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第单元相互作用物理山东科技版福建专用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316569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185 大小:2.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专题复习第单元相互作用物理山东科技版福建专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85页
高考专题复习第单元相互作用物理山东科技版福建专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85页
高考专题复习第单元相互作用物理山东科技版福建专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专题复习第单元相互作用物理山东科技版福建专用复习策略受力分析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受力分析是整个物理学的基础,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对弹力、摩擦力的分析计算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频繁出对弹力、摩擦力的分析计算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频繁出现,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本单元内容在高考命题中的现,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本单元内容在高考命题中的体现有如下特点:体现有如下特点:1 1考查重点集中在摩擦力、受力分析、力的合成和分考查重点集中在摩擦力、受力分析、力的合成和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综合应用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整体法和隔离法的综合应用等知识点上,每年必考等知识点上,每年必考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复习策略复习策略 2 2考查题型多为选择题和计算题,选择题一般考查重考查题型多为选择题和计算题,选择题一般考查重力、弹力、摩擦力三力平衡问题,或与电场力、磁场力综合力、弹力、摩擦力三力平衡问题,或与电场力、磁场力综合考查,难度中等;计算题易结合曲线运动、电磁感应、能量考查,难度中等;计算题易结合曲线运动、电磁感应、能量问题命题,难度中等或较难问题命题,难度中等或较难 3 3命题情景易联系生活实际,常结合交通运输、体育命题情景易联系生活实际,常结合交通运输、体育竞技实例分析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特征竞技实例分析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特征本单元概念集中,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复习时应加强本单元概念集中,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复习时应加强基本概念与规律的理解与掌握,注重物理过程状态的分析和基本概念与规律的理解与掌握,注重物理过程状态的分析和思维方法的总结强化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意识,养思维方法的总结强化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意识,养成规范画图的习惯,提高受力分析的熟练性和准确性建议成规范画图的习惯,提高受力分析的熟练性和准确性建议复习时重点突破以下几点:复习时重点突破以下几点: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复习策略复习策略1 1受力分析是关键: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关键: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力的概念,明确各种力的正确的受力分析,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力的概念,明确各种力的产生条件,掌握力的方向的判定方法产生条件,掌握力的方向的判定方法 2.2.静摩擦力是难点:静摩擦力是受力分析中的难点,要掌静摩擦力是难点:静摩擦力是受力分析中的难点,要掌握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分析判断方法握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分析判断方法 3 3物体的平衡是重点:要掌握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物体的平衡是重点:要掌握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等多种解答共点力的平衡问题的方法,会结合整体法与隔解法等多种解答共点力的平衡问题的方法,会结合整体法与隔离法处理系统平衡问题,会用图解法分析三力动态平衡问题,离法处理系统平衡问题,会用图解法分析三力动态平衡问题,会求平衡中的极值问题会求平衡中的极值问题.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复习策略复习策略第第6 6讲讲 力、重力、弹力力、重力、弹力第第6 6讲力、重力、弹力讲力、重力、弹力考点整合一、力一、力1 1概念:力是概念:力是_的作用的作用2 2作用:使物体发生作用:使物体发生_或改变物体的或改变物体的_状态状态(即产生即产生_)_)3 3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总是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大小_、方向、方向_、作用在、作用在_上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_产生,产生,_变化,变化,_消失消失第第6 6讲讲 考点整合考点整合相等相等运动运动加速度加速度相反相反物体对物体物体对物体形变形变同一直线同一直线同时同时同时同时同时同时第第6 6讲讲 考点整合考点整合4 4矢量性:力是矢量性:力是_量,既有大小又有量,既有大小又有_,力的,力的运算遵循运算遵循_定则定则5 5力的分类力的分类(1)(1)按力的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分子力、按力的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分子力、核力等核力等(2)(2)按力的效果分:压力、支持力、拉力、浮力、向心力、回按力的效果分:压力、支持力、拉力、浮力、向心力、回复力、动力、阻力等复力、动力、阻力等(3)(3)按研究对象分:内力和外力按研究对象分:内力和外力6 6力的表示:力可用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表示:力可用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表示其中力的图示指用与力的大小成一定比例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其中力的图示指用与力的大小成一定比例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_、_、_._.大小大小方向方向作用点作用点矢矢方向方向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第第6 6讲讲 考点整合考点整合二、重力二、重力1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对物体的产生原因:由于地球对物体的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地球周围的物体,无论与地球接触与否,运动状态如何,都受地球周围的物体,无论与地球接触与否,运动状态如何,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作用,因此任何物体都受到到地球的吸引力作用,因此任何物体都受到_的作用的作用2 2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_比,比,G Gmg.mg.3 3方向:方向:_._.4 4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_及及_分布情况有关,物体分布情况有关,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质量分布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质量分布_的规则物体的重心的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其在其_,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_法确定法确定几何中心几何中心悬挂悬挂均匀均匀吸引力吸引力重力重力正正竖直向下竖直向下形状形状质量质量第第6 6讲讲 考点整合考点整合三、弹力三、弹力1 1产生条件:两物体相互产生条件:两物体相互_且发生了且发生了_弹力和形变同时弹力和形变同时_,同时,同时_2 2方向:沿绳的方向或垂直接触面,与方向:沿绳的方向或垂直接触面,与_力物体形变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体3 3大小:在弹簧的大小:在弹簧的_限度内,弹簧类的弹力大小与形限度内,弹簧类的弹力大小与形变量成变量成_比,即比,即F F_._.