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328425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 微生物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一、微生物与酿醋二、微生物与酿酒三、发酵乳制品四、酱油五、豆腐乳类1 1a a2 2a a一、微生物与酿醋1、食醋种类合成醋(醋精):食用冰醋酸稀释而成。添加酸味剂、调味料、香辛料、食用色素勾兑而成。酿造醋(米醋+糖醋):通过微生物作用而成。再制醋:经过二次加工的醋。3 3a a1.生产原料(1)淀粉质:大米、玉米等,生产米醋。(2)糖质:糖蜜、葡萄等,生产糖醋。(3)乙醇类:酸果酒、酸啤酒。4 4a a5 5a a6 6a a2.酿造微生物(1)乙醇类:醋酸菌(乙醇-乙酸)。(2)糖质:酵母菌(葡萄糖-乙醇)+醋酸菌。(3)淀粉质:霉菌(多糖-葡萄糖)+酵母菌+醋酸菌。醋酸菌:奥尔兰醋杆菌等。酵母菌:AS2.109等(淀粉质)、AS2.1189等(糖质)。霉菌:甘薯曲霉AS3.324等。7 7a a3.酿造工艺(1)固体法:粮食原料-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2)液体深层发酵法:粮食原料-液化-糖化(菌)-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液态)。(3)酶法液化通风回流法:粮食原料-液化-糖化(酶)-酒精发酵-醋酸发酵(固态)。8 8a a食醋v菌种:纹膜醋酸菌(Acetobacteraceti)、许氏醋酸菌(A.schutzenbachii)、恶臭醋酸菌(A.rances)混浊变种、巴氏醋酸菌(A.pasteurianus)巴氏亚种。v反应过程:醋酸菌在充分供氧的情况下生长繁殖,将乙醇氧化为醋酸。依据菌种的不同,还可产生其它有机酸及有香味的酯类等。v食醋生产的原料:高粱、大米、玉米、甘薯、糖糟、梨、柿、枣等含糖或含淀粉的果实等9 9a a蔬菜和水果的乳酸发酵食品主要的乳酸发酵果蔬品种:泡菜、酸菜榨菜、冬菜、酸藏蘑菇、橄榄等。发酵方法:自然发酵、纯种发酵常用菌种:植物乳杆菌、黄瓜乳杆菌、短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小片球菌、发酵乳杆菌等。亚硝酸问题1010a a氨基酸食品添加剂中常见的氨基酸种类:谷氨酸钠为鲜味剂、色氨酸和甘氨酸为甜味剂、赖氨酸为营养增强剂等生产用菌种:谷氨酸棒杆菌、黄色短杆菌等用于生产谷氨酸;北京棒杆菌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用于生产赖氨酸。常用原料:小麦、玉米、甘薯、大米等淀粉质物质;糖蜜等含糖丰富的物质。1111a a酵母菌在食品制造中的作用面包:酵母将面粉中的糖类化合物分解形成CO2、醇、醛、有机酸等产物。酿酒:葡萄酒酵母、啤酒酵母、绍兴酵母等将糖类化合物分解形成乙醇等化合物。酵母细胞的利用单细胞蛋白的生产废酵母1212a a单细胞蛋白的生产生产用原料:糖蜜、亚硫酸盐纸浆废液、谷氨酸发酵废液、稻草、稻壳、玉米芯、木榍等的水解液;天然气、乙醇、乙烷等;乳制品和啤酒生产的废弃物。发酵方法:深层通气发酵和固体通风发酵。主要用途:作为单细胞食品;提取核苷酸、辅酶A、乳糖酶等医药及生物试剂主要菌种:产元假丝酵母、解脂假丝酵母、嗜石油假丝酵母等1313a a二、微生物与酿酒1.蒸馏白酒生产过程:淀粉质原料-蒸煮-糖化-发酵-蒸馏。产品分类:大曲酒、小曲酒、麸曲酒。(1)大曲:大麦+杂菌群;高、中温。(2)小曲(米曲):米粉+纯菌;药小曲、无药小曲。