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域下的文化安全分析研究工商管理专业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315765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域下的文化安全分析研究工商管理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域下的文化安全分析研究工商管理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域下的文化安全分析研究工商管理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文化安全摘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大力提倡的社会发展方向,也是全国人民期望的社会发展状态,文化安全,文化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是文化入侵,文化渗透等都在影响着国家的文化安全,我国的文化建设在面临着外来威胁的同时也面临着国家内部的不良文化的侵袭,而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域下研究国家的文化安全是非常必要的。关键词: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文化安全(一) 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要意义1. 文化安全的基本解释一个国家的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文化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神圣不可侵犯。文化主权主要包括国家的意识形态,文化制度的选择权、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自主权、文化立法权和管理权,总的来说包括三个方面:思想道德安全,文化事业安全,文化产业安全。2. 建设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意义文化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方方面面,美国的一位总统曾经说过,想要打败一个国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败一个国家的文化。可见文化安全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文化安全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经济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型产业。 西方发达国家依靠之前建立的国际文化秩序来获取巨大的文化收益。大部分国家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抢占国际文化市场。占领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引领文化潮流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在国内,文化产业大量兴起,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成为文化企业的发展模式。国外的文化产业发展更为先进,爸爸去哪儿和好声音的版权费高达千万,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收入,我国在国际市场上还没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有我国特色的文化产业。而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如果没有文化安全作为保障,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2) 良好的国家文化安全有利于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稳定的国内环境。一个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建设,反过来,文化安全建设也在深深的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良好的文化环境能够对经济和政治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文化会阻碍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在社会大众高度认可国家的文化的情况下,国家的政经济和政治以一种良性状态运行,反之亦然,甚至会引起社会动荡,导致国家的分裂和灭亡。 所以一个国家的文化深刻的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发展状况,良好的文化建设能够大大提高一个国家的国内环境的稳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 (3)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很多事情是不能用数据和客观的分析解释的,中国人民在小米加步枪的艰苦情况下能够打败美式装备的日本,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当然不是武器,不是人员素质,而是一个的民族凝聚力和战争本身的性质。民族的凝聚力在很多情况下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个民族凝聚力很高的国家,能够在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落后的情况下完美反击,完成蜕变。缺乏民族凝聚力,即使有优越的客观条件也只是纸老虎。 一个具有高度民族凝聚力的民族是不容小觑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良好的国家文化安全,能够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联结各族人民为了共同的目标而不断奋斗,大大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二) 我国文化安全建设面临的问题当前,我国的文化安全建设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面临着国际和国内的双重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面临着一些国家文化霸权主义的威胁.近年来,美国一直在鼓吹中国威胁论,却从未提到过美国对中国的文化入侵和文化渗透。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时代背景下,美国一直在对中国进行文化入侵和和平演变,暗中诽谤,诋毁其他国家的国家政策,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美国著名学者汉斯摩根索曾说过,“文化帝国主义的东西,是最妙的, 可以征服和控制人心,改变一个国家人民的思维方式进而改变一个国家人民的行动,控制整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国外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涌入中国,多种文化的碰撞丰富了文化的多元化,同时也带来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败文化,极端的宗教主义涌入中国,美国思想文化正在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观念,美国大片里的个人英雄主义,甚至一些暴力恐怖主义正在通过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到中国,对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产生不良的影响。为了实现和平演变美国通过宗教、文学、科学文化活动,艺术活动,慈善活动等手段掩盖文化帝国主义的本色,实行糖衣炮弹。除美国外,其他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也在为了宣扬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对我国的文化意识进行抨击,或者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影响人民大众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从我国正在热播的电视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和中国好声音的版权上就可以看出,两个节目的版权都是从国外引进,版权费高达千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禁怀疑,作为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却创造不出能够满足社会民众需要的文化,这些引入的外国版权,看似知识版权的引入,还有韩剧,美剧,日本动漫的热播却在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其中一些腐朽的外来文化是社会大众应该抵制的,正在侵蚀着整个国家的文化安全。2. 国内文化分裂主义的威胁.大陆和台湾的问题一直是完成国家统一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根据社会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台湾人民渴望回归祖国的怀抱,但是岛内的“台独”势力 却在不断的鼓吹实现“文化台独”. 通过出版台湾人四百年史 认识台湾等教材影响台湾学生的思想观念,企图将台湾从祖国的版图中独立出去。文化台独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台湾人民的升独立意识,培育“台湾精神”, 从文化上影响台湾人民对祖国的依恋和认同,通过文化渗透的方式达到“台独”目的。(3) 落后的的文化生产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威胁着国家安全。 我国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的国家,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的我国的文化发挥在那水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前面提到过,韩剧,美剧,日本动漫,近年来,泰剧也站领或广阔的中国市场,相反,中国最高规格的春晚的收视率却在大大下降,从影视业的发展中就可以看出来,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已经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国家加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而需要,得不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的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当一个国家的人民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不感兴趣,而去关注其他国家的文化时增加了一个国家文化安全的危险性,本国的文化满足不了人民的文化需要是我国文化安全建设中最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我国的文化创新力度亟需提高。(三) 构建和谐社会,提升文化安全的措施1.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党在文化方向的领导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方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足以的先进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的文化安全。(2) 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借鉴外来先进文化。国家的民族文化是国家文化建设的基石和宝贵的资源,应该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与时俱进,促进民族文化的时代化,古为今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闭门造车,应该吸收和借鉴外来的先进文化,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一切有益的优秀文化成果, 只有处理和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才能不断的创造出优秀的文化成果,保障国家的文化安全。(3)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文化改革也应该努力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文化产业在国家的经济结构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形态,需要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通过物化的形态表现出来,文化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解放思想,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走科技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不断的创新,建设和谐文化,提升国家的文化安全。总结: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但是文化霸权主义仍然在通过各种手段侵袭着国家的文化安全,国内的极端宗教主义,暴力份子也试图在文化观念上误导社会大众,国际局势日益复杂,国家的文化安全面临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国家文化的安全建设,我国应该继承本民族文化中的优良文化,与时俱进,古为今用,也应该学会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成果,当然,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文化安全建设会越来越好。参考文献1孙家正.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N.经济日报 2王晓德.美国文化和美国外交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3(美)汉斯摩根索.国际纵横策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946张晓明,胡惠林. 2004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47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