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垃圾物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分析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315550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城市垃圾物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分析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上海城市垃圾物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分析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上海城市垃圾物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分析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城市垃圾物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摘 要新世纪的上海,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的过程中,“生态城市”已经成为上海市城市环境建设的新目标。而上海城市垃圾的处置追求的目标围绕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展开。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使垃圾处置运输做到集约化和规模化,彻底改变传统的垃圾集运方式,有效提高生产率,防止二次污染,充分进行资源化利用,是摆在上海城市管理者面前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本文以上海城市垃圾物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前上海城市垃圾物流系统的现状分析,针对其运输效率、环境保护、科学管理等问题与不足,结合上海市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与构想,并试探性地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总结了近几年来上海城市垃圾物流所取得的成就,为其它城市构建科学、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垃圾物流系统提供实践经验。关键词:垃圾物流,资源化利用,可持续发展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Municipal Solid Waste Logistic SystemABSTRACTIn the new century, Building a resource-conser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city is a target of Shanghai municip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nd Shanghai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disposal is aiming the goal that makes the city life better. In this procedure, how to realize the intensification and scale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transportation, how to improve traditional Municipal Solid Waste collection & transfer, how to prevent re-pollution, and how to fully recycle it are urgent problems the city authority faced.This paper is based on Shanghai Municipal Solid Waste logistic system, using the systematization method to analyze the formation of Shanghai Municipal Solid Waste logistic system, and research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t last the achievements of recent years are summarized.Key word: MSW Logistic System,recycling,Sustainable development目 录第一章 绪论1第二章:上海城市垃圾物流系统的形成121城市垃圾物流及物流系统122上海城市垃圾物流系统的形成1第三章:上海城市垃圾物流系统的现状231收集系统232中转运输系统333信息化管理系统5第四章:上海城市垃圾物流系统的发展541收集系统的机械化和多样化642中转运输多元化643资源回收利用化844运营管理市场化11第五章:总结12参考文献13致谢14第一章 绪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高度集中、人民的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的产量一直在不断地上升,这导致垃圾处理和处置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各国政府都把城市垃圾处置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工作。