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第一章政治地理学的产生发展及主要流派(网站用)课件

上传人:94****0 文档编号:241320797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第一章政治地理学的产生发展及主要流派(网站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a第一章政治地理学的产生发展及主要流派(网站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a第一章政治地理学的产生发展及主要流派(网站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 治 地 理 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 王 国 梁 政 治 地 理 学山西师范大学 王 国 梁1一、中国政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一、中国政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二、国家产生与消亡的政治地理背景二、国家产生与消亡的政治地理背景三、国家的空间范围三、国家的空间范围-领陆、领水与领空领陆、领水与领空四、国际领土及边界争端四、国际领土及边界争端五、国际五、国际“热点地区热点地区”与与“热点问题热点问题”产生的政治地理根源产生的政治地理根源六、综合国力评估与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与演变六、综合国力评估与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与演变七、中国周边政治军事地理环境与国家安全七、中国周边政治军事地理环境与国家安全八、中国的海疆与海权八、中国的海疆与海权九、突发性事件对中国安全的影响九、突发性事件对中国安全的影响十、地缘政治与中国的资源安全十、地缘政治与中国的资源安全当前政治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一、中国政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当前政治地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2第一章 政治地理学的 产生发展及主要流派1 政治地理学的对象及性质 (一)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各种政治事象的地域分布、空间组合、政治地域形成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且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第一章 政治地理学的 产生发展及主要流派13 2、政治地理学是研究政治有机体的空间及其结构的学问。(拉采尔、豪斯浩弗)3、研究地球表面不同地方的政治现象的差异。(政治景观学派)4、研究人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如何从政治地理上适应其所居住的区域自然环境。5、研究政治观念如何转化成政治区域,以及在特定的政治区域内的政治观念是如何形成的。2、政治地理学是研究政治有机体的空间及其结4政治区域及其三要素 政治区域:地球表面任何按照政治标准划分的地区均可称之为政治区域。政治区域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即:政治组织 一定数量的人口 地理区域政治区域及其三要素 政治区域:地球表面任何按照5(二)政治地理学的性质n历史性(时代性)n政治性(阶级性)n综合性n区域性(二)政治地理学的性质历史性(时代性)62 政治地理学的历史发展 (一)、近代政治地理学的鼻祖拉采尔n(FRatze1,18441904)德国人文地理学家和人类学家。18661868年在海德尔堡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地质学和动物学。18701871年从军参加普法战争。18721875年赴南欧、美国、墨西哥、古巴旅行。n1875年任慕尼黑大学讲师。2 政治地理学的历史发展 (一)、近代政治地理学的7n1876年被莱比锡大学聘为地理教授,专注于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研究和地理教学。著有人类地理学、民族学等著作。n1897年,拉采尔首次出版了政治地理学一书,标志着近代政治地理学的诞生。1876年被莱比锡大学聘为地理教授,专注于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8拉采尔政治地理学的基本观点n土地和国家的相互依存;n国家的迁移和成长;n国家的空间增大;n国家分类上的地理位置概念;n区域(空间)概念;n界限;n国家空间发展中海陆间的过渡;n水在国家空间发展中的作用;n山地和平原在国家空间发展中的作用等。拉采尔政治地理学的基本观点土地和国家的相互依存;9 拉采尔认为,国家是地球表面特殊的空间组合,是附属在地球表面的一种有机物,由此产生了“国家有机体”学说。