其中其中k k表示弹簧的表示弹簧的_,反映弹簧的性质其他弹力的,反映弹簧的性质其他弹力的大小随着形变量增大而大小随着形变量增大而_弹性形变弹性形变接触接触产生产生消失消失施施弹性弹性正正kxkx进度系数进度系数增大增大第第6 6讲讲 考点整合考点整合四、基本相互作用四、基本相互作用1 1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_相互作用、相互作用、_相互作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2 2重力属于重力属于_相互作用,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相互作用,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等本质上是电磁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场力等本质上是电磁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引力引力电磁电磁引力引力要点探究探究点一探究点一对力、重力、重心概念的理解对力、重力、重心概念的理解1 1力的基本特性力的基本特性 (1)(1)物质性:由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力是不能物质性:由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一个力必然与两个物体密切相关,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一个力必然与两个物体密切相关,一个是其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其受力物体一个是其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其受力物体 (2)(2)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在相关的运算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在相关的运算中所遵从的是平行四边形定则中所遵从的是平行四边形定则 (3)(3)瞬时性:所谓的力的瞬时性特征,指的是力与其作用瞬时性:所谓的力的瞬时性特征,指的是力与其作用效果是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效果是在同一瞬间产生的 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4)(4)独立性:某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力是否存在毫无关系,独立性:某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力是否存在毫无关系,只由该力的三要素决定只由该力的三要素决定(5)(5)相互性: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2 2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区别与联系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区别与联系(1)(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能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能认为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因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认为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因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是重力,另一个分力是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的一个分力是重力,另一个分力是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如图力,如图6 61 1所示所示 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图61(2)(2)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的纬度处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大小不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的纬度处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大小不同,方向垂直地轴,此原因导致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重力同,方向垂直地轴,此原因导致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纬度的重力的大小略有变化由于地面与地心的距离不同,同一物体在不同高的大小略有变化由于地面与地心的距离不同,同一物体在不同高度受到的万有引力不同,这是导致同一物体在不同高度的重力的大度受到的万有引力不同,这是导致同一物体在不同高度的重力的大小略有变化的又一原因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地球的自转效果和小略有变化的又一原因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地球的自转效果和所在高度差别,近似地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所在高度差别,近似地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3)(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除赤道平面和两极点外,重力的方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除赤道平面和两极点外,重力的方向也不指向地心,而万有引力的方向永远指向地心向也不指向地心,而万有引力的方向永远指向地心 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例例1 1下列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 B B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 C C重力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但可能是指向地心的重力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但可能是指向地心的 D D把地球上的物体移动到月球上,物体的质量和所把地球上的物体移动到月球上,物体的质量和所受重力变小受重力变小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例例1C C 解析解析 用测力计竖直悬挂重物,只有物体用测力计竖直悬挂重物,只有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才等于物体的重力,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才等于物体的重力,故选项故选项A A错误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分布有关,错误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分布有关,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的重心位于其几何中心,如果物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的重心位于其几何中心,如果物体的质量分布不均匀,其重心可能不在几何中心,选项体的质量分布不均匀,其重心可能不在几何中心,选项B B错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选项错误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选项C C正确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物体的质量正确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物体的质量m