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规划技术大纲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1316649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84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旱规划技术大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抗旱规划技术大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抗旱规划技术大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1 1 总总总总 则则则则 基本情况调查与评估基本情况调查与评估基本情况调查与评估基本情况调查与评估3231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3 3 3 34 4 4 4 规规规规 划划划划 布布布布 局局局局33抗旱指挥调度系统抗旱指挥调度系统抗旱指挥调度系统抗旱指挥调度系统3 3 3 36 6 6 635投资估算与规划实施意见投资估算与规划实施意见投资估算与规划实施意见投资估算与规划实施意见3 3 3 38 8 8 8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3 3 3 37 7 7 7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实施保障措施310规划实施效益评价和环境评价规划实施效益评价和环境评价规划实施效益评价和环境评价规划实施效益评价和环境评价3 3 3 39 9 9 9抗旱规划抗旱规划技术大纲技术大纲旱情监测预警系统旱情监测预警系统旱情监测预警系统旱情监测预警系统 总总 则则 基本情况调查与评基本情况调查与评2 2 2 2 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一)基本要求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在本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在本规划中指遇到规划中指遇到中度、严重或特大干旱中度、严重或特大干旱时,时,为解决常规水源工程无法保证受旱地区为解决常规水源工程无法保证受旱地区城乡居民饮水,以及重点工业、农业和城乡居民饮水,以及重点工业、农业和生态核心区基本用水而建设的水源工程生态核心区基本用水而建设的水源工程及配套工程。及配套工程。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3 3 3 3 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共(一)基本要求(共8 8条)条)u1 1、本次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本次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的重点规划区域是的重点规划区域是旱灾易发地区旱灾易发地区(根据附(根据附件分析方法件分析方法3 3确定)确定)进行布局。进行布局。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共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共8 8条)条)4 4 4 4 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一)基本要求u2 2、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包括、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包括:城镇城镇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 农村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包括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包括饮用水和农业饮用水和农业)生态生态抗旱应急补水工程等。抗旱应急补水工程等。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5 5 5 5 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旱情预警旱情预警旱情预警旱情预警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城镇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城镇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城镇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城镇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生态应急补水工程生态应急补水工程生态应急补水工程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农村饮用水应急工程农村饮用水应急工程农村饮用水应急工程农村饮用水应急工程农业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农业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农业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农业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保障发生严重以上干保障发生严重以上干保障发生严重以上干保障发生严重以上干旱时农村居民饮用水旱时农村居民饮用水旱时农村居民饮用水旱时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安全安全安全保障干旱期间维持保障干旱期间维持保障干旱期间维持保障干旱期间维持必要的农业生产用必要的农业生产用必要的农业生产用必要的农业生产用水。水。水。水。保障发生严重以上保障发生严重以上保障发生严重以上保障发生严重以上干旱期间城镇生活干旱期间城镇生活干旱期间城镇生活干旱期间城镇生活和重要行业用水和重要行业用水和重要行业用水和重要行业用水保障干旱期间生保障干旱期间生保障干旱期间生保障干旱期间生态核心区基本生态核心区基本生态核心区基本生态核心区基本生态用水态用水态用水态用水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旱情预警抗旱应急(备用)水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旱情预警抗旱应急(备用)水6 6 6 6 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一)基本要求 (坚持先维修配套,后新建的原则)(坚持先维修配套,后新建的原则)u3 3、首先要对、首先要对已有的已有的水源工程进行配套、维修改造;水源工程进行配套、维修改造;对以优化配置抗旱水源为目的的对以优化配置抗旱水源为目的的多库串联、水系多库串联、水系联网、地表水与地下水联调联网、地表水与地下水联调等工程,进一步规划相关等工程,进一步规划相关配套设施配套设施,在此基础上经规划论证,合理确定新建抗,在此基础上经规划论证,合理确定新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7 7 7 7 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一)基本要求4 4、各地根据不同地区、各地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和水资水资源承载能力源承载能力,针对,针对规划不同抗旱对象规划不同抗旱对象的具体目的具体目标,在充分考虑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标,在充分考虑地表水源、地下水源和其他水源条件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确定新建抗旱应源条件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确定新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的类型和规模。