城市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如何有效处置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紧迫的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伴随着城市版图的迅速增长,同时也带动了城市垃圾量的快速增长。为了让城市生活更舒适、更环保,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目标也在朝减量化,高效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过去将垃圾最终处置点(通常为填埋场,焚烧厂等设施)建在城市中心或周边做法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同时也遭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的反对,因为这样做不但影响人居环境,而且容易造成城市环境的二次污染,这使得城市管理者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远离城市的地方选择建设垃圾处理设施,这样从垃圾产生地到最终处置点的距离越来越远(有的城市达上百公里)。这样一来城市管理者又面临着如何长距离有效运输垃圾的问题。由于垃圾自身的特点:首先垃圾本身是一种污染源,运输过程中会有渗沥水流出,臭气外溢,还有扬尘等;其次垃圾也是一种资源,由于环境容量的有限性,不可能无限承受排放的垃圾,为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应更加理性地处理和管理生活垃圾,尽可能进行充分的资源化回收利用,从而减少最终排放到环境中的生活垃圾。接下来本文就上海城市垃圾物流的实际情况,结合本人在上海城市垃圾物流领域多年工作的实践,来对上海城市垃圾物流系统进行深入剖析,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第二章:上海城市垃圾物流系统的形成21城市垃圾物流及物流系统 城市垃圾物流最早是上世纪中后期欧洲提出来的,当时为了解决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的城市垃圾运输、处置、环保问题,借鉴企业物流的理念,将企业物流中的运输、仓储、包装等运筹学管理手段运用于城市垃圾的收运体系,就形成了最早的城市垃圾物流。垃圾物流系统则是在垃圾运输过程中,将收集、压缩中转、分选回收、包装运输、信息管理等过程充分整合起来的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流程。22上海城市垃圾物流系统的形成 九十年代以前,上海市垃圾运输还处采用传统模式,即人力设备操作较多,机械化程度较低,区域分割明显,管理效率低下,基础设施建设重复等。其产生的结果是垃圾收集不彻底,运输工具少、载量少,运输距离短,在有些区域甚至有一部分居民将垃圾直接往河里扔,这样就导致城市环境不断恶化,加大了治理的难度。上海早期的城市垃圾运输系统机械化程度低、效率不高、环保性差、无可持续发展的可言,城市垃圾甚至无法做到及时清理,垃圾堆放如山,以至于到处可以看到堆放的垃圾,遇到雨天污水横流,城市环境不断恶化,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了。进入九十年代,随着上海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经济的迅速腾飞,城市规模随之迅速扩大,垃圾产量也在与日俱增,依靠传统的收运模式不仅无法及时将垃圾运走,而且还导致大量的垃圾收集、运输车辆在道路上不停地往返行驶,这还极大增加了城市交通负荷,同时垃圾在运输过程中漏出的渗沥水、扬尘、臭气又不断给城市带来了二次污染等等。面对这些状况,当时的上海城市管理者把目光投向了世界其它先进国家城市垃圾管理经验,希望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城市垃圾管理经验来解决上海市所面临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考察,仔细研究,认真比选,决定借鉴发达国家的城市垃圾管理经验,将现代物流理念引入上海垃圾收运管理领域,谋求在城市垃圾收运过程中做到经济、环保、高效和可持续发展。跨入二十一世纪,上海城市垃圾物流系统经过多年努力建设、不断地完善、加强各区域融合,从垃圾源头到最终处置,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化的垃圾物流管理流程。