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316154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10.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放射医学辐射安全防护--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射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培训放射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培训影像科1v放射医学辐射防护与安全培训1一、医用放射防护的基础概述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职业照射医用辐射防护与安全2v一、医用放射防护的基础概述2精品资料3v精品资料3v你怎么称呼老师?v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v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v教师的教鞭v“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v“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4v4(一一)电离辐射电离辐射1、概念、概念v指能够直接地使物质电离或者通过某些次级辐射使物质电离而产生带电粒子或不带电粒子的辐射。在电离辐射防护领域中,电离辐射也简称为辐射。v电离辐射可分为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两大类5v(一)电离辐射1、概念5(1)电磁辐射:)电磁辐射:x射线和射线都是一种电磁波。v电磁辐射是一种波动的能量。当它们的足够能量以适当的形式转移给物质时,则可从该物质的原子或分子内击出电子,从而发生电离过程。v一般有两个过程,即产生高能的次级带电粒子(一般是电子),然后发生激发和电离。v在电磁辐射中,波长越短、频率越大者,其能量越高,穿过物质的能力越大。电磁辐射波谱图电磁辐射波谱图6v(1)电磁辐射:x射线和射线都是一种电磁波。电磁辐射是一电离辐射的发生:电离辐射的发生:a.a.带电粒子直接使物质激发、电离带电粒子直接使物质激发、电离激发激发(自由电子,可致间接电离)电离电离7v电离辐射的发生:a.带电粒子直接使物质激发、(2 2)粒子辐射:)粒子辐射:主要的粒子有粒子、粒子(或电子)、质子、中子、负介子和重带电离子等。粒子辐射:是一些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或者由这些基本粒子构成的原子核,这些粒子具有运动能量和静止质量,通过消耗自己的动能把能量传递给其它物质。v从防护的意义上经常见到的几种主要粒子射线有:射线、射线、中子。8v(2)粒子辐射:主要的粒子有粒子、粒子(或电子)、质b.b b粒子粒子(1MeV)(1MeV)能产生韧质辐射能产生韧质辐射光子光子带电粒子速度、方向改变散射散射反散射反散射(90(90 ),发生发生率与屏蔽率与屏蔽Z Z成正比成正比散射散射b b粒子粒子(高原子序数金属)(穿透力强)粒子辐射9vb.b粒子(1MeV)能产生韧质辐射2、什么是放射性?v放射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v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原子”构成的,每个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v大多数物质的原子核是稳定不变的,但有些物质的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不稳定原子核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会发射各种各样的射线,这种现象就是“放射性”。v放射性物质在地球一直存在,如铀、钍、镭等,叫做 天然放射性物质。v人类出于不同的目的制造了 一些具有放射性的物质,人工放射性物质。10v2、什么是放射性?放射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103、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v天然辐射(1)、天然本底照射:宇宙射线;地球天然放射性核素(2)、工业技术发展变更的天然照射v人工照射 (1)核爆炸 核武器试验污染环境 (2)核能生产、核工业、核动力。(3)医疗照射(4)其它人工辐射11v3、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天然辐射11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1、天然辐射是人类受照的最大的辐射源。(1)、天然本底照射1)、来自地球外的宇宙射线,2)、地球本身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外照射3)、内照射则是由于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经食入、吸入进入人体所致。根据估算,正常本底辐射地区天然辐射源致人体年有效剂量当量约为2.4mSv,占82(2)、工业技术发展变更的天然照射增加的天然辐照,乘飞机旅行,燃煤发电厂排出物对周围居民的照射等。减少天然照射。例如饮用经净化处理降低了镭和其它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的地表水等。12v作用于人体的电离辐射122、人工照射1).核爆炸核爆炸 核武器试验污染环境核武器试验污染环境。通过吸入地表空气中的放射性核素食入放射性污染的食物引起的内照射,地表空气中或沉降到地面的放射性核素引起的外照射。2).核能生产、核工业、核动力核能生产、核工业、核动力核能生产包括铀矿开采、矿石加工、铀燃料生产、反应堆动力生产、燃料后处理、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放射性物质的运输和放射性废物的最终处置等。3).医疗照射医疗照射各种电离辐射和放射性核素在医疗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放射治疗、核医学和医用线诊断。医疗照射是人类受到的最大的人工辐射源。4).