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解剖及超声基本扫查--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312733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5.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脾脏解剖及超声基本扫查--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脾脏解剖及超声基本扫查--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脾脏解剖及超声基本扫查--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脾脏的解剖、正常声像图脾脏的解剖、正常声像图及先天变异及先天变异1ppt课件脾脏的解剖、正常声像图及先天变异1ppt课件脾脏的解剖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具有储血、造血、清除衰老红细胞和进行免疫应答的功能;形态:外形不规则(三角形、圆形、长圆形等),表面光滑,质软而脆;2ppt课件脾脏的解剖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具有储血、造血、清除衰老位置:左季肋部,胃底与膈之间,第9-11肋的深面;体表投影:后上端平左侧第9肋的上缘,距后正中线4-5cm。前下端平左侧第11肋,达腋中线,其长轴与左第10肋平行。脾与膈相贴,故脾的位置可随呼吸和体位的不同而有变化。3ppt课件位置:左季肋部,胃底与膈之间,第9-11肋的深面;3ppt课腹膜内位器官,除脾门外各面均有腹膜覆盖。毗邻:内侧与胃、胰尾、左肾和结肠脾曲邻接 横隔后方,与左侧胸膜、左肺和肋骨相邻。4ppt课件腹膜内位器官,除脾门外各面均有腹膜覆盖。4ppt课件脾的韧带:胃脾韧带:内有胃短血管通过;脾肾韧带:内有出入的脾动脉、脾静脉和胰尾;膈脾韧带:位于脾后端与膈后部间,十分薄弱;脾结肠韧带:位于脾前端与结肠左曲间,此韧带极短。5ppt课件脾的韧带:5ppt课件分膈、脏两面,前、后两端和上下两缘。6ppt课件分膈、脏两面,前、后两端和上下两缘。6ppt课件脾分段:脾分段:一般为4段,即上极段、上中段、下中段和下极段。每个脾段由脾动脉进入脾门的一条分支所供应,并各有一条静脉引流该脾段的血液,相邻的脾段由段间静脉相连。7ppt课件脾分段:7ppt课件脾脏的血供由脾动脉供血(腹腔干最大分支)脾动脉沿胰腺上缘蜿蜒左行至脾门,入脾门前分支为:胰支(分布于胰体尾部)胃后动脉(行于网膜囊后壁的腹膜后)胃短动脉(3-5条,经胃脾韧带至胃底)胃网膜左动脉 脾支(6条)由于血管之间缺乏足够的吻合支,所以脾动脉易于发生梗死。8ppt课件脾脏的血供由脾动脉供血(腹腔干最大分支)8ppt课件脾静脉:由脾内多条小静脉在脾门处汇合而成,其管径比脾动脉大一倍,行程较恒定,于脾动脉后下方,走在胰后面横沟中。脾静脉沿途收纳胃短静脉、胃网膜左静脉、胃后静脉、肠系膜下静脉及来自胰腺的一些小静脉,向后达胰颈部与肠系膜上静脉汇合成肝门静脉。9ppt课件脾静脉:由脾内多条小静脉在脾门处汇合而成,其管径比脾动脉大一脾脏的淋巴引流脾没有淋巴输入管,但在脾门处可见淋巴输出管,沿脾动脉至腹腔淋巴结。脾的神经支配来自脾丛。脾丛沿脾动脉走形和分布,主要接收腹腔神经丛分支,也接收左肾上腺丛和左膈丛的分支。左膈神经终末支有时达到膈脾韧带,故脾脏疾患,有时出现左肩部牵涉性疼痛。10ppt课件脾脏的淋巴引流脾没有淋巴输入管,但在脾门处可见淋巴输出管,沿检查方法探头:凸阵或线阵探头,3-5MHz,儿童5-7MHz;检查前准备:禁食8小时;为了清楚了解脾门区、胰尾、左肾附近肿物或进行左上腹肿物的鉴别诊断,可在空腹检查后饮水300-500ml再进行检查,小儿则可在哺乳后安静或睡眠情况下进行。