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320995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41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主讲人:郅利聪1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主讲人:郅利聪1l郅利聪,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主任,心理学硕士,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郅利聪,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心理咨询与辅导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l人类进入21世纪,健康的儿童将是21世纪的宝贵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3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人类进入21世纪,健康的儿童将是l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我国的儿科专家、幼儿心理和教育专家认为幼儿心理健康有五大标志:l(1)动作发展正常;l(2)认知发展正常;l(3)情绪积极向上;l(4)人际关系融洽;l(5)性格特征开朗;l(6)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4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l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另人担忧,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和发生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l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13%。另据某地区对当地5000名46岁幼儿心理健康调查,9.7%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4%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8.9%的幼儿忧虑、紧张。5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另人担忧,心l有的幼儿性格过于内向,表现出胆小,不善言语,缺乏自信;有的幼儿由于长期受家长的溺爱而任性、霸道、受不了挫折,唯我独尊与人格格不入。个别幼儿甚至带有问题行为,或蛮横无理,或依赖退缩等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妨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还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联合国专家曾经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象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6有的幼儿性格过于内向,表现出胆小,不善言语,缺乏自信;有的幼l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时期的心理健康与否,与其长大后能否适应社会、抵御挫折有密切关系。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对一个人的教育成功与否取决与5岁以下的幼儿期。”所以,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7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俗【案例分析】l有位老师刚接一个新班,班上一名幼儿是有名的“淘气包”。班上组织集体活动时,他或是满屋子乱跑,或是在地上乱爬,或是钻到桌子底下,或是跑到小朋友的座位旁边,使老师十分头疼。在一次音乐活动中,老师发现这个孩子节奏感非常强。在学习一段较难的按节奏谱拍手时,别人都没有拍对,惟独他拍得好。老师请他带小朋友拍,这时,他脸上立即表现出诧异,当确认是请他时,他激动得站起来,把椅子都踢翻了。他紧张地看一看老师,见老师没有批评他的意思,于是走到老师身旁,认真地完成了任务。老师当众表扬了他,他高兴极了。从此,这个孩子突然地转变了,立即转变为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8【案例分析】有位老师刚接一个新班,班上一名幼儿是有名的“淘气l上述案例告诉我们:教师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关注和欣赏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幼儿建立深厚的情感,对幼儿的发展和幼儿活动的开展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上述案例告诉我们:教师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关注和欣赏幼儿的主二、幼儿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l从3岁到6岁,是进入小学之前的时期,称为学前期,又因为这是进入幼儿园的时期,又称为幼儿期。