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Ⅲ-第十二单元--第32讲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333742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PTX 页数:105 大小: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Ⅲ-第十二单元--第32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必修Ⅲ-第十二单元--第32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必修Ⅲ-第十二单元--第32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n时空坐标n知识主线线索索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它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线索索2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农学、地学等领域领先世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线索索3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考纲要求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孔子、老子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第32讲讲落实主干知识研析考情考向突破核心考点 课时作业内容索引落实主干知识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与老子1.孔子(1)主张政治:核心是“”和“”;提倡“”。宗教:主张。教育:提出“”“”,学思结合。(2)地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在当时未受重视,汉代之后成为主流。为政以德仁礼对鬼神敬而远之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老子(1)主张哲学:“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包含思想。政治:倡导“”。(2)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影响深远。辩证法无为而治图示示记忆孔子的思想体系二、二、战国国时期的百家争期的百家争鸣1.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4)思想文化上:出现私学,形成一些思想流派。2.表现学派代表思想主张影响儒家孟子(1)提出“”学说(2)主张人说(3)强调先义后利孟子成为经典,他被尊为“”荀子(1)“”(2)主张“”(3)治国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影响深远仁政性本善亚圣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哲学墨家墨子主张“”“非攻”;提倡“尚力”;主张“”“节葬”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的利益,当时为显学,战国后衰落道家庄子提出“”“逍遥”;认为天与人“不相胜”战国时期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法家韩非主张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主张变法革新其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西汉后与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兼爱节用手工业者齐物法、术、势儒家思想3.意义(1)诸子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3)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4)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归纳概括概括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轻巧巧识记 百家争鸣教材断点补遗1.孔子的文化贡献:“四书”“五经”的文化传承(1)整理西周文献诗即诗经,这是一部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的总集,原有3000篇之多,经孔子删订以后,保留了305篇,通称三百篇。这部诗歌选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各地的乐调,共十五国风。雅,周人的官话称为雅言,是西周王畿的诗。颂,即宗庙祭祀的乐歌。书即尚书,指春秋以前的官方政治历史资料汇编,相传有百篇,今传28篇。孔子认为,学生们研习书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体会先王是如何治国理政的。礼又称士礼,后称仪礼,与周礼礼记合称“三礼”。孔子对周礼有很深的研究,很有感情,心向往之,要求学生们认真学习和实践。乐指乐经,是音乐方面的典籍。孔子重视音乐,认为这也是道德教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认为音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应要求完善。周易这是一部以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的占卜之书,其中也含有人生经验和哲学思想,成书于商周之际。孔子研究易,用力甚勤,爱不忍释。春秋相传孔子是依据鲁国史官的记载整理而成,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因乐经失传,故称诗书易礼春秋为“五经”,这是儒家的基本经典。孔子对“五经”的研究和整理,是他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贡献之一。(2)述而不作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汇编,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追记写成论语。后世的曾子、子思、孟子的著作大学中庸孟子分别发展了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政治伦理。这就是被后世学者尊奉为儒家经典的“四书”。2.阴阳五行(1)阴阳五行说:其创始人是战国中后期的思想家邹衍。这是一个非常政治化的学说,用金、木、水、火、土“五德”相克相生原理(称为“天道”)去解释说明王朝的兴衰更替(称为“人道”)。邹衍认为,王朝更替的次序是:土德(黄帝)木德(夏禹)金德(商汤)火德(周文王)水德(秦)土德每个王朝代表一“德”,一个王朝衰落后,会被另一“德”的王朝所代替。(2)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影响很大。秦朝尚黑色,汉朝尚黄色,都足以说明。汉朝以后,阴阳五行说仍然有相当的社会影响,有些朝代的开国之君都要请人推算自己当主何“德”、尚何“色”,作为自己“奉天承运”的根据。突破核心考点考点一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与影响1.百家争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局面形成的背景(1)经济上,奴隶制经济的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2)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是政治大变革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士”阶层日益活跃,追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3)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学者,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和自由的学术环境。2.时空意空意识诸子百家思想主子百家思想主张各自体各自体现的的时代性代性(1)儒家思想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礼乐制度,其目的是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但在奴隶制瓦解的时代,其思想未被重视。战国时期,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和“王道”,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以利于封建统治的需要。