在这本书中,拉采尔还首次提出了政治地理位置的概念。拉采尔认为,国家是地球表面特殊的空间组合,10政治地理学或国家、贸易和战争地理学拉采尔,1903年 被西方地理界誉为“不朽的著作”在这本书中,拉采尔系统了他的“国家有机体”理论,并对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对外贸易以及战争的政治地理根源作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从而为西方政治地理学的发展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纪元。同时也标志着近代政治学的诞生。政治地理学或国家、贸易和战争地理学拉采尔,1903年 11n 在其生存空间一文中首创“生存空间”的概念,认为强大的国家为了生存必须要有生长空间,他的国家有机体、生存空间学说成为地缘政治学的理论基础,后经瑞典哲伦的发挥,又为德国法西斯用作向外侵略扩张的理论根据。其他著作有人类的历史、比较地理学、美国政治地理、德国乡土志引言,以及幸福岛的梦想等 在其生存空间一文中首创“生存空间”的概念,认12政治地理学在德国诞生的时代背景n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0年至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同时兼并了南德诸邦,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政治地理学在德国诞生的时代背景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13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德意志联邦第三帝国1919-1937年第二帝国德意志邦联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德意志联邦第三帝国1919-1937年第二帝14n 继拉采尔之后,欧洲其他著名的地理学者诸如德国的彭克、阿尔夫雷德赫特纳和阿尔夫雷德菲利普松,法国的安德烈西格弗里德(Andre siegfried)和让昂塞尔(JeauAncel)以及让布吕纳和让戈特芒等人也发表过大量的政治地理学方面的论文和专著。继拉采尔之后,欧洲其他著名的地理学者诸如德国的彭15(二)一战后政治地理学的发展n 一次大战以后,是国际政治中的激烈动荡时期,德国、奥地利战败,美国成为最强大的国家。俄国十月革命后,以新的苏维埃联盟的面目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在2030年代,右翼极权主义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掌握权力,他们宣传极端的民族主义和仇外主义。到20世纪30年代,这三个国家都开始了领土扩张的进程,因此这一时期的地理政治思想大多反映了这个斗争的时局。(二)一战后政治地理学的发展 一次大战以后,是国际16n 20世纪初,随着世界逐渐成为一个紧密联结的政治体系,英国地理学家开始从政治地理学的角度对世界权力进行分析和预测。从19041919年,麦金德先后发表了历史的地理枢纽、民主的理想与现实等著作,系统阐述其地理政治思想,形成著名的“大陆腹地说”(又称“心脏地区说”)。20世纪初,随着世界逐渐成为一个紧密联结的政治体17强烈的复仇心理刺激了德国政治地理学的发展n 一战以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版图被分割,政治上四分五裂,强烈的复仇心理刺激了德国政治地理学的发展:这一时期,德国政治地理学的中心人物是卡尔豪斯浩弗。强烈的复仇心理刺激了德国政治地理学的发展 一战以18n 豪斯浩弗19081911年任德国驻日本大使馆武官,并开始研究太平洋地区政治地理。1913年豪氏以一篇关于太平洋政治地理的论文获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以后便在慕尼黑大学开设地缘政治学和军事地理学,并创办地缘政治研究所,主办地缘政治杂志,为德国在一战以后制定内外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并使得拉采尔、马汉、麦金德、哲论等人的理论在德国广泛流传开来。豪斯浩弗19081911年任德国驻日本大使馆武19豪斯浩弗的生存空间理论n 豪斯浩弗的论著颇多,其中代表性的著作有日本帝国及其地理演化(1912年)、太平洋的地缘政治(1924年)、今日世界政治等,其代表性理论为“生存空间学说”。这一学说赤裸裸地宣扬对外扩张,对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豪斯浩弗的生存空间理论 豪斯浩弗的论著颇多,其20豪斯浩弗生存空间理论的主要观点n “一个国家的民族,如果永远塞进狭小的空间,就意味着国民的灭亡。”“任何民族必须由小空间(狭域)观念养成大空间(广域)观念空间观念的萎缩,是国家灭亡的原因”。n 有取得“生存空间”资格的国家之自然权力,可以不顾无力开发自己领土的所有者的权力,强大国家可以向弱小国家扩张自己的生存空间”。