10 二、幼儿心理发展各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从3岁到6岁,是进入小(一)34岁幼儿的心理特征l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l(1)情绪的冲动性l(2)情绪的不稳定性l婴幼儿的情绪不稳定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l情境性。婴幼儿的情绪常常被外界情境所支配,某种情绪往往随着某种情境的出现而产生,又随着情境的变化而消失。l易感性。所谓受感染性是指情绪非常容易受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l(3)情绪情感的外显性2、爱模仿l小班儿童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l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l思维依靠动作进行,是先学前期儿童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仍然保留着这个特点。l由于小班儿童的思维还要依靠动作,因此他们不会计划自己的行动,只能是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11(一)34岁幼儿的心理特征11案例回放:l案例1:l当妈妈离开时,某3岁幼儿哭着要妈妈,这时,阿姨给他一颗糖,孩子拿着糖高兴地笑了。l案例2:l一个孩子因为某件事高兴地拍起桌子来,周围的孩子也会跟着拍,而且情绪也和第一个拍桌子的孩子一样兴高采烈。一个小朋友喊:“叔权好”、“阿姨好”,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喊;一个小朋友拉着叔叔的手,亲眼地表示要和叔叔一块玩,其他小朋友也会围上来,做同样的表示。12 案例回放:案例1:12(二)45岁幼儿的心理特征l1、爱玩、会玩l幼儿都喜欢游戏。但小班儿童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大班儿童虽然爱玩,也会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些。中班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中班儿童已能计划游戏的内容和情节,会自己安排角色。但游戏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l2、思维具体形象l中班幼儿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他们较少依靠行动来思维,但是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实物的形象作支柱。13(二)45岁幼儿的心理特征1、爱玩、会玩13(三)56岁幼儿的心理特征l1、好学、好问l大班儿童的好奇与小、中班有所不同。小、中班儿童的好奇心较多表现在对事物表面的兴趣上。他们经常向成人提问题,但问题多半停留在“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上。大班儿童不同,他们不光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l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l大班儿童的思维仍然是具体形象的,但已有了抽象概括性的萌芽。例如,他们已开始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左、右概念),能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也能初步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l3、个性初具雏形l大班儿童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他们开始能够控制自己,做事也不再“随波逐流”,显得比较有“主见”。对人、对己、对事开始有了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14(三)56岁幼儿的心理特征1、好学、好问14三、幼儿期不同阶段心理健康教育重点l(一)小班幼儿l入学适应教育l良好情绪的养成15 三、幼儿期不同阶段心理健康教育重点(一)小班幼儿15案例陈述:l方方离开自己的座位向门口跑,随即方方又退回了自己的座位,一副瘪着嘴欲哭的表情。l妈妈推门进来,抱起方方。l“奶奶呢?奶奶”l“奶奶在家呢。”l“不要不要,我要奶奶接!”方方哭了。l“奶奶的脚扭了,不能走路,妈妈带你回家。”l“没有,没有,我要奶奶来带我!”边哭闹边推妈妈。l妈妈耐心地讲着。l方方越哭越厉害。l面对越来越多的家长,妈妈一脸尴尬。终于,妈妈失去了耐心。“你不想跟妈妈回家就一个人呆着,我走了。”