其它人工辐射其它人工辐射消费品中的人工辐射,掺入了放射性核素或能发射出射线,含放射性核素的辐射发光产品,如钟表等,含有放射性物质或由于电子受到减速而发射辐射的电子和电子器件,含放射性物质的静电消除器,烟雾探测器和含铀、钍制品等。13v2、人工照射13天然放射性对公众剂量的贡献v天然辐射主要有三种来源:v宇宙射线、陆地辐射源和体内放射性物质。v据有关资料统计,天然辐射造成的公众平均年剂量值如下表所列。照射成分年有效剂量(mSv)正常本底地区照射量升高的地区宇宙射线0.382.0宇宙放射性核素0.010.01陆地辐射:外照射0.464.3陆地辐射:内照射(氡除外)0.230.6陆地辐射:氡及其衰变物的内照射吸入222Rn1.210吸入220Rn0.070.1食入222Rn0.0050.1总计2.4mSv14v天然放射性对公众剂量的贡献天然辐射主要有三种来源:14人工辐射源对公众剂量的贡献v人工辐射源包括放射性诊断和放射性治疗辐射源、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核武器爆炸的落下灰尘以及核反应堆和加速器产生的照射等。人工辐射源对公众产生的平均年剂量值如下表:辐射源剂量(毫希/年)放射诊断0.22放射治疗0.03医用同位素0.002放射性废物0.002核爆炸落下尘0.01职业照射0.009其他辐射源0.012核电站周围0.0010.02人们受到的放射性照射大约有82来自天然环境,大约有17来自医疗诊断,而来自其他活动大约只有1。15v人工辐射源对公众剂量的贡献人工辐射源包括放射性诊断和放射性治4、什么是放射源?放射源的概念是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能产生辐射照射的物质或实体,v医用放射源按其密封状况可分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料位计、探伤机等使用的都是密封源,如钴-60、铯-137、铱-192等。非密封源是指没有包壳的放射性物质,医院里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属于非密封源,如碘-131、碘-125、锝-99m等。16v4、什么是放射源?放射源的概念16放射源的分类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可能的伤害程度,将放射源分为5类:v1类放射源属极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v2类放射源属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以致人死亡。v3类放射源属中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上述三类放射源为危险放射源。v4类放射源属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v5类放射源属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17v放射源的分类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可能的伤害程度,(二)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v1、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v2、辐射对人体的影响v3、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v4、辐射损伤v5、放射性疾病18v(二)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1、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181、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照射是指受照的行为或状态。根据辐射源与人体的相对位置,人体所受的辐射照射分为v外照射v内照射v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v复合照射不论是内照射还是外照射,都有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19v1、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照射是指受照的行为或状态。19什么是外照射?v外照射指辐射源在体外的照射。处在体外的辐射源对人体产生的照射称为外照射。v可以是全身照射或局部照射。v辐射源的距离和照射范围与辐射损伤关系密切。v全身或身体大部分一次或数日内分次由体外受到穿透力强的射线均匀、比较均匀或不均匀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全身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根据吸收剂量大小、临床特点和主要病理改变,一般分为骨髓型、肠型和脑型三种类型。典型的病程分为初期、假愈期、极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20v什么是外照射?外照射指辐射源在体外的照射。处在体外的辐射源什么是内照射?v内照射指辐射源在体内的照射。进入人体内的辐射源对人体产生的照射,指放射性核素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粘膜进入人体。v源器官;靶器官。持续性连续照射v内照射急性放射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放射性核素通过食入、吸入或由皮肤伤口进入体内后,12周内全身累积吸收剂量在12Gy以上时可引起内照射急性放射病。21v什么是内照射?内照射指辐射源在体内的照射。进入人体内的辐射源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v放射性核素外污染:沾染与人体表面(皮肤或粘膜);或为健康的体表或为创伤的表面,构成局部的外照射。v放射性核素内污染:经过体表吸收进入血液或通过食入、吸入或由皮肤伤口进入体内构成内照射。v实践中往往是多种照射方式同时存在构成复合照射22v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放射性核素外污染:沾染与人体表面(皮肤或粘2、辐射对人体的影响1)辐射效应分类按出现的范围:人体受到电离辐射照射后,出现在受照者本人身上的称为躯体效应;出现在受照射者后裔身上的称为遗传效应。