(3)麸曲(糖化曲):麸皮+糖化纯菌;使 用时外加酵母菌。1414a a1515a a二、微生物与酿酒2.啤酒(1)原料:大麦芽。(2)菌种:啤酒酵母(酒精酵母、上面酵母、葡萄汁酵母)(3)工艺:大麦-发芽-糖化-麦汁-接种-发酵-杀菌。1616a a1717a a二、微生物与酿酒3.葡萄酒(1)原料:葡萄。(2)菌种:葡萄酒酵母。(3)干红葡萄酒生产工艺:葡萄汁-发酵-分离-后发酵-干红葡萄酒原酒-各类葡萄酒。1818a a1919a a三、发酵乳制品1.种类:发酵乳、干酪、酸乳菌制品、酸乳粉。2.原料:原料乳。3.菌种:乳酸菌(乳酸、二氧化碳)乳脂明串珠菌(双乙酰、乙醇)、嗜热链球菌(乙醛)、链球菌丁二酮亚种(挥发酸)4.工艺(1)酸乳:共同发酵(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共生发酵(双歧杆菌+乳酸酵母)(2)干酪:乳酸菌(适温+嗜热)+霉菌+酵母菌。2020a a四、酱油1.原料:蛋白质和淀粉质(大豆)2.酿造原理:蛋白酶水解蛋白质以及代谢产物间的相互作用。3.菌种:米曲霉(蛋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酱油曲霉、鲁氏酵母、乳酸菌。4.工艺:原料-蒸料-成曲-发酵-成品。好氧发酵,前期温度高,后期温度低。分阶段发酵。2121a a五、豆腐乳类1.原料:大豆。2.菌种:毛霉属(五通桥毛属)、根霉属(根霉)、羊肚菌。3.工艺:大豆-磨浆-豆腐-发酵-腌制。2222a av微生物生产酶制剂的特点 优点:种类多、便于工业化生产、产量大可保证供应。缺点:一种微生物可同时产生多种酶,因此工序较复杂。v微生物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举例)第二节 微生物酶制剂及其应用2323a a一、主要酶制剂及产酶微生物1.淀粉酶(1)-淀粉酶(液化淀粉酶)只水解-1,4-糖苷键;淀粉液化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等。(2)-淀粉酶(外切酶)只水解-1,4-糖苷键,从还原端切下麦芽糖单位。多黏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3)糖化酶(葡萄糖苷酶):黑曲霉。从还原端切下葡萄糖单位。(4)葡萄糖异构酶(普鲁兰酶):可水解-1,6-糖苷键,生产直链淀粉。产气气杆菌。第二节 微生物酶制剂及其应用2424a a第二节 微生物酶制剂及其应用2.果胶酶(1)概念:能分解果胶质的多种酶的总称。(2)种类:PG,PGL,PMGL,PE。(3)菌种:真菌。3.纤维素酶(1)种类:酸性纤维素酶、碱性纤维素酶(2)菌种:细菌(胞内)、真菌(胞外)、放线菌2525a a第二节 微生物酶制剂及其应用4.蛋白酶(1)概念:水解蛋白质肽键酶类的总称。(2)种类:内肽酶+端肽酶(羧肽酶、氨肽酶)。前者胞外酶,生成的产物为朊和胨;后者为胞内酶,生成的产物为氨基酸。按pH分: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丝氨酸蛋白酶)。(3)菌种:酸性蛋白酶(黑曲霉);中性蛋白酶(枯草芽孢杆菌);碱性蛋白酶(地衣芽孢杆菌)2626a a第二节 微生物酶制剂及其应用5.其他微生物酶类 酵母菌、霉菌-脂肪酶;霉菌-半纤维素酶、葡萄糖氧化酶、蔗糖酶、橙皮苷酶、柚柑酶;细菌、放线菌-葡萄糖异构酶2727a a第二节 微生物酶制剂及其应用二、微生物酶制剂的生产1.菌种选择2.(1)酶产率高、稳定性好、容易分离3.(2)易培养、控制4.(3)安全无毒2828a a第二节 微生物酶制剂及其应用2.酶制剂的生产(1)共同的工艺流程原料-灭菌-接种-发酵(固体/液体)-分离-粗酶制剂(2)固体发酵要点:淀粉质为碳源,麸皮为氮源。