妈妈生气地放下方方,装着要离开。l方方哭得更厉害了。l束手无策的妈妈满脸祈求地望着站在活动室门口的班教师。16案例陈述:方方离开自己的座位向门口跑,随即方方又退回了自己的l1、如果你是方方的老师,你该怎么做?l2、教师如何消除幼儿消极的情感,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171、如果你是方方的老师,你该怎么做?17l教师的做法:l老师走到方方身边,轻轻地拍着方方,拥抱到怀里,边给方方擦眼泪边说:“方方乖,方方不哭,让老师来帮助你,好不好?”“好”方方抽抽搭搭地说。l“方方现在很伤心吧,你告诉老师,是什么事情让方方这么伤心呢?”这话问到了伤心处,还没等老师说完,方方又大声地哭了起来,“我不要妈妈带我回家,我要奶奶带我回家。”l“噢,老师知道了,方方每天跟着奶奶,最喜欢奶奶,幼儿园里呆了一天,最想见到奶奶,是不是?”这可说道了心坎儿了。“是”l“妈妈说,奶奶的脚扭了,不能来带方方了,我们先跟妈妈回家,快点见到奶奶,好吗?”l“不要不要,奶奶脚没扭,早上是奶奶送我来的,我要奶奶来带。”l“噢,是这样。那我们先给奶奶打个电话,老师也想知道奶奶的脚到底怎么样了,好吗?”l方方在老师说出“打电话”开始,嘴巴里就不停地答着“好,好”,同时,哭声停止了,情绪也慢慢地平静下来了。l老师带着方方打电话。方方对着电话说着,脸上阴转多云。l来到妈妈身边,脸上竟有了笑容,“快回家看奶奶!”l妈妈如释重负。18教师的做法:18l幼儿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l(一)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l1、保持和谐的气氛l2、建立良好的亲子情和师生情l(二)成人的情绪自控19幼儿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19l(三)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l1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l2耐心倾听孩子说话l3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l(四)帮助孩子控制情绪20(三)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20控制情绪的方法l1、转移法l二三岁孩子在商店柜台前哭着要买玩具,大人常常用转移注意的方法,说“等一会儿,我给你找一个好玩的”,孩子会跟着走了。可是有时此法不奏效,往往是由于大人只是为了哄孩子,回家后忘记了自己的许诺,以后孩子就不再“受骗”了。对4岁以后的幼儿,当他处于情绪困扰之中时,可以用精神的而非物质的转移方法。l例如,孩子哭时,对他说:“看这里这么多的泪水,我们正缺水呢,快来接住吧。”这时爸爸真的拿来一个杯子,孩子就破涕为笑。有个幼儿总是爱哭,大人对他说:“你眼睛里大概有小哭虫吧,他让你总哭,来,咱们一起捉小虫吧!”孩子的情绪也就转移了。21控制情绪的方法1、转移法21l2、冷却法l孩子情绪十分激动时,可以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孩子自己会慢慢地停止哭喊。所谓“没有观众看戏,演员也没劲儿了。”当孩子处于激动状态时,成人切忌激动起来!比如,对孩子大声喊叫:“你再哭,我打你”或“你哭什么,不准哭,赶快闭上嘴”之类。这样做会使孩子情绪更加激动,无异火上加油。l有位母亲使用了以下方法:一天,孩子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说“没有糖了”,孩子便用高八度的嗓门哭起来。妈妈冷静地打开录音机,录下孩子的尖叫声,然后放出来。孩子听见声音,停止哭闹,问:“谁哭呢?”妈妈说:“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他大哭大闹,吵得别人睡不好觉。他有出息吗?”孩子答:“没出息。”妈妈说:“你愿意和他一样吗?”孩子回答“不愿意。”妈妈又说:“那你就不要大嚷了,睡觉时吃糖,牙齿要痛的。等明天买了糖,给你吃,好不好?”孩子安静地答应了。222、冷却法22l3、消退法l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可以采用条件反射消退法。l比如,有个孩子上床睡觉要母亲陪伴,否则哭闹。母亲只好每晚陪伴,有时长达一个小时。后来父母亲商量好,采用消退法,对他的哭闹不予理睬,孩子第一天晚上哭了整整50分钟,哭累了也就睡着了。第二天只哭了15分钟。以后哭闹时间逐渐减少,最后不哭也安然入睡了。233、消退法 2l(二)中班幼儿l培养幼儿的好奇心l引导角色游戏,促使孩子社会化24(二)中班幼儿24案例分析l【案例1】一天喝豆浆时,幼儿发现所发的饼干与往常不一样,有说饼干的形状像银钱,有的说饼干有桔子味他们边吃饼干,边议纷纷,一时间教室失去了往日的宁静。老师不耐烦地说:“跟你们说,不该讲话的时候不要讲,谁再讲就不给他吃!”l【案例2】午餐前,活动室的门不知怎么打不开了,好几个孩子围上来说:“老师,怎么了?”“老师,我帮你开门!”情急之下,老师更生气:“去去去,谁叫你们过来的?赶快回到座位上去准备吃饭!”25案例分析【案例1】一天喝豆浆时,幼儿发现所发的饼干与往常不l【案例3】一天排队做操时,孩子们发现操场上有个阴沟洞。“老师,那个洞洞里面是什么?”一向敏感的伟伟大声地问。“大概是臭水吧!”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回来时,伟伟和几个孩子不见了。