m是恒定的,但同是恒定的,但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与地理位置有关在地球上,物体重力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与地理位置有关在地球上,物体重力随着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月随着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月球上,由于月球引力很小,物体的重力随之变小,故选项球上,由于月球引力很小,物体的重力随之变小,故选项D D错误错误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点评点评 理解重力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理解重力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地球上物体受到的重力是万有引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地球上物体受到的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其方向与另一个分力的一个分力,其方向与另一个分力(向心力向心力)的方向有联系,的方向有联系,只有物体位于两极点和赤道平面时重力的方向才指向地心只有物体位于两极点和赤道平面时重力的方向才指向地心(2)(2)物体的重心与质量分布及形状有关,重心可能不在物体的重心与质量分布及形状有关,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如圆环等物体上,如圆环等(3)(3)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但地球上物体的重力随物体所在高度和纬度的变化而关,但地球上物体的重力随物体所在高度和纬度的变化而略有不同,物体从地球移动到其他星球时,其重力随万有略有不同,物体从地球移动到其他星球时,其重力随万有引力的变化而变化引力的变化而变化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和速度的原因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和速度的原因B B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受力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物体又是施力物体C C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同,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同,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D D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力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B解析解析 力不是使物体力不是使物体产生速度的原因,而是使物生速度的原因,而是使物体体发生形生形变或或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的效果是由力的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的效果是由力的大小、方向及作用点共同决定的;物体之小、方向及作用点共同决定的;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的力是相互的,一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相同只有一定相同只有选项B正确正确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点评点评 本题假设弹力存在,并假设弹力的方向,然本题假设弹力存在,并假设弹力的方向,然后根据物块的运动状态,分别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计算弹力后根据物块的运动状态,分别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计算弹力的大小,从而判断弹力是否存在变式题则是考查杆对与的大小,从而判断弹力是否存在变式题则是考查杆对与其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弹力方向的理解其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弹力方向的理解要点探究探究点二一般弹力的判定探究点二一般弹力的判定 1 1弹力是否存在的判断方法弹力是否存在的判断方法 (1)(1)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判断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判断明显形变产生的弹力可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明显形变产生的弹力可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判断是否存在弹力的依据是施力物体发生判断是否存在弹力的依据是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与否形变与否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2)(2)利用假设法判断利用假设法判断微小形变产生的弹力,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微小形变产生的弹力,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存在弹力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存在弹力 (3)(3)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判断弹力是否存在 2 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1)(1)根据物体产生形变的方向判断根据物体产生形变的方向判断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与自身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与自身(受力受力物体物体)形变方向相同注意接触面间的弹力与接触面垂直形变方向相同注意接触面间的弹力与接触面垂直 (2)(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由状态分析弹力,即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符合,由状态分析弹力,即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符合,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确定弹力方向列方程,确定弹力方向 (3)(3)常见的几种弹力的方向特点常见的几种弹力的方向特点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弹簧的弹力:与弹簧测力计中心轴线重合,指向弹簧恢弹簧的弹力:与弹簧测力计中心轴线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方向复原状方向 轻绳的弹力:轻绳对物体的弹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轻绳的弹力:轻绳对物体的弹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接触面间的弹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的物体两个接触面间的弹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的物体两个球面之间的弹力沿两球心的连线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平面球面之间的弹力沿两球心的连线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平面间的弹力在接触点与球心连线上,指向受力物体;点与面间间的弹力在接触点与球心连线上,指向受力物体;点与面间的弹力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的弹力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触面的切面或接触面的切面)而指向受力而指向受力的物体的物体 杆对物体的弹力:可能沿着杆,也可能不沿着杆杆对物体的弹力:可能沿着杆,也可能不沿着杆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4)(4)理想模型中的弹力比较:理想模型中的弹力比较:轻绳:质量不计、松软、不可伸长的绳,绳中各处的轻绳:质量不计、松软、不可伸长的绳,绳中各处的张力大小相等;轻绳对物体只能产生拉力,不能产生压力;张力大小相等;轻绳对物体只能产生拉力,不能产生压力;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的瞬间,拉力可以发生突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的瞬间,拉力可以发生突变 