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教学资料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1326604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棱镜教学资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棱镜教学资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棱镜教学资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棱镜棱镜概念概念由两个作用面相交所成的三角形透明体由两个作用面相交所成的三角形透明体概念牛顿棱镜(大于牛顿棱镜(大于15-2015-20度)度)眼科棱镜(小于眼科棱镜(小于10-1510-15度)度)牛顿棱镜(大于15-20度)眼科棱镜棱镜的术语棱镜的术语棱棱主截面主截面顶角顶角底底底顶线底顶线棱镜的术语棱棱棱 镜镜 的的 光光 学学 效效 果果棱镜教学资料课件改变光束的方向,不改变聚散度改变光束的方向,不改变聚散度光线向棱镜底方向偏折光线向棱镜底方向偏折改变光束的方向,不改变聚散度棱镜的分光作用棱镜的分光作用棱镜的分光作用棱镜教学资料课件眼通过棱镜视物的原理眼通过棱镜视物的原理眼通过棱镜视物的原理眼通过棱镜视物,像向棱镜顶角的方向偏移眼通过棱镜视物,像向棱镜顶角的方向偏移眼通过棱镜视物,像向棱镜顶角的方向偏移眼通过棱镜视物的原理眼通过棱镜视物的原理眼通过棱镜视物的原理光光 学学 镜镜 片片 的的 棱棱 镜镜 效效 果果棱镜教学资料课件透镜的棱镜效果透镜的棱镜效果光线通过透镜光心不发生偏折光线通过透镜光心不发生偏折通过光心之外任意一点都会发生偏折通过光心之外任意一点都会发生偏折距离光心越远,偏折程度越大距离光心越远,偏折程度越大透镜的棱镜效果光线通过透镜光心不发生偏折透镜的棱镜效果透镜的棱镜效果透镜可以想象为无数棱镜的组合透镜可以想象为无数棱镜的组合透镜上任一点对光线的偏折力称为该点的棱镜效果透镜上任一点对光线的偏折力称为该点的棱镜效果透镜的棱镜效果透镜可以想象为无数棱镜的组合透镜的棱镜效果透镜的棱镜效果当透镜的光心没有对准眼睛的瞳孔,眼将受到透镜的棱镜效果作用当透镜的光心没有对准眼睛的瞳孔,眼将受到透镜的棱镜效果作用透镜的棱镜效果当透镜的光心没有对准眼睛的瞳孔,眼将受到透镜的棱镜镜片棱镜镜片棱镜镜片视近时镜片的棱镜效应视近时镜片的棱镜效应视近时镜片的棱镜效应棱镜影响棱镜影响-负透镜负透镜视远视远平行光线通过光平行光线通过光心心,无棱镜影响无棱镜影响棱镜影响-负透镜棱镜影响棱镜影响-负透镜负透镜视近视近会聚光线通过镜片非光心位置,带有棱镜效应较少的双眼近视觉辐辏需求较少的双眼近视觉辐辏需求棱镜影响-负透镜视近会聚光线通过镜片非光心位置,带有棱镜效应棱镜影响棱镜影响-正透镜正透镜视近视近会聚光线通过镜片非光心位会聚光线通过镜片非光心位置置,带有棱镜效应带有棱镜效应较多的双眼近视觉辐辏需求较多的双眼近视觉辐辏需求棱镜影响-正透镜视近会聚光线通过镜片非光心位置,带有棱镜效远视度数及高下加光度数远视度数及高下加光度数会造成较大的幅辏。会造成较大的幅辏。根据远用度数和附加度数根据远用度数和附加度数的不同,可变的视角内移的不同,可变的视角内移从从2.02.0mmmm至至4.54.5mmmm。