一会儿后,孩子们兴奋地告诉老师:“那个洞洞里面没有臭水,是个机关。我们看见门房爷爷打开洞里的机关,喷泉就冒水了!”“谁叫你们乱跑的,以后没有老师的同意,不准乱跑。”l【评析】该批评的应该是老师,而不是孩子。孩子有了发现,为什么不带孩子去看看?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孩子思维能力,保护孩子好奇心的教育契机吗?26【案例3】一天排队做操时,孩子们发现操场上有个阴沟洞。“老师l(三)大班幼儿l培养幼儿良好个性l1、幼儿需要培养的个性品质l自信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l独立孩子应该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l动力要培养学习动力,增强孩子的求知欲。l好奇心必须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从所有的学习机会中获得乐趣。l毅力使孩子学会做事善始善终。l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够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遵守公共秩序。l自我约束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某些行为如打人是不对的,他们应该学会区分正确和错误的表达愤怒的方式。l关心他人孩子应该学会关心别人,理解他人的感受。27(三)大班幼儿27l新生儿的气质类型l活泼型:典型新生儿是名副其实地“连哭带闹”地来到人间的。l安静型:这类新生儿出生时就不活跃。出生后就安安静静地躺在小床上,很少哭。动作柔和、缓慢。l一般型:这类新生儿介于两者之间。大多数新生儿都属于这一类。28新生儿的气质类型28l案例1:l她易于察觉别人不易察觉的事情。在实验中,两根铁丝本应是等长的,但实际上有极细微的差异。先后参加实验的10个同龄小朋友,只有她一人注意到这个差异。l她不喜欢说话,喜欢一个人玩。有时其他小朋友凑过来玩,她也不说话,只是厌烦地把他们推开,更不易与陌生人接触。l她情绪不易外露,受到表扬时,也没有什么表示。在幼儿园里遇到不高兴的事,可以毫无表情,但回家后对着妈妈哭。l她上课时很安静,总是一个姿势坐着。吃饭时,不管饭菜多么好,从不见她大口吃。l午睡时,她总是把衣服下件件叠好放在椅子上。如果椅子稍歪一点,她又要把它放在,还要看上几眼,然后才躺下。起床时,穿衣动作也很慢。29案例1:29l案例2:l他性子很急,每次拿小人书,都是拿一大叠,翻得很快,即使新书也很快看完,喜欢活动量大的活动,每次玩创造性游戏,总是玩打仗。他是全班扔沙包扔得最远的一个。l他爱逞能。有一次全班小朋友正在排队,他突然跑出队伍,用力拉住正在转动的转椅。l他上课时坐不住,随便站起来,或在椅子上乱动,常常发出叫声。即使老师对他有所示意,他仍然克制不住。对老师的提问常常没有听清楚就急着回答,因此常常答非所问。30案例2:30l案例3:l他很能自制。从小班开始,作业后全班只剩下他一个还在画画,其他小朋友都出去玩了,他不受影响,一直画到自己满意后才出去玩。看木偶戏时,有的小朋友哈哈大笑,他只是安静地笑。本班老师因事外出一个星期回班时大多数孩子拉着老师又说又笑,他只是在一旁看着老师。他如果受了委屈,整个半天情绪都不好。l他上什么课都集中注意,坐在他旁边的小朋友常常碰他,他不予理会。有一段时间里,他一直练打靶枪。又一段时间里,他一直练打羽毛球。他是全班最早学会这两项活动的。在坚持性的测查中,他坚持的时间比同班幼儿长。31案例3:31l案例4:l她在班里跳绳比赛得第一名。每次学新舞蹈,总是班里学得最快的。她理解事物快,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并基本上能作出较好的回答。她对感兴趣的课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对不感兴趣的课不能集中注意,做小动作。但看见老师稍一示意,即能宽克制自己。她能较快地适应不熟悉的环境,第一次上台报幕和第一次为外宾演出,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她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从来不一个人单独玩,并很善于和小朋友交往,在游戏中常常当小领袖。32案例4:32l孩子的四种典型性格:l1、性格开朗、活泼、爱说爱动、有节制的孩子l【心理表现】思维活跃、反应灵敏,自我表现欲和交往能力强,口语表达能力也很好;但是,自制力差,做事没耐性。l对这类幼儿应采用高标准、严要求的方法,并对其某些行为适当抑制,要求其认真做一件事情,并善始善终。l2、性格温柔、听话、沉稳的孩子l【心理表现】自尊心强、有主见,凡事心中有数,做事有条理,耐心,认真。但是很爱面子,做错了事,不能当面批评,否则会伤他们的自尊心。l对这类幼儿的教育比较容易,见效快,采取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细心观察孩子的变化。33孩子的四种典型性格:33l3、性格调皮、专横、大大咧咧的孩子l【心理表现】适应能力强,敢说敢干,富有创造性和个性,但“义气”十足,爱打闹,不能和同伴友好相处,规则意识较差。l对这类幼儿宜采取批评、鼓励相结合的方法,对孩子进行“爱心”培养l4、性格孤僻、胆小、不爱讲话的孩子l【心理表现】比较稳当,做事不易出差错,专注力强,听话。