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布局与工艺设备布局(吴剑锐)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335597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体布局与工艺设备布局(吴剑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总体布局与工艺设备布局(吴剑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总体布局与工艺设备布局(吴剑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总体布局总体布局及工及工艺设备布局艺设备布局分析与评价分析与评价吴剑锐福建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2015.42024/6/19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总体布局的分析与评价总体布局的分析与评价生产工艺与设备布局的分析与评价生产工艺与设备布局的分析与评价2024/6/1932024/6/194总体布局的分析与评价总体布局的分析与评价(一)评价依据(一)评价依据(二)评价内容(二)评价内容(三)评价方法(三)评价方法(四)评价要点(四)评价要点(五)注意事项(五)注意事项2024/6/195(一)评价依据(一)评价依据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 50187)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 12801)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 5083)其它国家与行业标准等其它国家与行业标准等2024/6/196(二)评价内容(二)评价内容平面布置平面布置 功能区域的平面互相关系功能区域的平面互相关系竖向布置竖向布置 功能区域的层间相互关系功能区域的层间相互关系 与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有交叉的内容与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有交叉的内容厂房设计厂房设计 方位、朝向、门窗等的设计要求方位、朝向、门窗等的设计要求 与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要求等有较多与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要求等有较多 重叠或重复内容重叠或重复内容2024/6/197平面布置平面布置风向风向风频风频风玫瑰图风玫瑰图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66222032213113112882024/6/198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GBZ1-2010)第)第5.2.1.45.2.1.4条条“生产区宜布置在当地生产区宜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的上风上风侧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最小频率风向的的下风侧下风侧”。“生产区宜布置在当地生产区宜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大频率风向全年最大频率风向的的下风下风侧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大频率风向最大频率风向的的上风侧上风侧”。2024/6/199GBZ1有关风向的规定有关风向的规定5.2.1.4生产区宜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产区宜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车间,宜位于相邻车间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车间,宜位于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5.2.1.8高温车间的纵轴宜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当受高温车间的纵轴宜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当受条件限制时,其夹角不得条件限制时,其夹角不得45。5.2.1.9高温热源应尽可能地布置在车间外当地夏季主导风向高温热源应尽可能地布置在车间外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不能布置在车间外的高温热源应布置在天窗下的下风侧;不能布置在车间外的高温热源应布置在天窗下方或靠近车间下风侧的外墙侧窗附近。方或靠近车间下风侧的外墙侧窗附近。2024/6/1910GBZ1有关风向的规定有关风向的规定6.2.1.3 应根据夏季主导风向设计高温作业厂房的朝向,使厂应根据夏季主导风向设计高温作业厂房的朝向,使厂房能形成穿堂风或能增加自然通风的风压。高温作业厂房房能形成穿堂风或能增加自然通风的风压。高温作业厂房平面布置呈平面布置呈“L”型、型、“”型或型或“”型的,其开口部分型的,其开口部分宜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宜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6.2.1.8 热源应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热源应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6.2.1.9 车间内发热设备设置应按车间气流具体情况确定,一车间内发热设备设置应按车间气流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宜在操作岗位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车间天窗下方的般宜在操作岗位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车间天窗下方的部位。部位。2024/6/1911平面布置平面布置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功能分区明确,分区间绿化带、道路隔离与防护满足要求。功能分区明确,分区间绿化带、道路隔离与防护满足要求。行政办公用房应设置在非生产区;生产车间及与生产有关的行政办公用房应设置在非生产区;生产车间及与生产有关的辅助用室应布置在生产区内;产生有害物质的建筑与环境质辅助用室应布置在生产区内;产生有害物质的建筑与环境质量较高要求的或有较高洁净要求的建筑应有适当的间距或分量较高要求的或有较高洁净要求的建筑应有适当的间距或分隔。隔。分期建设的要一次性整体规划,避免破坏整体分区设置。分期建设的要一次性整体规划,避免破坏整体分区设置。生产区宜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生产区宜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两者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两者之间。之间。2024/6/1912 按照危害类型及其浓强度分开布置车间,不同车间绿化带防护。噪声车间:产生噪声的车间与非噪声作业车间、高噪声车间与低噪声车间应分开布置。车间办公室宜靠近厂房布置,但不宜与处理危险、有毒物质的场所相邻,应满足采光、照明、通风、隔声等要求。