在当时诸侯割据混战、封建制度确立时期,不能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只是诸子百家中的大宗而已。(2)道家思想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说明老子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战国时期,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消极思想。道家的消极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不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3)墨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反映了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小生产者经济实力增强,要求平等,反对战争的愿望。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家的主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法家思想:战国时期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提出“中央集权”“法治”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的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受到统治者的欢迎和推崇。3.家国情家国情怀诸子百家思想的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价值(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分析史料,分析史料,论证韩非子的法治思想非子的法治思想为什么适什么适应了当了当时统治者的需求?治者的需求?史史料料韩非子所崇尚的法治,即所谓“事最适者”,就是适合时代,符合事理,利于君主专制服务,其核心就是通过立法令、行法令,达到“尊公废私”,而所谓“公”,实际上就是帝王。法律为君主所设,其基本原则当然要体现君主利益而废止臣民的私利,实现“利出一孔”的一元化的国家体制。因此,法律对于官员来说就具有绝对的指导意义,这实际上也就是要求臣民的一举一动必须绝对符合法律的要求。当然,韩非还认识到,真正的法律不只是最大可能地限制人民,让他们不敢说,不敢做,而且应该“禁其心”,从内心惧怕法律,不敢违法。马娟浅析韩非子的“法”n史由证来提示:提示:结合春秋合春秋战国国时期的期的时代背景代背景进行分析。行分析。论证:_答案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盛行;诸侯国要想能够存立,就必须加强集权,改革图强。韩非子主张法律为君主服务、限制臣民的私利,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追捧。n命题材料源1.春秋春秋战国国时期社会期社会阶层的流的流动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发现问题春秋战国时期处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崛起为专业文化阶层。命命题角角度度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转型;教育体制的变化;“士”阶层崛起的历史价值。2.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展的地域风格格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发现问题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不同诸侯国盛行不同的思想,体现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命命题角角度度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地域环境与学术发展的关系;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深远影响。考点二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1.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先秦儒学的基本特征(1)政治特征:重视传统、注重继承;政治和伦理相结合;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德治,以德为主,德刑相辅,强调为政以德;重人治,注重对人进行引导的礼治而不是对人实施纯粹强制的法治;和贵中庸;在天与人的关系上重于人事,虚于天命。(2)伦理特征:强调仁和礼,仁是思想的内核。仁是主观道德修养,礼是客观制度规范。(3)经济特征:认为人民的贫富与国家的治乱安危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提倡对财富欲望加以节制,要重义轻利。(4)教育特征: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他创办私学,开创了平民能够接受教育的新时代。先秦儒家除了重视礼、义、信等,还注重培养为政治国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2.先秦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比期儒家思想的比较项目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人性论性相近性本善性本恶目的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统治3.“百家争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治国理念中的主要治国理念(1)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民本思想。即所谓的“王道”。(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n获取材料信息在材料中找出先秦儒家倡在材料中找出先秦儒家倡导的的“个人主个人主义精神精神”的原的原则。材料材料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惜的是,先秦儒家的那种个人主义传统在后代日趋衰落,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忽视。孟子倡导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少。摘自徐克谦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主要信息主要信息:_答案 先秦儒家重视人的独立人格,材料信息体现在:人应该保持气节和尊严;别人的意志不能强加于人;人格独立,反对顺从等方面。由于后世君主专制的强化,儒家思想的发展着力于尊卑等级和人伦秩序等原因,先秦儒家倡导的独立人格在后代日趋衰落。1.孔子心目中的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仁人君子”应具具备的的“理想人格理想人格”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论发现问题孔子从“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和“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两个角度指出“仁人君子”应具备的“理想人格”。命命题角度角度孔子的政治抱负;先秦儒学的“理想人格”。n命题材料源2.荀子的法治荀子的法治观“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荀子君道篇第十二发现问题荀子认为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命命题角角度度儒家的法治观;以德治国与法治的关系;儒家与法家法治精神的比较。3.道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道家思想与法家思想的统一性一性“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史记发现问题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具有一定的渊源。命命题角度角度诸子百家互相批驳、彼此融合的特点。4.法家思想家的法家思想家的经济观以商鞅、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人物,为维护秦国官僚政治体制及相应的军功爵制,极力主张国家对经济领域实行超经济干预政策,反对秦国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希望通过由国家全面控制、垄断经济资源的举措,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李禹阶法家开启重本抑末先河发现问题国家干预经济是近现代被追捧的经济理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家就提出了国家对经济领域实行超经济干预政策的思想。