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权威课件(全国卷通用版)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精编版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316674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二轮复习权威课件(全国卷通用版)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考二轮复习权威课件(全国卷通用版)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考二轮复习权威课件(全国卷通用版)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情实录考情实录 年份年份考点考点2011年年2012年年2013年年等高线的判等高线的判读与应用读与应用天津卷天津卷T8、9,新课标,新课标全国卷全国卷T68,江苏卷,江苏卷T7、8,浙江卷,浙江卷T3、4天津卷天津卷T2、3,新课标全,新课标全国卷国卷T10、11,山东卷,山东卷T26天津卷天津卷T2、3,福建卷福建卷T68,新,新课标全国卷课标全国卷T36,新课标全国卷,新课标全国卷T36,四川卷,四川卷T7、8等温线的判等温线的判读与应用读与应用全国卷全国卷T911天津卷天津卷T8、9山东卷山东卷T5、6,安徽卷安徽卷T30、31,新课标全国卷新课标全国卷T68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情实录考情实录 年份年份考点考点2011年年2012年年2013年年等压线的判等压线的判读与应用读与应用天津卷天津卷T10、11,福建卷,福建卷T1012,浙江卷,浙江卷T11,江苏卷,江苏卷T5、6,安徽卷,安徽卷T34全国卷全国卷T10、11,山东卷,山东卷T46北京卷北京卷T6、7,天津卷,天津卷T10、11,新课标全,新课标全国卷国卷T911,江苏卷,江苏卷T25、26,安徽卷,安徽卷T34其他等值线其他等值线判读判读四川卷四川卷T5、6,福建卷,福建卷T79,江苏卷,江苏卷T19、20福建卷福建卷T57四川卷四川卷T13,全国卷全国卷T10、11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概览专题概览 命题点一等高线的判读与应用例【2013四川卷】图121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1)(2)题。图121 (1)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A鞍部B山谷C山脊D山顶 (2)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A156米 B178米 C220米 D255米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解【解题题突破】解答突破】解答该题应该题应从以下几点突破:从以下几点突破:(1)(1)黄土高原山谷地区黄土高原山谷地区较较湿湿润润,适合森林生,适合森林生长长。(2)(2)两地相两地相对对高度利用高度利用(n(n1)dH(n1)dH(n1)d1)d计计算。算。n n为为两地两地间间等高等高线线条数,条数,d d为为等高距。等高距。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 解析解析(1)B(1)B(2)C(2)C第第(1)(1)题题,黄土高原是一个,黄土高原是一个过过渡渡地区,从湿地区,从湿润润半湿半湿润润向干旱半干旱向干旱半干旱过过渡,从森林向草原渡,从森林向草原过过渡;森林渡;森林应应分布在水分条件分布在水分条件较较好的地区,山谷地区地好的地区,山谷地区地势较势较低,土壤水分条件低,土壤水分条件较较好,故好,故选选B B。第。第(2)(2)题题,图图中最高与最中最高与最低低处处之之间间间间隔了隔了7 7条等高条等高线线,运用,运用(n(n1)dH(n1)dH(n1)d1)d计计算可知两算可知两处处高差高差应应在在180180240240米之米之间间,故,故选选C C。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考点透析考点透析】1 1利用等高线判读地形名称及特点利用等高线判读地形名称及特点 (1)(1)地形区判读方法地形区判读方法 平原:海拔平原:海拔 200 200 米以下,等高线非常稀疏。米以下,等高线非常稀疏。丘陵:海拔丘陵:海拔 500 500 米以下,山顶相对高度小于米以下,山顶相对高度小于 100 100 米,等高线稀疏。米,等高线稀疏。山地:海拔山地:海拔 500 500 米以上,山顶相对高度大于米以上,山顶相对高度大于 100 100 米,等高线密集。米,等高线密集。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区域边缘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区域边缘十分密集,顶部明显稀疏。十分密集,顶部明显稀疏。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2)(2)山地地形单元判读山地地形单元判读 山脊:等高线由高值向低值方向弯曲。山脊:等高线由高值向低值方向弯曲。山谷:等高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弯曲。山谷:等高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弯曲。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加。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加。