急(备用)水源工程的类型和规模。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8 8 8 8 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一)基本要求u5 5、对于只有、对于只有单一单一供水水源和现有全部水源供水水源和现有全部水源仅能保证现状用水需求的仅能保证现状用水需求的建制城镇建制城镇,需规划,需规划抗旱应急备用水源。抗旱应急备用水源。旱情预警旱情预警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旱情预警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旱情预警9 9 9 9 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一)基本要求6 6、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合理规划地表地表水、地下水和其他水源工程。其他水源包括水、地下水和其他水源工程。其他水源包括集雨工程、污水处理再利用、微咸水利用、集雨工程、污水处理再利用、微咸水利用、海水利用等。海水利用等。旱情预警旱情预警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旱情预警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旱情预警10101010 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一)基本要求u7 7、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水源水质水源水质应有保证。应有保证。饮用水水源工程饮用水水源工程的水质要符合的水质要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水质标准(CJ3020-93CJ3020-93)和)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GB 3838-2002);工业、灌溉工业、灌溉等行业用水水源工程的水质要满足相等行业用水水源工程的水质要满足相关水质的要求。关水质的要求。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11111111 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一)基本要求u8 8、其他规划中、其他规划中已经规划已经规划应急(备用)水源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的工程的不再重复规划不再重复规划。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12121212 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一)基本要求u9 9、根据本章中的相关要求,填报、根据本章中的相关要求,填报附表附表4-14-1 XX XX省省(自自治区、直辖市治区、直辖市)新建抗旱应急新建抗旱应急(备用备用)水源工程规划水源工程规划表、表、附表附表4-24-2 XX XX省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区、直辖市)城市新建抗旱城市新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划表、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划表、附表附表4-34-3 XX XX省省(自治区、自治区、直辖市直辖市)新建生态抗旱应急补水工程规划表、新建生态抗旱应急补水工程规划表、附表附表4-44-4 XX XX省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区、直辖市)已建抗旱工程维修、改已建抗旱工程维修、改造及配套工程规划表。造及配套工程规划表。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一)基本要求13131313 (二)(二)城镇城镇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城镇抗旱应城镇抗旱应急备用水源急备用水源1 1 1 1、现有无、现有无、现有无、现有无配套设施配套设施配套设施配套设施 4 4 4 4、新建、新建、新建、新建2 2 2 2、配套设、配套设、配套设、配套设施不完善施不完善施不完善施不完善 3 3 3 3、年久失、年久失、年久失、年久失修、供水保修、供水保修、供水保修、供水保证率降低证率降低证率降低证率降低(坚持先维修配套,后新建的原则)(坚持先维修配套,后新建的原则)(二)城镇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第四章(二)城镇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抗旱应急(备用)水源14141414 u1 1、对城镇现有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对城镇现有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无抗无抗旱配套设施的旱配套设施的,如水源至自来水厂之间的输,如水源至自来水厂之间的输水设施等,要对配套工程进行规划。水设施等,要对配套工程进行规划。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二)(二)城镇城镇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1 1、对城镇现有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无抗旱配套设施的,如水源至、对城镇现有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无抗旱配套设施的,如水源至15151515 u2 2、对城镇现有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对城镇现有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配套设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完善的,要对其配套设施的,要对其配套设施进行完善。进行完善。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二)(二)城镇城镇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2 2、对城镇现有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配套设施不完善的,要对其配、对城镇现有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配套设施不完善的,要对其配16161616 3 3、对、对年久失修、供水保证率降低年久失修、供水保证率降低的城镇现有的城镇现有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进行维修、改造。