第三章:上海城市垃圾物流系统的现状 当前上海垃圾物流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收集系统,中转运输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最终处置垃圾收集点1垃圾收集点2垃圾收集点n中转压缩再装车(小车换大车)信息化管理图1 城市垃圾物流系统示意图 31收集系统收集系统是垃圾物流系统的起点,主要是指城市垃圾从居民点将废弃物品扔置于垃圾袋开始,然后经过收集工人上门收集送至垃圾房或居民自己定时送至集中点(如收集站或转运站的过程)。目前上海市城市垃圾收集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一、居民自行将垃圾袋装后直接投放到垃圾收集容器内(垃圾桶等);二、由专职环卫工人上门收集后投放到垃圾收集容器内(垃圾桶等);垃圾收集作业工具有以下几种:一、人力车 人力车包括手推车、三轮车等靠人力驱动的车辆。在发达国家这些人力车已不再或很少使用,但在上海一些街道狭窄区域,还有在发挥作用,因为一些大型机械车辆没法进入。二、自卸式收集车 自卸式收集车一般是指普通货车经改装后在底盘上加装一个温液压卸料机构和装料箱,通过液压机构控制的装料箱进行垃圾自动卸料。三、密封压缩收集车也是由普通货车改装而成,因为车辆本身自带有压缩设备,垃圾可以在边收集边压缩,减少体积,增加垃圾的装载量。由于此种收集车具有压缩能力强、装载量大、作业效率高、适应性强等特点,目前在上海市的应用最为广泛。收集系统现状分析:1、居民自行袋装垃圾投放收集容器时由于垃圾袋不能做到密封或在投放过程中因设施原因造成垃圾袋破损、阻塞(高层建筑垃圾管道)或各收集点的居民配合不足,造成环境污染、臭气散发严重、污水横流、蚊蝇孽生等环境问题。2、专职环卫工人上门收集城市垃圾方式已在部分城区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做到了城市垃圾投放方便、收集及时,实现了城市垃圾日产日清,保护了环境。3、利用小型有机垃圾生化处理机,在居民区内将有机垃圾就地处理掉一部分,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运输量和日后的处置量。但由于这种方式运营费较高以及有机垃圾堆肥出路的问题尚未解决,目前该方式还处于探索、试验性的阶段。32中转运输系统中转运输系统是垃圾物流系统中最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的基本形式就是垃圾转运站。垃圾转运站在城市垃圾物流系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连接垃圾前端收集与最终处理之间的纽带。不论一个垃圾转运站设计成什么样的形式,其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只有一个:即接纳各种垃圾收集车辆从城市各个街道运送来的垃圾,垃圾收集车可以在转运站内卸料。垃圾在转运站内首先被压缩(减小体积),然后进行再包装,即装入载量更大的运输工具(通常是转运车、大集装箱、有轨列车、驳船等),经过长距离的运输,最后进入最终的处置场所(填埋场、焚烧场等)。在城市垃圾物流系统中引入转运站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约垃圾运输成本。在过去城市规模小的情况下,城市垃圾一般从各个街道收集后直接(或在收集端简易压缩后)运输至最终处置场所(填埋场、焚烧场、堆肥等),运输距离短,运输量少。当时的环卫车辆为同时满足收集和运输的需要,载量偏小,而且垃圾收集车是专用车辆,不是为长途运输而设计的,通常需要两至三个人来操作,如果用于长途运输垃圾其运行费用将会变得很昂贵,因为小吨位的运输车进行长距离的垃圾运输时,其运输单位成本非常高,还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垃圾的最终处置场所建设选址越来远离中心城市(几十公里乃至上百公里),如果仍然采用小吨位的运输车辆进行长距离的垃圾运输,其运输成本势必会高居不下,且大量的小吨位垃圾运输车辆上路作业必然会给本来就拥挤的上海城市交通造成很大的压力。于是在城市垃圾运输过程中,需要一个场所,在这个场所内能将垃圾进行压缩再包装并能进行环境污染控制,然后用大吨位的运输车辆进行垃圾运输。于是垃圾转运站就运育而生。垃圾转运站最突出优点是可以更好了利用人力物力:使垃圾收集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也让大载量的运输工具能够经济高效地进行长距离的垃圾运输。首先,小吨位的垃圾收集车只负责小范围内垃圾收集工作,然后运往最近的垃圾转运站;垃圾在转运站经压缩体积,再包装,然后采用大吨位的车辆运输至最终处置场。这样一来,路面的垃圾车少了,雇用的司机少了,油耗少了,单位垃圾的运输成本随之下降,整个垃圾物流运行成本也随之大大降低。上海的垃圾转运站有二种模式:一、 小型转运站适合于运输距离短(一般不超过15公里)的垃圾运输,运输车辆一般采用5-12吨的改装环卫运输车辆。这种转运站每天的转运量一般在200吨以下。其优点是占地面积小,投入资金少。缺点是臭气不易控制,环保性差。二、 大中型这种转运站适用于运输距离大于15公里的垃圾运输,运输车辆一般采用15-23吨(可根据运输距离选配)。这种转运站每天的转运量一般在200吨以上。其优点是转运量大(量越大,越经济合算),环保性高,可持续强;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投入资金大。