根据远用度数和附加度数的不同,可变的视角内移从2.0mm至4可变的近用视角内移可变的近用视角内移通过对棱镜和相应下加光的通过对棱镜和相应下加光的工作距离的补偿,工作距离的补偿,使镜片设计下的双眼视最大化使镜片设计下的双眼视最大化近物近物正透镜正透镜负透镜负透镜工作距离工作距离棱镜棱镜可变的近用视角内移近物正透镜负透镜棱镜棱棱 镜镜 度度 的的 单单 位位棱镜教学资料课件棱镜的表示方式棱镜的表示方式棱镜使光线偏折的程度棱镜使光线偏折的程度棱镜度厘弧度棱镜使光线偏折的方向棱镜使光线偏折的方向棱镜底的方向棱镜的表示方式棱镜使光线偏折的程度棱镜的单位棱镜的单位棱镜度棱镜度在1m处使光线偏移1cm,作为1棱镜的单位棱镜度棱镜的单位棱镜的单位厘弧度厘弧度在半径为1m的圆周上,使光线偏移1cm弧度棱镜的单位厘弧度棱棱 镜镜 处处 方方 的的 表表 示示 方方 法法棱镜教学资料课件棱镜教学资料课件360标记法标记法360标记法3 3种记录方式的比较种记录方式的比较 (棱镜度为棱镜度为3 3)右眼(OD)左眼(OS)OEN 3BU&BO150 3BD&BI30NEN 3BU150 3BD30360N 3B150 3B2103种记录方式的比较 (棱镜度为3)棱棱 镜镜 镜镜 片的应用片的应用棱镜教学资料课件棱镜棱镜需要情况需要情况v通常用于隐斜视的矫正,v使视线偏离光学中心的位置,v因此,v视线是不穿过光学中心的(远用安装位)。棱镜需要情况通常用于隐斜视的矫正,二二.双眼视觉双眼视觉(Biocular vision)1.双眼单视:双眼共同注视的目标同时成像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双眼单视:双眼共同注视的目标同时成像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通过大脑融像作用成为单一清晰像。通过大脑融像作用成为单一清晰像。2.感觉融像和立体视觉:将双眼信息融合成单一像的能力,称为感觉融像和立体视觉:将双眼信息融合成单一像的能力,称为感觉融像。在融像过程中,一眼视网膜上的每一点能将另一眼视感觉融像。在融像过程中,一眼视网膜上的每一点能将另一眼视网膜对应点附近的刺激融合。融合忽略了两个图象的微细差异,网膜对应点附近的刺激融合。融合忽略了两个图象的微细差异,但由于此差异的存在,被大脑融合而产生了立体视觉或双眼深度但由于此差异的存在,被大脑融合而产生了立体视觉或双眼深度觉。觉。二.双眼视觉(Biocular vision)斜视的双眼视觉改变斜视的双眼视觉改变1.复视:两眼的中心凹接受不同的像,无法将其融合成单一像,从而复视:两眼的中心凹接受不同的像,无法将其融合成单一像,从而出现双重像,称为复视。出现双重像,称为复视。2.抑制:发生斜视后,在双眼视的情况下,同一物体不能同时落在两抑制:发生斜视后,在双眼视的情况下,同一物体不能同时落在两眼的中心凹上,因而出现复视。为了消除复视,大脑自动关闭一眼眼的中心凹上,因而出现复视。为了消除复视,大脑自动关闭一眼的视觉信息的传入,该现象称抑制。的视觉信息的传入,该现象称抑制。斜视的双眼视觉改变1.复视:两眼的中心凹接受不同的像,无法3.异常视网膜对应异常视网膜对应(anomalous retinal correspondence,ARC)是一种感受器的适应。斜视者在双眼视的情况下,通过一眼的中是一种感受器的适应。斜视者在双眼视的情况下,通过一眼的中心凹与另一眼中心凹以外的点建立点点对应关系。以消除复视现心凹与另一眼中心凹以外的点建立点点对应关系。以消除复视现象。象。4.偏心注视偏心注视(eccentric fixation):单眼注视时使用中心凹外一点:单眼注视时使用中心凹外一点注视目标。注视目标。5.弱视弱视(amblyopia):3.异常视网膜对应(anomalous retinal c 斜视斜视 双眼注视时,一眼眼位偏斜称为斜视(双眼注视时,一眼眼位偏斜称为斜视(strabismus).一一.斜视的检查斜视的检查(Examinaton of strabismus)1.病史病史(history):家族史,发病年龄,发生类型,偏斜类型,注视性:家族史,发病年龄,发生类型,偏斜类型,注视性质,治疗史等。质,治疗史等。2.