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呼吸骤停急救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333631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跳呼吸骤停急救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心跳呼吸骤停急救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心跳呼吸骤停急救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跳呼吸骤停急救护理急诊 王婧1心跳呼吸骤停急救护理急诊 王婧1参加人员:2参加人员:2大纲:v掌握心脏骤停的定义、诊断要点v掌握急救措施v熟悉气管插管的步骤v掌握气插配合v掌握终止指标3大纲:掌握心脏骤停的定义、诊断要点3一、定义一、定义v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引起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是心室纤维颤动和室速。4一、定义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二、诊断要点二、诊断要点v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暂抽搐v大动脉波动消失v呼吸呈叹息样或断断续续,常发生在心脏骤停后的30内,随后即呼吸停止。v心音消失v瞳孔散大v皮肤灰白、发绀5二、诊断要点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暂抽搐5三、心脏骤停的急救三、心脏骤停的急救1.生存链一分为二6三、心脏骤停的急救1.生存链一分为二62.及早识别患者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v国内院前心脏骤停生存率极低(2%以下)v必须评估反应、呼吸、脉搏三个内容后才能有针对性的呼叫启动紧急反应系统。v鼓励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v强调可以通过手机呼救(施救者不离开病人)72.及早识别患者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73.急救的原则及成功率:争分夺秒,就地抢救。立即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循环和呼吸,保证脑组织的氧和血液灌注,要尽可能早地进行CPR,不要因为任何原因而延误复苏时间,抢救越早成功率越高1分钟之内 4分钟以内46分钟6分钟以后成功率达到90%成功率达到50%成功率10%成功率4%10分钟以后成功率几乎为083.急救的原则及成功率:争分夺秒,就地抢救。立即建立和维护有4.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一v判断病人神志是否清楚,检查有无自主呼吸v高声呼救v使病人处于去枕仰卧位,放置在质地较硬的平台、地面或床面上v检查是否呼吸道通畅,如不通畅迅速清理v解开病人衣服,检查有无大动脉搏动v首先行胸外心脏按压94.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一判断病人神志是否清楚,检查有无自主5.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二v继之开放气道v再行人工呼吸v有条件时进行电除颤、气管插管后人工呼吸v头部降温v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药物复苏v在进行抢救的同时转送至医院或重症监护室,继续复苏。105.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二继之开放气道106.基础生命支持v一旦确诊立即行心肺复苏(CPR),迅速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和气体交换,并在心脏恢复搏动后巩固和稳定复苏后的节律,以及防止心脏骤停后的造成的后果v根据复苏的三个阶段首先给予基础生命支持(CAB)v胸外心脏按压 Cv开放气道 Av人工呼吸 B116.基础生命支持一旦确诊立即行心肺复苏(CPR),迅速建立(一)胸外心脏按压-Cv按压的部位: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 沿肋缘至剑突向上两横指v按压深度:5-6cmv按压频率:100-120次/分v按压比例为:30:25-612(一)胸外心脏按压-C按压的部位: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 高质量的心肺复苏v按压速率:100-120次/分v胸部按压深度:5-6cmv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v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10秒)v避免过度通气13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按压速率:100-120次/分1314141515全自动心肺复苏仪16全自动心肺复苏仪16胸外心脏按压的常见并发症及注意事项v主要并发症:肋骨骨折v其它并发症:胸骨骨折、肋骨胸骨分离、气胸、血胸、肺挫伤、肝脾穿孔、脂肪栓塞v正确的心肺复苏可减少并发症,但也不能完全避免v不可因为害怕并发症而不进行胸外按压,如发生不可停止。v尽量避免8秒以上的间断,压迫与松弛时间各半,不宜猛然加压。v紧贴胸骨之手掌根不可移开伤员胸部或改变位置以免失去手的正确位置。