一般来说,当往返运距超过35公里时,应设立垃圾转运站(具体数量视各城市实际情况而定),运输距离越长,设立垃圾转运站越合算。(其经济效益曲线图图2)。图2. 经济效益曲线图近几年来,上海市相继在静安区,虹口区,黄浦区,杨浦区,浦东区,崇明岛建立了多座大中型垃圾压缩转运站,结合一些小型转运站,形成了辐射全市范围的城市垃圾物流系统,做到城市垃圾日产日清,基本实现了相对高效、环保的城市垃圾处置目标。33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了进一步对城市垃圾物流系统的高效管理,就有必要在管理的过程引入信息化管理。目前,上海城市垃圾物流系统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做的比较好,比如引入了GPRS全球定位系统,对在道路行驶的环卫车辆进行统一管理,及时了解车辆运输状况,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了道路阻塞和垃圾滞留。还可以利用监控设备对垃圾转动站内的作业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实现自动化操作。此外,在各个垃圾转运站内增设了电子地磅,可以对每天的垃圾量进行精确统计,提供统计和管理数据。第四章:上海城市垃圾物流系统的发展 尽管上海市已经形成了一套高效的垃圾物流系统,但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垃圾物流系统也必须与城市发展的脚伐同步,不断地满足城市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对未来上海城市垃圾物流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是要做到:收集系统的机械化和多样化;中转运输多元化;资源回收利用化等。41收集系统的机械化和多样化为了做到垃圾收集过程的高效、环保,防垃圾在收集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就必须提高垃圾收集作业的机械化程度。当前的上海城市垃圾收集前端还有存在相当一部分的人工收集设备,这些人工收集设备工作效率较低。因此加大收集作业的机械化程度,会提高收集作业工作的效率。此外,还要加强在垃圾收集过程中的作业管理,防止垃圾渗沥水漏出,防止臭气向周边环境的散发,防止扬尘等。要拓宽城市垃圾收集方式。城市垃圾管道真空收集系统是未来城市垃圾收集的方向。该系统是利用真空,通过分布在城市的地下管道网络对城市垃圾进行收集。根据系统组成不同,可分为中心收集站真空收集系统和收集车真空收集系统。中心收集站真空收集系统是指在中心垃圾收集站安装鼓风机产生真空,垃圾在负压的作用下吸入管道,随气流送至中心站的旋风分离器,从分离器排出的垃圾通过压实机压缩到收集箱内,由专用车辆运送至最终处置场。收集车真空收集系统是由垃圾收集车自身产生的真空来抽吸垃圾,因此其优点是管道线路较中心收集站真空收集系统短,组成也相对简单一些。总的来说真空收集系统优点是:管理密封性好,对环境无污染,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节约劳动力,方便用户等,但其投资大,运营费用相对要高。42中转运输多元化目前,上海城市垃圾采用压缩、小车换大车的中转压缩运输物流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但是,由于现有的陆运中转系统仅是阶段性或过渡性的工程,诸多因素考虑尚不周全,特别是环境保护措施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补充。由于近几年来上海的城市规模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垃圾最终处置场距离垃圾的产生地越来越远,比如现有的老港填埋场、距离市里有些地区达六、七十公里。另外,由于地理条件因素,上海地区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水上交通四能八达,陆路交通的运输在有些地区显得效率低下。最近几年,上海市正在着手研究利用陆路和水路运输相结合的城市垃圾物流方式来解决当前以及未来城市垃圾运输发展的瓶颈,这种运输方式被称之为城市垃圾物流水陆联运。城市垃圾物流水陆联运是在城市垃圾运输的过程中,利用城市现有的陆路和水上交通,采用陆路运输和水上交通相结合的运输方式来实现城市垃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从而达到经济、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垃圾物流。 城市垃圾水陆联运物流系统在国内城市垃圾运输领域是还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从上海的地理条件来看非常有利于水陆联运的推广与应用,如果运营管理到位,将会是上海城市垃圾物流系统的一大技术和管理上的突破,并可以弥补现有城市垃圾陆运物流系统的不足。按照上海市固废处置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抓紧研究生活垃圾集装化、标准化运输方案,实现市区生活垃圾集装化运输;建设先进的、较高自动化水平的垃圾转运站,改善工作环境,杜绝运输过程的二次污染;发挥内河集装化航运优势,建成垃圾集装化水陆联运体系”的要求,上海市引入城市垃圾水陆联运的物流运输方式已经提到了城市管理的议事日程上。