按效应发生规律的性质:国家辐射防护委员会将这些效应分为:随机效应和确定性效应(非随机效应)。按效应出现的时间:近期效应和远期效应。近期效应又可分为:急性效应和慢性效应。23v2、辐射对人体的影响1)辐射效应分类23什么随机性效应?是指辐射效应发生几率(非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相关的效应,而严重程度与剂量无关的效应。对于这种效应不存在着剂量的阈值。遗传效应和躯体效应中癌的发生都是随机性效应。24v什么随机性效应?是指辐射效应发生几率(非严随机性效应指发生的几率与所受剂量增加而增大发生的概率与辐射剂量成正比,其比例因子称为危险度或危险系数,流行病学调查估算发生率。评价危险度的量全身的有效剂量,Sv严重的程度与剂量大小无关在低剂量范围内,这种效应的发生不存在着剂量的阈值,癌症,遗传效应剂量发生几率剂量严重程度25v剂量发生几率剂量严重程度25什么确定性效应?是指辐射损害发生的严重程度随剂量而变化的辐射效应,对于这种效应存在着剂量阈值,低于这个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v确定性效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即只有在机体接受的剂量超过一定阈值时才能发生,而且剂量愈高,效应的严重程度越大。v确定性躯体效应表现为机体机能的改变,例如;白内障、皮肤损伤、骨髓中细胞的减少、生育能力的减退、血管或结缔组织的损伤等,26v什么确定性效应?是指辐射损害发生的严重程度随确定性效应严重程度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剂量愈高,效应的严重程度越大。辐射损害不存在几率性,只有在机体接受的剂量超过一定阈值时才能发生,器官或组织的吸收剂量是评价确定性效应的指标。GY白內障,呕吐,皮肤损伤、骨髓中细胞的减少、生育能力的减退。剂量发生几率剂量严重程度阈剂量0%50%100%病理改变27v确定性效应严重程度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剂量愈高,效应的严重程度發生機率機率效應 非機率效應低限劑量嚴重程度根据辐射效应的特点,辐射防护的主要目的是要:1、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2、将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降至可接受的水平。28v發生機率機率效應非機率效應低限劑量嚴重程度根据辐射效应的按效应发生规律分类按效应出现的时间分类按效应出现的对象分类 机体变化确定性效应近期效应躯体效应皮肤损伤生育器官损伤造血器官损伤消化器官损伤中枢神经损伤白内障免疫系统受损远期效应随机性效应癌病遗传效应遗传病辐射效应类型辐射照射而产生的生物效应,可按照效应发生的规律、出现的时间或出现的对象来分类:29v按效应发生规律分类按效应出现的时间分类按效应出现的对象分类3、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v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将其能量传递给机体的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所造成的形态和功能的改变,从而导致有害于健康后果。v损害的发生和剂量与机体或组织对辐射的敏感性有关30v3、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将其能量传递给机体的组织敏感程度组织和器官高度敏感组织淋巴组织、胸腺、骨髓、胃肠上皮、性腺、胚胎组织。中度感官、皮肤、唾液腺、肾、肝、肺。低度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心脏不敏感肌肉、软骨/骨、结缔组织。31v组织敏感程度组织和器官高度敏感组织淋巴组织、胸腺、骨髓、胃肠 电电离离辐辐射射的的生生物物学学效效应应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生物分子激发、电离生物分子激发、电离 水分子激发、电离水分子激发、电离重排重排重排重排 生物分子损伤生物分子损伤 产生自由基产生自由基 生物分子自由基生物分子自由基继发生物分子损伤继发生物分子损伤生殖细胞生殖细胞 体细胞体细胞代谢损伤代谢损伤异常增殖异常增殖 细胞死亡细胞死亡遗传变异遗传变异 个体疾病、死亡个体疾病、死亡物理阶段物理阶段理化阶段理化阶段 化学阶段化学阶段生物阶段生物阶段32v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电离辐射生物分子激发、电离4、辐射损伤:v机体受电离辐射照射而产生的各种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有害效应。v主要是由于射线将能量传给有机体而引起生物分子损伤。v辐射作用于人体,可在分子、亚细胞、细胞、组织器官以及整体水平上产生各种损伤效应。其中,轻者对生命活动无明显影响或只发生某种机能变化,较重者造成可逆或不可逆损伤,严重者导致死亡。33v4、辐射损伤:机体受电离辐射照射而产生的各种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辐射损伤剂量与效应的关系确定性躯体效应存在着阈剂量,当受照剂量超过某一阈值时,会引起急性损伤的一些效应,在受照者身上出现相应的症状。很多因素都能直接影响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发生几率:v射线的种类、v受照的总剂量、v剂量率、v照射方式:一次照射或分次照射;内照射、外照射、混合照射v照射面积和部位、v机体生理状态(年龄和健康状况等)v受照后的医疗条件等,主要因素是受照射的总剂量、剂量率和照射方式。34v辐射损伤剂量与效应的关系确定性躯体效应存在着阈剂量,当受照剂表1 一次全身受到大剂量的照射后能引起的症状照射量(伦)症状治疗25无明显自觉症状可不治疗,酌情观察2550极个别人有轻度恶心,乏力等感觉,血液学检查有变化增加营养,要观察50100极少数人有轻度短暂的恶心,乏力,呕吐,工作精力下降增加营养,注意休息,可自行恢复健康100150部分人员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晕乏力,少数人一时失去工作能力症状明显者要对症治疗150200半数人员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晕乏力,少数人症状较重,有一半人员一时失去工作能力大部分人需要对症治疗,部分人员要住院治疗200400大部分人出现上述症状,不少人症状较严重,少数人可能死亡均需住院治疗400600全部人员出现上述症状,死亡率约50 均需住院抢救,死亡率取决于治疗的积极性800以上 一般将100死亡尽量抢救,或许对个别人有成效35v表1一次全身受到大剂量的照射后能引起的症状照射量(伦)症状v临床上把可观察到的辐射损伤统称为放射性疾病,v这些疾病可以在照后几天或几周内出现,称为近期或早期效应,也可在半年后出现,称为远期或晚期效应。