n 国家的疆界应该是经常变动的,即不一定是一个固定边界,而应是一个弹性边界,一国应当争取在自己的边界,即“生存空间”周围,建立一个居民稀少的缓冲地带,把自己同其他强大的国家分离开来。豪斯浩弗生存空间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个国家的21n “伟大的民族必须突破狭小的空间,它必须突破他过去由于被压制和肢解而形成的生存空间的限制。如果整个地球不为最优秀的民族开放,那么这(指战争,作者注)是注定要发生的事。”n 强权即是真理如果说一个伟大的民族要是不扩展其领土就注定要毁灭的话,那么获取领土的权利就能变成一种义务德国要不就成为一个世界强国,要不就没有德国。“伟大的民族必须突破狭小的空间,它必须突破他过22美国的马汉与埃伦森普尔n 在美国,早在19世纪下半叶便涌现出了一批有影响的政治地理学者。19世纪80年代,马汉便详尽阐述了历史上海权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形成了著名的“海权理论”。n 美国政治地理学者埃伦森普尔作为拉采尔的忠实信徒,把拉采尔的地缘政治思想带到了合众国,她认为:对一个有活力的国家来说,领土的扩张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合乎需要的,扩张和进步携手向前,由于扩张的发生,“更加高级的形式”才会结果。因此,国家必须对它将来具有价值的领土进行扩张。美国的马汉与埃伦森普尔 在美国,早在19世纪下半23日本的井口一郎的地缘政治观点n “为了空间的斗争是支配国民以及国家生存的动力。”“没有空间观念的国民有着悲剧的命运”n 空间扩张可创造比较有利的生存条件,使聚落、营养以及防卫的可能性都得到扩张,进而促使增加国家共同体的生存能力”n “胜利者是强者,只有胜利者是正确的,无力的国民不能维持其空间时,必须要做有生活能力国家共同体的牺牲品,这是历史上存在的严格的、冷酷的法则。”日本的井口一郎的地缘政治观点 “为了空间的斗争是支配24n 认为对任何妨碍日本扩张的人诉诸武力是正当防卫。他说:“如果有阻止、妨碍日本这样有道德意义的膨胀时,我们在这时就要对我们的生存空间采取正当防卫、紧急防卫的手段加以保护。”认为对任何妨碍日本扩张的人诉诸武力是正当防卫。他253 西方政治地理学的主要流派n地缘政治学派n政治统计学派n统一领域的理论学派n政治生态学派n政治地志学派3 西方政治地理学的主要流派地缘政治学派26(四)政治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n中国古代的政治地理思想 1、管仲(春秋初期 前645年)“地者,政之本也”2、孙武(-5世纪前后)孙子兵法 3、苏秦、张仪(战国时期)“合纵连横”思想 4、范睢(战国时期)“远交近攻”思想(四)政治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政治地理思想27a第一章政治地理学的产生发展及主要流派(网站用)课件28n建国以来政治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 1、毛泽东的政治地理思想 2、邓小平的政治地理思想 3、政治地理学在我国高校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建国以来政治地理学在我国的发展29n国内有影响的政治地理著作 1、张文奎,政治地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 2、王国梁,世界政治地理海洋出版社,1993年 3、沈伟烈,世界军事地理八一出版社,1993年 4、肖 星,政治地理学概论测绘出版社,1995年 5、王恩涌等,政治地理学时空中的政治格局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6、张耀光,中国海洋政治地理学科学出版社,2004年国内有影响的政治地理著作30n4 西方地缘政治学的主要 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介评4 西方地缘政治学的主要 代表人物及其理论314 西方地缘政治学的主要 代表人物及其理论介评一、地缘政治学的概念及其复兴n创始人:瑞典地理学家基伦(又译为“哲伦”)n创始时间:1916年在德国哥德堡大学任教期间。生存形态的国家n早期涵义:用地理环境来说明政治现象与事件的科学。nGeopolitik(德语)=Geopolitics(英语)4 西方地缘政治学的主要 代表人物及其理论32二、地缘政治学的涵义延伸n从空间的和地理中心论的观点对国际局势背景进行研究和整体认识的科学。n从全球的空间背景上来观察其政治的格局及各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n从全球的地理空间尺度上,从各种复杂的相互关系的总体上来研究各主要国家或各集团之间政治上的相互关系与格局的科学。二、地缘政治学的涵义延伸从空间的和地理中心论的观点对国际局势33三、地缘政治学发展的几个阶段n第一阶段(初创阶段):19世纪末一次大战前后的英、德、法等国。n第二阶段(繁荣阶段):一战后二战前,以德国为代表。强烈的复仇动机是本期德国地缘政治学繁荣的动力。n第三阶段(低迷阶段):二战后1970年,批判与反思。n第四阶段(复兴阶段):1970年至今。三、地缘政治学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初创阶段):19世纪末34四、地缘政治学复兴的三种表现n 地缘政治学已成为表达全球大国间政治战略上的对抗与竞赛的通俗用语。