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心理学演化与生理取向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335524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性格心理学演化与生理取向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性格心理学演化与生理取向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性格心理学演化与生理取向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性格心理學:演化與生理取向東吳大學心理學系 教授 王叢桂Soochow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Psychology人格的生理基礎n四個研究方向:n一、發展的研究證據n二、演化心理學的理論觀點n三、基因與環境的交互作用n四、行為的相關生理歷程與構造n壹體質與氣質:人格發展的生理基礎與穩定性n一、體液論n二、氣質研究n1.縱貫式研究nNewYorklongitudinalstudy:(Thomas&Chess)nEasybaby:playful,adaptablenDifficultbaby:negative,unadaptablenSlowtowormup:lowinactivity,mildintheirresponsesnBuss&Plomin:(1975,1984)nEmotionality(在不安環境中易激起特質)nActivity(動作精力)nSociality(對他人反應易羞怯)nImpulsivity-因為不穩定放棄此向度人格的生理基礎-發展的證據壹早期研究:人格發展的生理基礎與穩定性n2.KagansresearchoninhibitedanduninhibitedchildrennInhibited:對陌生人或事件表現自制、迴避、distress、需長時間才能放鬆、恐懼、phobiasnUninhibited:享受陌生情境、輕鬆談笑n研究:自4個月大嬰兒開始錄影紀錄,他們成長過程中對各種刺激及陌生情境的反應n結果:幼年與成年其有一致性。幼年highnegativebaby成年(14歲、21歲)時,有較高的恐懼、心跳、血壓壹早期研究:人格發展的生理基礎與穩定性n3.環境影響:potentialforchangenHighreactive高反應與抑制兒童,若母親不過度保護且對其作合理要求,成年後比較不會恐懼n4.沒有一個highreactiveinfant變成高uninhibitedchild,極少lowreactiveinfant成為inhibitedchild親職對良心conscience發展的影響KochanskaandKnaack(2003):n以縱貫式研究瞭解權威式教養(authoritativeparenting)對自我控制行為的影響,以及自我控制對道德行為的影響。n觀察2-3歲幼兒自我費神控制行為(effortfulcontrol)如低聲講話、放慢腳步與控制吃糖慾望等,同時觀察分類母親的權威教養行為。五歲時在實驗室測量道德行為(如有機會在遊戲時欺騙),同時由玩偶扮演欺騙或不欺騙行為,請幼兒確認何者比較像自己。n結論:權威教養降低自我控制,自我控制低欺騙行為多人格的生理基礎的穩定性nConstitutionandtemperament:結語n1.氣質有生理基礎,受遺傳影響n2.環境也會塑造氣質,氣質可改變,但不會產生極端改變n3.生理影響情緒與思考,情緒與思考也會影響生理。例如:情緒反應影響免疫系統Temperament是向度差異或類別差異?n1.根據人們的反應類型將人們分類,有10%是會對陌生刺激產生高反應者(Woodwardetal.,2000)n2.