v辐射损伤可出现在受照者本身称为躯体效应,也可出现在受照者的后代,称为遗传效应。v现代辐射防护概念,把辐射损伤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两大类。36v临床上把可观察到的辐射损伤统称为放射性疾病,36什么是放射性疾病?v电离辐射所致损伤或疾病的总称。v放射病属电离辐射的确定性效应,照射达到一定剂量后才发病,而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受照后机体吸收剂量的大小有关。v根据吸收剂量大小、受照时间的长短和发病的缓急,一般将放射病分为v急性、亚急性与慢性三种。v根据射线的来源与作用方式又可分为外照射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和内外混合照射放射病。37v什么是放射性疾病?电离辐射所致损伤或疾病的总称。37(三)、职业照射v1、职业照射的概念;v2、职业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v3、职业照射防护与安全v4、放射防护原则的应用38v(三)、职业照射1、职业照射的概念;381、职业照射的概念v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2002的规定:职业照射是指除了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所排除的照射以及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予以豁免的实践或源所产生的照射以外,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的所有照射。医疗机构从事医用放射服务的工作人员是最大的职业受照群体。v将照射分为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公众照射三类。39v1、职业照射的概念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v职业照射:除了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所排除的照射以及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予以豁免的实践的源所产生的照射以外,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过程中所受到的所有照射。v公众照射:公众成员所受到的辐射源的照射,包括获准的源和实践所产生的照射和在干预情况下受到的照射,但不包括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当地正常情况下所受到的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v医疗照射医疗照射:患者(包括不一定患病的受检者)因自身医学诊断或治疗所受到的照射、患者(包括不一定患病的受检者)因自身医学诊断或治疗所受到的照射、知情但自愿帮助和安慰患者的人员(不包括施行诊断或治疗的执业医师和知情但自愿帮助和安慰患者的人员(不包括施行诊断或治疗的执业医师和医技人员)所受到的照射,医技人员)所受到的照射,以及生物医学研究计划中的志愿者所受到的照射。以及生物医学研究计划中的志愿者所受到的照射。40v职业照射:除了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所排除的照射以及根据国家有关2、职业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剂量当量限值分两类:一类适用于辐射工作人员;另一类适用于公众成员应对任何工作人员(成人)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a)连续5年内的年平均有效剂量,20mSv;(b)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50mSv;(c)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d)四肢(手和脚)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mSv。41v2、职业照射的个人剂量限值:剂量当量限值分两类:一类适用于辐v年龄小于16周岁不得接受职业照射。v年龄在1618周岁的学生和学徒工,由于教学培训需要接受照射时,一年内受到的有效剂量当量不得超过6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50mSv;四肢(手和脚)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150mSv。v对已知怀孕的妇女接受的照射,在余下的妊娠时期有效剂量当量应限制在1mSV以下。v公众成员的年有效剂量当量不超过1mSV。42v年龄小于16周岁不得接受职业照射。42v1、职业照射v(1)对任何工作人员:v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超过20mSvv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不超过50mSv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不超过150mSvv四肢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不超过500mSv43v1、职业照射43v(2)对16-18岁的徒工或学生v年有效剂量不超过6mSv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不超过50mSvv四肢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不超过150mSv44v(2)对16-18岁的徒工或学生44v2、公众照射v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年有效剂量1mSv特殊情况下,连续5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的有效剂量可为5mSv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mSv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mSv 年龄小于16周岁不得接受职业照射。