一般情况:偏斜方向和程度,眼裂大小等一般情况:偏斜方向和程度,眼裂大小等 斜视 双眼注视时,一眼眼位偏斜称为斜视(strabi隐斜视隐斜视一种潜在的双眼分离现象,只有在双眼同时注视状态被干预时才一种潜在的双眼分离现象,只有在双眼同时注视状态被干预时才出现,出现,隐斜视棱镜棱镜原理原理v运用棱镜矫正隐斜视,主要是将隐斜视眼的视线折向棱镜的顶角方向,使左右眼的视线保持一致。根据患眼的隐斜视方向不同,所需光线的偏折方向也随之改变,矫正棱镜的基底方向也将随着患眼的斜位方向的不同而为之改变。棱镜原理运用棱镜矫正隐斜视,主要是将隐斜视眼的视线折射率折射率n n 棱镜的折射棱镜的折射光线通过三棱镜:光线通过三棱镜:如果平行光线通过棱镜,从光线射出的位置通过棱镜看物体,似如果平行光线通过棱镜,从光线射出的位置通过棱镜看物体,似乎物体的位置移动了。像位置总是偏向棱镜顶的方向,射出的光乎物体的位置移动了。像位置总是偏向棱镜顶的方向,射出的光线总是向棱镜底偏折。线总是向棱镜底偏折。物体棱镜作用虚象折射率n 棱镜的折射光线通过三棱镜棱镜光学作用光学作用v眼通过棱镜视物,像向棱镜顶角的方向偏移。实像实像虚像虚像棱镜光学作用眼通过棱镜视物,像向棱镜顶角的方向偏移。fresnel press-onfresnel press-on棱镜棱镜 fresnel press-on棱镜棱棱 镜镜 度度 的的 计计 算算棱镜教学资料课件透镜的棱镜效果透镜的棱镜效果公式公式 P =C*F P =C*F P P:棱镜度棱镜度 C C:入射点到光心的距离入射点到光心的距离 F F:透镜的屈光度透镜的屈光度透镜的棱镜效果公式球镜上任意一点的棱镜效果球镜上任意一点的棱镜效果举例:举例:右眼透镜+3.50D,求以下位置的棱镜效果:光心下方5mm处光心内侧4mm处光心下方5mm且内侧4mm处球镜上任意一点的棱镜效果举例:透镜的移心透镜的移心为了获得一定的棱镜效果,可以将透镜的光心向特定方向移动特定的为了获得一定的棱镜效果,可以将透镜的光心向特定方向移动特定的距离,这个过程称为移心距离,这个过程称为移心经过移心的透镜称为移心透镜经过移心的透镜称为移心透镜关系式:关系式:透镜的移心为了获得一定的棱镜效果,可以将透镜的光心向特定方向球面透镜的移心球面透镜的移心一个患者戴镜右眼为一个患者戴镜右眼为+2.00+2.00DSDS,要产生要产生1 1 底朝下和底朝下和1.5 1.5 底朝内需要如底朝内需要如何移心何移心一个患者戴镜左眼为一个患者戴镜左眼为-2.00-2.00DSDS,要产生要产生1 1底朝下和底朝下和1.51.5底朝内须如何底朝内须如何移心移心球面透镜的移心一个患者戴镜右眼为+2.00DS,要产生1 柱面透镜的棱镜效果柱面透镜的棱镜效果一右眼为一右眼为-2.00-2.00DC180DC180,如通过光心上方如通过光心上方3 3mmmm注视时,求棱镜效果注视时,求棱镜效果及方向及方向 一个右眼前戴镜为一个右眼前戴镜为+4.00+4.00DC90DC90,如果通过光心内侧如果通过光心内侧3 3mmmm且上方且上方4 4mmmm处处注视,求棱镜效果注视,求棱镜效果柱面透镜的棱镜效果一右眼为-2.00DC180,如通过光球柱透镜的棱镜效果球柱透镜的棱镜效果两种途径两种途径分别计算球镜和柱镜产生的棱镜效果,之后再合成即可 将处方变换成柱镜形式,分别计算两个柱镜的棱镜效果,之后再合成 球柱透镜的棱镜效果两种途径球柱透镜的棱镜效果球柱透镜的棱镜效果右眼镜片为右眼镜片为+2.00+2.00DS/+2.00DC90DS/+2.00DC90当眼睛从光心上方当眼睛从光心上方5 5偏内偏内5 5看近物看近物体时产生怎样的棱镜效果体时产生怎样的棱镜效果右眼镜片右眼镜片-2.00/+3.00180-2.00/+3.00180的光心向的光心向3030方向移心方向移心6 6mmmm,求视轴处的求视轴处的棱镜效果棱镜效果球柱透镜的棱镜效果右眼镜片为+2.00DS/+2.00DC球柱面透镜的移心球柱面透镜的移心左眼镜片左眼镜片-6.00/+2.0090-6.00/+2.0090要产生要产生2 2 B90B90和和1 1 B180B180的棱镜效果,的棱镜效果,如何移心?如何移心?