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注射参考课件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241312614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99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肌内注射参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肌内注射参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肌内注射参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12024/6/17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12023/8/22一、概述二、操作并发症Contents目录2024/6/172一、概述二、操作并发症Contents目录2023/8/23概述肌肉注射法: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适用范围: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2024/6/173概述肌肉注射法: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2023/4疼痛疼痛神经性损神经性损伤伤局部或全局部或全身感染身感染针口渗液针口渗液针头堵塞针头堵塞操作并发症2024/6/174疼痛神经性损伤局部或全身感染针口渗液针头堵塞操作并发症205操作并发症一、疼痛一、疼痛(一)发生原因:一次性肌内注射药物过多、药物刺激性过大、速度过快,注射部位不当,进针过深或过浅等都可引起疼痛。(二)临床表现:注射局部疼痛、酸胀、肢体无力、麻木。可引起下肢及坐骨神经疼痛,严重者可引起足下垂或跛行。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2024/6/175操作并发症一、疼痛2023/8/26操作并发症(三)预防与处理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进行肌内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10s,而后常规皮肤消毒,肌内注射。用持针的手掌尺侧缘快速叩击注射区的皮肤(一般为注射区的右侧或下侧)后进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疼痛。3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快过多。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施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2ml时,须分次注射。4轮换注射部位。2024/6/176操作并发症(三)预防与处理2023/8/27肌肉注射部位:1、臀大肌注射法定位: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脊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四分之一为注射部位。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定位:、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脊下缘外,髂脊、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以自己手指宽度为标准)。3、股外侧肌注射法定位: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大约7.5cm宽,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左右。4、上臂三角肌注射法:部位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2024/6/177肌肉注射部位:2023/8/28操作并发症二、神经性损伤二、神经性损伤(一)发生原因:主要是药物直接刺激和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二)临床表现:注射当时即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和活动范围减少。约一周后疼痛减轻。但留有固定麻木区伴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发生于下肢者行走无力,易跌跤。局部红肿、疼痛肘关节活动受限,手部有运动和感觉障碍。2024/6/178操作并发症二、神经性损伤2023/8/29神经功能完全丧失部分肌力、感觉降至1级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感觉降至2级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感觉降为3级。完全损伤重度损伤中度损伤轻度损伤根据受累神经支配区运动、感觉障碍程度,分为完全损伤、重度损伤、中度损伤和轻度损伤。分度标准如下:2024/6/179神经功能完全丧失部分肌力、感觉降至1级神经支配区部分肌力和10操作并发症(三)预防及处理1.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伤)。2.注射药物应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3.注射时应全神贯注。注意注射处的解剖关系。准确选择臀部、上臂部的肌内注射位置,避开神经及血管。4.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术或放散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5对中度以下不完全神经损伤要用非手术治疗法,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将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则尽早手术探查,做神经松解术。2024/6/1710操作并发症2023/8/211操作并发症三、局部或全身感染三、局部或全身感染(一)发生原因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格,注射用具、药物被污染等,可导致注射部位或全身发生感染。(二)临床表现在注射后数小时局部出现红、肿、热和疼痛。局部压痛明显。若感染扩散,可导致全身菌血症、脓毒败血症,病人出现高热、畏寒、谵妄等。(三)预防及处理与皮下注射法相同。出现全身感染者,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2024/6/1711操作并发症三、局部或全身感染2023/8/212操作并发症四、针口渗液四、针口渗液(一)发生原因: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药液,每次注射药量过多,局部血液循环差,组织对药液吸收缓慢。(二)临床表现推注药液阻力较大,注射时有少量液体自针眼流出,拔针后液体流出更明显。(三)预防及处理1.选择合适注射部位。选择神经少、肌肉较丰富之处。2.掌握注射剂量。每次注射量以23ml为限,不宜超过5ml。2024/6/1712操作并发症四、针口渗液2023/8/213操作并发症3.每次轮换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4.注射后及时热敷、按摩,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液吸收。5.在注射刺激性药物时,采用Z字形途径注射法预防药物渗漏至皮下组织或表皮,以减轻疼痛及组织受损。具体步骤如下:左手将注射部位皮肤拉向一侧。右手持注射器,呈90插入,并固定。小心地以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固定注射器基部(但不可松开对组织的牵引),再以右手反抽注射器活塞,确定无回血后,缓慢将药液注入,并等10s,让药物散入肌肉,其间仍保持皮肤呈拉紧状态。拔出针头并松开左手对组织的牵引。不要按摩注射部位,因按摩易使组织受损,告诉病人暂时不要运动或穿紧身衣服。2024/6/1713操作并发症2023/8/214操作并发症五、针头堵塞五、针头堵塞(一)发生原因一次性注射器的针尖锐利、斜面大,抽吸瓶装药品时,极易被橡皮塞堵塞,瓶塞颗粒可随着加入的药物进入液体造成微粒污染或栓塞。针头过细、药液黏稠、粉剂未充分溶解或药液为悬浊液(长效青霉素)。(二)临床表现推药阻力大,无法将注射器内的药液推入体内。(三)预防及处理1.根据药液的性质选用粗细适合的针头。2.充分将药液摇混合,检查针头通畅后方可进针。2024/6/1714操作并发症五、针头堵塞2023/8/215操作并发症3.注射时保持一定的速度,避免停顿导致药液沉积在针头内。4.如发现推药阻力大,或无法将药液继续注入体内,应拔针,更换针头另选部位进行注射。5.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时,可改变进针角度,即由传统的90改为45,因为改变进针角度,避开斜面,减少针头斜面与瓶塞的接触面积,减轻阻力。2024/6/1715操作并发症2023/8/216谢谢聆听谢谢聆听2024/6/1716谢谢聆听2023/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