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部分。陡崖:多条等高线相交的位置。陡崖:多条等高线相交的位置。(3)(3)坡度判读坡度判读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等高线上疏下密表示凸坡,等高线上密下疏表示凹坡。坡。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2.2.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问题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问题 (1)(1)等高距的计算等高距的计算 两条相邻等高线的数值差表示等高距。两条相邻等高线的数值差表示等高距。两条已知数值等高线之差除以它们之间的间隔数可两条已知数值等高线之差除以它们之间的间隔数可求得等高距。求得等高距。(2)(2)海拔高度的计算海拔高度的计算 所求点在等高线上,利用已知等高线和等高距进行所求点在等高线上,利用已知等高线和等高距进行推算。推算。不在等高线上的点,其海拔高度值处在其两侧等高不在等高线上的点,其海拔高度值处在其两侧等高线的数值之间。线的数值之间。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 (3)(3)相对高度的计算相对高度的计算 (n (n表示两点之间等高线的条数,表示两点之间等高线的条数,d d表示等高距,表示等高距,h h表表示相对高度示相对高度)若两点均不在等高线上:若两点均不在等高线上:(n(n1)d1)dh h(n(n1)d1)d。若两点均在等高线上:若两点均在等高线上:h h(n(n1)d1)d。若其中一点在等高线上:若其中一点在等高线上:(n(n1)d1)dh hndnd。陡崖相对高度的确定:陡崖相对高度的确定:(n(n1)dh1)dh(n(n1)d1)d。计算山地上两点的温差:计算山地上两点的温差:h h0.6/1000.6/100。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3 3等高线的应用等高线的应用 (1)(1)分析气候特点分析气候特点 根据迎风坡、背风坡确定降水状况。根据迎风坡、背风坡确定降水状况。根据向阳坡、背阴坡确定热量状况。根据向阳坡、背阴坡确定热量状况。(2)(2)分析河流特征分析河流特征 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流速:根据等高线疏密确定坡度大小,坡度大,流速快、水能丰富。流速:根据等高线疏密确定坡度大小,坡度大,流速快、水能丰富。水系:山脊往往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块状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水系:山脊往往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块状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向心状水系。(3)(3)水库选址:一般选在峡谷处,河谷、山谷地区水库选址:一般选在峡谷处,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口袋形”洼地处,此处集水面积洼地处,此处集水面积大,工程量小。大,工程量小。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4)(4)公路选线:环山路一般沿等高线走,尽量选在缓公路选线:环山路一般沿等高线走,尽量选在缓坡,避开陡崖;过境公路越过山地经过山顶时,往往选择坡,避开陡崖;过境公路越过山地经过山顶时,往往选择从鞍部位置翻越或开凿隧道从鞍部位置翻越或开凿隧道(背斜处背斜处)穿过。穿过。(5)(5)农业布局: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农业布局: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确定农业安排;一般平原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确定农业安排;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多为耕作业,山坡草地多发展畜牧业,山地多发展林业。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4 4等高线剖面图的画法等高线剖面图的画法 (1)(1)确定剖面线,并找出剖面线与各条等高线的交点。确定剖面线,并找出剖面线与各条等高线的交点。(2)(2)建立坐标系:画一条与剖面线等长的水平线作为建立坐标系:画一条与剖面线等长的水平线作为横坐标,把剖面线上量取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移到横坐标,把剖面线上量取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移到水平线上;定出合适的垂直比例尺,划分垂直刻度,代表水平线上;定出合适的垂直比例尺,划分垂直刻度,代表海拔高度。海拔高度。(3)(3)将横轴上每一点对应的海拔高度在坐标中用点标将横轴上每一点对应的海拔高度在坐标中用点标出,然后将所有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剖面图就完成出,然后将所有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剖面图就完成了。了。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 【知识链接知识链接】(1)(1)河流只发育在山谷中。河流只发育在山谷中。(2)(2)山地坡面径流方向与等高线垂直,指向低处。山地坡面径流方向与等高线垂直,指向低处。