但是,他们喜欢独自做事,不爱交往,自我表现欲不强,从不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l对这类幼儿应采用欣赏的方法,多亲近孩子,创造他们与别人交往、在集体场合说话的机会。343、性格调皮、专横、大大咧咧的孩子34l幼儿个性的培养l1.接纳幼儿的个性l2.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l3.善于做家长的教育工作35幼儿个性的培养35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性教育问题l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有关性方面的问题,就像是对诸如“天为什么要下雨”“鱼为什么会游泳”之类的问题一样,仅仅是满足于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而已,并不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非要明白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不可。36 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性教育问题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l除了染色体、激素、性腺及生殖器官能决定一个人的生理性别以外,影响幼儿性心理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文社会因素。l如: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性别期望过分偏好,对孩子从取名字、买衣服到买玩具等未注意遵循社会性别角色的要求;单亲家庭,使幼儿缺乏应有的父母性角色榜样;父母亲对子女的性方面的问题神秘化或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社会传播媒介不正确的宣传教育等,这些都可能对幼儿性心理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引起性心理及性行为问题。37除了染色体、激素、性腺及生殖器官能决定一个人的生理性别以外,l幼儿性心理及性行为问题是多样的,主要表现为性别认同障碍,对性的过分好奇,手淫或习惯性阴部摩擦等几方面。l1、性别认同障碍:是指一个人对自我生理性别感觉异常,把自己看做是一个与周围异性一样的人,在打扮、表情、举止上努力模仿异性的现象。男孩女性化”在这一障碍中较为多见。l他们大多喜欢穿女性化的衣裙,喜欢洋娃娃,喜欢和女孩一起玩,姿势和动作也与女孩一样。“女孩男性化”在这一障碍中较为少见一些,她们表现出男性化的气质与性格,喜欢“冲冲杀杀”之类的游戏,喜欢和男孩一起玩耍。l这种性别认同障碍直接的危害就是性角色的畸形,并导致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甚至影响到成人时期。l38幼儿性心理及性行为问题是多样的,主要表现为性别认同障碍,对性l一是对孩子性格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些女性化男孩与男性化女孩常常受到小朋友的歧视和捉弄,或受到老师和邻居的压力,使他们企图隐蔽自己的异性行为,但又办不到,因而产生内向、孤独、胆小及忧郁的性格特点;l二是可成为同性恋、异装癖及易性癖等性变态的心理根源。国外研究指出,几乎所有要求手术变性的男性易性癖患者,其幼年均有女性行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男性同性恋者,其幼年就有女性行为;大约有一半的异装癖者幼年时就喜欢着女装。上述研究表明,成人的性变态与儿童的性角色畸形之间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l另外,有研究发现,男孩天生个性温和、不活泼,男孩长得漂亮被大人当女孩看待,家长对男孩女性化行为加以鼓励,男孩被父母打扮成女孩并当成女孩,过分和妈妈粘在一起,被过分保护而抑制了一些粗犷行为,在女性氛围中成长、缺乏年长的男性认同对象、很少有机会接触男性成人等,是男孩女性化的几个主要原因。而女孩男性化也多可从个性、教育、环境等方面找到原因。3939l2、习惯性阴部摩擦:有些儿童爱用手抚弄自己的生殖器,部分女孩有时两腿交叉上下移擦,或将小物体塞进阴道,年龄稍大的儿童则靠在突出的家具角上或骑坐在某种物体上活动身体,摩擦阴部。l儿童在习惯性阴部摩擦时,常常面部发红,眼神凝视,表情紧张,有时还伴有出汗、气喘等。这种不良行为习惯最早可发生在1岁左右,在学前期比较明显,男性儿童更为多见。这种行为不伴有幻想,仅仅只是一种单纯的抚弄或摩擦性器官的行为。l这种行为习惯有时是由于局部的疾病,如湿疹、包茎、蛲虫病等引起的局部痒感而致,也可由于偶然机会而形成,一般十分顽固。学前儿童抚弄生殖器原属无知,但如果成人给予过分的关注,甚至采用恐吓、打骂的方法对儿童施加压力,会使儿童对这种行为产生罪恶感和神秘感,有时反而会强化这种行为。402、习惯性阴部摩擦:有些儿童爱用手抚弄自己的生殖器,部分女孩l幼儿出现的这些性心理或性行为方面的问题在其年幼时进行矫正是较为容易的,如果任其发展到成人时期,会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性心理异常,矫正起来十分困难。