿热痛者,内服、外用均可。5.5.湿热黄疸,湿热淋证湿热黄疸,湿热淋证 本品既有较强的清利肝胆湿热之功,又能利胆退黄,宜用于肝胆湿热郁结所致的黄疸、小便短赤等症,常与利胆退黄之药同用,如茵陈蒿汤,以之与茵陈蒿、大黄等药配伍。亦可清利膀胱湿热,常用于湿热淋证。栀子的应用 3.血热出血证 既能清解血分之35栀子【用法用量】入煎剂,5-15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使用注意】苦寒伤胃,脾虚便溏不宜。【鉴别用药】栀子的入药。栀子皮偏于达表而去肌肤之热;栀子仁偏于走里而清内热。生栀子走气分而泻火;焦栀子入血分而凉血止血。栀子【用法用量】入煎剂,5-15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36夏枯草夏枯草 苦辛寒 肝 果穗夏枯草 苦辛寒 肝 果穗37夏枯草 【药性】辛、苦,寒。辛、苦,寒。归肝经。归肝经。【功效】清泻肝火,清泻肝火,解毒散结。解毒散结。夏枯草 【药性】38夏枯草 1.肝火上炎证。肝火上炎证。2.痰火郁结,热毒疮痈。痰火郁结,热毒疮痈。夏枯草 1.肝火上炎证。39夏枯草的应用 1.1.肝火上炎证肝火上炎证 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2.2.痰火郁结,热毒疮痈痰火郁结,热毒疮痈 苦寒泄热,味辛散结,治疗肝郁化火,痰火凝聚的瘰疬,配伍贝母、香附等;治疗瘿瘤,配伍海藻、昆布等。有一定的清热解毒散结之功,可用于热毒壅盛而致多种红肿疼痛者,如治疗乳痈、疮肿、痄腮等。【用法用量】入煎剂,10-15g。或煎膏服用。【使用注意】虚寒证慎用。夏枯草的应用 1.肝火上炎证 目赤肿痛,头痛眩晕,40决明子决明子 苦甘微寒 肝大肠 成熟种子 决明子 苦甘微寒 肝大肠 成熟种子 41决明子决明子【药性】苦、甘,微寒。苦、甘,微寒。归肝、大肠经。归肝、大肠经。【功效】清肝,明目,清肝,明目,缓下通便。缓下通便。决明子【药性】42结束语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When You Do Your Best,Failure Is Great,So DonT Give Up,Stick To The End结束语43感谢聆听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感谢聆听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