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新题巩固新题巩固】图图12122 2等高线示意某山地顶峰周边的情况,阴影部等高线示意某山地顶峰周边的情况,阴影部分终年积雪,甲、丁两地气温相同。读图完成分终年积雪,甲、丁两地气温相同。读图完成(1)(1)(2)(2)题。题。图图12122 2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1)(1)该该山地南坡属于山地南坡属于()A A阳坡和背阳坡和背风风坡坡 B B阳坡和迎阳坡和迎风风坡坡 C C阴坡和迎阴坡和迎风风坡坡 D D阴坡和背阴坡和背风风坡坡 (2)(2)实际调查发现实际调查发现,该该山地北坡植被生山地北坡植被生长长状况状况优优于南于南坡,可能是由于北坡坡,可能是由于北坡()A A蒸蒸发发量小,水分条件好量小,水分条件好 B B热热量充足量充足 C C流水堆流水堆积积,土壤条件好,土壤条件好 D D降水丰富降水丰富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 解析解析(1)B(1)B(2)A(2)A第第(1)(1)题题,根据,根据题题干甲丁气温相干甲丁气温相同,丁的海拔高于甲,同,丁的海拔高于甲,说说明丁所在南坡明丁所在南坡热热量条件更好,量条件更好,应应该该是阳坡;南坡雪是阳坡;南坡雪线线低于北坡,低于北坡,说说明南坡降水丰富,北坡明南坡降水丰富,北坡降水少,南坡降水少,南坡为为迎迎风风坡。第坡。第(2)(2)题题,北坡,北坡为为阴坡,阴坡,热热量条量条件差;件差;为为背背风风坡,降水少,河流坡,降水少,河流发发育差,流水沉育差,流水沉积积作用差;作用差;阴坡阴坡(北坡北坡)太阳太阳辐辐射弱,蒸射弱,蒸发发弱,水分条件好,植被弱,水分条件好,植被长势长势较较好。好。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 命题点二等温线的判读命题点二等温线的判读例例2 2 【20132013 山东卷山东卷】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线分布。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A A6 6时时 B B9 9时时 C C1212时时 D D1414时时 图图12123 3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解【解题题突破】突破】解答解答该题应该题应从以下几点突破:从以下几点突破:(1)(1)根据等温根据等温线线与与纬线纬线平行,推断当平行,推断当时时的海的海陆热陆热力性力性质质差异概况。差异概况。(2)(2)海海陆热陆热力性力性质质差异的极差异的极值值出出现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最在一天中的气温最高和最低高和最低时时。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 解析解析 B B日出前后气温最低,午后日出前后气温最低,午后2 2时时气温最高,气温最高,这这两个两个时间时间段是海段是海陆热陆热力性力性质质差异最大的差异最大的时时刻。而刻。而图图中等中等温温线线与与纬线纬线平行,平行,说说明此明此时时海海陆热陆热力性力性质质差异最小,也就差异最小,也就是距日出前后是距日出前后6 6时时和午后和午后2 2时时的中的中间时间时刻,即刻,即9 9时时。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考点透析考点透析】1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判断南、北半球位置 (1)(1)自北向南等温线的数值逐渐减小的是南半球,增自北向南等温线的数值逐渐减小的是南半球,增大的是北半球。大的是北半球。(2)(2)自南向北等温线的数值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增自南向北等温线的数值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增大的是南半球。大的是南半球。2 2判断季节、海陆位置判断季节、海陆位置 (1)(1)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陆地比表示冬季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表示冬季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冬季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2)(2)夏季陆地和海洋上的等温线弯曲方向与冬季相反。夏季陆地和海洋上的等温线弯曲方向与冬季相反。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 3 3判断影响因素判断影响因素 (1)(1)等温线与纬度方向基本一致等温线与纬度方向基本一致(如图如图12124)4)。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图图12124 4 (2)(2)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如图如图12125)5)。影响因素: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影响因素: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图图12125 5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 (3)(3)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影响因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影响因素:地形、地势。