生理反應之不同:Amygdala:fearresponse.fMRI測量顯示兩歲時被分類為inhibited的成人對陌生刺激(臉孔)反應較高,higherlevelofamygdalareactivity(Schwartzetal.,2003):顯示氣質的生理基礎有跨時間穩定性n結論:有類別差異distinctcategories貳演化理論與人格:現代觀點Partn一、不同層次的解釋:nUltimatecauses遠端因素:演化成因,Darwin的天演論便是解說為何某種行為或特質會演化,Proximatecauses近端因素:在觀察有機體行為時,有機體行為的生物基礎,如gene、brainn二、adaptivevalue適應價值:nEvolvedpsychologicalmechanism:基本心理機轉經由天演得到保存與傳遞,是因為它具有保障個體生存與基因傳衍的適應功能。Evolutionaryexplanationsofpsychologicalfunctioning:心理功能的演化解釋n兩種觀點:hardwired內建固定功能(生物演化固定的功能)vs.生物與文化交互作用(文化會有不同影響)nHardwired觀點:基本心理歷程如深度知覺,察覺欺騙,妒忌等皆為演化的天擇結果。演化與人類心智四個重要假設:Adaptivevaluen1.解決問題心智能力模組的演化是為了要交配成功與傳遞基因n2.演化的心理機轉是適應古早以前的狩獵(huntersandgathers)的生活情境n例如人們偏好吃油脂高的食物,在過去缺少油脂類食物時是一種適應gene,但現在油脂食物充足的生活則可能是不適應3.心理機轉是針對特定任務、特定情境(domain-specific)而演化出的能力,並非針對一般(generalbroadcontextfree)情境n例如:妒忌對生殖有幫助,n例如:靈長類對特定生物(如蛇、蜘蛛)的恐懼。此項假設與特質論不同,特質論認為特質是一般性跨情境的。例如:對異性友善目的是傳衍後代,不會對同性友善。例子:特質論:良善性高者應該對同性與異性一樣友善會n關鍵問題:Whichpsychologicalmechanismshaveevolvedthroughselectionandwhichadaptiveproblemsdidtheyevolvetosolve?貳演化理論與人格:現代觀點Part4.architectureofmentalsystem心智機轉的結構:演化學者假設個體經由演化發展出許多針對不同特定領域的訊息處理心智模組;針對不同問題情境的多重心智模組multipleinformationprocessingdevises(modules)方式會同時運作。例子:面對同團體權威領導的欺騙行為(三個情境)Domain-specific例子:偵測社會交換中的欺騙n假設:偵測社會交換中的欺騙行為是生存必須的能力nExp.多數人們的邏輯推論並不好,但是如果邏輯問題與社會行為中的欺騙有關時,表現會比較好。(Cosmides,1989)n偵測社會交換中的欺騙行為是跨文化universal的,在各文化中皆有(Sugiyamamet.Al.2002)n腦傷病患:frontalcortex&amygdala部分受傷,對社會交換之外的邏輯推理完整,但對社會交換的推理受損(Stoneetal.2002)nhint:可能有偵測欺騙的生理基礎貳演化理論 :兩性差異n三、Malefemalematepreferencen1.Parentalinvestmenttheory:(Trivers,1972)n女性投資較高,且只能在有限時間生產有限後代n用不同標準選配偶n男性:配偶的生殖潛力(如.年輕與健康)n女性:配偶提供資源與保護的能力n持演化觀點者認為上述行為延伸到今日的社交活動中,例如男性願意付約會的錢,或以穿著打扮顯示地位,用以展示自己有資源(增加吸引力)嫉妒情緒與行為反應n2.Parenthoodprobability:女性可以確保她所生之後代有其gene,男性則不確定。n男性會更重視女性的貞節;比較會妒忌。n根據上述理論提出的假設:n1.男性覺得女性的matevalue是年輕與外貌吸引力。男性重視守貞chastity,以增進自己作父親的機率n2.女性認為男性的matevalue是他可以提供的資源,這可以由賺錢能力、企圖心、勤勉等特性顯現n3.兩性妒忌來源不同:男性:女性性行為出軌,使他不能傳遞後代。女性:情感依戀與資源的損失nBuss(1989):37個樣本來自39個國家,6大州5個島國n1).37個樣本中,男性比女性重視外貌吸引力,年輕n2).27/37男性比女性重視貞潔n3).女性比男性重視配偶財務潛力(36/37)、重視ambition/industriousness特質(29/37)貳演化理論 :兩性差異n四、Male-femaledifferenceincausesofjealousyn1.