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治疗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312749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治疗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治疗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治疗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治疗课件概述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硬脊膜、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概述定义 病因(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2)外力的作用(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病因(1)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诱因(1)脊柱结构因素:腰椎畸形、腰骶移行椎(2)生理因素:年龄(3050)、身高、性别(3)种族和遗传因素: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和非洲黑人发病率较其他民族的发病率明显为低。(4)职业因素(5)外伤(7)疾病(8)妊娠诱因(1)脊柱结构因素:腰椎畸形、腰骶移行椎解剖椎间盘坐骨神经窦椎神经解剖椎间盘椎间盘组成:软骨终板、纤维环、髓核椎间盘营养供应途径:成人椎间盘是人体最大的无血管组织,其本身的营养及代谢产物的处理,是通过椎间盘以外的血管进行。椎间盘三个组成部分的营养供应各有不同:纤维环,中层依靠椎体周围起自腰动脉的小血管;软骨终板依靠与椎体骨终板松质骨骨髓的直接接触而得到营养;髓核的营养供应,通过软骨终板的渗透获取。椎间盘生理功能(1)保持脊柱的高度:)保持脊柱的高度:整个椎间盘的高度占脊柱长度的20%33%,发育终止后,脊柱的高度随体位有改变,站立位椎间盘的高度要较卧位为低。(2)联结椎间盘上下两椎体,并使椎体间有一定的活动度)联结椎间盘上下两椎体,并使椎体间有一定的活动度。(3)使椎体承受相同的应力)使椎体承受相同的应力:髓核使椎间盘承受相同的应力。(4)缓冲震荡,消除或减轻脊柱和脊髓损伤:)缓冲震荡,消除或减轻脊柱和脊髓损伤:椎间盘为弹性结构,具有蠕变现象。(5)维持脊柱后方关节突关节一定的距离和高度。)维持脊柱后方关节突关节一定的距离和高度。(6)保持椎间孔的大小:)保持椎间孔的大小:椎间孔的大小是神经根粗细度的310倍。(7)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维持脊柱的生理曲度:不同部位的椎间盘厚度不一,在同一椎间盘的厚度也前后不同,此在腰椎最明显。颈椎和腰椎椎间盘前厚后薄,使颈、腰椎出现生理前凸。生理功能髓核纤维环脊柱-椎骨间连接1、椎间盘:占脊柱全长约1/4,颈、腰段最厚。髓核纤维环脊柱-椎骨间连接1、椎间盘:占脊柱全长约1/软骨终板髓核纤维环椎间盘结构棘突软骨终板髓核纤维环椎间盘结构棘突 坐骨神经为骶丛上束的延续,由L4-5,S1,2,3脊神经的前,后支组成。坐骨神经坐骨神经坐骨神经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为骶丛上束的延续,由L4-5窦椎神经脊神经-窦椎神经窦椎神经脊神经-窦椎神经硬脊膜软脊膜蛛网膜前根后根脊髓的被膜硬脊膜软脊膜蛛网膜前根后根脊髓的被膜腰下段横断层面腰下段横断层面 经络与腧穴(一)经络 1.腰背部(1)督脉:位于后正中线(2)足太阳膀胱经:1、2线分别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5及3寸处。经络与腧穴(一)经络 2.腿部(1)足太阳膀胱经(2)足少阳胆经 2.腿部(二)常用穴位1.督脉:身柱、灵台、至阳、命门、腰阳关等。2.足太阳膀胱经:大抒、风门、肺俞、肾俞等。3.