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素:地形、地势。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温低的地区。图图12126 6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 4 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一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一致致 (1)(1)寒流中心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水温低,故等温线寒流中心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向低纬弯曲。(2)(2)暖流中心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水温高,故等温线暖流中心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向高纬弯曲。5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 陆地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陆地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温线的数值越大。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 6 6判断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判断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温差较小 (1)(1)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冬季各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地温差较夏季大。(2)(2)温带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因为温温带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3)(3)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因为陆地表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单一且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单一且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温差大于海洋。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 【知识链接知识链接】影响等温线延伸方向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海陆分布、影响等温线延伸方向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海陆分布、太阳辐射、洋流。这些因素通过影响气温高低变化,影响太阳辐射、洋流。这些因素通过影响气温高低变化,影响等温线的延伸方向。等温线的延伸方向。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新题巩固新题巩固】某高中研究性学习小组,借助某高中研究性学习小组,借助GISGIS系统研究自然因素对气温系统研究自然因素对气温的影响,得出了某区域气温分布模式图的影响,得出了某区域气温分布模式图(图图12127)7)。图。图(a)(a)示意示意该区域该区域1 1月份气温分布情况,图月份气温分布情况,图(b)(b)示意该区域示意该区域7 7月份气温分布情月份气温分布情况。试比较该区域况。试比较该区域1 1月和月和7 7月气温分布的异同点。月气温分布的异同点。(a)(a)(b)(b)图图12127 7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 答案答案 相同点:气温向北递减,暖流经过的区域气相同点:气温向北递减,暖流经过的区域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不同点:温高于同纬度两侧;不同点:1 1月份气温低于月份气温低于7 7月份,月份,1 1月月份同纬度气温由海洋向陆地递减,份同纬度气温由海洋向陆地递减,7 7月份相反,月份相反,1 1月份南北月份南北温差大于温差大于7 7月份。月份。解析解析 比较气温异同应从气温高低、温差大小、等比较气温异同应从气温高低、温差大小、等温线分布状态、气温区域差异等角度进行分析。温线分布状态、气温区域差异等角度进行分析。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 命题点三等压线的判读命题点三等压线的判读例例【20132013 北京卷北京卷】图图12128(a)8(a)为某日为某日08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单位:百帕),图,图12128(b)8(b)显示显示地地24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1)(1)(2)(2)题。题。(a)(a)图图12128 (b)8 (b)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1)(1)图图12128(a)8(a)中中()A A比比风风速大速大 B B比比云量少云量少 C C比比气气压压低低 D D比比气温高气温高 (2)(2)锋锋通通过过地的地的时间时间可能可能为为()A A上午上午 B B下午下午 C C傍晚傍晚 D D夜夜间间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 【解【解题题突破】突破】解答解答该题应该题应从以下几点突破:从以下几点突破:(1)(1)等等压线压线越密,越密,风风速越大。