命命题角角度度法家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背景;富国与富民的分歧;对后世商品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5.先秦儒家的缺憾先秦儒家的缺憾(汉初儒生)即便对先秦儒家所追求的那个浪漫柔情的美好世界同样地执着,如果不想被历史和现实无情地抛弃,他也不得不清醒地面对眼前冷酷的事实。既然不能改变世界,那就只有改变世界观。毛圣泰董仲舒对儒学的法家化改造发现问题材料信息表明先秦儒家存在着脱离现实的不足。命命题角度角度先秦儒家的历史观;先秦儒家的政治理想与现实差距。研析考情考向全国卷全国卷5年考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号2015全国,24其它无考题n已考视角1.命命题点:儒家思想家的政治理想点:儒家思想家的政治理想(2015课标全国,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解析123452.命命题点:孟子思想的精髓和境界点:孟子思想的精髓和境界(2016海南单科,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答案解析123453.命命题点:春秋点:春秋战国国时期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子百家的思想(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答案解析123454.命命题点:点:战国国时期知期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影响分子的地位和影响(2015安徽文综,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答案解析123455.命命题点:孔子的政治和道德追求点:孔子的政治和道德追求(2015天津文综,14,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材料料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林存光孔子新论123451234答案材料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答案答案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解析解析解析第一小问,从材料“不仅而且”提取信息作答;第二小问,立足于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其“修己”“复礼”的政治内涵。5n待考视角1.命命题点:儒家和道家的天人点:儒家和道家的天人观(2017湖南高考考前演练三,25)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A.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B.孰优孰劣十分明显C.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D.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答案解析1234562.命命题点:儒学的功能和作用点:儒学的功能和作用(2017汕头三模,24)孔子说,君子在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同时还能坚持独立思想而不苟同于人,小人习惯于附和苟同别人的观点,但内心深处却并不友善。后世儒者经常以此诫勉君臣,这体现出儒学A.具有调节政治关系的功能B.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C.倡导与人为善、社会和谐D.重视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答案解析1234563.命命题点:孔孟思想的核心点:孔孟思想的核心(2017福州二模,24)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由此可见孔、孟二人A.宣扬复古守礼B.肯定汤武革命C.追求仁政德治D.主张重构秩序答案解析12345解解析析根据材料“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是人臣的本分”可知孔、孟都强调臣子的本分,反对礼仪和权力的僭越,主张维护等级秩序,故D项正确。64.命命题点:与点:与时俱俱进的法家思想的法家思想(2018河北衡水金卷高考模拟一,24)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绝非漠视“顺乎民情”的“先王之道”,而是通过“政、令、刑、赏”有效地将民意、民情、民心凝聚为统一的“政治意志”。这反映出法家A.“霸道”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实现B.“顺乎民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C.政治措施旨在保障民众的生活D.否定“先王之道”实现富国强兵答案解析123456答案解析123455.命命题点:点:诸子百家思想的比子百家思想的比较(2017银川一中二模,25)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D.都主张“礼”“法”并用6答案解析123456.命命题点:百家争点:百家争鸣的的历史价史价值(2017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三,24)有学者指出:“诸子百家的智慧和伟大成就,不是战国之后历代专制主义者所能泯灭的,它所留给后世的宝贵思想财富,两千多年来世代传承不已,不仅有相当的历史价值,更有难以估量的现实价值。”这说明A.历代以百家思想为官方思想B.百家争鸣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C.百家思想符合现实社会需要D.历代君主企图扼杀各家思想6课时作业一、一、选择题1.(2017蚌埠三模)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社会秩序B.强化中央集权C.构建平等社会D.缓和诸侯纷争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2.(2017湘西自治州二模)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这说明孔子的“仁”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3.(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1)论语记载,子贡问孔子:“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孔子回答:“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材料说明A.管仲遵从周天子,维护周礼得到孔子肯定B.孔子极其注重习俗中的发式和衣冠C.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D.孔子因为管仲成功阻止北方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略而对他持肯定态度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4.(2017濮阳三模,2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这说明诸子学派A.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B.具有相似的政治诉求C.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D.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解析析诸子百家虽政见各异,但都在论证“治道”,即治理国家的方法,说明诸子学派都关心国家发展,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故A项正确。5.(2018北京西城一模,12)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下列可支持此观点的有儒家思想孕育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墨家学说开启“重农抑商”的先河道家学说构成传统哲学的重要基础法家思想成为变法的主要理论依据A.B.C.D.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6.