45v2、公众照射45(四)辐射防护v辐射防护:辐射防护:或辐射安全。是防止电离辐射对人产生有害作用的科学技术。内容:辐射防护原则与目标;辐射防护方法:辐射监测技术;辐射防护评价辐射事故应急46v(四)辐射防护辐射防护:或辐射安全。是防止电离辐射对人产生有1、辐射防护的目的、辐射防护的目的辐射防护的目的:辐射防护的目的:辐射防护的出发点是要减低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辐射效应主要分为确定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两大类。根据辐射效应的特点,辐射防护的主要目的:v1、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v2、并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几率,使之降至可接受的水平。47v1、辐射防护的目的辐射防护的目的:辐射防护的出发点是要减低如何实现辐射防护的目的?如何实现辐射防护的目的?v1)、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就需要制定足够低的剂量限值,保证终生或全部工作期间所受全部剂量达不到阈剂量;v2)、限制随机性效应的发生几率的办法是使一切具有正当理由的照射保持在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并不超过为防止确定性效应所制定的剂量限值。48v如何实现辐射防护的目的?1)、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就2、放射防护的原则(基本原则)国际放射放护委员会防护的基本原则是v放射实践的正当化,v放射防护的最优化v个人剂量限值。49v2、放射防护的原则(基本原则)国际放射放护委员会1)放射实践的正当化v任何涉及辐射照射的行动都必须具备充分理由,v该行动对受照射的个人或社会利多于弊;v在进行任何放射性工作时,权衡代价和利益,要求任何放射实践,对人群和环境可能产生的危害比起个人和社会从中获得的利益来,应当是很小的,v即效益明显大于付出的全部代价时,所进行的放射性工作就是正当的,是值得进行的。50v1)放射实践的正当化任何涉及辐射照射的行动都必须具备充分理由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v充分考虑在合理可行和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情况下,v使放射性照射和照射量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照射,v要求对放射实践选择防护水平时,必须在由放射实践带来的利益与所付出和健康损害的代价之间权衡利蔽,以期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净利益。v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在于促进社会公众集体安全的卫生保健,它是剂量限制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的原则。51v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充分考虑在合理可行和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情况3)个人剂量限制:为个人相关防护v在放射实践中,不产生过高的个体照射量,保证任何人的危险度不超过某一数值,即必须保证个人所受的放射性剂量不超过规定的相应限值。v我国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中,规定放射性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照射时的年剂量当量不应超过50mSv,v公众中个人受照射的年剂量当量应低于1mSv。52v3)个人剂量限制:为个人相关防护在放射实践中,不产生过高的个3、辐射防护的基本措施、辐射防护的基本措施(1)外照射的防护缩短受照时间、增加与辐射源距离、设置防护屏蔽是减少外来辐射照射的基本辐射防护措施。53v3、辐射防护的基本措施53v1、时间防护:受到辐射照射的时间越短,身体所受的剂量越少。v2、距离防护:距离辐射源越远,所受剂量越少。v3、屏蔽防护:铅板、水泥墙或水都可以阻挡辐射或降低辐射强度。54v1、时间防护:受到辐射照射的时间越短,身体所受的剂量越少。(2)内照射防护:采取有效措施切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内的途径,尽可能减少或避免进入人体的一切机会,可采取辐射防护基本措施1、围封隔离: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场所采取严密的而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放射形物质的扩散;2、保洁去污:遵守安全操作规定,保持清洁,减少污染,及时去污,合理的通风或安装空气净化装置,防止表面受污染;3、个人安全防护:正确穿戴防护衣具,防护口罩,面具;限制和缩短暴露于污染环境的时间;不得在污染环境中进食、抽烟等防止吸入带有放射性物质的空气;防止进食受放射性物质污染的食物及饮用受污染的水;。4、妥善治理放射性“三废”5、建立内照射监测系统。55v(2)内照射防护:采取有效措施切断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内的途径二、医用诊断X射线放射卫生防护v1、防护原则v2、X射线机的防护v3、X射线机房v4、工作人员的防护v5、介入放射学诊断和治疗中的辐射防护、介入放射学诊断和治疗中的辐射防护56v二、医用诊断X射线放射卫生防护1、防护原则561、防护原则正当化与最优化原则v正当化即合理利用X射线;只有当通过X射线检查所获得的影像资料,对患者疾病的诊治很有用时,才必须进行X射线检查;v最优化即任何必要的照射应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对一切正当的X射线检查,要采用最佳透照条件和最适宜的检查方法,使既能获得满意的诊断资料,又尽可能降低受检者的受照剂量;57v1、防护原则正当化与最优化原则572、X射线机的防护:X线机的固有防护性能是直接影响射线辐射场中照射量率的重要因素,关系到工作人员和被检查的受照剂量与辐射安全X线机处于工作状态时,在X线辐射场中存在三种射线,从X线管窗口射出的有用射线,从X线管防护套射出的漏射线以及这些射线经过散射体(诊视床床板和受检者)后产生的散射线。