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进行维修、改造。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二)(二)城镇城镇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3 3、对年久失修、供水保证率降低的城镇现有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对年久失修、供水保证率降低的城镇现有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17171717 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二)(二)城镇城镇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u4 4、在对已有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进行、在对已有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进行配套维修改配套维修改造造的基础上,根据城镇抗旱具体目标和要求,合理规的基础上,根据城镇抗旱具体目标和要求,合理规划新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划新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新建新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模工程规模原则原则上按日供水能力不低于日正常供水能力的上按日供水能力不低于日正常供水能力的20%20%30%30%,或者按照保证城镇居民生活、重点部门、单位和或者按照保证城镇居民生活、重点部门、单位和企业企业的基本用水要求确定;供水持续时间按的基本用水要求确定;供水持续时间按最不利干旱持最不利干旱持续时段续时段考虑。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考虑。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二)城镇抗旱应急备用水源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二)城镇抗旱应急备用水源18181818 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二)(二)城镇城镇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u总则总则基本要求基本要求第第2 2条条 对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中关于中关于“城市饮用水水源工程规划成果城市饮用水水源工程规划成果”可以引用,同时需要可以引用,同时需要评价评价已有水源地在发生严重以上干旱期间的作用和供已有水源地在发生严重以上干旱期间的作用和供水能力,如果现有水源地在发生水能力,如果现有水源地在发生严重或特大干旱严重或特大干旱时不时不能充分保证饮用水需求,就需要在本次抗旱规划中对能充分保证饮用水需求,就需要在本次抗旱规划中对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进行规划。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进行规划。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二)城镇抗旱应急备用水源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二)城镇抗旱应急备用水源19191919 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三)(三)农村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3 3 3 3、新建、新建、新建、新建农村抗旱应农村抗旱应急备用水源急备用水源1 1 1 1、配套设、配套设、配套设、配套设施不完善施不完善施不完善施不完善 2 2 2 2、年久失、年久失、年久失、年久失修供水保证修供水保证修供水保证修供水保证率低率低率低率低农村饮用水农业(坚持先维修配套,后新建的原则)(坚持先维修配套,后新建的原则)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三)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三)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20202020 u1 1、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包括、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包括农村饮用水农村饮用水抗旱应急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和水源工程和农业农业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u2 2、对现有、对现有年久失修、供水保证率降低年久失修、供水保证率降低的农村抗旱应的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进行急水源工程进行维修、改造、配套维修、改造、配套。u3 3、在对、在对已有已有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进行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进行配套维修配套维修改改造的基础上,根据农村抗旱具体造的基础上,根据农村抗旱具体目标和要求目标和要求,合理,合理规划规划新建新建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三)(三)农村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1 1、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包括农村饮用水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和农业、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包括农村饮用水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和农业21212121 (三)(三)农村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u4 4、新建农村饮用水新建农村饮用水抗旱应急水源: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型式:工程型式:主要包括机电井、高标准蓄水池、引、主要包括机电井、高标准蓄水池、引、提、调水工程,以及机动送水设备等;提、调水工程,以及机动送水设备等;工程标准:工程标准:原则上按发生严重或特大干旱时,以原则上按发生严重或特大干旱时,以持续持续3 3个月保证工程覆盖范围内人均饮用水南方地个月保证工程覆盖范围内人均饮用水南方地区区4040升、北方地区升、北方地区2020升考虑,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升考虑,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适当调整。