球柱面透镜的移心左眼镜片-6.00/+2.0090要产生2斜轴散光透镜的棱镜效果斜轴散光透镜的棱镜效果求左眼镜片求左眼镜片+2.00/+2.00120+2.00/+2.00120在光心下方在光心下方6 6mmmm偏内偏内4 4mmmm处的棱镜效果处的棱镜效果斜轴散光透镜的棱镜效果求左眼镜片+2.00/+2.0012双眼的棱镜效果双眼的棱镜效果R:2BOR:2BO R:3BO R:0R:3BO R:0L:2BOL:2BO L:1BOL:1BO L:4BO L:4BOR:2BU R:3BUR:2BU R:3BU R:0R:0L:2BDL:2BD L:1BDL:1BD L:4BD L:4BD 双眼的棱镜效果R:2BO R:3BO 双眼的棱镜效果双眼的棱镜效果 右眼右眼 左眼左眼 底朝外底朝外 底朝外底朝外 底朝内底朝内 底朝内底朝内 底朝上底朝上 底朝下底朝下 底朝下底朝下 底朝上底朝上 双眼的棱镜效果 右眼 差异棱镜效果差异棱镜效果一个病人的双眼屈光度是:一个病人的双眼屈光度是:右眼+3.00DS左眼+3.50DS远用瞳距是64mm,近用瞳距是60mm,如果这副眼镜是按照远用瞳距配制作的,此戴镜者在阅读的时候每只眼睛产生的棱镜效果是多少?两只眼睛总的棱镜效果是多少?差异棱镜效果一个病人的双眼屈光度是:差异棱镜效果差异棱镜效果一个患者的近用处方是:一个患者的近用处方是:OD +2.00DSOS +2.00DS这副眼镜是用来阅读的,制作的时候也是按照近用瞳距来制作的,但是患者阅读的时候视线是从镜片光学中心下方5mm处通过的,请问此戴镜者在阅读的时候每只眼睛产生的棱镜效果是多少?两只眼睛总的棱镜效果是多少?差异棱镜效果一个患者的近用处方是:棱镜的合成与分解棱镜的合成与分解底的朝向相同的底的朝向相同的底的朝向相反的底的朝向相反的底的朝向垂直的底的朝向垂直的斜轴相交的斜轴相交的棱镜的合成与分解底的朝向相同的棱镜的合成棱镜的合成底的方向互相垂直的两块棱镜叠加底的方向互相垂直的两块棱镜叠加作图法3B0 4B903B180 4B903B180 4B2703B0 4B270计算法棱镜的合成底的方向互相垂直的两块棱镜叠加棱镜的分解棱镜的分解将斜向基底方向的棱镜分解为垂直基底方向和水平基底方向的两棱镜将斜向基底方向的棱镜分解为垂直基底方向和水平基底方向的两棱镜作图法计算法举例:将5B210进行分解棱镜的分解将斜向基底方向的棱镜分解为垂直基底方向和水平基底方棱镜的合成棱镜的合成任意基底方向的两棱镜叠加任意基底方向的两棱镜叠加先分解后相加再合成棱镜的合成任意基底方向的两棱镜叠加旋转棱镜旋转棱镜旋转棱镜的组成旋转棱镜的组成旋转棱镜的棱镜度效果旋转棱镜的棱镜度效果旋转棱镜旋转棱镜的组成近用有效棱镜度近用有效棱镜度眼通过棱镜视近物,眼的转动角度会小于棱镜的偏向角眼通过棱镜视近物,眼的转动角度会小于棱镜的偏向角近用有效棱镜度眼通过棱镜视近物,眼的转动角度会小于棱镜的偏向近用有效棱镜度近用有效棱镜度有效棱镜度的计算有效棱镜度的计算近用有效棱镜度有效棱镜度的计算棱棱 镜镜 镜镜 片片 的的 制制 造造棱镜教学资料课件棱镜的偏向角与顶角棱镜的偏向角与顶角棱镜的偏向角与顶角棱镜的偏向角与顶角棱镜的偏向角与顶角棱镜的顶角、偏向角与棱镜度的关系棱镜的顶角、偏向角与棱镜度的关系顶角顶角偏向角偏向角棱镜度棱镜度10.5230.911.10.57311.9111.75棱镜的偏向角与顶角棱镜的顶角、偏向角与棱镜度的关系顶角偏向角棱镜的厚度差棱镜的厚度差棱镜底顶线方向某两点间的厚度之差棱镜底顶线方向某两点间的厚度之差棱镜的厚度差棱镜底顶线方向某两点间的厚度之差棱镜棱镜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标识棱镜的基底方向标识棱镜的基底方向标识棱镜度请提供镜框的规格和顾客的单眼瞳因为如果按照标准直径(70mm),镜片会比较厚,如得知以上数据,可以按照镜片的最小直径加工棱镜镜片,使其比较轻、薄。