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家书屋”服务模式的重要性分析研究公共管理专业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315566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农家书屋”服务模式的重要性分析研究公共管理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探索“农家书屋”服务模式的重要性分析研究公共管理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探索“农家书屋”服务模式的重要性分析研究公共管理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索“农家书屋”服务模式的重要性摘要:“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较大程度地缓解了农村地区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但还有创新和发展空间。建立以县(市)级图书馆为依托,以乡村学校图书室为网点的“农家书屋”新服务模式,更加适合我国农村当前实际情况,适合在农村偏远地区推广。本文将以“农家书屋”服务模式的重要性为题,对我国农村地区“农家书屋”的现状以及运行模式,特别是“农家书屋”投入建设后的发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农村地区农民朋友通过学习知识所得到的智慧和收益值得进行探讨。重点结合部分省区“农家书屋”的建设情况和运行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关键词:农家书屋;服务模式;创新发展 随着我国当前经济向好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农民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望与日俱增。虽然,“农家书屋”在部队省区的投入建设和科学发展,已经较大程度地缓解了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但还不能完全满足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需要,还有较大的改进和发展空间。 笔者因此设想,以县(市)级图书馆为依托,以乡村学校图书室为网点的“农家书屋”新服务模式,应该更加适合我国农村当前实际情况,特别适合在农村偏远地区推广 。 一、实行资源共享,扩大服务区域 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引导农民阅读,是“农家书屋”建设和存在的价值。有效整合资源,服务更多的农民,是“农家书屋”发展的基础。以县(市)级图书馆为依托,有效利用当前县(市)级图书馆的现有业务、技术、人力等资源,以及我国比较完善且布局合理的农村中、小学校网点,进行“农家书屋”的建设是切实可行的。 我国目前县(市)级的图书馆建置比较完整,而且政府每年对其图书馆都有一定的预算和投入,至于少数图书馆的购书经费不足,只要给予一定量的资金投入就能够很快恢复。县(市)级图书馆作为“农家书屋”辐射和调剂的中心,可以定期根据农民的要求,以县(市)级图书馆为中心,进行有效的图书调剂以满足农民朋友的需要。如张家港市针对“农家书屋”就明确提出了“大书房”的思路,市、镇两级图书馆要与各“农家书屋”图书流动,实现图书资源共享。 另外,中、小学校图书室已有固定的服务场所,而且距离居民点较近,能够方便农民借阅。据江西省首份农村阅读需求调研报告显示,当前“农家书屋”的阅读主体是学生、教师和专业经营户。因此,“农家书屋”不仅可以利用学校这个比较稳定的读书环境以及校舍资源,减少外来不必要的干扰,而且可利用学校教室在节假日举办农业科技知识讲座等活动。还有,农民在农忙时不能到现场借阅图书,但是可以委托学生借到所需的图书后带回家阅读。同时也可以扩大农村中、小学校图书室的规模,进而扩大服务面,形成一举两得的局面。将“农家书屋”与乡村中、小学校图书室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动广大学生参与其中,以此引导家长阅读习惯的养成,使“农家书屋”能够顺利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态势。 如贵州省锦屏县铜鼓镇嫩寨村“农家书屋”自2007年建成以来,村两委积极和学校沟通,探索出了一条“村校互动、学校管理、学生带头、家长联动”的管理模式,“农家书屋”作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阵地作用日渐凸显。良好的运行管理机制,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以学生带动家长,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二、统一协调指导,便于流通管理 图书的良好管理和流通的长效机制是建立“农家书屋”的基础。“农家书屋”是按照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行的。村委会等各基层组织只承担筹建和监督的职责,不直接参与管理,具体管理由当地的中、小学校来实施,这是因为学校是农村主要阅读人群集中的地方,便于“农家书屋”长期发挥作用。政府部门参与指导管理、统一协调以及人员的培训,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等。特别是县(市)级政府的指导管理和统一协调尤为重要,可以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惠及农民群众。如果没有政府参与指导管理和协调,很可能出现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现象,好比乡镇文化站屡建屡垮、大多数形同虚设的局面。 从目前“农家书屋”的发展态势来看,购买图书的资金投入明显有所不足,如何将有限的购书资金利用最大化,是值得我们分析和研究的。比如可以县(市)级图书馆为中心,形成一定的规模,对外统一采购图书,统一争取获得捐赠图书,并对本地区的“农家书屋”进行有机的统一分配、统一协调和指导管理。由于“农家书屋”的规模不大,如果没有图书的流通以及新的图书跟进,农民朋友阅读一两年后,面对陈旧的图书将有可能失去阅读兴趣。另外,可以预约登记所需图书,以便下次图书馆流通服务时获得所需图书。