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三)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第四章(三)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22222222 (三)(三)农村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u 5 5、新建农业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主要在、新建农业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主要在粮食主产区、商品粮粮食主产区、商品粮基地、经济作物商品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基地、经济作物商品基地、畜牧业生产基地等区域进行布局等区域进行布局和建设。和建设。对于农业灌区发生对于农业灌区发生超过灌区供水设计保证率超过灌区供水设计保证率的干旱情形的干旱情形时,为保证作物播种期或作物生长关键期的需水要求,需建时,为保证作物播种期或作物生长关键期的需水要求,需建设必要的农业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对于设必要的农业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对于灌区之外灌区之外农作物种植农作物种植区发生中度干旱情形时,根据可能也要建设必要的农业抗旱区发生中度干旱情形时,根据可能也要建设必要的农业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对于应急水源工程。对于灌区灌区,我国南北方及不同类型地区设计,我国南北方及不同类型地区设计保证率不同,需区分对待。保证率不同,需区分对待。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三)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第四章(三)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23232323 (三)(三)农村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u农业农业抗旱应急水源: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型式:工程型式:包括机电井、小型蓄水工程、引、提、包括机电井、小型蓄水工程、引、提、调水工程,以及流动抗旱设备等;调水工程,以及流动抗旱设备等;工程标准及规模:工程标准及规模:应根据水源条件、作物播种期或应根据水源条件、作物播种期或作物生长关键期的需水量以及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等因作物生长关键期的需水量以及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等因素进行确定。素进行确定。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三)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第四章(三)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24242424 (三)(三)农村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u畜牧业畜牧业生产基地抗旱应急水源生产基地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标准及规模工程标准及规模应按保障牲畜基本饮水和人工饲草料基地基本应按保障牲畜基本饮水和人工饲草料基地基本用水需求进行确定。用水需求进行确定。u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新建农业抗旱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新建农业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应急水源工程。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三)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第四章(三)农村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25252525 (四)(四)生态生态抗旱应急补水工程抗旱应急补水工程u1 1、对于、对于国家级重要自然生态保护区国家级重要自然生态保护区,当发生干旱情,当发生干旱情形时,为保障生态形时,为保障生态核心区最基本核心区最基本的生态的生态用水需求用水需求,避免造成生态环境避免造成生态环境不可逆转不可逆转的恶化,规划必要的生的恶化,规划必要的生态抗旱应急补水工程,实施必要的生态补水。态抗旱应急补水工程,实施必要的生态补水。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四)生态抗旱应急补水工程第四章(四)生态抗旱应急补水工程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26262626 (四)(四)生态生态抗旱应急补水工程抗旱应急补水工程2 2、生态抗旱应急补水工程要充分利用现有、生态抗旱应急补水工程要充分利用现有补水通道补水通道,在首先保证饮水安全、重点工业和部门用水的条件在首先保证饮水安全、重点工业和部门用水的条件下,通过必要的下,通过必要的引调水引调水等措施实施必要的生态补水。等措施实施必要的生态补水。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四)生态抗旱应急补水工程第四章(四)生态抗旱应急补水工程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27272727 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附附 表表表表 名名4-14-1新建抗旱应急新建抗旱应急(备用备用)水源工程规划表水源工程规划表4-24-2城市新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划表城市新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划表4-34-3新建生态抗旱应急补水工程规划表新建生态抗旱应急补水工程规划表4-44-4已建抗旱工程维修、改造及配套工程规划表已建抗旱工程维修、改造及配套工程规划表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附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附 表表表表 名名4 428282828 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附表附表4-1 4-1 新建抗旱应急新建抗旱应急(备用备用)水源工程规划表水源工程规划表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附表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附表4-1 4-1 新建抗旱应急新建抗旱应急(29292929 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附表附表4-2 4-2 城市新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划表城市新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规划表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附表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附表4-2 