轻杆:质量不计、不可伸长和压缩的杆;轻杆既能对轻杆:质量不计、不可伸长和压缩的杆;轻杆既能对物体产生压力,又能产生拉力,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物体产生压力,又能产生拉力,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的瞬间,拉力可以发生突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的瞬间,拉力可以发生突变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轻弹簧:质量不计,既可被拉伸,也可被压缩,弹簧中轻弹簧:质量不计,既可被拉伸,也可被压缩,弹簧中各处弹力均相等;轻弹簧对物体既能产生压力,又能产生拉各处弹力均相等;轻弹簧对物体既能产生压力,又能产生拉力,力的方向沿弹簧轴线,力的大小可应用胡克定律力,力的方向沿弹簧轴线,力的大小可应用胡克定律F Fkxkx求求解;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弹力只能逐渐改变,在状态改解;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弹力只能逐渐改变,在状态改变的瞬间,弹力大小不变变的瞬间,弹力大小不变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例例2 2如图如图6 62 2所示,用轻质细杆连接的质量均为所示,用轻质细杆连接的质量均为m m的的相同物块相同物块A A、B B沿倾角为沿倾角为的斜面匀速下滑,已知的斜面匀速下滑,已知A A、B B与斜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则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则()A A杆与杆与A A之间没有弹力存在之间没有弹力存在B B杆与杆与B B之间的弹力大于杆与之间的弹力大于杆与A A之间的弹力之间的弹力C C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物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cotcotD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以上说法均不正确图2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A解析解析 以以A、B两物体及两物体及轻杆整体杆整体为研究研究对象,当象,当它它们沿斜面匀速下滑沿斜面匀速下滑时,有,有(mAmB)gsin(mAmB)gcos0,解得,解得tan.以以B为研究研究对象,象,设轻杆杆对B的的弹力力为F,则mBgsinNmgcos0,解得,解得N0,即,即细杆上没有杆上没有弹力力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点评点评 本题假设弹力存在,并假设弹力的方向,然后根本题假设弹力存在,并假设弹力的方向,然后根据物块的运动状态,分别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计算弹力的大据物块的运动状态,分别用整体法和隔离法计算弹力的大小,从而判断弹力是否存在变式题则是考查杆对与其接小,从而判断弹力是否存在变式题则是考查杆对与其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弹力方向的理解触的物体产生的弹力方向的理解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如图如图63所示,小车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加速直所示,小车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固定在小车上的直杆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线运动,固定在小车上的直杆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杆,杆顶端固定有质量为顶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当小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大时,的小球当小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大时,图图64中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变化的受力图正确的是中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变化的受力图正确的是(OO为为沿杆方向沿杆方向)()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C C探究点三弹簧弹力的求解探究点三弹簧弹力的求解1 1弹力大小的计算方法弹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1)(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橡皮筋橡皮筋)的弹力可根据胡克定律的弹力可根据胡克定律计算计算 (2)(2)弹力是被动力,其大小与物体所受的其他力的作用以弹力是被动力,其大小与物体所受的其他力的作用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微小形变产生的弹力和明显形变产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微小形变产生的弹力和明显形变产生的弹力均可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利用平生的弹力均可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2 2弹力大小的变化弹力大小的变化受弹力作用的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瞬间,明显形变受弹力作用的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瞬间,明显形变(弹簧、橡皮筋弹簧、橡皮筋)引起的弹力瞬间不变,微小形变产生的弹引起的弹力瞬间不变,微小形变产生的弹力可发生突变力可发生突变 3 3双解性双解性弹簧弹力可能由于拉伸或压缩产生,弹簧弹力可能由于拉伸或压缩产生,因此此类问题可能存在双解因此此类问题可能存在双解 4 4轻质弹簧两端拉力一定相等轻质弹簧两端拉力一定相等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例例3 3 如图如图65所示,质量为所示,质量为2m的物体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经一轻质弹簧与地面上的质量为簧与地面上的质量为3m的物体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定滑轮,一端连物体,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定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另一端连一质量为端连一质量为m的物体的物体C,物体,物体A、B、C都处于静止状态都处于静止状态已知重力加速度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一切摩擦,忽略一切摩擦 (1)求物体求物体B对地面的压力;对地面的压力;(2)把物体把物体C的质量改为的质量改为5m,这时,这时C缓慢下降,经过一段时间系统达到新的缓慢下降,经过一段时间系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时平衡状态,这时B仍没离开地面,且仍没离开地面,且C只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求此过程中只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求此过程中物体物体A上升的高度上升的高度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点评点评 分析解答弹簧动态变化问题时,要注意对弹分析解答弹簧动态变化问题时,要注意对弹簧初状态和末状态的分析,通过对动态变化过程的分析,簧初状态和末状态的分析,通过对动态变化过程的分析,根据胡克定律准确判断弹簧的形变量分别选取整体和部根据胡克定律准确判断弹簧的形变量分别选取整体和部分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分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如图如图66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所示,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相同:况各不相同: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中弹簧的左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的拉力作用,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若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以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则有()Al2l1 