有计划地定期地对本地区“农家书屋”的图书进行有效的调配和流通,使“农家书屋”里的图书能够动起来,尽量使有限的图书为更多的农民服务。如张家港市实现了市、镇、村图书资源共享。目前,该市的市图书馆、镇图书分馆和村“农家书屋”的图书已经进行统一编目,采用电子条码管理,实行“一卡通”借阅。该举措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藏书丰富的优势,利用图书馆的流动图书充实“农家书屋”,使“农家书屋”的读者共享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三、加大资金投入,建立长效机制 对于“农家书屋”的资金投入是否有效长久,是“农家书屋”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如果没有持续稳定的资金作保证,“农家书屋”很可能成为一阵风,来得快,去得也快。“农家书屋”的建设资金采取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整合各种有效资源、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农家书屋”的持续投入要纳入地方政府的长期专项预算中去。比如成立“农家书屋”国家基金会,国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适当补贴一部分,地方政府相应配套一部分,并鼓励社会和新闻出版部门捐助。如湖南将“农家书屋”建设列入政府考评体系。另外,有效整合针对农村阅读的图书资源,如将“农民科技书屋”“新家庭文化屋”等有效整合,形成一定规模为农民服务。 由政府投资和协调组织一支以县(市)级图书馆为中心,长期协调和调剂图书的服务队为全县“农家书屋”长期服务。政府和村委会每月可以给学校一定的补助,作为“农家书屋”的管理费用,以提高学校的积极性。这样也可以减少管理人员,减少运行成本。四川在“农家书屋”建设中提出的“公益性起步,经营性发展”的思路值得深入研究。通过政府的组织协调,争取、吸取国内外慈善基金(如爱德基金会、香港乐施会、加拿大非政府组织项目等)提供项目资金的支持。如江苏鼓励出版发行单位和一些有能力的企业与苏中、苏北经济薄弱村“农家书屋”结对帮扶。还有如香港和内地热心机构及人士向新疆捐赠的14辆流动图书车将分别在新疆13个地州市的贫困县长期开展服务。政府出资为每一辆流动图书车配一名青年志愿者和一名专职司机,每辆车内配备5000册左右的图书,设置车载电视、影碟机等设备。这些流动图书车将深入新疆贫困地区,为农村青少年和农民朋友提供免费借阅图书、组织捐赠图书、优惠售书、举办读书讲座、播放音像资料等服务。另外,“农家书屋”也可以与新华书店联合进行登记代销部分图书,以解决农民和农村中、小学生买书难的问题。四、加强整合资源,形成应有规模。由于各种原因,出版社目前普遍都面临着库存图书积压的压力,这不仅是出版业发展的障碍和压力,更是文化资源的巨大浪费。如何实现“为库存图书找到读者,为缺书的读者找到图书,特别是为广大农村读者服务”,是出版业面临的新课题。共青团中央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下发文件成立的“光华公益书海工程”,得到广大出版社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取得了可喜成果并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如农业出版社在建社50周年之际自筹资金120万元在全国27个省(市、区)“老少边穷”地区捐建了50个“农家书屋”;化工出版社通过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向“农家书屋”工程捐助了10万元现金和30万元码洋的图书;四川高校出版社联盟向陈毅元帅的故乡乐至县群乐村捐赠了总价值5万余元的图书和设备;江西九江市开展的“书籍传友谊,爱心献农村”的捐书活动也已经开始向农村的学校和“农家书屋”捐赠图书。笔者认为“农家书屋”正处在起步阶段,一切都在逐步摸索中进行,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足和困难,如购书资金不足,缺乏既了解图书又了解农民实际需求的人才,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等。一个或几个“农家书屋”向外开展接受捐赠的工作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可以县(市)级图书馆为单位形成合力和规模优势向“光华公益书海工程”各出版社以及其他团体组织争取有效的捐赠。如长春市“农家书屋”捐赠办公室已经收到长春市民捐赠的图书38万册,捐款6万余元。 另外,新闻出版部门要进一步加大面向农村图书市场的出版规模,特别是要增加实用性农业科技类图书的出版力度。出版单位要真正深入农村调研和分析:农民急需什么样的书,农民能读懂什么样的书,农民能够买得起什么样的书。在图书内容上,重点突出实用性和通俗性,以保证广大农民朋友一看就懂、一用就灵,并能产生良好的效益为原则。在图书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尽量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一问一答式、“应该怎么办”等形式,就事论事、开门见山、直来直去,凸显实用性、通俗易懂的特点。在定价上,以3元至8元为主,以增强农民读者购买图书的欲望,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尽快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总之,笔者认为以县(市)级图书馆为依托,以乡村学校图书室为网点的“农家书屋”服务模式简单易行,使“农家书屋”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共享的优势,扩大服务面,获得长久的生存和发展。在服务和丰富广大农民朋友文化生活的同时,使他们养成读书的习惯,学习实用技术,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以发挥“农家书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促进作用与文化带动作用,进而为建设学习型新农村打下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何明丽,杨军,“农家书屋”服务模式的探索与思考,现代出版2011年第6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