2024/6/1913竖向布置竖向布置 放散大量热量或有害气体的厂房放散大量热量或有害气体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宜采用单层建筑。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必须布置在下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上层工作环境。层工作环境。2024/6/1914竖向布置竖向布置噪声与振动较大的设备噪声与振动较大的设备宜安装在单层厂房内宜安装在单层厂房内 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时,宜将其安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时,宜将其安装在底层,并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装在底层,并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2024/6/1915厂房布置厂房布置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建筑方位建筑方位:应能使室内有良好:应能使室内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建筑间距建筑间距:相邻两建筑物的间:相邻两建筑物的间距一般不宜小于二者中较高建距一般不宜小于二者中较高建筑物的高度;筑物的高度;车间天窗车间天窗:以自然通风为主的:以自然通风为主的厂房,车间天窗设计应满足卫厂房,车间天窗设计应满足卫生要求(阻力系数小,通风量生要求(阻力系数小,通风量大,便于开启。适应不同季节大,便于开启。适应不同季节要求,天窗排气口的面积应略要求,天窗排气口的面积应略大于进风窗口及进风门的面积大于进风窗口及进风门的面积之和);之和);2024/6/1916厂房布置厂房布置基本要求基本要求进气窗离地面的要求进气窗离地面的要求夏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的下夏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的下端距地面不宜端距地面不宜 1.2m,以便,以便空气直接吹向工作地点;空气直接吹向工作地点;冬季需要自然通风时,应对通冬季需要自然通风时,应对通风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风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根据热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并根据热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热风补偿系统容量,进气窗下热风补偿系统容量,进气窗下端一般不宜端一般不宜 4m;若;若 4m 时,宜采取防止冷风吹向工作时,宜采取防止冷风吹向工作地点的有效措施。地点的有效措施。2024/6/1917厂房设计厂房设计高温车间高温车间高温车间的纵轴宜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当条件限制高温车间的纵轴宜与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相垂直,当条件限制时,其夹角不应时,其夹角不应 45 应根据夏季主导风向设计高温作业厂房的朝向,使厂房能形应根据夏季主导风向设计高温作业厂房的朝向,使厂房能形成穿堂风或能增加自然通风的风压。高温作业厂房平面布置成穿堂风或能增加自然通风的风压。高温作业厂房平面布置呈呈“L”型、型、“”型或型或“”型的,其开口部分宜位于夏型的,其开口部分宜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以积自然通风为主的高温作业厂房应有足够的进、排风面。以积自然通风为主的高温作业厂房应有足够的进、排风面。2024/6/1918厂房设计厂房设计高温车间高温车间高温作业厂房宜设有避风的天窗,天窗和侧窗宜便于开关和高温作业厂房宜设有避风的天窗,天窗和侧窗宜便于开关和清扫。清扫。热加工厂房应设置天窗挡风板,厂房侧窗下缘距地面不宜高热加工厂房应设置天窗挡风板,厂房侧窗下缘距地面不宜高于于 1.2m。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厂房侧窗上方宜设置遮阳、遮雨的固定板(棚),避免阳光厂房侧窗上方宜设置遮阳、遮雨的固定板(棚),避免阳光直射,方便雨天通风。直射,方便雨天通风。2024/6/1919 厂房设计厂房设计 尘毒车间尘毒车间产生或可能存在毒产生或可能存在毒物或酸碱等强腐蚀物或酸碱等强腐蚀性物质的工作场所性物质的工作场所应设冲洗设施。应设冲洗设施。贮存酸、碱及高危贮存酸、碱及高危液体物质贮罐区周液体物质贮罐区周围应设置泄险沟围应设置泄险沟(堰)。(堰)。2024/6/1920厂房设计厂房设计噪声与振动车间噪声与振动车间产生噪声、振动的厂房设计应采取降噪和减振措施。产生噪声、振动的厂房设计应采取降噪和减振措施。产生噪声的车间,应在控制噪声发生源的基础上,对厂房的产生噪声的车间,应在控制噪声发生源的基础上,对厂房的建筑设计采取减轻噪声影响的措施,注意增加隔声、吸声措建筑设计采取减轻噪声影响的措施,注意增加隔声、吸声措施。施。为减少噪声的传播,宜设置隔声室。为减少噪声的传播,宜设置隔声室。2024/6/1921(三)评价方法(检查表法)(三)评价方法(检查表法)检查内容检查内容评价依据评价依据分析及检查情况分析及检查情况 评价结论评价结论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应明确功能分区,可分为生产区、非生产区、辅助区生产区。其工程用地应根据卫生要求,结合工业企业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场地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等合理布局。(GBZ 1-2010)第5.2.1.1条 本项目总体布局根据功能分为水工设施、船体建造及涂装区、舾装配套区、动力及公用设施区和厂部行政技术管理及生活设施区五个部分。符合要求。分期建设项目宜一次整体规划,使各单体建筑均在其功能区内有序合理,避免分期建设时破坏原功能分区;行政办公用房应设置在非生产区;生产车间及与生产有关的辅助用室应布置在生产区内;产生有害物质的建筑(部位)与环境质量较高要求的有较高洁净要求的建筑(部位)应有适当的间距或分隔。(GBZ 1-2010)第5.2.1.3条本项目一次性整体规划行政办公区域位于厂区的东面,位于非生产区内;生活辅助楼拟设置三处,分别为船坞区、船体联合车间区、舾装车间服务区,位于生产区内;产生有害物质的建筑,如:舾装车间、船体联合车间、涂装车间与综合楼有一定的间距。符合要求。生产区宜选在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好的地段,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产生并散发化学和生物等有害物质的车间,宜位于相邻车间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非生产区布置在当地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两者之间。(GBZ 1-2010)第5.2.1.4条本项目生产区位于某县某镇某村,东面临海,扩散条件较好,但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为东北风,生产区应当位于非生产区的东北侧。目前生产区位于非生产区的西北侧。不符合要求,应调整生产区的布局。