Bl4l3 Cl1l3 Dl2l4第第6 6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D D第第7 7讲讲 摩擦力摩擦力第第7 7讲摩擦力讲摩擦力考点整合 一、滑动摩擦力一、滑动摩擦力 1 1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物体_时,所受到的时,所受到的_相对滑动的力相对滑动的力 2 2产生条件:产生条件:(1)(1)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2)(2)物体间物体间的接触面的接触面_;(3)(3)两物体间发生相对两物体间发生相对_ 3 3大小:跟大小:跟_成正比,成正比,F F_,表示两物体表示两物体间的间的_ 4 4方向:与接触面方向:与接触面_,并且跟物体,并且跟物体_的方的方向相反向相反 第第7 7讲讲 考点整合考点整合滑动滑动阻碍阻碍不光滑不光滑滑动滑动压力压力N N 动摩擦因数动摩擦因数平行平行相对滑动相对滑动第第7 7讲讲 考点整合考点整合 二、静摩擦力二、静摩擦力 1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相对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相对_的物体,由于有的物体,由于有_的趋势而在物体接触处产生的阻碍物体之间的趋势而在物体接触处产生的阻碍物体之间_的力的力 2 2产生条件:产生条件:(1)(1)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2)(2)物体间接物体间接触面触面_;(3)(3)两物体相对静止但有两物体相对静止但有_的趋势的趋势 3 3大小:在零至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一般情况下近大小:在零至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似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_ 4 4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的方向_静止静止相对滑动相对滑动相对滑动相对滑动不光滑不光滑相对滑动相对滑动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相反相反要点探究探究点一探究点一如何求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如何求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 在确定摩擦力的大小之前,首先分析物体所处的运动状在确定摩擦力的大小之前,首先分析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明确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态,明确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由公式滑动摩擦力由公式fN直接计算,相互作用的压力直接计算,相互作用的压力FN的分析是关键,它与物体在垂直于接触面方向的受力密切相的分析是关键,它与物体在垂直于接触面方向的受力密切相关注意只有在特殊情景中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关注意只有在特殊情景中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也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应用共点力的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也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应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注意区别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压力和重力的大小也不总是等大注意区别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压力和重力的大小也不总是等大的,水平支撑面受到的压力与重力大小也不一定是等大的只有在的,水平支撑面受到的压力与重力大小也不一定是等大的只有在物体静止在水平支撑面上、或沿水平支撑面上运动,且不受到在竖物体静止在水平支撑面上、或沿水平支撑面上运动,且不受到在竖直方向有分力的其他力的作用的情况下,压力才与重力等大直方向有分力的其他力的作用的情况下,压力才与重力等大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因此,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因此,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时一定要明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时一定要明确“相对相对”的含义是指相对跟它接的含义是指相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所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触的物体,所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相同,也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成一定的夹角能相同,也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成一定的夹角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例例1 1如图如图7 71 1所示,质量为所示,质量为m m的物体放在倾角的物体放在倾角3030的粗糙斜面上,现在用与斜面底边平行、大小为的粗糙斜面上,现在用与斜面底边平行、大小为F Fmgmg的力的力推物体,物体恰能在斜面上斜向下匀速直线运动,求物体与推物体,物体恰能在斜面上斜向下匀速直线运动,求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点评点评 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依据是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依据是“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关键是选跟研究对,关键是选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为参考系,然后找出研究对象相对参考系的象接触的物体为参考系,然后找出研究对象相对参考系的速度方向,从而确定滑动摩擦力的方向速度方向,从而确定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如图如图72所示,两根直杆所示,两根直杆AB和和CD相互平行,斜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固定不动,水泥圆筒从木棍的上部匀速滑靠在竖直墙壁上固定不动,水泥圆筒从木棍的上部匀速滑下若保持两木棍倾角不变,将两者间的距离稍微减小后下若保持两木棍倾角不变,将两者间的距离稍微减小后固定不动,且仍能将水泥圆筒放在两木棍的上部,则固定不动,且仍能将水泥圆筒放在两木棍的上部,则()A每根直杆对圆筒的支持力变大,每根直杆对圆筒的支持力变大,摩擦力可能不变摩擦力可能不变B每根直杆对圆筒的支持力不变,每根直杆对圆筒的支持力不变,摩擦力不变摩擦力不变C圆筒将沿杆加速下滑圆筒将沿杆加速下滑D圆筒将沿杆减速下滑圆筒将沿杆减速下滑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C C探究点二探究点二如何求静摩擦力大小及方向的判定如何求静摩擦力大小及方向的判定 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随物体受到的其他外力或运动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随物体受到的其他外力或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静摩擦力这种随外界约束因素的变化而变态的变化而变化,静摩擦力这种随外界约束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称之为静摩擦力的被动性化的特性称之为静摩擦力的被动性 1静摩擦力的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 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f 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即之间,即0ffmax.