n 地缘政治学已成为政治地理学中的一个热门领域。n 地域政治学引起了各国领导阶层、政治集团、学术界及社会公众的普遍关心。四、地缘政治学复兴的三种表现 地缘政治学已成为表达35五、地缘政治学与大战略 n 地缘政治学概念使用的最为频繁的视角之一就是把地缘政治学看为大战略制定的一个方法。地缘政治学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地缘政治学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n 地缘政治学=地缘战略学 五、地缘政治学与大战略 地缘政治学概念使用的最为36(一)地缘战略的主体是国家n大战略的主体是国家。大战略的主体是国家。n大战略的制订者和实施者是现代民族国家通大战略的制订者和实施者是现代民族国家通过合法性的国内政治进程所确认的决策者和过合法性的国内政治进程所确认的决策者和实施者。实施者。(一)地缘战略的主体是国家大战略的主体是国家。37(二)地缘战略反映了国家同外部世界间关系的实质n这一实质是由民族国家作为国际政治的基本这一实质是由民族国家作为国际政治的基本单元和国际无政府状态这两个基本事实确定单元和国际无政府状态这两个基本事实确定的。的。(二)地缘战略反映了国家同外部世界间关系的实质这一实质是由民38(三)地缘战略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n 国家利益是大战略的出发点。但是国家国家利益是大战略的出发点。但是国家利益是有层次的。为使有限的战略资源能够利益是有层次的。为使有限的战略资源能够有效地保护最重要的国家利益,就必须要对有效地保护最重要的国家利益,就必须要对不同国家利益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类和排序。不同国家利益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类和排序。(三)地缘战略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是大战39(四)地缘战略使用的手段具有多样性n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都会成为完成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都会成为完成大战略目标的手段。大战略目标的手段。(四)地缘战略使用的手段具有多样性 政治、经济、40(五)地缘战略思维方式体现在对一系列重要关系的把握之中n 地缘战略思维方式的内涵就是根据战略思维和战略内涵的内在要求处理和把握好一系列的关系。具体说来要求把握事务的优先次序、全局和局部、整体和部分、长远和短期、理性和情绪、收益和成本、目标和手段、当前与未来等一系列重要辨证关系之间的平衡。(五)地缘战略思维方式体现在对一系列重要关系的把握之中 41六、地缘政治学主要理论介评(一)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论 拉采尔借用生物进化论的基本原理,通过一种恰当的生物学类比,把国家看作是附着于土地上的一种有机体。他的主要观点是:1、国家是依赖于土地来承载的有机体。2、国家有诞生、成长(成长过程中有时生病)、壮大、达更高年龄时不能维持生活、最后死亡的发展过程。3、国家可分为青年时期的国家、成长期国家和衰老期国家(青年期国家注重国内组织的强化,成长期的国家趋向进攻,衰老期的国家趋向灭亡)六、地缘政治学主要理论介评(一)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论42 4、民族需要“大空间”和有效利用大空间的能力。5、国家的空间特征既影响着、又依赖着占有他的人群的政治特征。6、历史将由占有大陆区域的大国来控制。4、民族需要“大空间”和有效利用大空间的能力。43(二)马汉的(二)马汉的“海权海权”理论理论 马汉马汉(Alfred TMahan)美国海军上将,美国海军上将,海军史学家,海军史学家,19世纪末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地缘政世纪初著名的地缘政治学者,被称为美国地缘治学者,被称为美国地缘政治学的奠基人。政治学的奠基人。马汉生于马汉生于1840年,曾年,曾长期在美国海军中服役,长期在美国海军中服役,并两度担任海军学院院长。并两度担任海军学院院长。1890年马汉发表了海年马汉发表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这部不权对历史的影响这部不朽的著作,朽的著作,1911年又出年又出版另一部重要海军战略版另一部重要海军战略,此外马汉还发表了大,此外马汉还发表了大量的论文,使他的海权理量的论文,使他的海权理论不断系统和成熟。论不断系统和成熟。(二)马汉的“海权”理论 马汉(Alfred44马汉的主要观点:1.1.海洋蕴藏着一个国家成为世界性强国的全部奥海洋蕴藏着一个国家成为世界性强国的全部奥妙。谁能有效地控制海洋,谁就会成为世界强国。妙。谁能有效地控制海洋,谁就会成为世界强国。2.2.称霸海洋的关键在于对重要战略航道与海峡的称霸海洋的关键在于对重要战略航道与海峡的控制。控制。3.3.