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l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性教育观。l父母及老师应具有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知识,明白幼儿所提与性有关的问题是由于好奇所致,并要转变谈性色变、以性为耻的观念,树立起正确的性教育观。l对于幼儿所提问题,父母应坦率、自然地进行解释,不遮掩,不回避,不斥责,但也不要超越他们的心理发育阶段去主动告诉一些他们不能理解的性知识,点到为止,顺其自然。当孩子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以后,大多会满意而去。41幼儿出现的这些性心理或性行为方面的问题在其年幼时进行矫正是较l2、注意教育中父母的配合及性教育与性心理发育的同步。l首先,儿童性教育需要父母共同负起责任,需要从思想上认识一致、行动上互相配合。常常有这样的情景:母亲告诉孩子一个道理,孩子的眼神会转向父亲,似乎在问父亲:“是这样吗”这时父亲如说:“妈妈说得对。”会使孩子感到心满意足。l其次,性教育是一个持续过程,要与性生理发育同步,因为性心理发育主要决定于性生理发育。父母在家庭内谈论怀孕、生死或月经之类问题时,没有必要避开孩子。422、注意教育中父母的配合及性教育与性心理发育的同步。42l3、强化孩子的性角色意识。l家长应培养儿童对自己性别的正确认识。男孩应着男装,玩男孩玩的玩具,女孩亦然。父母不要让孩子男扮女装或女扮男装,应按孩子的性别来教育和培养孩子。l具体来说,家长应帮孩子找些不会排斥他的同性伙伴到家里来玩,让他有较为广泛而舒适的社交圈子。让女性化男孩多参加体育活动,了解竞争、了解勇敢;“假小子”则应多参加唱歌、跳舞等活动,并从中了解女性的秀美、端庄、乖巧、细致。不鼓励孩子异性化的行为,时刻注意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自我性别概念。433、强化孩子的性角色意识。43l4、正确处理幼儿的性活动。l儿童会以不同的方式对性有所体验。有些儿童自我观察,自我触摸,把玩弄生殖器作为一种引起快感的活动,少数儿童还将这种行为扩展为观看和触摸其他儿童的生殖器。l有的儿童还会进行性游戏,如拥抱,亲吻等。对于学前儿童中出现的这类与性有关的活动,家长和教师不要采取恐吓或惩罚的方式,对儿童进行压制,不然会损害儿童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对这类问题的正确处理方式是顺其自然,或者用玩具、讲故事等方式将儿童的注意力自然地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444、正确处理幼儿的性活动。44五、“幼儿期”易患的心理疾病及防治l(一)“儿童多动症”。l(二)“儿童神经症”。l(三)“儿童孤独症”(自闭)。l(四)“儿童选择性缄默症”。l(五)“儿童抑郁症”。l(六)“儿童强迫症”。l(七)“儿童恐怖障碍”。l(八)“儿童焦虑障碍”。l(九)“攻击性行为”。l(十)吮手指、咬指甲、口吃等。45五、“幼儿期”易患的心理疾病及防治(一)“儿童多动症”。45(一)儿童多动症l“多动症”也叫“多动综合症”、“注意力障碍”、“注意力缺陷障碍”,是一种以“注意力缺陷、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有研究结果表明:产生该病症,80%的是生物学因素、遗传原因。男孩多于女孩,早产儿及剖宫产儿患多动症的几率较高,大约在60%以上。l通常起病于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46(一)儿童多动症“多动症”也叫“多动综合症”、“注意力障碍”l1、多动症的临床特征:l(1)多动。l(2)注意力不集中。l(3)冲动性大。l(4)学习困难,但大多数患者的智力正常。l(5)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有半数左右患儿可见有神经系统软体征,表现为快速轮替动作笨拙,共济活动不协调,不能直线行走,闭目难立,精细运动不灵活,部分患儿可有视觉运动障碍、空间位置觉障碍等。471、多动症的临床特征:472、儿童多动症的病因l1、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脑内神经递质浓度降低。l2、脑组织器质性损害。母亲孕期患高血压、甲状腺肥大、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分娩过程异常;儿童出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或外伤。l3、遗传因素。先天体质缺陷和器官异常、染色体异常、父母的精神病等遗传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脑功能,造成其先天体质缺陷,从而导致多动。l4、其他因素。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环境压力远远超过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导致孩子心理发育滞后,自控能力降低。另外,过量摄入食物中的人工色素、含铅量过度的食物,虽不一定达到铅中毒,但可能会导致多动症。482、儿童多动症的病因 1、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如去甲肾上腺3、心理治疗:()行为疗法或行为指导治疗重点在于培养发展其自制力、注意力。