4-2 城市新建抗旱城市新建抗旱30303030 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附表附表4-3 4-3 新建生态抗旱应急补水工程规划表新建生态抗旱应急补水工程规划表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附表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附表4-3 4-3 新建生态抗旱新建生态抗旱31313131 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附表附表4-4 4-4 已建抗旱工程维修、改造及配套工程规划表已建抗旱工程维修、改造及配套工程规划表第四章第四章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附表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附表4-4 4-4 已建抗旱工程已建抗旱工程32323232 总总 则则 基本情况调查与评估基本情况调查与评估3231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3 34 4 规规 划划 布布 局局33抗旱指挥调度系统抗旱指挥调度系统3 36 635投资估算与规划实施意见投资估算与规划实施意见3 38 8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3 37 7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实施保障措施310规划实施效益评价和环境评价规划实施效益评价和环境评价3 39 9抗旱规划抗旱规划技术大纲技术大纲旱情监测预警系统旱情监测预警系统 总总 则则 基本情况调查与评基本情况调查与评33333333 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组织机构和政策法规抗旱组织机构和政策法规 抗旱预案制度抗旱预案制度 抗旱投入机制和物资储备抗旱投入机制和物资储备 抗旱服务组织抗旱服务组织 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新技术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新技术 基础研究和宣传培训基础研究和宣传培训 抗抗旱旱减减灾灾管管理理体体系系(一)基本要求(一)基本要求u1 1、抗旱减灾管理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抗旱减灾管理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组织机构和政策法规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组织机构和政策法规 抗旱预案制抗旱预案制34343434 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一)基本要求(一)基本要求u2 2、对抗旱组织机构不健全的地区完善组织机构。、对抗旱组织机构不健全的地区完善组织机构。u3 3、依据与抗旱减灾相关的国家法规和有关政策,、依据与抗旱减灾相关的国家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定地方抗旱减灾政策法规建设规划。制定地方抗旱减灾政策法规建设规划。u4 4、建立和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和完善资金投入机制。u5 5、制定抗旱服务组织发展规划。、制定抗旱服务组织发展规划。u6 6、制定抗旱物资储备规划和抗旱物资使用、调拨、制定抗旱物资储备规划和抗旱物资使用、调拨的管理办法。的管理办法。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一)基本要求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一)基本要求35353535 组织机构与组织机构与政策法规政策法规完善抗旱完善抗旱完善抗旱完善抗旱组织体系组织体系组织体系组织体系 制定抗旱条制定抗旱条制定抗旱条制定抗旱条例、相关配例、相关配例、相关配例、相关配套法规套法规套法规套法规专门抗旱办专门抗旱办专门抗旱办专门抗旱办事机构、工事机构、工事机构、工事机构、工作人员作人员作人员作人员 加大投入,加大投入,加大投入,加大投入,提高办公自提高办公自提高办公自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动化水平动化水平动化水平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二)组织机构与政策法规(二)组织机构与政策法规组织机构与政策法规完善抗旱组织体系组织机构与政策法规完善抗旱组织体系 制定抗旱条例、相关配套法制定抗旱条例、相关配套法36363636 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二)组织机构与政策法规(二)组织机构与政策法规u1 1、高度重视抗旱能力建设,提高抗旱工作水平,、高度重视抗旱能力建设,提高抗旱工作水平,各级防汛抗旱部门需各级防汛抗旱部门需配备专职抗旱工作人员配备专职抗旱工作人员,加大,加大投入,提高投入,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办公自动化水平,做到人员配备合理,做到人员配备合理,机构运转高效。机构运转高效。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二)组织机构与政策法规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二)组织机构与政策法规37373737 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二)组织机构与政策法规(二)组织机构与政策法规u2 2、根据国家抗旱法律法规,结合实际适时制定地、根据国家抗旱法律法规,结合实际适时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抗旱工作依法有序进行。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抗旱工作依法有序进行。(可参考(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u3 3、根据以上要求,填报、根据以上要求,填报附表附表7-17-1 XX XX省(自治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抗旱减灾管理体系规划表中抗旱法律法规规直辖市)抗旱减灾管理体系规划表中抗旱法律法规规划的相关内容。划的相关内容。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二)组织机构与政策法规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二)组织机构与政策法规38383838 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三)抗旱预案制度(三)抗旱预案制度1 1、抗旱预案主要包括:、抗旱预案主要包括:抗抗旱旱预预案案地方总体抗旱预案地方总体抗旱预案地方总体抗旱预案地方总体抗旱预案城市抗旱预案城市抗旱预案城市抗旱预案城市抗旱预案流域或区域专项抗流域或区域专项抗流域或区域专项抗流域或区域专项抗旱预案旱预案旱预案旱预案相关行业抗旱预案相关行业抗旱预案相关行业抗旱预案相关行业抗旱预案工程抗旱预案工程抗旱预案工程抗旱预案工程抗旱预案抗旱预案编制抗旱预案编制审批审批启动启动完善完善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三)抗旱预案制度抗旱预案地方总体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三)抗旱预案制度抗旱预案地方总体39393939 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三)抗旱预案制度(三)抗旱预案制度u2 2、各地依据、各地依据抗旱预案编制大纲抗旱预案编制大纲(办旱(办旱200620066 6号)的要求,制定抗旱预案编制和完善计划,全面号)的要求,制定抗旱预案编制和完善计划,全面完成各级各类抗旱预案的编制修订与颁布实施工作。