X线机的防护性能主要体现在辐射场内的散、漏射线量。国内外对国内外对X射线机的防护性能都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执行射线机的防护性能都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执行。58v2、X射线机的防护:X线机的固有防护性能是X线机工作时,对X线辐射场中的三种射线的防护:v从X射线管窗口射出的有用X射线;透视用X射线机管头窗口必须在固有滤过基础上装有适当的附加铝过滤板,滤掉对诊断无用而对人体有害的软X射线;vX射线管头组体漏射线;X线管必须放在一个内衬足够厚度铅皮防护层的管套内,对于透视与摄影X射线机使距焦点1米处的漏射线的空气照射量率不大于2.5810-5Ckg-1h-1(100mRh-1);v散射线;遮光器开口铅门厚度应大于2mm,并采用屏周、床侧设置有效屏蔽防护或其他防护措施;59vX线机工作时,对X线辐射场中的三种射线的防护:59v(1)X射线机房的设计原则医院的放射机房防护必须遵守放射卫生防护最优化的原则,使辐射剂量保持在可以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要特别注意到病人、医务工作者、周围人群三个层面的安全。合理选择放射投照室位置,必须对机房毗邻房间和上下楼层内提供足够的防护3、X射线机房60v(1)X射线机房的设计原则3、X射线机房60v(2)X射线机房总体布局遵循安全、方便、卫生原则,v根据放射防护要求,X线机房设置于单独设置的区域,既方便患者检查,又方便临床工作。v因地制宜采用分隔式布局(全分隔、半分隔、随意分隔)v布局要合理,照射室与控制室要分开,以保证工作人员免受不必要的照射。61v(2)X射线机房总体布局遵循61机房采用隔室操作极大降低了机房采用隔室操作极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62v机房采用隔室操作极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62v(3)机房建筑:建造有足够屏蔽效果的防护隔墙。所有机房的防护厚度均能保证在所预计的每周最大工作负荷条件下,使其周围区域内的人员的受照剂量,低于其相应的当量剂量限值。材料以砖和混凝土为宜,墙体厚度为24-37cm加辐射防护涂层,不留缝隙,灰浆饱满;主防护厚度大于2mm铅当量,副防护厚度大于1mm铅当量,透视机房的的墙壁有大于1mm铅当量的防护厚。顶棚楼板须用13厘米以上的实心钢筋混凝土板,大型高能射线检查室的屏蔽更要厚些。63v(3)机房建筑:63(4)机房面积要够大。v照射室的面积以工作方便和尽量减少辐射场内散射线为原则。按有关放射卫生防护标准规定,v诊断X射线机房和放射治疗室均不应小于30平方米。v机房的空间应以保证安全操作为原则64v(4)机房面积要够大。照射室的面积以工作方便和尽量减少辐射场(5)机房门窗:用铁板、铅板或复合防护材料制作v机房防护门、防护窗均有适当铅当量的防护厚度,v门窗必须合理设置,投照方向不宜对着门窗;v观察窗安装铅玻璃观察窗,铅当量不低于同侧墙壁铅当量。v门机连锁。60钻治疗机和医用电子加速器等大型放射治疗设备的治疗室,必须安装门机连锁装置,使之只有在门关闭后才能进行照射,以防误照射事故的发生。v球管投射方向不能朝暗室或其他房间,应朝向窗外65v(5)机房门窗:用铁板、铅板或复合防护材料制作机房防护门、防防护门窗66v防护门窗66放射性工作场所控制区的标志67v放射性工作场所控制区的标志67v6.机房门外有电离辐射标志,并安装醒目的工作指示灯。v7.所有X线机房均安装通风装置。暗室和机房应设良好的通风装置,最好用空调。v8.机房内布局合理,不得堆放与诊断无关的杂物;68v6.机房门外有电离辐射标志,68v设迷路。v钴治疗机和医用电子加速器等高能放射治疗设备,其治疗室的入口,应设置减缓辐射场影响的迷路。v迷路的形式大致分两种,Z型和L型。69v设迷路。694、工作人员的防护v放射工作人员是最大的职业受照群体,包括医师、技师、护士、工程人员等。vX射线是职业照射的最主要来源。v根据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防护和保健措施。70v4、工作人员的防护放射工作人员是最大的职业受照群体,包括医师v1、放射工作人员要熟知国家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规定,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操作,并切实按时间、距离、屏蔽三防护原则办事。v2、放射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身体。尤其要注意血象变化;要加强饮食营养,按规定休放射假、年度工作假。71v1、放射工作人员要熟知国家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规定,并经考核合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名称用途高领坎肩式铅围裙牙科拍片用铅围裙胸透或胸部拍片铅围屏胸部拍片护颈防护帽胸部、胸椎、肋骨、锁骨和肩胛骨拍片或透视防护巾胸部、胸椎、肋骨拍片颈套胸部、胸椎、肋骨、锁骨和肩胛骨及头部拍片防护三角胸部、胸椎、腹部拍片、胆囊造影和尿路造影72v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名称用4、X射线操作人员的防护v1、X射线工作者必须进行射线防护知识培训;必须经常定期检查X射线机和防护设备的防护性能;v2、在透视前,要关闭X射线机房门、窗,并必须做好充分暗适应;透视时,位置要适当;透视操作时尽可能利用各种防护设施和辅助防护用品;v3、在不影响诊断的原则下,应尽可能采用“高电压、低电流、小视野、厚过滤”的检查方法;v4、X线摄影前,要关闭X射线机房门,射线束不能朝向机房的门窗、控制台或暗室墙壁;v5、摄影时,工作者应在隔室内操作,通过铅玻璃观察患者;必须注意优选摄影条件;开展X射线诊断质量保证,避免重复摄影;v6、床旁摄影时,工作者需穿戴个人防护用具,曝光时应距X射线管和患者2米以上;73v4、X射线操作人员的防护1、X射线工作者必须进行射线防护知识v完善X射线设备操作规程、v放射防护规章制度;v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v制定最佳的检查程序,v采用最优化的工作条件进行透视和投照;v调节准直和滤线束,v准确对位,v避免非检查部位受照。