2024/6/1922(四)评价要点(四)评价要点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依据工程分析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结果,分依据工程分析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结果,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总体布局情况,并对照析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总体布局情况,并对照 GB 50187、GB/T12801 及及 GBZ1 等相关标准要求,评价总体等相关标准要求,评价总体布局的符合性。布局的符合性。2024/6/1923(四)评价要点(四)评价要点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根据总体布局的调查结果,对照根据总体布局的调查结果,对照 GB 50187、GBZ1、GB 5083及及 GB/T 12801 等相关职业卫生标准要求,评价等相关职业卫生标准要求,评价总体布局的符合性。总体布局的符合性。2024/6/1924(四)评价要点(四)评价要点 基本思路基本思路分析建设项目总体布局情况,明确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及非分析建设项目总体布局情况,明确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及非生产区的建设内容及其平面、空间相互位置关系;生产区的建设内容及其平面、空间相互位置关系;分析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存在环境;分析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存在环境;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地气象资料,明确主导风向、最小风频;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地气象资料,明确主导风向、最小风频;依据标准,编制检查表;依据标准,编制检查表;对照建设项目可研、初设或调查情况,逐条进行评价:核心对照建设项目可研、初设或调查情况,逐条进行评价:核心是评价不同功能分区是否明确,其相互平面位置、空间位置是评价不同功能分区是否明确,其相互平面位置、空间位置的设置是否合理,厂房设计是否满足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的设置是否合理,厂房设计是否满足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说明理由,提出建议。说明理由,提出建议。2024/6/1925(五)注意事项(五)注意事项 改扩建项目、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项目的评价范改扩建项目、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项目的评价范围及应当注意的问题:围及应当注意的问题:是否依托厂区原有的布局;是否依托厂区原有的布局;新增建设内容是否破坏已有的布局;新增建设内容是否破坏已有的布局;建设项目所依托的布局能否满足新增工艺设备的要求建设项目所依托的布局能否满足新增工艺设备的要求(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变化)(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变化)。2024/6/1926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的分析与评价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的分析与评价(一)评价依据(一)评价依据(二)评价内容(二)评价内容(三)评价方法(三)评价方法(四)评价要点(四)评价要点(五)注意事项(五)注意事项2024/6/1927(一)评价依据(一)评价依据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1)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 50187)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 12801)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 5083)其它国家与行业标准等其它国家与行业标准等2024/6/1928(二)评价内容(二)评价内容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 建设项目产生粉尘、化学物质、噪声、高温、电磁辐射等建设项目产生粉尘、化学物质、噪声、高温、电磁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工艺、生产装置及辅助装置在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工艺、生产装置及辅助装置在作业场所的布置情况。场所的布置情况。2024/6/1929(二)评价内容(二)评价内容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产生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的生产设施,应布置在厂区产生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的生产设施,应布置在厂区全年最小风频的上风侧(全年最小风频的上风侧(GB 50187)。)。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气的各类管道不宜从仪表控制室和劳含有挥发性气体、蒸气的各类管道不宜从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经常停留或通过的辅助用室的空中和地下通过;若需动者经常停留或通过的辅助用室的空中和地下通过;若需通过时,应严格密闭,并应具备抗压、耐腐蚀等性能,以通过时,应严格密闭,并应具备抗压、耐腐蚀等性能,以防止有害气体或蒸气逸散至室内。防止有害气体或蒸气逸散至室内。尽量避免生产装置之间危害因素的相互影响,减小对人员尽量避免生产装置之间危害因素的相互影响,减小对人员的综合作用。的综合作用。2024/6/1930(二)评价内容(二)评价内容 尘毒工艺设备的布局尘毒工艺设备的布局工作场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工作场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的进风口的下风侧;风的进风口的下风侧;放散不同有毒物质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设施布置在同一建放散不同有毒物质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设施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使用或产生高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与其他工作筑物内时,使用或产生高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与其他工作场所隔离。场所隔离。2024/6/1931(二)评价内容(二)评价内容尘毒工艺设备的布局尘毒工艺设备的布局含有剧毒、高毒物质或难闻气味物质的局部排风系统,或含有剧毒、高毒物质或难闻气味物质的局部排风系统,或含有较高浓度的爆炸危险性物质的局部排风系统所排出的含有较高浓度的爆炸危险性物质的局部排风系统所排出的气体,应排至建筑物外空气动力阴影区和正压区之外。气体,应排至建筑物外空气动力阴影区和正压区之外。2024/6/1932(二)评价内容(二)评价内容 噪声与振动工艺设备的布局噪声与振动工艺设备的布局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单层厂房内。