棱镜注意事项标识棱镜的基底方向棱镜的厚度差棱镜的厚度差举例:举例:一镜架的镜圈(水平)尺寸为50mm,将10BO的棱镜(n为1.5)装在右眼镜圈,鼻侧厚度为0.5mm,颞侧厚度为多少?棱镜的厚度差举例:棱镜的厚度差棱镜的厚度差如果要求的厚度差的两点不在底顶线方向,与底顶线成如果要求的厚度差的两点不在底顶线方向,与底顶线成角,则:角,则:棱镜的厚度差如果要求的厚度差的两点不在底顶线方向,与底顶线成镜镜 架架 安安 装装棱镜教学资料课件验配小贴示光学中心镜片在没有移心的情况下,就没有棱镜的影响。镜片在没有移心的情况下,就没有棱镜的影响。光学中心=瞳距(远用)远用瞳距验配小贴示光学中心镜片在没有移心的情况下,就没有棱镜的影验配小贴示光学中心视近时的集合理论上理论上:镜片倾斜,使光线汇聚于一点镜片倾斜,使光线汇聚于一点 (所以这时还是通过光学中心视(所以这时还是通过光学中心视物,所以没有棱镜效应的影响。)物,所以没有棱镜效应的影响。)验配小贴示光学中心视近时的集合验配小贴示光学中心视近时的集合视近时的集合实际情况:实际情况:如图示,通常我们只能考如图示,通常我们只能考虑到远用瞳距,所以配戴虑到远用瞳距,所以配戴者看者看 近时视线没有通过镜近时视线没有通过镜片的光学中心。片的光学中心。Z ZZ Z验配小贴示光学中心视近时的集合ZZ验配小贴示光学中心Z ZO O倾斜角倾斜角顶点距顶点距理论理论:自然的头部和身体姿势点瞳。自然的头部和身体姿势点瞳。每增加一度倾斜角,镜片光学中每增加一度倾斜角,镜片光学中心下移心下移0.50.5mmmm。光学中心与瞳孔吻合光学中心与瞳孔吻合验配小贴示光学中心ZO倾斜角顶点距理论:光学中心与瞳孔棱棱 镜镜 镜镜 片片 的的 检检 测测棱镜教学资料课件棱镜教学资料课件棱棱 镜镜 检检 测测棱镜教学资料课件棱镜检测棱镜检测GB10810.1-2005GB10810.1-2005棱镜检测GB10810.1-2005棱镜检测棱镜检测GB10810.1-2005GB10810.1-2005例如:顶焦度:例如:顶焦度:+0.50/-2.5020+0.50/-2.5020。标称棱镜度不超过。标称棱镜度不超过2.002.00。其棱。其棱镜度的计算方法如下:镜度的计算方法如下:本处方中,两主子午面顶焦度值分别为本处方中,两主子午面顶焦度值分别为+0.50D+0.50D和和-2.00D-2.00D,最大子,最大子午面顶焦度绝对值为午面顶焦度绝对值为2.00D2.00D。因此,水平棱镜度的允差为因此,水平棱镜度的允差为(0.25+0.12.00)(0.25+0.12.00)0.450.45。垂直棱镜度允差值为垂直棱镜度允差值为(0.25+0.052.00)(0.25+0.052.00)0.350.35。棱镜检测GB10810.1-2005例如:顶焦度:+0.棱镜检测棱镜检测GB10810.1-2005GB10810.1-20055.1.5棱镜基底取向 将标称棱镜度按其基底取向分解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分量,将标称棱镜度按其基底取向分解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分量,各分量的偏差符合表各分量的偏差符合表4 4的规定。的规定。对带有散光和棱镜度的单光镜片,柱镜轴位和棱镜基底方向的夹对带有散光和棱镜度的单光镜片,柱镜轴位和棱镜基底方向的夹角偏差应符合表角偏差应符合表2 2的规定。的规定。棱镜检测GB10810.1-20055.1.5棱镜基棱镜检测棱镜检测GB10810.1-2005棱镜检测GB10810.1-2005棱镜教学资料课件棱镜教学资料课件棱镜教学资料课件棱镜教学资料课件棱镜教学资料课件棱镜教学资料课件棱镜教学资料课件此此课课件下件下载载可自行可自行编辑编辑修改,修改,仅仅供参考!供参考!感感谢谢您的支持,我您的支持,我们们努力做得更好!努力做得更好!谢谢谢谢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