11ppt课件检查方法探头:凸阵或线阵探头,3-5MHz,儿童5-7MHz体位:右侧卧位右侧卧位:上举左上肢扩大肋间隙,探头置于8-11肋间隙;仰卧位仰卧位:探头置于腋后线的肋间,此体位可补充右侧卧位脾脏扫查的不足,尤其适用于危重病人的检查。俯卧位;坐位从后背探查;左侧卧位俯卧位;坐位从后背探查;左侧卧位:脾脏萎缩、常规扫查难以显示时;12ppt课件体位:12ppt课件常用断面:常用断面:(1)左肋间斜断面:脾长轴断面,典型断面呈半月形,显示实质、脾门及脾门血管,脾与左横隔、胃、胰尾、肾上腺、左肾上极的关系;13ppt课件常用断面:13ppt课件左肋间斜断面:14ppt课件左肋间斜断面:14ppt课件(2)冠状断面:显示脾的大部分实质、脾门、脾与左肾、肾上腺、胃、脊柱之间的关系。15ppt课件(2)冠状断面:显示脾的大部分实质、脾门、脾与左肾、肾上腺、(3)前倾冠状断面:由冠状断面,降探头声束平面向前腹壁倾斜,显示脾脏厚径、脾门、脾血管、左肾、胰尾、胃区等,对于测量脾厚径十分重要。16ppt课件(3)前倾冠状断面:由冠状断面,降探头声束平面向前腹壁倾斜,(4)横断面:显示胰体、胰尾及脾动脉、脾静脉、肾静脉、左肾上腺区。17ppt课件(4)横断面:显示胰体、胰尾及脾动脉、脾静脉、肾静脉、左肾上测量(1)脾厚径:左肋间斜断面,移动探头在脾厚度最小的断面测量脾门至对侧凸面包膜的最小距离;男性4.0cm,女性3.5cm。(2)脾长径:于左肋间斜断面显示脾最长径线,测量其上下端距离;长径12cm。(3)脾宽径:取垂直于脾长轴的断面,沿长轴移动探头,显示脾最大横径,测量其距离。(4)脾门处脾静脉内径:正常值0.8cm。18ppt课件测量(1)脾厚径:左肋间斜断面,移动探头在脾厚度最小的断面测正常声像图正常脾脏纵断面呈半月形,其膈面呈弧形线样结构,光滑而整齐,脏面略凹陷,可见回声较强的脾门切迹。脾实质呈弥漫型非常均匀的点状回声,略低于肝脏,稍高于肾脏皮质。19ppt课件正常声像图正常脾脏纵断面呈半月形,其膈面呈弧形线样结构,光滑先天性异常(包括位置、数目、形态异常)位置异常:位置异常:游走脾脏游走脾脏(wandering spleen):脾支持韧带的胚胎期异常所致(常在中腹部、左髂窝或进入盆腔),早期常有较大移动性,晚期可因周围组织的粘连而变固定。脾蒂较长易发生扭转。声像图:脾区扫查不到脾脏回声,在其他部位发现与脾脏相似的回声团,尤其是找到脾门切迹和脾门血管图像。或者发现脾脏随体位改变而向腹腔移位,并能恢复原位。鉴别诊断:与左肾、胰腺和胃肠道的肿块、淋巴瘤及转移性肿瘤鉴别。20ppt课件先天性异常(包括位置、数目、形态异常)位置异常:20ppt课数目异常:数目异常:无脾综合征(asplenia syndrome):脾区及腹部均不显示脾脏声像图,常伴心脏畸形和内脏转位。与脾萎缩、游走脾、内脏转位相鉴别。多脾综合征:罕见,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表现为两个或多个脾脏,可融合在一起。21ppt课件数目异常:21ppt课件形态异常:形态异常:副脾副脾:较常见,正常位置的脾外,一个或多个组织结构与正常脾脏相同的组织。数目和位置不定,多位于脾门、脾血管周围和大网膜等处。22ppt课件形态异常:22ppt课件副脾副脾声像图:圆形等回声结节,边缘清晰,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均匀(与脾相似)。彩色多普勒副脾内可见有动静脉出入,类似脾门样结构。鉴别:脾门淋巴结肿大、左肾囊肿、胃底间质瘤、胰尾肿物、肾上腺肿物。23ppt课件副脾23ppt课件24ppt课件24ppt课件脾分叶畸形:脾分叶畸形:在临床中较为少见,该畸形的出现是由于脾切迹表现为自脾表面向内延伸的裂缝状回声带,致脾脏呈分叶状。在正常情况下,脾脏分叶间紧密贴合,裂缝状回声带仅表现为很细的强回声光带,易被检查者忽视。在腹腔有积血或积液时较易显示。25ppt课件脾分叶畸形:25ppt课件26ppt课件Thank You!26ppt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