当设计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单层厂房内。当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时,宜将其安装在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时,宜将其安装在底层,并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底层,并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2024/6/1933(二)评价内容(二)评价内容 高温工艺设备的布局高温工艺设备的布局高温热源应尽可能地布置在车间外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不能高温热源应尽可能地布置在车间外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不能布置在车间外的高温热源应布置在天窗下方或靠近车间下风侧的外墙布置在车间外的高温热源应布置在天窗下方或靠近车间下风侧的外墙侧窗附近。侧窗附近。热源应尽量布置在车间外面;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热源应尽热源应尽量布置在车间外面;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热源应尽量布置在天窗的下方;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热源应尽量布量布置在天窗的下方;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热源应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热源布置应便于采用各种有效的隔热及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热源布置应便于采用各种有效的隔热及降温措施。降温措施。车间内发热设备设置应按车间气流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宜在操作岗位车间内发热设备设置应按车间气流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宜在操作岗位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车间天窗下方的部位。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车间天窗下方的部位。2024/6/1934(三)评价方法(检查表法)(三)评价方法(检查表法)检查内容检查内容评价依据评价依据分析及检查情况分析及检查情况 评价结论评价结论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宜安装在单层厂房内。当设计需要将这些生产设备安置在多层厂房内时,宜将其安装在底层,并采取有效的隔声和减振措施。(GBZ 1-2010)第5.2.2.2条 噪声与振动较大的设备安置在单层厂房,或安装于厂房底层。符合要求。产生噪声、振动的厂房设计和设备布局应采取降噪和减振措施。(GBZ 1-2010)第5.3.4条噪声与振动较大设备设置有减振基础。符合要求。工作场所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应布置在工作地点的自然通风或进风口的下风侧;放散不同化学毒物的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设施布置在同一建筑物内时,使用或产生高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与其他工作场所隔离。(GBZ 1-2010)第6.1.4条生产车间为半封闭结构,使用或产生高毒物质的工作场所未见有相应隔离或专门的存储区。不符合要求,使用或产生高毒物质的工作场所应单独设立存储区。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GBZ 1-2010)第6.3.1.4条高噪声设备集中设置,并采取了防噪、减震措施。符合要求。2024/6/1935(四)评价要点(四)评价要点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依据工程分析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结果,分依据工程分析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的结果,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生产工艺与设备布局情况,并析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生产工艺与设备布局情况,并对照对照 GB 50187、GB/T 12801及及 GBZ1 等相关法规标准等相关法规标准要求,评价生产工艺与设备布局的合理性与符合性。要求,评价生产工艺与设备布局的合理性与符合性。2024/6/1936(四)评价要点(四)评价要点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根据调查结果,对照根据调查结果,对照 GB 50187、GB/T 12801、GBZ1、GB 5083 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生产工艺与设等相关职业卫生法规标准要求评价生产工艺与设备布局的合理性与符合性备布局的合理性与符合性。2024/6/1937(四)评价要点(四)评价要点 基本思路基本思路分析建设项目涉及的工艺设备,分类汇总;分析建设项目涉及的工艺设备,分类汇总;分析工艺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工艺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环节;及其环节;分析并明确工艺设备的平面或空间位置设置情况,以及集中、分析并明确工艺设备的平面或空间位置设置情况,以及集中、隔离设置情况等;隔离设置情况等;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地气象资料,明确主导风向、最小风频;分析建设项目所在地气象资料,明确主导风向、最小风频;依据标准,编制检查表;依据标准,编制检查表;对照建设项目可研、初设或调查掌握的工艺和设备布局情况,对照建设项目可研、初设或调查掌握的工艺和设备布局情况,逐条进行评价。逐条进行评价。2024/6/1938重点是评价产生不同类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艺设备的相重点是评价产生不同类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艺设备的相互平面位置、空间位置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危害因互平面位置、空间位置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危害因素的扩散需要,是否有利于危害因素的控制等。素的扩散需要,是否有利于危害因素的控制等。对不符合的,说明理由并提出改进建议。对不符合的,说明理由并提出改进建议。2024/6/1939(五)注意事项(五)注意事项 改扩建项目、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项目的评价范改扩建项目、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项目的评价范围及应当注意的问题:围及应当注意的问题:考虑利旧部分对新增部分的影响;考虑利旧部分对新增部分的影响;考虑新增部分对利旧部分的影响。考虑新增部分对利旧部分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