要对重要战略航道与海峡进行有效控制,必须要对重要战略航道与海峡进行有效控制,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海军)。要有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海军)。4.4.能否取得制海权,取决于一系列地理因素,譬能否取得制海权,取决于一系列地理因素,譬如:一国所处的地理位置、领土结构、海岸线的长度、如:一国所处的地理位置、领土结构、海岸线的长度、疆域、人口、民族特征以及政府形式。其中一国海岸线疆域、人口、民族特征以及政府形式。其中一国海岸线的长度和港口的质量远比领土范围更为重要。的长度和港口的质量远比领土范围更为重要。马汉的主要观点:1.海洋蕴藏着一个国家成为世界45马汉海权理论对美国的影响n作为老罗斯福总统的海军顾问,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海军力量的发展。n促使美国抛弃了“孤立主义”,由新大陆走向旧大陆。n对美国政要的战略思维影响巨大。弗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自称是马汉的“热心学生与信奉者”,曾是美国地理协会的理事。肯尼迪总统曾说过:“控制海洋就意味着胜利”马汉海权理论对美国的影响作为老罗斯福总统的海军顾问,极大地促46 1986年,罗纳德.里根总统执政期间,美国基于马汉海权理论的基本思路,宣布要努力控制世界上16个海上咽喉点。朝鲜海峡朝鲜海峡望加锡海峡望加锡海峡佛罗里达海峡佛罗里达海峡巽他海峡巽他海峡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马达加斯加海峡马达加斯加海峡好望角航线好望角航线斯卡格拉克和卡特加特海峡斯卡格拉克和卡特加特海峡格陵兰格陵兰冰岛冰岛联合王国海峡联合王国海峡霍尔穆兹海峡霍尔穆兹海峡巴拿马运河巴拿马运河阿拉斯加白令海峡阿拉斯加白令海峡北大西洋航线北大西洋航线 1986年,罗纳德.里根总统执政期间,美国基于马汉海47苏联的“马汉”-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 代表作:国家的海上力量和代表作:国家的海上力量和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的海军。在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的海军。在戈尔什科夫担任海军总司令的戈尔什科夫担任海军总司令的20年年间,原苏联海军一跃成为世界上惟一间,原苏联海军一跃成为世界上惟一可与美国抗衡的拥有庞大舰队的远洋可与美国抗衡的拥有庞大舰队的远洋海上力量,在辽阔的海洋上与美国展海上力量,在辽阔的海洋上与美国展开激烈的角逐。原苏联一些军政要人开激烈的角逐。原苏联一些军政要人一再宣称:苏联不仅要成为陆上强国,一再宣称:苏联不仅要成为陆上强国,而且要成为海上强国,苏联海军要航而且要成为海上强国,苏联海军要航行在其安全利益需要它去的一切地方,行在其安全利益需要它去的一切地方,要在世界各大洋与美国海军相抗衡。要在世界各大洋与美国海军相抗衡。戈尔什科夫也曾说过:戈尔什科夫也曾说过:“苏联海军的苏联海军的旗帜要飘扬在世界各大洋的上空,美旗帜要飘扬在世界各大洋的上空,美国早晚得承认,它已经不能主宰海洋国早晚得承认,它已经不能主宰海洋了。了。”苏联的“马汉”-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 代表作:48“戈尔什科夫”号航空母舰“戈尔什科夫”号航空母舰49(三)基伦的国家有机体和德国的地缘政治学 1916年发表国家有机体一书,主要观点是:1、国家是一个具有感觉和理性的生物,有出生、发展和衰亡的规律。2、国家是一个最具特征的具体地域,为了空间的斗争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3、生气勃勃而空间有限的国家遵守以殖民、兼并和征服手段来扩张其空间的绝对政治法则。4、国家处在与他国的竞争之下,大国扩大其势力以控制小国,世界终将只有几个巨大而强盛的国家。(三)基伦的国家有机体和德国的地缘政治学 50 5、为了阻止俄罗斯的扩张,德国应采用一个扩大的中央欧洲帝国的形式,成为未来日耳曼-北欧组织的中心。5、为了阻止俄罗斯的扩张,德国应采用一个扩大的中51(四)麦金德“心脏地带”学说 “心脏地区”说又称“大陆心脏说”或“大陆腹地”说,是由英国政治地理学家、地缘政治学者麦金德(18611947年)所创。(四)麦金德“心脏地带”学说 “心脏地区”说又称52 1904年年1月月25日,麦金德在英国日,麦金德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上首皇家地理学会上首次宣读了次宣读了历史的历史的地理枢纽地理枢纽这篇后这篇后来引起轰动的著名来引起轰动的著名的学术论文。在这的学术论文。在这篇文章中,麦金德篇文章中,麦金德从英国统治者对外从英国统治者对外侵略的要求出发,侵略的要求出发,在详尽分析了地理在详尽分析了地理大发现以后世界政大发现以后世界政治地图,尤其是欧治地图,尤其是欧洲政治地图变化的洲政治地图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基础上,提出了“大陆腹地大陆腹地”的概念的概念。