自陳表現為:n60male對伴侶sexualinfidelity感到沮喪n83female對伴侶與其競爭對手有情感關係(emotionalattachment)沮喪(Bussetal.,1992)n2.想像伴侶出軌時的生理反應:男性對於性不忠會較沮喪,女性對於情感不忠比較沮喪n3.有過真實的有承諾的性關係者是否會比沒有經驗者有更強的反應?n經驗會使男性對配偶在性上背叛的忌妒升高;有無經驗對女性想像配偶情感背叛的反應上沒有差異。兩性差異有多大?來源為何?n兩性差異若為演化的結果,行為差異必須是跨文化普世的。n一、重新分析Buss等人的數據顯示:在兩性角色相似或平權的社會,兩性在配偶選擇行為上的差異較小。例如:女性比較不計較男性賺錢能力,男性比較不重視女性家務能力(Eagly&Woods,1999)n二、重新分析Buss與其他人的數據也Buss等人忽略其他心理特質,男性與女性對配偶應該具有何種心理特質上,有相同的選擇,具有高相關。n三、兩性在嫉妒上的差異可能是方法學上的問題,因為演化論者使用多重選擇或強迫選擇的問句,(在真實生活中並不會遇到這樣的選擇),當要求受訪者針對性行為背叛與情緒背叛個別做反應時,兩性反應相同,對性行為不忠有較強烈的負面反應。(DeStenoetal.,2002)n四、女性對性出軌與情感出軌生理反應相同。男性在想像配偶性出軌時生理反應較強可能是來自男性會對性行為有強烈反應。兩性對真實的配偶出軌的回憶生理反應沒有差異(Harris,2000,2002)n結論:目前數據尚無法確切支持演化論觀點貳演化理論:Bigfive人格特質的對應生理機制n五、BigFive的演化觀n1.Goldberg(1981):人們在人際互動時常關心的5個基本問題與Big5符合n1).某人是高支配性或被動順服?n2).某人讓人趕到溫暖愉悅還是冷淡不快?n3).我是否能信任某人?n4).某人是否不可預測還是個性穩定?n5).某人是聰明還是笨?n2.重要特質應該在演化上有存在的理由外向及情緒穩定與配偶選擇有關良知與良善性與團體生存有關n3.與靈長類有類似gene,有類似特色activitylevel,fearfulness,impulsiveness,sociability,nurturance,aggressiveness,dominance動物性格研究顯示:1).動物性格測量有信度2).人類與Chimps有類似性格3).非靈長類如狗貓有E,N,A三種性格特性4).動物性格與人的性格可能有演化上的延續性Part結論n1.心理機轉生物基礎的演化觀點:認為要瞭解行為必須要瞭解其演化歷史。“theoriesofpersonalityinconsistentwithevolutionaryprinciplesstandlittleornochanceofbeingcorrect“(Buss,1999,p.52)n2.質疑者指出演化論者忽略生態環境與文化的影響n如:EaglyandWood(1999):兩性差異可能是文化與性別角色導致。n演化學者回應:文化亦為演化的心理機轉的產物n3.生物學者覺得演化心理學者過度高估演化機轉對行為的影響,因為生物發展的環境也會影響個體的生理狀態,演化論者低估了生物體與其所處社會環境二者的交互作用對生物體發展的影響。(Ehrlich,2000,Lewontin,2000)n4.演化心理學者尚未能解釋與預測個體的某些重要社會行為,例如對模糊社會情境的詮釋與行為決策。n模糊社會情境範例:年輕貌美的女子在玩牌時作弊,你的Cheating-detectingmodule與mate-selectingmodule何者會啟動?人格理論應該要能說明,人們會如何詮釋此情境,與決定要選用何種機制,演化論者未能說明在啟動機制前的詮釋與決策選擇的歷程。貳演化理論 Partgene與人格n一、Behaviorgenetics行為基因學:thestudyofgeneticcontributionstobehavior.n1.Selectivebreeding:老鼠選種研究,顯示酒精、藥癮、退縮等行為有生理基礎。例如基因使某些人比較容易產生酒癮n2.Twinstudy:n比較,siblings,DZ,MZ與被分開養育的MZ,DZ,n3.收養研究比較子女與養父母及親生父母之類似性n假設:1).MZ基因相同,系統化的行為差異可以歸因於環境n2).MZ,DZ的異同可以用以估記基因的影響力2.Heritability of personalityh2:heritability:觀察之分數變異中可歸因於Gene因素之比例。