完成各级各类抗旱预案的编制修订与颁布实施工作。u3 3、根据以上要求,填报附表、根据以上要求,填报附表7-1 XX7-1 XX省(自治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抗旱减灾管理体系规划表中抗旱预案的相关直辖市)抗旱减灾管理体系规划表中抗旱预案的相关内容。内容。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三)抗旱预案制度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三)抗旱预案制度40404040 抗旱投抗旱投入机制入机制与与 抗旱物抗旱物资储备资储备建立抗旱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建立抗旱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健全抗旱资金管理制度健全抗旱资金管理制度建立抗旱物资储备管理机制建立抗旱物资储备管理机制抗旱物资储备库和储备规模抗旱物资储备库和储备规模制定抗旱物资管理办法制定抗旱物资管理办法(四)抗旱投入机制与抗旱物资储备(四)抗旱投入机制与抗旱物资储备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投入机制与抗旱投入机制与 建立抗旱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健全抗旱资金管理制度建立抗旱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健全抗旱资金管理制度41414141 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四)抗旱投入机制与抗旱物资储备(四)抗旱投入机制与抗旱物资储备u1 1、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抗旱减灾要求、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抗旱减灾要求相适应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和抗旱资金管理制度,为相适应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和抗旱资金管理制度,为抗旱减灾提供资金保障。抗旱减灾提供资金保障。u2 2、建立抗旱物资储备管理制度,保障储备物资经、建立抗旱物资储备管理制度,保障储备物资经费来源,保证储存环境良好和储备物资的有效管理。费来源,保证储存环境良好和储备物资的有效管理。u3 3、抗旱物资储备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并逐步加、抗旱物资储备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并逐步加大投入,建立良好的长效运行机制。大投入,建立良好的长效运行机制。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四)抗旱投入机制与抗旱物资储备抗旱减灾管理体系(四)抗旱投入机制与抗旱物资储备42424242 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四)抗旱投入机制与抗旱物资储备(四)抗旱投入机制与抗旱物资储备u4 4、抗旱物资储备规划包括、抗旱物资储备规划包括物资储备仓库物资储备仓库建建设规划和设规划和储备物资储备物资的规划两个方面。的规划两个方面。原则上原则上每个省级行政区应规划每个省级行政区应规划1 12 2个个抗抗旱物资储备库,抗旱物资储备库的规模和物旱物资储备库,抗旱物资储备库的规模和物资储备的种类、数量由各地省级防汛抗旱部资储备的种类、数量由各地省级防汛抗旱部门根据抗旱实际需要确定。门根据抗旱实际需要确定。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四)抗旱投入机制与抗旱物资储备抗旱减灾管理体系(四)抗旱投入机制与抗旱物资储备43434343 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四)抗旱投入机制与抗旱物资储备(四)抗旱投入机制与抗旱物资储备u5 5、加强、加强抗旱物资储备使用和调拨的管理抗旱物资储备使用和调拨的管理,提高应急抗旱能力。提高应急抗旱能力。u6 6、根据以上要求,填报附表、根据以上要求,填报附表7-1 XX7-1 XX省(自省(自治区、直辖市)抗旱减灾管理体系规划表中治区、直辖市)抗旱减灾管理体系规划表中抗旱物资储备的相关内容。抗旱物资储备的相关内容。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四)抗旱投入机制与抗旱物资储备抗旱减灾管理体系(四)抗旱投入机制与抗旱物资储备44444444 抗抗旱旱服服务务组组织织县级抗旱服务队县级抗旱服务队县级抗旱服务队县级抗旱服务队乡镇抗旱服务队乡镇抗旱服务队乡镇抗旱服务队乡镇抗旱服务队干旱期间送水干旱期间送水干旱期间送水干旱期间送水流动浇地流动浇地流动浇地流动浇地技术服务技术服务技术服务技术服务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五)抗旱服务组织建设(五)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抗旱服务组织县级抗旱服务队乡镇抗旱服务队干旱期间送水流动浇地抗旱服务组织县级抗旱服务队乡镇抗旱服务队干旱期间送水流动浇地45454545 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五)抗旱服务组织建设(五)抗旱服务组织建设u1 1、抗旱服务组织是、抗旱服务组织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旱期间发挥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旱期间发挥拉送水拉送水、流动流动浇地浇地、抗旱设备维修抗旱设备维修和和技术服务技术服务等重要的应急等重要的应急抗旱作用,是旱灾易发地区应急抗旱能力的重抗旱作用,是旱灾易发地区应急抗旱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组成部分。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五)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五)抗旱服务组织建设46464646 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五)抗旱服务组织建设(五)抗旱服务组织建设u2 2、制定抗旱服务组织发展规划,主要内容、制定抗旱服务组织发展规划,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按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按照“适当新建、巩固现适当新建、巩固现有,发展乡级有,发展乡级”的原则,逐步在县一级行政区的原则,逐步在县一级行政区内建成较为完善的抗旱服务网络;二是逐年提内建成较为完善的抗旱服务网络;二是逐年提高抗旱浇地、机动送水、技术服务等高抗旱浇地、机动送水、技术服务等应急抗旱应急抗旱能力能力。