主要是训练儿童采用较好的认知活动改善注意力、克服分心;其次是通过一定程序的训练,减少儿童的过多活动和不良行为。行为治疗的原则:多鼓励、少批评,对其正确行为和微小进步及时表扬或奖励。避免惩罚、禁止打骂、不可歧视。加强学习的直观性、提高患儿学习兴趣、利用无意注意。坚持个别对待、耐心引导、坚持不懈、待之以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生活规律、松紧适度。493、心理治疗:()行为疗法或行为指导行为治疗的原则:多鼓(2)娱乐疗法根据患儿的个性特点和家庭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如唱歌游戏等,以调整气氛、陶冶性情。尤其要鼓励儿童多参加集体娱乐活动,在活动中给予指导、矫正行为偏异。(3)饮食疗法近年来有人研究发现,限制西红柿、苹果、桔子、人工调味品等含甲醛、水杨酸类食品的摄入,对儿童多动症有明显疗效,可考虑试行。(4)药物治疗本病常选用的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利他林、右旋苯丙胺、阿莫林等),三环类抗抑郁剂(丙眯唉),咖啡因等。从而可增强自制力,改善注意,减少不良心理刺激,促进心理平衡,并为心理治疗或教育创造条件。50(2)娱乐疗法(3)饮食疗法(4)药物治疗50l4、注意:l家长不要轻易给孩子扣上这个病名。l活泼、好动、多动是多动症状,更是多动症。l“多动症”的结论应当由医生或专家来下l如果孩子患了“多动症”,也应求助生理医生和心理医生,家长要积极配合。514、注意:51(二)儿童孤独症(自闭症)l“儿童孤独症”又称为“儿童自闭(综合)症”、“荒凉综合症”,是以严重孤独、对别人视而不见(包括父母)、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发展有障碍、刻板重复动作、任性和对环境异常反应为特征的一类精神疾病,现今又统称“孤独性障碍”。52(二)儿童孤独症(自闭症)“儿童孤独症”又称为“儿童自闭(综l无论在成因、发展方式和治疗手段上,幼儿和成年人的孤独症都有很大区别,它是一种严重的婴幼儿发育障碍,是一种严重情绪错乱的疾病。“儿童自闭症”通常以3岁前起病为特征,会一直延续到终生。患者男孩子多于女孩子。孩子和父母都很痛苦。53无论在成因、发展方式和治疗手段上,幼儿和成年人的孤独症都有很l1、孤独症的临床特征:l(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2)言语障碍十分突出l(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l(4)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541、孤独症的临床特征:54l2、孤独症治疗方法l心理治疗法l医药疗法l教育疗法l行为治疗法552、孤独症治疗方法 55(三)“选择性缄默症”l选择性缄默症是小儿在言语获得成功之后,因精神因素而出现的、在某种场合下沉默不语的症状。其实并不是语言障碍,而是社会功能性行为的问题。多在35岁起病,女还比较多见。主要是表现为在公众场合拒绝讲话,不与人交流,而回家却表现判若两人。有的则相反,在幼儿园问一句说一句,回家后则一言不发,见到亲人与其他孩子说话,立即低头不语,这种症状在言语表达上与场景和对象有着鲜明的选择性,所以叫选择性缄默症56(三)“选择性缄默症”选择性缄默症是小儿在言语获得成功之后l案例表现A:徐某,女,2001年11月出生,四岁转园后来某园上中班,智力较好,入园后从不愿意与人交往,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坐着,表现出非常内向的性格,胆子小,害怕在集体面前表现,也不愿意与陌生人交流。而在家表现很活跃、很调皮,喜欢在家爬上爬下,而且经常唱歌跳舞表演给父母看,父母都说是个活泼而调皮的女孩。l案例表现B:陈某,男,2001年3月出生,两岁半来上小班,智力一般,入园后和同伴有交往、交流。在成人面前不愿意说话,说话时比较胆小紧张。参加集体活动不主动,注意力不集中,不敢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而下课后就表现得很活跃、调皮,经常有攻击同伴的行为。回家后从不说幼儿园的事情,对父母的提问也是不愿意回答。57案例表现A:徐某,女,2001年11月出生,四岁转园后来某园l对于这些孩子有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语言理解水平,并有足以进行社会交往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某种场合下(家里或熟人中)能够正常的讲话。虽然具备语言的表达能力,但根据社会情况不同、在语言运用方面却有很大差别,即在某些场合能讲话,在另一场合则沉默或接近沉默,不能讲话可长期存在。他们本身言语表达都是正常的,只不过在某种场景或者对象上选择不说话,都是属于选择性缄默症。58对于这些孩子有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语言理解水平,并有足以进行社会l原因:l幼儿性格大多敏感、胆怯、孤僻、情感脆弱;l过分依赖于亲人,独立生活能力差;l也可能是紧张性应激反应的一种表现;l部分病例有遗传史。