速越大。(2)(2)冷冷锋锋降水在降水在锋锋后。后。(3)(3)暖气暖气团团控制区气温高于冷气控制区气温高于冷气团团控制区。控制区。(4)(4)锋锋面面过过境境时风时风力增大。力增大。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 解析解析(1)B(1)B(2)A(2)A第第(1)(1)题题,处处等等压线压线比比处处稀稀疏,疏,风风力比力比处处小;小;处处位于高位于高压压脊上,天气晴朗,少云,脊上,天气晴朗,少云,处处受到受到锋锋面气旋的影响,多云雨;由等面气旋的影响,多云雨;由等压线压线可以看出,可以看出,处处气气压压比比处处高;高;处处位于冷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后,受冷气团团控制,气控制,气温低;温低;处处位于冷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前,受暖气团团控制,气温高。第控制,气温高。第(2)(2)题题,由,由(b)(b)图图可以看出,可以看出,1010时时至至1212时时地的地的风风向向发发生明生明显显变变化,化,风风力突然加大,可判断力突然加大,可判断锋锋面通面通过过地的地的时间为时间为上午。上午。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考点透析考点透析】1 1根据等根据等压线压线的排列和数的排列和数值值判断气判断气压压系系统统 (1)(1)高高压压中心:等中心:等压线闭压线闭合,数合,数值值中高周低。中高周低。(2)(2)低低压压中心:等中心:等压线闭压线闭合,数合,数值值中低周高。中低周高。(3)(3)高高压压脊:高气脊:高气压压延伸出来的狭延伸出来的狭长长区域。区域。(4)(4)低低压压槽:低气槽:低气压压延伸出来的狭延伸出来的狭长长区域。区域。(5)(5)鞍部:两个高鞍部:两个高压压脊与两个低脊与两个低压压槽之槽之间间的部位。的部位。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2 2根据等根据等压线压线的分布判断的分布判断风风力与力与风风向向 (1)(1)等等压线压线密集,密集,说说明明该该地区水平气地区水平气压压差大,差大,风风力也力也大;等大;等压线压线稀疏,稀疏,则说则说明明该该地区水平气地区水平气压压差小,差小,风风力也小。力也小。(2)(2)判断判断风风向向规规律:先判断高低气律:先判断高低气压压,然后确定水平,然后确定水平气气压压梯度力的方向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水平气压压梯度力永梯度力永远远从高从高压压指向低指向低压压,且垂直于等且垂直于等压线压线),再根据半球确定地,再根据半球确定地转转偏向力的方向。偏向力的方向。风风向向总总是由高气是由高气压压指向低气指向低气压压,与水平气,与水平气压压梯度力呈梯度力呈锐锐角角关系,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关系,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3 3分析天气状况分析天气状况 (1)(1)低低压压中心地区中心地区(气旋气旋):气流以上升:气流以上升为为主,多阴雨主,多阴雨天气。天气。(2)(2)高高压压中心地区中心地区(反气旋反气旋):气流以下沉:气流以下沉为为主,多主,多为为干晴天气。干晴天气。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新题巩固新题巩固】图图12129 9表示我国某地区某表示我国某地区某时时近地面天气形近地面天气形势图势图,据,据图图回答回答(1)(1)(2)(2)题题。图图12129 9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1)(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为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为()A A东南风东南风 B B西南风西南风 C C东北风东北风 D D西北风西北风 (2)(2)锋面过境后甲城市的天气状况为锋面过境后甲城市的天气状况为()气温升高气温升高空气湿度变大空气湿度变大气压升高气压升高天气天气转晴转晴 A A B B C C D D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 解析解析(1)B(1)B(2)B(2)B第第(1)(1)题题,画出甲城附近水平气,画出甲城附近水平气压压梯度力,垂直于等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压线由高由高压压指向低指向低压压,此,此图图位于北半位于北半球,球,风风向与水平气向与水平气压压梯度力呈梯度力呈锐锐角,向右偏,形成西南角,向右偏,形成西南风风。第第(2)(2)题题,图图中中锋锋面面为为冷冷锋锋,冷,冷锋过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压升高,天气升高,天气转转晴。晴。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 命题点四其他等值线的判读命题点四其他等值线的判读例例【20132013 福建卷】福建卷】图图12121010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冻灾害灾害发发生生频频次分布,次分布,读图读图指出冷指出冷冻冻灾害灾害对农业对农业生生产产的影响,并分析的影响,并分析图图中中P P区域冷区域冷冻冻灾害高灾害高发发的原因。的原因。