17胸外心脏按压的常见并发症及注意事项主要并发症:肋骨骨折17(二)开放气道-Av开放气道的三种方法:仰头举颏法、托下颌法、仰头抬颈法v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v清除口鼻腔内分泌物及异物v解除昏迷病人舌后坠v微弱或喘息样呼吸得到改善v确保人工呼吸、人工循环有效18(二)开放气道-A开放气道的三种方法:仰头举颏法、托下颌(三)人工呼吸-Bv常用的有:简易呼吸器 口对口人工呼吸 口对鼻人工呼吸(口腔有阻碍)口对口鼻呼吸(婴幼儿)按压与吹气比为30:219(三)人工呼吸-B常用的有:简易呼吸器19气管插管v人工气道: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上呼吸道或直接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v气管内插管气管内插管:是通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制的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20气管插管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上呼吸道或直接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气管插管的适应症和禁忌症v适应症:适应症:全身麻醉、呼吸困难、呼吸衰 竭的治疗以及心肺复苏等。v绝对禁忌症:喉水肿、气道急性炎症。绝对禁忌症:喉水肿、气道急性炎症。v相对禁忌症:胸主动脉瘤压迫气管、相对禁忌症:胸主动脉瘤压迫气管、严重出严重出血素质者血素质者21气管插管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全身麻醉、呼吸困难、呼吸衰 气管插管的作用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和漏气。便于呼吸管理,保证通气。减少气道死腔量,增加有效肺泡通气量。头颈部手术可远距离控制麻醉和通气。便于控制呼吸动作,稳定手术野,利于精细的手术操作。22气管插管的作用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和漏气。22气管插管前的准备1.房间准备:在无ICU 的情况下,最好准备单人房间,室内给予通风,清除表面尘埃。2.患者的准备:病情允许应于插管前4h停止进食,取出假牙,男性患者应剃胡须,清醒患者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紧急状态下进行气管插管,取出假牙交予家属保管。23气管插管前的准备房间准备:在无ICU 的情况下,最好准备单人物品准备:气管插管包、中心负压吸引以及氧疗设施。选择气管导管型号:女性经口7-8mm(经鼻6.5-7mm),男性7.5-8.5mm(经鼻7-7.5mm)注意:每日检查物品是否齐全,固定放置位置。注意:每日检查物品是否齐全,固定放置位置。24物品准备:气管插管包、中心负压吸引以及氧疗设施。24气管插管用物25气管插管用物25气管插管用物吸痰装置、手套、石蜡油、听诊器26气管插管用物吸痰装置、手套、石蜡油、听诊器26气管插管时的配合1.患者烦躁,应给予适当镇静,必要时可给予肌松剂,约束患者的双上肢;2.严密监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3.选择型号合适的气管插管,检测气囊,石蜡油润滑气管插管;4.气管插管过声门后协助拔出导引钢丝,放置牙垫,妥善固定气管插管,退出喉镜。5.给予导管吸氧或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27气管插管时的配合患者烦躁,应给予适当镇静,必要时可给予肌松剂气管插管的方法面罩给氧面罩给氧放置喉镜放置喉镜28气管插管的方法面罩给氧放置喉镜28插插插插 管管管管充气囊充气囊29插 管充气囊29记录刻度,固定记录刻度,固定听诊双肺呼吸音听诊双肺呼吸音30记录刻度,固定听诊双肺呼吸音30连接呼吸机连接呼吸机连接呼吸机连接呼吸机模拟图模拟图模拟图模拟图31连接呼吸机模拟图31气管插管的固定32气管插管的固定32气管插管的深度v气管插管的尖端应位于气管隆突上2-3cm,可经X线或纤维支气管镜证实位置。vv距门齿的距离:经口插管导管222cm,经鼻插管导管272cm(距外鼻孔)。33气管插管的深度气管插管的尖端应位于气管隆突上2-3cm,可经7.高级生命支持v在初级复苏的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特殊技术等建立更有效的通气和血运循环,使患者恢复自主心率。v主要措施有:除颤 建立静脉通道 药物的应用347.高级生命支持34除颤一v心肺复苏后符合除颤指证的应立即除颤,除颤是基础生命支持后最重要的部分,成功除颤提倡越早越好。v适应症:室颤和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选择模式:非同步模式v电极位置:胸骨右缘2-3肋间 左腋前线第五肋间(心尖部)v能量选择:双相波成人首选200J 单相波成人首选360J 儿童能量初始选择24J/kg,后续4J/kg,但不超过10J/kg35除颤一心肺复苏后符合除颤指证的应立即除颤,除颤是基础生命支持除颤二v心脏骤停患者80%90%为室颤,如采用双相波或单相波电击一次无效后应继续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5个周期的CPR后(2分钟)再次分析心率,必要时再行除颤(一分钟内可连续除颤三次)。如果室颤波细小,可先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使细颤变为粗颤后,再行除颤,可提高除颤成功率。36除颤二心脏骤停患者80%90%为室颤,如采用双相波或单相波药物治疗v首先要建立静脉通道建立静脉通道的途径有:v(1)外周静脉途径:技术简单并发症少,不中断心肺复苏。v(2)中心静脉输液:药物很快达到作用部位v(3)气管内给药:给药次数有限现不提倡使用v(4)心内给药:需中断心肺复苏并有严重的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穿孔、心包填塞、气胸等一般不主张应用。37药物治疗首先要建立静脉通道建立静脉通道的途径有:37药物的应用(一)盐酸肾上腺素1mg:v用法:1mg/次,静脉注射,35分钟可重复使用。多巴胺20mg:用法:20mg/次,静脉注射,10ug/分/kg阿托品0.5mg:v用法:心室停搏 1mg/次,静脉注射,35分钟后重复 心动过缓 0.51.0mg/次,静脉注射38药物的应用(一)盐酸肾上腺素1mg:38药物的应用(二)利多卡因100mg:用法;1.01.5mg/kg,静脉注射,35分钟可重复使用。总量15min44五、终止心肺复苏的指标二复苏失败:44六、流程六、流程45六、流程454646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47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