59原因:59l1、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l2、淡化孩子的言语问题l3、改变孩子的生活环境l4、教师的言语鼓励和关注l5、引导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601、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60(四)攻击性行为l“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目的在于使他人受到伤害或引起痛楚的行为。在幼儿园主要表现为打架,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些(67岁)的孩子更多是采用语言攻击如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伤害。61(四)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目的在于使他人受到伤害或l“攻击性行为”的形成期是在婴幼儿阶段。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期间出现第二个高峰。l其原因主要有:l1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l2家长对攻击者的行为表现出不正确的态度l3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l4媒介暴力内容的教唆作用62“攻击性行为”的形成期是在婴幼儿阶段。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l“攻击”,是消极发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方式,对儿童的个性发展极其有害,必须加以矫正。家长可以采用“转移注意法”、“消耗能量法”等,对待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如,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游泳等,绘画、音乐是陶冶性情的最佳途径,引导孩子经常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恢复他的心理平衡。63“攻击”,是消极发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方式,对儿童的个性发展极(五)抽动症l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本症通常在3至15岁间发病,男性较女性多,比例为(3-4):1。表现为短暂、快速、突然、程度不同的不随意运动,开始为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等。随着病情进展,抽动逐渐多样化,轮替出现如耸肩、扭颈、摇头、踢腿、甩手或四肢抽动等,常在情绪紧张或焦虑时症状更明显,入睡后症状消失。发声抽动常有多种,具有爆发性反复发声,清噪子和呼噜声,个别音节,字句不清,重音不当或不断口出秽语,性格多急躁、任性和易怒。常伴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成绩下降。严重时动作和发音影响学习和课堂秩序,抽动症症状呈波动性、进行性、慢性过程。64(五)抽动症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以多发性不l抽动症的病因:l1、孕产因素:母孕期高热、难产史、生后窒息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剖宫产等。2、感染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腮腺炎、鼻炎、咽炎、水痘、各型脑炎、病毒性肝炎等。3、精神因素:惊吓、情绪激动、忧伤、看惊险电视、小说及刺激性的动画片等。4、家庭因素:父母关系紧张、离异、训斥或打骂孩子等。5、其他:如癫痫、外伤、一氧化碳中毒、中毒性消化不良、过敏等。65抽动症的病因:65(六)吮手指、咬指甲的防治1、致病原因:(1)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2)缺乏同龄伙伴(3)适应困难(4)模仿(5)教育不及时(6)吮手指、咬指甲可以转移分散对饥饿、身体疼痛和不舒服感觉的注意力66(六)吮手指、咬指甲的防治662、临床表现:儿童吮手指、咬指甲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只要手里、口里没东西几乎整天吮手指、咬指甲。上课时吮、睡觉时吮,有的不吮睡不着。常固定吸吮或啃某手指,以致使手指浮肿、变硬、变尖。由于长期该种不良动作,使得面额变形,牙齿不齐、牙齿闭合不良、并易感染疾病,不仅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同时也是儿童内心紧张、压抑、忧虑、自卑感、敌对感的情绪表现。67 2、临床表现:儿童吮手指、咬指甲的主要特征表现为:673、预防和矫正:(1)满足孩子被爱、被关注的要求,多与孩子交流感情、进行肌肤接触。(2)为儿童提供合适的玩具和场所,鼓励儿童多与同伴一起玩耍。(3)定期为孩子剪指甲,使其无法咬着指甲。(4)厌恶疗法:可在儿童常吮、咬的指甲上放些辣椒粉或染上紫药水,使其在吮、咬时产生厌恶感,可减少或消除这些不良行为。(5)正确的教育态度683、预防和矫正:(1)满足孩子被爱、被关注的要求,多与孩子交69到此结束,谢谢大家6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