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五)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五)抗旱服务组织建设47474747 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五)抗旱服务组织建设(五)抗旱服务组织建设u3 3、根据抗旱减灾需求,合理确定抗旱服、根据抗旱减灾需求,合理确定抗旱服务组织所需抗旱机动设备、机具等设施的种务组织所需抗旱机动设备、机具等设施的种类和数量。类和数量。u4 4、根据以上要求,填报附表、根据以上要求,填报附表7-1 XX7-1 XX省省(自治区、直辖市)抗旱减灾管理体系规划(自治区、直辖市)抗旱减灾管理体系规划表中抗旱服务组织的相关内容。表中抗旱服务组织的相关内容。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五)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五)抗旱服务组织建设48484848 h h气候变化对干旱气候变化对干旱气候变化对干旱气候变化对干旱的影响的影响的影响的影响旱灾风险及效益旱灾风险及效益旱灾风险及效益旱灾风险及效益评估评估评估评估干旱形成机理干旱形成机理干旱形成机理干旱形成机理旱情监测预警旱情监测预警旱情监测预警旱情监测预警水量调度影响评水量调度影响评水量调度影响评水量调度影响评估方法和模型估方法和模型估方法和模型估方法和模型 新工艺、新技术、新工艺、新技术、新工艺、新技术、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设备新设备新设备抗旱减灾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和新技术应用应用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六)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应用(六)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应用h h气候变化对干旱的影响旱灾风险及效益评估干旱形成机理旱情监测气候变化对干旱的影响旱灾风险及效益评估干旱形成机理旱情监测49494949 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六)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应用(六)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应用u1 1、制定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计、制定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计划,开展抗旱减灾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研究,划,开展抗旱减灾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研究,如气候变化对干旱的影响、干旱形成机理、如气候变化对干旱的影响、干旱形成机理、旱灾风险及效益评估、旱情监测预警、水量旱灾风险及效益评估、旱情监测预警、水量调度影响评估方法和模型等。调度影响评估方法和模型等。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六)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应用抗旱减灾管理体系(六)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应用50505050 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六)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应用(六)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应用u2 2、开发、研究和推广抗旱减灾新技术、新、开发、研究和推广抗旱减灾新技术、新设备等。设备等。u3 3、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应用的规划、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应用的规划内容不在技术大纲附表中进行填报,但需在规内容不在技术大纲附表中进行填报,但需在规划报告中列出,规划投资需在附表划报告中列出,规划投资需在附表8-1 XX8-1 XX省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区、直辖市)抗旱投资规划表中填报。抗旱投资规划表中填报。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六)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应用抗旱减灾管理体系(六)抗旱减灾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应用51515151 抗抗旱旱宣宣传传培培训训公众:科普读物公众:科普读物 专业人员:专业教材专业人员:专业教材 建立抗旱减灾宣传培训机制建立抗旱减灾宣传培训机制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七)抗旱宣传培训(七)抗旱宣传培训抗旱宣传培训公众:科普读物抗旱宣传培训公众:科普读物 专业人员:专业教材专业人员:专业教材 建立抗旱减灾建立抗旱减灾52525252 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七)抗旱宣传培训(七)抗旱宣传培训u1 1、建立、建立抗旱减灾宣传培训制度抗旱减灾宣传培训制度,加大抗,加大抗旱减灾宣传培训的投入力度,使抗旱减灾宣旱减灾宣传培训的投入力度,使抗旱减灾宣传制度化、常态化。传制度化、常态化。u2 2、针对、针对公众,编制科普读物公众,编制科普读物,普及抗旱,普及抗旱减灾知识,开展相关政策、法规宣传,提高减灾知识,开展相关政策、法规宣传,提高公众的防旱抗旱减灾意识。公众的防旱抗旱减灾意识。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七)抗旱宣传培训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七)抗旱宣传培训53535353 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七)抗旱宣传培训(七)抗旱宣传培训u3 3、针对、针对专业人员,编制专业教材专业人员,编制专业教材,开展旱,开展旱情及旱灾、抗旱减灾等相关知识、技术、措情及旱灾、抗旱减灾等相关知识、技术、措施的培训。施的培训。u4 4、抗旱宣传培训的规划内容不在技术大纲、抗旱宣传培训的规划内容不在技术大纲附表中进行填报,但需在规划报告中列出,附表中进行填报,但需在规划报告中列出,规划投资需在附表规划投资需在附表8-1 XX8-1 XX省省(自治区、直辖自治区、直辖市市)抗旱投资规划表中填报。抗旱投资规划表中填报。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七)抗旱宣传培训抗旱减灾管理体系(七)抗旱宣传培训54545454 附表附表7-1 7-1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规划表中抗旱服务组织的相关内容抗旱减灾管理体系规划表中抗旱服务组织的相关内容第七章第七章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抗旱减灾管理体系附表附表7-1 7-1 抗旱减灾管理体系规划表中抗旱服务组织的相关内容抗旱减灾管理体系规划表中抗旱服务组织的相关内容55555555 谢谢 谢!谢!谢谢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