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fmax是物体将要发生相对是物体将要发生相对滑动滑动(临界状态临界状态)时的摩擦力,它的数值与时的摩擦力,它的数值与N成正比,在压力成正比,在压力N不变的情况下,最大静摩擦力不变的情况下,最大静摩擦力fmax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一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一般情况下,可近似认为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物体受般情况下,可近似认为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到的滑动摩擦力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注意:静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间的相互压力注意:静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间的相互压力N无直无直接关系,但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与物体之间的正压力接关系,但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与物体之间的正压力成正比成正比 因静摩擦力具有大小、方向的可变性,其大小只能依因静摩擦力具有大小、方向的可变性,其大小只能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计算: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据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计算: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摩擦力将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求解;如果物体处于非平衡摩擦力将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求解;如果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状态,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2静摩擦力的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是指假设接触面趋势的方向相反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是指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物体将要发生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对运动趋势光滑时,物体将要发生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对运动趋势不如相对运动直观,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判断静摩擦力的不如相对运动直观,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时除了用方向时除了用“假设法假设法”外,还可以根据外,还可以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及牛顿第三定律来分析及牛顿第三定律来分析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假设法:假设接触面光滑,看原来相对静止的物体间能发假设法:假设接触面光滑,看原来相对静止的物体间能发生怎样的相对运动若能发生相对运动,则这个相对运动的方向生怎样的相对运动若能发生相对运动,则这个相对运动的方向就为原来静止时两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若不能发生相就为原来静止时两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若不能发生相对运动,则物体间无相对运动趋势对运动,则物体间无相对运动趋势 根据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定:即先判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定:即先判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加速度的方向即加速度的方向),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合力,然后通过受,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力分析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来判定: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来判定: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特点,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再对出现的特点,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再根据相互作用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根据相互作用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例例2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图物块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图73所示的所示的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方向对物块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A中中F垂直于斜面向上,垂直于斜面向上,B中中F垂直于斜面向下,垂直于斜面向下,C中中F竖直向上,竖直向上,D中中F竖直向下,施力竖直向下,施力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后物块仍然静止,则物块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图图73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2D解析解析 在施加力在施加力F之前,物体重力沿斜面向下的之前,物体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量等于物体受到的斜面的静摩擦力选项分量等于物体受到的斜面的静摩擦力选项A、B中,对物体中,对物体施加的是垂直于斜面的力,所以平行于斜面的力没有改变,施加的是垂直于斜面的力,所以平行于斜面的力没有改变,静摩擦力也不变,选项静摩擦力也不变,选项A、B错误;选项错误;选项C、D中,对物体施中,对物体施加竖直方向的力而物体没动,可以把力加竖直方向的力而物体没动,可以把力F分别沿平行斜面和垂分别沿平行斜面和垂直斜面方向分解,由平衡条件可知,选项直斜面方向分解,由平衡条件可知,选项C静摩擦力减小,选静摩擦力减小,选项项D静摩擦力增大,选项静摩擦力增大,选项C错误、错误、D正确正确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点评点评 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所受的其他外力决定,在求解时可以先不考虑静摩擦力,看物体的其他外力决定,在求解时可以先不考虑静摩擦力,看物体在只受其他外力的情况下能否保持题中的运动状态,如不能,在只受其他外力的情况下能否保持题中的运动状态,如不能,则由静摩擦力补充则由静摩擦力补充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用轻弹簧竖直悬挂质量为用轻弹簧竖直悬挂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时弹簧的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伸长量为L.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m的物体,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斜面倾角为斜面倾角为30,如图,如图74所所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示则物体所受摩擦力()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解析解析 竖直悬挂时,竖直悬挂时,mgkL;沿斜面拉;沿斜面拉2m物体时,设物体时,设物体受摩擦力为物体受摩擦力为f,方向沿斜面向下,则,方向沿斜面向下,则kL2mgsin30f.