h2isbasedondifferencesbetweentheMZandDZcorrelations.有關h2的說明1)被測量的特質如何測量,如何選取樣本皆會影響h2,Theheritabilityindexisanestimateoftheproportionofthevarianceinacharacteristic,measuredinaparticularway,inaspecificpopulation,thatcanbeattributedtogeneticvariance.同一心理特質的h2可能因為母群的不同而不同2)2).h2數值是母群變異(variation)的估計值,不代表某特定個體的特定特質被gene解釋之百分比,nTheh2 並非基因對行為解釋比例的指標。假設母群中所有個體的某項行為完全由基因決定,並且沒有差異(變異)時h2=0,並不代表基因沒有影響。n解說遺傳係數(heritability)估計值時需要注意:n1.h2不代表某項特質由基因決定的比例。遺傳係數估計值只是母群統計值(populationstatistics),會因為測量特質的方法,母群的特性以及是用twin或adoption數據而有不同的h2。遺傳係數估計值只是以某個特定母群,某種測量特值的方法,估計該特質的變異性中有多少比例可以歸因於基因的變異。n2.某項特質有遺傳的成分,並非代表該行為不可改變。例如氣質與身高有遺傳成分,仍受環境的影響。貳演化理論:gene與人格n3.moleculargeneticanalysis:尋找性格的gene基礎,例如某一基因是否與追尋新奇有關,不過許多性格可能有多重基因共同決定。n4.特定基因與社會環境交互作用:n(1)發育時期受虐待對反社會行為有影響:n但對具有產生大量的會影響攻擊行為的神經傳導物質的脢(MAOA)的基因的人,不容易發展出反社會行為。(Caspietal.,2003)n(2)Gene影響serotonin濃度:只有在經歷高壓力事件環境下,才會造成低血清素的人發生憂鬱症。(Caspietal.,2003)n環境基因交互作用n如:Cooper&Zubeck(1958)養育出Maze-bright及Maze-dullrats;成長於Enriched環境有助於dull,但無助於brightrats5、Sharedvs.Nonshared環境nNonsharedEnvironmenteffect:n父母親養育子女方式會因為子女特色(遺傳特性)而不同。每個子女獨特的經驗會塑造其性格。n為何同一家庭之孩子如此不同?Answer:nonsharedenvironment子女獨特成長環境(Plomin,&Daniels,1987)造成不同Bigfivetraits研究顯示五項特質皆受遺傳與環境影響,測量方法(自評或是他評)顯示:基因影響在自評時較高Prenatalenvironment的影響n性取向可能與母親子宮環境有關?n兄長的數量愈多者,同性戀傾向愈高。n研究顯示:比較與兄長同住或分住者的同性戀傾向,發現只有兄長數量可以預測同性戀傾向。n推論:可能是母體因為懷男性胎兒引發免疫系統改變,影響後續懷孕男胎兒的腦部發育。(Bogaert,2006)6、三種NatureNurtureinteractionn1).同一環境對不同遺傳gene體質者有不同影響n2).不同遺傳體質者引發環境不同反應n3).不同遺傳體質者選擇創造不同環境n結論:Thereisnonaturewithoutnurtureandnonurturewithoutnature.人格之神經生理基礎例:攻擊性的生理基礎nHuesman(2000)n1.腦部結構的腦前葉(prefrontalcortex),下視丘(hypothalamus),及杏仁核(amygdala)皆與攻擊行為的啟動與控制有關,當刺激或切除這些部位,或是腦的這些部分受到傷害,皆會增加或減少攻擊行為的產生n不過刺激這些部位是否會誘發攻擊行為仍與情境刺激的特性有關。n例如:以電流刺激腦的這些部位會誘發動物對比它體積小的對手的攻擊行為,但是不會使它對比它體積大的對手有攻擊行為。n個體並非單純的在腦部有一個攻擊行為的生理開關,對環境中刺激的認知判斷會影響行為的產生。人格之神經生理基礎n2.