1904年1月25日,麦金德在英国皇家地理学53麦金德理论的核心思想是:1、世界历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陆上国家、世界历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陆上国家和海上国家反复斗争的历史,而陆上的中心,即和海上国家反复斗争的历史,而陆上的中心,即所谓的所谓的“历史的地理枢纽历史的地理枢纽”,则是欧亚大陆的中,则是欧亚大陆的中央央(大体指波兰以东以及原苏联的范围)。麦金德理论的核心思想是:1、世界历史从根54 2、由于铁路和公路的发展,枢纽地带已由原来比较松散的政治地域变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3、枢纽国家向欧亚大陆边缘地区的扩张,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一旦这种扩张发生,特别是俄罗斯若占据了东欧,海权国家将处于不利地位。4、海权国家为防范这样的局面发生,必须联合起来,在内新月形地带和外新月形地带对枢纽地带进行严密的包围。2、由于铁路和公路的发展,枢纽地带已由原55 “统治东欧者控制心脏地区,统治心脏地区者控制世界岛,统治世界岛者控制世界。“统治东欧者控制心脏地区,56图1-1 历史的地理枢纽图1-1 历史的地理枢纽57(五)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区”学说 斯皮克曼是二次大战期间最有影响的美国地缘政治学家,曾任教授。由于他提出了与麦金德的“心脏地区”学说完全相反的理论,即“边缘地区”学说,因而引起学术界和战略家们的广泛兴趣和注意。斯皮克曼的代表性著作是1944年出版的和平地理学。(五)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区”学说 斯皮克曼是二次大58斯皮克曼的主要观点:斯皮克曼的主要观点:1.认为麦金德关于东欧和心脏地带战略重要作用的三句名言是错误的,是缺乏历史和现实事件依据的。2.在欧亚大陆上,并不是“心脏地带”反而是“边缘地带”构成对海上力量的主要威胁.3.世界上存在着三大力量中心: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地区、欧洲沿海地区和东亚沿海地区,其中后两个地区构成欧亚大陆的“内新月地带”。4.“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控制了世界的命运。”斯皮克曼的主要观点:1.认为麦金德关于东59 斯皮克曼理论的实际含义就是:如果德国和日本结斯皮克曼理论的实际含义就是:如果德国和日本结盟,那么就意味着这两个国家有可能控制上述三个力量盟,那么就意味着这两个国家有可能控制上述三个力量中心进而控制整个世界。因此,美国要保证自己的实力中心进而控制整个世界。因此,美国要保证自己的实力地位和战略利益,就只能与英国结成战略同盟,建立一地位和战略利益,就只能与英国结成战略同盟,建立一个共同承担义务而结合在一起的国际组织。个共同承担义务而结合在一起的国际组织。与此相适应,美国应当适当保存德国和日本的实力,与此相适应,美国应当适当保存德国和日本的实力,使其成为制约苏联争夺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企图的重要使其成为制约苏联争夺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企图的重要力量。因此,为了有效地遏制苏联的扩张倾向,维持地力量。因此,为了有效地遏制苏联的扩张倾向,维持地区间的战略均势和实力平衡,美国还必须在区间的战略均势和实力平衡,美国还必须在“边缘地带边缘地带”保持优势的军事存在。保持优势的军事存在。斯皮克曼理论的实际含义就是:如果德国和日本结盟,60 从二次大战以后至今的从二次大战以后至今的5050多年间,斯皮克多年间,斯皮克曼的理论一直是美国历届政府制定全球战略和曼的理论一直是美国历届政府制定全球战略和对外政策的理论先导。几十年来,美国长期与对外政策的理论先导。几十年来,美国长期与英国结盟,并把德、日两国纳入美国的全球战英国结盟,并把德、日两国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轨道,美国在海外的军事力量也大多部署在略轨道,美国在海外的军事力量也大多部署在欧亚两侧的边缘地带便是这种理论的具体体现。欧亚两侧的边缘地带便是这种理论的具体体现。从二次大战以后至今的50多年间,斯皮克曼的理论一61四、柯恩的“多极世界”模型 科恩科恩美国地理学家。代表作分裂世界中的美国地理学家。代表作分裂世界中的地理与政治。他的观点是:由于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地理与政治。他的观点是:由于文化上的巨大差异,世界并不像陆心和陆缘理论所描述的是一个统一体,世界并不像陆心和陆缘理论所描述的是一个统一体,而是一个分裂的世界。,而是一个分裂的世界。世界可分为两个地缘战略区,每一个地缘战略区世界可分为两个地缘战略区,每一个地缘战略区又分别包括若干个地缘政治区。此外,还有三个特殊又分别包括若干个地缘政治区。此外,还有三个特殊地缘政治地区,即:两个破碎带和一个独立地缘政治地缘政治地区,即:两个破碎带和一个独立地缘政治区。区。四、柯恩的“多极世界”模型 科恩美国地理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