图图12121010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解题突破】【解题突破】解答该题应从以下几点突破:解答该题应从以下几点突破:(1)(1)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P (2)P地的冷冻灾害最频繁,与地形有关。地的冷冻灾害最频繁,与地形有关。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 答案答案 农业农业减减产产(农农作物、牲畜、林木、作物、牲畜、林木、渔业渔业减减产产);农农田基田基础设础设施被破坏。原因: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施被破坏。原因: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空气堆积积;地;地势较势较高,气温低。高,气温低。解析解析 可从影响可从影响农业产农业产量和量和农农田田设设施方面分析。原施方面分析。原因可因可结结合合图图中相关信息,中相关信息,P P区域三面区域三面环环山向北山向北侧侧敞开,敞开,强强大的南下冷空气受南部山地的阻大的南下冷空气受南部山地的阻挡挡在在P P区域大量堆区域大量堆积积,造,造成成严严重冷重冷冻冻灾害。灾害。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考点透析考点透析】1 1等降水量等降水量线线的判的判读读 (1)(1)宏宏观观看看趋势趋势 依据等降水量依据等降水量线线疏密,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疏密,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等降水量等降水量线线密集,密集,则则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较较大;反之,大;反之,则较则较小。小。根据各等降水量根据各等降水量线线的数的数值值,分析降水量的,分析降水量的变变化化趋势趋势。判断海判断海陆陆分布。等降水量分布。等降水量线线与海岸与海岸线线大致平行,数大致平行,数值值从沿海向内从沿海向内陆陆逐逐渐渐减小,降水多的区域表示沿海,反之减小,降水多的区域表示沿海,反之表示内表示内陆陆。我国由沿海向内。我国由沿海向内陆陆离海洋越离海洋越远远,到达的水汽越,到达的水汽越少,降水越少。少,降水越少。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2)(2)微微观观看特殊看特殊 迎迎风风坡和背坡和背风风坡的降水差异。如果某一地区等降水坡的降水差异。如果某一地区等降水量量线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区域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区域为为迎迎风风坡,反之坡,反之为为背背风风坡。坡。闭闭合的等降水量合的等降水量线线:如果某一区域内,两条等降水:如果某一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量线线之之间间出出现闭现闭合曲合曲线线,即,即闭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合区域内降水量出现现特殊特殊值值,则则遵循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判的判读规读规律。律。城市降水量由中心向四周城市降水量由中心向四周递递减。原因是城市气温高,减。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尘埃多,凝埃多,凝结结核多,故城市中核多,故城市中心降水多于郊区。心降水多于郊区。(“雨雨岛岛效效应应”)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 2 2其他等其他等值线图值线图 (1)(1)类类型:等太阳型:等太阳辐辐射射线线、等潜水位、等潜水位线线、等、等盐盐度度线线、等地租等地租线线、等、等频频次次线线。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 (2)(2)判判读读方法方法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新题巩固新题巩固】读读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图(图图121211)11),分析影响,分析影响图图中等降水量中等降水量线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纬度因素度因素 地形因素地形因素 海海陆陆位置位置 洋流洋流 盛行西盛行西风风 A A B B C C D D 图图12121111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 解析解析 C C从图中看出,该地位于南美洲,从图中看出,该地位于南美洲,A A国狭长国狭长为智力,西部为地中海气候,受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部降为智力,西部为地中海气候,受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部降水多,向东逐渐减少;中部地区远离海洋,降水少;东部水多,向东逐渐减少;中部地区远离海洋,降水少;东部受东南信风和巴西暖流的影响,沿海降水多,向内陆逐渐受东南信风和巴西暖流的影响,沿海降水多,向内陆逐渐减少。减少。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专题十二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考考点点归归纳纳总总结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