腦中的血清素濃度與抑制因挫折而產生的攻擊行為有關,血清素(serotonin)濃度較低的人比較會產生衝動性攻擊行為。因為衝動暴行入獄的的囚犯的血清素濃度也比非衝動性暴行罪犯來得低。n3.在幼兒發育期,如果體內的雄性激素(睪丸酮testosterone)較高,可能會使個體的神經生理系統的發展比較容易產生攻擊性。n生理上因素會影響個人與其環境互動方式,進而影響個人對社會的看法與形成有關攻擊行為的認知腳本,也影響他在認知上與情緒上如何面對外界挑釁與挫折。n例:同卵雙生子的攻擊性類似程度高於異卵雙生子。而自出生就被他人收養的暴力罪犯的兒子,其攻擊性仍比較類似其生父,而比較不類似養父。研究證據支持攻擊行為的產生有其生理基礎。人格之神經生理基礎n但是:相關研究的研究結果只能說雄性激素濃度與暴力行為有關,並不能證明雄性激素是造成暴力行為的原因n暴力行為是否會影響雄性激素的濃度?研究者發現,讓五位男性共居於一條船上十四天後,個人血中雄性激素濃度隨著他在團體中支配與攻擊地位排行的升降而改變。排行愈高者雄性激素變得愈高(Jaffcoate,Lincoln,Selby,&Herbert,1986)。Localizingbrainfunctions:AmygdalanAmygdala:與動機及情緒有關。對各種情緒刺激的處理有關係,尤其是對負性刺激(恐懼與逃避)有關。n與fearconditioning及潛意識情緒經驗有關連,此處受損者不易形成恐懼制約。nKagan(1999)inhibitedchild可能在Amygdala的激動水準閾限比較低,因此容易對陌生刺激產生逃避與挫折,因為他的邊緣系統容易激動。人格之神經生理基礎n左右腦與情緒:腦的lateralization可能與情緒狀態(mood)及對環境中正性或負性刺激反應有關。n假設:左腦優勢者比較會有approach-relatedemotions,右腦優勢者比較會有withdrawal-relatedemotionsLefthemisphericdominancewithpositiveaffectRighthemisphericdominancewithnegativeaffect.在控制基礎情緒之後,看影片的反應nleft-sidedprefrontalactivationbaseline較高者對正性影片有較強的正性情緒。nright-sidedprefrontalactivation較高者對負性影片有較強的負性情緒。Leftandrighthemisphericdominancen病患資料n以往及目前有憂鬱症者,有decreasedleft-anteriorcorticalactivity.nleft-anterior腦部受傷比較會成為憂鬱症nright-anterior腦部受傷比較會成為躁症n4.inhibitedchildren:右腦半球反應較高nuninhibitedchildren:左腦半球反應較高(Kagan,1994)n5.與左半前額葉活動較低的嬰兒相比,右半前額葉(prefrontal)活動較高者,在母親離去時會有較高的挫折感n6.Worryingisassociatedwithstrongerleft-frontalbrainactivationthanisanxiousarousal.顯示擔憂與焦慮是不同情緒人格之神經生理基礎:神經傳導物質n一、Dopamine多巴胺假設:過多與精神分裂有關,過少則與Parkinsonsdisease有關nDopamine:feelgood物質,與酬賞(reward)系統有關n二、Serotonin(5-HT)血清素:與情緒調節有關,節控arousal,sleep,mood,appetite,sensitivitytopain.。是抑制的功能。nLSD抑制Serotonin製造快感與幻覺wakingdreamsnSSRIs藥物選擇性抑制Serotonin回收,可以延長Serotonin對神經突觸作用,減緩憂鬱症n三、Hormonecortisol與壓力反應有關:Kagan的高抑制幼兒在五歲時對威脅性情境會有強烈反映,(由高cortisol濃度顯示),但在七歲時沒有此種反應。性格的生理基礎:three-dimensionaltemperamentmodelnClark&Watson(1999):假設三種temperament類型有其生理基礎n1.NE(NegativeEmotionality):負性情緒nNE高者感覺世界是有威脅性的與有問題的,感到沮喪。