解得解得f0.A探究点三摩擦力的综合问题探究点三摩擦力的综合问题 1摩擦力和弹力的关系摩擦力和弹力的关系 (1)弹力: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弹力: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对弹簧类,之间;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对弹簧类,有有Fkx.(2)摩擦力:摩擦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并发生摩擦力:摩擦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并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N,静摩擦力的大小由其他外力或运动状态确定;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由其他外力或运动状态确定;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弹力是摩擦力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物体之间弹力是摩擦力产生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物体之间存在摩擦力,则必存在弹力存在摩擦力,则必存在弹力(压力、支持力压力、支持力),且摩擦力的方,且摩擦力的方向和弹力向和弹力(压力、支持力压力、支持力)方向互相垂直方向互相垂直 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2摩擦力的突变问题摩擦力的突变问题 摩擦力突变发生的前提条件具有多样性,如物体的受力摩擦力突变发生的前提条件具有多样性,如物体的受力情况发生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物体间的相对运情况发生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要全面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动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要全面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抓住前提条件,才能正确地处理摩擦力的突变问题状态,抓住前提条件,才能正确地处理摩擦力的突变问题如果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的变化分析不到位,在解如果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的变化分析不到位,在解题时容易疏忽摩擦力的突变问题题时容易疏忽摩擦力的突变问题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例例3如图如图75所示,位于斜面上的木块所示,位于斜面上的木块M在沿斜面向在沿斜面向上的力上的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关于斜面对木块的静摩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关于斜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擦力,说法正确的是()A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上 B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 C大小可能等于零大小可能等于零 D大小一定等于大小一定等于F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例例3C解析解析 设斜面倾角为设斜面倾角为,木块质量为,木块质量为m.如果如果Fmgsin,斜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为零;如果,斜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为零;如果Fmgsin,斜,斜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如果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如果Fmgsin,斜面,斜面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对木块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点评点评 静摩擦力是被动力,静摩擦力是否存在以及其大静摩擦力是被动力,静摩擦力是否存在以及其大小和方向是由物体受到的其他外力及运动状态决定的在本小和方向是由物体受到的其他外力及运动状态决定的在本题中物体相对运动趋势难以确定,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及题中物体相对运动趋势难以确定,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及物体受到的其他外力,结合平衡条件找出物体恰好不受静摩物体受到的其他外力,结合平衡条件找出物体恰好不受静摩擦力作用的临界条件擦力作用的临界条件Fmgsin作为解题的突破点作为解题的突破点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例例4 2010湖南师大附中湖南师大附中 如图如图76所示,直角斜槽所示,直角斜槽(两两槽面间夹角为槽面间夹角为90)与水平面的倾角为与水平面的倾角为,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的物块两相邻表面与两槽面接触,且恰能沿此斜槽匀速下滑的物块两相邻表面与两槽面接触,且恰能沿此斜槽匀速下滑假定两槽面的材料和槽面的情况相同,求物块和槽面之间假定两槽面的材料和槽面的情况相同,求物块和槽面之间的动摩擦系数的动摩擦系数.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点评点评 本题主要通过滑动摩擦力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本题主要通过滑动摩擦力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物块滑动过程中,两个侧面与直角斜槽接触且均有挤压,力,物块滑动过程中,两个侧面与直角斜槽接触且均有挤压,物块受两个滑动摩擦力作用,必须分别计算变式题则是考物块受两个滑动摩擦力作用,必须分别计算变式题则是考查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突变问题查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突变问题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如图如图77所示,做匀速运动的升降机内有一弹簧,所示,做匀速运动的升降机内有一弹簧,弹簧右端固定在侧壁上,左端与物体弹簧右端固定在侧壁上,左端与物体A连接,物体连接,物体A相对地相对地板静止,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当电梯的运动状态变化时,板静止,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当电梯的运动状态变化时,发现弹簧突然被拉向右方,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升降机的运发现弹簧突然被拉向右方,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升降机的运动可能是动可能是()A加速上升加速上升B减速上升减速上升C匀速下降匀速下降D减速下降减速下降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解析解析 升降机匀速运动时,物体静止在地板上,说明升降机匀速运动时,物体静止在地板上,说明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与弹簧的拉力平衡,且该静摩擦力可能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与弹簧的拉力平衡,且该静摩擦力可能小于或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当物体被拉动时,因弹簧的弹力小于或等于最大静摩擦力当物体被拉动时,因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所以一定是最大静摩擦力减小,弹簧的拉力大于不能突变,所以一定是最大静摩擦力减小,弹簧的拉力大于物体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摩擦力发生了突变,由静变物体与地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摩擦力发生了突变,由静变动进一步推知,物体与地板间的正压力减小,物体处于失动进一步推知,物体与地板间的正压力减小,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可能的运动为减速上升或加速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可能的运动为减速上升或加速下降下降B 