无菌要求比较低,操作简便,加入酶活稳定剂。(3)液体发酵要点:单糖为碳源,无菌要求高,严格控制发酵过程的参数。2929a a酶制剂化和稳定化处理 浓缩的酶液可制成液体或固体酶制剂。酶制剂的出售是以一定体积或重量的酶活计价,所以生产出的酶制剂在出售前往往需要稀释至一定的标准酶活。同时为改进和提高酶制剂的储藏稳定性,一般都要在酶制剂中加入一种以上的物质,它们既可作酶活稳定剂,又可作抗菌剂及助滤剂,它们若制成干粉,则可起到填料、稀释剂和抗结块剂的作用。可用作酶活稳定剂的物质很多,如辅基、辅酶、金属离子、底物、整合剂、蛋白质等,最常用的有多元醇(如甘油、乙二醇、山梨醇、聚乙二醇等)、糖类、食盐、乙醇及有机钙。有时用一种稳定剂效果不明显,则需要几种物质合用,如明胶对细菌淀粉酶及蛋白酶有稳定作用,但效果不明显,若同时加人些乙醇和甘油,稳定效果就显著了 3030a a第三节 微生物发酵生产有机酸一、柠檬酸1.原料:淀粉质,多用糖蜜和薯干。2.菌种:黑曲霉。3.工艺:好氧的液体深层发酵。3131a a第三节 微生物发酵生产有机酸二、乳酸1.原料:低聚糖类、淀粉质。2.菌种:乳杆菌、乳球菌等同型发酵菌(经EMP途径只产生乳酸)。3.工艺:厌氧的液体深层发酵。原料-接种-发酵-长菌期-产菌期-提取-精制。3232a a第三节 微生物发酵生产有机酸三、氨基酸1.谷氨酸(1)原料:淀粉质,甘薯淀粉最常用。(2)菌种:谷氨酸棒杆菌。(3)工艺:原料-培养基-发酵-提取-精制。2.赖氨酸(1)原料:淀粉质。(2)菌种:谷氨酸棒杆菌营养缺陷型。(3)工艺:原料-培养基-发酵-提取-精制。3333a a第四节 微生物食品添加剂一、微生物多糖1.特性 由醛基和酮基通过苷键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2.种类(1)黄原胶(汉生胶):有增稠、乳化、稳定的作用。多由细菌产生。(2)结冷胶:有增稠、稳定作用。由假单胞杆菌产生的胞外多糖,葡萄糖为碳源,有氧发酵。3434a a第四节 微生物食品添加剂(3)短梗霉多糖:由出牙短梗霉产生。有耐热性、可塑性,用作食品改良剂。(4)热凝胶(凝胶多糖):由变异的产碱杆菌产生。加热能够凝固,稳定性好。用作凝胶剂、稳定剂。3535a a第四节 微生物食品添加剂二、葡萄糖酸-内酯1.性能:容易水解产生质子。2.应用:稳定剂、凝固剂、酸味剂。3.制法:由黑曲霉产生。第一步使葡萄糖氧化;第二步是葡萄糖酸内酯化。三、食品色素(红曲色素为主,由红曲霉产生)(1)特性:耐热、光、酸。(2)应用:肉制品、腌制蔬菜、面包。3636a a第五节 微生物菌体一、食用菌(一)食用菌种类及营养价值1.种类:平菇、香菇等。2.价值:食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亚油酸);药用(提高免疫力、降血脂、降血糖)。(二)食用菌的生产1.三级菌种的制作:母种-原种-栽培种。2.栽培管理:接种-栽培养料-培养-出菇。3.加工提纯:蜜饯、调味品、糖果、酒类。3737a a第五节 微生物菌体二、单细胞蛋白优点:生产效率高、原料来源广、可工业化。1.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微生物2.啤酒酵母、产脘假丝酵母、螺旋藻3.2.营养价值及安全性4.产品中无病原菌、无活细胞、无原料和溶剂残留。提高食品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人造肉。5.3.生产6.原料-培养液-接种-发酵-离心-干燥3838a a3939a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