低者覺得平靜、情緒穩定、自我滿足。n假設性生理基礎:血清素Serotoninn低血清素與憂鬱焦慮與強迫性衝動症狀有關,動物在低血清素時呈現不安徵狀n右腦支配性與負性情緒也有關,namygdala過度敏感也可能與焦慮沮喪有關。n2.PE(PositiveEmotionality):n個體與環境互動的意願,高PE者喜歡人,主動有活力,快樂熱誠。低PE者保守、社交上孤獨、低活力與信心。n假設性生理基礎:可能與Dopamine有關。n動物研究顯示高Dopamine與正性情緒、高活動量、低抑制以及衝動性有關,低Dopamine與缺乏生氣、焦慮與退縮有關。n高PE分數傾向於Lefthemisphericdominancen3.DvC(Disinhibitionvs.Constraint):n情感調節型態,高分者:衝動魯莽按照感覺與感受行動,低分者比較小心,按長期結果行動,避免危險。n生理基礎:可能與Serotonin有關。n低血清素者攻擊性高,傾向使用能激起Dopamine的藥物如酒精,酗酒者血清素功能較低。n與Dopamine也有關:Dopamine與追求刺激、衝動、缺乏抑制有關。n高testosterone亦與競爭及攻擊性(高DvC)有關。n上述解說限制:n過度簡化的模式:n1.人格不是由單一神經傳導物質或生物機制形成的。2.定位腦各個部分功能(localization)的研究,並不代表說腦的特定部位與特定人格有關,腦的功能運作依賴各部分整體配合運作,Plasticity可塑性n肆、Plasticity觀念:神經生理系統會因為經驗而改變。n猴群領導地位與Serotonin濃度之關係會因為地位升降改變,升至領導地位者Serotonin濃度升高(Raleigh&McGuire,1991)。nTestosterone與攻擊性的關係亦是雙向的,高睪丸酮促進攻擊,反之亦然。n運動競賽輸的隊伍與其其支持者睪丸酮下降,(McCaul,Gladue,&Jpppe,1992)n即使贏了擲銅板也會使睪丸酮上升(Gladue,Boechler,&McCaul,1989)社區中社經地位與血清素n社區中不同社經地位者服下Serotoninagonist後測量Prolactin(對血清素反應的泌乳激素)含量,並檢驗人格差異。結果顯示:階級地位與血清素反應有關。nManuck,etal.(2005)認為社經地位的不平等可能多少影響人們的神經生物系統,n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低社經地位與血清素功能失常引發的身心反應如憂鬱、衝動攻擊以及自殺等精神或行為異常的發生率有關連。環境經驗與腦部改變nDraganskietal.(2004)n隨機將研究參與者分為拋球練習組(練拋三個球三個月)與控制組。n拋球組的腦部與移動知覺有關的區域的灰質明顯增多(MRI結果)結語n1.特質有生理基礎,受基因影響。n2.與特質有關之基因僅能解釋特質表現的一小部份。n3.人格特質是多重基因的表現n4.人格特質是基因與環境的交互作用表現n5.特質與生理之複雜關係仍待探索n6.生理歷程與經驗是的影響是雙向的Brainandself:高階心智功能的研究n1.透過fMRI觀察腦部思考活動區域n辨識與自我有關的形容詞時,腦部活動區域與辨識其他人或字體的活動區域不同。n與自我評價有關:medialprefrontalcortex(MPFC)n2.Moraljudgment與一般判斷不同,相關腦部區域與情緒反應有關。Question:n根據Kagan對inhibitedvs.uninhibited幼兒的縱貫研究,說明遺傳與環境對性格特質的影響。n請說明演化心理學對行為的解釋的遠端因素(Ultimatecauses)與近端因素(Proximatecauses)。並請說明演化心理學對演化與人類心智與行為的關係的四個假設。並請以偵測欺騙行為的研究說明假設三。n請用Caspietal(2002)的幼年遭受虐待對攻擊行為的影響說明遺傳與環境對攻擊行為的交互作用研究的影響。並請說明遺傳與環境有哪三類交互作用。n演化論者對兩性在行為傾向(如嫉妒與擇偶偏好)上的差異有何解釋與研究結果?生物學與社會心理學者對演化論觀點有何批判?nClark&Watson(1999)對三種氣質向度模式提出哪些生理基礎假說?n演化心理學對人格心理學的貢獻與其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