74v完善X射线设备操作规程、745、X射线机维修人员的防护v在照射情况下,查找故障或检修、调试机器时,应将X射线管置于距控制台较远的地方,并将窗口的遮线器关闭或用足够铅当量的材料遮住窗口并穿戴防护用品;v在照射情况下,需从窗口观察X射线管内部情况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严禁肉眼直接观察;v维修工具不应放置在X射线管窗口下,以防产生散射线;75v5、X射线机维修人员的防护在照射情况下,查找故障或检修、调试6、X射线检查中受检者的防护正当化即合理利用X射线;只有当通过X射线检查所获得的影像资料,对患者疾病的诊治很有用时,才必须进行X射线检查;v严格掌握X射线检查的适应症;X射线检查的最优化;v在X射线检查时,要选取适当的投照体位,v防止非检查部位受到不必要的照射;注意使有用线束避开对辐射敏感器官的直接照射对病人要设法屏蔽非受检器官(尤其生殖腺体、眼晶状体),v选取合适焦距或焦片距,合理利用X线束的总过滤,控制透视时间,合理选用快速增感屏胶片组合,控制来自影像接收器的散射线。v专门制定出为儿童进行X射线检查的最佳物理技术条件;v要从距离、线质、线锥、屏蔽上多方面考虑,以充分体现病人为中心的最佳质量标准。76v6、X射线检查中受检者的防护正当化即合理利用X射线;只有当77v77v(1)、成立放射安全防护小组和质量管理小组,由科主任负责,科内医师和技师参加,对X射线辐射进行检查、指导和督察,预防意外紧急事件的发生。v建立X射线辐射意外应急处理预案和档案登记制度7、放射防护的管理放射防护的管理内容内容78v(1)、成立放射安全防护小组和质量管理小组,由科主任负责,科(2)为减少散射线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同时也为方便患者诊治,每台X线机均有单独机房,全部机房的操作间均采用隔室操作设计,有足够的使用面积。79v(2)为减少散射线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同时也为方便患者诊治,v(3)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例行健康体检合格,岗前进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和法规教育,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v上岗后定期体检。v遵守放射防护的有关法律、法规。v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专业学历和专业技术知识和业务能力。能够胜任放射工作。80v(3)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例行健康体检合格,岗前进行放射防护v(4).对于放射介入工作人员和可能接触射线的操作人员,强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铅帽、铅头盔、铅眼睛、铅围脖、铅橡胶手套、铅橡胶围裙等,重点保护双眼晶体、甲状腺、性腺等敏感器官。v对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按照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调整至不直接接触X射线和免受射线辐射的工作岗位。81v(4).对于放射介入工作人员和可能接触射线的操作人员,强制佩v(5)配备个人剂量监测仪,以90天为一周期,监测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水平,实际接受的剂量v检测目标为连续5年的任何一年年平均有效剂量小于20mSv。82v(5)配备个人剂量监测仪,以90天为一周期,监测工作人员职(6)享受国家规定的定期休假制度并享受放射防护津贴补助。83v(6)享受国家规定的定期休假制度并享受放射防护津贴补助。8(7)、公众的防护v16岁以下人员接受X线检查时,除必须照射部位外,应对敏感部位,如性腺等进行必要防护。v孕妇原则上不进行X射线检查。v患者及陪同人员候诊区设置于无射线辐照区域,安静,保持通风良好。84v(7)、公众的防护845、数字减影技术检查中的射线防护、数字减影技术检查中的射线防护(介入放射学诊断和治疗)(介入放射学诊断和治疗)v数字减影技术(DSA)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v但是,当行DSA检查时,不论医生还是病人都会受到X线辐射的损害。因此,重视X线防护,降低X线对人体的辐射量,减少射线对人体的危害水平是十分必要的。85v5、数字减影技术检查中的射线防护(介入放射学诊断和治疗)数86v8687v87v1 缩短缩短DSA检查中检查中X线照射的时间线照射的时间v2 增加增加X管球间的距离管球间的距离v3 低低X线辐射量的采集和投照参数线辐射量的采集和投照参数v4 利用防护设施与合理穿戴个人防护用具:利用防护设施与合理穿戴个人防护用具:操作人员必须穿铅衣、铅裙、铅帽,围铅脖子方可进行DSA检查,对患者无须观察的部位进行有效的遮挡,避免不必要的辐射。另外,必须重视利用铅屏风及铅吊屏阻挡X线管球对操作者的辐射。v5坚持个人剂量检测,使受线量控制在国家坚持个人剂量检测,使受线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规定的范围之内88v1缩短DSA检查中X线照射的时间88三、核医学的防护v(一)有关规定v(二)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v(三)核医学的防护1、开放型放射性核素2、密闭型放射性核素89v三、核医学的防护(一)有关规定89三、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一)有关规定为了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的监督管理,促进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应用,保障人体健康,保护环境,制定本条例。v1、本条例所称放射性同位素包括放射源和非密封放射性物质。v2、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向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颁发许可证前,应当将申请材料印送其行业主管部门征求意见。