点评点评 物体向右滑动的条件是其受到的向左的静摩擦力物体向右滑动的条件是其受到的向左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而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原来受达到最大静摩擦力,而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原来受静摩擦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由于与地板间的压力变静摩擦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由于与地板间的压力变小引起最大静摩擦力变小,最终导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小引起最大静摩擦力变小,最终导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摩擦力发生突变,静摩擦变为滑动摩擦变化,摩擦力发生突变,静摩擦变为滑动摩擦第第7 7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第第8 8讲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第第8 8讲力的合成与分解讲力的合成与分解考点整合一、力的合成一、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求力的合成:求_的过程的过程 合力既可能合力既可能_也可能也可能_任一分力合力的效果与其所有分力任一分力合力的效果与其所有分力的共同效果相同的共同效果相同 2运算法则:力的合成遵循运算法则:力的合成遵循_定则定则 3讨论讨论 (1)两个力两个力F1、F2的合力的取值范围是的合力的取值范围是_F_;(2)两个力两个力F1、F2的合力的大小随它们的夹角的增大而的合力的大小随它们的夹角的增大而_;(3)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在规定了正方向后,可利用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在规定了正方向后,可利用_法法直接运算直接运算第第8 8讲讲 考点整合考点整合几几个个力的合力力的合力大于大于小小于于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F1F2|F1F2减小减小代数代数第第8 8讲讲 考点整合考点整合二、力的分解二、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求力的分解:求_的过程的过程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_过程力的分解原则是按照过程力的分解原则是按照力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力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2运算法则:运算法则:_定则定则一个力的分力一个力的分力逆逆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要点探究探究点一探究点一力的合成问题力的合成问题1作图法作图法 从力的作用点沿两个分力的作用方向按同一比例作出从力的作用点沿两个分力的作用方向按同一比例作出两个分力两个分力F1、F2,以这两个力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以这两个力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表示分力的两邻边所夹对角线表示这两个力的合力可则表示分力的两邻边所夹对角线表示这两个力的合力可分别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直接量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可分别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直接量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可应用几何运算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应用几何运算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第第8 8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第第8 8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第第8 8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当两个分力大小相等夹角为当两个分力大小相等夹角为120时,力的合成如图时,力的合成如图84所示,对角线将平行四边形分为两个等边三角形,故合所示,对角线将平行四边形分为两个等边三角形,故合力的大小与分力相等,合力力的大小与分力相等,合力F与分力与分力F1夹角为夹角为60.由上分析,两分力保持大小不变时,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由上分析,两分力保持大小不变时,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当两力反向时,合力最小为减小,当两力反向时,合力最小为|F1F2|,当两分力同向,当两分力同向时,合力最大为时,合力最大为F1F2,即合力范围为,即合力范围为|F1F2|FF1F2.第第8 8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第第8 8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例例1 1小强的妈妈提一桶水,向上提起的力为小强的妈妈提一桶水,向上提起的力为150 N,小强和小勇接过来共同来提,关于小强和小勇的用力,下小强和小勇接过来共同来提,关于小强和小勇的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列说法正确的是()A他俩必须分别只用他俩必须分别只用75 N的力的力B他俩可分别用他俩可分别用100 N的力的力C他俩都可用小于他俩都可用小于75 N的力的力D他俩的力不可能大于他俩的力不可能大于75 N第第8 8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B解析解析 小强和小勇两人所用力的合力大小小强和小勇两人所用力的合力大小应为应为150 N,则两个分力不可能都小于,则两个分力不可能都小于75 N,应该,应该大于等于大于等于75 N.第第8 8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变式题1有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有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夹角为夹角为,它们的合力,它们的合力F随随变化的关变化的关系如图系如图85所示,那么这两个力的大所示,那么这两个力的大小分别是小分别是()A1 N和和6 NB2 N和和5 NC3 N和和4 ND3.5 N和和3.5 N第第8 8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解析解析 设两分力分别为设两分力分别为F1、F2,由图知,由图知F1F27 N,|F1F2|1 N,解得,解得F14 N,F23 N,故选,故选C.C变式题2 2010福州模拟福州模拟 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三个力,不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三个力,不可能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可能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2 N、3 N、5 N B4 N、5 N、6 N C1 N、7 N、10 N D5 N、5 N、5 N第第8 8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C C 解析解析 关于关于F F1 1、F F2 2、F F3 3三力的合力:若三力的合力:若F F3 3满足满足|F F1 1F F2 2|F F3 3 F F1 1F F2 2,则三个力合力的最小值等于,则三个力合力的最小值等于0.0.或者说,或者说,表示三个力的线段如果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表示三个力的线段如果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小值为合力最小值为0.0.第第8 8讲讲 要点探究要点探究 例例2 2 如图如图8 86 6所示,一根质量不计的横梁所示,一根质量不计的横梁A A端用铰链端用铰链固定在墙壁上,固定在墙壁上,B B端用细绳悬挂在墙壁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