足少阳胆经(二)常用穴位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治疗课件症状分析典型的症状有腰背痛根性坐骨神经痛马尾神经症状患肢麻木患肢发凉症状分析典型的症状有特殊症状 即以某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痛无或不明显以腿痛为主要表现提示突出物主要压迫神经根。后纵韧带、硬脊膜受压较轻。提示突出物主要压迫神经根。后纵韧带、硬脊膜受压较轻。表现为严重的根性痛,有麻木或发胀感表现为严重的根性痛,有麻木或发胀感以足下垂为主要表现提示腓总神经的神经根受压,见于暴力推拿,超重量腰椎提示腓总神经的神经根受压,见于暴力推拿,超重量腰椎牵引后牵引后以臀部痛为主要表现提示提示L5,S1-3L5,S1-3脊神经分支的皮支受刺激,顽固的臀部疼痛脊神经分支的皮支受刺激,顽固的臀部疼痛伴臀部外侧压痛,内侧痛觉下降,棘突旁压痛占本型患者伴臀部外侧压痛,内侧痛觉下降,棘突旁压痛占本型患者的的2/32/3,其放射区域仅至臀部或大腿后方,其放射区域仅至臀部或大腿后方特殊症状 即以某一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的腰背痛合并根性下肢痛,腹压增加、疼 痛加重;(2)脊柱侧凸,受累棘突间隙或椎旁有压痛,重者可引 起下肢放射痛;(3)脊柱前屈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强 试验阳性;(4)肌肉萎缩、肌力减弱、感觉障碍和反射异常;(5)影像学检查证实腰椎间盘突出存在。(1)-(4)项中有二项以上异常,加(5)项即可 确诊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的腰背痛合并根性下肢痛,腹压增CTCTMRIMRI普通类型 即临床一般所称的腰突症发病年龄:在20岁-60岁之间 突出部位:L4-L5或L5-S1间隙突出位置:椎间盘的后外侧或中央突出间隙:一个间隙特殊类型 其发病年龄、突出部位、突出位置、突出间隙数目等不同于普通型类型普通类型 即临床一般所称的腰突症类型特殊类型发病特点临床特征处理意见少儿型 20岁以下病程短,腰腿痛轻或中等首选非手术治疗保护脊柱稳定老年型 60岁以上病程长,症状复杂,多有退行性椎管狭窄重者采取手术治疗彻底减压+稳定脊柱高位突出型L3-4及其以上间隙的椎间盘突出大腿前侧痛MRI检查非手术治疗极外侧型突出物位于椎间孔内或其外侧严重的根性痛MRM检查非手术或手术多发型 2个或2个以上间隙的椎间盘突出感觉,运动障碍广泛MRI检查特殊类型发病特点临床特征处理意见少儿型20岁以下病程短,腰腿 高位突出型高位突出型极外侧型多发型 高位突出型极外侧型多发型辨病情急缓急性发作型多有诱因,如腰部过劳或轻微外伤,腰部遇寒受凉(冷气),过食生冷等症状体征较重,腰痛较重或剧痛,腰部活动受限或不能转侧生活工作受影响非急性发作型局部隐隐作痛或麻木,时轻时重活动多不受限,不影响工作辨病情急缓急性发作型手法要点急性期:手法宜轻柔和缓,避免力度过重恐加重 病情。以舒筋解挛,温养筋脉手法为主,辅以行气止痛手法。重点施治于痉挛板结及相关经穴处。非急性期:以温养经脉,活血通络手法为主,辅以松解粘连手法。重点施治于粘连组织及压痛部位。手法要点急性期:常用手法(1)急性期:手法宜轻柔和缓,避免力度过重恐加重 病情。以舒筋解挛,温养筋脉手法为主,辅以行气止痛手法。重点施治于痉挛板结及相关经穴处。常用手法(1)急性期:手法宜轻柔和缓,避免力度过重恐加重 滚法:a滚腰:滚膀胱经;肾俞,八髎等,能行气 活血,舒筋解挛。b滚腿:滚肾俞及同侧下肢的环跳、承扶、委中、承山,能舒筋解挛。揉法:a掌根揉:膀胱经;肾俞、环跳;肾俞、八髎,能 舒筋解挛。b指柔:肾俞、关元俞;环跳、承扶、委中、承山,能行气活血止痛。滚法:拿法:a拿肾俞、八髎;b拿患侧下肢,可舒筋活络,行气止痛。分筋:a掌根分:骶棘肌,臀肌,可舒筋解 挛。b并指分:肾俞、关元俞、环跳、承 扶,可散结止痛。拿法:a拿肾俞、八髎;b拿患侧 点穴:a一手并指点肾俞穴,另手并指依次点环跳、承扶、委中、承山穴。b一手并指点环跳穴,另手并指依次点承扶、委中、承山穴。可行气止痛。理筋:a掌根理背伸肌,臀肌;b掌根理腿部膀胱经,胆经,可舒筋活络,行气止痛。点穴:2.慢性期(静止期)以温养经脉,活血通络手法为主,辅以松解粘连手法。重点施治于粘连组织。(1)温养筋脉:滚腰、腿57分钟;掌根揉腰、腿35分钟;拿腰、腿23分钟;分、理腰、腿34分钟。(2)促进椎间盘回纳:颤腰,斜扳,扳肩等 手法。(3)松解神经根粘连:摇髋、绷腿等手法。2.慢性期(静止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