v3、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将审批颁发许可证的情况通报同级公安部门、卫生主管部门。90v三、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一)有关规定v4、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进行放射诊疗的医疗卫生机构,还应当获得放射源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许可。v5、持有放射源的单位将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返回原出口方或者送交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贮存的,应当在该活动完成之日起20日内向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91v4、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进行放射诊疗的医疗卫生机构,还(二)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放射性废物应按GBZ133-2002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进行管理,其主要管理制度如下:v1、有专(或兼)职废物管理人员负责废物的收集、分类、存放和处理。废物管理人员应熟悉废物管理原则和掌握剂量监测技术。v2、设废物存贮登记卡,废物主要特性和处理过程应记录在卡片上,并存档备案。v3、必须有预防发生废物丢失、被盗、容器破损和灾害事故的安全措施,贮存室的显著位置应设安全警戒信号。v4、密封放射源的废弃和处理,必须履行登记手续,并存档备查。v5、废物管理人员作业时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具和防护设施,防止超剂量照射。92v(二)放射性废物管理办法放射性废物应按(三)核医学的防护v1、开放型放射性核素v2、密闭型放射性核素93v(三)核医学的防护1、开放型放射性核素93核医学辐射防护v1、保护操作者本人免受辐射损伤,防止不必要的射线照射,v2、保护周围人群的健康和安全,做好放射性污物、污水的收集与处理,避免环境污染,v3、保证实验能够正常进行,取得的结果可靠。v4、在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时,一定要考虑放射防护问题,“预防为主”,v5、合理的使用放射性同位素,避免不必要的射线照射,减少人群的剂量负担。94v核医学辐射防护1、保护操作者本人免受辐射损伤,防止不必要的射1、开放型放射性核素的防护v(1)室内设备室内表面光滑;良好通风设备;甲乙级工作场所应设有应急除污设备,丙级场所应有普通清洗设备;工作人员应备有专用洗澡间;上下水应采用红外线自控开关或长臂式、脚踏式开关,放射性污水应有专门下水系统;95v1、开放型放射性核素的防护(1)室内设备95(2)室外设备v工作场所可设置在一般建筑物内,但应集中在一层或一端,有单独出入口;v各工作室分区配置,采用“三区配置”法;清洁区、中间区、活性区v室外应设有放射性三废处理的设施,排气筒、抽风机、过滤器、污水处理等(3)个人防护用品:专用的防护工作衣、工作帽、铅眼镜、防护手套、口罩、套袖和工作鞋袜等,96v(2)室外设备96v1、工作人员经放射防护培训,考核合格;v操作前熟悉计划,操作中精心细致,v2、严守个人防护原则,按操作性质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用具严格按要求标记、区分;v3、控制辐射源的量和质:在不影响应用效果和能满足工作需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放射性活度、能和毒性等,即改变其量和质以减少照射剂量;基本防护措施97v1、工作人员经放射防护培训,考核合格;基本防护措施97v4、外照射防护外照射防护三要素:外照射防护三要素: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 在满足工作需要前提下,缩短工作时间;远距离操作时,使用适当的远距离操作器械;对射线、射线、射线的屏蔽防护。98v4、外照射防护985、内照射防护内照射防护(1)降低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降低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 防污染防污染 通风通风(2)降低表面放射性污染水平)降低表面放射性污染水平 按规操作按规操作 及时清理及时清理(3)防止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防止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 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4)加速体内放射性核素的排出)加速体内放射性核素的排出 误入体内需速排出误入体内需速排出99v5、内照射防护(1)降低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防污染通5、内照射防护封锁隔离原则;保洁除污要遵守安全操作规定,防止或减少污染的发生;个人防护穿戴适当防护衣具,限制暴露于污染环境中的时间,讲究个人卫生;严禁吸烟、进食、饮水和存放食物。妥善处理开放型放射性核素检查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废液及废气;严格掌握适应症,使受检者获得最大利益;根据检查目的和检查部位选择合适的检查程序,既能获得所需的检查信息,又减少照射剂量100v5、内照射防护封锁隔离原则;1003、三废的处理v放射性废水放置法、稀释法、凝集沉淀吸附法;v放射性固体废物放置法、焚化法、掩埋法;v放射性气体大气稀释法;过滤法;液体洗气;101v3、三废的处理放射性废水放置法、稀释法、凝集沉淀吸附法;(二)密闭型放射性核素v在密闭源体不破坏、不泄露的情况下从事密闭源操作,不会给工作场所造成放射性污染;v密闭源的防护主要考虑外照射的防护;基本手段:时间、距离和屏障;102v(二)密闭型放射性核素在密闭源体不破坏、不泄露的情况下从事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