(2017宜宾三模A卷,24)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收录了先秦时期儒、道、墨、法、阴阳、名、农等各家学说,提出了关于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治国等方面的论说,司马迁说它“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这反映了当时A.百家争鸣的结束B.思想兼容的走向C.国家统一的实现D.各种学派的诘难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7.(2018山西五校高三联考,1)韩非子在实践基础上将其理论加以完善,提出要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一统集权国家。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A.“一家二贵,事乃无功”B.“战阵之间,不厌诈伪”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D.“事以密成,语以泄败”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8.(2017太原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3)“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偷偷的察看)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韩非子在此强调的是A.人性恶前提下的君臣之道B.推行改革变法的重重阻碍C.加强中央集权的艰难过程D.贵族政治体制的多种弊端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9.(2018绵阳一模,24)道家思想中其实一直有“背反”式憧憬其欲将社会各种制度全部推倒的冲动,只表明它对现实社会深怀绝望而并不意味着真的就希望人类社会横遭毁灭。这反映了道家A.对国家统一安定的强烈渴望B.对“无为而治”政治的向往C.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悲观态度D.对“小国寡民”社会的追求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0.(2017永州高考信息题二,24)近代学者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说:“今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无文学,则士为牛马也。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他评价的应是A.孔孟的仁义之道B.老子的辩证思想C.韩非的重刑理论D.墨子的非攻主张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1.(2017南宁一模,25)墨子曾提出:“譬如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同掀),然后墙成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这表明墨子主张A.房屋建筑应该遵循基本规律B.社会各阶层应相互合作C.国家应加快生产金属工具D.国家建设应各尽其才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2017湛江一模,24)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二、非二、非选择题13.(2018四川高三大联考,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材料料一一平王东迁后的混乱形势,表现为三个方面:一、周王室丧失了对诸侯国的约束能力。东迁依靠晋、郑两国。东迁后,周室仅有洛阳周围数百里之地,相当于一个小国。春秋初晋国内乱无暇外顾,郑国操王室权柄。郑武公死后,平王想立虢公为卿士,因郑庄公不满而罢。为取信于郑国,平王还与郑庄公交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平王死后,桓王又想使虢公执政,郑庄公派士兵抢收周地温和成周的庄稼,史称“周郑交恶”。桓王十三年(前707年),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1234567891011121314相见,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天子威信扫地。西周有诸侯定期向王室述职纳贡的制度,而春秋时诸侯国不再遵守。被视为执行周礼典范的鲁国也不照旧制行事了,“春秋之世、鲁之朝王者二,如京师者一,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鲁大夫聘周者仅四,其聘齐至十有六,聘晋至二十四”。失去朝贡使王室陷入贫困,甚至要向诸侯“求赙”(要财物助丧)、“求车”、“求金”。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1234567891011121314诸侯国内部和诸侯国之间篡杀、攻伐层出不穷。春秋初,有100多个大小不等的诸侯国,齐、秦、晋、楚四国最大,鲁、曹、宋、郑、卫、燕、陈、蔡、吴、越十国次之。各诸侯国内部以及它们之间的等级秩序,以往受周室制约。现在失去约束,各诸侯国内部争夺及各诸侯国之间的争夺空前激化。仅鲁桓公在位的19年间(前722年至前694年)就发生鲁桓公杀隐公自立、宋华督杀殇公、齐襄公杀鲁桓公一系列变乱。春秋初的强国郑国,在庄公死后发生了长达20年的内乱。1234567891011121314材材料料二二孔子很重视周礼,把西周看作是理想的时代,尽管他对于旧制度认为应该有损有益。在他看来,作为贵族行动规范的礼,不应该仅是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礼跟仁的结合。如果离开了仁,礼就没有意义了。所谓的仁就是“爱人”,是贵族才能具备的一种品德。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各国的款待,但他没有得到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面对当时的实际,墨家要求做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反对当时君主和贵族的奢侈无度,以“去无用之费”。墨家还竭力宣扬天下如能“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由此出发,墨家反对当时以强欺弱的残酷战争。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1234567891011121314答答案案原因:周王室衰微,周王丧失对诸侯国的约束力;宗法制和礼乐制遭到破坏;生产力发展,诸侯国实力发展不平衡,争霸战争突显;地主阶级逐渐兴起,推动诸侯国内部政权变动。影响:一方面,诸侯争霸引起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另一方面,打击了旧贵族势力,有利于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等等。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社会秩序混乱的原因及其影响。解析答答案案主张:孔子主张“仁”“礼”结合;重视周礼,主张恢复西周社会秩序。墨家主张官民无贵贱之分;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主张兼爱非攻(反对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评价:孔子主张实行“仁、礼”,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和维护社会秩序,但在春秋后期奴隶社会逐步瓦解的时代背景下,这种保守主张不利于社会关系变革,无法实现其政治抱负。墨家“节俭”“兼爱”“非攻”等主张反映了当时普通民众的愿望,有利于促进社会关系的缓和;但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难以实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墨家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14.(2018烟台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甲“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1234567891011121314乙“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伏尔泰丙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毛泽东1234567891011121314综合三则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对原材料的阐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