城市垃圾水陆联运的物流方案原理如下:1、在转运站内将垃圾压缩打包,然后装入标准化集装箱,装满后关闭集装箱,密封,等待转运车驳运。2、装满垃圾的集装箱直接被驳运至码头吊装区的满箱段,或驳运至码头集装箱堆场的满箱区(竖直放置)暂存,等待驳船。然后转运车将码头空箱区内的空箱运回转运站,等待装箱。3、驳船到岸后,用桥吊将船上空集装箱卸下至空箱区,然后将装满垃圾的集装箱吊上驳船,装满后驶向老港处置场。4、老港码头用桥吊将集装箱从船上吊下,放置在吊装区满箱段;将空箱段的空箱吊装上船。5、老港处置场的专用车(相似于市区码头的驳运车)将满箱牵引上车后驶向处置点卸料,然后驶回吊装区将空箱放下,再将满箱运回,如此循环往复。为了理解方便,我们可以把整个水陆联运物流分为三段:第一阶段,从垃圾转运站到驳运码头为一段;第二阶段,从驳运码头到老港码头为一段;第三阶段,从老港码头到老港处置场为一段。第一阶段集装箱物流作业流程图码头转运站外站专用车后方堆场前方堆场港外转运站集装箱运输船码头转运站集装箱桥吊驳运车(满箱)一、 满箱物流作业流程图(图3):图3. 第一阶段满箱物流作业流程图二、空箱物流作业流程图(图4)(空箱)集装箱桥吊驳运车码头转运站前方堆场后方堆场集装箱桥吊外站专用车港外转运站(空箱)码头转运站图4.第一阶段空箱物流作业流程图第二阶段集装箱物流作业流程图(图5)驳运码头(满箱)老港码头(空箱)图5. 第二阶段集装箱物流作业流程图第三阶段集装箱物流作业流程图一、满箱物流作业流程图(图6)集装箱运输船(重箱)前方堆场垃圾卸点集装箱运输自卸专用车集装箱桥吊图6. 第三阶段满箱物流作业流程图二、空箱物流作业流程图(图7)(空箱)集装箱运输船集装箱冲洗场集装箱桥吊前方堆场处置点集装箱运输自卸专用车图7. 第三阶段空箱物流作业流程图根据2006年3月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组织相关单位所做“上海市市区生活垃圾内河集装化转运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如果该方案系统完工,每天将有约6300吨城市垃圾通过水陆联运系统进入垃圾最终处置点,届时将会为上海市垃圾运输节约大量的城市垃圾物流成本,同时也会极大地缓解上海城市道路交通压力,促进上海的经济发展。43资源回收利用化在城市化进程中,生活垃圾作为城市代谢的产物曾经是城市发展的负担,世界上许多城市均有过垃圾围城的局面。而如今,垃圾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这既是对垃圾认识的深入和深化,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垃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伴生物,由于环境容量的有限性特点,这就决定了我们的周边环境不可能承受垃圾无限量地排放。为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应更加理性地处理和管理城市垃圾。尽可能进行充分的资源化回收利用,使更多的垃圾作为“二次资源”进入新的产品生产循环,从而减少最终排放到环境中的垃圾量。而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垃圾分类收集。根据世界银行2005年发表的中国固废管理:问题和建议一文统计,中国的城市垃圾组成成份如表1和图8。表1.城市垃圾成份表序号名称比例1金属2%2玻璃3%3塑料17%4纸张12%5有机物51%6其他15%图8.城市垃圾成份图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城市垃圾中金属、塑料、纸张可以尽可能地进行资源化的回收利用,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做到垃圾减量化,还能减少终端垃圾的处置量,增加经济收入。分拣流程图如图(图9)所示:收集车运来的城市垃圾运往垃圾处置点(最多为75%)进入分拣线进行分离和回收(至少25%)玻璃人工分离(2至4人)人工分离(2至4人)机械分离(筒式滤器)金属机械分离(磁铁)铁制品金属机械分离(气动分离)塑料和纸制品人工分离2至4人有机物塑料制品纸制品大件垃圾图9. 分拣流程图经过上述分拣流程,至少有25%的可利用物质得到回收利用,这样不紧减少了城市垃圾的排放量,减少运输成本以及处置成本,还能增加经济收入。假设上海市每天有10000万吨垃圾进入分拣线,那每天将可以至少减少2500吨的城市垃圾,若从运输至最终处置费按每吨100元算,每天将可以节约25万元运输处置,一年就能节约资金九千多万元,这还不包括回收物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我国城市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很早就用了,比如早期一些在垃圾处置源头和终端的拾荒者所做的工作就是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一种原始形式,但这种资源化利用方式效率低,不利于管理,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在我国,垃圾分类回收主要是源头分类和末端分类,尽管一些发达城市最近几年相继投资建设了几条垃圾分拣回收流水线,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高效的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还在起步阶段。此外,由于当前垃圾分拣回收站流水线与垃圾压缩转运站设备没有作为一个运行体系整体考虑,加上投资大、工艺复杂、运行成本高、分拣效果差等原因,造成目前设备利用率不高的情况较多。因此,科学、合理的垃圾资源化回收利用应当建立在机械化、集中化的基础上。44运营管理市场化运营管理市场化是指在垃圾物流系统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引入社会或民间的资金与技术和市场机制,打中传统的建设经营模式,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尽管目前上海城市垃圾物流系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由于现行的垃圾物流管理运营体制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环保局对垃圾污染及防治实施统一监管,建设部门负责垃圾行业的设施管理,各地方政府及环境卫生部门负责垃圾的具体管理。这样就形成了城市垃圾物流系统分割管理的特点,制约了城市化的进程,从而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其主要缺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行政手段与道德意识维持,而不是靠经济关系来维持,这与市场经济力量主导社会运作的理论背道而驰。比如:居民点垃圾袋装、收集、分类主要依靠各级部门的宣传教育来实现,而垃圾的运输处置等环节则是由政府的补贴与行政手段来实现。二、责任不明确、多头管理、各自为阵的现象普遍存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行政手段与宣传教育所表现出来的经济关系往往不是很明确,从而形成了责任不清多头管理的混乱现象。如:当遇到利益时,各个部门去向都去争抢,都认为是自己份内的事情;一旦出现问题时则相互推诿,扯皮等,极大地影响工作效率。三、区域分割明显,政企不分。区域分割过于明显,导致无法统筹管理,投资重复等现象,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政企不分会导致既不能有效地实施管理,又不能很好的进行服务。综上所述,现行的垃圾物流管理体制很大程度上仍是计划经济的延续,这种体制不利于垃圾物流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改变垃圾物流管理思路是势在必行。政府在加在财政投资的基础上应鼓励多元化、市场化的融资管理机制,实现垃圾物流管理又好又快发展。在政府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引进社会或民间的资金来建设垃圾物流基础设施。目前可操作性的方式有:一、BOT模式:即建设-运营-移交模式,指政府与投资者(或项目公司)合作,以政府信誉担保,签订协议,由投资者(项目公司)筹资、建设、运营垃圾物流设施;在协议期内,对该设施进行运营管理及维护,其利润来自于与政府协商好的设施使用费与服务费。协议期满,投资者(或项目公司)将该设施无偿地移交级地方政府。二、商业银行贷款模式:虽然投资垃圾物流设施的回报率较低,回报周期长,但风险小,收益稳定,还是可以吸引商业银行前来投资,当然政府也应积极提供一些支持,如:贴息和信用担保等。目前,上海相继在黄浦、虹口、浦东等地区通过BOT方式建设了几个大型垃圾转运站,通过几年地实践,取得预期的效果。不但减轻了政府的资金压力,垃圾物流效率也取得了极大的提升。第五章:总结城市垃圾从产生地到最终处置点,它发生了一系列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不仅仅是城市垃圾管理的要求,也是环境管理的要求。如今,每天有近两万吨城市垃圾通过这个物流系统运往上海市的各个焚烧厂和填里场,上海市垃圾处置经验告诉我们,采用物流系统的理念来管理城市垃圾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的垃圾物流成本,还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环境,是符合科学的发展观,有利于城市垃圾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城市理念。在上海,城市垃圾物流系统从无到有,从最初的低效、高能耗到今天的高效、环保、低能耗,极大的提升了上海的城市品味,为上海的城市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不断向“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建设目标迈进。目前,上海的很多城市垃圾物流设施已经成了全市仍至全国的环境教育基地,每天吸引全国各地的城市管理者前来参观学习。相信未来上海的垃圾物流系统会与时俱进,为上海的腾飞做更大的贡献。参考文献1、生活垃圾收集与运输,王罗春,赵爱华,赵由才-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2、中国固废管理:问题与建议-世界银行发展研究报告3、上海固废处置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上海市市容环卫局4上海市市区生活垃圾内河集装化转运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